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3500000011

第11章

元稹《赋得鱼登龙门》:

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

……

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

风云潜会合,鬐鬣忽腾凌。

……

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

诗借“鱼登龙门”喻科举。只有不怕“苦”、“难”,才可能“同升”龙门。那些随大流“鱼贯”者和怕吃苦“顺流”者是没有希望的。

李商隐有句:“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处到龙津。”

王涯有句:“龙门变化人皆望。”

袁皓有《及第后作》: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考上进士自然高兴,考不上的就难免失望,一肚子牢骚。

李白《赠崔侍御》: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

杜甫有句:“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

李白、杜甫都考不上进士,故以“凡鱼”、“曝腮”自喻。方干有句:“鲤鱼纵是凡鳞鬣,得在膺门合作龙。”

这是说考得上考不上不在于真才实学,而在于门第和权势。“膺门”指东汉司隶校尉李膺。李膺有名声,士人把受到他的接待比作“登龙门”。温宪有句:“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诗人满头白发还没能考上进士,比死还要难过。许浑有句:“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97.普救寺与《西厢记》

普救寺虽始建年代不详,但至少在隋朝已经有此普救寺。

普救寺的生命力是爱情,爱情的活力是《西厢记》,《西厢记》的源泉是《会真记》:“贞元年,有张生者……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其中有《会真诗》: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

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实。

当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崔茑茑亦有诗与张生往来。

答张生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耒。

元稹诗友白居易、杨巨源、沈亚之、李绅及杜牧、罗虬、王焕纷纷作诗相贺,使这一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仅举晚唐诗人王焕《惆怅诗》以见盛况:

八蚕范絮鸳鸯绮,半夜佳期并枕眠。

钟动红娘唤归去,对人匀泪拾金钿。

诗人元稹字微之,河南人,15岁中进士、官至宰相。元稹与白居易最善,互相“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着有《元氏长庆集》,《全唐诗》选录其诗三十八卷,与白居易仅一卷之差。

98.白居易送三相镇太原

着名诗人白居易,祖先为太原(今太原市)人,后迁居下邽(今属陕西)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其诗语言通俗易懂,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全唐诗》有诗39卷。白氏未见在晋境作诗,但送人赴晋诗不少。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和开成二年(837年)裴度以宰相之职两次出任太原尹。开成二年度赴任太原,白居易作《寄献北都留守裴度令公》:

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

……

晋国封疆阔,并州士马豪。

……

度时以司徒、司空、宰相之职出任,官属正一品,故诗中有“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句。度与白居易十分友善,度在太原新建龙泉、晋水两座园林,白居易作诗《奉和裴令公三日上己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以贺:

笙歌间四面,楼阁在中央。

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

由此可知唐太原有晋水、龙泉两座园林。

宝历二年(825年)宰相李程出镇太原,白居易作《寄太原李相公》诗:

闻道北京今一变,政和军乐万人安。

蝉鬃应夸丞相少,貂裘不觉太原寒。

李程镇太原时年57岁,故诗有“丞相少”语。

白氏处洛阳赴长安中途马死,作诗向李程索太原名马:

出使在途所骑马死改乘肩舆将归长

安偶咏旅怀寄太原李相公(节录)

……

丧乘独归殊不易,脱骖相赠岂为难。

并州好马应无数,不怕旌旄试觅看。

大和六年(832年)宰相令狐楚出镇太原,白居易作诗送行: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

六蠢双旌万铁衣,并汾旧路满光辉。

青衫书记何年去,红旆将军昨夜归。

……

贞元七年(791年)令狐楚由太原赴京科举中进士,后又在太原节度使府任掌书记之职,三十年后又以将相之职重归太原,故有“青衫书记何年去,红旆将军昨夜归”之语。白居易官至刑部尚书,正三品,虽不及宰相显贵,也是朝廷要员,他献诗三相决无阿谀之辞,纯属友谊。作为诗人,送三位宰相任职太原者,唐代诗人仅此一例。

99.李贺咏晋诗

着名诗人李贺,福昌(今属河南)人。唐皇室远枝。早岁工诗,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全唐诗》有诗四卷,其中七诗属咏晋诗。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载:李贺元和十一年(于816年)到潞州(今长治市)三年时间。约在元和九年(814年)七月一日自洛阳北游潞州,有诗《七月一日晚入太行山》,途经高平游历战国长平古战场,作《长平箭头歌》和《高平县东私路》,在潞州与张大彻饮酒赋《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在大同(今大同市)作《平城下》。他于代州(今代县)所作《雁门太守行》为古今所推崇,千载一绝唱: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该诗以着名晋籍将领李光颜在元和年间扫平潘镇叛乱为历史背景。光颜战淮西时,“贼众晨压光颜之垒而阵,光颜不得出,乃自毁其栅之左右,出骑以突之,光颜将数骑冲之,出入者数四,贼众尽识(光颜)矢集于身如毛。其子揽光颜马鞍,止其深入,光颜举刃叱之,乃退。于是人争奋跃,贼乃大溃,死者数千人。捷声至京师,人人相贺。”李光颜元和初曾任代州刺史,故李贺以“雁门太守”称誉。唐宝历元年(825年)李光颜任太原尹、北京(今太原古城营一带)留守,河东节度使,进阶开府仪同三司,受册司徒兼侍中。二年(826年)死于太原任所。继任者宰相李程为其撰墓碑,李光颜墓与兄李光进墓及父李良臣墓均在今榆次使赵村。

100.李宣远游并州

李宣远,贞元(785-805年)进士,《全唐诗》有诗二首,其一为《并州路》。

大约在贞元十七年(801年)前后,李宣远游太原,作《并州路》: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邻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端。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说明诗人是由“故关”路进入山西,时间是秋天。故关,即井陉故关,先秦九塞之一,历为晋东第一门户。旧址即今平定县旧关村。汉初韩信东下破赵即行此道,此后称为“韩信故道”,今为太旧公路之东端。“孤城”当指唐太原城。国难当头,将士不思报效国家,一味地射雕取乐,一个“孤城”写出作者的忧虑。“吹角”是军营号令。黄昏吹角当是召唤“射雕”的将士回营。贞元年间,太原辖境没什么战事,军中休闲,骑马射猎。“数骑射雕还”写听见号角声,行猎的军士三五成群地归向军营,士兵们身背弓箭,枪挑大雕,满载而归,说明太原将士武艺高超。“帐幕遥邻水,牛羊自下山”,显示了一派天下太平的景象。“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端”,是诗人对太原将士射雕的否定。是时,吐蕃大肆侵略,淮西吴少诚拥兵反叛,太原兵精粮足,不思报效朝廷,你打你的仗,我打我的猎,两不相干。全诗旨在对唐世藩镇割据的批判。此诗与王维《观猎》有异曲同工之妙,王诗写行猎的紧张场面,李诗写行猎归来的情景,二者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然格调不尽一致。

101.庄南杰咏雁门太守

诗人庄南杰,生平无考。《全唐诗》有二十字记载:“庄南杰,进士,与贾岛(779-843年)同时,杂歌行一卷,今存诗五首。”其中有《雁门太守行》:

旌旗闪闪摇天末,长笛横吹虏尘阔。

跨下嘶风白练狞,腰间切玉青蛇活。

击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败如山死。

九泉寂寞葬秋虫,湿云荒草啼秋思。

《雁门太守行》系古《乐府诗集》三十八曲之一,以述边城征战之思。

此篇咏大战声势与场面。“旌旗闪闪”写军中所见,“长笛横吹”写军中所闻、“摇天末”、“虏尘阔”写战场范围之大,“跨下嘶风白练狞”写白色战马驰突凶猛可畏,“腰间切玉青蛇活”写宝剑锋利,寒光如蛇舞,“击革摐金燧牛尾”写金鼓大噪,火牛冲阵,“犬羊兵败如山死”写战场上尸横遍野,如同屠犬宰羊一样惨不忍睹,“九泉寂寞葬秋虫”写战士尸体被腐虫吃掉,只剩下一片白骨,“湿云荒草啼秋思”写惨云悲风向世人诉述着战争的残酷与死者的哀怨。

诗人与李贺大致为同时代人,李贺《雁门太守行》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之名句。相较之下,庄诗亦气度不凡。

该诗当以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太原与回鹘战争为背景。时回鹘众十万内侵云(大同市)朔(朔州市)驱掠河东杂虏牛马数万。河东节度使刘沔出雁门击回鹘,石雄破回鹘于东胡山,迎太和公主归朝。诗人或在河东幕府,目睹了这一场残酷的血战,因而作了这首纪实的史诗。

102.刘皂望故乡

刘皂,生平籍贯不详,《全唐诗》仅载“刘皂,贞元间人,诗五首。”刘皂一生因无功名与宦绩而被世人忽视,但他却留下了一首永不磨灭的诗篇《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作者既是贞元(785-799年)间人,其作诗时间也只能以这个时间估计。又这首诗又见于贾岛名下。今人以贾岛的籍贯,诗风为据,认为该诗非贾岛所作而归之于刘皂。诗中“并州”包括今晋中、吕梁、忻州、朔州、大同等地。刘皂“客舍并州”虽然包括今太原在内但不一定就是太原。桑干河在今朔州、大同地区,可证明诗人是由南向北旅游,该诗之精华在于思“故乡”。诗中点明诗人的故乡在咸阳(今属陕西)大概是诗人为了功名富贵辞别故乡咸阳来到并州。十年并州一无所成,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因为种种原因,诗人思乡难归,却又北渡桑干,离家乡咸阳更远了,这个时候却又产生把客舍十年的并州当作故乡的感情。一个地方住久了,人们自然会产生出第二故乡的情感。作者在并州居然日日思乡,但一旦他回到咸阳或者北渡桑干,他是不会忘记“客舍并州已十霜”的生涯。读完该诗,觉得诗人之“并州”当以太原为可能性大。因为“并州”治太原,无论在太原还是在并州所辖之另一地无关紧要。另外,诗人的另一首诗《边城柳》亦当与晋地有关:

一株新柳色,十里断孤城。

为近东西路,长悬离别情。

诗题中“边城”当包括太原及其以北地区。

103.鲍溶阿谀严绶

诗人鲍溶,元和四年(809年)进士,《全唐诗》有诗三卷。

贞元十七年(801年)蜀(今四川)人严绶以检校工部尚书之职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使。时诗人鲍溶正为功名而四处奔波,知严绶为天子宠臣,太原为大唐圣地,不辞风尘之苦,千里往投以求入幕太原,献诗颂德以求严尚书赏识:

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节录)

帝命河岳神,降灵翼轩辕。

天王委管钥,开闭秦北门。

……

甲马不及汗,天骄自亡魂。

……

愿请执御臣,为公动朱幡。

……

愿陈田舍歌,暂息四座喧。

……

可惜汉公主,哀哀嫁乌孙。

诗前三联是说严绶镇太原出自“帝命”。严绶为大历进士,贞元十二年(777年)任宣歙(今属安徽)留后时“倾府藏以进献”皇上而得宠,从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河东节度使郑儋病故,天子指名为太原人选。后来严绶由太原入朝,进位司空,官阶一品,封扶风郡公,位极人臣,富贵无比。因其以“进献”财宝得宠,时人讥其为“锐于势利,不存名节”。鲍溶一介书生,无财行贿,只好献阿谀之辞以取悦严尚书。后二联是诗人自荐之辞,末句是说大唐尚有公主和蕃之举,回纥仍在太原北界,太原北疆有后顾之忧,诗人以之为入幕太原的口实。严绶行贿皇上得到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鲍溶阿谀严绶恐怕就不易达到目的了。

104.皇甫曙咏泽州石佛谷

皇甫曙,元和十一年(816年)进士。与大诗人白居易为诗友,又是儿女亲家。皇甫曙出任绛州(今新绛县)白居易作《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其中二句云:“洛桥歌酒今朝散,绛路风烟几日行。”

后皇甫曙又任泽州刺史,以诗数首寄白居易。白居易作《初冬月夜得皇甫泽州手札并诗数篇因遣报书偶题长句》(节录)

心逐报书悬雁足,梦寻来路绕羊肠。

最恨泼醅新熟酒,迎冬不得与君尝。

皇甫、白诗当作于开成五年(840年)前后。史书不载皇甫氏在职绛州与泽州记载,此诗可以补史阙。

唐时泽州(今晋城市)北有名胜石佛谷(阁)有两首唐诗是写石佛谷(阁)的,其一为李华诗,见于光绪《山西通志》,名为《题泽州石佛阁》。

李华,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开元中进士,天宝十一载(752年)任监察御使,曾出使州、县。该诗约作于其时。

其二诗名《石佛谷》,《全唐诗》载为皇甫冉作;光绪《山西通志》载为皇甫曙作。《山右石刻丛编》记有开成五年(840年)五月七日泽州刺史皇甫曙立石经幢题记。而皇甫冉未见任职或出游泽州记载,故认为该诗系皇甫曙作,其诗《石佛谷》(节录)

漫澶太行北,千里一块石。

平腹有壑谷,深广数百尺。

……

文人留纪述,时事可辨析。

……

精艺贯古今,穷岩谁爱惜。

托师禅诵余,勿使尘埃积。

105.殷尧藩与河中

殷尧藩,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元和九年(814年)进士。《全唐诗》有诗一卷,其中三诗咏晋。

元和九年(814年)宰相赵宗儒坐镇河中(今永济市境)尧藩供职河中,作诗《和赵相公登鹤雀楼》:

危楼高架泬寥天,上相闲登立彩旃。

树色到京三百里,河流归汉几千年。

晴峰耸日当周道,秋谷垂花满舜田。

云路何人见高志,最看西面赤栏前。

诗中“危楼高架”极言鹤雀楼之高,“泬寥天”极言登楼四望顿生高远空旷之感。“秋谷垂花”既见五谷丰茂,同时说明诗人登楼时在秋季。“舜田”是说蒲州城乃舜都所在。该诗属和诗,赵宗儒亦作《登鹤雀楼》诗,今赵诗不存。这位赵相公是河中人。宗人赵橹曾着《乡籍》云:“同乡中赵氏轩冕文儒最着,曾祖父、祖父世掌纶诰,橹昆弟五人进士及第,皆历台省。卢少傅弘宣、卢尚书简辞、弘正、简求皆其姑子也,时称‘赵家出’。外家敬氏,先世亦出自河中,人物名望皆谓至盛。”

约在大和二年(828年)殷尧藩升任永乐县令(今芮城县永乐镇)作诗《忆家二首》,极表怀乡之情:

……

树拥溪边阁,山浮雨后岚。

白头归未得,梦里望江南。

106.姚合咏晋诗

着名诗人姚合,陕州峡石(今属河南)人,元和十一年(816年)进士,开元名相姚崇曾孙,《全唐诗》有诗士卷,其中咏晋诗十余首。

开成三年(838年)狄兼谟以检校工部尚书之职出任太原尹、河东节度使,狄公辞京赴任,满朝文武为之饯行。姚合与兼谟交深,作诗《送狄尚书镇太原》(节录)

授钺儒生贵,倾城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

狄兼谟,进士,太原狄村(今狄村)人,武则天朝名相狄仁杰曾孙。诗前四句是说狄公以儒生授节镇既重且贵,既有朝官之衔“工部尚书”,又有封疆大吏之权“河东节度使”,第五句言河东北部有良驹“代马”之用,第六句以汾河之水与海(今有马营海、琵琶海)相通暗喻太原发祥唐朝,与唐皇有缘。七、八两句言节度使仪仗雄伟。九、十句言太原为大唐北边门户,为天下精兵驻屯之地,唐天子寄厚望于太原。

姚合咏晋诗多为送行投寄诗,如《送邢郎中赴太原》、《送徐员外赴河中从事》、《送家兄赴任昭义》等。姚合曾经游晋地蒲州,如《送殷尧潘侍御赴同州》:“吟诗掷酒船,仙掌白楼前。”可证姚合于蒲州(今永济市境)白楼为殷公送行。《送幻群法师》有句“北京一别后”,可知姚合曾到过太原。其《军城夜会》诗有可能作于太原,唐诗中多以“军城”指太原。

同类推荐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故人已顾:笑靥如花

    故人已顾:笑靥如花

    桃花酒,酒亦情。桃花凋谢了,枝头残留着几片花瓣,仍像点点跳动的火苗。
  • 重生:樱花时节遇见你

    重生:樱花时节遇见你

    和背叛自己的男友电话分手,挂了电话,她也挂了,一朝睁眼,重生于15岁。看她如何反转剧情,令渣男男友与无数渣渣毁于无影无形。当她遇见他,那颗已死的心又开始跳动,她该怎么办?片段一:水夜伊懊恼,自己竟没有发觉有人,忽然发现他走到了自己身边,当即出手。不料,出师不捷,被男孩捉住了。男孩一直毫无表情的脸稍稍露出些许笑意:“不听话的小猫咪。乖!”
  • 夏日朝阳

    夏日朝阳

    苏景阳站在大会议室的玻璃门后,看着对面办公室的小人精儿正叉着腰,昂着下巴,势汹汹的教训人,禁不住轻轻一笑。“hey,夏天,我回来了。”这是一个都市小白领,甜蜜温馨搞笑擒爱故事!
  • 男人四十养性

    男人四十养性

    四十岁的男人,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用心,对于小的得失一定不要去斤斤计较。该重视的要重视,该放弃的就放弃。但是你必须摆正心态,对一切都要泰然处之。四十岁的男人,你该多花点时间来重新审视你的生活,你需要用减法来拨算自己的人生,丢掉那些没有止境的欲望,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回到幸福与宁静。四十岁的男人,应该能悟透生存的智慧,能屈能伸、圆融大度,能够很快适应任何新的环境,能料理妥当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样必能减少前进的阻力。
  • 面具下的女人

    面具下的女人

    她,经济独立又从不矫情做作的女汉子。她,一个流连在高端职场的外围女。她,整天混迹声色场所的绿茶婊。她,没有工作却整天微信圈子各种吃喝玩乐各种晒的散片……四个女人,一样的美丽,不一样的性感!每天,她们各自戴着面具,混迹在这个早已变了质的社会中……当社会越来越现实时,她们如何演绎纯情下的肮脏欲望?又怎样摆脱灵魂的束缚?都市生活中爱情和欲望的沉淀,能否让心不再沉默?能否让爱不再百转千回?戴了面具的女人,没有真心又怎能看清楚她们面具下的真实?
  • 麻姑

    麻姑

    麻姑是家喻户如晓的神话人物,是地道的长寿女仙,也是永远十八九岁的,美得让吕洞宾垂涎,漂亮得让苏东坡有“回眸吾飘浮”之感的“天仙妹妹”。人们耳熟能详的“麻姑献寿”之说,即来自麻姑为王母娘娘献寿。长篇小说《麻姑》在解释长寿仙子为什么叫“麻姑”的同时,为你讲述了一个麻姑由人到神,既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的神奇故事。
  • 天翼之路

    天翼之路

    他是被诅咒的孩子,他一直被欺骗。他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在战火中重生!
  • 腹黑律师潜警花

    腹黑律师潜警花

    表面,他是N市叱咤政界的大律师,江四少。实质?他却是S省黑道头目太子爷,混迹黑白两道大奸商!而她,一名防暴警察,却与他深深纠缠。但她根本不知道眼前“弱弱男”竟是一头披着羊皮的腹黑大尾巴狼!
  • 女王回归,迷糊葬送一世情

    女王回归,迷糊葬送一世情

    回归后,都慢慢成为了各自生活中的女王,在世人面前的冷酷无情,在“情”字上却犯了迷糊,一句口误的话就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被人拐了都不知道,还傻乎乎的跑去帮人数钱。
  • 危险如何应对

    危险如何应对

    由于青少年的生活阅历还不多,安全意识淡薄,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缺乏经验,所以这本书介绍了家居安全急救、交通遇险自救、野外避险、意外伤害的防范、自然灾害自救、少女自我保护等知识,从孩子身体、健康的保护,到在家庭生活、校园活动、野外活动以及遇到自然灾害时,如何避险以获得安全,都对孩子们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这些将增强广大青少年的防范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 《危险如何应对》还精选了一些安全避险案例进行讲述。这些案例基本囊括了平日生活中和野外遇险的各类典型情况,从中告诉孩子们如何预测和规避各种各样的危险,遇到险境时,应该以怎样的知识和心理状态把危害降到最低,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