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5700000048

第48章 看《心中的风景》

我明白:序是喜鹊。

我尽量“不逾矩”,不作哇哇乌鸦状。

还有,我不是诗人或诗评家,只好外行外说。

大河岸边,

除了浪花,

你是一幅

最动人的画——

把纤绳往肩上一挎,

就像驾辕爬坡的马,

活生生拉起一条黄河,

向着遥远的目标进发。

这是本诗集中的一首诗,名叫《黄河纤夫》。它也许并不是最好的,但一句“活生生拉起一条黄河”将我震撼,叫我即时想起李白那雄浑博大、自由浪漫的气势:“黄河万里动风色”、“黄河落天走东海”、“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的黄河是天然奔涌。马维录的黄河却是人工拉起,仿佛看到随着纤夫粗犷的身形、粗厉的号子,在离地三尺滚滚向前。物境、意境更为丰富动人。这神来一笔不仅是本诗的那个“眼”,也可视为本诗集的那个“眼”。

可惜接着一句,马上叫李白笑话:“向着遥远的目标进发。”那不就是海吗?何劳告白天下!谁说黄河非得流向大海?不能流上天?不能冲破堤坝漫溢四方?不能想流到哪儿就流到哪儿吗?你瞧我李诗仙就玩儿它一把“模糊学”,说:“万里写入胸怀间。”

这种刻意(有时是潜意)写实的、教化的、传统的、规范的目标感、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感,可以说几乎浸泡过这本诗集的每一首诗,是整本诗集的“统一包装”和“品牌理念”。张不代先生在评价马老师的第一本诗集《心声》时说:这是一种充满“严正的信念,规整的谕示,刚正的风范,纯正的理性”的“诗化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是好教材当然就极具当代的正面的现实意义。那也是很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心中的风景》是马老师的第四本诗集,这种“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理应继续得到肯定并受到尊重。

然而,作为一个不甘守成的诗人,能不能在碰到一个题材时,尽量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和思路,作一种多向的乃至逆向的探索?比如《知了》,在酷暑当道、万物噤声的专制世界里,唯有它“扯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嗓子”大喊大叫,这是何等的无畏、壮烈和凄美!再说它向公众倾诉自己所蒙受的屈辱和不公又有何不可?说什么“凡事应当向前看/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那不行!酷暑的罪过不控诉,大是大非不搞清,制造灾难的魔头不清算,历史的教训不记取,就绝对没有“好心绪”,也就没有美好的“未来的生活”。

再说《萤火虫》。在阴云密布不见星月的漫漫长夜,它为什么就不能骄傲地宣言:“我是唯一的太阳!”如果“闲聊的人们还在嚷嚷/天怎么这么黑/不见一丝光亮,”原因不在萤火虫不是太阳,而是这些人们已经“闲聊”了几千年,早已变得穷极无聊、麻木不仁、愚昧无知,丧失了跑出黑屋子,到外面世界去追求光明的勇气和热情。

还有《山花》和《牵牛花》。又是要人家“默默奉献年年生”,甘作“无名英雄”;“默默地开花/悄悄地吐芳”,“却一点也不张扬”。千百年来,牡丹享尽了荣华富贵,玫瑰饮足了爱情美酒,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动员它们不要张扬,甘作无名英雄?这还有最起码的社会公正和人格平等吗?芸芸众生如山花,济济草民如牵牛,虽生在贫贱,长在寒微,可一样样是活泼泼的生命啊!为什么就没有权利张扬个性,出人头地,做他个刘项英雄?即便是时乖命蹇,天不助成,那也要谱写一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壮歌。我们已经低眉噤声、抹杀个性、默默奉献了多少代!人类历史已经翻开到21世纪,难道还要用那一味掺糖的慢性毒药继续鸩杀无辜吗?或者就像马老师那首《决斗》诗所写:“两只牛/几乎同时跃身而起,/犹如两座大山/剧烈地撞击在一起/……终于/一下崩断声/一片血红色/打破了僵局/胜利者登上了高高的王位/失败者走出了群牛的记忆。”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好呀。“将相宁有种乎?”

当然,改变观念和思路很难,尤其包括像马老师和笔者在内的这一代河东子弟,更觉其难。个中原由,决非职业(比如马先生身为教师之类)所致;另有说道是也。同一个河东地区,在汉唐时代,尤其是初、盛唐时期,以王维、王勃为代表的大诗人层出不穷,群星灿烂,而宋明以降至于今,河东就再也没有出过大诗人,别说像“诗佛”王维这样几与李杜齐名的顶级诗家射雕手,次一等、次二等、次三等的都没有。原因何在?真值得我们深思反省啊!

笔者个人以为,其中最要紧的一条是:宋、明以后儒理学派的深度教化,尤其是“官本位”文化的不断升值强化,在河东地区表现尤烈。不仅覆盖了汉风唐韵魏晋风骨的时代大环境,而且阻断了河东文人(亦是中国文人)原有的那种心理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那么,原有的是一种什么情况呢?简化些说,就是一种“儒道(后来再加上佛)互补”,或叫作“三教合一”的,可以自由转换、富有弹性的心理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调节机制,或者干脆叫作独立而又独特的社会人格。它在两宋以前的形成演化过程,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

其实,在孔子的原始儒学里,就明显包含有“避世”的一面。他强调经世济民的“入世”,但有个条件,叫作:“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想当官就当,不想当就不当,这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前提是首先得保全知识分子独立的社会人格。孟子对此再加阐发:“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典型的实践者是颜回。孔老师对这位学生大加赞叹,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有了颜回,便有了庄周。郭沫若后来恍然大悟道:原来庄子“出世”一派,是从颜回那儿发展来的。在中国所有的大诗人中,三闾大夫屈原是官品最高者之一,且忧国忧民之心特重。然而虽则如此,他也受道家思想很大影响,内心仍“留白”着一大块出世空间,这才写出《卜居》、《渔父》、《悲回风》、《远游》等诗章,开创了游仙诗的先河。

魏晋(包括魏晋)以前的知识分子,不得志时,为保有自己的独立的社会人格,不惜“藏声于江海之上”,独处于深山老林之中,过着一种极为艰难困苦的隐士生活。着名者如孙登,如公孙凤,如范粲杨轲,如“竹林七贤”。接下来是陶渊明,他觉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时,倒也不必非逃到薮泽荒林中去,主张“回家即隐逸”,认为要想把自己的命运把握住,关键在于忘怀得失,安贫乐道,身在何处倒不必太计较。这也算得了孔老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的真传了。

发展到六朝的谢灵运们,又更新了一种隐居模式,可以称为“亦官亦隐式”。就是:一旦不得志,可以从容退入自家的大庄园里“闭门成市”,在独处中靠内心自我调节来求得解脱,既不必像陶渊明那样放弃太多的物质享受和名禄地位,又可以在回归自然(当然是庄园中的一片人造自然)的短暂时日里平心养性,赋诗抒怀,把迷失的社会人格赶紧找回来。

至唐又一大变。大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其时不仅道教文化继续发展兴盛,而且佛教也从外在的宗教演变成一种内在的宗教,佛教文化中国化。儒、道、释等多元文化的自由交融,多种价值观的互相参照,甚至是佛道对儒宗正统极大的冲击,都给文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心理空间。面对无限的展望和激发,他们追求独来独往的自由生活,个性的解放,自由意志和浪漫主义的大张扬。诗人们的表现尤为突出。有唐一代不到300年,遗留下来的诗歌约5万首,比此前1600年间(西周至南北朝)的总和还要多出3倍以上;独具风格的着名诗人约有60多位,也大大超过此前历史上着名诗人的总和。真正的价值还不在于数量,在于大唐诗歌不论是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记游诗、赠答诗、闺怨诗,还是抨击社会时政或别的什么诗,大都自然天成,出自我心,充满着乐观高亢的气概,渴求自由解放的热情,丰富浪漫的想象,优美通俗的语言,多姿多彩的风格,很少有那种散发着儒墨气味的理性晕染的教化痕迹。这当然不是偶然的。这跟写诗人的政治抱负、创作个性和社会心态密切相关。大唐诗人们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宽松开放,比起建安文人和正始文人来,一般具有更强的“布衣感”即平民意识。不但在野时以布衣为骄傲,一旦在朝时还能继续以布衣为骄傲。这一点也就是封建社会中做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品格,也就是可以与君主王侯来那么一点分庭抗礼的精神凭籍。他们并不缺少“入世”的希冀、奋斗和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欲献济时策”,“敢进兴亡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也仍是地道的儒家追求。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可以从容做到“成则卿相,败则草野”,甚至敢于大发文人脾气,一旦入世受阻,立马撂挑子走人:“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然后或去求佛,或去访道,或游历山川湖海,叫作“仗剑去国,辞家远游”。正是这一份敢与儒学正统相颉颃的人性底蕴、个性定力和精神操守,催发着诗歌天赋的脉动和喷涌,谱写出前无古人的大唐诗史。处于华夏文明中心区域之一的河东地区,出现王维、王勃、司空图这样一大批国手诗家,也就毫不为怪了。

可惜得很,两宋和两宋以后,儒家的世俗伦理学说卷土重来,并且发扬光大,形成强大的“宋明理学”。它要“存天理,灭人欲”,特别想独霸天下读书人的整个心理空间。在这方面,我们河东老先贤、与马老师同乡的司马光老先生特别卖力,与湖南道州的周敦颐(顺便提一下,经考证,笔者先祖亦出自道州周,真是不胜荣幸之至)南北呼应,一个着《易说》,一个着《易传》;一个写《资治通鉴》,一个写《中庸》;一个倡“三纲”定“六纪”,辅佐后世帝王之业,一个以《周子全书》划定整套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再经“两程”和朱熹的发展和集大成,真正达到了“人欲尽处,天理流行”的理想境界了。这样的世界稳定又祥和,可就是撒不下自由诗种,长不出屈、李、杜、王来,并且从此坐下病根,至今徒唤奈何。

不过,也无须悲观。世界总在向前发展,人类总在探索前进。河东已不是旧河东,尽管“官本位”文化锁定的老景观依然处处堆放,也难挡现代价值观的春光乍泄。且看马老师的《越过冬季——一个老年婚恋者的心里话》:“本是收获的季节/不曾想/收割的竟是孤单/这时/是她/以季节对季节的问候/撩起我/日子对日子的思念/生命似火/爱在燃烧/我别无选择/只好越过冬季/再迎春天!”

而且应该明白:春天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她都会信然降临人间。你唯一的激动只是再次发现。还有这么一首诗: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这是诗佛王维的一首诗。宋明以来的道学家,常将此诗指为“消极”之作,以质疑我们这位河东大诗人的文坛价值。然而现代有识之士则别具慧眼,认为:“生命在寂静里跃动,万物溶解在静中是如此和谐。这是一种特殊的美,连李白、杜甫也未必写得出。”“重神韵,讲究暗示而不讲究直叙”,“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今人一种颇为重要的审美经验。就这一层意义上讲,不妨将王维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

西方意象派大师埃兹拉·庞德先生,特意编译了一本《汉诗译卷》,被认为是他对英语诗歌的“最持久的贡献”。你猜怎么着?内中只选出王维和李白两位诗人15首诗。

林语堂先生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很有预见性地写道:中国诗人旷怀达观,高逸退隐,陶情遣性,涤烦消愁之人生哲学,“此正足予美国赶忙对症下药”。而今看来,又岂止光是美国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物质世界极大丰富,商品时代人欲横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生内在自我的分裂,已经成为所有地球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和难题。在这种新时代条件下重新审视王维先生“随缘任性,宁静淡泊”的处世态度,及其诗歌调理性情之功能,便获得了现代性的和世界性的意义。诗载道,诗言志,诗表情,无论如何还得加上诗怡性这一条才行。

言及此,我们希求马维录先生能在人们精神的“屋前空地”上栽几株奇花异草,定会博得众口一颂:“无量佛!”

(2003年)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精彩鲜活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由智华编著的《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华传世经典国学名句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语言宝库和良师益友。随手翻过,珠玑遍拾,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谚语、对联、谜语等近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热门推荐
  • 鬼妻还魂

    鬼妻还魂

    一场网约改变了我的生活,不但被人买去结阴婚,更可怕的是我的鬼妻子竟然还魂了……
  •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本书收录了法眼寺方丈,明一法师的数十篇日记一系列禅修讲稿。书中不仅记录了明一法师作为僧人的日常修行,劳作,弘法的点点滴滴,更令广大读者有机会分享到这位正信正行,爱国爱教高僧的修行体悟用人生智慧。广大信众用佛门弟子都将从中受益。
  • 治安文献

    治安文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点人情世故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点人情世故

    20几岁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年代,而是女孩人生的交叉口,你该承担起你应负的工作压力,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你一定要明白:到了这个年龄,你已经不需要浪漫的童话故事,而需要童话故事背后的现实;你不再需要某个男人在自己耳边的海誓山盟,只需要他发自心底的对自己的呵护,给予自己的安全。你也不需要为了某个入而放弃自己的一生,就算是流行歌曲或电视剧里总会有这样一些美丽而痛苦的女人,但是你最好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女人。其实,女孩的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自己的老公,一份让自己才智可以发挥的工作……
  • 嫡女倾国:杀手穿越伤不起

    嫡女倾国:杀手穿越伤不起

    她是活在现代的杀手,出类拔萃但绝非最好;她是活在古代的小姐,及其受宠却必须低头。她一朝穿越为她,她一朝变成了她,会掀起什么风浪?春日桃花开,好死不死地开在了她身上,对此郑岚熙只有一句话:"我可是要成为郑岚熙的女人!"
  • 甜心女佣诱总裁

    甜心女佣诱总裁

    夏氏破产了,爹地妈咪还卷款逃走了,当她回到家时,早已找不到爹地妈咪的身影,只留下一封冷冰冰的信。当她找到信里所说的会照顾她的阿姨时,没想到阿姨竟然给她找了个临时监护人。只是她的这个小爹地是不是太漂亮了一点,没错就是漂亮这个词,他他他……的那张脸简直让女人看了都嫉妒。看千金小姐家道中落变身甜心女佣,情斗完美年轻小爹地。
  • 乌托瓦尔

    乌托瓦尔

    穿梭在各个世界的佣兵。除前两卷外都将是原创世界。在乌托瓦尔连接的世界中,你将会看到:西方奇幻:龙与恶魔的存在。东方仙侠:法宝与法术的奇异。都市传奇:虚拟与现实的碰撞。黑道争霸:黑与白的战争。…………每一卷都会来到不同的世界,都会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精彩。Utopia乌托邦+Valhalla瓦尔哈拉(英灵殿)=Utoval乌托瓦尔
  • 龙儿

    龙儿

    看似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她,有着无人可比的面容,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是一国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互相伤害,彼此折磨。终于他伤心离开,远走边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完美男人

    完美男人

    每当我想起那句有关男人的话时就会想起余季来,听到那句话时我快高中毕业了,在铁葫芦街消失三年之久的余季又重新露面了。那天傍晚我隐约听见一阵鞭炮声,一开始我以为哪家有人过世或娶亲了,可没过多久,我听见沙子堆上响起了嘹亮的口哨声,哨音熟悉而又陌生,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三年前。
  • 神人在都市

    神人在都市

    莫问天是个杯具的重生者...重生后,他不再杯具,而是走上了一条星光大道,谱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