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3200000005

第5章 祭祀的偶像寄托(1)

引子

端午仪式最初的祭祀对象,乃是龙图腾。随着龙图腾崇拜的消退,必然需要树立起新的偶像,这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不但如此,各地的情形也有不同,祭祀对象也就各有说法。李亦园在《端午与屈原》里说:“五月五日端午节最早似与介之推的传说一起搭配,后来却因为种种因素无法配合,所以才用屈原投江的传说来补充,而这就表现了古代季节性仪式与传说之间的‘任择’(arbitrary)关系。仪式与传说之间本来并无真正的关联,或者更明白地说,仪式的举行背后并不一定真正有一个戏剧性的‘本事’存在,但是为了保证仪式的合理执行,就需要借用一则动人或富有戏剧性的传说来支持肯定它,而这就是荀子之所以说:‘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对知识分子(士君子)来说,我们知道祭祀仪式是为人之道,所以可以安行之,然而对老百姓而言,则要以崇拜自然鬼神的办法来诱导,才能使之成俗。季节性仪式如寒食、端午等等,其实是非常象征性的仪礼,因此要借用动人的传说来支持它,使老百姓即使不知其所以然,却也能知其然地成俗举行各项仪式,此即是神话传说的辩证关系所在。”而在“任择”过程中,选择的祭祀人物,不但在本地区流传动人的传说,家喻户晓,还得符合本地区的民族心理,能为当地百姓所接受。

端午仪式的祭祀人物,最为人所知的是介之推、伍子胥、屈原,其中以屈原的传播最广。此外,还有东汉人陈临,姚之骃《后汉书补逸》卷九引谢承《后汉书》说:“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治,导人以孝悌。临征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魏收《午日咏岭外风土》诗曰:“麦凉殊未毕,蜩鸣早欲闻。喧林尚黄鸟,浮天已白云。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因想苍梧郡,兹日祀陈君。”但陈临在“任择”过程中被淘汰了。山东农村过端午是“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山东民俗》)这“秃尾巴老李”就是民间传说的龙的绰号,不过是拟人化的说法而已。广东有的地方过端午,划龙船以祭屈原,划凤船以祀天后,让天后插上一脚,与当地的民间宗教信仰结合起来。西南少数民族赛龙舟,祭祀的对象各不相同,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传说是为纪念一位贤明领袖新名勐;贵州清水江的苗族,为的是纪念一位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保儿。云南大理白族八月八日举行“耍海会”,则是为了纪念才貌双全的柏洁夫人,而洱海南边村子则为纪念杀蟒英雄段赤诚。

这里主要阐释介子推、伍子胥、屈原在祭祀上的意义,曹娥并不是端午节独立的祭祀对象,但在一些地方也将她作为陪祀,故也一并介绍。

1、介之推

介之推,又作介子推、介子绥,春秋时人。刘向《说苑》卷八《尊贤》说他十五岁相荆,孔子知道后,让人去打探,回来后汇报:“廊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孔子说:“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这当然是汉人的杜撰。关于他比较可靠的记载,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曰:“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惟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这就要介绍一下他与晋文公重耳的关系。重耳系晋献公诡诸次子,献公晚年宠幸骊姬后,欲立骊姬子奚齐,杀太子申生,重耳就出奔于狄,历经卫、齐、鲁、宋、郑、楚、秦诸国,直至晋惠公十四年(前637)惠公卒,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返晋即位,是为文公,时已流亡在外十九年。重耳流亡期间,有不少贤士始终追随着他,如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介之推也是一位,当重耳即位后,当年的追随者均得赏赐,惟介之推不得,这也就是《左传》里的这段情节。介之推最终乃隐入山林,默默无闻而死。

但后世好事者,就介之推的“隐而死”上大做文章,并且与龙蛇和五月五日联系起来。

李锴《尚史》卷四十六综合诸说如下:“《史记》:介子推,从者怜之,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求之则亡,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环山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吕氏春秋》:文公反国,介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悬书宫门而伏于山中,文公闻之,曰:‘此介子推也。’令曰:‘有善得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问焉曰:‘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新序》: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琴操》:介子绥割其腓股,以饵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终匿于山。文公燔山求之,子绥遂抱木而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韩非子》: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说苑》:龙饥无食,一蛇割股。《淮南子》: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按诸说,龙蛇之歌各异,而有割股、焚山之事。《说苑》又有龙蛇之歌而作舟之侨,又有三赏不及陶叔狐事,盖皆非实也。”

至两晋以后,介之推的故事更为详细,王嘉《拾遗记》卷三说:“僖公十四年,晋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有白鸦绕烟而噪,或集之推之侧,火不能焚。晋人嘉之,起一高台,名曰思烟台。种仁寿木,木似柏而枝长柔软,其花堪食。故《吕氏春秋》云:‘木之美者,有仁寿之华焉。’即此是也。或云戒所焚之山数百里居人不得设网罗,呼曰仁乌。俗亦谓乌白臆者为慈乌,则其类也。”又,《殷芸小说》卷二说:“介子推不出,晋文公焚林求之,终抱木而死。公抚木哀嗟,伐树制履。毎怀割股之恩,辄潸然流涕视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言,将起于此。”

介之推作《龙蛇歌》,本来并无其事,后来却给坐实了,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七就有《士失志操》四首,注即《龙蛇歌》,歌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有龙矫矫,遭天谴怒。三蛇从之,一蛇割股。二蛇入国,厚蒙爵土。馀有一蛇,弃于草莽。”“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太原旧俗有“龙忌”日,司马彪《续后汉书·周举传》说:“周举,字贞先,为并州刺史。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辄一月寒食,莫敢炊爨,老小不堪,岁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人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此即是寒食的由来。又相传介之推被焚死的那天是五月五日,故前引蔡邕《琴操》就说:“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陆翙《邺中记》则说:“邺俗,冬至一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干粥,是今之糗。”又说:“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非也,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祀神,及作五色新盘相问遗,不为介子推也。”宋人葛立方对五月五日和寒食的关系,作这样的分析,《韵语阳秋》卷十九说:“予观《琴操》云,介子推五月五日焚林而死,故是日不得发火。而《异苑》以谓寒食始禁烟。盖当时五月五日以周官正言之尔,今用夏正,乃三月也。”

虽然介子推与端午的关系比较曲折,但他的形象,综合了五月五日和龙的关系,闻一多《端午考》就说:“北方关于端午的传说尽管与南方不同,它所暗示与龙的关系,却是一样。”

2、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春秋楚人。父伍奢、兄伍员均被楚平王所杀,亡命奔吴,向公子姬光推荐刺客专诸,弑吴王僚而夺位,姬光即是阖闾。阖闾登基后,子胥被举为行人,与谋国政,起造大城,文献记载即今苏州古城。他又协助阖闾整军经武,西破强楚,累着功绩。吴王夫差立,败越于夫椒,越求和,子胥力谏,夫差勿听;吴伐齐,子胥又谏,夫差仍勿听。夫差十二年(前484)夫差伐齐归来,赐子胥屡镂之剑以死。《史记·伍子胥传》记子胥死后,夫差“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屈原《九章·惜诵》有曰:“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王逸注道:“伍子胥也,为吴王夫差臣,谏令伐越,夫差不听,遂赐剑而自杀,后越竟灭吴,故言逢殃。”

迟在汉代,子胥已被奉为潮神。袁康《越绝书》卷十四说:“吴王将杀子胥,使冯同征之。胥见冯同,知为吴王来也,泄言曰:‘王不亲辅弼之臣而亲众豕之言,是吾命短也。高置吾头,必见越人入吴也,我王亲为禽哉!捐我深江,则亦已矣。’胥死之后,吴王闻,以为妖言,甚咎子胥。王使人捐于大江口。勇士执之,乃有遗响,发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物,归神大海,仿佛之间,音兆常在。后世称述,盖子胥水仙也。”这是子胥为潮神的由来。后世于此更有生动的描述,《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引《钱塘志》说:“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夷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涌,高数百尺,越钱塘、鱼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馀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祀焉。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庙,每朝暮潮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二尺,广十馀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潮水相应焉。”

不但如此,就在汉代,伍子胥为潮神的传说,已深入人心。王充是无神论者,他在《论衡·书虚篇》里说:“传书言吴王夫差杀伍子胥,煮之于镬,乃以鸱夷橐投之于江。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今时会稽、丹徒大江、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夫言吴王杀子胥投之于江,实也;言其恨恚驱水为涛者,虚也。屈原怀恨,自投湘江,湘江不为涛;申徒狄蹈河而死,河水不为涛。世人必曰屈原、申徒狄不能勇猛,力怒不如子胥。夫卫菹子路而汉烹彭越,子胥勇猛不过子路、彭越,然二士不能发怒于鼎镬之中,以烹汤菹汁渖摐旁人。子胥亦自先入镬,后乃入江;在镬中之时,其神安居?岂怯于镬汤,勇于江水哉。何其怒气前后不相副也?且投于江中,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钱唐浙江,有吴通陵江。或言投于丹徒大江,无涛,欲言投于钱唐浙江,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三江有涛,岂分橐中之体散置三江中乎?人若恨恚也,仇雠未死,子孙遗在,可也。今吴国已灭,夫差无类,吴为会稽,立置太守,子胥之神,复何怨苦,为涛不止,欲何求索?吴越在时,分会稽郡,越治山阴,吴都今吴,馀暨以南属越,钱唐以北属吴,钱唐之江,两国界也。山阴、上虞在越界中,子胥入吴之江,为涛当自上吴界中,何为入越之地?怨恚吴王,发怒越江,违失道理,无神之验也。且夫水难驱而人易从也,生任筋力,死用精魂。子胥之生,不能从生人营卫其身,自令身死,筋力消绝,精魂飞散,安能为涛?使子胥之类数百千人,乘船渡江,不能越水,一子胥之身,煮汤镬之中,骨肉糜烂,成为羮菹,何能有害也?”

伍子胥不但是潮神,也是涛神,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十七说:“吴相伍胥为涛之神,号曰灵胥。”并且还祔祭于江神祠庙,欧阳忞《舆地广记·淮南东路》卷二十记江都县“有江水祠,俗谓之子胥庙,盖以祭江神,而子胥配食耳”。故他的神职,以江河湖海为管辖范围。

在祭祀史上,伍子胥是颇为特殊的,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五说:“《史记》:伍子胥死,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命曰胥山。此子胥之祀之始也。王充《论衡》:吴王杀子胥,煮之大镬,乃以鸱夷橐投之江。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人。故会稽丹徒大江、钱唐浙江皆立其祠。《后汉书》:张禹为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吏白江有伍子胥神,当祀之。此两汉之祀伍庙也。《吴志》:孙綝悔慢明神,遂烧大桥头伍子胥庙。烧伍庙而知世俗谓之慢神,则其时庙祀之显赫可知。《隋书》:高劢为楚州刺史,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神,祈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乃严为禁止。则六朝以后伍庙显赫又可知。《唐书》:狄仁杰使江南,毁淫祠千七百所,惟夏禹、吴泰伯、季札、伍员四祠不废。今按六朝以前所祭之神,俱已湮没,而子胥庙唐以后尚多崇祀,岂以梁公所未毁遂得留耶?抑神之灵尚不泯耶?《北梦琐言》:闽王审知患海中石磅为舟楫害,梦吴安王(即子胥)许为开导,乃遣刘山甫祭奠,甫毕,忽风雷勃兴,海中有黄物长千百丈,奋跃攻击,三日既霁,则石港已通畅,乃名之曰甘棠港。《宋史》:马亮知杭州,会江涛大溢,亮祷伍员祠,明日潮却,出横沙数里。是伍相之神久而益显也。《元史》:大德三年,又加封忠孝威惠显圣王。”

伍子胥祠庙,各地都有,以杭州吴山庙为最有名,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九十说:“杭州吴山庙,即涛神也。大中祥符五年夏,江涛毁岸,遣内侍白崇庆致祭,涛势骤息。五月诏封神为英烈王,令本州每春秋二仲,就庙建道场三昼夜,及以素馔祠神明。”陆游《入蜀记》卷四记过沙市楚故城,“城在一冈阜上,甚小,南北有门,前临江水,对黄牛峡,城西北一山蜿蜒回抱,山上有伍子胥庙。大抵自荆以西,子胥庙至多”。

有的祠庙中,伍子胥造像作五髭须,取与伍子胥同音,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说:“有为伍员庙之神像者,五分其髯,谓之五髭须神。”陶宗仪《说郛》卷三十五下引《谈撰》说:“浙西吴风村,有吴子胥庙,村俗讹舛,相传为五卒须,因塑其像,即须分五处。傍又有拾遗杜祠,岁久像貌漫毁,讹传为杜十姨。一日秋成,乡老相与谋以杜十姨嫁伍卒须。”这虽是有趣的乡俚之谈,却也说明伍子胥受到俗信的程度。

八月既望,钱塘江上弄潮,一说就是迎伍子胥,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一记道:“每仲秋既望,潮怒特甚,杭人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盖始于此。”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说:“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这是南宋临安风俗,而东汉时迎潮神却是在五月五日。

同类推荐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热门推荐
  • 剑指流岚

    剑指流岚

    他,翩翩君子,身世迷离,本是一名行侠仗义的江湖剑客,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奈何世事难料,几经蹉跎后,他被无奈的现实渐渐改变,失望、痛苦接踵而来,乐观热情的他逐渐变得冷酷坚毅,后来他披荆戴棘杀遍四方,持剑浴血而战,踏破人间大地,成巅峰之势,尔后他在激流中隐退,羽化修仙,至此神魔难挡,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勇登天界。异界里他重头再来,与仙相识相交或相搏相斗,历经千辛万苦后,终执剑斗破穹宇,成一代神话……
  • 整饬皖茶文牍

    整饬皖茶文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猎神游戏

    猎神游戏

    那一天,人类终于亲身体验到了被支配的恐怖,以及被囚禁在鸟笼中的屈辱;繁华的都市遭到了地狱的入侵,被改造成了残酷的众神游戏;死神是这个游戏的游戏GM管理者;天神是这个游戏的土豪氪金狗;人类却沦为了最底层的玩家被众神肆意虐杀!“我桀洛在此宣言,从这一刻起,我要猎杀你们这些虚伪的众神!”——黑科技中二技术宅桀洛。
  • 神藏天启

    神藏天启

    世间最不可思议之地不是十万大山、不是浩瀚七海,也不是无尽星辰,而是人体。凡人武者修肉身,生元气,气血合为一体,气冲天灵,开灵台穴窍,开启体内神藏,这并不存在于体内任何脏腑之内。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体内。凡人武者九品,壮体、炼血、强骨、刚柔、聚气、体变、神力,冲顶,灵变。修士神藏九阙;神阙、阴阳、混元、四相、合阳、玄通、天人、谷神、道宫。————————————————————本来取名神藏(zang),结果被占用,无奈加两个字。认真码字,求支持。老书两个完本,可以先看。
  • 三世宫妃.沉玉录

    三世宫妃.沉玉录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异族的铁蹄踏破了北方的土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良将名儒风起云涌;英雄,豪杰,骚客,奸雄,懦夫,贤媛,在这样一个大乱世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绝妙的好戏。温沉玉,清河温氏的大出身,在成王府里一曲凤求凰倾倒了君王,走入了三尺宫墙..多智近妖的王妃,威震天下的深宫太后,心机深沉的皇后,妖媚惑主的勤嫔……深宫里,从来都是权力与权力的博弈,从来都是智慧与智慧的交锋,也只有智勇双全的,才能活到最后,青史留名..
  • 我们不应该是这样

    我们不应该是这样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贾谊《鹏鸟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萌尊囧探

    萌尊囧探

    他是宋朝开国年间最年轻的异性亲王,因太后凤体违和,他便被皇帝派遣前往江湖寻找活命神药還魂丹,那个刁蛮却美艳的魔女丫头。他们初次见面就如同冰山烈火他们除贪官,揍人贩,拯救卖身孩童,赈济河南灾民。回京城的路途中,他们在偶然间听闻市井有人谈论那传说中的时空穿梭轮盘,并在找到后穿梭轮先后穿越到了现代的上海,他从而也闹出了非常多的啼笑皆非囧事。此间,他们又结实了清朝不死侍郎,一起灭僵尸,盗古墓,挖帝王陵,解千年迷底,破国际重案,决战世界黑帮,收复东欧各国的情报神将用以匡扶正义,保卫世界和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和她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从而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疯狂魔女,什么是美女教官,什么冷艳
  • 国家订单

    国家订单

    这个集子的题材分两部分,一是描写乡村生活的《烟村故事》,一是描写打工生活的《国家订单》、 《白斑马》等中篇小说。王十月的乡土小说,继承了沈从文、汪曾祺一脉的抒情小说传统,在烟村故事系列中,作者倾心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生活在那一片水土上的生灵,抒写着人性中的温爱与美好。作者笔下的乡村,自然不是当下的农村,也不是过去的农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乡村生活。作者在这里要努力告诉读者的是:我们还可以这样活。而反映打工生活的小说,有被《人民文学》以头条刊载的《国家订单》,有描写在金融风暴席卷下的普通中国工人命运的《九连环》,也有深入打工一族心理暗河的《白斑马》,更有文字中透着内心疼痛的《不断说话》……
  • 榆言

    榆言

    青春,听上去多么美好的词语,最好的时期,遇上最对的人,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他和她,都在一步步为着彼此改进,他说,十指相连就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她说,从未努力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竭尽全力。虽然赶不上岁月年轮,但赶上了似有若无的缘分,或许懂得珍惜,才会害怕失去。
  • 寻爱六载:霸气夫人请接招

    寻爱六载:霸气夫人请接招

    他,海峰集团董事长流落在外已十六年的儿子,突然被接回家中,被要求接近她。她,SN总裁的神秘千金,聪颖伶俐,不愿接手父业,却梦想做一位编剧。他忽略第一眼见到她时心的悸动,可时间久了却发现他做不到不爱她。她面对他一波又一波的强势追求,等到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已经用情至深,才发现等待她的竟是一张滔天大网!他间接毁了她的一切,可已经没有机会向她解释一句。她怨他恨他,却怎么也放不下他,为他挡下三颗子弹,此后沓无音讯。六年后,他成为海锋集团总裁,不近女色,性格冰冷。两人再度重逢,这一次他不会再让她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