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46600000004

第4章 1970年(4)

当时虽然北京出现过攻击周恩来的"首都五一六红卫兵团"的小组织,没有用多少时间,这个反动组织就被清查出来,为首的分子被公安机关逮捕,问题基本上解决。但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所谓"五一六"分子,则是毫无根据的。特别是林彪、江青等人本来就是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罪魁祸首,现在又摇身一变,成了批判和清查这种极左思潮的领导者。1968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清查"五一六"专案小组,陈伯达任组长,谢富治、吴法宪为领导小组成员。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故意把水搅混,提出所谓凡是把矛头指向无产阶级司令部、指向人民解放军、指向革命委员会,凡是有这种"三指向"之一者即为"五一六"分子。这种任意扩大打击面,把矛头指向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是不折不扣的极左思潮。在当时两派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各派组织又互揪对方的"五一六"分子,抓所谓的黑手,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清查"五一六"分子又作为"清理阶级队伍"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所谓"红色恐怖"下,有的单位1/3以上的人都被打成"五一六"分子,甚至负责清查工作的专案人员也被咬为"五一六"分子。规模越搞越大,标准越来越宽,造成人人皆危的情况,大批干部和群众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到严重摧残。

2月,毛泽东指出:"‘五一六’数量很少,很快就发现了,揭发得早,头子关起来了。不要乱挖,面不要太宽了。"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这个《通知》既肯定清查"五一六"的必要,又明确提出要防止和纠正扩大化的问题。《通知》提出"要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的问题,说:"现在,清查‘五一六’的斗争已经展开,有些单位出现了扩大化的倾向。‘五一六’是一个秘密的反革命阴谋集团,目前有的单位在过去公开的群众组织中也大抓‘五一六’,有的单位七分之一以上的人都被打成‘五一六’分子。这种扩大化的情况……必须引起特别警惕和注意。"这个文件把肖华、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王力、关锋、戚本禹作为"五一六"的操纵者,是毫无根据的;同时除继续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清查"五一六"外,又提出还有很多"五一六"一类的反革命阴谋组织,也是错误的。但这个文件提出要防止和纠正扩大化。这样就使得后来这场运动不了了之。

"文革"中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畸形发展

代前期,大寨大队是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个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的先进典型,倡导"农业学大寨"是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方法。学大寨主要是学大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这段时间,学大寨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向前发展。"文革"开始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大寨这面旗帜和"农业学大寨"运动这种形式,适应"文化大革命"发展各个阶段的需要,作为在农村推行左倾政策的工具。

3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陈永贵在昔阳造反夺权的通讯,利用大寨这面旗帜为在农村夺权和制造动乱推波助澜。8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署名陈永贵的文章《大寨是在同中国赫鲁晓夫的斗争中前进的》,不点名地批判了刘少奇。在"文革"进人"斗、批、改"的阶段后,《人民日报》1969年2月1日发表署名大寨贫下中农的文章,总结大寨进行农村"斗、批、改"的体会是:"高举一面旗(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狠抓一条纲(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纲)猛批一个修(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狠斗一个私,大立一个公。"年1月,作为推动农村"斗、批、改"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部在大寨召开全国学大寨劳动管理经验现场会议。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形成的《纪要》提出,以"一心为公劳动、自报公议工分"为特点的大寨劳动管理经验,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是管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方向,是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好办法;大寨劳动管理经验,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管理方法问题,而是"不让旧的剥削阶级复辟,不让新的剥削阶级产生,不让贫下中农变质,不让无产阶级江山变颜色"的问题。会议要求各地彻底批判以"工分挂帅"、"物质刺激"为核心的"修正主义"管理制度,把推行大寨劳动管理经验的群众运动引向高潮。除劳动计酬办法外,大寨实行的大队核算、取消自留地和限制社员家庭副业的作法,也受到肯定。这是第一次学大寨的全国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夺权、大批判的政治局势下召开的,对于推动"农业学大寨"起了重要作用。会后,各地又陆续派出大批农村干部到大寨参观、学习。自此,大寨逐渐成为推行"左"倾农村政策及其农村经济模式的样板。

大寨大队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集中地表现为"一大二公"与平均主义。即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忽视多种经营;取消自留地,限制家庭副业;限制集市贸易。采取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主张吃"大锅饭"。这种大寨模式,首先在大寨所在地的昔阳县范围内推广,全县400多个生产大队于1968年全部实行以大队为核算单位。1970年以大队为核算单位的,在山西、河北、北京等11个省、市,已由1962年的5%上升到14%。一些地区刮起了以生产队为基础合并为大队所有制的"穷过渡"风。1970年国务院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这实际是"文革"以来第一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措施和农村政策问题,对于纠正"文革"前期肆意破坏农村政策的无政府主义混乱状态,起了重要作用。会议提出,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的基本政策仍然适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自留地的制度,一般不要变动;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允许生产队因地制宜种植等。当时在极左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会议推广农业学大寨经验时又强调: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开展路线斗争,首先解决社队领导班子问题。会议指出,学不学大寨,这是农业战线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要把大寨经验推广开,必须狠抓阶级斗争这个纲,首先解决社队领导权,解决领导班子特别是县委班子革命化问题。会议认为学大寨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领导班子中的"五种人",即坏人、蜕化变质的人、热衷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老好人"和思想还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人。会议要求各地组织工作队,深入到"斗、批、改"还没有搞好的公社和大队,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地进行整顿,解决社队领导班子的领导权问题。这次会议之后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或特点。

与整党、"一打三反"、"路线教育"相结合,整顿基层领导班子。学大寨运动违背农民的利益,受到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不同程度的抵制。要推动运动的开展,只能依靠某种强制性的手段。此时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相对稳定,大斗争、大夺权形成的政治压力相对减缓,不断地整顿基层领导班子,就成为强行推动学大寨的重要手段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重要内容。吉林省依通县在学大寨运动中,从1971—1974年,共举办了12期基层干部学习班,对全县22个公社和228个大队领导班子分期进行整顿,解决领导权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对此不满,他们抱怨说:"年年有个冬,过冬就整风,不剥一层皮,也要吃一惊。"在整顿领导班子的过程中受到打击、批判的所谓"五种人",除极少数是贪污、腐化分子外,多数是对"左"倾政策执行不力或学大寨不积极的干部。"农业学大寨"运动成为新形势下在农村中不停顿地开展"阶级斗争"与整干部的主要形式。

继续大批"资本主义"、大批"修正主义"。7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政策一度都得到调整,提出过在农村经济工作中要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但是,作为全国学习的典范的大寨大队和全国第一个大寨县——昔阳县,仍然把自留地与家庭副业等作为"资本主义尾巴"来批判,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实际上,不是堵了资本主义的路,而是堵死了农村商品经济和农民致富的道路,是以"大批判"的形式强制推行大寨经验,抵制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

片面强调粮食生产与建设"大寨田"。在"是真学大寨还是假学大寨"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压力下,在"农业学大寨"陷入形式主义浪潮中,许多地区照搬大寨发展生产的具体途径和措施。一些地区为了片面追求粮食每亩产量超过《纲要》,放弃经济作物,砍掉多种经营,改变耕作制度。在非传统农作物区,大搞围湖造田、毁林开荒,滥垦草原,追求粮食自给。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一味追求大规模、大会战,忽视工程的科学论证和经济效益,甚至为了增加产出,不计成本,盲目增加投入。不注意正确处理农田基本建设与当年生产的关系、受益和非受益单位的关系。有的简单地照搬大寨的做法,在陡坡上开荒,劈山运土,建造水平梯田。为应付参观检查,整路边地,修路边渠。这种违背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危害农民利益的蛮干行为,是依靠行政命令的强制手段实现的。

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农业学大寨"又被纳入所谓"反复辟"、"反右倾回潮"的轨道,大寨经验中的"左"的一套做法更加发展,并在全国农村强行推行。1975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议提出了加快农业发展,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任务;认为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大寨根本经验上。为此,会议向全党提出了普及大寨县的任务,强调"建成大寨县,县委是关键"。要求全党普遍整风,必要的地方还要进行组织整顿,在一年内把县委领导班子整顿好。重申要解决基层领导班子中的"五种人"问题,省、地、县要派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对那些问题严重的社队,要发动群众,揭开阶级斗争的盖子,解决领导权问题。这次会议不久,全国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浪潮。"农业学大寨"运动与"反击右倾翻案风"相互推动,又造成农村的巨大动荡。此后,全国范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蓬勃兴起,渐渐销声匿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纠正党的农业政策中的"左"的错误,但直到1980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山西省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刮遍全国的大寨旋风才被最终刹住。

大寨作为农业战线上的典型,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提倡,但由于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后来又加上了"左"的成份,学大寨运动和大寨旗帜变成了林彪、江青集团推行极左路线的工具。因此,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中央各部直属企业下放地方管理

中央各部直属企业下放地方管理,是指发生在1970年3月至9月的一场以中央向地方下放企业和下放权力为中心内容的经济体制大调整、大变动。这次经济体制调整包含了解决权力高度集中及向地方下放权力等方面的内容。

为适应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需要,在经济体制上强化了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在当时也是必要的。但到了调整后期,过于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变革已势在必行。可是,对于如何调整,当时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中央与地方对管理企业权力的分配上,是谁更多一些,还未触动体制中所存在的弊端的实质。1964年后;在一些方面中央已经开始向地方下放权力。1966年3月,毛泽东提出,中央还是虚君共和好。中央只管虚,只管方针政策,不管实,或少管点实。中央部门收上来的厂收多了,凡是收的都叫他们出中央,到地方上去,连人带马都去。根据毛泽东这一指示精神,中央当时已经开始酝酿并决心进行一场以下放企业和下放权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大变动。但随后不久所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使这一计划搁浅。1969年,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口号下,经济体制大变动被推上了前台。

在1969年2月召开的全国计划座谈会上,讨论了《中央各部关于企业管理体制下放的初步设想》,在条块关系上,倾向于"以块块为主",企业以地方管理为主,中央直属企业可以分地方、中央和双重管理三种形式。并拟定了分批下放的企业名单。1970年2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在批判所谓"条条专政"的情况下,提出了经济管理体制调整的原则方案。1970年3月5日,国务院拟定《关于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直属企业下放地方管理的通知(草案)》。1970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在落实国家计划的工作中,国务院各部、委要正确处理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的关系;确定各部、委所属企业、事业单位,除极少数一时不宜下放的外,一般都应下放;大多数完全下放给地方,少数实行双重领导,其中多数以地方为主,少数以中央为主,下放工作在1970年内,应逐步地、分期分批地进行完毕。

据1970年9月25日国家计委生产组《工作情况汇报》介绍,截至9月,工交部门直属的3082个企事业单位,已下放2237个,占总数的73%。其中完全下放地方的1412个,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814个,双重领导、以中央为主的11个;尚待下放的469个,需要研究的239个,暂不下放的33个,撤销的104个。下放的企业包括鞍钢、大庆油田、长春汽车制造厂、开滦煤矿、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等大型企业。有些企业先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后又进一步下放到市、县。中央各部属的民用企业只留下700个左右,其中铁道部340多个,水电部190多个。其他部门所留企业甚少,一机部连一个直属企业也没留。

同类推荐
  • 江左一品纨绔

    江左一品纨绔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当代律师王衡穿越到了东晋宁康三年,成了‘书圣’的孙子,谢玄的女婿。只是天意弄人,前任逛青楼,喝花酒,气跑了尚未洞房的新娘子,眼见着一顶天大的纨绔帽子就扣下来了。人道琅琊王宣之风流不羁,堪称江左纨绔第一品。
  •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大批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一样,各显神通,演绎了一幕幕人生活剧。他们是如何来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他们的沉浮进退究竟对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这些名臣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让人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让人体会到中国历史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个人的命运其实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特征。
  • 状元之死

    状元之死

    书中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风趣浓郁的社会逸闻和力透纸背的笔力,重点描写了宋代状元、招远人王俊民的坎坷悲壮命运、南宋状元丞相文天祥的忠烈之气和中国惟一女状元、太平天国女丞相傅善祥的花开花落,以及明代解元唐伯虎的状元梦殇、明代状元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的扑朔迷离、清代康熙皇帝亲自审理江南科考弊案的曲折离奇等,同时概括了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状元之最等精粹珍闻、悠悠1300年科举历史的历史梗概,并集纳了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中国文武状元全名录,勾勒出了一幅昔日科举的全景图,描绘了一群古代状元的众生相。
  • 斗秦

    斗秦

    新书《风流巫医》已经上传,绝对精彩!下面有直通车,希望大家支持。
  • 回到古代玩机械

    回到古代玩机械

    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精彩。一个因意外而回到古代的工人,抱着不放弃的信念,运用自己的学识和后社会的先进经验,在扶助国家富强的同时,也令到自己飞黄腾达。
热门推荐
  • 我的温柔男神

    我的温柔男神

    这里,就像六岁那年做过的梦境一样。她梦见有五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人,穿着她从未见过的衣服站在一片草原上。
  • 神射手

    神射手

    我是风密天下的高星让最后第第生了重病结果我穿越了时空,来到3年的时候看我如何打天下
  • 秦总,我错了

    秦总,我错了

    “萧漫,我不介意你曾为他怀孕堕胎,从现在起,你和你姐姐都是我的女人,她大你小。”新婚夜,渣夫与贱姐苟且后无耻宣布。她什么时候怀过孕堕过胎?爱情被践踏,自尊被侮辱,悲愤之后萧漫买了个男人疯狂一夜。却没想到从此被缠上。“那晚真的不是你?”男人把萧漫逼入墙角,暧昧的贴着她的耳垂痞邪道。“你……认错人了。”她抵死不认。“是吗?”男人邪魅高深一笑,让人惊心。某日,萧漫终于崩溃向男人讨饶。“秦总,我错了,那晚我真的是喝醉了才会……睡了您。”男人嘴角狠抽。而后语不惊人死不休“怎么?睡了还想不负责?”
  • 烛九阴

    烛九阴

    隐藏在现实之中的他方之地,那是只有修者才能触及的神秘领域。********************************那个时代,天庭才刚刚形成,玉皇大帝还是执掌着天地气运的主宰,还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窝囊废!那个时代,西方教才刚刚兴起,窥视神州大地的目光中还带着对仙神的绝对敬畏!那个时代,根本不存在十殿阎罗,冥书还没有落到地藏王的手中,而执掌山川河流幽冥地府的依旧是东岳大帝!那个时代,是天地法令最为严明的一个时代,也是有史以来最鼎盛的修仙时代!………………后来……
  • 君王不早朝:皇后太妖娆

    君王不早朝:皇后太妖娆

    前世嫁给平南王为正妃,后子嗣皆亡,愤恨之下毒死王爷,重生后她步步为营。斗嫡姐,防后妈。
  • 噎膈反胃门

    噎膈反胃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柩宿士

    灵柩宿士

    一具透明的石棺一个阴阳艳尸一个你等待多时的灵异故事…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 ”,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 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 。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 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 ,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 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 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 重生之吃饭睡觉谈恋爱

    重生之吃饭睡觉谈恋爱

    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难,让那青米回到了她开始的地方:青砖红瓦的小巷,香气缭绕的四方院儿,人来人往的食铺,忙碌在厨房严肃却可爱的小老头儿,还有那个沉静寡言的跛脚少年。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一段重启的饮食人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凤雨有路

    凤雨有路

    凤雨,这个曾经美丽的小山村,因为人们肆无忌惮地放牧、开荒,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随之而来的连年旱灾严峻考验着人们生存的意志。作者在深情书写逆境中少年奋发、母爱伟大、友情无价等真善美的同时,又以忧虑的目光关注着西部逐渐恶化的生态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