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1800000019

第19章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4)

具体事可多啦!说一件代表性的。肠胃变化是最明显的。上面说过,停用胰岛素后我大便干燥,很是困难。平时困难也还罢了,去北京治病,要赶时间,约好了专家,接送车来了,我却坐在卫生间里干着急,急也无用,只有耐心完成这功课!复用胰岛素后,大便状况有了改善,不那么干了,硬了,通达些了。我有些兴奋。哪知,还没笑出声来,又出了毛病:肚子痛。痛得人坐卧不宁,揉也不治事,只好惊动医生。一次是半夜,敲开了医生的门。医生让服药,又用开塞露,不多时,拉了,拉通了,松豁了,不痛了,回到家里,但是却搅扰得四邻不安。

后一次,比这次严重多了。是个白天,赶往医院,怎么救治肚子也不开。医生再看时,说是有了肠影,恐怕是肠梗阻了。时间长了,郁结不开,会把人憋死,非手术不行。做手术也罢,这肠梗阻不是什么大手术,快刀斩乱麻,手到病除。医生说,容易。可是,对于糖尿病人就不容易了,血液不好,伤口凝结和吻合困难。术后可能会有肠粘连一类的毛病出现。等于说是,会把聋子治成哑子。就这也得硬着头皮上呀,要不就会这么疼到再也见不到阳光。想着想着,就让人泪水直落,不好意思在人前落泪,抹一把,却又出来了。我真苦,命真苦……

一切准备好了,就要进手术室了。我突然觉得肠道有了响动,赶紧落座,如石破天惊一样,居然大便了,真是喜从天降。大便了,肠道通了,再看时,肠影消失了,肠梗阻消失了,谢天谢地,躲过了一难。时过境迁,回头反省,那日要真上了手术台,我真怀疑瘦弱的肢体能否挺住?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也不会有今日这些家长里短,经验感慨了。

这之后,再没有大便梗塞,一直很通畅。通畅着,通畅着,又通畅得太通畅了,大便过稀,不成形,而且,一日多趟,一会儿多趟,发展成跑茅房了。刚从卫生间回屋,还没坐稳,又想去,去了,拉不多,枯坐一时,收场。收场回屋,卷土重来,扰得人坐卧不安。去医院诊断,服了抗菌优之类的药也不顶事。医生说,是内分泌系统正在接受胰岛素,进行新的调整。这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只好耐心适应。前面大便梗阻是适应,现在稀不成形还是适应。适应,适应,适应成了痛苦的化身。我却和这化身朝夕相伴,形影不离。

这还只是身体的痛苦。何况还有思想上的痛苦,那就更多了,多得无法诉说。说什么呢?说自己为何命苦?为何难多?为何要受这百般折磨?难怪那日进手术室前泪水不断,那正是无法倒出来的一肚子苦水!

现在想来,这一切痛苦都是可以化解的,可以省略的。如果一开始吃透病情,连续使用胰岛素,自然不会遭这些磨难。何必要用百倍的毅力去适应呢?惟愿你不要适应,不要走到适应的地步。然而,一旦如此,可千万挺住,咬牙挺住,是刀山火海也要闯过去!

闯过去,才会新生。

中言心语:

人都有一定的习惯,习惯决定思维,思维主导行动。行动喜欢按部就班走老路。而要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思维要变,行动也要变,变的过程难免没有磨擦。磨擦就是痛苦,精神上的痛苦。

我学会了吃东西

也许听了这话,你会发问:谁不会吃东西呀?

的确,吃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的本能。人,一落地就会吃,哇哇的哭声似乎就是呼唤新鲜的乳汁。从吃奶到吃米面做成的饭,历来就是一条生长链,自然而然就长成了,还用学?还用花心思学?

是需要学,我这里说的是糖尿病人。糖尿病人的医疗中,首要的先是饮食疗法,也就是饮食控制。这就决定了糖尿病人吃饭和正常人不一样,要限量。限到什么程度适宜?这要看每个人的情况。总的要求是,饮食不能过量,过量就会增加胰脏负担,胰岛素不够用,病情必然会加重;而要达不到一定的数量,体内营养不够,热能太少,身体也不能正常工作,也会出毛病。所以,得了糖尿病首要的是学会吃饭。

正常人吃饭无外三个层次:第一是填饱肚子。这是满足生理基本需求,肚子不饱,干什么事儿也无精打采;第二是饭菜要好。生活条件好了,衣食不愁了,追求不一样了,要求标准高了,吃东西要饭是饭,菜是菜,以菜调剂风味,保证不仅吃饱,还要吃得舒爽。我们常爱说的话是——贴胃;第三个层次不光是吃了,是在能吃饱吃好的基础上又上一个台阶,主要是品味了。常见大大小小的宴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盘子,盘子里的菜肴动了的不多,剩下的不少。这些人不光是吃,而是品味,品尝各种菜肴的味道。这时吃饭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甚而只嚼不咽,留下满口余香。这吃和吃差别大了。这后一种吃,成了一种境界,一种风光,所以,吃文化在咱们国家古来成风,如今更是风光无限。

咱糖尿病人的吃,可不能去追求人家的风光!不是咱低人一等,是身体不允许,没有和人家相比的本钱。咱要学会的吃是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当然也不要彻底断了口福。人生一世,低标准说是吃喝穿戴。你看,这吃是摆在首位的,民以食为天嘛!要是吃不饱,吃不好,活得还有啥意思?想想咱们人类的发展,原初的动力也就是吃饱吃好,进而,再饭饱生余事,才有了歌舞呀,艺术呀!所以,咱要有咱的一套吃喝办法。我多年悟出来的法子是:以多吃保证少吃,以少吃争取多吃。

这两句话听来挺矛盾的。不过,我说清楚你就明白了。以多吃保证少吃,是要满足体内需要。这里的少吃是说,糖尿病人每顿进食限量,不能吃多了。吃多了会血糖升高,影响健康。可是吃少了,填不饱肚子,或者到不了下一顿饭时就饿了,怎么办?办法是多吃。当然这多吃不是指这顿饭大量地去吃,而是指把饭菜分散去吃,多吃几顿。一日三餐,这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规律。这规律主要是从农耕文明形成的,试想,下田去,不可能带吃的东西,只有干累了歇息,回家来吃,逐渐形成了一日三餐。当然,进入城市文明后这种要求更严格了。在村里下地,一家一户,饿了,不干了,往回走;在城里上班,饿了,不能走,没到点,硬要走,那你准备下岗吧!所以,一日三餐,固定难变了。其实,一日三餐就科学合理吗?不一定。人体是一架很精密的机器,机器的运转是有规律的。胰岛素分泌也是渐渐的,不可能大规模突然冒出好多,可是,进餐之时,一下吃了好多,胰岛素不够用,只有求助肾脏,赶快分解划拨,送到尿道排走。肾脏为此而忙得焦头烂额,日子久了,也会累病。倘若不要进食过多,胰脏、肾脏都会有条不紊地运作,自然不会累出病了。因此,我就把一顿吃的东西分为几次,无外麻烦些,多吃几回。这不就是以多吃保证少吃吗?

以多吃保证少吃,还包含这么层意思。面粉含糖量高,不能多吃。那就少吃些,少吃些肚子填不满,又不好受,就多吃些含糖低的蔬菜,或者荞麦、莜麦,把肚子装满。反正,不管装多少东西,糖的总量不能超过。这也是以多吃保证少吃。

至于以少吃争取多吃,那是关于口福的事了。我一得病,就有人说水果不能吃。从此,瓜果梨桃和咱绝缘了。无疑,生活里少了滋味。日子过得单调而枯燥。再加上,患病后不能像过去那样作务,心里憋闷,很是烦躁,情绪真不好。时间长了,边治病,边悟其中的道理。控制饮食,主要是控制糖,糖不能超过身体需要的总量。在这个前提下,应该说用哪一条途径供应糖都可以。面食可以,蔬菜可以,那么,水果为什么不可以?我想,同样可以。只是水果含糖又高于面食,要吃得少之又少。少吃一点,不仅让它不碍事,还要让它有益处。不仅苹果能吃,西瓜能吃,桃杏都可以吃,只是都不多吃,而又多吃了各种各样。别人享受的滋味咱也能享受,何乐而不为?这不就是以少吃争取多吃嘛,就是少吃一点,多吃几样。

这就是我学会的吃。说来简单,两句话,十几个字。可是我琢磨了好多年。内中渗透了我的心血,凝结着我的痛苦,是我生命教训和经验的结晶。我应该用我的法子好好过日子,体味生活的乐趣,可是,每况愈下的体质不会允许我多在人世逗留了。我只好把这笔遗产奉献给社会,让更多的人,更好的享受生命。

中言心语:

饮食不能过量,过量就会增加胰脏负担,胰岛素不够用,病情必然会加重;而要达不到一定的数量,体内营养不够,热能太少,身体也不能正常工作,也会出毛病。所以,得了糖尿病首要的是学会吃饭。

天天要有个好心情

治病强身,离不开药物,药物是灭菌除病的,药物也可增强免疫力。只是,无论再灵验的药物,都必须靠自身的体质发挥作用。而作用的大或小,则要看自身体质的强或弱了。体质的强或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但是,每天的心情是随时可以改变的,而心情的好坏却直接关乎着身体的素质。换句话说,或许每天积攒个好心情,就等于积累了个好体质。

这句话说着容易,做起来的确太难了。

说透了,好心情谁不愿意有呢?可真正拥有好心情的人又有多少呢?年近知天命,渐渐醒悟了,为啥人们要把我们生存的天地说成尘世。尘世,尘世,无非是说这个世道是个灰尘乱飞的空间。这里面难免混沌,难免纷乱,难免在混沌和纷乱中良莠不分。所以,一个好人,一个不犯任何错误的人,不一定能在这个社会上享受公正的待遇。说透了吧,世界上没有那么公正的事,种瓜不一定得瓜,种豆也不一定得豆,弄不好会得一地的蒿草。现在,说这个世理觉得很浅显,可为啥原当初就不明白这浅显的世理呢!

由于悟不透面前的世理,自己给自己添了不少的烦恼。这烦恼有时候来自天气。天不作美,人真对他老人家没有一点点办法。在生产队里干活的那几年,打下粮食堆在场里,先上国家的公粮,再留队里的积累,分到自家口袋的籽颗是有数的。惟一打下便是自家的粮食,是自留地的。自留地成了庄稼人的命根子。我们家乡那一带是龙祠灌区,清水常年滋润着土地,滋润出了年年的好收成。籽粒成色好,人的收成也好。人多了,显得地少了,每人平均不过半亩多地。分的自留地当然也少,每人只能分给三、两厘。我家总共不过3分地。这3分地,真好像姑娘手里的绣花弓。每年从种到收,我们把土地务植得像锦缎一般。盼望的是多收点粮食,填咱那总是填不饱的肚子。那一年,麦子长得好上眼,绿油油,齐刷刷,秀出的穗子比手指还长,上地下工都想路过田边走走。走走便添了一股热乎劲,好像看到了场上高堆的好收成。好收成预示着好光景,真醉人!偏偏这风景只是镜子里的烧饼,能看不能吃。有一天,刚刚还亮晴着的蓝天,忽然就被乌云盖严了。云过来的时候好不威风,响着雷,闪着电,雷震得耳朵发疼,电耀得眼睛发黑。响雷,就响吧!闪电,就闪吧!还要挟带着风。风最不安分,使劲地呼叫着摇树摆草,当然麦子也没放过。风刮得正猛,雨来了,从天上往下倒,倒得地皮马上湿了,湿了的地皮发软,软软地支撑不住那上头的麦子了。麦子倒了一地。

猛雨来得快,停得也快。不一会儿,黑云散了,太阳又亮照了。脚踩着泥水,走到田边,麦子全躺下了,看一眼,咱真能哭出声来,坐在地上,连动的气力也没了。谁都知道,麦子一倒,只收把草。指望多打粮食的美梦破灭了。你说,这能有好心情?天不遂人愿,人能怎么天?生气白生气,烦恼白烦恼,为啥当时偏要生气,偏要烦恼?

后来进城了,工作了,天气对日子好赖的干扰少了。可城里人多,咱干的那活儿又是专门和人打交道,因而,人为的烦恼赶也赶不跑。我的工作在城管处。城管处是管理城区市容环境的,也就是要城市有个良好的秩序。秩序要好,其实不难。如果把城市看作一盘棋的话,那各有各的路线,人常说,马走日字,象走田,车炮走的一条线。只要各行其道,秩序自然会好。可是,说着简单,干着便难了。我们那个城市,虽然是个尧都古城,偏偏多少年都属于不大的城。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城市吃了发面一样膨胀了。城里楼多了,人多了,车多了,路突然变窄了。路窄了,少不了交通堵塞。而堵塞交通的原因经常是游动的小摊贩。骑着自行车,四处叫卖,随时可能停下来,撑车卖货。这么随意,再宽的街道也会变窄。咱是从村里进城的,十几岁的时候提个竹篮进了城,沿街走动卖地梨,倍觉买卖人的艰辛,非常同情他们。不知为啥,你同情他们,他们不同情咱们。领导划了片,定了点,要咱管理一条街,咱一心一意想管好。一大早便到了地段,逢着有摊贩即苦口婆心地劝说,说说动了,劝劝走了。从东头动到西头,从北边走了南边。咱赶得快,不如他们跑得快。何况,管理人员再多,和摊贩相比也是少数。顾头顾不了尾,顾东顾不了西。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忙得咱喘着气,擦着汗,来回里赶。你说,这些人为啥不自觉些,好端端的市场不进,偏偏要在街上弄这游击战?真没治。

如今想来,还是人的素质。城市是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城市生活是现阶段生活最方便的地方。不过,城市的方便和乡村的方便大不相同。乡村是怎么方便怎么来,而城市是以不方便求方便的。比如,那道铁栏杆,把行人车辆挡在两边,要去的门店就在脸前,却要绕一程才能过去。如果有人跨栏杆,你跨他跨,必然大乱。因而,城市是市民的乐园。市民要有市民的起码素质,要明白这以不方便求方便的道理。可惜,咱那小城涌进了一窝子农民,都要方便,都不愿意不方便,挤来挤去,没有一个方便的。这么个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不容易和摊贩讲清楚,说明白。

去看别人管理的地段,比咱管得好,有什么高招?看了吓了我一跳。抓住摊贩,揎倒篓子,折断秤杆,扬长而去。不管他后面吵也好,骂也好,听而不闻,早走远了。被折断秤杆的人,一次让蛇咬,十年怕井绳,到了人家这个巷口不进来了。到了哪里?到了咱那里。咱可遭殃了,好话说尽,不顶事。有时候,也发火,也生气,真想敬酒不吃给他罚酒吃。可咱是咱,人家那折秤杆的法子咱下不了手!因而,咱的地盘乱,乱得没法治,难道这世上真是神鬼怕恶人?

管不好,理自然亏,领导安排检查工作,不批评咱,咱心还虚。有一回,领导数叨了咱几句,我回到家里越想越恼,一个人不由得泪滴滴噗噗掉。不是嫌领导说咱,是嫌这些人为啥就不理解一个好心肠的人呢?

你看,这不是白寻烦恼。人病了,不干了,远离了岗位,轻省了,会想了。因而想,尘世,尘世,好多事情就说不下理,只要心尽了,力出了,就好像那一地躺倒的麦子,收多少算多少吧!要是这么随遇而安,心情能不好吗?遗憾的是,随遇而安是个难得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结果,咱达不到那境界,每日泡在忧烦里,你说能不生病吗?

不知道病是这么一天天走向我的,还是我这么一天天走向病的。反正,我得病是因为每天缺个好心情,你说,对吗?

中言心语:

尘世,尘世,无非是说这个世道是个灰尘乱飞的空间。这里面难免混沌,难免纷乱,难免在混沌和纷乱中良莠不分。所以,一个好人,一个不犯任何错误的人,不一定能在这个社会上享受公正的待遇。

同类推荐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研究李渔30余年,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
  • 仙根的传说

    仙根的传说

    本书系永德仙根的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仙根的由来”、“仙根托梦于人”、“向仙根借兵因迎战”以及和“仙根”有关的其他传说来收集民间故事。
  • 敦煌大梦

    敦煌大梦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 中国树

    中国树

    本文收录了杨如风的:中国情结、中国树、孤独的灵魂、石头、孤独的猫头鹰等诗。
热门推荐
  • 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道德经》学生活

    读《道德经》学生活

    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因为它会死人,不管是古代以刀刃相搏,还是现今以枪炮相对,还是未来的电子战,都是会有人员伤亡的。任何一种伤亡都是对统治者的控诉,都是对人类的残害,都是必会导致天下的不安定,都是对大道的违背。所以老子在这里再一次强调战争的可悲与无奈。有人可能要说,老子是为统治阶级说话的,是封建礼教的代言人,我们是否应该遵循他的教诲呢?其实,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一个家庭,不论是谁来管理,只要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明了大道趋势并遵循它来进行管理,我们就会有安定幸福的生活,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
  •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Sioux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Siou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危机

    逆危机

    在不久以前,有人将一种末日病毒泄漏到了世界,顷刻间,世界陷入了危机,人们一旦被这种病毒感染,就会变成一种半人半尸的状态。但是,有那么一群人,却有这种末日病毒的抗体,他们被称为拯救者,他们怀揣着救世的希望,一直寻找解救世界的解药,在这个末日间,杀出一条血路......
  • 妇科玉尺

    妇科玉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溪志

    仙溪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天神尊

    傲天神尊

    你为我而沉睡,我为你而疯狂!你为我而痴情,我为你而承诺!手持风雷枪,身伴麒麟兽,你阻我,杀!你助我,救!因她,枪挑天下!因她,重铸乾坤!破乾坤,悟生死,虚阴阳,成无极!
  • 员工成长的12项修炼

    员工成长的12项修炼

    本书内容包括:心态的修炼、目标的修炼、信任的修炼、坚持的修炼、敬业的修炼、责任的修炼、信念的修炼等。
  • 那神仙真坏

    那神仙真坏

    如果让你从乔峰、韦小宝、孟婆、李白、李香君、杨贵妃、嫦娥、乔布斯、孙悟空、猪八戒、李寻欢、诸葛亮、武松、林冲、项羽、华佗、李时珍、张三丰、吴道子、张无忌、令狐冲、鲁班、曹操、唐伯虎、赵子龙、秦始皇……这些人中选择四个跟你一起征战现代社会,你会如何选择?商界、政界、军界、娱乐界、古玩界、资本界……你想玩那一界?还是都玩一玩?我们的主人公任欢,一个从不按规矩出牌的现代大学毕业生,正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统御这样一群猛人,他唯一的依仗,就是作为一个现代人脑子里的知识。
  • 震泽纪闻

    震泽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