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4800000010

第10章 历史的关公(1)

1、国士,历史给予关羽的准确评价

关羽走了,走得悲壮,也走得遗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的诗,是感慨于诸葛亮的,对于关羽,也一样贴切。

从结识刘备起,关羽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金戈铁马,东征西杀,而且愈战愈败。他们出身平民,身份低下,在那个崇尚出身和身份的时代,没有一点可资凭借的名位和势力。刘备虽说是帝王之胄,但早已沦为平民,是“卖履小儿”,社会上承认他是刘皇叔,是很久以后的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林立,跨州占府,而刘备,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只能在别人的手下,占据一个小小的平原县。他们的起点完全是从零开始,完全是白手起家;起步也很迟,远远地落在所有军事力量的后边。他和张飞,后来又有了赵云,尽管都力敌万人,威武神勇,但他们早期的军事生涯,甚至可以说在赤壁之战以前,几乎都是战无不败。就连刘备在一次被敌人追赶得狼狈逃窜时也说,各位都是王佐之才,不论跟着谁也都会封侯拜将。可惜刘备命薄,连累大家半世奔波。然而,关羽没有动摇,张飞、赵云还有部下们都没有动摇。是忠义二字,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关羽熟读春秋,明春秋大义,追随刘备,就是匡扶汉室,就是伸张正义。心怀天下苍生,志在华夏一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志向。他不图安逸享乐,也不图官高位显。为了自己确立的行忠义于天下的人生目标,他艰苦备尝,出生入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以自己高超的武艺,感动了所有的人,也折服了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敌人。

因而,他虽苦犹乐,虽败犹荣。

从赤壁之战开始,刘备集团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有了明确的战略远景和具体的战术目标,以弱胜强,转危为安,很快就拥有了荆州和益州,拥有了自己的战略基地,成为全国第三大军事力量,为统一天下恢复汉室打下了发展基础。在实现这个战略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关羽一人经营着刘备集团的一半事业,虎踞荆州,独当一面。任重如山而独立支撑,真似擎天之柱;两面受敌而战和兼顾,方显英雄气概。因为有他,开疆拓土就有了战略依靠,安全后方;因为有他,北伐曹魏就可以两路并进,遥相呼应。一人肩挑千钧重担,系全军安危;一州独当两国之敌,寄天下厚望。关羽在担当着历史,也在开创着历史。建立蜀汉,承续汉祚,不能说全藉他一人之力,而没有他,则是万万不能的。一旦时机成熟,一道北伐将令,关羽向着乱世奸雄、篡逆首恶、汉室之罪人、苍生之公敌,兴正义之师,讨天下之贼。红旗指处,所向披靡;大刀起落,贼酋授首。威震华夏,英名盖世,羞奸佞之无耻,镇权臣之野心,天下为之振奋,社稷颓势为之一扫,汉室中兴、天下太平就有望实现。谁料变生肘腋,孙权背盟,背后偷袭;守将贪生,阵前降敌。以致功败垂成,大业未竟,疆土三分而终难一统。但是,他的神勇,使国贼闻风丧胆;他的忠义,使奸佞羞愧无地。他的死,让忠义精神更加昭然于世;他的死,让春秋大义更加深入人心。他死得其所,重如泰山。

因而,他虽死犹生,精魂不朽。

然而,关羽毕竟是失败了。他的失败,使扶汉事业遭遇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为实践春秋大义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这是关羽的遗憾,但不是关羽的过失。

关羽死了,他坦坦荡荡,功过且让后人评说。

关羽死了,他光明磊落,功过自有历史定论。

而人民是最公正的。

历史,也是最公正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腊月二十二日,关羽的生命戛然而止。

他活得波澜壮阔,他死得辉煌壮丽。

随着他的名字进入历史,他非凡的生命意义,就开始而且越来越凸现出来。

由于英勇和大义,关羽在当时就具有了极高的声誉。不论是本集团还是敌对集团,不论是哪一个集团统辖下的地域,没有不知道关二爷的,相当于如今的国际知名度。世界猛一下失去了关羽,这个世界猛一下就失去了色彩。他的死,吓死了吕蒙,愧死了曹操,悲愤死了张飞,痛心死了刘备。这个三国时期,还剩下多少意思?如果说还有一点意思,那就是还有一位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共同选择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实际上,比关羽小二十岁的诸葛亮,是拼着自己的生命来完成关羽和刘备的历史遗愿,否则,就无法理解《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法理解他出师前“临表涕零,不知所云”的痛切和“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的悲壮。在关羽死后的十五年,诸葛亮也死了,死于五十四岁,还没有活到关羽的寿限。他是遗憾死了。没有了关羽、刘备和张飞,他背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帐前没有智勇双全的将帅。他出将入相,到前线时时要牵挂暗弱的后主,在后方时时要担心粗莽的魏延。他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没有实现,他善于治国的政治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政治理想半途而废,原因是明显的,就是由于关羽的中途逝去。

关羽之死,给予历史留下的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因为关羽活着,在维护着历史,扞卫着历史;关羽死了,某种可能的历史结局因之失去了可能。他的死,结束了历史,结束了天下一统大汉朝的颠覆和振兴的斗争史。

中国历史的断代和冠名在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关羽死后第二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推翻了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此后,刘备很快就在四川即皇帝位,国号和宗庙仍然承袭汉朝:高举的是大汉的旗帜,继承的是大汉的国体,用汉朝正朔,存故国衣冠。汉朝在形式上和实际上都没有灭亡,只不过是变换了皇帝和国都。曹丕的政权国号称之为“魏”,随后建国的孙权东吴政权国号称之为“吴”,刘备的政权从没有称为“蜀”,而是明确宣告继承汉统。曹魏和孙吴,一个是篡逆,一个是偏霸,不管他们占据了多大的地盘,都无法和刘备为皇帝的汉朝相提并论,都不应该共同称之为“三国”。

现当代的史书,只有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把刘备集团在四川继承汉统的政权国家称作“汉国”,而不称作“蜀汉”。范文澜先生的历史见识,是最中肯而洞明的。

没有什么“三国”,只有汉朝和两个伪政权。汉朝亡于东汉末年的混乱、割据和曹操的篡逆,随之被晋取代。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以后叙述到这个历史时期,还只好继续长期以来习惯的语境,继续称之为三国。

关羽逝世后四十四年,蜀汉被曹魏灭亡,时为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煌煌汉朝彻底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历史。两年后,东吴灭亡,时为公元265年。同年,晋王司马炎重演曹丕故事,取代曹魏,成立西晋,三国正式结束,历时六十年。以中平元年(184年)的黄巾起义为发端算起的前三国时期,还有三十六年,共九十六年。前三国时期也是人们对这个历史时期的约定俗成,因为人们无法把曹魏篡汉前的曹操、关羽、周瑜等人物排除在所谓的三国之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切都成为过去。白天,依旧一天云锦;夜晚,仍然万颗奔星。

十五年之后,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原任蜀汉观阁令史的陈寿,在西晋朝廷担任着作郎、治书侍御史,撰写了《蜀书》、《魏书》、《吴书》,《蜀书》里有关羽的传记。关羽的事迹,还分别记进《蜀书》刘备、诸葛亮,《魏书》曹操、程昱,《吴书》孙权、吕蒙、陆逊等人的传记里。关羽这时候就正式进入历史。陈寿写书时做的是西晋的官,西晋接收的是曹魏政权,表面上是禅让的,历史就从曹魏续写。曹魏是西晋的先朝,魏的君主曹操、曹丕就称帝(分别是武帝、文帝),纪录他们的篇章称作“纪”;蜀汉、东吴的君主刘备、孙权不能称帝,只是蜀主、吴主,纪录他们只能称“传”。帝魏寇蜀,完全颠倒了历史是非,蜀汉成了伪政权,刘备、关羽、诸葛亮匡扶汉室的正义事业被诬为贼寇。陈寿在晋朝做官,官方立场,也是不得不如此。他将刘备父子继承汉朝的政权史写作《蜀书》,这种妥协和从权我们是能理解的。这时他是晋朝的官员,是无法和主流话语权抗衡的。出于史家的职业道德,他对蜀汉的基本事实和评价,纪录还算是忠实的。时过八十多年,到东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1年,史学家习凿齿编着《晋汉春秋》,则站在民间的正义立场,以人民的是非观念判定是非,记载历史,尊蜀汉为正统,曹魏和东吴理所当然是篡逆了。刘备、关羽、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伟大事业,终于还原为正义事业,蜀汉的历史也理所当然地还原为汉朝的延续。帝蜀寇魏,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

时间又经过了七八百年的漫长岁月,南宋大儒朱熹简化北宋史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撰《通鉴纲目》,改《通鉴》以魏纪年为以蜀纪年,以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在汉献帝被废黜之后紧接刘备继承汉统,理直气壮地尊刘贬曹。这当然是朱熹封建正统思想及其史学观的反映,但也符合民族分裂时期对忠义精神的现实需要,符合民族感情和人民愿望。朱熹的大儒地位对历史的评价影响巨大,使关羽顺理成章地成了历史上的忠义标本和英雄人物。

关羽注定是当然是也应该是历史英雄人物。他的忠贞,他的大义,他的英勇,他的磊落,他的威武,都是史无前例的。他对于春秋大义的理解和实践,也是史无前例的。他的许多经历和行动,在他生前就被人们津津乐道;他死后,这些人生经历和精彩表现就成了人们经久不衰的历史话题。

最被人们称道的是关羽的大节。下邳失守,兄弟失散,关羽身负保护皇嫂的重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只好有条件地暂时投靠曹操。在回许昌的路途中,借口军队行军条件简陋,曹操给关羽和二位嫂嫂拨付一个宅院,联想曹操的一贯作风和人品,其用心是昭然若揭的。曹操以自己患头风病需要放松调养为由,把姬妾带入军营,成了军纪严明的曹营的唯一例外。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曹操还忘不了随时渔猎女色,常常把被俘的敌方将领家属占为己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以为这样就能使关羽乱了君臣之礼、兄弟之谊。行军途中,确乎不能苛求住宿条件,关羽没有说什么,只是站在皇嫂的宅院之外,秉烛达旦——手持烛灯,一直站立到天亮。一来兵荒马乱,要小心谨慎,保护皇嫂;二来烛光之下,肃然站立,不给曹操等屑小之徒一点亵渎自己品格和兄长尊严的可乘之机。不论当时还是后世,秉烛达旦,都是人们崇敬关羽的着名事件。这件事正史没有记载,但陈寿《三国志》中对关羽的传记过于简略,挂一漏万的事件太多了,人们还是相信这是关羽人生经历中发生过的,以曹操的品行和心机,也是很有可能的。

秉烛达旦,成了关羽大节的表现。

其实,秉烛达旦,只能说是操守的必然,道德的底线,还说不上是大节。纵观关羽一生,高风亮节,光明磊落,要说大节,我们以为,要到离开许昌辞曹寻兄的时候。

关羽的大节,是唯知有汉,唯知为汉讨贼,选择刘备,追随一生,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就在下邳失守,不得不归附曹操时,约定的三个条件足见他的严正立场:

第一是降汉不降曹,体现了他的政治原则和人生原则;

第二是尊重和保证皇嫂的尊严和待遇,体现了他的责任意识——他就是因了保护皇嫂的重任才不得不屈身曹营的;

第三是保留了日后追随刘备的权力,显示了他忠贞精神和尚义品格。

这些虽然都是《三国演义》的描写,但从关羽的真实经历来看,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后来,得知了刘备的消息,他决然留书辞曹:“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子女玉帛之贶,勒之寸丹”。“每留所赐之物,尽在府库封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载“关羽辞曹书”,“又致曹书”)。暂归许昌到离开许昌,临来临去两个事件才完整地表现了关羽的大节:

数行辞曹书千载不朽

一支达旦烛日月同辉

——佚名:许昌山陕会馆楹联

这是古人的评价和书写,我们不妨也续貂于后:

数行辞曹书英雄气概

一支达旦烛男儿本色

辞曹书与出师表共千载不朽

达旦烛及禳星灯并万世同辉

——差强人意。

“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只是权宜之计,只是虚与委蛇,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心在汉,心念刘备,则是毕生的信念。别说曹操虚情假意,即使真心实意,也动摇不了关羽的铁石心肠。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也,政治信念,社会理想,道德操守,人生观念,处事方式,关羽和曹操水火不容。尽管曹操对于关羽多方示好,不乏真心爱才和器重之意,关羽也是不会就范的。别说让关羽和二位嫂嫂共处一宅院,就是后来曹操赠予的美女,关羽也全部打发去服侍嫂嫂了。以那个时代的道德观和普遍的蓄养姬妾的现实,关羽就是收下这些美女也算不上道德污点,但是,关羽没有收下,离开曹操时,又全部留给了曹操,而且在辞曹书中正式地作了交代。除了三项条件,曹操的额外待遇关羽一点也不要。这是一种必要的态度,一种无声的宣言,一种凛然的立场。既不肯降曹,不肯事曹,怎么能接受曹操的声色之赠呢?在那个时代,收纳几个美女不是污点,但接受敌方的拉拢与软化之举,就是一种苟且。这对于铁骨铮铮的关羽,是不可想象的。关羽也是血肉之躯,也与常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长期戎马倥偬,也需要女性的温暖与体贴。早在征战吕布时,吕布部将秦宜禄到曹营联系投降事宜。关羽得知秦宜禄抛弃了妻子杜氏,另攀高门,就向曹操要求战争胜利后娶杜氏为妾——杜氏是当时有些名气的美丽女子,而关羽兄弟曾与吕布一起共事,想来可能是认识杜氏的——曹操表示同意。这时候关羽的妻子胡氏还在家乡解州,关羽至此已经独身生活了十五年。而曹操见关羽要求娶杜氏,猜想这个杜氏可能是格外漂亮,就派人把杜氏先行接去,见到后果然是超级美丽,就自己霸占了——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第六,裴松之注引《蜀记》

同类推荐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能想到,你便能做到,这是创业者的出发点,更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想要将自己所想的变成现实,你便需要努力地去做。《史玉柱的人生江湖》使你明白,梦想、人生、方向都是你个人规划的事业蓝图,没有执著,不懂得坚持,在困难面前一味地退缩,你终将溃败;若你坚强挺立,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在创业、投资时,你需要看到市场的需求,你需要顺应消费者的意愿,你的产品才会有销路,否则你便是在自断前程。
  • 孟子:敢于选择自己

    孟子:敢于选择自己

    一辈子多长?一百年够长了。它代表什么?100乘以52周,等于5200周。再乘以一周7天,等于36400天。或者接近90万小时。成功人生是需要策划的,一个懵懵懂懂的人,他始终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要有所改变,那么长久以来所做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 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作者博文以丰富学识、扎实的专业功底解读历史人物,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权谋与人性,详尽而真实地讲述了三千年来那些悲剧英雄传奇的一生。本书没有受困于历史的羁绊,去刻意拔高或者贬损其中的某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以崭新的视角,深刻揭示了那些英雄从崛起到覆灭的过程。尽管因篇幅所限,选择的都是吉光片羽,但却折射出了他们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悲壮人生。希望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有气吞山河的荡气豪迈,也有扼腕长叹的幽怨凄美,还有对英雄人物再度品味的盘点斟酌。当然,《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不会误导读者的评判和思维,因为涉及本书的所有历史人物,都是在参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而被客观还原的。
  • 高语罕传

    高语罕传

    高语罕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曾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策划八一南昌起义,本书叙述了高语罕61年生涯中的61件重要事件,以此反映其参加革命和曲折坎坷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焚祖

    焚祖

    宁逆天合成仙佛!不留凡尘化修罗!我王宇!焚魂!焚意!焚天地!
  • 论书

    论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20世纪大富豪

    20世纪大富豪

    本书收录了作者20余年来在《宁波日报》和《人民日报》这两家报纸服务时,发表的一些新闻作品和随感,内容包括见证三峡、重庆履痕、雪泥鸿爪、强词夺理、旧闻拾遗、人海觅珠、说长论短等。
  • 喋血四平

    喋血四平

    1946年4月至5月间,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地区展开了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防御战役。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此战中东北民主联军歼敌1万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向北满的进攻,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 诡女友

    诡女友

    无聊发了个出租自己的帖子,本来是玩笑,谁知道真有人舍得花钱,而且还是个白富美,我以为是我时来运转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到了,谁知道却是厄运开始……
  • 青云归真路

    青云归真路

    李瑶重生在修真世界两岁的萝莉身上,本以为可以升级打怪悠闲度日,没想到先是背负父族血仇,母族又面临危机,在金手指的帮助下终于结丹,却发现因为特殊血脉面临着重大难题,不得已穿梭于界面之中,随着后羿、嫦娥、巨灵神等仙人的出现,她才发现自己的重生似乎不是那么简单——飞升灵界后,她才知道,她原是西王母最疼爱的女儿,一心向道,情根清浅,却被订婚给自己最讨厌的人;魔族数十万年来最优秀的王,雄心勃勃,却对她深情不移;凤凰族的少主,风华绝代,却对她爱在心口难开;是什么样的阴谋让他们一个甘愿魂飞魄散,一个决然登上诛仙台,承受打神鞭和九天雷劫;一个修为不得寸进,却十世相随——天若有情天亦老,且看他们如何重归仙路。
  • 歌尽繁花落

    歌尽繁花落

    萧子墨站在断崖边,满眼悲伤的说:“原来这一世我们真的无缘,枉我自作聪明,自以为能扭转这小小乾坤,却不知在命运的翻云覆雨手中,又有谁能挣脱?轩辕凌风一身红衣,握着她的手深情的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此生此世,我只要你作伴!”轩辕如月站在空荡的大殿里,心如死灰,冰冷而讽刺的对面前的人说:“收起你可笑的深情款款吧,你爱错人了,你爱的是她,不是我!!”轩辕如烟垂眸,久久无奈吐出一句:“我也许真是前世欠了你的…”
  • 女行长的贴身掌眼

    女行长的贴身掌眼

    少爷的伙计,误打误撞进了蒙达达银行,俩表兄弟同时爱上了他们的美女主管......何杰成为地下古玩字画鉴定专家,邵叶逐步升为银行专项信贷经理;一个为了美女甘愿默默无闻奉献,一个穷追猛打不择手段;一个挣钱却不收钱,一个不挣却会花钱......伙计自始至终一直跟着少爷,因为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但美女的芳心却让他们改变了格局......何杰成为银行小掌眼,涉及上亿古玩字画业务由他说了算,因为他成了总行专项贷款审批人......
  • 豪门娇妻:总裁请淡定

    豪门娇妻:总裁请淡定

    善变的总裁,朝三暮四……袁墨涵是一个非常讨厌以总裁自居男人的,但是偏偏让她碰到了一个,而且,她还必须奉命成婚。没办法,眼巴巴准备从少女变成少妇,但是,在新婚之夜,那个可恶的总裁,竟然玩消失,虽然他很帅,年少多金,也不能原谅他……袁墨涵决定报复,温柔的女人玩起狠来,那可不是一般的凶残,总裁你淡定些,我不就是给你戴了一顶绿帽骗子吗?接下来,还会有第二顶、第三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