登陆注册
5353600000015

第15章 大唐(5)

当然,文成公主留下的不仅仅是虚构的传说,更多的是沿路留下的礼乐衣冠记忆。"据记载,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曾经入藏迎送七世达赖喇嘛,就在雍正十三年二月朔日这天,在噶达地方的惠远寺,这位见多识广的皇叔欣赏到了一场令他瞠目结舌的古风舞蹈,并"目为愕眙,心神摇荡",打听之后才知道,这是唐代公主入藏所留下的舞乐。

经过漫长的旅途,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来到了错那(玛多扎陵湖),松赞干布也从拉萨赶来迎接。为了表示诚意,他穿上唐王朝的衣冠,以唐朝女婿见岳父的礼仪拜见了送婚使李道宗,然后才领着新娘和队伍返回吐蕃国都。藏传佛教认为,文成公主是天上的度母(菩萨)化身,因此当她带着释迦牟尼像来到的时候,吐蕃臣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典礼,正式封她为赞普王妃。"(《中国后妃列传》)

那位先被册立为王妃的尺尊公主自然是不同意的。在藏族亦真亦假众说纷纭的典籍记载中,就有不少是关于尺尊公主向文成公主争嫡庶名分的内容。据说,由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仪式更为隆重,因此尺尊第一次见到文成公主,就在席间迫不及待地说:"汉主文成汝,辛苦婚使迎,虽来此藏地,然我先为大。"而文成则回答:"无心作较量,汝言赛谁强,先越户限大,庙堂建湖上。"尼泊尔的公主跟大唐的公主比赛,谁在湖上建好一座寺庙,谁就是正妃。这不仅是两个女人家的"争风吃醋",而且是两国的比拼。最后,还是大唐的工匠本事高超,在尼泊尔工匠之前建好了那座"湖上寺",它就是大昭寺。

5.觊觎帝权,皇子纷争

如果以现代成功男士的标准来评价李世民的话,他无疑是一个成功男人。但是,上帝是公平的,拥有成功事业的人往往欠缺一个幸福的家庭。李世民也未能逃脱这个魔咒。他虽然拥有一个温柔体贴,明大义识大体的妻子长孙皇后,但是,他的儿子们却让他操碎了心,尤其是太子承乾,这个让他给予无限希望的大唐第三代继承人,却让李世民深深地失望了。电视剧《贞观长歌》将承乾塑造成了一个胆小懦弱、缺乏谋略的人,他被自己的老婆牵着鼻子走,说东不敢走西,实在是窝囊得很。

然而,历史上的承乾是怎样的呢?《大明宫词》里曾说他爱好男风,这又是真实的吗?承乾生于武德二年(619年),因为出生于承乾殿,李世民就为他起名承乾,除了出生地的意义外,还有承继大统的意思,所以在李世民当上皇帝的那一年,承乾就被封为皇太子。

那年,承乾刚八岁。就在那年与他一起平日玩耍的堂兄弟们一下子被自己的父亲诛杀了。对于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更何况聪颖的承乾。《新唐书·列传第五》里说"甫八岁,特敏惠,帝爱之",《旧唐书》卷七六《承乾传》也说他"性聪敏,太宗甚爱之"。但再聪明的孩子也是孩子,唐太宗英明神武,整日为国事操劳,再努力也给自己儿子的关爱不多,再何况作为硬汉子的他一贯的形象都是严父,而长孙皇后的关注又多在后宫事务和太宗身上,承乾得到的关爱自然就少了。

年幼的承乾对父亲是又惧又爱,父亲是他仿效的对象,是他崇拜的偶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承乾的能力开始显现,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死,"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自此太宗每行幸,常令居守监国"。李世民经常出外,让承乾当监国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对承乾的能力是充分给予了肯定的。照道理说,承乾是命定的皇位继承者,他能力出众,受到父亲宠爱,登上大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只要他在继位前一直保持良好纪录。

可是,《承乾传》所说"及长,好声色,漫游无度"。承乾长大后,他小时候的那些聪明劲儿一下子就没有了,开始干些让老子厌烦的糊涂事情。据史书记载,承乾曾让人铸造了一个近两米高的铜炉和一口巨大无比的锅,雇用逃亡的政府奴隶偷盗老百姓的牲畜。承乾亲自把那些偷来的牲畜放在大锅里煮,然后跟他的手下分着吃。在一次偷盗过程中,承乾还从马上摔下来,摔坏了脚,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人。

承乾酷爱突厥的自由风尚,他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还特别挑选面貌像突厥的侍从,每五人组成一个部落,把头发梳成小辫,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有时还玩"假死"的游戏。他半疯半癫,对自已的手下说:"假设我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仿效突厥的风俗,来办丧事。"然后像死人一样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声大哭,骑在马上,环绕着"尸体"奔走,并依照突厥风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脸。承乾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还说:"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一定要率数万骑兵,到金城(甘肃省兰州市)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汉人束发),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给我一个将军当,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干得差。"《新唐书》中说"左右以为妖",太子宫中的人都觉得承乾是被妖怪附身了,可见,承乾当时的举动是完全不正常的。

有时承乾还把左右侍从官员及卫士分作两队,二人各率一队,大家身披毛毡缝制的铠甲,手拿竹枪竹刀,扎营列阵,冲锋厮杀,枪刺刀砍,把流血受伤当作娱乐。有不听从命令的,就把他绑在树上毒打一阵,不少卫士因此而丧命。李承乾常常叫嚣:"要是我当了皇帝,就在御花园设一个万人营,跟汉王(李元昌)分别指挥,观赏士兵肉搏战斗,岂不快乐!"又说:"我当皇帝,一定要尽情享受所有乐趣,有人规劝,立即诛杀,杀了数百人之后,那些进谏的人就不敢再说话了。"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承乾言行简直是荒谬至极,简直癫狂。他的这些行为让李世民失望至极,将加倍的爱转嫁到了承乾的弟弟李泰身上。李泰喜好文艺,李世民因此在他的王府里设立文学馆,允许他可以自由地接引有学问的人。李泰学习古代的平原、孟尝君养了许多的文学之士以著书、立说,花费数年时间,编成五百五十篇的《括地志》一部。《括地志》著成,李世民令藏之于秘阁,赐李泰锦缎上万。李泰大腹便便,李世民就允许他坐轿子上朝。李世民还亲自访问李泰的王府所在地延康坊第,因为心情不错,就下诏赦免长安犯死罪的囚徒,免延康坊第一年租税,王府属吏都按级别赐予衣帛。

李泰也因李世民的宠爱变得娇纵起来,开始萌生了取代承乾当太子的想法,到处营私结党,甚至在私下里借李世民宠爱的便利在李世民面前悄悄说承乾坏话。承乾厌恶李泰,便派遣杀手纥干承基、张师政等人刺杀李泰,未果。后来,他又打算"与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将纵兵入西宫"(《旧唐书》)。到了贞观十七年(643年),齐王祐在齐州谋反。《旧唐书》中说"承乾谓纥干承基曰:"我西畔宫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来耳,此间大亲近,岂可并齐王乎!"会承基亦外连齐王,系狱当死,遂告其事。"《新唐书》说"承乾谓承基等:"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棘耳,岂与齐州等?""

承乾听说齐王造反的事情,便说我如果想要造反的话,离大内不过二十来步,比齐州近多了,何必跟他齐王联手?看他说这话的语气,可以猜想当时有人让他与齐王联合造反,但承乾分明没有那种意图。可惜,他手下纥干承基,竟自己跑去跟齐王联盟,结果,事发,也把承乾牵连了进去(怀疑这个纥干承基正是李泰的内应,阴谋陷害承乾)。

对于儿子谋反的事情,李世民异常痛心,召承乾责问他欲谋反的理由。承乾说:"臣下贵为太子,还要求些什么呢?只因李泰有企图,所以与一些朝廷大臣谋求自保罢了。因此有一些坏人趁机让臣下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如果李泰成为太子,正好让他的计谋得逞。"承乾的话说得很含糊,他没有明确承认自己谋反的事情,反而意指是李泰派人陷害他。李世民在大事情可不含糊,他赞同了承乾的话(恐怕是经调查查实了李泰的陷害罪,但是因皇室面子问题而未载入史册),虽然废掉了承乾的太子位并将他贬到了黔州,却也没有让李泰当太子,反而将他降封为顺阳王,贬到了均州郧乡。

回顾承乾的一生,发现承乾的转变非常突然,非常奇怪。他年幼时,贵为太子,头脑聪明,经常随意糊弄自己的老师,这当属调皮聪明孩子的举动,并不算什么大事情,而后他的行为开始突然癫狂,就让人百思不得一解了。细读史书,发现在承乾行为癫狂的背后,闪现了一个同性恋"情痴"的影子。

史书记载,唐太宗曾经杀过承乾宠爱的一个娈童。这个娈童叫做称心。《旧唐书》载承乾"痛悼称心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承乾数至其处,徘徊流涕。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并赠官树碑,以申哀悼。承乾自此托疾不朝参者辄逾数月"。可见,称心对于承乾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随意玩弄的娈童,而且是一个知心知意的爱人。称心的死,让承乾从一个年轻有为的大唐皇储,变成了一个疯疯癫癫、不知所谓的"妖人"。对于承乾来说,情比天下重。由于承乾怀疑他跟称心的事情是李泰向李世民告的密,这才是承乾仇恨李泰的最真实理由。

不管怎样,争储的事情因齐州叛乱一事而尘埃落定。李世民后院失火,让他心痛不已。为了让他的儿子们不再自相残杀,他立了仁孝的李治为太子。他认为如果立李泰为太子,承乾和李治都得死,而立李治为太子,承乾和李泰都能保住性命。血亲相残的悲惨和终生的愧疚,李世民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们再承受了。

当上了唐朝的第三代皇帝,李治是幸运的,因为,他继承了父亲太宗的辉煌基业,而且几乎是毫不费事,从外人来看,那就是拣了自己哥哥的便宜,鹬蚌相争,他这个"渔翁"得了利。但是对于他个人的帝王生涯来说,"子承父业"同时又是不幸的。当人们观察他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贞观之治的耀眼光环;既而在他身后又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武则天,在他们两人并驾齐驱的时候,又总是被武则天抢占了风头。

然而,差不多被世人忽略的高宗李治,却平稳地做了35年的皇帝,这在唐朝所有皇帝当中,是除了玄宗以外在位时间最长的。高宗从即位的第二年改元永徽以后,在位期间,一共14次改元;除了他身后的武则天因为经常会在一年当中数次改元而有18个年号外,高宗又是唐朝皇帝中拥有年号最多的一位。

如果将李治从双重光辉的压迫之下提出来,李治其实并不似世人所说的那般懦弱的。

《新唐书》中记载,李世民曾经命令李治"游观习射",如果是一个懦弱的人,对于自己父亲,并且是一国之君李世民的命令应该是唯唯诺诺的,但是李治却"辞以非所好"。李世民听了李治的回答,大喜,更加看重这个儿子,照理说,他不可能是因为李治违背了他的命令而看重,更准确的是因为李治不卑不亢的回答,让李世民觉得此子是可造之材。于是,李世民决意尽力培养自己的这个儿子成为未来合格明君。

"他让李治搬到他身边居住,每次上朝,都要将李治带上,让他观察当皇帝如何处理国事。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借题发挥:看见李治吃饭,就说:"你要知道稼穑的艰难,不夺农时,才能经常有饭吃。"见李治骑马,就说:"你应知道不尽其力,才能常有马可骑。"见李治乘船,就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如舟。"见李治在树下小憩,就说:"木要以墨绳为准才能正直,君要能够接受劝谏才会圣明。"李治每次听了这样的话,都会马上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父皇的教诲,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担心自己死了没有办法传授经验给李治,于是还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从《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方面总结自己,对李治循循善诱,要他明晰修身治国安危兴废的帝王之道。"(《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李世民亲征高丽失败后返回长安,由于旅途劳顿,年事已高,再加上失败的打击,李世民一下子病倒了,就将政务暂由李治代理。在这段期间,李治对自己父亲的照料非常精心,也就是在这段期间,李治认识了父亲的才人武则天,种下了一段情缘。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翠微宫,年仅52岁。次年六月,22岁的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即大赦天下。

李治身为储君的时候就身负"仁孝"之名,也是凭借"仁孝"登上王位的。在李世民生病期间的尽心护理,谈得上"孝"。李治在位三十五年中,的确是鞠躬尽瘁地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治一继位就立即暂停了对高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即位的第二年召各地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同时,他跟李世民一样善于纳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李治应该想着百姓此时还头无片瓦,不该只想着自己外出打猎淋雨,李治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656年),高宗李治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样虚心求谏与太宗的政治作风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高宗时期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也是宽平公正的。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50多个,其中有2人需要判死刑。这一犯罪率较低的情况与贞观时期相比也是一脉相承的。

对内仁政不断,老百姓的徭役一直地递减,修路架桥,广开言路,削减刑罚,善待商贾等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开明政策让才经历战乱不久的国家扶摇直上。所以,李治有"永徽之政,百姓阜安,颇有贞观之遗风"的评价。也许,外人看来,这是对李治的最大褒奖,但是,对李治而言,却不见得那么入耳。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愿意活在别人的光环之下,李治也是。他在有生之年里,连续的征服高丽、百济、龟兹、高昌、西突厥诸国,将其并入版图,形成了一个令后世之人汗颜的庞大疆域。唐朝的疆域,李治在位时是最大的。

同类推荐
  •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
  • 亿亿没想到穿越啦啦啦

    亿亿没想到穿越啦啦啦

    展大鹏:我叫展大鹏,是一名光荣的碉丝,在一次拆迁中被自己的粑粑轰成了渣渣,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古代碉丝……虽然我不是相府嫡女也不是母妃被陷害而死的皇子,不是武林门派大佬的掌上明珠也没有捡到一个稀世珍宝,不会做生意也不懂琴棋书画,不会夜观星相也不懂五行八卦,不懂排兵布阵也不敢上阵杀敌,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一个适合我的工作……
  • 长江传

    长江传

    一部关于长江的美丽凄楚、动人心弦的传记。作者远溯亿万年前由东向西流出的古长江的初始形态,从徘徊流水的序曲到奔流入海的尾声,一如徐刚以往的风格,时而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时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融地理、历史、人物、文化于一炉,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大地的背景上所作的饱含忧患的刻画,于仪态万方中教人沉思冥想。书中既有长江百年水患的详尽钩沉,又有绿色中国的蓝图创意,独特的语境洋溢在字里行间,大地完整性的思考给出了作者铭心刻骨的警醒之言:我们正走在一条离开物质财富越来越近、离开江河大地越来越远的不归路上。
  • 晚明江山

    晚明江山

    在一个皇帝窝在后宫里不再上朝的奇葩朝代里。没有人知道在大陆的另一端,欧洲人正在破浪扬帆,探索新大陆;也没有人关注在极北之地,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正在磨刀霍霍,觊觎大明的万里江山;当然也无人关注远在一小岛,丰臣秀吉正在统一日本,企图侵占大明王朝。时间依然流逝,大明朝街市依然繁荣太平,普通百姓热衷于谈谐、听曲、游玩、博弈、收藏古玩等等。如此危机四伏的大明朝,现在且看我晚明江山如何叱咤风云,打造一个民富国强的新世纪。
  • 混在三国当军师

    混在三国当军师

    赵二一睁眼发现自己到了张飞家的桃园里,刘关张正在他面前结拜。穿越了?怎么办?我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很模糊啊……摸摸怀里,还好有本兵书可用。
热门推荐
  • 谎言却是爱

    谎言却是爱

    本书就是一个男人的恋爱史,他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只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却无意邂逅了一个值得他深爱的女人,有因为一次意外帮助她瓦解了公司内部的权利斗争,可是,恋爱的时候,却是惊险万分,两人都曾迷茫,都曾想要放弃,命运之神是否还是会像最初那样的站在他们这边......
  • 天蜕

    天蜕

    天运道尽!劫数难逃!芸芸众生!何以为生!修得无尽功法,逃不过天道轮回;斩尽世间情仇,敌不过柔女滴泪;历经万千苦难,无不一念寂灭!他,独自傲首苍茫,力挽狂澜,独步天下,天蜕神泣,创立三世之极!
  • 育儿圣经

    育儿圣经

    作者吉娜·福特认为,从宝宝一出生,父母就应该让他们遵循科学合理的作息规范,这样不但可以让宝宝获得充足的睡眠和奶水,也能使新手父母不至于手忙脚乱,特别是妈妈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本《育儿圣经》,基于作者照看超过300名宝宝的经验,为新手父母提供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作息规范建议,告诉你:·怎样迎接宝宝的到来。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什么时候宝宝应该吃奶,什么时候应该睡觉,什么时候应该洗澡和玩耍。宝宝出现睡不好、哭泣、饥饿、疲惫等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妈妈要想重新工作,应该做哪些准备。宝宝在断奶阶段,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妈妈喂养宝宝时,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休息。
  • 逆流而战之背水一战

    逆流而战之背水一战

    一群“自以为是”热血青年,两个以守护世界为己任的铁血组织。一场场以正义为由的战争,一幕幕血洒战场的画面。究竟孰正孰恶,孰是孰非。是打着正义的幌子,还是正义的真正守护者。为了骨感的理想主义,为了自己美好的正义蓝图。我们将自己逆战到底,用自己的“逆态度”书写战斗史上的传奇。敌人再强大也无所畏惧,我们将逆流而战,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绘出正义框架。从此热血洒沙场,枪声震大地,炮弹轰神州。我们誓将“逆态度”死磕到底!
  • 周易图

    周易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青春卧底

    校园青春卧底

    来自农村的武术特长的莫萧寒,中国海豹突击队队长,中国边境来犯,上级来报,恐怖分子进入我国境内,可能恐怖分子会以我国国际科学女儿来要挟他,国际科学家的女儿”刘萍花“是你主要保护的对象,莫萧寒必须装成一名高中生进入校园完成一些任务,最终,莫萧寒以她乐观、纯粹以及不服输、不屈服的精神,成为了高中生的所有人的榜样,实现了爱情与梦想的双丰收。
  • 流光夏至流光夏至之沧海尽头

    流光夏至流光夏至之沧海尽头

    盏茶片刻兵临城下,有谁知道那时候的辛酸;一袭红衣刺痛了双眸,又为了谁心碎;都说沧海有时尽,我愿在花开处,为你覆了天下......
  • 二战史·轰雷狂飚

    二战史·轰雷狂飚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雕心引

    雕心引

    传闻,穆阳侯嗜血成性,恃强凌弱,常年携带“饮血鞭”,令人闻风丧胆。 阿殷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被这样一位侯爷缠上。 彼时,她只是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姑娘,仅有祖父传下的核雕手艺傍身。 所幸,她生对了年代,这是一个重核雕的盛世。 从一介默默无闻的平民到名震天下的核雕师,途中的辛酸阿殷从不在意,她在意的是自己手里雕核的刀以及那一个孤高自傲的侯爷。
  • 赤与灰

    赤与灰

    因一封莫名的录取通知书,懵懂的少年们怀揣着单纯的梦想,奔赴威严的黑天鹅学院,却因一个个未知陷阱而卷入了纠缠百年的宿命战斗,在检察官高大的身影背后,那一双双血红色的眼睛正在慢慢睁开,人类与赤瞳族战争的序幕也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