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5500000051

第51章 惠姓胜迹、遗迹(1)

(引子)

祠堂遗迹

泗县滚龙脊惠氏祠堂祠堂最早建于明代中期,清咸丰七年烧毁,后经惠方茂、惠肇春父子带领族人修复。祠堂坐落在惠庙村惠祠庄前,掩映在600余株松柏林中。前后大殿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天井花池,方砖甬道。列祖牌位、族谱安放在大殿正中,上方悬挂着明朝天启年间熹宗帝钦赐“燕翼流芳”檀木金字大匾,匾为长方形,长约1.8米,宽约0.6米,字为楷体,每个字大0.4米,阴刻镶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两旁为“扶风家声远,燕翼泽世长”楹联。屋顶为滚龙脊,屋爪为插花铁树,前殿大门两旁各置石鼓,雕刻二龙戏珠图案,大门上方镶嵌“惠氏宗祠”四个大字,颇为壮观。

祠堂有专人看管。祠地百余亩,其收入除支付看祠人的费用、祭祀活动与续谱经费外,均用于惠氏公益事业,诸如奖励裔孙获得功名和救济贫困等。解放后祠地划归公有,祠前后大殿被乡政府占用,后被改建为办公室。现在泗县惠姓族人正在筹集资金,恢复祠堂原貌。

无锡惠山惠学士祠无锡城西,有一道绵延起伏的青嶂,是浙江天目山西延伸的支脉。气势宏伟,山清水秀,春花秋月,景色宜人。秦汉时称“历山”,隋称“九龙山”,唐称“华山”,今人称“惠山”。惠山,得名久远,但与惠姓无关。

据《蠡溪笔记》载,开山禅师为西域僧人慧照,他晋代来到此山,常与名士交往,名气很大。后来人们就用慧照的名字命名,叫慧山,慧、惠相通,习称惠山。

惠山古镇一带,从吴地葬制习俗上来讲,地势负阴抱阳,依山傍水,结合阴阳五行、四兽方位、四时各色,为绝好的风水宝地,因而达官显贵争相在此建立祠堂。到新中国成立前,在惠山古镇不足0.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有118处,80个姓氏的祠堂或遗址,主祭惠元佑的惠学士祠就在其内。可惜现在有的仅存遗址,有的荡然无存。庆幸的是无锡市政府于2003年决定,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恢复惠山祠堂景观,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惠山建祠始于唐朝,时兴于明清时期。惠学士祠能够建在惠山,是元佑裔孙怀着一片孝心努力的结果。元佑是主战派,宋室定都杭州后,因不满主暗臣奸的现实,隐居浙江湖州吴兴大全港。

死后儿子惠善迁居江苏苏州长洲(今吴县)阳山,将其葬于苏州震泽东堵城。

他的节慨事迹,正史不载,默默无闻。清康熙年间19世孙费县知县惠润将其在宋室南迁中的功绩写成奏章,呈请在惠山建祠官祭。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年以崇德报功,褒隆先哲,批准国家设所祀典。当时惠山建祠进入鼎盛时期,谁家能在古镇这一弹丸之处,争得一席之地,营建宗祠,这是家族非常荣耀的一件事。因而竞争非常激烈,尽管康熙大帝批准,要建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并非易事,无锡裔孙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在惠山建起了惠学士专祠,由裔孙们看护维护。从此春秋两季,当地政府官员隆重祭奠,各支派代表参加。

到清末、民国年间,由无锡大宗族长主持祭奠。

惠学士祠遗址现在无存,但在民国年间惠仰泉主修的《惠氏宗谱》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祠址在今下河塘地段,占地面积不大。宗祠基地细号为:迓字1249号平田二分九厘五毫;又1252号平田四分一厘(咸丰五年公置五厘亦并在内);又1254号平田六分六厘五毫。总共一亩三分七厘。宗祠四址也有记载:南址洞阳顾公祠,东址街,又东址长寿庵;北址周姓坑潭,又后北址詹节妇祠基;西址杨宗祠墙基。

惠山祠堂没有像外地某些古老祠堂那种占地广阔、高大宏伟的建筑,因地形与用地的限制,大多数是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粉墙黛瓦灰调子江南传统民居式建筑。惠学士祠也不例外,像简单的民居小院。家谱上简略记载:为堂,为室,为庑,为门。榜正设公位,配以公裔孙明给谏讳世扬。左庑供奉历代各支有功于祠的先祖神位,到民国年间增至81位,其中有惠周惕、惠士奇的神位。祠内还挂有乾隆御书与和亲王题写的楹联以及清代名流题写的匾额,为庄严肃穆的氛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山东日照三庄惠氏先祠当今荡然无存,只保留一块“惠氏先祠”匾,为清末翰林宫冯恕所题。传说原建筑宏伟,脊顶有二龙戏珠造形,东西两头都是一条奔腾的大龙,中间一颗圆球。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方,各有三只棒棒狗,共12个,据说这是地位的象征。这样的建筑,经朝廷有关部门批准才能修建。

“经学之家”与“吴派”经学

经学,是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着作的学问。清代“吴派”经学,是江苏苏州吴县惠氏留给祖国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少着作作为典籍收录在《四库全书》中。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着作的风气,亦称汉学。代表人物有东汉的贾逵、马融、许慎、郑玄等。宋时程颢、程颐、朱熹在汉学的基础上创造了理学,成为宋以后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

明中后期理学空谈心性,对儒家经典作主观主义的解释,使经学有伪,有迂,有曲,有俗,有杂,引起一些学人的厌恶。清初一些学人总结明亡的原因,认为是理学抛开儒家忧时济世的传统,空谈心、性、气、理的结果。顾炎武、黄宗羲等提倡汉学和史学,主张经学从理学中分离出来,从小学(指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入手,以求名物训诂的真义;主张“六经皆史”。自晚明起,我国经历了第一次“西学东渐”,西方实证科学精神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求实学风相结合,开始在学术界产生良好作用。此外,也与当时朝廷为转移反清视线,提倡研究古文献有一定的关系,于是兴起了求证求实的考据之风。清代汉学倡导者是顾炎武,奠定基调的是惠栋。到了乾嘉年间达到极盛。

清代汉学家们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考订史实等手段,对古代典籍做了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使许多面目全非、久已佚失、真伪混杂的文献,基本恢复了本来面目,一些晦涩深奥、不堪卒读的典籍,经过清人的校勘、注释,大体可供阅读研究。

清代经学形成吴、皖两派。吴派经学的领军人物是惠周惕、惠士奇、惠栋以及门徒钱大昕、王鸣盛等。惠栋成就最大,雅号“惠九经”。经学,是惠栋的家学,四代传经。曾祖父惠有声,居住在江苏吴县东渚村,明末监生,以“九经”在乡间授徒,是考据学的先驱。祖父惠周惕,幼承家学,通群经章句。稍长,受业于汪尧峰,引为入室弟子。既冠,户十年读,乃成通儒。

“康熙三十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密云县知县。着有《易传》2卷,《诗说》2卷,《春秋问》3卷,《三礼问》6卷。而诗说尤解人颐。博而不芜,辨而不诡于正,为吴派经学导源人。父亲惠士奇,康雍年间经学家、哲人与诗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馆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

后任广东学正6年,大倡经学,收效显着,粤地学风大变,人才济济。高才生”苏珥、罗天尺、何梦瑶、陈海六“被称为”惠门四子。“平生着有《易说》6卷、《礼说》14卷、《春秋说》15卷、《交食举隅》2卷、《琴笛理数考》4卷、《人海集》4卷、《时术录》1卷,诗集有《红豆斋小草》、《咏史乐府》、《南中集》、《采莼集》、《归耕集》各一卷,可谓洋洋大观。

惠士奇生有6子,惠栋为次子,最能传承家学,他继承了祖父周惕、父亲士奇的治经特点,主张尊崇汉儒。惠栋的朋友和弟子如沈彤、江声、余萧客、王鸣盛、钱大昕、钱大昭、汪中、江藩诸学者,又都恪守尊崇汉儒的治经宗旨,因他们皆为江苏吴地人,故被称为”吴派“经学。如此,吴派”经学经过惠周惕开山创始,惠士奇深化传承,在惠栋身上形成学派体系,惠氏祖孙三代共同开创了吴派经学,为文化史增添了一道动人的风景。惠栋,自幼笃志向学,家多藏书,日夜讲诵。于经史、诸子、稗官、野乘及七经瑟纬之学,靡不津逮。学识渊博,着作颇丰。儒家经典许多古字古音古义,非经师不能辨,他作《九经古义》22卷,诸经熟洽贯串,对经中古字古音古义专作训解。

惠栋尤精于《易》,撰《易汉学》22卷,追考汉儒易学,掇拾绪论,使学者得窥其门径;撰《周易述》40卷,论述《周易》本经,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之说,约其旨为注,演其说为疏。他还撰《古文尚书考》2卷,辨郑康成所传之24篇为孔壁真古文,东晋晚出之25篇为伪。又撰《后汉书补注》24卷、《王士祯精华录训纂》24卷。还着有《九曜斋笔记》、《松崖笔记》、《松崖文抄》及《诸史荟最》、《竹南漫录》等书。钱大昕称:“惠氏世守古学,而栋所得尤精;拟诸前儒,当在何休、服虔之间,马融、赵岐辈不及也。”

吴派经学的特点是:1.尊崇汉儒,求古、求真、求实。对于这点,清代后期学者褒贬不一。梁启超讥讽为“凡古必真”、凡汉皆好。“惠氏祖孙认为汉儒近古,其言必有所本,去古非远,最为迫近原典文献,具有权威性。南京大学李开教授认为,惠栋的”求汉、信汉的目的是求真、求实,“他进一步解释道:据我们研究,惠栋还不是那么唯汉是信,倒是有多处着实批评汉儒的。求真、求实之风崛起于七百年凿空之后,委实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解放与革命,在这场解放中惠栋是举旗的。思想方法的求真求实,固然与复古之途的本身蕴含的方法内容有关,另一个层面,与西学的实验论、实证论也是密切相关的,不能因为面貌是中国的传统、古学,就否认其中蕴含的方法与西学求真求实的方法,有相通之处。”2.强调事实说话。一字一句,具有渊源,引据确实,不作空言。

3.字句考证与通论纵观相结合,或文字考释与背景意义相结合是吴派经学的又一特色。惠栋等没有停留在字义、句义的考释上,还注意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思想内容意义画龙点睛式的简论。不仅内涵丰富,时有新意。现代史学家钱穆认为“吴学较徽学更有大气度”,他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写道:故以徽学与吴学较,则吴学实为急进,为趋新,先走一步,带有革命气度,而徽学……并不如吴学高瞻远瞩。4.考据中运用形式逻辑偏重于归纳法。如惠栋在讨论《尧典》分篇时,主要通过提供大量的证据而归纳出《尚书》本无舜典的结论。

清代经学不管是吴派还是皖派,各具特色,对儒家经典有清理总结之功,而对近代学术研究有奠基作用。他们具有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学术研究有着现实意义。

(附:据清光绪二十六年徐傅编着的《光福志》载:东渚惠氏四世传经,殁后犹动人凭吊。祖墓俱近东渚镇,惠有声墓在乌龙山扇子坞,周惕士奇父子墓在西渚村种德桥南,惟徵君栋墓别在光福倪家巷。近年苏城寓公李根源、绅士徐英培偕其后裔往访致祭,并议请建专祠,为时事所阻未遂,经学大师之名重海内有由也。)

古寺踪迹

有玉佛王国之称的南岩古寺,坐落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南溪镇登峰村飞凤岭北麓。据揭阳市税务局吴智鹏先生研究,惠士奇任广东学政6年,政绩卓着,深得士子的爱戴,但也遭到小人的陷害,产生了消极避世思想,因而利用巡视学风之便,云游广东,寻所隐居。至南岩古寺,夜宿寺内,与住持洽谈甚欢。见其地山势奇特,毓秀钟灵,便将随身携带的红豆种下为卜,如隔天红豆吐芽,择日在此隐居。果然如愿。雍正年间,惠士奇被削除官职后,就隐居南岩古寺,留下千古传奇。现将他撰写的《南岩古寺》一书中有关惠士奇的遗迹摘编于后。

惠宗师牌位

在南岩寺主殿的一侧,设有惠士奇宗师牌位,道出了人们对惠先生的尊崇。惠士奇隐居南岩期间,仍然设馆讲学,培养人才。有关他的事迹,在民间代代相传。16弟子省试中举的故事最为动人。传说普宁几位秀才正月游山,发现南岩古寺大门春联内容高雅、书法高超,非常钦佩,便询问出自何人之手,几番周折,终于发现惠士奇先生隐居寺内,秀才们欣喜不已,随即跪地恳求惠先生收为弟子。因其诚恳,惠士奇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随后为他们开讲儒学,传授为文之道。有道是名师出高徒,在隐居的几年里,先后培养了16位弟子考中举人。离开古寺后,乡民于南岩古寺设立惠士奇宗师牌位,供奉至今。附近村民皆尊称他为“惠宗师”。

康熙皇帝圣旨牌

传说康熙六十年,惠士奇有了避世思想,以广东学政身份居住在南岩古寺,康熙皇帝得知后下了一道圣旨,召其回京。这道圣旨就留在寺内,后来住持将圣旨制作成匾牌悬挂在大雄宝殿栋梁左前侧作为纪念,一直挂了200多年,解放后普宁土改期间流失民间,至今下落不明。

红豆树与五福柿

惠士奇幼时,父亲惠周惕从东渚村迁居苏州城东南冷香溪之北。不远处便是东禅寺,寺院里有红豆树,相传为白鸰禅师所种,老而枯萎,新主人来临,似惹得老禅师显圣,竟使得红豆树复发新枝。士奇父惠周惕对红豆树非常宠爱,就移一枝植在自家房前,长得郁然,从此住地称红豆斋,自号红豆主人。僧人睿目存为周惕绘“红豆新居图”,以示“红豆新得知己,雅主采撷红豆”。周惕诗兴大发,自题五绝句,又赋红豆诗十首。枯树新枝作为奇闻在苏州传扬,吸引着四方名士,过吴门者毕停舟往访红豆斋,总希望目赌红豆风采和周惕雅兴。对红豆素有交契的骚人墨客,和周惕红豆诗者达200多人,红豆斋成了苏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惠士奇对这棵红豆树也非常珍爱,时咏之于着述,出游常随身携带一些红豆,有时也用于占卜。学界称他为“红豆先生”,尊称周惕为“老红豆先生”,称他儿子惠栋为“小红豆先生”。惠家与红豆结缘,在文化史上传为佳话。

惠士奇在南岩寺隐居时亲手栽种红豆树,有一株经历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长得高大盈抱。不幸的是在1969年的“7.28”强台风中倒下了。前几年村民们又原地种下红豆子,生根发芽,现在长得一米多高,寄托着对宗师的情思,视之为文脉传承象征。

由于人们对惠士奇的崇敬,便给予红豆树富于神秘的色彩,认为红豆有灵异,随身佩戴,可呈吉祥。因而这一带的人们有着采摘收藏随身携带红豆的习俗。

五福柿,学名北京柿,俗称山柿。康熙六十年惠士奇先生亲手植于寺中。据广东省农科所人员介绍,此种柿树原生于北京,为珍稀树种,目前全国仅有两棵,北京、南岩古寺各一棵,北京那一棵不开花。这棵柿果有五边角,果肉呈金黄色,带丝状,酸甜溢香,如同仙果。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五福柿险遭破坏,至今树身仍留有斧痕。2004年初,南岩古寺拓建重修工程开始,柿树开花,至初夏,满树结果繁密如星。村民惊异,五福柿从未有此盛果。众人议论纷纭,以为机缘巧合,瑞兆显现。

宗师墨宝

惠士奇先生对南岩寺非常赞赏,挥笔题写了“岭南禅宗”四字,苍劲有力。僧人制作成牌匾,悬挂在主殿屋檐下。村中有一文人,对这四字非常喜爱,经常临摹。上世纪50年代这块匾丢失。现匾就是那位文人仿写的。

同类推荐
  •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研究》分主题篇、内容篇、时空叙述篇、文体篇、文学篇五个部分。主题篇讨论了作品主题与作者心声的传达这两个相关话题。内容篇则关注书中对人与物的展现。时空叙述篇讨论了《洛阳伽蓝记》全书独特的叙述框架,即以空间叙述为经、为主;在空间叙述中又加入时间叙述,以时间叙述为纬、为辅,最终形成时空交融、共时与历时叙述交融的叙述格局。
  • 浮华风云录

    浮华风云录

    世事无常多蹊跷,黄粱一梦雄鸡晓。自古东南西北朝,只留尘埃后人笑。风云变幻,万古空留尘埃。爱恨情仇,也是烟消云散。他遇到穿越而来的人,却发现自己最爱的人会是家族的噩梦;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活着只有一个仇字;他一介小兵,最终成为退却外族的华人英雄;历史会因穿越之人而改变吗?爱恨多陆离,世事多光怪,浮华惊梦,风云莫测,叹不得,写不尽,或喜,或悲,空一场。企鹅群号:317108376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虽然是新增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就其源流来说,是由原来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课程及其后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演变而来的。可以说,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前期上“中共党史”,80年代后期改革为“中国革命史”,90年代后期开始上“毛泽东思想概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课程改革。对于这一重大改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顺利地完成从原来“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转换?如何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历史性更强的课程同样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 明朝鬼话

    明朝鬼话

    明朝万历年间,文官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皇帝与文官的矛盾表现在税制方面,神宗皇帝在缺乏有效制衡的情况下,便派太监寻找民间力量对付文官,文中的主人公李圆朗便被选中。圆朗跟文官的斗争集中在三个方面:采珠、木材和矿税,经过层层剥丝捋茧后,终于发现文官集团依靠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宗教组织来操控贵州的一切,圆朗意识到要想打掉这个宗教组织必须也成立一个宗教组织来抗衡它。本书以鬼话的形式表现万历朝最深刻复杂的政治矛盾,风格新颖、内容奇特、情节跌宕,让读者了解晚明时期种种社会形态及社会矛盾,以全新视角展现大明王朝诡异莫测的一面。
  • 盛明

    盛明

    【起点第五编辑组签约作品】-腆为汗青着点墨,明古轩志史留名。穿越到了一个未曾听过的朝代,古轩无奈的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没等他了解多少,古轩有钱的老爸就给他傍上了权势熏天的太监。他只得入京,整日陪太子玩耍,日子倒也惬意。但是,穿越也要有穿越的自觉。想过安生日子?没门!有些事儿,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即使再不想也必须去做。古轩也算两世为人,更懂得珍惜自家性命——谁知道这次挂了,老天又要把自己扔去哪里?且看他如何不小心,在汗青史书上抹了些许自己的色彩;这个所谓的盛朝,到底有个什么样的秘密……
热门推荐
  • 家人们

    家人们

    一个普通家庭,密布了几代人的恩怨,夹杂着千丝万缕的情感。母亲杨云和父亲罗家园的婚姻,烙上了特殊时代的伤痕。作为亲兄弟的罗想农、岁卫星,又有着大相径庭的人生抉择和情感生活。小说不仅让三代人的情感纠葛在物质富饶的时代碰撞,而且尽显中国式婚姻的困惑和裂变……
  • 御鬼传说

    御鬼传说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天下五门,御鬼当首!”这个世界名叫星玄大陆,大陆上有着星玄师这种职业,也因此,诸多的梦想将围绕这个职业展开。器门、体门、幻门、辅门是大陆公认的四大门派,而五门之中的御鬼门为何退出?是因为缺乏优势?还是另有他因?谜语将全部由一个少年来解开!真正的少年天才,如果不会一夜堕落为蠢材,不会遭人暗算,更不会穿越异界......是不是就一定能够站在世界的顶端?想要在一个残酷的世界里生存,又是不是非得让自己变的更加残酷?他不是龙傲天,也并非赵日天,他是鬼十三,一个孤儿,在这里,他将诠释一切!
  • 酒经(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酒经(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酒的相关文化:酒品、酒道、酒礼、酒出趣事、酒出幽默、品酒个性等等。
  • 政务工作全书(上)

    政务工作全书(上)

    全面披露中国近五年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真实反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若干动作,具体描述中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1805年,他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在父母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非凡的想象力。他在家中搭起了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他还阅读所有能借到的戏剧剧本。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的那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尽管安徒生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着远大的理想。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他终于踏进了文坛“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 极品小毒妃

    极品小毒妃

    一朝穿越,竟然是穿在一个丑女身上,被刑罚,打入冷宫就算了,一道圣旨下来,竟让她远嫁他国的恶毒王爷!没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不过,就用毒,毒不死,三十六计逃为上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蜜莉亚之风起云涌(上册)

    蜜莉亚之风起云涌(上册)

    有着数百年基业的庞大家庭,究竟沉淀着多少人的辉煌与痛苦?其中又有多少家庭之间的明争暗斗?宗族之争,皇权相迫,当一切均由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肩负时,她将以什么样的手段去解决一切?“谁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惊世狂后:冥皇盛宠腹黑妻

    惊世狂后:冥皇盛宠腹黑妻

    她,K国金牌杀手,无冕之王!谈笑间取人性命杀伐天下。她,青龙帝国红莲长公主嫡女却以废物冠名。当两者合为一人,欠她的,十倍奉还!欺她辱她害她,必血偿!废物?让你见识五灵全修逆天体质!丑女?不过是个假疤痕当真就输了!修五灵,炼药丹,万古后裔!傲视九天,凤翔苍穹,可是,身后跟个男人,可怜兮兮道:“娘子,跟我回家吧。”当她的长鞭甩向他,他在想:是扑倒吃抹干净还是不说话先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真武神通

    真武神通

    天是囚牢,地是棋盘,生灵为棋子。诸子百圣,仙府神朝,宗门世家,道门佛寺。芸芸众生千万种族,皆在囚牢中挣扎求存、逆天改命!试问执棋的是谁?牵引这一切的“通神之体”又有何意?藏武阁看门弟子扬天是废材还是天才?一切从波云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