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6300000048

第48章 大勇篇(1)

三国时代忠勇智能之士大有人在,但他们没有得到历史的垂青。究其因,这里面除了有性格上的原因外,更有行为上的缺憾,它让人深思,让人省悟。

一、临危受命——姜维

(一)能文能武,智谋过人

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场,就是以一种智勇双全,有才有德的20岁年轻将领的身份出现在读者面前的。

诸葛亮攻天水郡时,姜维正在天水郡任中郎将,参与本郡军事。当时诸葛亮派人诈称魏将裴绪,企图引太守马遵带兵去南安救夏侯楙,然后乘机袭取天水。姜维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将计就计,带领精兵三千,在要路埋伏,结果打败了赵云。姜维料到赵云败去,诸葛亮必然自来,来必直接攻城,于是又埋伏兵马,打败了诸葛亮。这接连两次的出击,令诸葛亮感受到了对手的份量。第一次,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乱人之计。孔明惊问道:“此是何人,识吾玄机?”有南安人告诉他:“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第九十三回)赵云也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第二次,诸葛亮引兵败退,“回头看时,一片火光,势若长蛇。孔明令关兴探视,回报日:‘此姜维兵也。’孔明叹日:‘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第九十三回)

能够被诸葛亮称为“将才”的人是不多的。姜维一出场就获得了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可见姜维确实非同一般。据《魏略》记载,诸葛亮见到姜维时,大为高兴。姜维当年27岁,和诸葛亮出隆中时同龄,个性上亦颇为相似。好学不倦,深通兵法,企图心甚强,而且头脑清楚,长于议论又颇有胆识,可以挑起临危重任的担子。这一切和诸葛亮本人非常相像,难怪后人常把姜维视作诸葛亮的接班人。

诸葛亮设计收服了姜维,初见之下,孔明慌忙下车而迎,执维手日:“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第九十三回)维大喜拜谢。在大军阵前,姜维作为敌方投降的将领得诸葛亮的接班人相待,可见姜维的为人与才智、能力已经得到高度认可。

姜维跟随诸葛亮以后,多次参与军事作战计划的制定,善用机谋。

在议取天水、上邽之计时,姜维说:“天水城中尹赏、梁绪,与某至厚;当写密书二封,射入城中,使其内乱,城可得矣。”(第九十三回)

与羌兵交战时,诸葛亮与姜维论取胜之法,姜维说:“羌人惟恃一勇力,岂知妙计乎?”孔明笑着说:“汝知吾心也。”(第九十四回)姜维的意思是不和羌兵正面交战,以计胜之。因为羌兵使用铁车兵,对付他们是不能硬碰硬的,所以姜维是说中了取胜的要害,得到了诸葛亮的赞许。

在取陈仓与曹真作战时,诸葛亮连折二将,张嶷又被打伤,诸葛亮向姜维问计,姜维建议说:“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再令良将守把要道,以防街亭之攻;却统大军去袭祁山,某却如此如此用计(指诈降),可捉曹真也。”(第九十七回)姜维提出的避开陈仓,防守街亭,偷袭祁山,而自己却诈降以赚曹真的计谋,可以说既稳妥又全面,因为取陈仓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姜维能够在此时提出避开陈仓的主张,眼观四面,考虑到陈仓、街亭、祁山以及曹真的军马,企图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若不是有高能智慧,又岂能策划出如此周密的计谋呢?这一次,姜维诈降,虽未能斩杀曹真,但也致使魏国折了一员重要将领费耀。

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姜维也参与到各种实战中去,做过先锋,断过后,打过埋伏,担任过主攻,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差错。诸葛亮病逝后的全军撤退行动,姜维就负责断后抵挡司马懿的追兵。

诸葛亮逝世后,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九伐中原,虽没有开拓局面,但也屡立战功。第一百十回,描写姜维背水一战破王经,表现了姜维的大智大勇。当时的情形是:姜维引兵5万远征,兵至洮水,背水列陈。魏将王经见此等阵势,来战姜维。姜维边战边撤,若有难敌的样子。王经不知是计,大驱大众一齐赶上,想要追杀蜀军。姜维引兵望洮水而走,将近退到洮水岸边,对众将士大呼道:“事急矣!诸将何不努力!”众将一齐奋力杀回,魏兵大败。此时,张翼、夏侯霸抄了魏兵的后路,分两路杀来,把魏兵困在当中。姜维奋武扬威,杀人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大半,追人洮水者无数,斩首万余,垒尸数里。王经只率百余骑杀出重围,经往狄道城而走,奔入城中,闭门不出。这一战,姜维大获全胜。

姜维一生之中骁勇善战,且智谋超人,是蜀汉继诸葛亮之后难得的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军事战略家、指挥家。他的军事谋略对后世的启示很深,尤其是“背水一战”策略,历朝历代,乃至现代都仍在发挥着它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巨大效用。

(二)临危受命,忠勇异常

姜维一直是诸葛亮的理想的接班人培养对象,从诸葛亮北伐中原一出祁山到五丈原禳星,他始终跟随在诸葛亮身边,接受了实战的考验与培养,八年的时间使他无论是在作战经验上,还是思维谋略上都趋向于成熟。而更为重要的是,姜维对于光复汉室的决心和为之所做出的努力,确实无愧于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和多年的栽培。

诸葛亮临终前,将平生之学都传授给了姜维。他在病榻上对姜维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吾书,切勿轻忽!”姜维哭拜而受。诸葛亮又说:“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依法选用。”(第一百四回)后来,姜维北伐中原,兵败牛头山,幸赖此“连弩”之法,将追兵逼退。这样,姜维成为诸葛亮兵法的惟一继承人。

姜维实际也是蜀汉大军的军事权的继承人。尚书李福在诸葛亮临终前先后两次受后主之命探顾诸葛亮。第一次,诸葛亮就对李福讲:“国家旧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轻废。吾兵法皆授与姜维,他自能继吾之志,为国家出力……”(第一百四回)后来,李福又受后主之命,问诸葛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诸葛亮先后推荐了蒋琬和费袆。蒋琬和费韦虽前后出任大将军、大司马、丞相之职,但这两人均为文官出身,又不像诸葛亮般的有第一线作战的经验,所以,严格地讲,他们仅是蜀汉大军的名义统帅而已。因此,真正继诸葛亮之后,率领蜀军与曹魏大军拼战的仍是姜维。

姜维对于光复汉室始终是尽忠竭力、念念不忘。司马懿诛杀曹爽一族后,夏侯霸引三千兵造反,投降了姜维。姜维对他说:“昔微子去周,成万古之名:公能匡扶汉室,无愧古人也。”(第一百七回)之后,姜维引夏侯霸入见后主:启奏说:“……臣在汉中有年,兵精粮足;臣愿领王师,即以霸为向导官,克服中原,重兴汉室,以报陛下之恩,以终丞相之志。”尚书令费袆反对姜维的主张,认为蜀国“蒋琬、董允皆相继而亡,内治无人”,应该等待时机,不宜轻举妄动。姜维说:“不然。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又建议与羌人结盟,提出:“吾久居陇上,深知羌人之心;今若结羌人为援,虽未能克复中原,自陇而西,可断而有也。”从姜维这几番言语之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继承诸葛亮遗志,兴复汉室,克服中原的决心是始终如一的。

姜维在经营汉中地区三年后,开始筹备北征的工作。自此十数年之久的北伐战争拉开了序幕。姜维北征并不顺利,九伐中原,虽也屡立战功,但并没能开拓局面。这主要是由于诸葛亮逝世之后,蜀中人才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局面,姜维独立支撑。已无补于大局。但是姜维数度征伐,以攻为守,支持蜀汉若干年,功绩亦是相当显著的。

(三)忍辱负重,将以有为

后主刘禅听信宦官黄皓之言,溺于酒色,不理朝政,致使贤人渐退,小人日进,朝风败坏。当时右将军阎宇,身无寸功,只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由于姜维在祁山统兵作战,黄皓就煽动后主刘禅说:“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第一百十五回)后主听信谗言,将正在祁山前线作战的姜维召回。这一段故事的情节是:

姜维回到汉中以后,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日都不上朝。姜维心中疑惑。这一天,姜维在东华门遇见秘书郎郤正,便问他:“天子召维班师,公知其故否?”郤正笑道:“大将军何尚不知?黄皓欲使阎宇立功,奏闻朝廷,发诏取回将军。今邓艾善能用兵,因此寝(停止)其事矣。”姜维听后大怒。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后园宴饮,姜维带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报知黄皓,皓急忙躲避于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困邓艾于祁山,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后主默然不语。姜维又启奏说:“黄皓奸巧专权,乃灵帝时十常侍也。陛下近则鉴于张让,远则鉴于赵高。早杀此人,朝廷自然清平,中原方可恢复。”后主不以为然,笑着说:“黄皓乃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昔者董允每切齿恨皓,朕甚怪之。卿何必介意?”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杀黄皓,祸不远也。”后主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说着便命人找来黄皓,黄皓哭拜于地,对姜维说:“某早晚趋侍圣上而已,并不干与国政。将军休听外人之言,欲杀某也。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言罢,叩头流涕。

姜维忿忿而出,见郤正,将所有这些情况都详细地告诉了郤正。郤正说:“将军祸不远矣。将军若危,国家随灭!”姜维说:“先生幸教我以保国安身之策。”正说:“陇西有一去处,名日沓中;此地极其肥壮。将军何不效武侯屯田之事,奏知天子,前去沓中屯田?一者,得麦熟以助军实;二者,可以尽图陇右诸郡;三者,魏人不敢正视汉中;四者,将军在外掌握兵权,人不能图,可以避祸:此乃保国安身之策也,宜早行之。”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金玉之言也。”

第二天,姜维表奏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从此一回“托屯田姜维避祸”,可以看出,姜维善于在危机时刻,寻求避祸自保之路,以图将来再能有所作为。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识时务者为俊杰,有些时候,人应该学会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接触、冲撞,而采取“避”的方式,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和补救于事后,遏制不利于自己的事态发展。

姜维在接到后主刘禅全军投降之指令后,也能够选取“避”的方式,忍辱负重,投降了钟会,但是降敌是假,主要目的仍是要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以设法再兴汉室。他暗中煽动钟会与邓艾互斗,并密书给刘禅表示:“愿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第一百十九回)后来,邓艾果为钟会所害,钟会更在姜维煽动下,发动叛变,但由于钟会所在曹魏南征军团将领不支持,双方在成都发生争战,钟会与姜维双双遇害。

虽然,姜维最终没能再兴汉室,但他为汉室复兴所做出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他所采取的“避祸自保,将以有为”的政治策略,在当时的危难形势下是非常适时而又必要的。两次自保的行为,可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保的效果,为“将以有为”的终极目的——兴复汉室,作了积极的准备。

二、仁直忠烈——鲁肃

(一)高瞻远瞩,意识超前

清代郑板桥有句处世名言:“难得糊涂”。而鲁肃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亦是:大事面前不糊涂,小事糊涂,但这小事糊涂之中又并非真糊涂,在难得糊涂之中既坚持了原则,又维护了孙刘的和平共处,这糊涂与不糊涂之中,自有深刻的哲理,奥妙之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在东吴集团中,最具有战略意识、战略头脑最清醒的就是鲁肃。

鲁肃生长在临淮东城,属袁术统辖势力范围内,袁术曾闻鲁肃之才,请他做东城长,但他对当时天下纷争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也看出了袁术虽暂时强大,但终难长久,所以毅然拒绝了袁术的任命,而过江投奔了孙权。

投奔孙权之后,他向孙权最早地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鲁肃对孙权说:“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争端)。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在鲁肃的这段话中,体现了他基本的战略思想,即,上策为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形成南北对峙;下策是如果上策不能实现,便退而求其次,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变。鲁肃这一决策的提出,堪称是诸葛亮《隆中对》的姊妹篇,而且其提出要早于《隆中对》七年。

在孙刘联盟问题上,鲁肃是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的。当曹操南下荆州之后,他立即审时度势,及时地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抗曹的正确决策。赤壁之战前夕,东吴阵营内部主战派与主降派论争激烈,曹操以百万大军之势进逼江东,孙权面临极大的威胁,面临这种危急形势,鲁肃能够将以前的决策建议加以修改,在不改变建立帝王事业的目的的前提下,改吞并荆州为暂时联合荆州抗曹操,提出决不投降曹操的主张,坚定地表达了抗战之意。鲁肃力排众议,对孙权说道:“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音,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孙权听后叹道:“诸主议论,大失孤望。子敬亦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鲁肃的一番话开启了孙权的心扉,令孙权得以说出由衷之言。

同类推荐
  • 三十六计白话全译

    三十六计白话全译

    本书将融意蕴颇深的古文、准确到位的译文、鞭辟入里的解析、精彩绝伦的典例、图片等于一炉,内容丰赡,文字精练。阅罢本书,不仅能让你享受一次智力的盛宴,更能让你深获心灵上的启迪。从“围魏救赵”中,能学到在困难面前逆向思维,出奇制胜;从“瞒天过海”中,能知晓即便是事前准备再周全,也绝不能放松戒备,否则,易让对手寻到破绽,趁虚而入;从“远交近攻”中,能懂得人际交往的平衡之道,从而有利于施计者目标的实现;从“指桑骂槐”中,能体悟到规避正面冲突,巧妙进行旁敲侧击的言辞艺术……
  • 硝烟不曾散尽

    硝烟不曾散尽

    兵者,伐也!当他选择一身戎装,便选择了不一样的传奇人生。他注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为捍卫和平的胜利之剑。
  •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简称NSA,超越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行动最神秘的情报机构。“棱镜”窃听计划,使得美国国家安全局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拥有着监控全球的网络信息系统,在国际情报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详细揭秘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背景、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以及其在历次战争、事件中所进行的幕后操作,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了NSA在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第一篇珊瑚海海战拉开了中途岛海战的序幕珊瑚海之战,美国人如何做到“知己知彼”?日本人又如河采取顺水推舟之计?在这次战役中,航空母舰怎样成为海洋争霸战的土角?又是什么原因会将珊瑚海之战称为“美军在中途岛胜利的不可分割的序幕”?
  • 战地枭龙

    战地枭龙

    武警排爆能手张天骁,在排除二战日军遗留武器时,穿越到抗日战场,在地下党员老曹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时值“皖南事变”爆发,为了掩护战友突围,张天骁临危受命,斗军统、惩汉奸、杀小鬼子,拉起一支纵横大江南北的抗日队伍……
热门推荐
  • 都市神农

    都市神农

    都市平淡生活张强说了:别欺负我,我有空间,里边有美女神仙,不仅仅是种地。找事?收进空间,恶少找事?收进空间。收进来吗?我的空间我做主,进来了抽他。
  • 凤血神皇

    凤血神皇

    一枪一珠一世界,一人一犬走天涯,爱恨纠葛一剑斩,打破红尘封仙王。楚云飞,因缘巧合,获得无上神功,加以无畏的勇气,绝对的力量,坚韧的毅力,超然的智慧,坚贞的情义,追求一段荡气回肠的永恒爱情,演绎一个普渡众生的无量功德。
  • 我的灵界女友

    我的灵界女友

    我在工地挖出一具棺材,却没想到是一具棺上棺的重棺。棺叠棺,上棺不吉下棺凶!我也因为这个碰到了棺中女鬼,跟我产生了命运上的纠缠。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无论是这个女鬼,还是我的工友,都不像表面的那么简单。我的人生也因为这一具重棺而发生了改变,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鬼神世界朝我打开了大门。
  • 九凤臂环

    九凤臂环

    夜黑风高,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孤儿刘明杰因饥饿而偷取一家酒楼后厨的食物,不料被餐馆更夫发现,带着几个酒楼伙计,拿着刀枪棍棒追击逃跑的刘明杰。不一会,酒楼伙计在一处树林里追到刘明杰,把他摁倒在地,眼看就要被几个拿砍刀的伙计乱刀砍死,刘明杰耳边响起父亲死前对他说的话:“小杰,记住,你是伟大的炎凤族族人,你莫要炎凤一族灭绝,务必要延续下去,这九凤环务必要保管好,切记,切记……”刘明杰绝望的喃喃道:“父亲,对不起,我无法兑现诺言了,原谅我!”这时,戴在他左臂上的刻有九只凤凰模样的臂环突然红光大盛……
  • 末世交响曲

    末世交响曲

    七星移位,天轨将开!一切一切,回归本源!超古代时期,人类是全宇宙的霸主,统领着数以亿计的星域,直到……那一刻…………为了追求长生的奥秘,停止了其余一切的研究,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疯狂,最后的刹那,发出成功的喜悦的时候!迎来了全宇宙的围攻!却发现,此时的他们,科技已经不在人类之下!万年的文明,仅仅几个小时之内,几乎消耗殆尽!时间匆匆,地球恢复了朝气!也诞生了无数了不起的文明,就比如,现在的社会!然而,危机正在靠近!
  • A区

    A区

    当一个新的秩序建立时,原有的一切都将推翻。不论是上位者,还是你,亦或是我。
  • 乾坤修罗诀

    乾坤修罗诀

    天帝眼见阿修罗界日渐势大,担忧仙界地位不保遂派天神入阿修罗讨伐,第一是震慑阿修罗界,第二则是贪图阿修罗女美貌,岂料阿修罗众实力强大八部众阿修罗王更是神通广大,全军铩羽而归阿修罗八部众王更是反攻仙界,无奈仙佛两界同气连枝,八部众阿罗王与满天神佛大战竟不分胜负,可惜佛界大日如来留了后手,以大乘佛经感化了迦楼罗阿修罗王,分化了婆沙门罗阿修罗王,余下六位阿修罗王心灰意冷遂退回阿修罗界,罗睺罗阿修罗王雄心不死,于盘古世界放了一部《乾坤修罗诀》为他日重回混沌世界留下了一线契机。
  • 决战的巅峰遇见你

    决战的巅峰遇见你

    危险的爱,不能轻易靠近,不然~~不是所有的天使面具下都是恶魔,只是在你的心被抓住的瞬间,已经成为了心中无可替代的。不论真假,都要与时俱进地深陷~~~那是死神的呼唤!无论在天堂还是地狱,千万年的轮回只为等待幸福的到来。不分对错的爱,爱到无法自拔,如若不是亲身体验,又怎会信以为真?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与寂寞有染·呐喊

    与寂寞有染·呐喊

    徐明、老叶、老孟三个人是朋友。 因为莫名其妙的误会,徐明和妻子许俏离婚了。他自愿把财产及女儿分给了妻子,再次白手创业。本以为生活就此归于平静,但在某一天,他看到前妻与她的前男友偎依在一起...老孟经老叶介绍,和一位年轻的大学女教师产生了恋情。这段突如其来的爱情,让昏昏噩噩的老孟变了一个人,他不顾一切地上进起来。当他看到自己的好友徐明出现在女友的房内时,他惊呆了...老叶在商场成功后,便退家养病,以写作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徐明意外发现老叶的重要秘密:他得了严重的肝硬化,生命濒临绝境。不久,老叶突然人间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