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5400000006

第6章 雷霆雨露皆春风——曾国藩与李元度(6)

曾玉屏不但在众人面前不给儿子面子,连与别人不快也迁怒儿子。这里的“绳”,是极力指责的意思。而曾麟书则大气不敢出还要垂手肃立,面陪愉容。由此可见,曾麟书一生成学之难、持家兴业之不易。他的坚忍、涵养、韧性,都是超一流的。曾国藩后来在功夫修养方面,常常提到朱子的“鸡孵卵”和“猛火煮”,其实对此一阴一阳,曾国藩是再熟悉不过了,父亲和爷爷身上发生的故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正是这些感性经验,这些得之于家庭的遗传密码,培养、铸就了曾国藩的性格。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曾国藩的血液里,正不乏这种执着、坚忍的因子,无论得之祖父的阳刚,还是父亲的阴柔。而父祖的人生轨迹,他们的身体力行、终生践履,又使曾国藩过早濡染理解了立志的道理,他对立志认识最深,也行之最切。他后来总结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又说,“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曾国藩人生成功的秘诀,也是他事业的基础。可贵的是,这些信念在他青年时期就已经成形了。因此青年时期的曾国藩早已头角峥嵘,他坚信“志之所向,金石为开”,“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居住在湘乡县城南120里处的四十都神童乡乐善里(娄底市娄星区茶园乡儒阶冲村)的槠山刘氏,原籍江南徐州府丰县彭城驿,后经战乱迁徙到广西桂林府临桂县,宋建隆元年(960)迁至本地。刘蓉,字孟容,号霞仙,是槠山刘氏的第27代。刘蓉的祖上没有出现过有功名的读书人,刘蓉说他的家族“伏处林泉,矻矻自守”。可是刘蓉的曾祖父刘恂南,平日“好施与”、“捐赀不惜”,在地方上很有名望,行乡饮酒礼时被尊举为“乡饮宾”。刘蓉的祖父刘有玮做过乡约正和族长,“屈服其乡人,吉凶之礼,饮食之讼,靡纤靡巨,咨而后行”,只要涉及礼法,事无巨细,乡人都要先行通过他的祖父,可见刘有玮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物。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境已经非常殷实。刘蓉的父亲刘振宗不仅是当地有名的乡绅,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奇人。刘蓉在他的名篇《习惯说》中曾写道: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虽然寥寥数语,但刘振宗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一可见刘振宗在儿子内心深处的位置,二可见这位慈父的循循善诱。他对儿子寄予厚望,小小年纪就以“天下家国”相期。当然刘蓉也没让父亲失望,面对父亲的教诲,不仅领受理解,还能举一反三。父子俩就是在这样一种宽松、理解、互相尊重的气氛下,悄然确立人生志向和追求学问的。

为什么说刘振宗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奇人呢?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历经一千多年,是一种超越地域、文化、信仰、风俗、经济、阶层等诸多因素而举国一体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于读书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科举之路成为读书人的宿命,而刘蓉直到咸丰元年(1851)三十六岁时,因县令朱孙贻欣赏其才找到刘振宗,刘蓉在刘振宗的严格要求下,刻苦学习,以县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县学。这就像一个在重点高中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不参加高考一样,让人费解。虽然“士为四民之首”,读书人在乡曲之间被人高看,而“士志于道”又受社会期许,但刘蓉的这种特立独行的背后,还主要是因为父亲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是父亲的灌输和纵容,才培养铸就了刘蓉的品格和人生轨迹。刘振宗对于儿子的了解,以及对于人才识别、社会变迁自有一番异于常人的深刻见识。

这里,通过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道光二十五年(1845)前后,曾国藩的四弟曾国荃和刘蓉在一起求学,刘振宗就对他说:“意思是天下之乱已兆,无有能堪此者。其吾涤生乎?君与湘阴郭氏及我家阿蓉,皆中兴之资也。”意思是天下大乱的苗头已经出现,没有人能担当平乱的重任。难道说会是我们的“涤生”吗?你和湘阴的郭生还有我们家阿蓉,都是中兴之材啊。此时的曾国藩还是翰林院侍讲,从五品官职;此时的郭嵩焘正在京准备第四次会试,大有前途未卜之感。而此时的大清王朝,刚刚被揭开“天朝上国”的虚骄面纱。久处山野的刘振宗能在此时发此议论,也称得上“洞烛机先,明察秋毫之末”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能够胸怀天下的父亲,所以刘蓉的志向超越同侪,卓尔不群。《清史稿·列传》中说他“抱负非常”;曾国藩赞赏刘蓉“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郭嵩焘说他“思一用其学术以兴起教化,维持天下之敝,不乐贬道以求仕进”。刘蓉有志于道,泊然物外,他的高洁志行,赢得了湖湘士子的信赖与尊重。

郭嵩焘的祖上原居江西吉安,元末战乱迁到广东,明代万历年间再迁湘阴。他的曾祖父郭熊,号望湖,由于善于经营积累,成为一方首富。祖父郭括矩,性格豪爽慷慨,常急人之难,对人有求必应。到了他父亲郭家彪(字春坊)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郭家彪算得上是一个儒医,喜欢收集药方替人看病。郭嵩焘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于湘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为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湘阴古称岳阳,地处长沙以北,南洞庭湖滨,水陆交通便捷,通江达海,素有“南北通衢”之称,县北七十里,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屈原自沉的屈潭,也叫汨罗江。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许是故乡的独特地理、人文环境,影响熏陶了郭嵩焘的性格,屈原在《九章·橘颂》中说“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少有大志,不同于俗”

就是对郭嵩焘的最好写照。他自幼聪慧,读书勤奋刻苦,求知欲极强。道光十一年(1831),湘阴连遭大雨,家里有时甚至揭不开锅,郭嵩焘也没有中断学业。正是在这一年里,十四岁的他在堂伯郭家瑞(号雪舫)的指点下,粗通了时文的义法,掌握了写八股文的技巧。伯父对他的评价是:“龄儿遇事恂恂,独其读书为文,若猛兽鸷鸟之发,后来之英,无及此者。虽少,无几微让人,岂图欲诸生之雄哉?”说他平时恭谨温顺,在学业上却不甘人后,无人能及,何止是想做同学之首啊?敏感睿智,好强不肯几微让人,是郭嵩焘一生的个性。正如《橘颂》中所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你的品质坚贞不变,只生长在江南;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意志专一啊。后来学者郭廷以先生就评价郭嵩焘说“性情褊急”,“又自视太高,自信过强,孤持己志,动辄与人相忤。在他是直道而行,在人则目为傲慢”。这是对郭嵩焘一生性格的总结,可以被认为是公允之论,也可以说是世人眼中的郭嵩焘。其实郭嵩焘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物,在他身上不免显现出许多天才人物所共通的命运和性格特征。

曾国藩一生之中感情最深的朋友是刘蓉。道光十五年(1835),会试不售的曾国藩在京写诗道:“旧雨曾遗尺鲤鱼,经年不报意何如?自从三益暌违久,学得五君世态疏。碧树哪知离别憾,青灯偏照故人书。殷勤护惜金炉鸭,香火因缘付与渠。”表达了对刘蓉的思念。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作诗《怀刘蓉》:“我思竞何属,四海一刘蓉。

具眼规皇古,低头拜老农。乾坤皆在壁,霜雪必蟠胸。他日余能访,千山捉卧龙。”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刘蓉的殷殷情意和推崇。

而郭嵩焘对曾国藩的感情,可以说是由最早的敬慕、亲近,以至发展到最后的崇拜。他对曾国藩理解得最深,说他“其于用人处事,大含元气,细入无间,外面似疏而思虑却极缜密,说话似广大不落边际而处事却极精细,可为苦心孤诣”。评价曾国藩:“自汉置丞相二千余年,德业文章兼备一身,未有若公之盛者也。”正是因为与刘蓉、郭嵩焘的知心知己,使曾国藩常常发出“日日怀刘子,时时忆郭生”的感慨。

其实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曾国藩、刘蓉、郭嵩焘,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了。不仅是有着同样的文化风俗习惯,而且还有着同样的顽石赭土般的刚坚性格,甚至连家庭结构也是相似的。都有一个强干外向的祖父,都有一个饱学慈祥的父亲,都是家中的长子,都承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拿曾国藩来说,十四岁时的诗文,就被父亲的好友欧阳沧溟先生称为金华殿上语,并将女儿许配给他。由此不难想象,曾的家庭会对他寄予怎样的厚望。刘蓉、郭嵩焘也都是幼小聪敏,少而能文,被以异儿视之。这种家庭的认可,使他们的自我评价、自我期待,从小就非常高,这也是促成他们形成高远志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说,一个人的志向往往是他自己内在自我评价向外投射的结果。青年时期的曾国藩、刘蓉、郭嵩焘,正是因为彼此的高远志向,才一见如故、相识恨晚,在后来的岁月中,也正是因为彼此关于信念的坚守,才使得他们的信任越来越深,以至于荣辱与共、心心相印。

读圣贤之言,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事,这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心中理想的人生模式。而走这条圣贤之路,就是要把人的可塑性发挥到极致,把现实的可行性忽略不计。曾国藩、刘蓉、郭嵩焘心同此志,用他们的执拗性格终生顽强地践履着。但是因为性格里面天生气质的因素、治学的侧重点和各自的外界环境影响,又使他们的趣向有所不同,在青年时期,就已显露端倪。刘蓉对当时的曾国藩的印象是,“锐意功名,意气自豪”。这与曾国藩从小在家庭里被定位的角色是分不开的,父祖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的期望,使他以科举进士为第一要务,并最终凭借自己的意志品格,走向了官场的最高峰。而刘蓉则以处士风骨相终始,在家时一心治学,以服务桑梓为己任,为官时清廉自许,丝毫不肯改变自己耿介的人格风范。郭嵩焘无论居处庙堂之高,还是远避江湖之远,更多体现的还是至情至性的文人情怀。

有志必有学,志学相因而起。有所学,然后灵活运用,才能成其才,成其识,最后成其器。曾国藩、刘蓉、郭嵩焘一生的功业成就不同,对待一些问题和人事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与他们的治学有极大的关系,那么他们在治学上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第二节)学有所宗,识有所因

湖南自古属于蛮荒之地,商周之际在这块土地上虽然诞生了堪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但直到唐朝,它一直是官员被贬和遭流放的地方。宋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里讲了一个故事,“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唐朝荆州读书人少,每年选送的举人,都不能通过考试,被称为“天荒解”。后来出来一个叫刘蜕的读书人,以荆州考生的身份获得了进士及第,被称为“破天荒”。“薮泽”原意是指水草丰茂的地方,现在则指人才荟萃之地,用在这里是说读书人非常之少。刘蜕是荆南人,也就是现在的长沙人,后来官至中书舍人,左拾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时湖南的广大地区,尚处在文化落后的状态。这种局面直到宋朝,随着中原文化南迁才发生改观。宋朝中叶,出生在湖南道县的周敦颐,在吸收容纳了佛道两家之后,从儒学知识体系中提炼出一套精赅完备的心性义理哲学——理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形而上思考方面的不足,逐渐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周敦颐一生主要的学术活动在江西,他虽是湖南人,也做过桂阳(湖南汝城)县令,程颢、程颐兄弟就是在此师从于他,但他生前对湖南的影响并不大。真正引起湖南学术繁荣的转折点,是在靖康之耻以后的南宋建炎四年(1130),大学士胡安国为躲避金兵之乱,率儿子弟子们由荆门转到湖南,在湘潭创办了碧泉书院。然后又于绍兴二年(1132),在南岳衡山紫云峰下创建了文定书堂。胡安国早年从学于程颢、程颐的弟子杨时,入太学后师从程颐的朋友朱长文、靳裁之,深得理学之妙。他修撰的《春秋传》,是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用义理之旨阐发“《春秋》大义”,强调纲常礼教,力倡重践履重经世的务实学风。胡安国子侄众多,胡寅、胡宁、胡宪、胡宏等都子承父业,门下又培养出张栻等大批学者。张栻,南宋名相张浚之子,乾道元年(1165)主教岳麓书院,后又与朱熹会讲于岳麓书院,主张躬行实践,反对科举利禄之学,以培养传道济民人才为办学宗旨,在他和朱熹的努力下不仅使岳麓书院成为当时的理学重镇,而且也使理学的发展达到空前盛况,天下士子“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黄宗羲因此称之为“湖湘学派”,理学从此在湖南大兴。

同类推荐
  •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K. (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家庭和学生时代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犹太人。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是家庭妇女,荷兰人。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学习,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立志为人类服务。1835年10月进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成为该派“博士俱乐部”一个颇有影响的成员。
  •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幽居生活,孤寂荒芜的山野间,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一个优柔华贵的大家小姐,相互依偎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孤灯旧书寂寞夜,她是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红颜知已;韶华易老伤心时,她用温情为他驱散寂寥。这便是赵一荻和张学良长达七十二年的爱情传奇。本书从民国天空的一抹红霞展开,讲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乱世,一个多才的、至情至性的大家闺秀从十五岁情窦初开的青丝少女,到年近百岁心如止水的白发老婆婆,倾付一生,只为与所爱的人厮守到老的故事。
  •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精选了60个非常女性。没有特定选择的标准,主要是感觉她们是否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或她们的传奇是否让人难忘。因此我们选的不单有正面人物和名人,还有反面人物和知名度不高但有特点的女性角色。
  •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

    程中原编著的《转折关头》记述了遵义会议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所起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张闻天与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的关系,既突出了张闻天所担负的领导责任,也讲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起的关键作用:既写出了张闻天个人的思想转变,也写出了毛泽东对其转变的推动;既突出写了两人紧密合作并最终结束了中国革命最为危急的状态,也写出了毛泽东、张闻天两人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工作上的分歧。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大弑皇

    大弑皇

    荒古天下,纵有四皇,第一皇、掌管无间地狱的修罗皇、第二皇、掌管轮回,不惧生死的囐魂皇、第三皇、掌管九大凶兽的神灾皇、第四皇、掌管天地戒律的腾灵皇。修仙界中无一人敢于四皇对抗,四皇合力,苍生纵服,不过,天地皆有因果,强者总会被新一代的新生力量所斩杀取代,四皇亦逃不过这种因果。天地轮回亿年,孕育出了一群比四皇和修仙者们还要强大的生物来,这种生物被命为煞,煞天生便有通天法力,万年寿命,煞被所有修仙者们认为是万灵之体,煞的存在让四皇感到了危机,于是四皇联手强行攻打煞族,煞族只不过有区区万人,但任何一人都拥有通天法力,煞族被灭,四皇全部陨落,这一场战斗被修仙者们称之为陨皇之战。
  • 大武侠之历练系统

    大武侠之历练系统

    万千世界,谁主沉浮?道不尽悲欢离合。金剑在手,谁能傲笑?说不完儿女情长。离离情愁,侠骨冰心,征途无止休。谁能停,为谁停,茫茫无间,前路空空。只道是,匆匆过客,瞥一眼间,千万年。轮回百转,爱恨情仇,侠之大者,莫能休。造物主造就世界万千,请随萧别离一同历练。
  • 不吃药的孤独患者

    不吃药的孤独患者

    【万丈深渊,慎入】曾看过一段这样的文字——“这个城市太大,房子太多。每扇窗口里透出来的温暖灯光都跟我没有关系。”是啊,跟我,没有关系。……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黑帮老大哥的女儿是如何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五好少女的⊙ω⊙
  • 爱情 幸福的遇见

    爱情 幸福的遇见

    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所有人都在成长,不知道是生活逼迫得我们不得不成长,还是命运推着我们往前进,我们都说爱情应该是完美的,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了你,可以和你相爱,相守,相知,这都是我今生想做的事情,可现实的无奈,让我们能怎么办?爱自己的人,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幸福,也许是最好的事情吧!
  • 毒霸星河

    毒霸星河

    浩瀚无垠的西泽大陆上面,群山耸立,湖泽密布,万族林立,他们不断的修炼,寻求力量,需求长生,寻找生命的奥义。这里面,等级森严。这里面,弱肉强食。这一世,群雄并起,百舸争流,究竟谁领风骚?主角李易,从东方而来,入西泽,争天下!
  • 火帝神尊

    火帝神尊

    父皇,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薇么?林杨身为皇子,千里寻父,却被最信任的兄弟顶替了身份,还遭灭口追杀。天道不公,好人短命,贱人逍遥。林杨挟无尽怒火重生,斩皇子,抗天威,强势逆袭,只手翻天。终成火帝神尊!
  • 我心匪石

    我心匪石

    两国交战,一朝求和,且愿共结秦晋之好。一场代嫁,红线错结,到底是谁在颠覆谁的天下。是缘,又是孽。我愿以风月为棋局,织就锦绣乾坤。换你寸寸相思,不悔我情深。姜曦禾。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石,不可卷也。你可知?
  • 法军侵台档案

    法军侵台档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奴才黄帝

    极品奴才黄帝

    一把打不完子弹的枪一把象征最高权利的刀一把斩遍天下的剑一个公主身边的奴才如何颠覆一个王朝一个天,一个皇帝爱妻······
  • 天地局

    天地局

    战天屠神灭世劫!尔虞我诈为苍生!染血的战戬,披血的战袍,乱发飞舞誓天道!悠悠儿女情,回首已成空。独立巫山,豪情万丈!千载轮回,看我证道轮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