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1200000025

第25章 饮食·器用(1)

古人所吃的蔬菜

远古人吃的蔬菜大都从自然界直接采集。人们学会种植之后,其主要蔬类产品仍是早先采集的主要品种。我们从《诗经》中可以看到,周朝时经常食用的蔬菜有葵、韭、瓜、荇菜、葑、菲、蘩、荼、荠、茆、蕨、薇、瓠等,这些蔬菜,有些沿用到今天,如韭、菲(萝卜)之类,有一些已逐渐退出蔬菜园地。

先秦时代,韭是美味蔬菜,《诗经·豳风·七月》有云“献羔祭韭”,是说祭祀时献上羊羔和韭菜。可见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与之同等,有葑和菲。《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葑指蔓菁,菲指萝卜,这几种蔬菜都原产于我国。《吕氏春秋·本味篇》说“菜之美者”有“具区之菁”、“云梦之芹”,芹指水芹,旱芹是后来才从外国传进来的。此外,美味蔬菜中还有笋和蒲菜,《诗经·大雅·韩奕》有云:“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蔌,蔬菜的总称。

葵也是美味蔬菜,古人把它列为五菜之首。《诗经·豳风·七月》中有“烹葵及菽”的章句;《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春秋时有人从菜地里“拔其葵”,可知先秦时葵已经被广泛种植。葵即菜葵,一直到唐朝时仍为蔬菜中的上品,后来逐渐弃食。蕨菜和荇菜也都是如此。

汉代的蔬菜品种渐为增多,西汉《氾胜之书》所载有瓜、瓠、芋等,东汉《四民月令》记载农家常用的蔬菜包括韭、葱、蒜、姜在内,多达二十余种。值得夸耀的是,汉代人不但在田园里广种蔬菜,还学会了冬季在温室内培植蔬菜。《盐铁论·散不足篇》所说美食有“冬葵温韭”,即指温室蔬菜。此外,像水生植物的茎叶,豆类植物的叶苗,都被人们当作蔬菜来食用。

秦汉之际,人们对蔬菜的食用价值有了深刻了解,医书中开始阐述蔬菜的食疗滋补作用。自汉武帝通西域之后,中外文化交往逐步扩大,外域的蔬菜品种陆续传入我国,像大蒜、黄瓜、菠菜等蔬菜,都是汉晋之间引入我国并广为种植。外域品种的传入,大大丰富了古代蔬食的内容。

唐朝人喜爱的蔬菜有葵、韭、茄子、葱、竹笋、莴苣、芹菜、蕨菜等,品类多达几十种。

宋代,人们格外讲究蔬菜的烹饪。由于城市饮食业的高度发达,酒肆食店为了把蔬类美食推向市场,翻新花样去制作菜肴,使蔬类肴馔更上一层楼。《武林旧事》卷六专门记载了蔬类菜肴的若干名目,有姜油多、薤花茄儿、辣瓜儿、倭菜、藕鲊、冬瓜鲊、笋鲊、茭白鲊、皮酱、糟琼枝、莼菜笋、糟黄芽、糟瓜齑、淡盐齑、鲊菜、醋姜、脂麻辣菜、拦生菜、诸般糟淹、盐芥等,已是洋洋大观。

元明时期,蔬菜的品种与名称已与现代差不多,除白菜、萝卜、芫荽、莴苣、黄瓜、冬瓜、茄子、葱、韭、蒜、芹菜、蒜苔、菠菜等常用蔬菜外,苦瓜、芥菜、香椿等都加入到蔬食行列。同时,外域传来的蔬菜也逐渐上市,如胡萝卜、回回葱(即洋葱)之类。

为了增加蔬食的品种,人们学会了生豆芽以及在温室中培育韭黄。这个时期,人们食用蔬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把新鲜蔬菜烹调成各种各样的菜肴,二是对蔬菜进行加工处理,使之能够长期保藏。鲜菜烹调讲究火候和调味,煮、炒、煎、拌,手法俱全。蔬类的加工处理已远远超过前代的“菹”法,除腌制之外,又通行晒制干菜、蒜制蔬菜、糟制蔬菜、油制蔬菜、醋制蔬菜和香料酱蔬菜等方式。蔬类的烹调方法以及加工处理方法大都趋于完善,现代人的蔬食烹任在许多方面均吸收了元明时期的精华。

南人食米,北人食面

“南人食米,北人食面”,这是汉族主食的两大食俗类型,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南北不同地区、不同主食的加工、制作以及食用,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种主食风俗。

最早的原始人是靠采良野果、野草而生活的。只有当人类驯化了野生稻谷,有了原始的粮食栽培,古代的食俗才进入了丰富的阶段。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表明,黍、稷早在殷周时已成为北方汉人的主食,这说明南方汉人吃稻米的起源是十分古老的。我国北方产粟、南方产稻,都分别可以说是世界产栗、稻发源地之一。

南方吃米也因地区不同,形成各种饭食、粥食以及米制糕团等等不同食俗。以米饭来说,也有吃黄米饭、蒸谷米饭等不同习俗。

浙江湖州人有喜食黄米饭的风俗。他们将白米用枯桑叶、米糠、浮萍掺和一起,在锅里边煮边搅拌,搅匀后用稻草裹扎做成囤心。然后灌满白米,上铺麻布,再堆放一层燥砻糠,以吸收米中潮气。待潮气全部吸干,米色就变黄,即成黄米。用来煮饭,松脆不粘,洁香爽口,夏天烧粥更佳,适合老年人和病人胃口。此外黄米还有经久不变质,不易虫蛀的优点。

上海人一向喜食蒸谷米,就是把稻谷用蒸笼蒸熟后再晒干,经砻、舂后食用,故也称熟米。这种米胀性好,易保藏。

在烧煮米饭方法上,也因地区、习惯不同,形成捞饭、蒸饭、煮饭等不同风俗。捞饭,是先将米和水煮,待米粒化,即捞起再蒸,等饭好,米汤也形成薄粥。浙东山区喜食捞饭。蒸饭,即米和水放饭盒内蒸成。煮饭,一般家庭都喜用这种方法,将米和水煮干,焖成干饭。

南方的粥食也是传统主食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药粥的记载,说明我国祖先不仅食粥,而且用药粥来防病治病。清代黄云鹤著的《粥谱》一书中,记载了二百多种粥谱。

此外,南方汉族民间还用各种米粉制成风味小吃,著名的有嘉兴粽子、宁波汤团、南宁米粉、云南过桥米线等等。

北人吃面,主要吃馒头、饺子等面食。根据制作技巧的不同,形成三种不同风味的面食:一种是皮面、水面,面团柔软,光滑有劲,主要用于作面条、饺子皮;一种是发面,也称酵面,宜作花卷、开花馍、荷叶卷包子等熟食;一种是酥面,包以各式细纱、鲜肉馅子,制作月饼、糕点一类食品。

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如: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天津的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五香驴肉;太原的栲栳、刀削面、揪片等。西安的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兰州的拉面、油锅盔;新疆的烤羊肉、烤馕、抓饭;山东的煎饼;河南的枣锅盔、白糖焦饼、鸡蛋布袋、血茶、鸡丝卷;等等。

古人一日吃几餐

一日三餐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的约定俗成的就餐制,在我国,一日三餐源于汉,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墨子·杂守》说士卒每日两餐,食量分5等,当时筑墙的劳动者早饭半斗(秦1斗约合今2升)粮,晚饭1/3斗;站岗和其他事者,早、晚各1/3斗。第1顿称朝食或餐,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2顿称飧或辅食,在申时(下午4时左右)进餐。古人对进餐时间很讲究,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

汉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一日三餐或四餐。《白虎通义》载;“平旦食,少阳之始也;画食,太阳之始也;哺食,少阴之始也;莫食,太阴之始也。”并且,三餐有了早、中、晚的分称。早饭,汉称寒具,指起床洗漱后所用之小食,至唐,改称点心;午饭,古称中饭或过中;晚饭称晚餐。

五谷·五牲·五味·六畜·八珍

【五谷】

上古粮食作物的统称,按照一般说法,五谷是稷、黍、麦、菽(豆)、麻。但古代说法不一:(1)《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2)《孟子,脖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3)《楚辞·大招》:“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4)《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王冰注,以为是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此外,还有“六谷”之说,即指稻、稷、黍、麦、菽、麻。六谷比五谷多了一种稻,水稻本是南方作物,后来才传到北方。

【五牲】

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麏、糜、鹿、狼、兔;还有一种指麏、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

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

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

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目前比较被认可的是:鸮炙、猩唇、熊掌、酥酪、麆吭、野驼蹄、天鹅炙、猴头。

炙·脍·醢·脯

【炙】

炙(zhi),即是烤肉。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上边是肉,下边用火烤,是会意字。炙烤的是鲜肉,类似现在的烤羊肉串。如果烤干肉(脯)则叫燔。炙的吃法来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生活中的野餐,把肉烤熟后用刀割着吃。炙的作法有多种,《释名》中列有脯炙、釜炙、胳炙、貊炙、脍炙等。

【脍】

《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炮鳖脍鲤。”脍,就是切细的鱼、肉。诗中所说的脍鲤,就是将鲤鱼切成很薄的片或很细的丝,大概类似于今天的日本名菜生鱼片。古人是喜欢将鱼、肉切成细丝或薄片的。《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物草》所记载的南孝廉,更是精于此道:“进士段顿常识南孝廉者,善斫脍,毅薄丝缕,轻可吹起。”真是惊人的刀工!人们常因孔子“脍不厌精”而骂孔于是讲究享受的没落贵族,其实从饮食卫生和烹调艺术说,将鱼、内细切是一种极好的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

【醢】

就是酱。古人是很爱用酱的方法来调制食品的。据《周礼》等古籍记载,供天子食用的酱有六十种,供天子宾客食用的酱五十种。这么多种类的酱是由不同的原料制成的,大抵是由牲肉、水产、蔬莱制成。制醢的过程很复杂,先将新鲜的牲肉、水产切成薄片,晒干后再切成细丝,拌之以粱麴及盐,装进小口瓮中,浸以美酒,并密封,经过一百天方可食用。由其作法引申,古代对人施以剁碎身体的酷刑也叫醢。

【脯】

脯是肉干,动物的内脏也可以做脯。据说其作法是“以十月作沸汤燖(烫去杂质)羊胃,以末椒姜坋(fen,沫,抹)之,暴使燥是也。”作肉脯大概也如此。

脯又叫做脩。古代以十根脩为一束,所以常说束脩。《论语·述而》中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后米束脩又成为教师酬金的专名词。

脯有时也被称为一种酷刑,并常与醢连称。

【羹】

羹在古籍中出现的最多,又是社会各阶层普遍食用的主要佐餐食品,故重点介绍一下。上文说的炙、醢、脍、脯等都是肉制品,是贵族的食物,平民百姓是很难享用的。穷人吃的菜除野菜外,就是羹,用现在话说就是“汤”。现在菜肴中羹比汤稍微稠一些,羹就是比较浓比较稠带芡的汤。

羹可以由多种原料制成,用肉做成的叫肉羹,用菜做成的叫菜羹。羹是上下普遍食用的食物。《说文》中说:“羹,和五味也。”作羹要调五味。先秦其它肉食,如炮、烤、炙、烹等做熟的肉都是白肉,烹饪时不加佐料,吃时再蘸酱或盐。而制羹时是煮肉汁,主要是汁,所以制作时要加佐料。在加调料时要用类似现在汤匙的器皿,往羹里加调料的动作就叫调羹,即给羹调味之义,久之,便称使用的工具为“调羹”。古人吃羹是先调好五味后上席,但为照顾口味不同,案边仍备盐与椒,好象今天餐桌上放酱油、醋一样。

羹在人们生活中有极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有较高的烹调技术,因而作一手好羹也是家庭主妇的职责。古代一般妇女出嫁后,脱掉嫁妆就要为公婆作一次羹汤,如古诗《新嫁娘》中说:“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隋唐后随着烹任技术的进步,羹在菜肴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但仍一直为人们食用。

筷子的掌故

据文献记载,周秦时候吃饭,还普遍喜欢直接用手抓。《礼记·曲礼》记载了聚餐时抓饭不得乱抟或把粘在手上的饭再拨放回去。汉代用“箸”的故事虽不少,但《史记·索隐》说“箸”是壶尊之类。

特别使人纳闷的是:在许多出土的明器上,杯、盘、碗、碟以至于钩、叉等微物都屡见不鲜,唯独未发现有筷子的形迹。解放后,云南大理洱海附近发现了一座铜棺墓,墓中有铜制的牛马、矛剑、锄镰以及筷子等共九十多种,初步的鉴定认为大约是西汉前后的遗物。如果这个鉴定不错,对于“箸”就是筷以及用筷在汉代已较普遍,就可以不再存疑了。

那么,为什么“箸”到后来就被称作了“筷”呢?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认为,吴俗舟人讳说“住”,“箸”、“住”同音,所以便叫箸为“快儿”。《推篷窹语》则说:世人常讳恶字而呼之为美字,“箸”音讳“滞”,故反其意而称为“快子”。呼“快”既久,再考虑到箸多用竹制,后来就索性在“快”上加个竹头,就成了“筷”这个新字了。

五味调和

调味,是烹调的一种重要技艺,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关于调味的作用,据烹饪界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矫除原料异味;无味者赋味;确定肴馔口味;增加食品香味;赋予菜肴色泽;可以杀菌消毒。

调味的方法也变化多样,主要有基本调味、定型调味和辅助调味三种,以定型调味方法运用最多。所谓定型调味,指原料加热过程中的调味,是为了确定菜肴的口味。基本调味在加热前进行,属预加工处理的调味。辅助调味则在加热后进行,或在进食时调味。

人们将肴馔的味型分为基本型和复合型两类。基本型大约可分为9种,即咸、甜、酸、辣、苦、鲜、香、麻、淡。复合型难以胜计,大体可归纳为50种左右:

咸味型:咸香味、咸酸味、咸辣味、咸甜味、酱香味、腐乳味、怪味。

甜味型:甜香味、荔枝味、甜咸味。

酸味型:酸辣味、酸甜味、姜醋味、茄汁味。

辣味型:胡辣味、香辣味、芥末味、鱼香味、蒜泥味、家常味。

苦味型:咸苦味、苦香味。

香味型:葱香味、酒香味、糟香味、蒜香味、椒香味、五香味、十香味、麻酱味、花香味、清香味、果香味、奶香味、烟香味、糊香味、腊香味、孜然味、陈皮味、咖喱味、姜汁味、芝麻味、冷香味、臭香味。

鲜味型:咸鲜味、蚝油味、蟹黄味、鲜香味。

麻味型:咸麻味、麻辣味。

淡味型:淡香味、本味。

这么说来,所谓“五味调和”中的五味,是一种概略的指称。我们所享用的菜肴,一般都是具备两种以上滋味的复合味型,而且是多变的味型。《黄帝内经》云:“五味之美,不可胜极”;《文子》则说:“五味之美,不可胜尝也”,说的都是五味调和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总之,调味得恰到好处与否,除了调料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等物质条件以外,关键在于厨师的调配,这对调料的使用比例、下料次序、调料时间(烹前调、烹中调、烹后调),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做到一丝不苟,才能使菜肴美食达到预定要求的风味。

八大菜系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1.四川菜系,简称川菜。

特色: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为主要特点。

代表菜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樟茶鸭子等。

2.广东菜系,简称粤菜。

特色:它以选料广泛,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它主要由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组成。

代表菜品: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文昌鸡等。

3.山东菜系,简称鲁菜。

特色: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

代表菜品:糖醋鱼、锅烧肘子、葱爆羊肉、葱扒海参、锅塌豆腐、红烧海螺、炸蛎黄等。

4.江苏菜系,简称苏菜。由淮阳菜、苏州菜、南京菜等组成。

特色:制作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浓而不腻,味感清鲜,讲究造型。

代表菜品:烤方、淮扬狮子头、叫花鸡、火烧马鞍桥、松鼠桂鱼、盐水鸭等。

5.浙江菜系,简称浙菜。由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发展而成。

特色:讲究刀工、制作精细、变化较多、富有乡土气息。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语林趣话”这一系列中的对联、谜语、幽默诗赋、奇趣妙语,既像笔记,又像小说,但又是可以触摸的历史,其中集纳了大量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过去的种种情境,或引人发笑,或让人辛酸,或悲伤,或动人。其中有些发人一噱的笑语,内中却包含着深刻的诘究。在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描绘丑恶社会现象的同时,肯定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独特优美的人格,带给读者别样的惊奇!
  •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文明大趋势

    文明大趋势

    本书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始,系统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和内在脉络,并将中华文明与西欧、日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为何落后于西方”这个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自己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文明发源于中东地区,中华文明也是在中东文明的影响之下才发展起来的,相较欧洲中华文明距离中东更远,从源头上说就“落后”于西欧。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热门推荐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伐天纪

    伐天纪

    万物初始,有银海孕育天地;上古年间,有圣体力压群雄;一处边关,一处荒隅,一位老将军拣到一个垂死的少年。引龙大赛,群雄并起;妖帝古墓,风云际会;九转龙凤,逆天神威;万族证道,乱世将至;诸圣争霸,谁主沉浮?人族少年呈明背负着灭族仇、凌迟恨!一身宝血成就他人!从那被毁灭的边关走出,走向那风起云涌、战戈血泣的大乱世!登天路,逆天行!看各路天才怪胎、众神诸仙,可敢一战!
  • 魔仙噬魂

    魔仙噬魂

    宗门被灭,废物少年被传送到大陆第一凶地,以神宝开启逆天资质,从此天上地下,任其逍遥!诛仇敌,灭妖邪,战仙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天阻我,灭了它又如何?”
  • 月下花流影

    月下花流影

    遇见,是缘分,还是注定?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人,喜欢的,讨厌的;快乐的;悲伤的。他们或许擦肩而过,或许只是点头之交,而那个能触动你灵魂的人或许就在某一天不经意的就遇见了,从此便沉沦,只为她嫣然一笑。她是一名普通家庭成长的设计师,而他是一名刑警队长,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缘分而交集在一起,谱了一段姻缘佳话。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恋君无殇

    恋君无殇

    骑马射猎,从此与大汗双宿双飞,就在我以为这就是此生的幸福时,我从天堂走向了地狱。从没有一见钟情,从没有半分的爱,一切都只是表象,我成了他的奴儿。
  • 头条追妻:老公,不许动

    头条追妻:老公,不许动

    “报告少主,少夫人把别墅炸了!”“随她去!”“报告少主,少夫人把表小姐打了。”“无所谓,反正我也烦。”“报告少主,少夫人跟别的男人约会去了。”“放心,还没人敢动我的女人。”“报告少主,少夫人带着小少爷跑了。”“什么?她真当我死了是不是?”蓝熠天再也坐不住了,利眸一眯,拍案而起,他宠她上天,居然还给我落跑?看我怎么收拾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噬魔兽之家族使命

    噬魔兽之家族使命

    奥克斯大陆是一片远古种族居住的大陆,远古魔兽是大陆顶峰的存在,但是大陆上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所以,所有的远古魔兽都灭绝了,只有一粒魔兽蛋因特殊的原因,却没有灭绝,数万年后魔兽蛋苏醒……
  • 重生之都市强龙

    重生之都市强龙

    他本是三十三世纪的超级金融天才,身为华人界唯一同时登上报纸财经版和娱乐版的双料明星,他年少多金,风流潇洒,事业有成,全世界金钱美女任他采摘。可在一次意外事件时,他居然穿越到了二一世纪,附身在一个门楣光耀的纨绔花花大少身上。同样是少年公子,同样是万人瞩目,两个人的性格、能力却大不相同,他的人生,会发生什么样的惊天变化呢?
  • 至尊皇妃

    至尊皇妃

    她是京城首富王瑾的掌上明珠,赌钱、喝酒、逛窑子,施粥、赠银、抓毛贼,她崇拜骁勇善战的睿王,口舌之约,睿王凯旋之日,便是他们成亲之时,可大婚之日,王妃却另有人选。何以解忧?唯有青楼,心中不快去青楼招了个男妓,却没想是当朝天子,睡了天子是多大的罪?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踏上不归路······他深情“君窈,四哥不要你,我娶你。”他残忍“安妃君窈,投敌叛国,其父发配边疆,其婢充当军妓,孤念旧情,赐鸩酒自裁。”上官奕昕,杀父之仇,丧子之痛,辱妹之恨,你许我一世长安,我送你万里江山,今生不相欠,总世不相见。
  • 泛世

    泛世

    承受了十年的虐待,力量突如其来的觉醒,让少年张昭逃离了死亡的命运,可没想到,倾尽一切力量的奔跑似乎都逃不过死亡……机遇与挑战并遇,成长与艰险并存。少年终为强者,张四维,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