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3300000011

第11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8)

第四种打秋千,是中国古代妇女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多在春季进行。秋千原为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战国时期传入中原,因有益健康又简便易行,所以流传数千年,至今不废,就像杜甫的诗句所说,“万里秋千习俗同”。有人以为这种活动本名千秋,大约是指其有益于健康长寿的意思。《荆楚岁时记》注文中说:“春节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袨服,坐于其上,推引之,名秋千。”汉代宫廷中女性十分喜爱“秋千之乐”,武帝时高无隐作《后庭秋千赋》,描写秋千运动:“乍龙伸而蠖曲,将欲上而复低,擢纤手以星曳,腾弱质而云齐。一去一来,斗舞空之花蝶,双上双下,乱晴野之虹霓。轻如风,捷如电,倏忽顾盼,万人皆见。香裾飒以牵空,珠汗集而光面。时进时退,以游以遨,七纵而七擒,期必高而让高。”唐代宫廷中亦好此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道,“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半仙之戏”这个说法从此就叫开了。历代诗人吟咏秋千,也多是描写女性打秋千的情景。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能够参予的体育运动很少,而秋千之戏又须在室外进行,甚至为路人所见,故而被视为新奇。《金瓶梅》、《红楼梦》中都有关于打秋千的描绘,前者且配有一幅“吴月娘春昼秋千”的插图。

秋千可以一人独荡,也可以两人同荡,同荡时两人面对面站在秋千板上,协同用力。元熊梦祥《析津志》记载,“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戏蹴秋千之服。金绣衣襦,香囊结带,双双对蹴”,就说到双人秋千。《新年风俗志》中介绍广东海丰的秋千,也是双人,在打秋千的同时还相互对歌。现代许多娱乐场所中仍设有秋千。

除了健身性的体育活动,新年期间各种游戏也层出不穷。

《清嘉录》卷一所述颇详:“杂耍诸戏,来自四方,各献所长,以娱游客之目。如立竿百仞,建帜于颠,一人盘空拔帜,如猱之升木,谓之高竿。索上长绳,系两头于梁,举其中央,两人各从一头上,交相度,谓之走索。小儿缘长竿倒立,寻复去手,久之,垂手翻身而下,谓之穿跟斗。长剑直插入喉嗉,谓之吞剑。取所佩刀,令人尽力刺其腹,刀摧腹皤,谓之弄刀。置磁甏于拳,以手空中抓之,令盘旋腰腹及两腋两股,瞥起倏落,谓之弄甏。或以磁盆置竿首,两手交换,有时飞盆空际,仍落原竿之上,谓之舞盆。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跷。以毯覆地,变化什物,谓之撮戏法。以大碗水覆毯,令隐去,谓之飞水。置五红豆于掌上,令其自去,谓之摘豆。以钱十枚,呼之成五色,谓之大变金钱。两人裸体相扑,谓之摆架子。凤阳人蓄猴,令其自为冠带,并豢犬为猴之乘,能为《磨房》、《三战》诸出,俗呼猢狲撮把戏。围布作房,支以一木,五指运三寸傀儡,金鼓喧嗔,词白则用叫颡子,均一人为之,俗呼木人头戏。牵丝戏,仿佛傀儡,手足皆以丝牵运动,故名。穹幕于壁,一人在幕中,作数人问答语,谓之隔壁戏。以扇扑桌,状鸟之鼓翅,继作百鸟之声,皆出自口中,谓之百鸟像声。江宁人造方圆木匣,中缀花树、禽鱼、神怪、秘戏之类,外开圆孔,蒙以五色瑁玳,一目窥之,障小为大,谓之西洋镜。又有洋画者,以显微镜倒影窥之,障浅为深,以画本法西洋故也。江阴人抟五色粉,状诸人物,曰粉人。截紫白竹尺馀,上开六孔,吹之,谓之太平箫。以竹簧夹箬置舌间,可吹小曲。竹筒二三寸许,贯以妆域,以线裹之,就地盘旋,引风入窍,作汪汪声,谓之地铃。篾丝糊纸,为蝴蝶人物之形,风中飞扬,谓之丝鹞。瞽男盲女,击木鱼铜钹,答唱前朝故事,谓之说因果。摊簧,乃弋腔之变,以琵琶、弦索、胡琴、檀板合动而歌。”从这里可以看到,在清代乾嘉年间,江南民间游艺活动的丰富多彩,不但现当代走江湖的把戏尽数在内,许多传统杂技节目当时也已成熟。

《燕京岁时记》则说到北京戏剧风尚的变化:“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即弋腔)。高腔者,有金鼓而无丝竹,慷慨悲歌,乃燕土之旧俗也。咸丰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也。内城无戏园,外城乃有。盖恐八旗兵丁习于逸乐也。戏剧之外,又有托偶(读作吼)、影戏、八角鼓、什不闲、子弟书、杂耍把式、像声、大鼓、评书之类。托偶即傀儡子,又名大台宫戏。影戏借灯取影,哀怨异常,老妪听之多能下泪。八角鼓乃青衣数辈,或弄弦索,或歌唱打诨,最足解颐。什不闲有旦有丑而无生,所唱歌词别有腔调,低回婉转,冶荡不堪,咸同以前颇重之,近亦如广陵散矣。子弟书音调沉穆,词亦高雅。杂耍把式即变戏法儿、武技之类。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而兼之,听之历历也。大鼓、评书最能坏人心术。盖大鼓多采兰赠芍之事,闺阁演唱,已为不宜;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而豪侠亡命,跃跃如生;市儿听之,适易启其作乱为非之念。”

人日之后,新年民俗活动的重点,就开始转向元宵观灯了。

六、元宵观灯

中国的许多岁时节日,最初都源于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正月十五最初就是祭祀门户之神、祈求蚕桑收成丰盛的日子。

《荆楚岁时记》记道:“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祭门户,与祭灶一样,都是《礼记》中所规定的民间祭祀内容,门户和灶都是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设施。“望日祭门户”的方法,是“先以杨枝插于左右门上,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糕糜插箸而祭之”。而这天夜间在厕所或猪栏边“迎紫姑”,则是为了“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紫姑亦称“子姑”、“坑三姑娘”,南京人直呼曰“茅厕姑娘”,据说是死于此日的无辜女性,因为生前遭虐待,终日扫厕喂猪充“贱役”,所以在此类地方祭祀;她则能在蚕桑等事务上给人以启示。但在福建厦门,迎紫姑转变为“祭娘娘”,已失去占卜意义,完全成为对无辜遭虐女性的同情之举。

在隋唐人的注文中,已将元宵祭祀的重点完全转向蚕桑生产,其依据则是南朝人的两种笔记小说。《齐谐记》中说,某年正月半,有神降临陈氏之宅,自称是蚕室之神,陈氏如能供祭,“当令蚕桑百倍”。《续齐谐记》中的故事编得更完善一些:“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当令君家蚕桑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年年大得蚕。”三个故事中的神鬼,都以蚕桑的收成为饵,诱人祭祀,有明显的江南特征。而祭蚕桑之神的方法,是“正月半作粥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因为老鼠会偷食蚕,这里人们所念的咒语,其实是驱逐老鼠的意思。这些风俗,后世都被元宵观灯的壮观所遮蔽了。

元宵观灯之俗,始于唐而盛于宋。而宋代灯会留下的记载尤多。《东京梦华录》卷六,细致地记述了宣和年间元宵灯会,宋徽宗“与民同乐”的景象。从头一年的冬至开始,开封府就在皇宫前宣德楼对面,搭建山棚,准备灯会。而宫前御街的两廊下,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着名艺人,展开各种“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的精采表演,“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引得游人云集。“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歌,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馀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正月七日,“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呇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馀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戏,在其中驾坐一时呈拽。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馀,内燃椽烛,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彩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面此乐棚。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山呼”是含蓄的说法,就是不时有人引领百姓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如此场面,只有文革初期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百万红卫兵,差可比拟。

《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录了南宋初年杭州灯节景象:“预赏元宵,诸色舞者,多是女童。先舞于街市,中瓦南北茶坊内挂诸般琉珊子灯、诸般巧作灯、福州灯、平江玉棚灯、珠子灯、罗帛万眼灯,沙河塘里最胜。街市扑卖,尤多纸灯,不计数目。清河坊至众安桥,沙戏灯、马骑灯、火铁灯、进架儿灯、象生鱼灯、一把蓬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灯火盈市。扑卖到元宵、小春,盆花奇巧果儿。”就灯的制作而言,江南不及北方宏壮,但精巧远胜。作者还特别提到,庆元年间,“油钱每斤不过一百会”,即南宋纸币“会子”一百文,折合铜钱只有六七十文,与一斤熟肉的价钱差不多,是相当便宜的。所以城里家家点灯,“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光不绝。城内外有百万人家,前街后巷,僻巷亦然,挂灯或用玉栅,或用罗帛,或纸灯,或装故事,你我相赛。州府札山栅三狱放灯,公厅设醮,亲王府第、中贵宅院,奇巧异样细灯,教人睹看”。

《武林旧事》卷二中介绍各地特产花灯:“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其后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近岁新安所进益奇,虽圈骨悉皆琉璃所为,号‘无骨灯’。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又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前后设玉栅帘,宝光花影,不可正视。”“山灯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中以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大字。其上伶官奏乐,称念口号、致语。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伎。”又介绍几种奇巧花灯的制作:“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魫灯,则刻镂金珀玳瑁以饰之。珠子灯则以五色珠为纲,下垂流苏,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则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帛灯之类尤多,或为百花,或细眼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外此有五色蜡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若飞。又有深闺巧娃,剪纸而成,尤为精妙。”作者还讲了一个争奇斗巧的故事:某高官别出心裁,以细竹丝编成一只花灯,外加彩饰,灯光从竹丝间透出,显得空明可爱,遂拿到皇帝面前卖弄。宋理宗看了很喜欢,命他在元宵节前制成一百盏送宫内用。这高官弄巧成拙,因为这竹丝灯须得慢工出细活,短时间内怎么也赶不出来,又不敢违背圣旨,其惶恐可想而知。而宫内负责制灯的太监,认为这个好点子竟被别人先想到,让自己相形见绌,很不开心,一定要设法胜过他,结果真想出一个新法,是用黄草布剪缕成灯,加以彩饰,乍看上去与竹丝灯一模一样,于是抓紧制作,仅仅两天,就把一百盏灯献到皇帝面前了。

崔液《正月望夜游》诗写道:“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第二句所说,就是元宵观灯记载中的“放禁”、“金吾弛禁”。这是与古代城市的里坊制相联系的。早在周代,城市中就实行闾里制,天子王城附近的区域称郊区,稍远的地区则称为甸区,统称为王畿。郊区居民的基层组织方式是五户为“比”、五“比”为“闾”,甸区居民的基层组织方式是五户为“邻”、五“邻”为“里”。今天还常常使用的“城郊”、“邻里”、“比邻”等词,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行政组织并且同国家的田制、军制、赋税制密切相关,使管理工作简单划一。闾、里的周围都设有围墙,实际上成为一种城中之城,围墙内大致相等的方块土地,被称为“里”或者“坊”。居民的住宅只能把门开在坊巷里;能向大街开门的,汉代只有万户侯的府第,唐代只有三品以上的大官或者寺庙。唐代以前的坊门管理非常严格,每天夜间都要关闭禁止通行,以利于防卫。所以当代城市中戒严是特例,而古代城市中戒严是常例,“放夜”则成了特例。比较典型的是唐代长安城图,那一个个里坊规矩严整,街道纵横平直,轴线对称,显示出雄浑厚重的气派。这种布局甚至影响到日本的都城建设。宋代以后,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打破里坊围墙开设店铺的事不断发生,很有点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破墙开店”风潮。政府迫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得不作出让步。到了明清时期,里坊也就逐渐被街巷所取代。

南宋政府为了粉饰太平,对于元宵节的庆贺活动,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与激励。据《梦粱录》卷一、卷二记载,当时商家店铺,都是向官府租赁的,与现在逢年过节租金上涨相反,杭州逢元宵节免收租金三天,以减轻商家负担;从头一年冬至以后,就允许舞队上街表演,夜间演出,官府还发钱送酒犒劳。元宵之夜,官府对于维持治安的工作非常重视。一方面,在市场最繁华热闹的地方,高烧火烛,明如白昼,枷押囚犯若干人,每人身上都以大字标明犯罪缘由,或系“趁乱抢夺首饰”,或系“趁拥挤骚扰妇女”,号为“装灯”。其实这些犯人都是从监狱里提出来的,借以警戒那些混水摸鱼之辈。另一方面,派帅臣领军沿街巡逻,并且对府僚实行包干责任制,每人分管一个片区,实实在在地责任到人,以保证灯会期间的安全。这种安全措施,在各地都很重视。元费着撰《岁华纪丽谱》记成都风俗:“又为钱灯会。会始于张公咏。盖灯夕二都监戎服分巡,以察奸盗,既罢,故作宴以劳焉。”灯会期间巡查人员十分辛苦,所以灯会结束后,地方首长专门设宴慰劳他们。由这种小地方,也可见张咏不愧为北宋初年的名臣。回想改革开放之初,灯会在禁绝十馀年后得以恢复,几乎各地都有拥挤过甚以至踩踏伤人的不幸事件发生,在安全工作上的掉以轻心和缺乏经验,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官府对现场表演的舞队给予特别犒赏,对所有营业的商铺摊点也发钱奖励。官员以大布袋满装纸币会子,凡遇小经纪人,必犒赏数千钱,称为“买市”。有机灵的小贩,用小盘盛几片梨、藕,在人群中钻进穿出,一次次地转到官员面前领钱,也没有人禁止,以这样的措施鼓励人们入市经营,以显示市场繁荣。这一笔开支,是预先打入政府预算的。

同类推荐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体特征,更具有复合屡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一书的出版虽然多“磨”,但我们仍然从心里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们从出版角度考虑,使我们三易其稿,将一本200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精炼成了一本40余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这对我们的学术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提高。
热门推荐
  • 地狱使者

    地狱使者

    这是一封来自地狱的信,凡事看到这信的人都坚信不疑,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敢去加以怀疑。惨白的信纸上,用鲜红的血醒目的写着:我,来自地狱的使者,罪孽深重的人,用你们的血肉为自己赎罪吧!这是死者的血,鲜红刺目的鲜血泛着阵阵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张牙舞爪的字,每个线条都仿佛是用锯子锯开般,尖锐的边毛让人毛骨悚然。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恶作剧,因为眼前的尸体清楚的向人们展示着,地狱使者就在他们身边。人,像是脆弱的玩偶,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地狱的使者还在拖拽着人的灵魂。一时间,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各自忏悔自己的罪孽,生怕那可怕的地狱使者突然出现,将自己拽如地狱的深渊。
  • 爱情暖暖

    爱情暖暖

    张艺轩,田晓晓等人与身边朋友同学的爱情与离别
  • 优雅公主Vs魅惑王子

    优雅公主Vs魅惑王子

    女主角的妹妹为寻找女主角【姐姐】,同时计划了报仇,但是她的姐姐【女主角】也计划了报仇的所有事情,虽然女主角她知道她妹妹和哥哥在哪里,但是她妹妹和哥哥却不知道她在哪里......整个事情就是一个方程式……
  • 唐宫倾雪

    唐宫倾雪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再也不复往昔的雄浑大气和锦绣无双,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令帝国的天子成了名义上的九五之尊。顾倾雪是将门出身,虽然容貌鲜妍无双,但是在成为太子妃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她是个丝毫不逊色与京城第一美女薛离泪的绝色美人。从李湛到李涵,从太子妃到贵妃再到帝国的皇后,从顾倾雪到薛仙容,她是个享尽了尊荣和恩宠的女人。可是没有人知道其实李湛逊位陨命、李悟隐姓埋名离开长安之后,她就如同清宁宫寂寞的雪花一般兀自凋零着……薛离泪是李涵少年相识的结发妻子,风华绝代、德容兼工,身为妃位却代皇后统领后宫,执掌凤印,在宫里极有威望,俨然真正的皇后....
  • 废柴狂颜傲天下

    废柴狂颜傲天下

    谁说废柴就是弱,今天,身为废柴的女主,将成为天下第一。
  • 拂晓晨曦

    拂晓晨曦

    欧阳诺觉得,自己挺失败的。虽然说失败分好多种,但从各方便来讲,他都没成功过。从情感上来讲,他输给了亲情爱情。从物质上来讲,他输给了钱。曾经告诉自己不会放弃的人,说过看似最真实的承诺。现在却时刻提醒着自己,那些都是最美谎言。哭过,恨过,挣扎过。之后的路怎么走?谁知道
  • 木婚已凉

    木婚已凉

    她已经进入婚姻的第五个年头,一个偶然的机会,楚苗发现了丈夫的外遇。眼泪未干,更大的打击纷至沓来,压的她喘不过气来。面对出轨的老公以及重男轻女的婆婆,她是放手还是坚持?他不是父亲的亲生子,他怀抱梦想却因为楚苗而破碎,决定远走他乡去真正的成长,可最后关头却被狠狠抛弃。三年后归来,他能否和她再度结缘?
  • 未央诀

    未央诀

    世人皆道,红颜祸水。一个王朝的覆灭,可以面不改色的推卸责任于女子身上。只是不知,你顶天立地的热血男儿,连自己的国土都守不住,要女人来挡是非。这江山,又有何用?我是褒芩绾,你们口中,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角。纵使世人诟病,遗臭百年,但我,不曾后悔。所有的史书,都不会记下这所谓的情感。我只是,诚实罢了。
  • 花语楼

    花语楼

    我本是堂堂21世纪的某医院的一位重量级医生啊,可谁知造物弄人,不曾想有朝一日也会穿越,还是到了这么一个不明所以的地方,成了一个五岁的小姑娘。不过还好,至少比前世强多了,成了山庄的大小姐,有爹疼有妈爱的,还有个风流倜傥的哥哥,虽然娘亲也在十岁的时候过世了,可倒也过得风生水起。我一度认为,可能这辈子就会这么安逸的过下去吧。谁又能想得到,一夜之间又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是不是上天总是这么爱开玩笑,给了我亲人,又让我失去亲人,这么多年我早就把他们当成亲人了啊,既然是亲人,我又如何能让他们白白惨死。我一定要让那些害得我家破人亡的人付出他们应得的代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秘籍点读机

    秘籍点读机

    哪里不会点哪里,爸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武技太难学?点一点!功法不熟练?点一点!心法太深奥?点一点!远古字体看不懂?点一点!什么叫秘籍?秘籍就是让人难看懂的东西,这下古杨只要点一点,瞬间秒懂!“什么?一共要花费三千万灵石?呃……不贵,就是我没那么多灵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