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3300000007

第7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4)

两宋元旦朝会时,也以身材高大的武士四人,全副甲胄,立于殿陛之角,称为“镇殿将军”。这种镇殿将军只是暂时的。常年为人镇守家宅的,则是门神。清除旧门神,换贴新门神,也是除夕前必须完成的工作。门神虽不像灶神那样要受厨房里的烟熏火燎,可置身大门之外,无遮无拦,日晒风吹雨淋,儿童随手撕扯,到年底多也是破败不堪,非换不可了。迎送灶神,还有一个虽近于儿戏仍煞有介事的仪式,对于门神就连这一分恭敬都没有,旧神像扯剥不下来,就浇上水,用扫帚刷,实在弄不干净,也就马虎从事,直接将新神像覆盖上去。撕下的旧神像落在地上,也不收拾,遂沦为垃圾。所以有人感慨,门神并不是邪神,《礼记·祭法》中规定“王七祀”、“诸侯五祀”的对象中有“国门”,“大夫三祀”、“士二祀”的对象中也都有“门”,怎么就没有祀门神的礼仪呢。

王充《论衡·订鬼》将门神的源头追溯到黄帝时代:“《山海经》又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这段文字不见于今本《山海经》,但说明至迟汉代已有画神于门的风俗。《风俗通义·祀典》中也有类似文字,而引自《黄帝书》,并且增添了不少附加物:“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用桃梗,是因为“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用苇茭,是因为萑苇丛生茂密,“欲人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茭者,交易,阴阳代兴也”。门神旁画虎,是因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到了南朝,神荼与郁垒哥俩已被正式任命为披甲持钺、威风凛凛的“门神”。《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是“岁旦,绘二神披甲持钺,贴于户之左右,左神荼,右郁垒,谓之门神”,而同样用于门户的神物,在桃符、苇索之外,又多了一只鸡。据传庄子就曾说过,“挂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百鬼畏之”。《荆楚岁时记》引《括地图》曰:“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这段话分明是前引《山海经》佚文的衍变,却增加了“上有金鸡,日照则鸣”的内容,可以作为古代神话在流传中逐渐丰满的一个例证。《春秋左传》中也讲了一个故事,说周大夫宾孟在郊外看到有雄鸡自断其尾,人家告诉他,这是因为雄鸡怕被选中作为祭祀时的供品。看来这一风俗的源头,确实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古时过年,不但要吞鸡蛋以辟疫,而且要借助于鸡以驱鬼,鸡的神力可谓大矣。这种神力的由来,有几种解释。《风俗通义·祀典》:“俗说,鸡鸣将旦,为人起居;门亦昏闭晨开,扞难守固;礼贵报功,故门户用鸡也。《青史子》书说:‘鸡者,东方之牲也,岁终更始,辨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祀祭也。’”鸡与岁月更始、晨昏转换都有关系,所以新年祭祀要用鸡。同书又举出行之有效的验方:“今人卒得鬼刺痱悟,杀雄鸡以傅其心上,病贼风者,作鸡散,东门鸡头可以治蛊。由此言之。鸡主以御死辟恶也。”

《艺文类聚》卷第四引裴玄《新语》则作另一种解释。裴玄看到元旦凌晨,县官杀了羊,把羊头悬挂在门上,又杀鸡挂在旁边,听人说可以厌疠气。他去请教河南伏君,伏君回答说,冬去春来,土气上升,草木萌动,而羊啃吃百草,鸡啄食五谷,所以杀掉它们,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气蓬勃。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杀尽羊和鸡肯定是不现实的。

还是王嘉《拾遗记》中的“重精故事”,较为有趣。据说,尧在位七年,天下大治,有鸾凤来朝,又有麒麟出现,而鸱枭那样的恶鸟都逃到荒漠中去了。这时有只及国来献重明鸟,也叫重精,它目有双睛,形状像鸡,而鸣唱似凤凰;有时羽毛落尽,还能以光秃秃的肉翅飞行;重要的是它能搏逐猛虎,使妖异邪恶无法为害。人们争以琼膏喂它,但它有时一年中来几次,有时竟几年才来一次,所以举国之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期待重精的到来。有人以金玉刻铸重精的形象,安置在户牖之间,能令魑魅鬼类自然退伏。所以今人每逢元旦,都要画鸡贴于门窗之上,其实是重精的形象。

由挂鸡于户,到画鸡而贴,已经仪式化了。而威猛的门神像,自然比画鸡更能令人心安。所以门神的形象日渐世俗化,而画鸡之俗则渐被人淡忘。直到现代,春节前还有卖玩具叫鸡、吹鸡的,有的用细竹筒加吹管,后插彩染鸡毛;有的以陶土烧制,尾插吹管;也有瓷鸡,尾部可吹响。其源头应当在这里。不过后世已淡忘了鸡的神力,清代人已经以为,让儿童玩吹鸡,用意是激励其“闻鸡起舞”。

北宋年间,门神已被画成武士模样。宋徽宗在位时,都城汴梁人家的门神时兴画成番邦武将,载虎头盔;王公之门,甚至以浑金为装饰,称“虎头男金饰”,以为“金人在门”是吉兆。没想到此后金兵南侵,打破汴梁,掠徽、钦二帝北去,“金人在门”成了北宋末年的一种谶语。至于唐太宗以秦叔宝、尉迟敬德为门神,在宋代尚不见于记载,直到明人小说《西游记》中,才编出这故事来,说魏徵梦斩泾河龙王,泾河龙王怪唐太宗言而无信,冤魂到宫中骚扰,唐太宗夜夜惊魂不安。遂有秦叔宝、尉迟敬德二将自告奋勇,“当天日晚,各取披挂,他两个介胄整齐,执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好将军!你看他怎么打扮: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晃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当夜宫中平安无事,遂夜夜由二人把守,太宗又不忍二将辛苦,于是召画家画成二人图像,贴在门上,遂成后世门神范本。此后又有人以温峤、岳飞为武士门神原型,甚至攀扯到赵云、赵公明、燃灯道人、孙膑、庞涓等人的,莫衷一是。所以清代就有人提出,不必去追究门神的原型,只称其为门神就是了。

门神,除了将军、朝官之像,常饰以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物,都有吉语名称,如爵寓“加官进爵”,鹿、蝠、瓶鞍与“禄”、“福”、“平安”谐音等。此外,还有人书“锺进士”三字于红纸,贴在后门上,据说也可以御鬼。

锺进士就是锺馗,据说他在唐代曾参加过进士考试,但又据说他并不曾考中。锺馗虽是个似有若无的人物,倒确实在唐代已经进入神仙行列,被公认有驱邪捉鬼之能。传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就画过锺馗;唐人孙逖、张说的文集中,有《谢赐锺馗画表》,刘禹锡有《代杜相公及李中丞谢赐锺馗历日表》。欧阳修《新五代史·吴越世家》:“岁除画工献《锺馗击鬼图》,倧以诗题。”可见当时采用此类画图已成定例。

锺馗故事,记载甚多而大同小异。《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六引《唐逸史》,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在骊山检阅军队,还宫后闷闷不乐,白日做梦,梦见一小鬼,穿绛色犊鼻裤,一只鞋穿在脚上,另一只鞋挂在腰上,光着一只脚,盗取了杨贵妃的绣香囊和玄宗的玉笛,绕着殿堂奔跑嬉戏。玄宗喝问是谁,小鬼回奏说:“臣乃虚耗也。”玄宗说:“从来没听过虚耗这个名字。”小鬼解释道:“虚者,望空虚中盗人财物,轻而易举;耗,即耗磨人家喜事,使反成忧患。”玄宗大怒,正要呼唤武士捉拿虚耗,只见一个身材魁伟的大鬼,头顶破帽,身穿蓝袍,头系角带,脚靸朝靴,一把捉住小鬼,先挖掉它的眼睛,然后撕扯成碎片,大嚼而尽。玄宗又问大鬼:“你是什么人?”大鬼回奏:“臣终南山进士锺馗也,因武德中应举不捷,羞归故里,触殿阶而死,是时奉旨赐绿袍以葬之,感恩发誓,与我王除天下虚耗妖孽之事。”正说话间,玄宗惊醒,身体的不快也全然消失。于是诏宣画工吴道子,说了梦里的情况,让他照样画出来。吴道子奉旨,好像亲眼看到一样,很快画成锺馗捉鬼图进呈皇上。竟看呆了,好一会才拍着几案说:“你是与朕做了同一个梦啊。”赐给他百两黄金。

按唐宋两代,民间确有新年期间点灯照床下的风俗,称“照虚耗”,唐代常在正月十五日夜举行,也有人以正月十六日为“耗磨日”;宋代则在腊月二十四日夜“照虚耗”

后人考证“锺馗”当系“终葵”之讹。终葵是古代一种棒槌的名称,也可能就是打死后羿的那种桃棓吧;驱疫逐鬼的大傩仪式,总要挥舞终葵,久而久之,终葵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成了驱鬼神物的象征。

清代皇家仍非常重视供奉锺馗。据史玄《旧京遗事》记载,皇宫中每逢除夕,各宫门都要改换春联,并重新安放绢画锺馗神像。锺馗像装在三尺长的素木小屏上,缀有铜环,使于悬挂,十分精雅。而在除夕之前,宫中就会颁赠锺馗神像给各位皇亲家,并赐以荤素供品。皇亲们为了炫耀自己的得天独厚,又分赠给朝中的贵官。贵官之家也以此为荣,乃招集京城中的名士,宴饮赋诗为乐。皇家供品中的果仁及榛、栗之类,都以茜汁染成红色,艳如秾桃;又用羊脊筋,除去里面的油脂,成为空管,捣灌肉泥进去。这作法颇有些像后世的香肠,但羊脊筋很细,做起来想必更费功夫。

新年承续古代腊祭的传统,所以辟邪之外,祭祀祖先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新年期间,祭祖活动不止一次,如正月初一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应该祭祖,有的地方初三、初五、初十也要拜祭,通常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夜;南京风俗更迟到正月十八落灯,祭拜之后,将祖先影像收起,称“落影”,才算结束。

祭祖前有一项要务,就是关上大门,或以红纸封贴,称为“封财门”。此门一封,家中的财气就不会外泄,也不会再有外人前来打扰,一家人可以安心过年。待大年初一早晨放过鞭炮,才能开门,称“开财门”。此外,还有祭井。大户人家,深宅大院中都会有井,除夕夜佣人将水缸盛满,估计足够元旦之用,乃请主人行祭祀礼,然后以两根红纸条十字交叉贴在井口上,称“封井”,元旦傍晚再祀后才能打开,称“开井”。

祭祖之先,要将收藏了一年的祖先画像请出来,悬挂在堂屋的北壁,即中堂,是家宅中最为尊贵的位置,南京称为“悬影”。厉鹗在《可庵遗像记》中说:“古者人子之于亲亡也,至汉氏以来,乃有画像。虽非古制,实寓生存,遂相沿不能废。宋之先儒,有‘恐似他人’之议,则画手不可不工也。”所以一定要请善画肖像的画家,认真画成大幅中堂画,千万不能弄得像别人家的祖宗。不过厉鹗说祖先画像的源头可以远溯至汉代,是很可怀疑的;但宋儒既有议论,可见在宋代确已出现;而在民间普遍流行,还是明清时期的事情,十年前流入古玩市场的清代祖宗画像还无人问津,现在也被当成宝贝了。吴人将这种祖先画像称为“喜神”,女性祖先画像称“女喜神”,杭人称“神子”,又有三代、五代祖先合绘一图的,则称“三代图”、“五代图”,平时仔细收藏,除夕之夜悬挂,通常到正月十五就要收起,所以有诗道“若非除夜何能见,才过元宵不可留”。这当然是普通人家的情况,真正的豪门望族,都设有专门的宗祠,祖宗遗像和牌位常年安置在里面,到时候就不是请出祖宗像,而是打开宗祠门,子孙后辈依次进入列队焚香拜祭。不过宗祠的大门平时同样紧闭,轻易不得打开。

祭祀时上供果,燃香烛,由家长率领,整肃衣冠,依长幼之序顺次跪拜;祭祖是自己家中的事,外人概不参予,不过亲戚朋友来拜年时,也有到祖先遗像前行礼的,称为“拜喜神”。祭祀祖先的供品,据《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祀以狮仙斗糖、麻花馓枝,染五色苇、架竹罩陈之”。清代苏州风俗,用香蜡、茶果、粉丸、糍糕。南京人祭祖,有一种必用的特色供品叫飥饠,可能是与儿童玩耍的陀螺形式相类而得名,以小麦面炕成圆形,中空如鼓,填装红糖,削竹片串起来,或三个或四个为一垛,上插纸花,又名“桌面”,为南京所独有。这种飥饠,笔者已未见过,儿时所见人家祭祖面点,多用发糕,与馒头是同样的做法,但水多面稀,整片上笼,蒸出来气孔尤多,膨大特甚,乃取其发旺之意。而南北各地,以供年饭为最普遍。

这里所说的年饭,不同于除夕全家聚餐的“年夜饭”或“团年饭”,是专门烧煮用于供奉祖宗的,通常盛在大海碗里,上插松柏枝,并点缀红枣等果品。留置年饭的风俗甚古,《荆楚岁时记》已记道:“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除贫取富也。又留此饭,须发蛰雷鸣,掷之屋扉,令雷声远去。”只是当时还没有与祭祖相联系。北方的年饭较南方更为讲究,据《燕京岁时记》所载,北京的年饭要用金银米,也就是金黄色的小米和银白色的大米混合煮成,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才可以撤去。苏州的年饭盛在新竹箩中,上插松柏枝,并配以红橘、乌菱、荸荠诸果以及元宝糕,陈列于中堂,新年期间不另煮饭,就取此饭蒸食,意为“有馀粮”;大户人家人口多,煮成的年饭可能不够,故而又预淘数日之米,也供在案头,称为“万年粮米”,在新年期间可以取用煮食。

民国年间夏仁虎《岁华忆语》,记述南京人家除夕活动相当详细。南京是个五方杂处的地方,正当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的交汇点,又曾受太平天国带来粤西文化影响,其民俗兼容并蓄,故或可以此一斑而窥全豹。除夕之夜仅祭祀之礼就有三项:祀祖先,祀灶,祀天地。先说祀祖,在悬挂祖宗遗像的堂屋中,全家按大小分桌列馔,依次行叩拜礼,值得注意的是“祭毕不送”,因为要请祖宗在家过年。祖宗遗像前供的年饭,在遗像收起之前,一直不撤。除了家长的供品,家庭中已成家的儿孙,也要代表小家庭准备一份供品,通常是枣、橘、柚等果品,称为“供果”。四世同堂、子孙繁盛的大户人家,中堂前的几案上往往摆得满满当当,层层叠叠,成为令人羡慕的家族兴旺景象。然后是接灶,迎灶神下界,将厨房收拾洁净,在灶龛中贴上新灶马,或写有“东厨司命之位”的红纸,旁贴小春联;供品与送灶时相同,另加年饭和飥饠。有些人家则将锅灶收拾清空,只放一块豆腐在锅上,意思是让灶神看见这家穷得只有豆腐可吃,当生怜悯之心,来年会保佑其发财。人们对于灶神的心理,颇为微妙,一方面敬畏有加,一方面又觉得“君子可以欺其方”。

但南京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少有在大门上贴门神的。据《金陵岁时记》记载,较常见的是在后门上贴锺馗像。内室各门则贴各色年画,如老人住房用“推车进宝”、“四季平安”,青年夫妇房门则贴“麒麟送子”、“五子夺魁”、“冠带传流”等;单扇门贴一种圆形的和合图,名“一团和气”或“和气吉祥”;也有财神、仙官形象,以取吉祥之义。

忙忙碌碌中,已近午夜,于是全家聚合辞年,堂上供起天神纸马,上写“答谢天地”,生火盆,燃炮竹,供以清茗及发糕、年糕之类,家人齐集拜跪,感谢天神庇佑一岁平安。拜完天地,祀神仪式就告一段落,转入家族中的辞年活动。

同类推荐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热门推荐
  • 殇华错:美人如玉

    殇华错:美人如玉

    江南层层如墨画,美人娟娟似流水盛夏时节,入宫选秀,却沦为一介小小侍女,在这吃人的后宫,她将如何前进?步步为营,心机费尽,却败在自己手上;佳人倾心,陷入沼泽无法自拔,却惊现层层迷云,深宫谍影,风华顿现,她将会怎样?是逃出牢笼,躲避现实?还是与命运搏斗,争取生的希望......精彩片段------他伤害了她,也伤害了她,最终落得个孤独终老的下场。“我的晴妃,你看见我的晴妃了吗?不,不是,你看见我的陌陌了吗?”他抓住她的肩膀。“你的晴妃已经不爱你了,至于你的陌陌,她死掉了,她再也回不来了。”“不,不可能!”他怒吼着,“你就是我的陌陌。”
  •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向读者描述了生动具体的事例,结合史学家精彩的研究论证,并且参考了重要的历史文献,阐述了秦始皇行暴政,千秋梦难圆;秦二世僭位、奸臣当朝;陈胜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等故事。希望《秦末汉初那些事儿》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与启迪。
  • 爱情看上去很偶然

    爱情看上去很偶然

    一场错位的相亲,导演了一场错位的相爱:陆尘宇替代苏枕与孟小吟相亲,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让她心动的却是苏枕;苏枕阴差阳错约会了秦伊诺,秦伊诺对他一见钟情,他却悄悄爱上孟小吟。两对情侣看似平静发展,却暗潮涌动:陆尘宇当着孟小吟的面与性感巧克力女郎放肆地跳着贴面舞;秦伊诺开始用尽手段引诱传媒集团总裁徐昌郡;苏枕和孟小吟深埋心底的真实感情日渐苏醒。
  • 三界元帝

    三界元帝

    身赋神秘血脉的元昊,凭借先天双元灵,修炼滔天魔功。辗转各族,名望?美女?宝物?统统收入囊中。且看元昊武动乾坤,在风起云涌的天问大陆谱写不朽传说。揭开古域,飞仙传闻,在妖魔并立的世界,成就至尊之位。妖族,海族,魔族,邪族,神秘人族等一一粉墨登场。
  • 恶魔少爷专属萌女

    恶魔少爷专属萌女

    “百草,我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若白扶着娄葑紫(疯子)对着百草喊着。“若白师兄,我真没....没有”“你够了,滚,滚出松柏”若白打断了百草的话。急匆匆的抱着娄葑紫去了医院.........而百草,得到的是一张B超单,是滴,她怀孕了。她离开了,去了韩国。“泰迪熊,怎么是你”恩秀说。百草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恩秀和敏珠,留在了韩国,生下孩子后,成为新一代少女宗师。14年后....
  • 人间有情是温暖

    人间有情是温暖

    不管四季如何轮回,时光怎样荏苒,青春都是最美好的片断。人活一辈子,最苦闷的不是事业而是情感,特别是对女人来说,感情才是生命主导。女人为爱而生,为爱而狂,让人疼惜,让人敬佩,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故事描写了黄永健、姜敏、乔筱楠等年轻人的生死相恋,温暖人生,尽显女性"魅力"。女性为爱而生,男人应当永远珍惜!
  • 北极星不悲伤

    北极星不悲伤

    这个世界很大,但我哪里都不想去。天下再大,心有禁锢,何处又不是劫牢?听说夜晚的北极星可以指导迷路的人找到方向,可以让每个为爱迷失的人找到出口。是不是,我朝着这个方向,就可以找到你
  • 夜家神子

    夜家神子

    既是魔武双修,又能学习所有魔法的皇太子夜洛零,带着自己俊帅的弟弟们来到美女如云的阿芙罗蒂学院学习二年,遭遇了各种美女,清纯的、浪漫的、惹祸的……他和她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身怀神秘龙纹的夜洛零身上又有怎样的秘密?且看酷帅的皇子爱情与修炼两不误!
  • 右绕佛塔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科学的秘密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科学的秘密

    自《350天为什么》专栏首次出现在《纽约时报》以来,我们收到了大批的信件,里面有来自孩子和大人的各种问题。报纸上每次刊登的栏目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我们在这本书里也保持这种特点。每个问题中都埋藏着一种最神秘的元素。归根结底,科学只是在试图去描绘这个世界,并且只能描绘出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