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1900000018

第18章 中国根祖(8)

行笔至今,本应继续豪诵,然而,回首往事,悲从中来,郑成功胸中的忧郁向笔端涌来。这时候,他想到了什么,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郑芝龙作梦也没有想到,他投降清廷本是要追寻荣华富贵,却沦为可怜的人质。清政府看看以人质要挟郑成功投降无望,竟然在北京柴市杀了郑芝龙及其家属11人。而且,还不解恨,继而挖毁了郑家祖坟。噩耗传来,郑成功悲痛欲绝,常常夜不能寐,面北而泣。悲痛、愤怒,折磨着他,啃噬着他的生命。他要反抗,要征讨,要报仇血恨,可是,整整十多年了,功业渺茫,三次北伐,有胜有负,要恢复明代江山谈何容易?因而,他想到了田横,想到了这位秦末立志复秦的将士,失败后带着上千人逃到了海岛,难道自己正在步田横的后尘?因此,伤情地落笔: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茹苦间关不忍离。

伤情归伤情,抚过纸页,郑成功就着手收拾荷兰人留下的乱摊子。他带领近臣前往各蕃区巡视,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高山族人民敞开门户,前来迎接。郑成功将从大陆带来的布帛和烟草赐给他们,鼓励他们垦田种植。巡视途中,郑成功看到台湾土地肥沃,荒野广袤,深受启发。归来即召开文武百僚会议,商谈分兵屯田之事。郑成功指出:为政之道,在于足食;足食之后,乃可足兵……台湾土厚泉甘,膏壤未辟,当用寓兵于农之法,庶可足食足兵……为今之计,莫善于屯田……今台湾新复,虽僻处海边,安敢忘战?放行屯田之法。仅留勇卫、侍卫二旅,以守安平、承天;余各按分之地,分赴南北开垦。使野无旷土,而军有余粮。三年之后,其土地分上、中、下取赋,三年以内取所获三分,以供政用。农隙之时,训以武事。有事则执戈以战,无事则负耜而耕,然后可以图长治也。

众将无不佩服郑成功之见。立即分派各镇,择地屯兵,插竹划社,斩茅建屋,垦田开发,勃然兴起,台湾走上了振兴之路。一年之后,军民足食,百姓安康。

台湾屯田开发分三种类型进行。第一类是官田,即接收荷兰鬼子留下的王田土地;第二类是营盘田。收复台湾的兵士,按营扎寨屯垦出的土地;第三类是郑成功后人,文武官员及一般住户开出的土地,叫做私田。这样,谁开发谁受益。大陆的民众闻讯,纷纷前来开发。据有关史料记载,这一时期从大陆过来的人多达12万,还有说多达20万。大陆移民的大量入台,带来的不光是劳动力,还有优种及先进的耕作技术。台湾的生产生活又向前跨进了一步。

遗憾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却看不到这种进步了。入台后他不服水土,身染风寒,理应休养治疗。可是,荷兰鬼子撤走,百废待兴,哪有时间休息?他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竟然很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了。1662年5月8日,身卧床榻的郑成功自感离生命大限不远,撑身坐起,穿好朝服,要去看海。近臣黄安上前扶住他缓缓行走,来到海滨,登上将台,翘首远望,浩渺大海风平浪静,却不见行船,郑成功不仅潸然落泪。他面对大海,独自感慨:

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七年,进退无据,罪案日增。今已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呼!天呼!何使孤臣至于此极?吾又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

郑成功泣泣哀哀诉完,泪流满面,稍一停顿,突然朝后倒去。一位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就这么满怀悲愤长辞人世。郑成功啊,郑成功,你以38岁的年龄永生了,永生在人民的口舌中,永生在中国的史籍中了!

42

接下来,我们该换一种眼光看台湾了。

这种眼光是,站在中国的全局,也就是站在清朝政府当时的角度来看怎么样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很明显,如果这么审视历史,郑成功的后世子孙将成为统一大业的绊脚石。只有掀掉绊脚石,历史才会步入应有的进程。

在完全改变眼光之前,我们有必要客观的评价一下郑成功及其子不朽的历史功绩。首先,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从荷兰鬼子手中夺回了其侵占38年的台湾宝岛,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其次,台湾有计划、有步骤的农耕开发,是从郑氏家族开始的,宝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再次,台湾的对外贸易也有了新的发展。1670年,已由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主管台湾的政事了,郑氏家族素有商贸的传统,其也不例外,进行多种经贸。是年6月23日,英国“平克”号商船首次来台湾,抵达安平港时,郑经发炮迎接。将英商接回府中盛情款待,洽谈业务,最后签订了经商协议。从此,每年有5艘英国船只载着步枪、火药以及精细器皿来安平港贸易。郑经不仅和英国,也和别国广泛商贸。可以说,郑氏家族是开发建设台湾的历史功臣。

就在郑氏家族一心经营台湾的时候,祖国大陆的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南明王朝彻底覆灭了,从南至北全成了清朝的一统天下。这时候,惟有台湾宝岛还漂泊在外,而漂泊的原因是由于郑氏家族迟迟不肯受招回归。我们如果为祖国的统一系心,就不得不随同清军去征讨郑氏了。

1683年,即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征讨台湾的战斗打响了。所以选定此时发兵,是因为郑氏集团发生了变乱。郑成功病逝后,郑经主政。郑经虽然不具备郑成功那样的谋略,也还能压稳阵脚。到了1681年,即康熙二十年,郑经去世了。按照郑经的意愿,应该由长子郑克藏继承爵位,可是,握有军事重权的大将冯锡范和郑克藏不和,就趁郑经去世的丧乱之机,杀了郑克藏,拥立郑经的次子郑克爽承袭延平郡王位子。郑克爽年幼,只有12岁,统理不了政事,大权便落到了冯锡范、刘国轩等将领手中。处于变乱中的台湾丧失了先前的战斗力,此时不发兵,更待何时?

统领征讨大军的是施琅。施琅曾在郑氏门下任部将,因为权利之争弃郑投清,他对海岛上的地理状况了如指掌。因而,康熙皇帝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并加太子少保衔。这也算是知人善任。施琅赴任,没有急于出兵,而是一边操练水军,一边刺探军情。待到兵力强盛,又吃透台湾近况,方才进军。

施琅发兵,没有直赴台湾,而是先取澎湖。澎湖守将是刘国轩,是郑氏军中的强将。如果直攻台湾,刘国轩必然援救,那就会腹背受敌,处于劣势。因而,施琅决定各个击破,先攻澎湖。刘国轩确实是名强将,兵士训练有素,临阵指挥有方,况且澎湖防线坚固,海岸线上筑有城墙,墙上有炮眼,炮眼中火力凶猛。施琅见正面强攻困难,就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一面佯攻,吸引刘国轩的炮火,一面则勇猛进逼。这一着眼看奏效,将士们就要攻破城墙了,不料一支流矢飞来,射中了施琅的左眼,顿时鲜血直流,疼痛难忍。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就会动摇军心,施琅咬紧牙关,拔出箭矢,用手帕捂住眼睛,继续指挥。兵士们见统帅如此英勇,深受鼓舞,冲杀更猛。总兵吴英冲锋在先,一路杀去,连克两个小岛。施琅哪会休息?亲率56只战船,分8队直攻海岛。战斗进行了两个时辰,郑舰被击沉上百艘,人员伤亡,不计其数,施琅完全控制了主动权。待攻占了澎湖,清点所俘人员,就是不见刘国轩。

原来,刘国轩见大势已去,不敢恋战,趁着夜色偷偷逃往台湾去了。刘国轩的到来,让台湾将领吃了一惊。郑克爽更是惊惶失措,实指望刘国轩首战告捷,御敌于海岛之外,哪料到这么快就会惨败归来!眼看精锐之师被击垮,再战也难以反败为胜,只好派人求和,宣布投降。

施琅看了降书,十分高兴,乘胜挥师,接收台湾。同时,派出使臣快船快骑去给康熙皇帝报喜。康熙拿到喜报的时候,施琅率领的清朝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台湾。从此,祖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这一天,恰值中秋节,康熙皇帝喜不自禁,奋笔写下《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默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

柔远初非默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

耕凿从今九壤同。

写完七律,仍然喜难自禁,又写五言诗《赠施琅》:

岛屿全军入,沧暝一战收。

沧暝一战收。

降帆来蜃市,露布彻龙楼。上将能宣力,奇功本伐谋。伏波名共美,南纪尽安流。

露布彻龙楼。

上将能宣力,

奇功本伐谋。

伏波名共美,

南纪尽安流。

我们且莫沉浸在康熙的诗中忘乎所以。因为朝中有一班大臣并不看重征讨台湾的胜利,认为台湾是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退兵回朝也未尝不可。

施琅闻之,甚感鼠光短浅,夜难落枕,持笔《陈台湾弃留利害疏》。

他认为,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奥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

他认为,台湾野沃土膏,物产丰富,耕桑并耦,渔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森,遍地具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兹则木棉盛出,经织不乏。且舟船四达,丝缕踵至。实肥饶之区,险阻之域。

他认为,若弃台湾,红毛必来。彼性狡黠,所到之处,善能蛊惑人心,重以夹板船只精壮坚大,从来海外所不敌。若再得此地,必倡合党伙。窃窥边场,逼近门庭,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不晏然。

施琅其人,不可小觑。如果从收复台湾的战斗中,我们只看到了其胆略气魄,那么,此一番文字则可以窥得满腹经纶了。他从地理状况,分析了台湾的位置之重要;从物产状况,分析了台湾经济之重要;又从历史经验,得出了辖统台湾之重要。将台湾与祖国大陆有机的凝结为一体,有大陆,就要有台湾,否则就会唇亡齿寒。

上疏不久,康熙皇帝宣旨:

台湾地处边远的海上,最近才收得回归,应设立郡县、屯驻军队,安宁善民,扼制不法,改造教化,敦厚风俗。因此,应设一府三县。在赤墩设台湾府,附郭城设台湾县,凤山为凤山县,诸罗山为诸罗县,由一名道统管辖。

在军事上,也合理陈兵:设总兵1名,副将2名,士兵8000名,分为水陆8个营;澎湖设副将1名,士兵2000名,分为2个营,每营设游守、千总、把总等领兵。

海峡两岸进入了共同防御,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43

自从清政府统一台湾,台湾的命运就随着祖国的命运而变化了,清朝经历一个繁荣强盛、腐败衰落、屈辱挨打的过程,台湾也无法幸免这种境遇。但是,总体来看,清朝时期是台湾大规模开发,高速度发展的时期。我们不妨从多角度来观察一下其时的状况:

1、人口。统一后的台湾是一块相对富庶的土地,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天地。而此时,大陆沿海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多地少,趋于饱和,因此,不少大陆人纷纷渡海来台湾开发生产,这一时期台湾人口突然膨胀起来。前面我们说过,郑氏统领台湾时期,汉人大约在12-20万人之间,到了1811年,也就是嘉庆十六年,再度进行户口编查之时,汉人已达到了194万多人。到了1895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一年,台湾汉人突破了250万。汉人成为开垦台湾的主体劳力。

2、土地。台湾的土地管理,自清代走上了正规化道路。清政府规定:台湾未开垦的土地,除了原住民所有地外,皆属官方,移民开垦土地,必须取得合法手续。一是向官方申请,领取合法执照;二是向原住民租种土地。一般情况,在政府领取开垦执照的垦户,都是大数额土地。若不分割,一户很难开垦。所以,再组织垦户分别开发。如果说向政府领取开垦执照的是大租户,那么,从大租户手中租种土地的则是小租户。小租户的土地种不过,就又分发下去,这就是佃农了。这样,佃户向小租户交租,小租户向大租户交租,大租户向政府交租。台湾的土地形成了一田两主或一田多主的耕种制度。

3、开垦。大量移民进入台湾,使台湾土地开垦进入兴盛时期。这一点是清政府始料不及的。统一之初,政府曾划定土牛红线,确定开垦界线。所谓土牛红线,是为了界线分明,挖土垒堆,外形似牛,因称土牛;土牛另侧的深沟,即为土牛沟。划界的时候,还在纸上以图作示,用红笔连线,区别于其它界限。这样,地上以土牛为界,纸上以红线为界,即是土牛红线。但是,由于移民的大量进入,土牛红线不断冲破,不断重新界定。从乾隆二十五年的台湾番界图看,自南部笨港(云林北港)到大甲溪一带,新的番界红线明显往内山移动。而桃竹苗地区,原来在土牛红线之内的龙潭、杨梅、新埔、九穹林、三湾等地,到乾隆五十五年完全成为开垦区了。台湾的开垦速度的确很快,康熙年间,新竹至南嵌之间行走一天难见人烟。到了乾隆年间,这里到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风光。

大规模开发催生了新的经营方式,合股经营应运而生。催化合股经营的主要因素有两点:其一,开垦田地渐趋丘陵、山区,难度逐渐加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必须加大。因此,联户开发水到渠成;其二,开垦出的土地主要种植水稻。水稻生长离不开水。开渠引水,兴修水利,成为要事。兴筑水坝,需较大投资,当然回报也大,但是靠一个垦户难以筹足资金,因此,只有多个垦户形成合力。这两点促进了合股经营的形成。

合股经营的出现,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发达,物产丰富,人们安居乐业,商品交流扩大,很快出现了聚落和市街。聚落,即居住的地盘逐渐扩大,呈现了集镇和城市的的雏形。市街,即贸易地。政府为了掌握通商贸易,组织商人联手合作,其组织以“郊”为名。郊名又以货物流通地为名。北郊,为江浙以北的贸易区域;南郊,为福建、广州的贸易区域。鹿港还设有泉郊,面向泉州交易;设有厦郊,面向厦门交易。后来,由区域经贸,分化为产品经贸,同业商人成立一郊,糖郊、布郊相继形成。台湾经济进入了空前的繁盛时期。

4、文教。台湾的文化教育沿袭的是大陆的体制。按照清政府规定,新设的厅县应该随之成立儒学,台湾也不例外。府、州、县、厅相继设立儒学,通过考试入学者即为生员。同时,地方官和土绅也兴办了学院、义学,还有由读书人开班授徒的书房,多种形式的教育蓬勃兴起。当然,无论哪种方式的教育,学生写字、读书的目的都是围绕科举的,都是想通过考试进入府、州、县、厅的儒学,进而入仕作官。

原住民的教育也随之发展,社学为主要形式。康熙二十五年,诸罗知县开始设立新港社(台南新市)、目加留湾社(台南安定)、萧垅社(台南佳里)、麻豆社等4所社学。乾隆年间已普及开去,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彰化县、淡水厅各地都设立社学,达到49所之多。嘉庆之后,许多原住民的子弟都进入汉人学校读书,社学逐渐减少。

台湾的文化教育步入了封建教化的轨道。

44

台湾的开发建设使宝岛越发富裕繁荣。

台湾越是进步发展,垂涎台湾的国家就越多。各种势力相继前来,都想在台湾捞好处,甚而想久占为业,谋为己有。

同类推荐
  •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集中的19篇作品是作者数十次亲临青藏之后的真实生活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终年抗争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解放军官兵,他们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奉献着智慧和才华。雪域独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原大地上如藏羚羊等稀有的动物,也在作者笔下有栩栩如生的描绘。
  •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作品精选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本书是2008年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将卡夫卡的文本世界及其背后的隐在世界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其“迷宫”式的形态,人的经验世界如何得到展现,拼贴与变形,以及这种变形的意义,从中体现卡夫卡对人与世界的命运、对文学艺术的功能的思考。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本书是故里食物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主要部分共分4部分:鲜、清、境、人,这些文章均围绕美食展开,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文章语言纯朴,文字清新,适合广大休闲文学爱好者阅读。
  •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为中国文联下属的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作家自选集”丛书之湖北作家熊尉东的评论随笔集,收录熊尉东近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的时评、随笔近50篇。作者以独特的眼光和深层次思考,客观理性地剖析了近几年来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倡导以一己之力,努力做生活的“在场者”和社会的“建设者”,而少一些盲目的抱怨、回避或跟风。该书的另外一部分随笔小品,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一些体验、感悟。
热门推荐
  • 熏邪火

    熏邪火

    遭受背叛的少女“瑰”的含恨死亡造成了上官世家的废物小姐的重生。借尸还魂,异世的孤魂“瑰”能否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古代存活?在这一世,她是否还会因背叛而死?
  • 末世混天

    末世混天

    天地初开,乃为混沌。上清者浮,为灵气,灵气清玄,上浮。下浊者沉,为魔气,魔气厚重,下沉。修灵者,为仙。修魔者,为神。
  • 逍遥梦之泪

    逍遥梦之泪

    人为什么活着?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一切都只是梦幻空花!我辈只需问心无愧,求得这世间逍遥大自在!
  • 阴谋诡嫁,我的老公会捉鬼

    阴谋诡嫁,我的老公会捉鬼

    陈心仪,一个没心没肺的富家千金,却遇到了惊险恐怖的灵异事情!莫星胤,帅的突破天际但是却像一个小透明一样总是被人忽略,因为在普通人的身份之下,他还是一名抓鬼的除鬼师!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招遇恐怖的亡灵笔记,而碰撞到一起。好不容易告一段落,陈心仪本以为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却再次招惹鬼怪!原来她是传说中的招鬼体质!亡灵笔记开启了她的悲催招鬼人生……在一次次的被拯救中,她爱上了那抹永远会将她护在身后的男人。他为她挡了一箭,身受万蛊噬心之毒!他为了她甘愿去闯险境!破开重重艰苦,只为救她一命!
  • 帝妃传:步步为后

    帝妃传:步步为后

    她只求一生永远安然,却一次次卷入江湖与朝堂的血雨腥风,面对各方的步步紧逼,她只想躲开,只是当一个个至亲的生命在自己面前倒下,她所有的容忍瞬间崩溃.当风眸终于被仇恨沾满,天下注定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我要让你轩辕国所有的人都跟着陪葬--”只是当所有繁华落尽,当曾经仇恨的男人躺在怀里安然逝去时,她却迷茫了,到底何为爱,何为恨?心似乎在隐隐地作痛——
  • 美女老板爱上我

    美女老板爱上我

    只因他有一手绝活,引来无数美女青睐,有警花,有护士,有白领,甚至……貌似美女老板看自己的眼神也有些不对,不会吧,难道她也爱上我了?
  • 开拓者之梦

    开拓者之梦

    在外星联盟入侵的未来,一座代表着权利,希望和未来的六芒星大楼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天真的乡下小子,带着满腔的热情出现在大楼之中……“您好,我叫云牛……”
  • 殇神残恋

    殇神残恋

    几百年前他忘了她,几百年后他爱着别人。洞房花烛夜,交杯酒之后他记起了她,毅然决然离开了红烛暖帐的洞房,留下新娘独守空房。而她却已青丝变白发,为了他倾尽所有的她已失去了神所有的灵力……另一个他与她同天地共生,守护她千万年从未在一起过,无怨无悔,直到幻灭,她才发现原来他真的是自己永远都最对不起的人。
  • 岁月伤痕

    岁月伤痕

    一种悲苦,源于更深的历史;一段故事,书写自我的悲凉;恨也好,爱也好,都将回不去了。多少爱恨情仇,多少悲伤痛苦,一代代轮回,一代代煎熬,下葬的那一刻,才懂得了,一切都源于自我的过于在意。爱,是自私的,痛,也源于自私。放下一切,才懂得生活的真谛,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才能握住幸福。
  • 90后的平凡爱情

    90后的平凡爱情

    本书记录了一对90后小情侣在懵懂年纪里相遇、相知、相爱到相守的故事。从青春年华的季节中他们很偶然的通过网络相遇相知,到大学时代两人相爱相守。在这期间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从一次次分手中换来了现在的不离不弃。没有生死离别、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只有普通人生活终于到的生活琐事;没有霸道总裁的霸爱一生,只有他默默的陪伴守护。男主沉默寡言的性格虽不会哄得女主开心甚至会惹怒女主,但是他把女主当成一生的伴侣去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