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3200000016

第16章 绚烂的端午风景(5)

如何斗草,最原始也是最常见的,就是两人对拉草茎,比试韧性,断者为输,北京人称为“拔根儿”,东北人称“勒筋儿”,金廷标在《群婴斗草图》上有生动的描绘,青花瓷器也常有这样的图案。斗草多为孩儿、女子游戏,前人吟咏甚多,白居易《观儿戏》有“龆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魏野《春日述怀》有“妻喜栽花活,儿夸斗草赢”;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有“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陆游《初春出游》有“垆边女儿不解愁,斗草才罢还藏钩”。陆游还有一首《蔬圃绝句》,咏道:“懒随年少爱花狂,且伴群儿斗草忙。行遍山南山北路,归时新月浸横塘。”正是清和天气里的美好景象。但也有煞风景的事,唐中宗时,安乐公主将谢灵运的胡子拔下来,充草来斗,这部胡子是谢灵运死前施给南海只洹寺的,刘餗《隋唐嘉话》卷下记道:“晋谢灵运美须,临刑,施为南海只洹寺维摩诘须。寺人宝惜,初不亏损。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驿取之。又恐为他人所得,因剪弃其馀,遂绝。”为了斗草,竟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来。

风雅的斗草,乃是闺中韵事,以数量、种类、品质为衡,也就是以植物学知识来作比斗。

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说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人在红香圃里,“满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姊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个剪儿,一个花儿,叫做兰;一个剪儿几个花儿,叫做蕙。上下结花的为兄弟蕙,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夫妻蕙?’荳官没得说了”。以口语辞令来斗草,说明这一游戏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再如《镜花缘》第七十六回,说紫芝进了百药圃,“只见陈淑媛、窦耕烟、邺芳春、毕全贞、孟华芝、蒋春辉、掌浦珠、董宝细八人在那里采花折草,倒像斗草光景,连忙上前止住道:‘诸位姐姐且慢折草,都请台上坐了,有话奉告。’众人都停了手,齐到平台归坐。陈淑媛道:‘妹子刚才斗草,屡次大负,正要另出奇兵,不想姐姐走来,忽然止住,有何见教?’紫芝道:‘这斗草之戏虽是我们闺阁一件韵事,但今日姊妹如许之多,必须脱了旧套,另出新奇斗法,才觉有趣。’窦耕烟道:‘能脱旧套,那更妙了,何不就请姐姐发个号令?’紫芝道:‘若依妹子斗法,不在草之多寡,并且也不折草;况此地药苗都是数千里外移来的,甚至还有外国之种,若一齐乱折,亦甚可惜。莫若大家随便说一花草名或果木名,依着字面对去,倒觉生动。’毕全贞道:‘不知怎样对法,请姐姐说个样子。’紫芝道:‘古人有一对句对的最好,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字花。假如耕烟姐姐说了铃儿草,有人对了鼓子花,字面合式,并无牵强,接着再说一个,或写出亦可。如此对去,比旧日斗草岂不好顽?’”这种斗法,乃“随便说一花草名或果木名,依着字面对去”,就纯属文字游戏,不过是从斗草引出而已。

苏州斗草风俗悠久,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一记道:“吴王与西施尝作斗百草之戏,故刘禹锡诗云:‘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也有“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之咏。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三记道:“春时吴中儿童于田野采撷芳香,置之怀袖,呼群引类,赌斗输赢。闲闺彩伴亦复杂采名葩,审详品类,如以姊妹花对夫妻蕙,君子竹对人蕉。有而无对,则有者胜,无者负。青苔地上,狼藉红香,芍药栏边,喧闻笑语。”光绪时,《点石斋画报》刊出《斗草风清》一则:“斗百草之戏,本为春闺韵事,今人或于天中节行之。姑苏城内某大家有一女公子,绝世清才,别饶雅兴,是日约同姊妹花三五枝,遍觅异卉奇葩,陈列于庭,互争胜负,衣香鬓影掩映于花光草色间。或诩迎凉,或夸醒醉,或名标吉利,或美着合欢,或擅救穷之奇,或具独摇之态,或如郑康成之栽书带,或如谢惠连之呼仙人,十色五光,令人目眩,盖不止《石头记》所云观音柳、罗汉松、美人蕉、夫妻蕙已也,惟题红品绿,谁夺锦标,请还问之个中人。”这则文字乃是典型的点石斋式报道,拈取旧事,改写新闻,其实是向壁虚构,但其中也透露出消息,晚清闺阁已很少那种风雅的斗草了,如果仍很普遍,何必再在报上多此一举呢。

端午采药、合药,自古已然。吴自牧《梦粱录》卷三说:“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五说:“今吴俗,亦于午日,采百草之可疗疾者,以供药饵,合诸丸药,称草头方。药肆收虾蟆,刺取其沫,谓之蟾酥。又收蜈蚣蛇虺,皆以备攻毒之用。人家小儿女之未痘者,以水蓄虾蟆五七个,俟其吐沫,过午取水,煎汤浴之,云令出痘稀少。”其他地方的情形,也大致仿佛。

高濂《遵生八笺》卷四引录诸书,可知那天采药、合药有种种不同,真颇有意思,兹抄数节如下。《吕公岁时记》:“五日午时,韭菜地上,面东不语,取蚯蚓泥藏之。即蚯蚓粪也,圆如碎珠,粒粒成块,即此物也。遇鱼骨鲠喉,以此少许擦咽喉外皮,即消。”《广惠方》:“五日,取晚蚕蛾装一节竹筒内,开眼外封贮,待其干死。遇竹木刺伤者,以些少涂之,即出。更有别用,如此方可收得。”《养生杂忌》:“病目者以红绢盛榴花拭目,弃之,谓代其病。凡红物皆可。”《千金方》:“五日,取葵子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本草》:“五日取露草百种,阴干,烧为灰,以井水炼成膏,再用严醋和为饼子,腋下挟之,干即换去,五遍,能治腋下臭气,又能抽出一身中疮积毒气。挟完,即以小便洗腋下干净,最效。”《救民方》:“中风紧,不能进药,用冰片、天南星,五日午时合起。遇病以指蘸药擦大牙,左右二三十擦,口自能开,方下别药治之。”《长生要录》:“五月五日有雨,急破竹一二株,内有神水沥,和獭肝为丸,治心腹积聚。”《万氏家钞》:“五日,取虾蟆晒干收起,纸包红绢袋盛,疟发早,男左女右臂上挂带,勿令知之,立愈。”《琐碎录》:“五日清晨,取白矾一块,自早晒至晚,收之。百虫咬伤,以些少涂之即止,又能消毒。取独蒜,不分瓣蒜也,捣烂涂面皮手脚,一年不生恶疮,及冬月不作冻疮,神验。不可多擦。”

那天还要将陈药焚毁,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引《岁时杂记》说:“端五午时,聚先所蓄时药,悉当庭焚之,辟疫气,或止烧术。”这是科学的办法,将失效的药悉数焚去,但又将它们最后再利用了一次。

对于生活在田野山乡的农民来说,天时最要紧,关系农业生产,即所谓“靠天吃饭”也。娄元礼《田家五行》说:“重五日,只宜薄阴,大晴主水,大风雨主田内无边带也。”有的地方则以为天晴主丰年,苏州有谚语“端午晴干,农人喜欢”,但又有谚语“端阳有雨是丰年”,说法是很不一样的。但全国大部分地方,都以端午下雨为不宜,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引《提要录》说:“五月五日晴,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江西临川等地也说那天下雨是“鬼旺人灾”之象。

其实,就天时而言,端午并不可靠,夏至却是个关键。古人将夏至后的十五天,分成三段,称为“三时”,头时七天,中时五天,末时三天。娄元礼《田家五行》说:“夏至在月初主水,此说全然不应。雨,谓之‘淋时雨’,主久雨;最怕西南风,谚云:‘急风急没,慢风慢没’,往往立验。夏至风色,看交时最要紧,验。占风:西南,六月内水横流;西,秋大雨;北,山水暴;东北,雨。时雨最怕在中时前二日来,若到末时,纵有雨亦善。谚云:‘夏至未过,水袋未破;时内一日西南风,准过黄梅二日雨。’又云:‘时里西南,老龙奔潭。’皆主旱,全不应。连年试看,才有终日之西南风,略急便作雨,除是每晚转东南,必晴,此说却准。谚云:‘朝西暮东风,正是旱天公。’末时尽处得雷,谓之‘送时雷’,主久晴。谚云:迎梅雨,送时雷,送去了,并弗回。”顾禄《清嘉录》卷五说:“农人又以每时之末忌雨,谚云:‘三时三送,低田白弄。’中时而雷,谓之‘腰鼓报’,主大水,谚云:‘中时腰报没低田。’又以时中多雨及时尽而雷,皆主涝,谚云:‘时里寒,没竹竿。’又云‘低田只怕送时雷。’”此外,苏州农谚还有“时里一声雷,低田拆舍归”;“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高田只怕迎梅雨,低田只怕送时雷”。故蔡云《吴歈百绝》就有“惊听入时三送雨,恰闻小暑一声雷”之叹。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祁寯藻《马首农言》就录存两百多条农谚,关于夏至的,就有“夏至日得雨,一点值千金”;“夏至不种高山黍,还有两垧种糜子”;“得节不得节,夏至吃大麦”;“夏至不留秧”;“黑豆不识羞,夏至开花立了秋”等等,记录了清代山西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天津的情形,张次溪在《天津游览志·风俗》里说:“以夏至日东风为水征,‘夏日东风摇,麦子水里飘’。”

由此可见,在端午节俗的整合过程中,将夏至在农耕社会的重要性给忽略了。

同类推荐
  •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除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追本溯源,知古鉴今,古代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启迪多元思维,引发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价值的永远是其内在的文化魅力!本书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抛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拥有品德的收获;撒下一粒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的硕果。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禀赋与父母一脉相承,他们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其父母有意或无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从天文科技、民族服饰、古代政制、饮食文化、诗词杂赋、中医养生等十三个方面以全景而广泛的视野展示中国文化,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知识堆砌书,而是一幅绚丽多彩、深入浅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文化知识的篇章。书中包括名家的经典论著、真实的感人故事、通俗的知识讲解等。全面而又深入的介绍和展示文化的由来、发展、变化及影响,使读者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徜徉。
  • 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此书主要写了建设和谐文化中的各种文艺,是用来让读者欣赏建设和谐文化中的艺术,提升自我价值。
热门推荐
  • 合久必婚

    合久必婚

    哪个女孩年轻的时候没爱过一两个渣……老娘也年轻过!什么?渣男要洗白?……先洗洗看,能白再说吧。
  • 桃之夭夭之子于归

    桃之夭夭之子于归

    一个小妖精的凡尘历练,许下了所谓诺言,便想着孤注一掷地去履行它。其实还是爱情的故事。我是相信爱情的,只是不知道竟然还有“永远”这件事。
  • 上古世纪:凯尔的精灵之旅

    上古世纪:凯尔的精灵之旅

    进入游戏的瞬间张扬猝死,醒来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俩千年前的游戏世界——那个被称做光芒与玫瑰的时代!那里神与英雄辈出!一个爱恨交织,一个毁灭与拯救的故事即将成型!而他穿越为了精灵族的一位长老,自科尔维森林起始,圣歌贤者,又该经历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随着时间的推进,一幕幕被历史所隐藏着的真相,渐渐的浮现在他的眼前!
  • 邪魅王爷恋上绝世废材

    邪魅王爷恋上绝世废材

    他,是不知去处的异世之人,邪魅冷酷,却独独对她温柔呵护,宠爱有加;她,是现代杀手组织的首领,腹黑狡诈,芳心却失在了他身上。当同样强大的他们,遇到一起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一年相处,他,回归异世,她,遭遇车祸。御元大陆,天龙国,睁开眼,早已不是那个人人唾弃的绝世废材,看她如何玩转大陆,与他一起携手闯天下,傲视群雄。
  • 错年错爱

    错年错爱

    这是一段先甜后虐的师生恋。····后来她说:”你许她情长,会不会想起欠我的时光。“···”我该如何盛装出席你的订婚宴?喜服or丧服?“···”镜中的我,开始逞强,试着新的生活,试着不同的风格,也试着做没有你的梦。“···最后,孟榜留着遗书说:“爸妈,原谅我的不孝。诺诺她原谅我了,最后一个小小请求,把我和她葬在一起。”
  • Agamemnon

    Agamemn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碧里杂存

    碧里杂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和亲宅妃:冷王别逗我

    和亲宅妃:冷王别逗我

    穿成被冷落公主,要远嫁和亲?果断拒绝!对象讨厌女人?欣喜同意!出嫁后她想安分做个“宅妃”,可一切都超出了轨迹,生活麻烦不断就算了,奈何王爷也要死皮赖脸的参合进来。“主子,南定国太子白展腾去找王妃了。”叶修急匆匆进门,也顾不得礼数。看书的龙天昭扬手一挥,丝毫没放在心上,“无妨,他们只是朋友。”片刻后,叶修面带焦急,冲进书房再报,“主子,王妃在收拾衣裳,准备……”话还没有讲完,龙天昭的人如一阵风从叶修身边掠过,“白展腾,你拐我王妃,我灭你南定。”叶修横臂擦额,心中狂汗,主子,把属下的话听完成吗?
  • 绝情书

    绝情书

    当一份感情经历一次又一次,却在纯粹的时候越来越相爱,经历过的那些又算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