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300000015

第15章 对半坡类型彩陶动物纹饰所含信息的解读(5)

这段文字,充分地反映了原始人灵魂不灭的原始思维,即一种动物转化为另一种动物的思想观念。这一观念在先秦诸子中则加以渲染和深化。例如庄子就曾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恕而非,真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息于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又《太平御览》引郭氏《图赞》云:“龙鱼一角……神圣攸乘,飞鹜九城,乘云上升”。

上述文献里的“颛顼死即复苏”、“蛇化为鱼”、“鲲化为鸟”、“乘云上升”等,其思想观念正是原始先民的灵魂不灭、人与动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正是生物的生命得以延续的表现。而人与动物和动物间转化的媒体或媒介物,文献记载的主要是鱼和鸟两种,其史实在考古文化中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考古资料方面,除了在本节第二段所列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鱼合体和各演化体图像外,天空中飞的鸟也是当时人们表达灵魂不灭和人与动物转化的媒介。例如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出土的葫芦形彩陶瓶外壁正背两面所饰的人鱼鸟合体图像侧面饰一对头相向的鱼纹。其合体图像分两层,上一层为一人面,眯缝眼,鸟头鼻。画面的下一层仅绘出方形脸、鸟头鼻。村出土的一件葫芦形大腹彩陶瓶的外壁,则是用鸟头作鱼眼的鱼鸟合体图像,正是动物间互相转变的例证。

因此,由上两图不难看出,前者及其以上人鱼合体图像的用意是“寓人于鱼”。《大荒西经》云“颛顼死即复苏”,郭璞注引《淮南子·地形篇》“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袁珂译云:“据经文之意,鱼妇即颛顼之所化……得鱼之复合体而复苏,半体为人躯,半体已化为鱼”。这正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人鱼转化和灵魂不灭观念的图像写实。后者的寓意,也当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鱼)化为鸟”的图像反映。所以将这些图像与《山海经》相整合,阐释饕餮纹的含义,是史前人类“灵魂不灭”和动物互相转化观念影响下的产物,无疑是可信的。

(第五节)半坡类型的群体移动考察

在原始社会时期,渔猎或狩猎经济有着不可抗拒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因而食物的匮乏时常威胁着原始人类,与此同时加之氏族人口不断增长及生活需求的增加,从而促使了氏族的移动。而氏族的移动,是氏族社会得到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因此研究氏族的移动对于历史学、考古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考古学上如何认识氏族社会氏族群体的移动呢?我们说其迹象就是一个类型的文化在不同的时空间出现或羼和。

而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氏族群体的移动,在文化上的迹象则是它具有代表性的遗存的移动(如其中的彩陶鸟鱼组合图像)在距它母体文化中心关中很远的地区出现,而半坡类型的氏族群体向外移动的地区,据近年考古发现的地点,东西南北都有。其具体路线从半坡类型的彩陶鸟鱼组合图在不同时空的发现情况判断,东到河南中部;南至陕西南部及其以远的四川;西达甘肃、青海;北或东北已到晋南汾河流域及其以远。这里仅着重介绍东南两条移动路线:

由此可知,仰韶时代鸟、鱼是当时人们灵魂不灭观念和转化的媒介,自先秦以降一直还是秦汉时代人们的传统思想,并将鱼作为祭祀供品。例如安徽的一些汉墓中画像石上雕刻以鱼祭祀供品的图像,就是生者祈祷死者灵魂飞升的表现。又四川长宁七个洞汉墓画像上雕刻的鸟鱼合画像。究其含义,同样也是用鸟鱼形象表示生者祈祷死者灵魂升天的寓意。这些历史时期以鱼鸟作为人们灵魂不灭观念的图像,不必待言,正是仰韶时代以来同类观念的延续,都有助于证明饕餮原本的含义,确是缘于人类灵魂不灭观念而来。那么宋代吕大临在其《考古图》中描述“祭鼎,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像”,将饕餮命名为兽面,则是只知三代之形,而不知其源及流,以至于影响近千年,在今天是必须予以矫正的。

东线:在河南发现的鸟鱼组合图像的遗物,为上列,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仰韶文化后期鸟鱼石斧图(简报和一些研究者作鹳),年代为仰韶文化后期(公元前3500年前后)。其图像,由鸟和鱼的形态看,为一静态的鸟叼鱼。而与这一图像题材和构图大致相若的,是上列陕西宝鸡北首岭的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的鸟啄鱼图像。二者在形态上稍有区别,即前者静态明显,鸟作直立的叼鱼状。而后者的鸟喙短而粗,极似凫(野鸭)。图像作鸭啄鱼形状,动态感极强。

此外,这两幅鸟鱼图,在时空、历史背景及文化态势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首先在时间上,阎村鸟叼鱼图为仰韶文化后期;而北首岭鸟啄鱼图属仰韶文化早期。其次从空间上即文化的地理位置看,河南阎村在仰韶文化的东端;而关中宝鸡北首岭为仰韶文化西端的中心区。再次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情势看,北首岭半坡类型为仰韶文化的早期或兴旺期;而阎村类型已是仰韶文化衰落阶段。因此,这就提示了阎村类型鸟鱼文化题材,原本是起源于北首岭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早期的陕西关中。而后这一鸟鱼组合的文化题材随着关中地区半坡类型中的一支向东发展迁徙至河南中部阎村一带。这一事实确切地反映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移动和人口迁徙的人文内涵。

南线:仰韶半坡类型及其文化的人们共同体,向我国西部或西南部移动在考古学文化上的迹象,同样以宝鸡北首岭鸟鱼图像的线索为其发端。据台湾学者杨美莉女士分析,年代晚于北首岭的甘肃甘谷西坪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的彩陶瓶上的鱼纹(鲵——笔者按)体态接近。指出这一地区为东边半坡类型文化向西发展扩张的中转站。而后,进入历史时期后,其中的一支继续向南进入川北。川北广汉三星堆殷代文化遗址,其文化内涵也有一个崇拜或敬奉水鸟和鱼的氏族群体。证据是遗物金杖上压出的水鸟和射鱼的图像,见。二者题材相近就是文化移动传承的表现,换句话说,后者对前者的继承或发展,是关中渭水流域这一鱼鸟氏族移入川北后建立起的蜀文化。这一解析是可取的,但其所论却有不足之处,即缺乏文献上的依据。对此,我在这里约略补之。

据上面所列举的,四川盆地殷代蜀文化的三幅同一鸟鱼组合题材图像,是史前关中地区渭水流域的原始氏族群体及其文化向南线川北拓展和迁徙的实物证据。这一事实在历史文献和考古学文化上都是有伍可证,有史可考的。

其史迹在《山海经》中可窥觅出其蛛丝马迹。即与《华阳国志》、《蜀王本纪》中的蜀王鱼凫和蚕丛的族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不妨先解说一下图像中鸟的性质或属性问题,前已说明半坡类型北首领的鸟鱼组合图像中的鸟其形体似凫。而凫,据《尔雅·释鸟》云:“舒凫鹜”,郭璞注说:“凫,野鸭也”。疏云:“野曰凫,家曰鸭”。此水鸟在《山海经》中凡四见,例如:

鹿台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凫徯……见则有兵。(《山海经·西次二经》)

畛水出焉……其中有鸟焉……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山海经·中次三经》)

经文中提到这一鸟凫(野鸭子),就指明这种水禽是上古人类的药用动物,人们吃了凫能增强精力,有助于生殖功能,多生育孩子,使其族人丁兴旺,这是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在古人看来,鸭是增强体质、繁殖人类极好的家禽良药。考之于民族学资料,四川成都平原的民俗民风,解放前大凡民间婚亲嫁娶,都有一只青头鸭作为聘礼聘物。这一习俗,大概就是古时凫在人们心目中是繁衍子孙的水禽良药而保留下来的遗孑。

基于这个缘故,所以凫——野鸭为上古先人所敬奉,并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的表征。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市金沙殷代古蜀文化出土的金杖上鸟鱼组合图像,当是这一文化典故的物证。其说又考之于史,也是有所根据的。据《华阳国志》记载:蜀地的开拓之民,其先有蜀山氏之君开月氏之前,蜀人有蚕丛、鱼凫等诸氏族。他们的经济生活与渔猎密切相关。三星堆和金沙金杖上的鸟鱼组合图像,当是蜀王鱼凫名分的表征,史实和遗物是吻合的。而蜀王蚕丛名号之由来,据传其族史载为纵目人。其族在《山海经》里是有明确记载的。如《海内北经》云:“祙,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文中的“祙”,按经文的意思,是一位黑黝黝人格化的神灵,他长着两只竖直而又凸出的眼(球)睛。这一形象与三星堆出土的多具青铜头像(原报告称为青铜面具),具有凸出眼睛相符合。而青铜人头像所反映的其族人的体质形态,与《海内北经》记载的以从目为特征的神灵“祙”非常相似,即前者是后者的(物)具象,而后者即为文中所谓的“祙”(人格化)神灵的文献记录或根据。

这种鸟鱼组合的文化图像所反映的社会习俗在蜀地至汉代还十分盛行,如上列长宁七个洞汉代崖墓第七号墓墓门的鸟鱼画像,那鸟啄鱼的动作与上述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纹饰鸟啄鱼的形态是何其相近。

所以从历史文化所给予的补证和历史时期相关的考古文化资料的相互整合,便诠释了上述渭水流域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和其群体向西而南的迁徙和移动其史实就更为可信;如果单从考古文化不见人的叙述解说,它就是失落了的文明。而一旦增加了历史文献的内容,即把远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及其共同体族群的移动或进而融合,便成为鲜活的历史事实,使人更为之可信了。

同类推荐
  • 永远的迷离记忆

    永远的迷离记忆

    本书为廖玉蕙的自选集,收录作者多年来创作和发表的优秀散文近30篇。廖玉蕙是台湾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坛,其创作题材多来自家庭生活、师生互动与社会观察,传达情感清新温润,语言诙谐、嘲讽,作品充满温情、亲情、乡情,以及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从平常的事件里追寻常人不易见到的社会另一面,笔调幽默,风格朴实,颇受读者喜爱。
  • 晚风集(卷二)

    晚风集(卷二)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讲述女性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也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她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解析、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发掘。这几年女性文学有长足发展,有时候我感到,女性与文学的结缘有比男性更优越的条件,她们观察细微,笔触细腻,感情细微,这些表现在文学上,就产生了很大的特色。作者总是从生活的最细微处、最现实处提取和发现内容,娓娓道来,在最平凡处道出一点新意来。
  • 年月诗集 时光链环

    年月诗集 时光链环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50年来,石嘴山市的经济文化不断地繁荣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新型工业化山水园林城市迅速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嘴山市的文学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门类到多门类共同发展繁荣的光荣历程。
热门推荐
  • 奇幻宇宙大探秘

    奇幻宇宙大探秘

    一本新潮、超炫、酷辣的探索书!一次炫丽夺目、时尚无敌的谜之旅!一堂奇妙鲜活、充满趣味的科学课!一份世界优秀科学家给孩子的最新报告!这里飞翔着让孩子耳目一新的奥秘、知识、惊奇和想象,以超级趣味的形式和无法抵挡的吸引力,瞬间点燃孩子内心好奇心的火山,让求知欲、创新力、探索力、思考力喷薄而出!本书是宇宙卷,讲述包括读者感兴趣的诸如星座、ufo、外星人等百科知识。
  • 漫谈武器与战争

    漫谈武器与战争

    战争和武器,这两个如影随形的狰狞怪物,远在阶级产生之前就已产生,强者恃它而成就霸业,弱者也依仗它得以生存和自强。自古有矛就有盾。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现代,战争规模、武器的更新程度以及谋略者们的战争观念,足以令安于现状的局外人所膛目······
  • 骑士快喊我公主殿下

    骑士快喊我公主殿下

    她,注定一生不会平凡。有的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毁掉她!有的不惜用生命去保护她!死神与骑士的对决,九大黑道家族之间的利益战争,都密切的与她相关!她到底是谁!难道仅仅只是墨家的公主?还是··身边莫名的连续出现各路少爷!是真爱还是圈套!她是撒旦之血的继承者拥有超级大脑的她!!使每个黑道家族对她垂帘!拥有最纯血统的她!又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一个关于古老传说的九大家族!又会有什么样的腥风血雨!
  • 时间不守恒法则

    时间不守恒法则

    可以操纵时间的能力?这是多逆天啊!可以制作糖果的能力?这是多无用啊!兼备两种能力的龙裔无心大法师要如何征战这片大陆?黑皇的围追堵截,白皇的投怀送抱到底谁轻谁重?轮回之都的转动?神域的面纱?帷幔的迷雾谁来揭开?只是有一点搞笑而已
  • 浴火重生之元素空间

    浴火重生之元素空间

    一朝给校草表白,却遭拒绝,浴火重生,让从小就是路人甲的她,从此万众瞩目。人前,她是苏少宠爱的妻子,慈善基金会的创始人,她是善良纯真的女神,人后,她聪明睿智,是神罚组织的创始人,她心狠手辣,是杀人于无形的神秘女郎,原本以为自己是孤女一枚,却找到了已经变成吸血鬼的母亲和神一样传说的父亲……
  • 商法学

    商法学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属于特别私法。源于中世纪商人法的商法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关于商人的法,相应商事主体与商事行为制度均与具有商人特殊身份有关,与商人商行为有关。
  • 觅梦他乡

    觅梦他乡

    一场大火把刘灿的家烧的支离破碎,怀着满腔的怒火,他不得不提前辍学外出务工。小城市出生,大城市奋斗,这是一条心酸的回家路。走得再远都是为了回家
  • 血色清风

    血色清风

    看着母亲拽着父亲的衣襟,苦苦哀求着他的怜惜与信任,四岁的清风心里一片的茫然。再扫过大娘透着鄙薄的眼睛二娘掩在丝绢下咧的快要合不住的嘴,还有躲在大门内眼里盛满忧伤的小哥哥。伴着一丝的明悟清风的心里突然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有点不能喘气了。这是怎么了?直至父亲无情的扫开母亲拉着他的手,带着大娘二娘一行人头也不回的走进那扇她此生再无缘迈进一步的豪宅内。听着大门在她面前轰然关上的声音,一行清泪缓缓的从她
  • 厄运无边

    厄运无边

    一位柔弱少年,一位家族弃子,一位谈之色变被称为恶魔之源的不祥之人,凡是接触他近者,倒霉不断,甚至丢了性命...就这样的一个恶魔少年,要在这天道猖獗,要在这朗朗乾坤中生存,不知道有多少正派人士容不得他,不知道有多少大宗大门之人要灭杀他,且看他如何成长为不世恶魔!我所到之处,便是厄运降临之地,我要天不正,天必须不正...新书:《三国画妖师》用心之作,值得一看!
  • 美人劫

    美人劫

    莫冲误看宇宙星象图,导致变傻,偶遇神秘老太婆,重拾记忆,原来自己可以预知他人的天命,而且命中注定要化解凡世一场淫邪浩劫,且看莫冲如何逆天行事,险过“美女劫”,从而成为拯救苍生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