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3500000013

第13章

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

入阵破矫虏,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

着名诗人王维也有《赠裴旻将军》诗: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119.静道院与侯道华

今芮城县大王乡后坪村,地处中条山南麓,村西有唐代道静院遗址。据《道静院道堂铭碑》记载:虢州刺史王颜晚年修建庙宇事,立碑时在唐贞元十四年(798年)唐元和二年(807年)王颜老死静道观,刑部侍郎郑连奎撰《唐虢州刺史王颜神道碑》,其碑阴刻有侯真人上天故事。唐会昌四年(844年)着名诗人李商隐移家永乐,游道静院并题诗,遂使道静院与侯真人升仙事传播四方,远近闻名。唐大中五年(851年)河中节度使郑先将此事奏报朝廷,唐文宗降旨改道静院为升仙院,并赐绢500匹及御衣,修饰廊庙。咸通三年(862年)永年县令高元漠与县尉薜询于芮城县西北二公里处筑“侯真人降生台”,并刻石记之。《全唐文》、《全唐诗》、《太平广记》、《山右石刻丛编》、《山西通志》、《蒲州府志》、《芮城县志》并载其事。大致云:道静院在永乐县中条山形胜之地,有道士十数人。唐文宗时,道士邓太玄炼丹于院中。太玄死,门徒周悟仙主院事,侯道华偷食仙丹而成仙,留《题院诗》一首云:

帖里大还丹,多年色不移。

前宵盗吃却,今日碧空飞。

惭愧深珍重,珍重邓天师。

他年炼得药,留着与内芝。

吾师知此术,速炼莫为迟。

三清专相待,大罗的有期。

诗中内芝即韩君赐侯道华法名。

时大中五年(851年)五月。院中人因相率白节度使郑光,郑光按视踪迹不诬,即以其事闻奏……

真正使此事与静道院名闻天下的当数着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其诗名《题道静院》,题下注云:“院在中条山,故五颜中丞所置,虢州刺使舍官居此,今写真存焉。”诗云: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

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

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

自怜筑室灵山下,徒动朝岚与夕曛。

120.许瀍遇仙题诗

许瀍,唐开成中(839年前后)进士。《全唐诗》有《纪梦》诗一首:

晚入瑶台露气清,天风飞下步虚声。

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据《逸史》载:许瀍游河中(今永济市境)忽患大病,昏迷不醒,亲友日夜守候。三日后,忽然跳下病榻,取笔题诗于壁。诗曰:“晚入瑶台露气清,坐中唯有许飞琼。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书毕,又昏卧如故,明日又跃起取笔,改书诗第三句为“天风吹下步虚声”。之后如醉渐醒,告人云:昨梦至瑶台,见有仙女三百余人,其中一人自称许飞琼,向前索诗。诗成,又令吾改,说:“我不想世间人知我姓名。”改毕重送。众仙女与许飞琼皆大欢喜。

诗又见于许浑集中,诗评文相同,注文略异,浑注云:“浑常梦登山,见宫室凌云,人云此昆仑也。既入,见数人方饮,招之至暮而罢。浑赋诗云云。它日又梦至其处,飞琼曰:‘子何故显吾姓名于人间?’浑即改第诗第二句为‘天风吹下步虚声’,飞琼称善。”

许瀍既是开成进士,当信有其人,其游中条山寺观,挥笔题诗于壁,后来重游故地,重新修改了原诗的第二句,好事者据此演绎成以上一段有声有色的故事来,遂成名人逸事,千载美谈。又传为许浑事,恐为传误耳。

中条山中多神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曾惊动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开元天子唐玄宗;吕洞宾神仙故事也千载传播,至今不衰。

121.赵嘏咏晋诗

赵嘏,山阳(今属江苏)人,会昌四年(844年)进士。以“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诗句闻名。杜牧因呼为“赵倚楼”。

赵嘏中进士后游晋,作《汾上宴别》

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色暮。

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背花扬鞭去。

唐太原有“汾上阁”,亦名“汾楼”。此诗或为诗人将离太原北游,太原友人于汾上阁设宴饯行时所作。“云物如故乡”是说太原如江南赵氏故乡。唐郑中丞和欧阳詹作诗以太原比作苏州(今苏州市)时值春夏之交,诗人“背花去”说明诗人喜不在春花,而在“金榜题名”之喜。诗人曾游雁门关以北,作《前年过代北》:“代北几千里,前年又复经。”说明诗人曾不止一次游塞。

河中(今永济市境)有柏梯寺,诗人北游后返京,游柏梯寺,作《发柏梯寺》诗:

一泓秋水千竿竹,静得劳生半日身。

犹有向西无限地,别僧骑马入红尘。

“一泓秋水”当指晋兴泽。《水经注·涑水注》云:“涑水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城南面两陂,左右泽渚,东西二十五里,南北八里,南对坛道山……亦曰百梯山也。”今晋兴泽已枯,独有五姓湖在。“千竿竹”指此地多竹。中条山南北山沿至今竹林不少。今永济石佛寺村即唐柏梯寺所在,亦名百梯寺。诗人急着西去长安,故只在这湖光山色、绿竹古寺中游赏了“半日”,“别僧”西去。该诗写得轻松愉快,春风得意,其意不在别僧,而在红尘。

122.河中诗人薛逢

薛逢,蒲州河东(今永济市境)人,会昌元年(841年)进士,《全唐诗》有诗一卷。

大中元年(847年)崔铉镇河中,薛逢与崔铉为同年进士,以同学关系引入河中幕府。河中系薛逢故乡,诗人游故乡中条山五老峰,作诗《五峰隐者》:

烟霞壁立水溶溶,路转崖回旦暮中。

鸂鷔畏人沉涧月,山羊投石挂岩松。

大中三年(849年)崔铉自河中入朝为宰相,薛逢随之入朝在弘文馆,崔与薛关系密切,当时语云:“(崔铉之党)郑、杨、段、薛,炙手可热。”

大中十二年(858年)河中王铎升任宰相,薛逢与王铎既是同乡,又是同年进士。薛逢看不起王铎,作诗以讥:“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

诗中“昨日鸿毛”讥刺王铎,“今朝山岳”当系为崔铉鸣不平。王铎闻诗大怒,加之薛逢昔日依仗崔铉权势,傲视同僚,为众所鄙,王铎借机报复,降其为秘书监。

诗人异乡做官,愈老思乡之情愈浓。作诗以思乡,其一为《酬牛秀才登楼见示》:

旅馆再经秋,心烦懒上楼。

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骨肉凭书问,乡关托梦游。

所嗟山郡酒,倾尽只添愁。

其二为《禁火》:

岁月伤风近,疮痍含苦辛。

河中看白骨,肠断故乡人。

此作者于边塞见白骨而思故乡戍卒,为其久历沙场、疮痍满目而肠断。

123.马戴咏晋诗

晚唐着名诗人马戴,海州(今属江苏)人,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进士。《全唐诗》有诗二卷,其中十余首属咏晋诗。

大中四年(850年)河东节度使(治今太原境)李拭,礼聘名士马戴为掌书记。马戴感激李拭知遇之恩,把太原当做“恩地”,视太原府为“恩府”,决心“尽忠于恩府”。后来与李拭意见不合,加之小人从中离间,被贬斥出府。马戴不愿背上以怨报德的坏名声,与太原朋友辞别时,作诗以倾吐心曲:

抒情留别并州从事

浅学长自鄙,谬承贤达知。

才希汉主召,玉任楚人疑。

年长惭漂泊,恩深惜别离。

秋光独鸟过,暝色一蝉悲。

鹤发生何速,龙门上苦迟。

雕虫羞朗鉴,干禄贵明时。

故国诚难返,青云致未期。

空将感激泪,一自洒临岐。

据《唐摭言》载:咸通末(874年左右)马戴佐大同军幕(今大同市)在那里也作了不少吟咏边塞的诗作,下录两首。

赠别北客

君生游侠地,感激气何高。

饮尽玉壶酒,赠留金错刀。

雁关飞霰雪,鲸海落云涛。

决去如征鸟,离心空自劳。

射雕骑

蕃面将军着鼠裘,酣歌冲雪在边州。

猎过黑山犹走马,寒雕射落不回头。

124.薛能诗赞壶口

薛能,汾州(今汾阳市)人,会昌六年(846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全唐诗》有诗四卷,其中30首为咏晋诗。薛能曾在并州(今太原市)为官,他以并州为自豪,其《并州寓怀》云:“常恐此心无乐处,枉称年少在并州。”异乡为官,别家十年,思乡之情愈深,又作《重游通波亭》:

十年抛掷故园花,最忆红桃竹外斜。

此日郊亭心乍喜,败榆芳草似还家。

薛能任职平阳(今临汾市)时,曾游壶口瀑布,作《龙门八韵》诗,诗人笔下的壶口瀑布雄壮奇伟,成为千古绝唱:

河浸华夷阔,山横宇宙雄。

高波万丈泻,夏禹几年功?

川迸晴明雨,林生旦暮风。

人看飞进退,鸟性断西东。

气逐云归海,声驱石落空。

近身毛乍竖,当面语难通。

沸沫归何处,盘涡傍此中。

从来化鬐者,攀去路应同。

读此诗如临壶口,见万丈狂澜风雷激荡,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北魏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也曾亲临壶口,他在《水经注》中写道:“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扞,巨石临危,若坠复倚……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郦道元之文可谓无韵之诗,薛能之诗可谓有韵之文。1990年,我曾游观壶口,《龙门八韵》诗立即现于脑中,当时真是有点“眼前有景道不得,薛能赋诗在目前”的味道。

125.李群玉避暑五台山

李群玉,澧州(今属湖南)人,《全唐诗》有诗三卷,其中三首咏晋。

大中十三年(859年)宰相裴休出镇太原,诗人与裴相国是多年故交,并于此时北上五台山游览避暑,作诗《文殊院避暑》:

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五台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为文殊菩萨道场,故诗人专寻文殊院“五百仙人”。五台山盛夏清凉舒适,又是避暑的好去处,故诗中有“松声入耳即心闲”、“一世清凉住雪山”的无限感慨。群玉乃一介寒儒,又没有进士头衔,因为受到宰相裴休器重,才得以在京城任宏文馆校书郎。他之所以能这样悠然地在五台上消闲避暑,当与裴休的格外关照有关。五台山着名寺院显通寺,原名大孚灵鹫寺,诗人对寺内的山石楼阁产生了浓厚兴趣,作诗《叹灵鹫寺山僧》:

水蝶岩峰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红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五台山野花很有名,据统计有数百种,尤以南台为最,故南台有“锦绣峰”之称。唐时日本僧人园仁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写道:“五、六、七月,遍五台山百里内,奇异之花,天敷如锦,满山遍谷,香气熏馥。每台多有葱韭生。昔者,孝文皇帝住此五台游赏……”

126.贾岛盐池院观鹿

贾岛,范阳(今属北京)人,初入佛门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其诗苍凉瘦硬,与孟郊合称“郊寒岛瘦”。他怀才不遇,坎坷终生。《全唐诗》有诗四卷,其中有11诗咏晋。

元和十四年(819年)六月,李绛任河中(今永济市境)尹及晋(今临汾)绛(今新绛)慈(今吉县)观察使。栖岩寺(今永济栖岩寺)僧觉上人将返归河中本寺,贾岛以诗送行《送觉上人归中条兼呈河中李司空》:

又忆西(栖)岩寺,泰(太)原草白时。

山寻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暮磬潭泉冻,荒林野烧移。

闻师新译偈,说拟对旌麾。

诗中“又忆”说明贾岛先曾游历栖岩寺,“樵径”、“雪房”、“暮谷潭泉”、“荒林野烧”,极写中条山隆冬寒寂幽深,冥静安谧的自然环境。河中李司空指李绛。李降时任河中观察使。

贾岛堂弟自幼为僧,法号无可,诗名亦与岛齐。他听说堂兄游蒲(今永济市境)绛(今新绛县)作诗《客中闻从兄岛游蒲绛》以寄:“吟待黄河雪,眠听绛郡砧……”

贾岛游河中盐池(今运城盐池)见盐院有鹿,触景生情,作《盐池院观鹿》:

条峰五老势相连,此鹿来从若个边?

别有野麋人不见,一生长饮白云泉。

诗中“条峰”即今中条山,“五老”即中条山五老峰,传说尧时五老人升天得名。诗人以鹿入樊篱联想到自己误入红尘,为名缰利锁所困,由此想到山野“野麋”与清泉白云为伴,远避人间纷争,自由自在,诗人爱憎取舍于此道尽。

127.温庭筠与温宪

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今祁县)人。生于长庆四年(824年)卒于中和二年(882年)为初唐宰相温彦博六世孙。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又因其曲子词写得出色,与韦庄并称“温韦”。《全唐诗》载温庭筠诗九卷。

温庭筠因才见妒,加之“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为当涂者所薄”。宰相令狐陶以令狐氏族少,凡有投靠者,不论才德,但姓“令狐”便得引用,因此远近“令狐”皆求荐进。致有姓“胡”冒“令”者,庭筠于是讽之:“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铃。”故而一生不中进士。就连他的儿子温宪也受牵连。温宪亦以诗名,为“咸通十哲”之一。唐光启年间(885-888年)宪年近五旬,头发都白了还不中进士,气得发疯,《题诗崇庆寺壁》诗以倾吐满腹积怨与委屈,云: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李巨川亦为温氏父子叫屈:“娥眉先妒,明妃为去国之人;猿臂自伤,李广乃不侯之将。”于是天下为之不平。后来,郑延昌进崇庆寺上香,见宪题壁诗而内疚,归而告赵崇曰:“某顷主文衡,以温宪乃庭筠之子,深怒嫉之,今日见一绝,令人恻然,幸勿遗之也。”赵崇恐招“公议”,落个“忌才”的名声,龙纪元年(889年)赵崇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放温宪及第。温氏父子两世一第,何其难也!宪虽有文凭,其才名还是不及乃父。温庭筠有关山西的诗有《西游书怀》、《送并州郭书记》、《河中陪帅游亭》、《题河中紫极宫》、《寄清凉寺僧》、《清凉寺》等六首。今举二首:

清凉寺

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巘西。

诗阁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兰溪。

松飘晚吹摐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

妙迹奇名竟何在,下方烟暝草萋萋。

题河中紫极宫

昔年曾伴玉真游,每到仙宫即是秋。

曼倩不归花落尽,满丛烟露月当楼。

128.刘驾以诗会友

刘驾,江东(今属湖南)人,大中六年(852年)进士。《全唐诗》有诗一卷,其中五诗为咏晋诗。

大中六年前,刘驾屡考不中,往游晋地,与在太原任掌书记之官的薛能结成诗友,临别二人在官亭话别。薛能作诗《送刘驾归京》(节录)

蒲多南去雁,汾尽北游深。

为宿官亭日,苍苍晓欲临。

“汾尽北游深”当指刘驾曾游历汾河源头(今宁武天池)二人同宿官亭,一夜话别。

刘驾友人未中进士,心情郁闷,要北游雁门(今代县雁门关)刘驾作《送友人下第游雁门》诗以送

北门记宝贤,爱我学古诗。

待君如待我,此事固不疑。

雁门春色外,四月雁未归。

主人拂金台,延客夜开扉。

舒君郁郁怀,饮彼白玉卮。

若不化女子,功名岂无期。

诗中“友人”当指李殷,因曹邺送李殷游汾河诗有“中有左记室,逢人眼光明”句,“记室”指西晋诗人左思曾任记室之职,左记室以《三都赋》称誉后世。刘驾将薛能比作先贤左思,并相信薛能会像待自己一样待李殷。李殷游晋,亦与薛结为诗友。临别,薛能作诗一首《送李殷游京西》(一作游边)“立马送君地,黯然愁到身……展分先难许,论诗永共亲。”后来,李殷亦考中进士。

刘驾、薛能、李殷三诗人在太原以文会友,诚为士林之美谈。

129.李频与边将

李频,睦州(今属浙江)人,大中八年(854年)进士。《全唐诗》有诗三卷,其中十诗咏晋。约在大中八年中进士前(847-854年)李频为出守雁门关(今代县雁门关)边将送行,作诗《送边将之雁门》: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苍莽阴风白草翻。

若使干戈更深入,应闻收捷到昆仑。

诗人对于将军出师雁门“防秋”建功充满希望,并对将军所领雄师大加赞扬。“旌旗”、“鼓角”是写将军行伍。“落日黄云动”、“阴风白草翻”是写雁门关秋冬气象,语气雄壮,浑然天成。

时隔不久,李频落第北游,与将军相逢与塞上,又作《朔中即事》诗:

关门南北杂戎夷,草木秋来即出师。

落日风沙长暝早,穷冬雨雪转春迟。

山头堠火孤明后,星外行人四绝时。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书画碑刻(兰州历史文化)

    书画碑刻(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本书研讨生肖牛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

    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兽医出逃记

    兽医出逃记

    邬木槿觉得,上天对她其实是不薄的,要不死后怎么能借尸还魂了呢?可,还魂就还魂嘛,为什么偏偏这个身体的主人竟然是一个住在山洞里的原始人?好吧,原始人就原始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吃素咱就种菜,要吃肉咱就打猎,反正这具新身体力大无穷、吃嘛嘛香,而且还自带神奇“药田”,连生病都不怕了。但,兽人是什么意思?自己还有一个容貌俊美的夫君又是什么意思?邬木槿突然觉得这个“原始社会”一点儿也不“原始”,于是她逃了,流流浪、治治病,顺便躲着自家夫君的追踪……
  • 千金新娘:误嫁亿万帝少

    千金新娘:误嫁亿万帝少

    三天闪婚,三年隐婚,她嫁给他是真爱,而他却只把她当做一个生娃的工具,她战战兢兢维持了三年的婚姻却换得小三的登门拜访。“我们已经在一起了,麻烦你识趣一点!”我们已经在一起了,麻烦你识趣一点……我们已经在一起了……这句话像千百万个风车一样在她的脑子里转个不停。她该何去何从,是该继续忍气吞声的假装不知道,还是毅然决然的进行反抗。一段她梦寐以求的幸福时光,却始终无处安放……
  • 异界之炼金师传说

    异界之炼金师传说

    在这传承魔兽鲜血成为自身血脉得到超卓力量的大陆上,席策随身穿越的香炉却拥有着提纯血脉的功能。前世对药材药方差劲的认识,学习异世界的炼金术,居然有成为炼金师的天赋。利用香炉,配合着炼金术,让他成为能够轻易提纯血脉的超级炼金师。一个属于炼金师的传说,横行在这任何种族都是血脉传承的大陆。
  • 阴符经

    阴符经

    在一次扫四旧活动中,李耳意外在一座被砸烂的破庙中发现了一本名为《阴符经》的古书,此书仅三百余字,其言深奥,其理精微,凿开混沌,剖析鸿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这本经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李耳的人生轨迹,从一个大学知识分子到一位悬疑探险狂人。李耳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 好习惯造福你一生

    好习惯造福你一生

    本书从影响人一生的习惯入手,探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戒除不良习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立意高远、内容深刻。不但对习惯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科学的分类,还与生活中的案例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借鉴性。
  • 潇洒的人生

    潇洒的人生

    本书辑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新诗人和散文家徐志摩论及时代、人生、社会、理想等话题和谈个人经历、心路历程、感情世界的散文31篇,日记及书信百余则,内容销有别于目前已出版的几种以体现作家思想脉胳和艺术特色为编辑宗旨的徐志摩散文选,就编选角度而言,这是一次新尝试。当然,既然未脱离散文作品的编选范围,则同样也希望入选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且能体现徐志摩轻灵汉走,活泼如同“一汪跳着溅着的生命水”和色彩“浓得化不开”匠散文艺术风格。
  • 入梦初醒

    入梦初醒

    事情总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总是预料不到事情的结局,总是在最糟糕的时候才意识到我做错了,多少次只能将错就错,到最后,才像做了一场深沉的梦,得了一场大病一般,长舒一口气,入梦初醒。
  • 阴眸鬼计之衍生花

    阴眸鬼计之衍生花

    她说“汝与我相识本是世间最大的疑惑,奈何你我命薄缘坚,始终解不了这命中之缘。”却被他一剑贯入胸口,心中的愤怒被发泄出来的喜悦让他冰冷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待她鲜血干涸,他眼中的笑意也随之风干,十指轻颤,明明是万箭穿心的痛她却始终笑靥如花的看着自己,那分明是要他愧疚的样子,竟让他步履蹒跚的想要上前将她扶起。他一定是疯了。“为何你不求饶,哪怕说一个字,一个字也好!”看着他几近疯狂的咆哮,她连抬起眸子的力气都没有了,用惨淡的面容牵强的笑开来“我以为你不会的”。是啊,她以为他不会的。
  • 惑乱邪王心

    惑乱邪王心

    皇帝老儿赐婚,王后却是个地地道道无盐女,且还是个哑巴!哼!女戒典范又怎样?别看王爷玩世不恭,她略施手段,王爷还不乖乖拜服。可……身份揭穿,王后看你哪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