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1200000005

第5章 天文·历法(4)

早在远古时期,月神就被列为“六宗”(六种祭祀的对象——日、月、星、河、海、岱)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就是把供奉的祭品放在柴薪上燃烧。在周代已经产生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后代一直延续“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的传统。现在北京东郊的日坛、西郊的月坛就是明清两代祭祀日月的场所。秋分之夕祭月,自然希望见到月亮,但是由于秋分的日期在农历中并不固定,可以出现在八月初,也可以出现在八月末,如果出现在下半月,甚至月末,这时祭月就很难见到月亮,因而魏晋以后,民间就把祭月的活动固定在仲秋望日,即八月十五。这一天整夜都可以看到满月,而且八月秋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实在是祭月的最佳时间了。至于正式定名为中秋节,则是宋代的事了。

祭月一般在月亮升起后进行,在露天设案。有的地方所用供物有月饼,瓜果、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等。祭拜时,因月属阴,多由妇人先拜,男人后拜,也有“男人不拜月”的规矩。祭月完毕,一家还要吃“团圆酒”、“赏月饭”,这天回娘家探亲的妇女也必须回家“团圆”。

作为祭月的最主要的物品月饼,祭供后由全家分食。由子月饼象征团圆,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所以有些地方又称它“团圆饼”。

据传说,月饼出现于唐代,至宋代更盛。到了近代,月饼不仅成为四时生产的传统糕点,而且制作、风味也因地而异。如苏州的苏式月饼,广东的广式月饼,北京、宁波、潮汕,云南等地生产的京式、宁式、潮式、滇式月饼等等,都别具特色;就是同一地区所产的月饼也因其馅心成分、制作工艺、饼面花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各号,如果仁、豆沙、莲蓉、火腿、蛋黄叉烧、嫦娥奔月月饼等等。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重阳之说来自《易经》。该书称阳爻为九,故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重,称为“重阳”,又称“重九”。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远游》诗中,曾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句子,这说明重阳节在战国时已经有了。

到了汉代,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其侍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后来嫁给平民为妻。有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饮菊花酒、吃“蓬饵”、带茱萸,以求长寿的故事。从此,重阳节在民间也广泛流行开来。

重阳节的风俗很多,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和赏菊等活动。

登高,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娱乐活动,据西汉的《长安志》说,汉京城长安的近郊有一高台,每年重九节日,就有很多人登高游玩观景。

到了三国时候,登高活动更为普遍,改为每年一次,登高发展到登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真切地写出了重阳登高活动和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极为后人称诵。

在天高气爽的佳节,山上的果实、药材都已成熟,人们登高远眺,流连美景,是别有情趣的。清代,在宫城的御花园里,甚至还有专供皇帝在重阳登高的假山,由此可见古人对重阳节的重视。

插茱萸,古书记载说,可“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有吴荣萸和食茱萸之分,都可入药,但功效以吴茱萸为佳。用它制作成药或酿制成茱萸酒,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可治腹痛、吐泻、便泌、消化不良等症。它的叶可治霍乱,根可杀虫,如果把茱萸放在身上,可避蚊虫叮咬。可见,古人插茱萸的习俗是有道理的。

饮菊花酒,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说,“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以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从医学角度来看,用菊花泡成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等,看来饮菊花酒对人体是有益的。

赏菊更是重阳一大乐趣。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有北宋开封“九月重阳,都下赏菊”的盛况。到了清代,有些地方在重阳前后举行菊花大会,倾城出动看菊花,一般三五年或十年举办一次,若是六十(一甲子)年一次的大会更是盛况空前。在菊花会上,有各式各样的赛诗会,还有画家作画,十分热闹。

冬至

在现代人看来,冬至只是一个节气,而不是节日,但在古代,它不但是节日,而且是个重要的节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从此白昼逐渐延长。古人认为此刻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即将回升,所谓“冬至一阳生”,“气始于冬至”,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人一直把冬至看作节气的起点,并且当作新年来过,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新年,远远超过其他节日。即使在正月初一成为民间的最重要的节日以后,冬至仍然是很受重视的,直到晚近才发生变化。

汉代以前,每逢冬至都要停止一切工作。就是说冬至前后,人们都要安身静体,什么事都不干:君王不听政,百官不工作,商旅也要停止外出。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为了扶助刚刚处于上升状态的微弱阳气,使之更快地上升,所以要尽量减少消耗。

因为冬至标志着阳气上升,春天将至,是个吉日,所以还要庆贺。隋代冬至日皇太子要入宫向皇帝祝贺,群官和客使也要入贺。唐宋两代,每年冬至或其次日,皇帝都要接受朝贺,官员们也要互相拜贺。明洪武二十六年制定正旦、冬至朝贺仪,并称冬至为“履长之节”、“履长之庆”。嘉靖二十一年又规定冬至前三日、后三日百官俱穿吉服,通政司不奏事,与元旦同。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己巳(公元1449年)废除冬至朝贺礼。但到清代此礼又恢复,而且更加隆重。自中古以来,历代帝王一直把冬至当作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来庆祝的。

祭天与祭祖是冬至的重要活动。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夏至虽然阳气极盛,却是阴气开始回升之时,所以祭地;冬至虽然阴气极盛,却是阳气开始回升之时,所以祭天。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圜丘就是明清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

冬至日在民间还有祭祖的习俗。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相同。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谚语。

冬至的当令食品是馄饨。明清时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冬至为什么要吃馄饨呢《燕京岁时记》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是盘古开天辟地才打破了这种浑沌的状态,所以吃馄饨就有纪念开天辟地伟大功绩的意义。馄饨最早写作“混沌”或“浑沌”,到了唐代把“水”旁改为“食”旁,便成为“馄饨”。为什么要在冬至日吃它呢?因为冬至是祭祖的日子,而盘古及其后的三皇五帝被认为是最早的祖先,作为原始宗教中祖先崇拜在后世的演变,“饷先则以馄饨”,便是极其自然的了。

腊日

腊日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古人在年终,为了庆祝农业丰收,总要祭祀天地万物,表示答谢,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获得好收成。这个祭祀称为腊祭,举行腊祭的这一天称为腊日。如果遇到灾年就不举行腊祭了。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起源于“伊耆氏”。伊耆氏是传说中的远古农业部落的酋长。这个说法当然并不可信,但至少可以说明腊祭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腊祭的时间,最初并不固定,直到南北朝时才固定以腊月(即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这个日子一直延续到现代。

腊祭的对象是百神,也就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神。古代腊祭的仪式是盛大而隆重的。根据《礼记·郊特性》等资料记载,祭礼通常由国君主持,开始时先由大司乐指挥奏乐和歌舞,乐舞重复六次,用以召来百神的降临。众神降临后,国君头戴皮弁(一种皮制的礼帽),身穿白色礼服,在神前祝祷,乐队唱起《小雅·甫田》之歌,歌词大意是:“我们的土地已获得丰收,这是神灵赐给农夫的恩典。奏起琴瑟,敲起土鼓,来迎接田祖神农的降临,用来祈求霖雨,用来祈求五谷丰收,用来养育我们男男女女……丰收的五谷,是神灵赐给农夫的恩典。报谢神灵,以祈求福佑,世世代代长寿平安,永无止境。”歌舞祝颂之后,主祭者又换上黄色的礼帽礼服进行祭祀,黄色象征土地,表示国君和农民一起庆祝丰收,以此慰劳农民,让大家暂时得到休息。腊祭结束后,贵族们都要大摆宴席,诸客饮酒,老百姓也要聚餐共享,欢度节日。

“腊八”,也是佛教的节日,称作“佛成道节”。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寻长老,访异人,苦修行,寻求人生的究竟。他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即现在印度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时,由于饥饿劳累而昏倒路旁。这时幸好一位牧女将所带的午餐拿给他吃,才使他得救。牧女的午餐,是几天来家里吃剩下的各种粘米和糯米粥混合的杂烩饭,里面还有从山上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这种食物顿觉元气大复,精神振奋,于是,在尼连河里洗了澡,然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后来,他的弟子们每至“腊七”都取新谷果,涤净器皿,终夜经营,直至天明熬成熟粥,供奉佛祖,并集会诵经演法,喝“腊八粥”,以示纪念。

古代关于喝“腊八粥”的记载很早。《天中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都城各大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每逢腊八,不仅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腊八粥,民间也争相效法,成为风俗。清代喝腊八粥更为盛行,宫廷里,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大寺院发放米、果,以供僧侣餐用。在民间,人们也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并阖家聚食,馈赠亲邻。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民居的功能开始只是为人类遮风避雨而已,继而发展到居住、会客交往、家族活动、祀祖等等,除此之外,还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国古代经曲《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吃饭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头等大事。人们的饮食观念,表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民间的饮食习俗和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的象征。
  • 《三十六计》品读

    《三十六计》品读

    本书对《三十六计》作了解读,内容涉及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热门推荐
  • 路过江南

    路过江南

    开始我以为喜欢上你是因为偶然,后来才发现是因为你嘴角的浅笑,在起风的季节遇见你,在落风的季节爱上你。
  • 神二代战记

    神二代战记

    一个机智的少年带领一群逗比小伙伴冒险,结果一不小心有了逆天的神展开。本书有萌点有槽点有爽点,最重要的是各、种、属、性、的、妹、子、都、有,机智的小伙伴一定会马上收藏,机智又帅的小伙伴一定会推荐本书,机智又帅又有才华的小伙伴还会打赏本书~
  • 孕期如何吃宝宝最聪明

    孕期如何吃宝宝最聪明

    本书针对怀孕母亲如何在孕期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而编写,内容包括:关爱妈妈就是关爱宝宝、盘点有益于宝宝脑部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让胎宝宝聪明的31种益智食材等。
  • 龙腾宇内2

    龙腾宇内2

    一个身世扑朔迷离的少年,跟随神秘的九叔长大,一无所有的他,从社会的底层崛起,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巅峰一般的存在,是龙,就会腾于宇宙,他,终会成为让人永远只能仰视,神一般的人物。
  • 神域天主

    神域天主

    神风衣,焰轮靴,左边七星宝塔,右边神阵八卦。天下无人匹敌,不为天主为何?
  • 惹上恶魔总裁

    惹上恶魔总裁

    为朋友两肋插刀,她冒名顶替去相亲!为让好友能与其亲爱的私奔时间够充裕,她死皮赖脸拽着那名相亲对象天南地北阵阵乱哈拉。可惜对象好冷漠,她说到口渴他还是一张冷冰冰的脸。终于等到撤退信号,她温柔有礼的站起,笑得好不惋惜:“既然我们不合适,那拜拜!有缘也不见!”
  • 屠清

    屠清

    清末有三屠,袁世凯镇压义和团,杀人无数,是为屠民。岑春煊弹劾官员成性,断了无数人前途,谓之屠官。张之洞发展工业花钱如流水,实乃屠财。可是,当王国瑞来到了清末,清末三屠都不得不服。袁世凯:“我也只是屠杀本国之民,而王国瑞在战场上屠杀无数洋人士兵,我不如也。”岑春煊:“我也只是弹劾本国之官,而王国瑞的出现让无数洋人政府倒台,我不如也。”张之洞:“我也只是花费本国之财,而王国瑞却能用洋人的财富发展本国,我不如也。”王国瑞:“我就是清末最大的屠夫,屠洋人之兵,屠洋人之官,屠洋人之财,是为屠洋!”这是一个带着超级金大腿,穿越到了清朝末年脚踩岛国鬼子,痛殴北方毛子,抢掠猴南洋猴子的故事。
  • 趣味科学(科学知识大课堂)

    趣味科学(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 我欠大学一个约会

    我欠大学一个约会

    大学,是个值得憧憬的地方,或许爱的人在那里,抛弃你的人也在那里,记忆轮回,总会有被铭记与遗忘的地方。大学是充满回忆与悲伤的地方,大学可以是浪漫的,也可以是真挚的,但在一起又有哪几个?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虽然当了备胎好多次,虽然现实给了他严重的打击,但好多次,见到她都有心动的感觉。不是所有人都因为她的外貌所吸引,他能发现,其实她并不简单。曾经的我们在大学里,努力奋斗,呵护团结,最后彼此走向人生岗位上,是否还能记得你曾经为大学付出了许多,一个人默默流着泪,倾听大学里老师的教诲……大学的恋爱里的人,很容易会犯错误,90后的我们对恋爱情感把握不够,很容易会伤害对方……这本书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 鬼门怨途

    鬼门怨途

    都说鬼门开,冤魂现。中元节那天,最好不要出门。可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齐易在自家的店里居然也会遇险。然而,他却不知道缠上他的到底是人还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