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4600000032

第32章 异彩纷呈的民间游艺(7)

其次是新颖的比兴。凡山歌,都以比兴富丽见长。陇南山歌则以陇南农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组成一整套独特的意象系统,如拐耙、麻鞋、背篓及旧时的火镰、膝裤等,都是文人诗歌意象中少见的。陇南山歌有符合农民特点的丰富想象,山歌以情歌为主体,当我们听花儿“要得(嘛)我俩的婚姻散,三九(呀)天,青冰上开一朵牡丹”,不能不为其艺术魅力所折服。

从风格上看,陇南山歌具有单纯、简约的特点。

“镰刀割了老棉蒿,扎花的手儿一镰刀。谁人把我的手看好,我给他做个烟荷包。扎个锦鸡林里窜,扎朵牡丹你再看……”这是一首徽县山歌《镰刀割了老棉蒿》,其旋律委婉动听,歌词简练单纯,寓意深刻,感情细腻,内涵丰富,表现了一女子巧借山歌作传情载体,向所谓“谁人”表吐真情的动人情景。歌中的女子因使用镰刀割伤了手,这本是极平常的事,但她借题发挥,运用山歌形式传递情感,经她一唱如泣如诉,不觉唤起听者的同情和怜悯,让人感到,扎花的小手怎经得起刀伤而流血呢!然而,作为听众或读者,如果真的去同情、怜悯她,那就会大错特错,因为小女子呼唤的是在不远处劳作的意中人。

陇南山歌,曲调高亢明朗,悠扬婉转,旋律跳动较大。唱词多为七字句,段数不定,多系即兴编唱。其形式,或为抒情,或为叙事,或为自叹,或为对唱,自由灵动。一些山歌,保留了较多陇南方言。

陇南山歌,多为村民的无意性即兴创作,其演唱有着很强的个体性特征。但一些地方也流行“赛歌”形式,人们在旷野劳动或休息时,即兴开展对歌活动,你唱我和,引乐逗笑,情趣盎然。近年,陇南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政府的提倡和保护,农民们唱山歌的积极性很高,有的人还在自家院子开设了歌场,人们自发地聚到一起赛山歌。2006年夏天,西和县就在风光秀美的晚霞湖畔举办了盛大的首届山歌艺术节。各乡农民以极大的热情登台演唱,竞相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戏,那场面真是令人感动。

陇南山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抒情言语”,拥有质朴而清新的艺术魅力,是“历史的童音”。质朴的陇南山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其历史积淀深厚,涉及生活面之广,表达爱情方式之独特,采用比喻之生动形象,方言语词之丰富多彩,都为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可借鉴的资料。

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曲子、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鼓子在兰州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能弹会唱者甚多。如遇喜庆节日,请客宴会,不论在农村的家庭院落,还是集镇的茶肆酒楼,老兰州人都要聚集在一起弹唱;每当唱到高潮之时,一人演唱而众人帮腔,气氛十分热烈。

兰州鼓子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历史年代,目前尚无一致看法。据《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宋赵德麟(令田寺)始创商调鼓子词,用《蝶恋花》谱西厢十二首”。镇原慕少堂在《甘宁青史略》中沿用此说,称“鼓子词的创始人,是宋安定郡王赵德麟(令田寺)”。现代曲艺专家陶钝也说:“唐人元稹写崔张故事的传奇《崔莺莺传》后,先有宋人赵德麟传写其事的鼓子词说唱作品,继有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另有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编撰的《说唱艺术简史》明确提出:“兰州鼓子源于宋代,流行甘肃兰州地区。”目前,鼓子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如下几种说法:一种意见明确提出,兰州鼓子可能始创于宋,曾繁荣于元、明之际,但也不排除受宋词、元曲的影响;另一种看法认为,可能由宋词、元曲的诸宫调演变而来,并与唐代的敦煌变文有着血肉关系;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北宋时广泛流传在北方的鼓子词,首先传入安定郡,经过赵德麟加以丰富,然后再传入兰州,又吸取了当时兰州流行的“平调”、“勾调”、“当调”的优点,成为兰州流行的十大调之一。《兰州鼓子研究》一书提出一种新的见解:“兰州鼓子的产生,应当在北京八角鼓、陕西眉户的成型之后,而且应该说是由外地传来,并非由当地某一人所始创……”“由北京八角鼓繁衍而生的新型地方曲艺——兰州鼓子,大约在清朝道光、咸丰前后,便开始在当地娱乐场所慢慢传唱了。”这里明显地存在着产生年代的差异,该书明确提出了清代的道光、咸丰时期。不过,以上几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兰州鼓子的产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成就的,而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的形成过程。至于哪一种意见才是正确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兰州鼓子是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其中有一人、二人、三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说,有的段子光唱不说,有的段子又光说不唱,而有的段子则有唱有说,似唱似说。一般采用自弹自唱形式,演出时要求演员的手势、表情等,都要能给听众以美的感受。

兰州鼓子,曲牌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且乡土气息浓厚。目前搜集到的曲牌约有一百多种。从声腔上来讲,可分为平调、鼓子、越调三种。平调多为单支的小令和大曲;鼓子腔是由鼓子头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连缀而成;越调腔也是由越调加若干曲牌再加越调尾联套而成。各种曲牌都有其特点,可以表达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如“边关调”的悲壮,“北宫调”的凄凉;“紧诉”的热烈紧张,“慢诉”的舒缓轻快;“石榴花”和“倒推桨”的抒情婉转,“金钱调”和“剪靛花”的喜悦平和以及“罗江怨”、“叠断桥”的忧郁悲伤。再如提炼全曲精华的“鼓子头”,叙述情节的“诗牌子”,倾诉衷肠的“悲调”,真是千啼百啭,各尽其工。其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扬琴、月琴、琵琶、二胡、板胡、梆子、小铃、箫、笛等为辅;早年还有八角鼓、四叶瓦、瓷碟等击节伴奏,后则用小月鼓击节起头。传统曲目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赞颂祝贺之词;二是咏物写景之言;三是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则是第三类。如:《燕青打擂》《林冲夜奔》《三顾茅庐》《岳母刺字》《拷红》《洪湖赤卫队》《陇原英烈》等。

道情皮影

环县道情皮影,又称环县道情皮影戏,因环县位于陇东地区又称之为陇东道情皮影,民间称其“牛皮灯影子”或“老道情”。根据史料记载,我国“素纸雕簇”影人始于汉代,至隋唐时随着佛教的兴起,有了剧本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较为完备的影戏。北宋初“绘革社”的出现,皮影戏趋于成熟,但表现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环县道情皮影是道情和皮影相结合的产物。道情渊于古代道观音乐,分为“法曲道情”和“俗曲道情”,环县道情属于后者。“俗曲道情”以俗曲为音调,萌生于唐,兴盛于宋,早在北宋前期便以歌曲和说唱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环县的劳动人民由于对农耕赖以生存的山川大自然的崇拜,自古以来崇尚道教文化,道情更是人们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当道情和皮影结合之后,道情便由说唱性向戏剧性转变,形成了以皮影表演为形式,以道情为演出曲调,借鉴戏曲叙述与演唱手法的新兴艺术形式——“环县道情皮影”。

明末清初环县就有道情皮影戏班活动,清末民初则大盛,形成气候,覆州盖县至今。它是地方曲艺中的一种傀儡戏。戏剧中的人物布景、道具具用优质牛皮精心刻制,着色而成,表面平滑,色彩鲜明,光亮透亮。乐器伴奏有二胡、四弦、水梆、渔鼓、简板、笛子、唢呐等,统统集中于后台,演唱挑线者端坐前台,通过挑线使牛皮影人映透纸亮,同时进行剧中各种角色的演唱和人物的挑线操作。前台主演不但对剧中人物的生旦净丑、善恶忠奸的道白演唱和后台乐队吹拉弹打通晓娴熟,而且瞻前顾后,纵览阵容,指挥后台,一旦出现走音跑调、乐鼓不谐时,即以余光手势表情暗示指挥,从而使纸亮外的观众毫无觉察。

环县道情音乐高亢激昂,婉转悠扬,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唱腔委婉流畅,情深意长,挑线操作神韵飘逸,栩栩如生。抒情曲调尤以“嘛簧”(又称帮腔)最具感染力,每唱至高潮动情处,根据固定格式,主唱领起,全体和声,一腔三折,一唱三叹,气氛浓烈,娓娓动听。更令人叹服的是长达三四个小时的唱腔道白全由主演者一人男腔女调、多腔并用,旁无提词,全本贯通。演唱念做,声情并茂,挑线操作,游刃有余;舞台场面,有条不紊;管弦丝竹,一锤定音。

环县道情皮影全部道具,仅装两只木箱而已,一只毛驴就可以驮着走乡串户巡回演出,简便易行,出入方便。且它演出地点多数在群众居住的冬暖夏凉的黄土窑洞中,在窑洞演出,开门见山,宽敞豁亮,收音聚光,别具风采。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吼塌窖”。

环县道情皮影戏班在演出时,以灯光下的“纸亮”或“布亮”为舞台,五六个人分工明确,忙而不乱。挑线者俗称“前台”,是戏班的灵魂和核心人物,他一人既要演唱、道白和挑线表演,又要瞻前顾后,指挥后台。后台几个人每人掌握两三件乐器进行伴奏,同时兼顾次要角色道白、应声和帮腔,配合默契,井然有序。

皮影是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主要表演道具,俗称“线子”,用牛皮刻制,有人物、动物、神怪,大小场景等,造型极为丰富精美,人物造型按戏曲的生、旦、净、丑行当设计,一般为黑忠、红烈、花勇、白奸、空正、实丑,体现出头大身小、上窄下宽,手臂过膝的特点。其他殿堂、帅帐、鬼怪、奇禽异兽、花草树木等影件,构思奇妙、形态多样,彰显出中国民间艺术夸张写意的特征。雕刻则借鉴了民间剪纸的传统手法,按照制皮、过样、雕刻、着色、出水、装订等工序进行,以线条镂空进行刻画,以阴刻、阳刻区分不同人物性格。在挑线表演时,影人的坐卧行走、翻转踢打、提袍甩袖、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身首分家等动作,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能达到“死戏活演”、“假戏真做”的艺术效果。

环县道情皮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三次进京参加观摩演出或会演,八十年代以来又多次出国或到外地演出,受到热情赞扬。

剪纸

甘肃剪纸,是陇上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剪纸,是以纸为加工对象的艺术。我国剪纸艺术起源很早。司马迁在《史记》中讲了“剪桐封弟”的故事,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将梧桐叶剪成玉圭图像,赠给他弟弟姬虞,封他到唐国去当诸侯,这是史书有关剪纸的最早记载。中国的纸文物,最早见于距今2100多年的汉武帝年间的“霸桥纸”,最早的剪纸文物则是1959年至1966年在新疆吐鲁番南北朝墓葬中发现的五幅团花剪纸。其中三幅为几何形团花,两幅为对马、对猴团花,造型生动精巧,艺术上相当成熟。剪纸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重叠及其产生的对称、连续。沿着这一艺术轨迹,剪纸的历史渊源还可以上溯至彩陶时代的纹饰形式和风格,其“镂金剪彩”的传统又早在我国汉代即见于银箔、金箔的刻镂兽及云纹等作品。当然,据此推测,丝绸布服的剪裁和装饰制作,也是剪纸的一个重要源头。隋唐以来,剪纸与民俗紧密结合,李商隐就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诗句。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就出土过唐、五代、宋二十二件剪纸实物,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剪纸艺术已经相当流行,同时也证明了甘肃与剪纸艺术的深厚渊源关系。

甘肃农村,剪纸可谓无处不在。甘肃剪纸作者大部分是农家妇女。剪纸的种类主要有:一是窗花,二是贴花,三是绣花底样剪纸。这是一种在民俗生活之中产生的艺术。节日喜庆,要用剪纸做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炕围花、灯花,喜花等;甚至丧葬也有用剪纸做“吊幢”的,明代还有除夕日“门窗贴红纸葫芦,日收瘟鬼”的风俗。妇女们的织绣女红,要用剪纸做鞋花、帽花、枕花等的底样。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民间剪纸中保留了较多的古俗古风。陇东的生命树、髽髻娃娃剪纸和天水的伏羲女娲文化剪纸是这方面的代表,影响较大的有鹿头花、坐莲髽髻娃娃、羽人、双龙抱蛋、扣碗、茶壶等。在剪纸中常见的吉祥寓意的题材有福、禄、寿、喜、如意、盘长、方胜、鹤寿双全、五福捧寿、吉庆有余、耄耋长寿、长命富贵、金玉满堂、连年有余、瓜瓞绵绵、事事如意、竹报平安、喜上眉梢、喜事在前、岁寒三友、四君子花、六合同春、鲤鱼跳龙门等。还有鱼戏莲、猴吃桃、青蛙、石榴等等,在这些平常的形象中,往往有着美好深刻的寓意,传达了先民原始的生殖崇拜、生命崇拜意识。民间剪纸中还有很多在特殊场合和节日使用的样式,例如髽髻娃娃、疳娃娃、扫晴娘、招魂人胜等等。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 知道点世界文化

    知道点世界文化

    什么是“摩西十诫”?古代印度为什么会出现种姓制度?潘多拉的魔盒里到底装有什么?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本书都有介绍。
  •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什么是文化?宏观层面它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则是指平衡人类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什么是文化管理?宏观意义上它是指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使人类社会不同的组织形态能够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事物,保持供求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方式;在微观意义上则是指以人类生命自我存在的价值成长为依托,使人类个体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并创造出和谐可持续价值的管理实践方法。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本书是将近年来的讲话、报告和言论汇集成册,记述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教科文卫事业及其它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热门推荐
  • 寝室惊魂梦

    寝室惊魂梦

    一座历史悠久的名校,两间闹鬼的寝室,一段凄美的爱情,几多人心的黑暗。在友情遇到爱情时,究竟谁会更胜一筹?当现实撞上梦境时,究竟谁真谁假?闹鬼的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人性黑暗?这是一本融合了校园,悬疑,爱情,玄幻的一部作品,喜欢的朋友欢迎加入我们的书友群:371742565,同时欢迎读者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
  • 秘异档案

    秘异档案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着人类并未知晓的事情,20年前一支由特殊身份成员组成的中国神秘协会调查组织,悄无声息的进入神秘世界,他们闯过重重困难,只为了寻找一个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
  •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本书围绕“生产”这一主题,紧扣生产总监日常工作内容,通过生产总监基础、生产管理模块、生产控制节点、生产运行手段、生产提升路径等五个单元为生产总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对于生产总监的具体工作来讲,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本书穿插了大量典型案例,并进行了非常到位的案例评析,有助于生产总监更深入理解和把握工作内容。本书灵活体现“管理理念+案例解析+操作要点”的思路,行文风格简洁精炼,要点明确,易于读者阅读与使用,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案头查阅工具书。
  • 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

    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

    本书运用人类行为模式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体态语言揭示人的心理状态。本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与图像,揭示如何洞察人的心理,并与之交往,营造和谐。
  • 百变娇娃:邪王的独宠小萌妃

    百变娇娃:邪王的独宠小萌妃

    呜呜呜,要数倒霉,她琴夜依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了。在生日当天竟然被车撞死还穿越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还成为了别人的奴隶!什么?敢叫她臭婊子?看她怎么虐死你!什么?契约了一个神兽?开什么国际玩笑,明明那是她妹妹。哎?还有这个妖孽美男不是勾栏院的小弟吗?怎么突然变成了战神?不要吓她呀,她的小心脏可是很脆弱的。~~~某夜,某男爬上某女身上,故名曰是培养感情。但直接被某女踢开,也故名曰是在培养感情。~~~冰菱的第一部穿越文文希望大家喜欢,嘿嘿,冰菱保证绝对不弃文哦~当然啦,冰菱可不保证结局一定是大圆满~
  • 王道至尊

    王道至尊

    一代仙帝,意外重生,却谜团重重。且看他如此叱咤风云,逍遥再世人生,一路嚣张,畅快淋漓。你们骂我,是因为不了解我,那些了解我的人,都想打死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贱仙,不对,是剑仙!是剑仙!重要的身份,要说两遍。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
  • 阴真君还丹歌诀注

    阴真君还丹歌诀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营养百味:学生营养菜

    中华营养百味:学生营养菜

    《学生营养菜》全书以精美的实物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向读者介绍了各式各样有关学生营养餐的制作方法。读者只需按图索骥就一定能制作出精美的菜肴。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供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还可作为各类餐厅、饭店以及烹饪学校的参考教材。
  • 良缘喜嫁之公主哪里逃

    良缘喜嫁之公主哪里逃

    她是一名教官,是“地狱的守门人”,她精通易容,她善于伪装,她精灵古怪,她是名副其实的精英。他是大熙王朝的御前侍卫统领,是文武双料状元,他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他掌管御前侍卫,负责皇上的安全,是大熙王朝的顶梁柱之一。初识时,叶蕊继而连三得挑衅,惹得莫子谦一把握住叶蕊的小蛮腰,吻了上去。这下子可是变成叶蕊恼羞成怒了,这可是她两世为人的初吻啊!从此两人势不两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