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2300000005

第5章 喜闻乐见的中路梆子(2)

晋商对中路梆子的影响和扶持,无疑是巨大的。这其中,当首推以祁太商帮为代表的一批晋商巨贾。

位于山西晋中地区中部的祁县,明清之际晋商巨贾多发祥于此,其经营的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被誉为晋商故里。商业资本雄厚,为晋商涉足梨园提供了经济保障。当他们在自身财富达到鼎盛阶段,一些爱好戏曲的商人们就涉足梨园,纷纷组班,如云生班、三庆班、聚梨园、庆梨园等,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有影响的班社。除自娱外,他们更多地是为了扩大其自身的知名度,这也就无形中推动了中路梆子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岳彩光、渠源淦等,就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人物。

在晋商中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只是投资承班,还以“玩票”的身份亲自涉足梨园。

所谓“玩票”,即人们所称的票友,是相对于梨园行专业人士而言的。

他们这些人热衷于戏曲的吹拉弹唱,迷恋于舞台的粉墨人生,有的还抛弃万贯家产下海,以戏曲为其终身职业。由于他们对中路梆子的执著与痴狂,使得他们在中路梆子的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成就非凡。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有:太谷县任村的富商印财主,祁县谷恋村的富商子弟高锡禹,祁县城内富商子弟韩子谦等。

晋中一带曾有“彭根胡琴甲成板”之说,指的是中路梆子两位著名的操琴、司鼓的文武场高手琴师彭根子师傅和鼓师杨甲成师傅。机缘巧合的是,印财主和高锡禹恰恰是这两位师傅的高足。

印财主十分迷恋中路梆子的音乐,于是弃商从艺,以自己的真诚赢得彭根子师傅的认可。他不但刻苦钻研操琴技艺,还潜心研究中路梆子的音乐曲牌,整理和修订了中路梆子音乐曲牌近200首,并将一生研究成果汇编成书。虽耗尽家产,却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中路梆子工尺谱》,成为中路梆子音乐上融理论与实践的第一人。民间就流传有“印财主的胡胡甲成的板,‘天贵旦’的乱弹唱不完”的谚语。

高锡禹家境富裕,其父嗜好中路梆子,常在家中邀请名家自乐。受其父影响,从小耳濡目染的他长大后不愿经商,情愿与艺人为伍,从闹票发展到最后的搭班演出。他不仅鼓艺精深,并能演奏中路梆子文武场的全套乐器,而且还致力于中路梆子的曲牌研究。他创编的中路梆子打击乐套曲(花通),流传甚广。

较之前面印财主和高锡禹在音乐上的成就,韩子谦更多的是致力于中路梆子的改革与推广。身为大学毕业生的韩子谦,被后人称为山西省高层知识分子中甘心与“戏子”为伍的第一人。

韩子谦的父亲经商扬州,家道殷实富有。但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和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的青年才俊,却被中路梆子这一极富地域色彩的民间艺术所吸引。他毕业后回到家乡,终日与中路梆子、秧歌艺人甚至吹鼓手们来往,曾被人讥讽为“西洋败家子”。然而,正是中路梆子这一为“上流社会”所不齿的民间艺术,却给了学习西洋戏剧的韩子谦施展个人才华的自由空间。他对中路梆子最大的贡献,是在中路梆子的班社中引入并建立导演制。他投身梨园后担当导演一职,上世纪50年代初,由其首次导演的《双蝴蝶》一经上演,就引起轰动。

以上种种,无论是草创阶段的承办科班、培养伶童,还是成熟阶段的名角荟萃、推陈出新,亦或是最终的玩票下海、亲力亲为,晋商对中路梆子的热情与持续介入,似乎从未间断过。晋商与中路梆子血脉相连、相依相伴、相互依附。正是由于晋商的鼎立加盟,才最终成就了中路梆子日后的辉煌。

清光绪末年,中路梆子第一代女演员登上了舞台,打破了男子一统天下的格局。从此,开创了男女同台演出的全新舞台表演样式。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到上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丁果仙、丁巧云、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程玉英、花艳君等一大批女演员的相继成名,中路梆子的舞台因她们的出现而显得更加的多姿多彩、妩媚动人。

喜爱中路梆子的人似乎对“丁、牛、郭、冀”再熟悉不过了。唱须生的丁果仙、唱青衣的牛桂英、唱小生的郭凤英及唱花旦的冀美莲,四个行当,四位杰出的女性,在她们艺术生涯的进程中,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路梆子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阶段。

上世纪50年代,中路梆子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而她们,也成为中路梆子“丁、牛、郭、冀”四大流派的创始者与奠基人。丁果仙的《打金枝》、《空城计》、《卖画劈门》、《反徐州》、《渭水河》、《八件衣》,牛桂英的《劝宫》、《算粮》,郭凤英的《小宴》、《小别母》,冀美莲的《藏舟》、《杀惜》,享誉剧坛,名噪一时。

除此而外,与她们同时期唱青衣的程玉英,还创立了“程派”青衣“咳咳腔”,其代表剧目《教子》魅力无穷。流传于晋中一带的民间谚语中就有:“宁叫跑得丢了鞋(读hai音),不能误了程玉英的咳咳咳。”还有,以演苦戏出名的“花派”青衣花艳君的《三上轿》,至今传唱不衰。

丁派的行腔坚实洪亮、咬字清晰;牛派的嗓音沉稳厚实、韵味纯正;郭派的表演潇洒飘逸,特别是其“翎子功”堪称一绝;冀派的做工活泼俏丽、生动传神;程派的演唱高亢激越、节奏分明;花派的人物一唱三叹、感人至深。流派纷呈,特色鲜明,以她们为代表,这一时期中路梆子的舞台五彩缤纷、繁花似锦。

被人们称之为“须生大王”的丁果仙,自身似乎总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而最为人们记忆的则是发生在两个剧种、两位大师间的一段梨园佳话。

1936年,丁果仙率团赴北京演出,所带剧目之一《反徐州》令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赞叹不已,于是提出以自己的拿手好戏《四进士》与丁果仙交换。至今演出于京剧舞台的《串龙珠》,就是当年丁果仙之《反徐州》,而《四进士》日后也成为丁派的代表剧目。

1961年的夏天,山西省晋剧院刚刚组建的青年剧团进北京汇报演出。所带剧目有《含嫣》、《小宴》、《杀宫》、《算粮》,晋京汇报演出一炮打响,引起轰动,与天津市河北梆子小百花剧团并称为全国的“两朵花”。在这个年轻的团队中,就有着甜美清脆、委婉抒情的“爱爱腔”的创始人王爱爱。

与“丁、牛、郭、冀”不同的是,以王爱爱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新秀,是新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第一批中路梆子优秀人才,而他们也代表了中路梆子第二个黄金时期的到来。

从上世纪6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王爱爱的《含嫣》、《算粮》、《见皇姑》,田桂兰的《打神告庙》、《喜荣归》,马玉楼的《芦花》、《杀驿》,冀萍的《百花赠剑》、《杀宫》,张友莲的《扈家庄》、《昭君出塞》,张鸣琴的《下河东》、《十五贯》,王万梅的《教子》等,以及60年代前后出现在中路梆子舞台上的一批讴歌时代,极具影响的新创剧目,如《丰收之后》、《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刘胡兰》、《三上桃峰》、《阳春姐妹》、《春暖花开》、《太行英雄》等,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文化大革命”期间,晋剧《三上桃峰》因受“四人帮”的诬陷,被当作“大毒草”遭受全国性的大批判,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特大冤案,终因“四人帮”的覆灭而获得平反。经受“文化大革命”磨难的晋剧界迅速恢复生机,新人迭出,好戏连台。

时间进入到1980年。这一年,一位来自山西吕梁山革命老区交城县晋剧团的年轻女孩,登上了山西省优秀戏曲青年演员评比演出的领奖台。时隔十年,1990年,她又因成功出演《杜十娘》而站在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领奖台上。她,就是明亮圆润、婉转绮丽的“转转腔”的创始人宋转转。

从1983年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至2008年,中路梆子共有15人获此殊荣。这其中,除田桂兰、高翠英、郭彩萍、王万梅、杜玉梅外,一批年轻的新生力量成为中路梆子舞台的顶梁柱,他们也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路梆子第三个黄金期的到来。栗桂莲的《金水桥》、史佳花的《陈碧娘》、崔建华的《喜荣归》、谢涛的《丁果仙》、武凌云的《古城会》、杨红丽的《芦花》、胡嫦娥的《大院媳妇》、王珍茹的《杀驿》、苗洁的《扈家庄》等,均获殊荣。2008年,青年须生演员谢涛又以新编历史剧《傅山进京》喜获“二度梅”的桂冠。从他(她)们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中路梆子蓬勃发展的美好前程。

中路梆子音乐丰富,板式多变,表现力强。其基本板式有(平板)、(夹板)、(二性)、(流水)及(介板)、(导板)、(滚白)等。因中路梆子须生、青衣、大花脸所占的戏份较大,所以其丰富多变的板式正好满足了不同人物、不同情境的表现需要。《忠保国》中大花脸、须生、青衣三人的轮唱,《斩子》中杨六郎与八王爷赵德芳的对唱,还有《教子》中王春娥的独唱等,这些经典的唱段,音乐板式应剧情和剧中人物而起伏变化,烘托人物,都收到了非常好的舞台效果,久唱不衰。

今天,许多音乐设计者,在对中路梆子的板式唱腔和表现力上,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这大都体现在一些新创剧目上。如现代戏《麦穗儿黄了》,是一部反映国家取消农业税的主旋律作品。在这部戏中,音乐就借鉴了山西原生态民歌的元素,既使人耳目一新,又是地道的中路梆子音乐韵味。

中路梆子的剧目有400余出,较有名的剧目有:《打金枝》、《蝴蝶杯》、《下河东》、《空城计》、《汴梁图》、《日月图》、《双罗衫》及现代戏《三上桃峰》、《油灯灯开花》、《麦穗儿黄了》等。

中路梆子的剧目,较之其他三大梆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描写商人生活内容的剧目比较多。这或许与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其衍变、发展轨迹有关,如《春秋配》、《串珠记》、《龙凤杯》、《双官诰》、《九件衣》等。

作为山西四大梆子中流布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流派最多的中路梆子,在其发展历程中,兼收并蓄,适时而变。加之晋商的扶助,文人的介入,使得中路梆子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四大梆子之首,成为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今天的中路梆子依然在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在用自身的努力续写着明日的传奇。

同类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语林趣话”这一系列中的对联、谜语、幽默诗赋、奇趣妙语,既像笔记,又像小说,但又是可以触摸的历史,其中集纳了大量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过去的种种情境,或引人发笑,或让人辛酸,或悲伤,或动人。其中有些发人一噱的笑语,内中却包含着深刻的诘究。在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描绘丑恶社会现象的同时,肯定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独特优美的人格,带给读者别样的惊奇!
  • 河疍与海疍珠疍

    河疍与海疍珠疍

    专门从事水上作业的居民,古时称“疍民”,俗称“水上居民”或“船民”,素来“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逐潮往来,江舞海噬,随处栖泊”,“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经张寿祺先生考证“疍”是传承古南越语音对“艇”或“小船”的称谓以汉字所作出的音译,意即生活在船上的人家。据史料记载,自秦汉晋以降,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早有船(蜒)民活动的轨迹。依此而计,从秦汉始有文字记载至今,船民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了。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热门推荐
  • 星光万丈

    星光万丈

    获得来自地球的一款APP《星光万丈》,上面携带着地球的经典音乐、影视、文学作品。自此,林秋白走上了一条星光万丈的璀璨大道。他是华夏最才华横溢的作词作曲家!他是举世闻名的超级男模top1!他获得柏林电影节、奥斯卡电影节演帝终身荣誉奖!……他对媒体说:我早已不在乎多少亿收入,也不在乎名,我只是享受全世界人因我而震惊的样子。PS:新书打滚求收藏、打赏、投推荐票呵护~
  • 超级佣兵在都市

    超级佣兵在都市

    他是佣兵世界的王者,他是令各国元首头疼的侠盗!为朋友,他甘愿两肋插刀;为亲人,不惜血溅五步!他想要大隐隐于市,然而,是龙终要翱翔于九天之上。佣兵王者重返都市,甜美护士,冷艳教师,风骚调酒师,刁蛮小女警、清纯校花……各色美女纷至沓来……
  • 古代美女到我家

    古代美女到我家

    【起点第四编辑组荣誉出品】一个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一个是历史上红颜祸水地一代才女,加上两个调皮可爱,鬼灵精怪的小侍女,共同来到了现代,却被一个城市青年捡回了家一家五口,一男四女,试看她们如何玩转生活!反穿越的情节,一下来了四个妞,想干嘛?使劲地折腾呗!本书很轻松,本书很YY,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愉快地感觉!
  • 良辰误

    良辰误

    她,八岁便认识他,爱上他。终于有一天,喜从天降,他向她提亲了,满心欢喜地嫁给他。新婚之夜,他却喊着姐姐的名字,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她要报仇,却忘不了他,恨不起他。
  • 冰山王子请微笑

    冰山王子请微笑

    他和她是雪带来的相遇,他和她又是无言的诀别。他对她表面冷淡而又不屑一顾,内心却可用一切护她周全;她对他依旧不忘心头,想尽自己所有换他一次笑颜。喂,我的冰山王子,我莫影儿会把你抓到然后一直霸占到老,问你可愿意?愿意的话就一起白头偕老,不愿意的话就从此形同陌路。到底结果会是怎样?且看“我”如何把冰山拿到手,且看且珍惜。话说冰山时间长了也是会被融化的,我的冰山王子你也是一样的吧?
  • 桃运特工

    桃运特工

    牛闪闪的超级特工苏小坏,引来无数美女竞相追求……成熟女总裁说她胸大、娇艳校花说她腿长、性感小恶魔说她功夫最棒……苏小坏大手一挥,统统收啦!
  • 世界商之道

    世界商之道

    本书介绍了日本人、美国人、犹太人的经商之道,揭开了世界上最聪明人的赚钱秘密。
  • 步步婚宠:凶猛老公停一停

    步步婚宠:凶猛老公停一停

    曾经叶瑾茉以为自己拥有全世界,直到亲眼撞见男友与闺蜜的好事。“我们结婚吧!”这是什么鬼?被前男友哥哥禁锢,签下百天婚约。婚后,他宠她无度,倾其所有只想要给她幸福。“老婆,今晚月朗星稀,如此良辰美景就这么坐着,岂不是有些浪费?或许我们可以选择做着……”叶瑾茉眨巴着一双灵动的眼睛,茫然的盯着穆修凡,疑惑的问着:“我们现在不就坐着吗?”某男抓狂,扑倒,扑倒这个词语一直在他的内心泛滥。庞大的身体往叶瑾茉身边凑过来,声音魅惑的说着:“你应该很清楚,我的意思是做功课……”“你公司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吗?”某男被彻底凌乱。扑倒,扑倒,一定要付诸于行动,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个笨女人。
  • 都市系统邪少

    都市系统邪少

    一次意外让他获得了一个超凡的系统,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甲说:“我武功很高,轻功很好”“呵呵,没事咱有系统,咱兑换去,神马如来神掌啊!神马九阴真经啊!神马凌波微步啊!咱都会!”乙说:“我会放电,会喷火”“呵呵,咱有系统,会召唤,会透视……”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