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设
在举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中国十佳小康村”--皇城村的带头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家胜同志,把一本即将付印的《沁樊重阳诗钞》书稿放到了我的案头。这是一部传承以皇城村为中心的沁樊地区的地域文化,展示这个地区多姿多彩的重阳节民俗风情的诗歌选集。阅读着飘散墨香的书稿,欣赏着古人留下的优美诗篇,我感慨颇多,欣然作序。
所谓沁樊,是一个自然区域,是指晋城沁河岸边一个以樊山为顶点、以沁河为底边(这个底边分别以榼山和九女湖为端点)的三角地带,包括沁水县的端氏、嘉峰,阳城县的润城、北留等乡镇。
这个区域是太行谷地中的一片沃土,是沁河之滨的一颗明珠。由于地下有丰富的煤铁矿藏资源,明清时期,这里经济繁荣,富甲一方,科举鼎盛,人文厚重。集中表现为工匠商贩多,巨商豪贾多,豪华住宅多,城堡崇阁多,举人进士多,高官名宦多,山水名胜多,文学社团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浓郁的文化气氛,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重阳节传统文化,蕴涵着怀乡思亲、敬长养老、健康长寿、登高上进、赏菊赋诗、欢乐和谐等文化价值。所有这些,在沁樊地区的节日习俗中一直保留至今,在这本《沁樊重阳诗钞》中都有形象生动的记录和描述。这本书的出版,对传承地域节日文化,挖掘重阳节丰富的人文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沁樊重阳诗钞》中,共选录了明清80多位诗人的200余首诗歌。
这80多位诗人,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沁樊人,少部分是游宦至此或避难至此,受沁河文化熏陶的外地人。他们每逢九九重阳,在此登高饮酒赋诗,抒发对这方水土的热爱之情。这200余首诗歌,大部分描写的是在本地过节、登山的情景,少部分是沁樊人在外做官、经商时写下的思乡、怀人诗篇。地域的节日文化,和全国各地的节日文化交相辉映,从广阔的层面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挖掘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诗钞的编者还选注了我国古代诗人写重阳节的部分名篇,作为下编,以飨读者。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并且要求我们,“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皇城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荣膺“中国十佳小康村”、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正在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其重视传统文化保护、追求思想境界提高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让我们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爱家情操,继承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价值理念,促进晋城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晋城市委副书记、晋城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