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3300000025

第25章 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2)

3

在《驴皮记》中,巴尔扎克 [1]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一位卖弄风情的女子,该女子似乎就是无情的象征。随后他又杜撰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她的主要受害者发现她唱歌唱得非常好听。但是,没有人听过她唱歌。巴尔扎克告诉我们,在她的歌声里以及她同仆人的对话中,看到了她真实的自己。他想让我们明白,在瞬间的自我背后是接受世俗的评判。这个瞬间的自我活在这个世上。即使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或者哲学家坐在世间的审判席上,也有不能被评判的东西。伟大的文学总是按这种精神来创造的。事实上,伟大的文学就是宽恕罪恶。当我们发现文学变成控诉罪恶的时候,如同乔治 ·艾略特 [2]的作品那样,那么文学就开始转变成他物。乔治 ·艾略特坚定地将提托撕成碎片,就好像他是发条装置。乔治 ·艾略特将一个女人身上很难发现的凶猛变得极富争议。但是她的凶猛激活的思维习惯则是她那个世纪的特点,也是莎士比亚批评家们的思维习惯特点。批评家们和她生长在一个功利主义时代。那时,有关男人的事物似乎都不重要,只有他对国家的有用性才重要。只有行动才对国家有用,这种行动的结果能被理性评判。科里奥兰纳斯、哈姆雷特、泰门以及理查德二世的行

[1] 奥诺雷 ·德·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他擅长塑造为贪婪、仇恨、野心等强烈情感所控制的人物。代表作品有《欧也妮 ·葛朗台》《驴皮记》《高老头》等。

[2]乔治·艾略特(1819-1880):英国小说家,与狄更斯和萨克雷齐名。代表作品有《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传》等。

动根本无任何明显的用处。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只不过是他们个性的表现。所以,人们认为,莎士比亚在控诉他们,告诉我们要小心谨慎,以防我们也会遭到类似的控诉。批评家们没有想到,你不能从一个人的行动了解一个人,因为你不能时刻监视他的行动。男人经常由于太过丰富以及太过空虚而对国家一无是处。一个男人的职业有时或许就是启示,而不是革新。完全有可能,福丁布拉斯作为国王比哈姆雷特更优秀;奥菲狄斯比科里奥兰纳斯更通情达理;亨利五世作为一位士兵比理查德二世更优秀。但归根结底,那些人不会为了更好而改变,而是为了更差而改变,像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在神圣的等级中占有更高的地位?布莱克曾说“咆哮的狮子,嗥叫的狼,汹涌澎湃的海,具有毁灭性的剑,它们就是永恒的一部分,在人们看来它们超乎寻常”。但是,布莱克应该属于信仰的时代,他更多时候是在思考神圣的等级,而不是国家。因为理性只能彻底发现那些明显的行动的作用,这也是每个人所崇拜的。由于每种性格都要经受行动有效性的评判,所以莎士比亚式的批评就成了成功的低俗崇拜者。我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图书馆翻阅了很多书籍。我发现几乎每本书中都提到了对立面,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加清晰和强烈。一种类型的代表人物如理查德二世,他“多愁善感”、“优柔寡断”、“自私自利”、“言不由衷”;其对立面的另一种类型代表人物如亨利五世,他是“莎士比亚笔下唯一的一位英雄”。这些书籍乐于贬低理查德二世,如同小学生恃强凌弱柔弱的孩子一样。柔弱孩子的身体不结实,不喜欢学校里的游戏。他们崇拜亨利五世,就像小学生在作业中写到崇拜水手或士兵一样。我不敢声称我深刻理解了所有书本,但是我认为,这些情感始于德国的批评家,他们在理查德二世身上看到了法国因素以及拉丁因素。我知道,道登教授是提到这些情感的第一个人,让他们看起来真实可信。他住在爱尔兰,在那里的一切皆失败了。他经常冥想性格的完美性。他认为,这些性格的完美性让英格兰成功了,如同我们所说:“水那边的牛有长角。 ”正如戈登曾说,他忘记了英格兰的成功在于她的冒险、她的人民的野性、想象力、古怪。他认为,亨利五世不仅是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而且他还是莎士比亚呈现在英格兰人民面前的模范。亨利五世被人们崇拜,这是因为他具有某些普遍的缺点。他甚至认为,有必要指出,莎士比亚他自己就是在借着写亨利的胜利来赚钱。在道登教授的后继者中,这种崇拜走得更远,甚至到达了帝国主义热情的时代。人们越加相信,这种普遍的缺点来自于地球。有名望的人(我记不清此人的姓名)写到,莎士比亚笔下众多的人物中,他独独崇拜亨利五世。控诉罪恶带来了必然的结果,即憎恨一切充裕的、奢华的、丰富的事物,一切朝着遇难船驶去的事物,以及奉承暴民的平凡情感和传统理想。暴民即指控诉的首要资助者。

4

我认为,莎士比亚并没有以同情的眼光来看待他笔下的理查德二世。实际上,他知道理查德二世在历史的某个时刻不适合当国王。不过,他也明白,理查德二世也有讨人喜欢的地方,充满变幻莫测的幻想,正如沃尔特 ·佩特 [1]把他称为“野兽”。莎士比亚是按照一个男人的模型来创造了他,这个男人有着法国人的优雅,正如他从霍林斯赫德身上所了解的品质那样。他赋予了生活一种新的奢华、一种新的光彩、对朋友们“极为友好”、对敌人们“极为仁慈”。当莎士比亚让他的国王失败之时,他头脑中必定存在这些事物。这部分是因为他缺乏某些品质,这些品质无疑存在于地位低下之人身上。但是,主要原因还在于他具有某些品质,这些品质是各个时代不同寻常的。假设莎士比亚喜欢这些人,他们罢黜了他的国王。这也就是在假设,莎士比亚在用市议员的眼光来评判这些人。市议员们会评判市办事员的功过。如果就是这样来评判的,那么魏尔伦在其床上呐喊:“先生,你是笔创造了你,而我是上帝的呼吸创造了我。”他或许认为医院主管是好人吧。我认为,他在理查德二世身上看到了等候他的失败。不论他们是艺术家还是圣人,他们都发现自己,人们向他们索要一点能量,他们只能给予一些冥想的功劳,不论是愉悦的幻想,还是温和的脾气,抑或是梦幻的尊严,或是上帝的爱怜,或是他的造

[1]沃特 ·佩特(1839-1894):英国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主要著作有《文学复兴史研究》《希腊研究》等。

物主的爱怜。他看到这样的男人经历困惑和焦躁,然后又变得像普通人一样不诚实、狂暴,例如博林布鲁克、约翰王子;随后又能保持“甜美娇艳的玫瑰”。中世纪高贵圣洁的理想正在慢慢消失。当代的务实理想开始威胁着无用的苍穹。快乐的英格兰在衰退,但是又没有衰退到诗人不能观察世界的进程。人们会带着对人类的同情来观察整个世界,除了他们所做的和所看起来的那样,这就是悲剧性讽刺的本质。

莎士比亚不是很在意我们评判的来源——国家,他所在意的是国家的表现:卓越、动乱、战争以及野蛮人的怒火。事实上,他的确认为推翻国王是不明智的,使国家陷入内战也是不明智的。表现畸形出生以及天谴最后征兆的历史戏剧,例如《亨利四世》《理查德三世》等,是卡莱尔主教预言的实现。是“上帝选拔”卡莱尔主教来预言;但是,就像好设备,他没有很好的实用性,没有衡量功过的平衡标准。借助最新的改良,格维努斯和道登教授处理得非常巧妙。他像所罗门那样思考,不像边沁那样思考,盲目的抱负,不幸的事故,反复无常的激情。世界在他眼中就如同在上帝眼中一样,几乎就是空无一物的。

被这些折磨得筋疲力尽,我恳求赐予我安息; ——看到功德落得乞丐的下场,一无是处装点得快乐无比,纯洁的信仰被无情抛弃,

无上的荣誉被可耻错放,

少女的贞洁被粗暴践踏,

正义的完美不幸被蒙上耻辱,

竭尽全力获得的力量被摧毁,

艺术被权威逼迫保持缄默,

愚蠢,像庸医,操控技术,

简单的真理被错称为无知,

囚禁的善良伺候邪恶首领:

厌倦了这一切,我要远离这一切

天啦!我死后,我的爱只能孤苦伶仃。

5

某位学者告诉我,希腊人认为,神话就是魔鬼的活动。魔鬼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我们的生活。我常常在幻想,有一种神话适合所有人。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神话会让我们知道他的所做所想。或许,莎士比亚的神话描述一位智者,他无视智慧;描述一位无知的蠢人,他强迫自己离开本来的位置,看见无知所看到的一切。这就存在于哈姆雷特的故事里,哈姆雷特看到到处是重大事件,以致不能做生活中的小事。这就存在于福丁布拉斯的故事里,福丁布拉斯来自战场,“为了一小片领地开战”。该土地极为贫瘠,他的一位指挥官都不“拨款”来“开垦该片土地”。哈姆雷特以及其他人都认为他是唯一一位合适的国王。这就存在于理查德二世的故事里,那个未成熟的哈姆雷特;这就存在于亨利五世的故事里,那个成熟的福丁布拉斯。让人物性格保持平衡是莎士比亚艺术的一大要素。鲜有哪部剧缺少性格互补的人物。打造理查德二世的瓷船的同时,他也打造了亨利五世的泥船。他把亨利五世设定为理查德二世的对立面。他有着令人厌恶的恶习,他有点神经质,他统治着暴民。他对其朋友们不友好,当他们的时限到时,他将他们扫地出门。他像某种自然力一样不屈不挠,不易察觉。他的戏剧中最微妙的就是,他的老伙伴们纷纷绝望地放弃,或是纷纷走上绞刑架。理查德的脑海会冒出奔放的激情,就像喷泉再次从泉源喷出。在自己的真诚中包含着太多幻想,以致在需要之时竟想不到。莎士比亚给予他的不是这种奔放的激情和幻想,而是引起共鸣的华丽修辞。这些华丽修辞感动着人们,就像当今的头条新闻。人人都明白他的用意,人人都谈论他,就好像他已经成功了,虽然他最终失败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所有伟大之人以及渺小之人都失败了。他在海外的征服也被一位女战士弄得一无是处。他和凯瑟琳“合成”的那个男孩——“一半法国人的血统,一半英国人的血统”——将要去“君士坦丁堡,以后会长上土耳其人的胡须”。这个男孩最终成为一位圣人,丢掉他父亲在国内为他创造的一切以及他自己的生活。

实际上,莎士比亚看待亨利五世的方式同他看待幻想中的伟大灵魂不一样。他是以一种欢快的方式看待,如同人们看着某匹神采奕奕的骏马。他讲故事总是带着一种悲剧性的讽刺感情。

6

这五部剧,一部一部接着上演,实际就是一部大剧。它们制作精心、万分神奇、几乎算是神话。那些对死亡和巨大能量漠不关心的贵族,有时似乎同上帝以及希腊戏剧中的英雄一样,离人类的普遍境界相距甚远。要是没有文艺复兴,要是没有意大利的影响,引进这些异国他乡的故事,英国历史或许仅在英国人的想象中重要,就像希腊神话仅在希腊人的想象中很重要一样。许多诗人的戏剧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故事,故事的梗概如同希腊神话那么广阔,让活着的男男女女们看起来像燕子,在巨人的圣殿横梁上筑巢。英国文学,因为源自本土,或许具备希腊文学的那种简单和统一。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有人,即使是莎士比亚,能够写出完美的作品,如果他的网络由来自不同国度的线交织而成。如果大饥荒、大众想象力退化、传统幻想消失,种族能量减弱,这些因素让外国故事变得不必要,那些外国故事能传进来吗?由自然历史和经典神话合成的比喻以及委婉语,毫无疑问是一种必需品,即有些事物可能会被倒入空虚。但是,他们如何破坏了语言的简单和统一!莎士比亚创作的时代,即孤独的伟人们聚在

火炉旁的时代,火在他们中燃烧;作品、思想、情感中的个人主义打破了古老生活节奏的时代;普通人死去的时代,基督教神话以及古老信仰的神话再也激不起他们的斗志。

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的人民,几乎不记得他的事,也未将他的成就编成故事传说。他们记得他是一个酒鬼,因此为他创造了一些不好的诗歌。情况就是这样。如果他不是那个酗酒无度、生活潦倒、善于骑马、满嘴脏话的乡绅,他们或许会编造他同恶魔斗争的故事,让其声名远扬。但在他那个时代,诗人的荣耀,如同一切想象力的荣耀一样,已经终止,或者几乎终止在一个小阶级之外。可怜的盖尔语打油诗人在他的邻里留下了高尚的记忆。邻里们会谈论天使,他们像火焰一样站在他临终的床边;还会谈论来自树莓丛里的声音。这样,他或许就能拥有世界的智慧。将戏剧引入萨里的清教徒,他们就是一次神秘运动的组成部分,这次运动践踏了一些自由自在的思想。

1901.5

同类推荐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一个着勇敢的职业,一个代表着荣耀的职业,一个体现人性的骄傲的职业,一个无惧于生死的职业残酷的战争时时有,战地记者处处在。他们因为无畏,因为敬业,毅然奔赴战争最前线,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其中必定有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书介绍了当代著名战地记者的非凡经历,他们无畏的精神、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书以真实性、新性性、宏大性、可读性和流畅性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
  • 做一朵花的知己(哲理卷)

    做一朵花的知己(哲理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哲理卷,由九十余篇小文组成,选入的文章有的是哲理故事,有的是励志故事,有的是抒情散文,从一些小故事、细微之处折射出人生哲理,能够指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保持心灵的纯洁美好,心态的平和以及面对挫折时应具有向上的勇气、不气馁的品质。
  •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热门推荐
  • 灵梦桥魂

    灵梦桥魂

    事事无常,永为三界,始终生灭,灯火不息,视为轮回。一个稀奇古怪的梦,伴随着我成长。千年老石桥居然也会有灵魂,一颗老柳默默守候着石桥。一个瞎子,一段不寻常的人生际遇,牵扯出三世情缘,三个女人。古墓/灵尸/鬼魂/幽灵/将臣,古老湘西巫术,阴险狠毒的九菊一派。成为地府的代言人,我穿行于阴阳两界。
  • 裂宋

    裂宋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蒙古铁骑即将纵横天下,国术与现代知识文明糅合,能否延续中华文明。借我三千铁骑,复我浩荡中华!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碎叶城揽月,库叶岛赏雪;黑海之滨垂钓,贝加尔湖张弓;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家有胖墩:千里姻缘一线牵

    家有胖墩:千里姻缘一线牵

    田甜被电焦后穿越到某个架空时代。本以为可以做个吃穿不愁的郡王府小郡主。可这个突然出现,还死皮赖脸要收她为徒的老头儿,怎么看怎么像神棍!郡王爹却喊他祖宗!?还打包把她送给了老神棍。好吧好吧,修仙就修仙。以为自此可以遨游天地间,自在逍遥,可她再一次天真了。系统是怎么回事?不做任务就变回200斤大胖子是什么鬼!努力做任务的她,誓要保持苗条身材!可这浓浓的陷阱味道!?这场穿越到底是谁的阴谋?前世今生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注:脸滚键盘作品,请勿考究。喜欢请多多支持、收藏及留言。谢谢!】
  • 影帝

    影帝

    二十一世纪,北日帝国的“贪狼城”,是一个聚集了一切黑暗的交易场所。打架、吸毒、烂交甚至还偶尔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死亡,死亡的往往只会是企图调查证据的卧底和一些被黑吃黑的可怜虫。
  • 人体奥秘

    人体奥秘

    人类的历史,是积累各种生存经验的历史,这些经验已经成为今天被我们称之为知识的组成部分。知识不仅仅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也是我们理解自然与我们自己的金钥匙。将这把金钥匙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是一项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 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创造美好的明天!
  • 末世战戟

    末世战戟

    来到异界占据别人身体的秦观,许下了一个诺言,守护好他的家人。从此秦观要遵守的诺言又多了一个,不仅要踏上巅峰,而且还要守护好这一辈子的家人。“在我追巅峰的路途中,我一步都不会退后,因为我的背后有一群要被我守护的人。”-秦观
  • 剩女福田

    剩女福田

    重生而来,命运重演,被逼嫁人,这一世从“逃命”开始。偶然间发现左手能掌握植物枯荣定律,生活竟不知不知富足了起来。一旦富足,便有人眼红,极品亲戚纷纷出场。——————————————————————————————————植物杀手,执掌植物荣枯,一把凝聚植物精华,救人杀人神马的最有爱啦……ps:前期有些虐,应“剩女”之名。后面则以种田经商为主,不一样的异能,不一样的“福田”。已经很肥了,欢迎宰杀!!
  • 渡劫入仙

    渡劫入仙

    久居将军府内一家奴周旭,十余年未有向武,虽心有不愿,一身傲骨,但可惜天意弄人,世俗压迫,未有出息。突闻一日修仙界核心弟子来国都,选骨骼惊奇,能登仙途之人。那一天,周旭被选中了。他单手扇飞了护卫军统领,与四十万远征军君周将军能过上千百招不落败,皇室第一勇将也承认此子之猛,国都第一也。后来,他登上了修仙界……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主要包括导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病因、发病、病机、养生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