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7100000011

第11章 武汉商人(1)

善于创新,过于精明,不服输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是外地人对武汉商人的印象。也是时他们的评价。在外地人的眼中,武汉人可是个个精明,在生意场上的人更是如此。武汉商人不服输的名声远扬中外,他们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但他们不服输的劲儿毫不逊色于北方人。不服输的上进精神,使武汉的商业在全国商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住。

1.与武汉人做生意,必须讲面子

对于武汉商人来说,有时价钱和交易的条件,并不是生意成败的最重要因素,顾及对方面子,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武汉人好面子之风自古有之。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个武汉的大商人赫老爷,他六十大寿到来之际,文官武将和商界同仁纷纷前往送礼贺寿。曹雪芹只送来两坛“酒”,并且亲笔写了一幅贺幛。赫老爷很是高兴,命人立即将曹雪芹送来的酒启封,每人斟上一盅。众人每人喝一口,虽然觉得没有一点味道,但囿于面子,都连声赞道:“真佳酿也!”曹雪芹却大笑说:“非佳酿也,请看贺幛便知。”

众人仔细一看贺幛,上面写着“朋友之交淡如水”。满堂宾客顿时感到不好下台,赫老爷也脸色阴沉。可是片刻之后他却哈哈大笑:“妙哉!妙哉!”并自我解嘲地说道:“自古有云,水淡而情浓,更显友谊之厚也。”众人连连点头称是。就这样,两坛清水被喝个精光。

武汉人讲人情面子,真是中国人之最,难怪有人说武汉人是“搽粉进棺材——死要面子”,这一点也不夸张。尽管岁月流逝,但是,好面子之风却在武汉人身上得到传承。生活在北方的武汉人,宁要风度不要温度,本来天冷得要死,还是西装革履;身上没钱,还要打肿脸充胖子。

在武汉商界流传一句俗话说:“翻墙躲债,借债赶人情。”武汉商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保留面子”,“名誉比生命更重要”之类的话是深刻在脑海中,因而一般来说,武汉人在做生意时比较注意双方的面子。

武汉商人如果被对方商人坏了面子,明明这桩生意是于双方都有利的事,但面子受到损害,他们宁可生意受损,也不会与对方做成这笔生意。相反,如果在商场上给其一点面子,他们可能会为你大开方便之门。对武汉商人来说,有时价钱和交易的条件,并不是谈成生意的最重要因素,而顾及对方面子,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武汉商人要面子,即使是朋友,也要把排场摆起。有钱,舍得花钱,没钱也舍得花,即使穷得要去当裤子,也绝对不能在朋友面前掉份,所以他们有很多朋友。

在武汉商人看来,朋友的圈子有两种,一种是可以一起做任何坏事的,另一种则是生意场上、工作场合的朋友,在这里功利心多于友谊,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武汉人的爽直,今天的朋友也许明天就成了敌人,而今天的敌人也许明天就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吃吃喝喝是必不可少的应酬,各行各业在夜夜笙歌中交换名片,武汉的餐饮娱乐业因此红火。

因此,与武汉人做生意,必须讲面子!你不给对方面子,也许生意场上他们也就不给你面子。

2.“杀不死的猪”永远不服输

武汉有句俗话叫“杀不死的猪”,意思是天底下没有做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武汉商人性格的绝妙概括。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大凡提起武汉人。人们总会想起这句俗语。“九头鸟”是神话传说中一种很聪明的动物,把只长一个脑袋的武汉人和长九个脑袋的鸟相提并论,足见其聪明劲儿。有人甚至认为武汉人的市场感不亚于温州人和犹太人。

武汉人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但他们不服输的劲儿绝对不比北方人逊色,武汉人没有江浙人的耐心,但在雌雄未决出之前,武汉人不死心的耐劲儿是江浙人不能比的。

武汉人性格中有韧性、有蛮劲的成分,也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和爽朗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在武汉人的粗野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也许算不上多高明的达观。也许是受够了天灾人祸、高温酷暑、战乱兵祸,从而把生存活法看得开了,日常生活中的武汉人显得实实在在,不会想不开,跟自己过不去。

武汉人不服输的名声远扬中外。在人们的心目中,湖南人属于个性较强的一类,但是事实上,武汉人不服输的个性比湖南人要强得多。武汉有句俗话叫“杀不死的猪”,意思是天底下没有做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武汉商人性格的绝妙概括。

聪明,使武汉人从商具备了较好的素质。商场如战场,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准确把握千变万化的市场。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没有聪明的大脑是难以胜任的。

明清崛起的商帮集团中就有武汉人的份。历史上武汉的汉口,商贾云集,商业繁荣,是明代四大商业中心之一。1861年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在建国前,湖北省就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其地理位置优越,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优越的商业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商业历史,使武汉人的生意头脑十分灵活。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中国重点建设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武汉受到重点“优待”,成为这一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一五”期间,国家确定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建在武汉的就有7项。这一系列的“武字号”企业,曾为武汉的工业经济指标夺得争国第四把交椅。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曾流传着“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着上”的说法,并且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武汉人乘着这股“经商热”大显身手。尽管近几年湖北的经济落后了,但是与东南沿海相比,他们仍然毫不逊色,“汉货精品”的仗早就开始打了,尽管成绩平平,但他们仍在拼搏。如武汉健民制药厂的产品占据了全国各药店显眼的位置。

汉正街是“汉派”商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曾有过“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商贸繁荣景观。汉口的汉正街作为中国第一小商品市场,曾因为电视剧《汉正街》而闻名全国。汉正街也算是武汉人精明、不服输的经典标志了。汉正街起初只是一条聚集了103家个体工商户的小街,现在南北商人云集于此,逐步延伸到了100多条街巷里弄的千家万户……1995年统计,年成交额达27亿元。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实在令人敬佩。

生意场上武汉人善变多谋,新招迭出不穷。若仅论经商谋略,武汉商人足以与广东商人比个高低。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收音机笔全国技术转让”项目。当时这个项目的技术转让费是人民币50万,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湖北创业集团中的先行者把这个项目技术转让费分解成300份,一下子便行销全国。

武汉人不服输的精神,使武汉的商业在全国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在与武汉人做生意时,应该正视他们的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利用武汉人不服输的上进精神,使武汉人的聪明才智在商场中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我所用;在双赢的策略下获利;小心其不服输的较劲儿,适时进退。

不过,聪明的武汉人给外地人的印象似乎不太美好。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虽然反映出武汉人的聪明,但一个“佬”字,又给武汉人的聪明打了几分折扣。“佬”者,含有轻视的意味。可以肯定,说这话的人或者他周围的人一定是挨过聪明的武汉人的“宰”的。当然,挨“宰”的绝对不只几个,不然,这句话怎会至今仍流传不衰呢,人聪明,绝对是件好事,但某些湖北人却不把这一优势发挥在正当的商业竞争中,成就一番事业,而喜欢玩“孙子兵法”,结果是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更害了武汉人的形象,以致外省人害怕与武汉人做生意。

有人用“狡黠的机智”来区分武汉人的“聪明”与其他省人的不同。比如说,广东人如果想要骗你钱,一开始就骗,中途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但武汉人却不同,他们往往会在中途趁你不注意时搞些小动作,让你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说”。

武议人经商头脑灵活,新招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快。在善于花样翻新方面,据报载,武汉的武圣路文化市场的盗版书出笼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往往新书刚刚上市,盗版就出场了,并且折价低于正版书。当初畅销一时的《狮城舌战》、《废都》等都是以定价的1/4批发的。不仅文化市场如此,其他的“水货”市场也多。一位辗转于广州、厦门等地又折回武汉的商人说:“没钱的时候武汉是个好地方。”其意是武汉“水货”多,消费低,生活比较容易。这是武汉商人转脑筋的误区。

成功的商人都是靠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干出来的,当然其中离不开聪明。但聪明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可某些武汉人却偏偏不信这套,他们不愿吃苦。他们脑子里转动的就是怎么把游戏玩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乘机捞它一把。武汉人虽然“醒得早”,走在别人前面,但总是“善使短枪、难舞长矛”,像打游击战似的短浅操作。虽然赢得小胜,但往往成不了最后的胜利者。这就不难理解明清商帮中虽有武汉人却无多大建树,当今重量级商人中没有聪明的武汉人的份儿的缘故了。

武汉人的过分聪明还表现在“胆小”上。

俗话说,人的知识越多,胆子就越小,因为他顾忌太多,进一步有狼,退一步有虎。只好畏缩着不动。武汉人的胆小,可能就在头脑过于发达的缘故。

有位学者在研究武汉改革开放步伐已落后于东南沿海的原因时说,武汉人太聪明,以至于外省人有些害怕与武汉人打交道,以至于多少个发展机会从身边溜走。他强调武汉人必须转换脑筋,是不是可以变得“蠢”一些,才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3.欠缺实业精神的武汉商人

商场上,搞批发是武汉人的拿手好戏。烟酒茶日用品,锅碗瓢盆外带服装,不大不小的汉正街上,式汉人却格外地做得心安理得、有声有色。精英意识淡薄、实业精神欠缺是武汉人的通病。

武汉男人有个特性,就是从不拿镜子照自个儿,一照就里外不是人。北京爷们即使晾在皇城根下晒日头,也特有优越感,红旗下的蛋嘛;上海的阿福哥们则满口的阿拉阿拉,一觉醒来“东方明珠”赶超“东方之珠”,牛气哄哄。武汉的爷们呢,山高皇帝远,烟波江上使人愁,怎么看,都左右不是个东西。

都说武汉这地方在改革开放中长期受冷落了,武汉人委屈得没脾气了,武汉的人也格外地成了风箱里的老鼠。委屈是委屈了,但就是没听到武汉人“路见不平一声吼”。“大武汉”、“中部崛起”,这些口号空喊了多年,就没见武汉人“铆起搞”过。还就这么过来了。

同类推荐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古村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俞源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韵氛围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具魅力的新市场。本书从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入手挖掘其古村落特有的魅力。
  •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 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 《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百态,本书是茶友了解茶文化的绝佳读本。
热门推荐
  • 真小子:有点妖【纯农村诡事】

    真小子:有点妖【纯农村诡事】

    小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爷爷在山上捡到一只奇怪的眼睛会发紫光的狗,我们把他带回家后取名为真小子,而第一次我就被这股强烈的紫光辐射得晕厥了,后来又发生一系列奇怪的事情。一次被眼镜蛇咬了,我竟然在这紫光的包围圈中再次活了过来……这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可是从没敢告诉过别人【收藏】【订阅】【留言】谢谢……
  •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本书中这套方法为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份穿行于新领地当中的路线图,并能收获优异的表现与心灵上的满足感。无论是销售业界的前辈级人物,还是初涉销售圈的新人,阅读这本书,都会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 请把我摇醒

    请把我摇醒

    确实,头疼的一天比一天严重,每天也睡得很少,所以记性也越来越差,我大部分时间是出去散步,我喜欢出去,因为常常会碰到多年前的好友,有时我们还会像小时候那样一起玩耍。可是当我把这些学给护工小娥听,她总用一种怪异的,无奈的,甚至怜悯的眼神看我。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老师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老师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拟两晋南北史乐府

    拟两晋南北史乐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Rights Of Man

    The Rights Of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怪休想逃

    妖怪休想逃

    一个混吃等死的小屌丝一群来自远方的高大上人物一次奇妙的任务一个热血的故事
  • 岁寒居词话

    岁寒居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少的致命软肋:独爱小萌妻

    帝少的致命软肋:独爱小萌妻

    她与众不同的异能,偏偏在他身上失效。相遇第一天,她追在他身后跑,嚷着要“摸”他。相遇第三天,她成功闯进他家里,蹭吃蹭睡。相遇第N天,换成他缠在她身边转悠。一不小心玩的太过火,发现自己根本甩不掉他!于是轮番上演了各种震惊世人的闹剧,但是这位豪门继承人,这么多闪光灯对着咱,你还好意思继续吻下去吗?
  • 你的让我窒息

    你的让我窒息

    有些爱让人情愿放弃生命,有些爱让人不得不放手,有些爱让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