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平湖醉月影
有山有水,必有灵气,刘家峡就属于这样的地方。140平方公里秀美明净的水域与环湖周围千姿百态的奇峰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是永远写不完的美景,讲不完的故事。去年中秋之夜,我应朋友之邀,到刘家峡水库泛舟赏月。我看过杭州西湖之月,看过洞庭湖之月,看过太湖之月,也看过金城之月。但在刘家峡水库看到的月,是我看过的最明亮最好看的月,干净,冷艳,滋润,高洁,大放银光。
宽阔的髙峡平湖,在中秋圆月的映照下,显得很阴柔很静谧,就像一幅被微风吹送的丝绸,皱褶受光处闪着银辉,如同精致的黄河鲤鱼的鱼鳞。湖中之月,犹如红纱帐里的睡美人,隐隐透出一种含蓄优雅的美。在这如诗如画的夜湖上,我抬头望月,似乎能看到月宫中的媒娥与玉兔,再低头看湖,仿佛能看到湖里月影中嫦娥的长袖在徐徐飘舞。正当我如醉如痴地赏月时,一只小船从我们附近的水域驶过,划起的层层波浪,顷刻间将圆满的月影拉扯得支离破碎,波闪了好一阵子,湖面才又慢慢平静下来,被碰碎的水月,便又整合如初,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显得更加美丽迷人。一个人处在这样的佳境中,可以什么也不想,也可以什么都想。于是,我想起了李白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中国最具有文化内涵之一的中秋节,我与朋友在湖中喝美酒,赏明月。此时此刻,想来思去,不免冷落了家中的妻子和儿子。
平日里,我很少饮酒,可那晚,经不住朋友的热情劝酒而多喝了两杯。我既淸醒又迷糊地感到自己有些醉了,也许,圆圆的月儿也醉了。
原栽2001年4月16日《刘电工人根》
刘家峡遐想
刘家峡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外地游客来到刘家峡,几乎都被那碧绿的水而引起疑问,这是黄河吗?一代文豪郭沫若早在1971年7月来刘家峡水电厂参观考察时,在游船上即兴赋词备江红一首,赞美刘家峡:“成绩辉煌,叹人力真真伟大;回忆处,新安鸭绿都成次亚。自力更生遵教导,施工设计凭华夏;使黄河驯服成电流,兆千瓦。绿水库,高大坝,龙门吊,千钧闸,看奔腾泄水,何殊万马。一艇风驰过洮口,千岩壁立疑巫峡,想将来,高峡出平湖,更惊讶!”
黄河因有了刘家峡而“黄河向西流”,刘家峡因有了刘家峡水电站而闻名遐迩。刘家峡的碧水加上纯净湛蓝的天空使刘家峡的风景好似一幅天然的油画一幅完美的、活动着的油画。
雨后的刘家峡生机无限,四周的山绿了,就连往日里难以存水寸草不生的大片的红砂岩上的缝隙也奇迹般地长出了绿色的生命,晶茎副透的雨珠倒挂在草尖上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纷繁。我站在黄河第一拱桥上,用心阅读、体会和感悟眼前川流不息的黄河,驰名中外的刘家峡水电站高楼林立的永靖县城郁郁葱葱的八卦神景……四周的群山虽然连亘高大但却挡不住我飞跃的思绪和无限的遐想。
我想,刘家峡水库上游的炳灵寺石窟的弥勒大佛,是刘家峡起天翻地覆变化的历史见证人;刘家峡水电站下方的绝妙的太极岛,则为人文始祖伏羲的巧安排;来罗家洞修行的尼泊尔王子潘唐娃与当地姑娘罗金环神奇的爱情故事,流传了500多年,爱情不分民族和国籍,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永恒主题;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曾是古代爬行动物恐龙的故乡……
人夜的刘家峡,更显得美丽、神秘,似乎像一个少女,含羞而宁静,如果你身临其境,一定会清清楚楚地听到她那美妙的心跳声音。远处的髙山被夜色遮得严严实实,除了朦跋的山峦峰脊的线影和天穹的繁星外,什么也看不见,而近处的龙汇山顶的黄河楼,却在灯光的点缀下,恰似一座神奇的天宫,神秘而遥远。我心中总是在想,那黄河楼里到底有没有神仙?那黄河楼里会不会有炳灵寺的弥勒大佛来光临?黄河楼形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那也会不会留下一只“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奇妙神话?
黄河第一拱桥的左岸,有一条不太宽的弯弯曲曲的水泥公路,通往黄河楼,这就是远古与现代沟通的桥梁。在时空里,谁是最伟大的?是现代文明的刘家峡水电站?还是千年的炳灵寺石窟?是炎黄子孙?还是远古的恐龙?刘家峡水电站为中华大地上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电站,创造了许多中国和世界第一;炳灵寺石窟,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把历史的灿烂文化延续积淀;炎黄子孙,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创造奇迹,以自己的力量建起了刘家峡水电站,为中国人长了志气;恐龙的身影虽已不在,但它的足印却在永靖被发现,震撼了全世界的考古界,因恐龙曾一度统治主宰过人类生活的地球。
刘家峡是美丽的,她以蓝天、碧水和纯净的空气及现代、远古的文明,净化着我的心灵。我想,作为金城兰州后花园的刘家峡而言,明天将更加美丽。
刘家峡的夏夜
游了举世闻名的炳灵寺石窟和刘家峡水库后,在日暮西山的时候,我们回到了刘家峡镇。小镇在峡口外,三面环山,一面临川,黄河从镇中穿过。小镇的北边也叫小川,有两条东西方向的主要街道和许多横斜连缀的小巷组成。小镇的暑热还未散尽,我们找到了刘电福利美食城,坐下来先喝了一气河州风味的三泡台茶水,又吃了水库网箱养的黄河里鱼。这一喝一吃一日旅途奔波的疲劳不觉已逝了大半。
吃罢晚饭,我们信步向河北岸的滨河公园走去。夜色渐深,晚风渐起。此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扶老携幼,三三两两去河边散步纳凉。滨河公园内的露天冷饮摊点,一个接着一个,摆满了整个公园,生意也特别兴隆,去晚了准找不到有座位的地方。在刘家峡水电厂的灯光球场上,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篮球赛,热情的观众,不时为双方加油。公园的一角,夕阳红女子秧歌队,踏着鼓点,带飘扇舞,跳得正欢,在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在公园最高处的亭子两侧,男女各围在一起,老远就能听到问答式的河州花儿对唱,唱到精彩处,笑声中夹杂着喝彩声和掌声,唱歌者在围观者热烈掌声的鼓励下,接着又将一只手伸到耳朵背后,自信而陶醉地放声高歌起来,一首接着一首,掌声也随之一阵接着一阵。这种自发的广场式的花儿会,使刘家峡的夏夜,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气息。
我们走上黄河第一拱桥时,白天的峡谷风光便悄然褪去,没有月亮的夜晚,天上的星星出来得早,也显得格外明亮,四周重叠高大的山影,被夜色抹平了棱角,像凝固的雕塑,守护着夜幕下的小镇。
刘家峡水电站被黑夜隐藏得严严实实,大现顶端的那一排照明灯,勾画出了147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大坝轮廓。尤其是龙汇山顶新建的黄河楼,在灯光和夜色的衬托下,恰似一座神话中描写的天上宫殿,显得十分的神奇美妙。这样的美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间仙境。白天的黄河彩虹桥,在夜间却奇妙地变幻成了一座水坝,桥面上的路灯倒映在黄河里,真像一座大水库。黄河第一拱桥跨过黑黝黝的河面,河水白天是浓浓的碧绿,此时却被两岸的灯火映得闪着暗红暗蓝的、晃动的微光,让人不由得产生一些梦幻般的遐想,展卷细读,掩卷神游,奇妙无穷。河面也似乎变得宽阔了许多,奔腾的黄河冲出峡口,就猛烈地撞击河床上的巨石和拍打两岸的护堤,发出连续不断的咆哮声,仿佛在呐喊,在宣言,在告诉小镇上的人们:我要到大海去!
在小镇的北岸,矗立着一座高髙的电信塔,霓虹灯有规律地不断变换图案闪烁着,装饰灯光投在塔身上,泛出或蓝或红的光晕。尤其是巨幅“刘家峡水电厂及南岸“甘肃电力建筑安装工程联合公司”的霓虹灯,明亮气派,忽红忽绿,神奇莫测;宾馆院内的灯光喷泉,欢快地跳着舞蹈,吐银龙,洒珍珠,忽高忽低,变化多端;四束烟花式的彩灯,更是别具一格,似礼花开放,争奇斗妍,分外妖娆,忽明忽暗,极富有立体感,流动着五光十色,成为小镇夏夜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夜色溶溶,凉风习习。小镇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在河南桥头的夜市上,摊主们在髙声叫卖,并热情地招呼着“上帝”们坐下。各种小吃应有尽有,羊肉杂碎、鸡肉砂锅、排骨砂锅、羊肉串、童子鸡、麻辣汤、浆水面、饺子等小吃散发出诱人的亲香。
逛夜市的人们,大都在这里驻足饱尝。在川北路大十字和川南路挂满红灯笼的街道旁,热闹非凡,歌舞厅中不时传出优美的音乐和歌声。
三十多年前的刘家峡,店铺没有几家,一到下午四点来钟,街上很少有行人,若要是六点钟以后到了刘家峡,在街上就根本找不到能吃上饭的地方。可如今的刘家峡水电站、炳灵寺、刘家峡水库、居士林、罗家洞、太极湖、叭咪山等老景点焕发了青春,最近几年陆续兴建了太极岛、枣园、龙汇世界、水上度假村和农家田园等一批旅游度假的好去处,还修建了县城黄河两岸的滨河路和通往各旅游景点的公路。随着刘家峡旅游环境和交通、饮食、住宿等行业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刘家峡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小镇的楼房高了,马路宽了,车多了,灯亮了,景好了,人美了,使小镇如此地兴旺发达起来。即便是在深夜,出租车在大街上仍穿梭不停,只要掏上3元钱,司机就会把你送到镇上的任何地方。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划过漆黑的夏夜,一列火车驶出刘家峡,向古城方向急驰而去。火车声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青霭色的重重山影间。此刻,我不由得羡慕起开火车的人,也羡慕小镇上的居民,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就享受到了种种人生乐趣。
夜深了,小镇上多了些凉爽,两岸的灯火也似乎黯淡下去。滨河公园和夜市上的人影越来越少,可也有人包括我自己还不愿离去,因刘家峡的迷人,最是夏夜半梦中。
原栽2002年1月16日《甘肃工人推》
黄河边上花儿红
有河的地方环境就美,美的地方往往都有一河。刘家峡就属于这样的好地方,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就从这里经过。
我到外地学习或出差时,只要一提起刘家峡,凡去过刘家峡的人就说,刘家峡花红柳绿,风景如画。外地人来刘家峡观光旅游,到实地一看就说,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作为生活在这片宝地上的我来说,每当听到那一声声对刘家峡的赞美话语时,无不从心底里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因为谁不说家乡好。
20世纪50年代的刘家峡,还是一个“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风吹石头跑,山上不长草”的地方。然而,随着我国首座百万千瓦级刘家峡水电站的开工、截流、蓄水和发电,才使得刘家峡从此而高峡出平湖,秃山披绿装,平地高楼起,旧貌换新颜。春天,百鸟在田野和人工树林中鸣唱;夏天,百花在黄河两岸和花园里争奇斗妍;秋天,渔翁在太极岛池塘和黄河边悠然自得;冬天,成群的水鸟野鸭在河心岛和水面上起舞飞翔。
勤劳的永靖人民,不但充分利用刘家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美的环境,兴建了文化广场,造福于后人。近年来,又开始着手打造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荷花大观园,并已初具规模。在太极岛400多亩池塘内,自2003年开始,从外地引种荷花、睡莲等水上观赏花卉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又从白洋淀引种红莲、中国古莲、墨荷、千瓣莲等近10种花色,还有147个品种的荷花及日出、玛瑙姑娘等5种精品睡莲共3万余株,把黄河边点缀得分外妖娆,成为刘家峡的又一道亮面迷人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和艺术家前来观光、写生、摄影,都从沁人心脾和冰清玉洁中寻觅品味自然美、生活美和心灵美的真谛。
在黄河右岸刘家峡水电厂进厂公路的两旁,更是姹紫嫣红,十分绚丽。这样美的环境,无不使来到刘家峡的游人惊叹,在干旱少雨气候恶劣的大西北竟还有这样的景色!让世人惊疑的缘由,不仅仅是这眼前的美景,而是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黄河儿女,是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汗水,把刘家峡洗灌呵护得如此美丽。
刘家峡水电厂的历届领导班子,始终狠抓安全发电生产的同时不忘治理保护环境。35年来,厂里组建有专业绿化队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绿化荒山。绿化队的张堂队长介绍:刘家峡水电厂先后削平大小山头十几座,填起了几十条沟壑,开挖土方近40万立方米,在绿化区修梯田砌石2万多立方米,还修建安装了一些绿化配套设施,累计投资数百万元,绿化荒山面积5千多亩,植树200多万棵,使刘家峡成为名副其实的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的好地方。
已过了天命之年的张队长,是地地道道的武威汉子,性格开朗直爽,说起话来斩钉截铁,似军人风格。他热爱这片土地,也热爱绿化事业。特别是在近两年来,他带领厂绿化队的全体员工,风里来,雨里去,精心种植管护倒柏、云杉、刺槐、红柳、沙棘等18万多棵,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圆满超额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绿化荒山的任务。为此刘家峡水电厂在2003年被省政府授予“甘肃省绿化模范单位”的荣誉称号,他本人当年也被厂授予“文明职工标兵”的荣誉称号。
在黄河边上花儿红的背后,有千千万万个像张队长这样的,热爱刘家峡这方热土的黄河儿女,做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在成活的每一棵树和盛开的每一朵花中,都包含着一段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也正是他们,为刘家峡地区的旅游事业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每当夜幕降临,群众自发地唱河州“花儿”的优美歌声,就会在刘家峡滨河公园内此起彼伏,有时还能听到一两首赞美绿化的河州“花儿“荒山秃岭的刘家峡,建下了百万千瓦的电站;刘电人种树在黄河边,染绿了南北的两山。”听了这醉人的河州“花儿”,那悠扬的旋律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就凭这一点,我深信,黄河边的花儿,明年更红、更艳、更好。
原栽2004年12月31日《刘电工人推》
峡谷灯火
亘古黄河,浩浩荡荡,奔向大海。上下五千年间,它似甘甜的乳汁,滋润了富饶的华夏大地,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光辉灿烂的东方文化;上下五千年间,它又似脱缰的野马,无数次冲垮堤岸,摧毁村庄和田地,给两岸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新中国,经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征服了凶恶的千年暴洪和万年冰凌的自然灾害,才使古老的黄河焕发了青春,髙峡出平湖,荒滩变良田,为民造福,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