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5400000043

第43章 天地正气两元戎——曾左一生恩怨考(8)

左宗棠本以为这样一道奏折会显露他“大丈夫光明磊落”的胸怀,“当知我之黑白分明,固非专闹意气者矣”。不想,此奏一出,读者惊疑。官场中人都一时转不过弯子,闹不明白为什么左宗棠突然出现这样大的转变。中国人习惯于阴谋思维,于是一致认为左氏动机不纯,他故借扬曾以扬刘松山,扬刘松山也就是扬自己,扬自己则是为了贬低李鸿章。

曾国藩也是这样推测的。十一月初七,在致郭嵩焘信中说:

左帅表刘寿卿,谬及鄙人,论者谓其伸秦师(指左所统帅的军队)而抑淮勇,究不知其意云何也。

真是无可奈何。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因脑溢血逝世于南京两江总督府,年不过六十二岁。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一时之间,同僚朋友、门生故吏云集南京,曾国藩的葬礼成了一场诗文大会。盖与葬者既多文学之士,撰文者又发自真情实感,所以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比如,老朋友老部下李元度的哭师十二首,就笔笔沉郁,句句动人:

一夕大星落,光芒薄海惊。九重悲上相,万里失长城。传说骑冀尾,虎图富甲兵。宗臣应附袷,天语极哀荣……而李鸿章的挽联后来更成了千古名作: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

时人这样评价这副对联:“豪迈精当,亦自占身份,非鸿章不能亦不敢道此。”

在林林总总的祭文挽联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对,是当时身在西北前线的左宗棠派人千里迢迢送来的,其文曰: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更为令人意外的是,在对联后面,居然署的是“晚生”二字。曾、左二人通信,从左宗棠为布衣时起,都是称兄道弟,左宗棠从不肯让一步。在曾国藩官拜大学士后,按惯例左宗棠对曾须自署“晚生”,左宗棠却说,“惟念我生只后公一年,似未为晚,请仍从弟呼为是”。所以生前左宗棠从来没对曾国藩称过晚生,这也成为当时官场上一则趣事,因此谁也没想到左宗棠会在挽联上署“晚生左宗棠”。

听说曾国藩去世的消息,左宗棠是十分震惊的。他以前没听说曾氏有致命的大病,且六十二岁,对当时养尊处优的阶层来说,并不算长寿。他没有想到,曾左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么早就结束了。也许在奏折中写上“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几句之时,他就已经有与曾国藩和解的想法了。一方面由于军事匆忙,另一方面,他以为时间还长。没想到,机会永远失去了。

坐在西北军营之中,左宗棠回想起与曾国藩一生的林林总总,越想越觉得伤怀。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曾侯之丧,吾甚悲之。”“从前彼此争论,至兹感伤不暇之时,乃复负气耶?”只有失掉了老朋友的这一刻,他才意识到他的损失是多么巨大,他又是多么对不住这位忠厚长者。他和曾国藩较量了一生短长,总也不服气。但是到了这一刻,静心反思,他服了。他自甘同时代第二人的身份,所以以“自愧不如”四字作为二人关系的最后总结。

这对心高气傲的左宗棠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

如果曾左关系能以此为结局,无疑是一桩动人佳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在曾国藩身后,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后人极其照顾。曾国藩死后五年,其子曾纪鸿因家人病重,缺钱医治。左宗棠送给他三百两银子,还在家书中这样回忆曾左交谊:

吾与文正交谊,非同泛常。所争者国家公事,而彼此性情相与,固无丝毫芥蒂,岂以死生而异乎?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以见文正之清节足为后世法矣。

曾纪鸿因病去世前后,左宗棠在医药费丧葬费上又多次给予帮助。在给李勉林的信中谈及此事时,左宗棠说:

吾辈待其(曾国藩)后昆,不敢以此稍形轩轾。上年弟在京寓,目睹栗诚苦窘情状,不觉慨然为谋药饵之资,殡殓衣棺及还丧乡里之费,亦未尝有所歧视也。

曾纪鸿贫病而死,证明了曾国藩一身清正,更增加了左宗棠对曾氏后代的垂怜之意。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委任曾国藩的女婿聂缉槼为营务处会办,第二年,又提升为上海制造局会办。聂氏自此官运亨通,一直做到江苏巡抚。左宗棠在推荐聂缉槼的书信中这样论及自己的推荐与曾左友情:

而阁下有以处仲芳(聂缉槼字仲芳),亦有以对文正矣。弟与文正论交最早,彼此推诚相与,天下所共知。晚岁凶终隙末,亦天下所共见。然文正逝后,待文正之子,若弟及其亲友,无异文正之生存也。

但与此同时,在曾左关系的是非曲直上面,左宗棠并没有停止发言。人越老年,越顾虑自己的身后名声,所以越急于要澄清此事。左宗棠晚年,每与人交往,他几乎都要谈到曾左关系问题,每次谈及,他仍然喋喋不休于证明自己在一些具体问题的正确,曾国藩的错误。这在曾国藩的弟子们看来,当然是“骂曾”的继续。

曾国藩的弟子薛福成就绘声绘色地描写左宗棠晚年在这个问题上多么昏聩:

迨壬申二月,文正薨于位,文襄寄挽联云:“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又致书唁劼刚袭侯,措辞颇为恳挚。余谓文襄自此意气可平矣。

庚辰、辛巳间,文襄奉旨召入枢廷。文武官僚于中涂进谒者,皆云左相言语甚多,大旨不外自述西陲设施之绩,及诋讥曾文正公而已,谈次不甚及他事。顷之,文襄总督两江。官绅有赴金陵者,皆云文襄见宾客无他语,不过铺陈西陲功绩,及历诋曾文正公而已。苏绅潘季玉观察,以地方公事特赴金陵,欲有所陈,归而告人曰:

“吾初谒左相,甫寒暄数语,引及西陲之事,左相即自述西陲功绩,剌剌不能休,令人无可插话。旋骂曾文正公,语尚未畅,差弁侍者见日已旰,即举茶杯置左相手中,并唱送客二字,吾乃不得不出。翌日,左相具柬招饮,方谓可乘间言地方公事矣。乃甫入座,即骂曾文正公,迄终席,言尚如泉涌也。既撤席,吾又不得不出。越数日,禀辞,左相始则骂曾文正公,继则述西陲之事,终乃兼骂合肥李相及沈文肃公。然其意若谓本不如已远甚,初无待其力攻也。侍者复唱送客,吾于起立时,方欲陈地方事数语,左相复引及西陲之事,吾乃疾趋而出云。”

也就是说,左宗棠由西北入京,一路上遇到所有人,话题不外两个,一个是他在西北的设施多么合理,另一个就是讥评已经去世的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见到客人,所谈也不过如此,喋喋不休,让客人插不上话。

薛福成的这些记述,多小说家笔法,本不必据为信史,但也绝非空穴来风。左宗棠对与曾国藩关系的辩解,一直持续到死。光绪四年(1878)三月二十日,曾国藩死去数年,左宗棠犹致书朋友,对曾的道学功夫表示怀疑。曰:“从前金陵克复,幼逆逃去,弟曾致书文正,谓应据实陈明。文正不悟其意,翻疑弟之有意讥切,沅圃宫保亦以为非。此等私见,颇非自命读书学道者所宜有。”

对曾左一生的恩恩怨怨,人们评价议论得很多。其中老朋友郭嵩焘的评价虽然掺杂了很多情绪因素,不过仍然因有见地而值得一读。对于一生至交曾国藩,郭嵩焘由亲近而敬佩,最后甚至达到崇拜的地步。有一次郭嵩焘在曾氏大营中待了几天,在日记中记下他人如何评曾:

相国好谀而不废逆耳之言,好霸气而一准诸情理之正,是从豪杰入者。其于用人处事,大含元气,细入无间,外面似疏而思虑却极缜密,说话似广大不落边际而处事却极精细,可为苦心孤诣。尝言李申甫能知我深处,不能知我浅处。又尝言古人办事不可及处,只是运用得极轻,庖丁解牛,匠石运风,有此手段,所谓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者,轻而已矣。

这哪是写曾国藩,简直就是在描写活圣人,而从日记中的前后记载看,郭嵩焘对这种看法是首肯的。在另一处日记中,他这样评价曾左二人的不同:

尽古今人才,只有狂狷两途。吾辈守之,仕不必求进,禄不必求丰。苟得行其志焉,斯可矣。万钟之禄,不以为泰;不得行其志而退,终身泊然。其有不足,舌耕笔蓐,取给一身而无所歉。左文襄公,狂者类也。知有进取而已,于资财无所校量,日费万金不惜也,而亦不可与居贫。闲居静处,则心不怡而气不舒。

意思是说,左宗棠心性修养功夫远远不够。只知进取,不能静处。而曾国藩进可以做大事,退可以做圣人。郭嵩焘还认为:

左帅以盛气行事而不求其安,以立功名有余,以语圣贤之道,殆未也。

王船山说,圣贤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贤。在郭嵩焘看来,曾国藩是圣贤,而左宗棠仅止于豪杰,这就是二人的根本区别。

同类推荐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 纠缠不是禅

    纠缠不是禅

    本书解读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全书共分七个章节,前六章节描述了李叔同处于不同身份时的相关故事,第七章节为已发现的李叔同出家前的作品展示。
  •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自1941年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到1981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对毛泽东历史功过的评价,与毛泽东直接渊源有40年。他最初是毛泽东的学徒,后成为其得力助手,并且是可以诗词唱和的文友。胡乔木也是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力助手。在1975—1982年这个历史转折年代,胡乔木大力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工作。
  •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他的事业王国为他的慈善事业提 供了坚强的后盾,在短短的10来年中他从露宿街头的摆摊者,迅速成长为 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亿万富豪。 他从挣得第一分钱开始就开始做慈善,一直以来都是以“半捐”的姿 态屹立在慈善界当中,而且不是死后“半捐”而是随时“半捐”。他一直 高调做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了沉寂中的富豪界。高调的 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善、另类的“裸捐”,这个慈善界 “非主流”的头脑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如果你对陈光标感兴趣,请不妨翻开胡洁萍所著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最新珍藏版)》,其中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 共和国传奇英雄:叶挺

    共和国传奇英雄:叶挺

    刘战英,1943年生,河北省高阳县人。国家一级作家。曾任中央军委空军文学艺术创作室副主任。1987年转业,任中国侨联机关刊物《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编。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兼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已出版包括长篇小说、传记、散文集等在内的20余部著作,逾500万字。
热门推荐
  • 武斗苍穹

    武斗苍穹

    在爆炸中段辰意外穿越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陌生世界。六脉神剑诀、易筋经、太极剑诀、独孤九剑诀,这些在曾经段辰世界里传闻中的古老武学在这个世界里竟然是上古时期的绝学。少林、武当、峨眉等等擎天巨派竟曾在这个世界上古时代真正存在过,他们曾经拥有过劈山断海的恐怖力量。原来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上古时期所发生的巨大事件都有细微的投影投射在地球人间……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
  • 黑少传奇

    黑少传奇

    这片小说讲述了黑哥的父亲公司破产寄人篱下,后被父亲的仇人追杀,被逼无奈投河自杀,后被神秘人救走当了雇佣兵后当了特工最后完成任务。回来复仇,最后寻得爱人办终生。
  • 绝代剑灵

    绝代剑灵

    这是一片没有魔法,没有斗气,只有一种叫做灵力的大陆。他阴差阳错来到这片大陆,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苍天不怀好意的玩笑,命运赐给了他最强的天赋,却给了他一个致命的缺陷,他究竟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吗?他能不能挥剑斩断束缚,守住心爱之物!
  • 伤寒论宋版

    伤寒论宋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诡纱侦探所

    诡纱侦探所

    年度最具悬念力著——《魔鬼的诅咒》在一连串的巧合之下,承载着诡异的梦,我们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黑夜之下的牢笼中,不断交替的走廊链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死者的归来,牵扯着那至关重要的一切,以及地底世界的真相……踏过了黑暗与光明的交接处,我跟着身边的人,走向了那地底的深处。龟蛇之门,在一盘上古遗留下的棋局中,我们走入了这秘密的接入点。一层层黑暗从死者的灵魂中而来,那是呼喊,是求救,也是在承受……传说中爆发于冰河时代末期的战争,古中国神话中的息壤,一切的答案,都将从那地底的深处开始揭晓。
  • 白银时代2010黑铁时代

    白银时代2010黑铁时代

    收录王小波的所有小说,包括早期作品、唐人故 事、似水柔情;黄金时代;白银时代、2010、黑铁时代;青铜时代。小说 出入于历史、现实、未来,在不同时空中反思了权力和乌托邦带给人的伤 害,小说奇特的想象和反讽的使用带有作者独特的印记。
  • 一吻定情,学霸太腹黑

    一吻定情,学霸太腹黑

    林安宁,大一新生一枚入学第一天不小心强吻了学生会长,从此开启没羞没臊的狗腿校园生活。她以为对方以折磨她刁难她看她出丑为乐趣。谁知这是他的圈套,一个圈住她一辈子的陷阱。
  • 逆妖纹章

    逆妖纹章

    这是一个到处都是能人异士的世界。传说中,神、仙、魔、妖曾在这个世界纵横,但神话时代过去后,所有拥有翻天能力的存在都消失了,没有人能找出他们消失的原因。他们留下的唯一财产,就是拥有进化能力的种子——附身妖灵。天狐和九尾狐的后代玉狐,在某次看似巧合的情况下,成为秦无双的附身妖灵……
  • 安徒生童话(下)

    安徒生童话(下)

    我的朋友告诉我:你最好跟读者们谈谈你童话的创作情况,例如你为什么会写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在你脑子里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是谈谈你的创作感受。这样的话,读者可能会更喜欢。 《旅途的伙伴》的创作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故事。在我的诗集里,当然,我这本诗集是我最早出版的一本书。它的出版日期是在1829年冬天,准确一点是圣诞节前后,我第一个童话《妖魔》就收集在这本诗集当中。这个故事我从小就想讲给别人听,但一直没有讲好,差一点让别人把它忘记了。在前几年吧,我又把它在稿纸上复述了一遍,才稍感满意,于是改《妖魔》为《旅途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