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2100000004

第4章 岁时节令(3)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晋西北的河曲河灯会全国闻名。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在县城西门外的“西口古渡”都要举办燃放河灯的活动,河曲河灯节俗称“河灯会”,它是晋、陕、蒙三省黄河边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黄河民俗文化色彩。它集祭禹、悼念亡灵、祈福于一身,用放河灯这种形式来寄托对故去人的哀思和对未来的美好企盼。河曲河灯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前后三日举办,灯会举办前要举行放河灯祭禹仪式,并将社会各界黏糊的河灯供于神禹位前,祭奠大禹。其后,僧人诵经,民众把做好的河灯列队供于神龛前,乞求神禹消灾免难,保佑风调雨顺。晚上,当夜暮降临的时候,主持人鸣炮点燃火把,僧人诵经,将神位前花灯列队送到渡口,船工驾舵木船,载着各种河灯,逆水向上大约一里,在急流中心抛锚停立。待准备就绪,乐工们便咚咚奏起乐曲,随着乐声,一盏盏花灯被放入河中。河灯顺着黄河主航道,成群结队向前漂移,明明灭灭,恍惚之间,就仿佛冥冥之中另一个世界呈现在眼前。整个活动持续三天,除了每天晚上放河灯外,还有戏乐助兴。如今的河灯都是用各色蜡光纸糊成,更多的意思在于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平安吉祥,盏盏河灯呈送吉祥,寄托着人们渴望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10、八月十五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秋节”等,因这一天正值三秋之半,因而通称“中秋”。中秋节民俗活动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就已有祭月活动,汉魏至唐代,形成了中秋赏月之俗,宋元时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月饼开始出现。明清以来赏月活动盛行不衰,民间多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的传说也非常丰富,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极为广泛。

中秋佳节,山西最主要民俗活动为吃月饼、赏月和祭月。

山西各地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不仅是主要的祭月供品,还是重要的节日食品和赠送亲友的礼品。山西农村习惯自己制作月饼,称为打月饼。每逢节日来临,村村都要架炉。各家准备好面、油、糖、馅,由精通手艺的老师傅操持,也有不少人家是自己精制。山西的月饼品种,从皮的性质上看,大体可分酥皮和提浆两种。酥皮色泽金黄油润,表皮层次分明,图案简单。提浆糖质纯净,一般上模印制,图案精细,有“嫦娥奔月”“银河明月”“犀牛望月”等,都取意于神话传说故事。从馅的配料上看,有红糖与白糖之分。佐料有玫瑰丝、桃仁、杏仁、核桃仁、柿子、红枣、花生米等。

山西月饼多数讲究四个一斤。晋南地区习惯,各家制作一个特大型的月饼,专门用来祭月。晋北地区祭月习惯用套饼,由小到大,垒起来像一座宝塔。繁峙县的中秋月饼,习惯做成球形。晋西北的月饼,和面全部采用麻油,显得特酥。农家打月饼,特别讲究制作一些兔儿形状的小月饼,是专门送给小孩子的礼品。取意于月中玉兔,表示做大人的对孩子祝福。

近年来,农村经济活跃,农民生活富裕,中秋节的月饼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其中郭杜林晋式月饼、神池胡麻油月饼、乡宁空心月饼为山西月饼的突出代表。

八月十五日夜,当一轮有圆又大的月亮升起后,山西各地的拜月、赏月等民俗活动相继进入高潮。

拜月,也称“祭月”,山西各地老百姓大多在庭院中摆设香案和供桌,主要祭品月饼、除宝塔形、石磨形、月亮形等外,一些地区还在饼面上绘蟾兔等形状,当月亮上升时,主祭人点燃香烛,喃喃祝祷,向月亮献拜。老人们拜月还要念拜月歌,大体内容是“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姑娘们拜月却别有一番情趣。一般不与大人一块拜,单独设月光图,口不出声,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拜月结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赏明月。晋南人要将大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对未能回来过节者,家人要把属于他的一份月饼保管起来,待其回来时享受,或是寄给本人。赏月时,小孩子一边饱餐瓜果月饼,一面观望月亮,提出种种问题。爷爷、奶奶便会讲起代代相传的各种民间故事。

中秋节民间祭月,除月饼以外,西瓜、毛豆也是必不可少的供品。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在收获季节就精心挑选,特意保存下来,准备节时祭月。毛豆指嫩黄豆角,连皮煮熟。色金黄,喻金秋。传说兔子喜食,是专为月中玉兔准备的。其中也饱含着农民丰收在望,提前尝鲜尝嫩的喜悦心情。另外还有苹果、葡萄、香梨、柿子等等水果。晋北地区习惯煮一些嫩玉米,其意与毛豆类似。

山西的中秋节习俗当属泽州县最为典型,特别是其依托“珏山吐月”的自然胜景,形成了以珏山为核心,辐射整个古泽州地区的以道家祭月为代表的中秋习俗。泽州“过八月十五”的主要仪式是祭月、拜月,当地人称为拜“月婆婆”。主要内容:一是祭月、拜月;二是看望外祖母;三是赏月、吟诗颂月;四是庙会。对于泽州地区的寻常百姓而言,中秋节来珏山集体祭月、拜月、登高、赏月、逛庙会、品月饼、饮茶,既是祖辈人传下来的风俗,也是携亲伴友、欢庆团圆的愉悦。

除祭月、赏月等习俗外,山西各地还多以此日月色或天气占来年元宵节的天气,民间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谚语,据说往往能应验。此外,山西汾阳还认为,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

晋东南地区潞安县中秋节宴请女婿;离石中秋夕恭祀太阴星主;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石楼县中秋祀城隍;朔州地区还讲究在八月十五吃新收割的黄米油糕。

11、重阳节与老人节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人视九为阳数,两九相重,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就叫“重阳”。是日,民间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活动。

山西许多地区都有重阳节等高的习俗,临山而居的人们多于此日登山览胜,如山西灵石翠峰绝顶、交城石壁山和稷山昆仑山等山峰上,游人络绎不绝。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重阳节正处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山西各地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九月九日,山西各地一个最为普遍的习俗为吃重阳糕。因“糕”和“高”同音,含有“步步登高”之意,可代登高。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阳城重阳糕有九层之高,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民间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至今在山西的阳城、翼城和浮山等地仍有重阳佩戴茱萸和插茱萸的习俗。

旧时,山西许多地区此日还有占冬雪之俗。对村民来讲,此日喜雨忌晴,据说此日有雨,冬必多雪。有谚云:“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表现了老百姓对气候的关心。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溜达溜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近年来,许多地方把重阳节称作老人节,节间慰问老人,组织老年人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为传统节日增加了新的内容。

12、冬至大如年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历史上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我们现在的过年。

关于冬至我省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一般以羊肉为馅,取阳生之义。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临汾襄汾等地,冬至节的“百味馄饨”别具特色,汤系猪骨、老鸡、鲜姜熬制,皮需精粉擀薄,馅以鸡丝、海米、香菜、紫菜等细调,包时,将馅抹在皮的窄端处卷起,捏成元宝形;煮时,用一个带孔漏斗入锅,一次一碗。晋东南阳城一带,则将老北瓜和小米焖成瓜粥。山区传统是吃糕,如和顺“迎冬就年”吃油糕,灵石吃黍米糕,平鲁鸡肉蘸素糕配羊汤吃,大同讲究吃炖肉,有“冬至不吃肉,冻烂脚趾头”民谚。晋南万荣一带则以腌酸菜为馅,煮入油菜根熬的米汤中一起吃,称“鲤鱼钻沙”。

冬至节民间有赠鞋习俗,是甥侄做好鞋子赠给舅姑,后来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由长辈亲手缝制鞋帽,送给男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在这一天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近年来在太原等地年轻人在这个节日给自己的长辈送新鞋,也是敬老之风的延续。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每人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另外,冬至日有“观兆测年”之俗,农谚有“冬至三九则冰坚”“冬至有霜年雪”“冬至多风寒冷年丰”等,农家观天象气候变化,以预知来年的好光景。喜欢学武术的少年,要在冬至这天拜师学艺,古时称为“看冬”之俗。

过去冬节还被称为“尊师节”。在这一天有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的习俗。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讲究炖羊肉招待先生,晋中一带向老师馈赠馒头,晋南村社要设酒席宴请老师。

13、腊八粥与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从这一天起也预示着年关的开始,正如一首儿歌所唱:“腊八到,过年了。爷爷好喝老白烧;奶奶爱吃胡花椒,妈妈要扯花布料,娃娃要响大麻炮,乐得爸爸哈哈笑。”山西一般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山西各地腊八粥的品种繁多,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以与腊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主料为豆类和米类,豆类有红豆、绿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及各色莲豆等;米类有小米、大米、黄米、粳米、江米、稗米、小麦、燕麦、玉米、高粱等。佐料一般在桃脯、杏脯、核桃仁、枣泥、栗子、柿子、瓜子、莲子、花生、榛子、松子、果脯、梨干、葡萄干、白糖、玫瑰等里边选择。近年来,不少地方盛行用八宝粥代替传统的腊八粥。

晋南地区的人们大多选用“五豆、三米”做腊八粥,“五豆”为红豆、绿豆、黄豆、豇豆、扁豆,“三米”为小米、小麦、玉米。晋北的人们则用莲豆、黄米、高粱米代替扁豆、小麦、玉米,晋北许多地方往往是在腊月初七下河取冰块,除留一部分供神外,其余的倒在水缸内溶化,以备次日早晨做腊八粥使用。在我省的山部地区,老百姓习惯在腊八粥里熬煮些蔬菜。在晋东南地区,是用肉汁煮江米,再加入大枣、栗子、榛子、杏仁等干果制成。在晋中、太原一带的城乡,还有在腊八这一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一般是家庭主妇把剥得干干净净的紫皮蒜放在一个大瓶子里,然后倒进满满一瓶老陈醋,用纸糊住瓶口,密封起来,等到除夕时打开食用。正月里,人们常常用这种蒜醋蘸饺子吃。

民间吃腊八粥讲究在太阳出山以前。在乡村吃粥之前,要用筷子往院内的树上抹一些,然后用斧头或木棍敲打树干,同时念叨“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看你结杏不结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称之为祭树,据说有除虫防虫之效果。在娄烦等县,这一天有“吃捂麻雀饽饽”“打麻雀面”的习俗,针对当地麻雀对农作物的损害,人们把面捻成圪垛垛,搓成圪搓搓,煮熟捞出来,在院里撒一点儿,表示消灭麻雀的意思。也有的地方有当年成婚的小伙子要到井上抢挑头一担水的习俗,认为这样“明年可以生一个胖娃娃”。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传说之一是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着生老病死的折磨和不满婆罗门的神权统治,遂舍弃王位,出家修道。苦修期间饿得骨瘦如柴,正当打算放弃苦行时,有一位牧女送来乳糜给他充饥,这天正是腊八日,后人不忘他修道艰苦,每年腊月初八吃乳糜(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教创始人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省五台山的僧人便忙乎起来,清扫佛殿,擦洗贡器,整理平时很少使用的大灶房,清洗直径达二米多的铜锅,然后用小米、黄米加红豆、绿豆,佐以红枣、松子及蘑菇等等煮粥,人称为“七宝五味粥”。铜锅煮粥要用温火整整熬一个晚上,第二天,除了用来供佛及僧众自食外,主要施舍穷人。现在各寺庙仍然沿袭着多熬粥,并仿效传说中牧女献乳糜的情节,在每尊佛、菩萨、罗汉像前献供。

早些时候,在这一天每个学生家都要给先生敬送腊八粥,表达家长对老师的敬意。现在,我省的部分山庄小村里仍保留着这一习俗。

同类推荐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中华典故(下)

    中华典故(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中华语文大观园

    中华语文大观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字奥妙无穷。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文字,每一个字,每一流传下来的语句,都有其形成的渊源,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通。
热门推荐
  • 一个丧乐手亲历的诡异事件

    一个丧乐手亲历的诡异事件

    个为多赚点钱而选择这个行业的丧乐手,在接活期间遭遇到无数匪夷所思的怪事:千里引尸,棺中的女尸却离奇蒸发,成了棺中无人;诡异的山庄,奇怪的桃花阵,每个出生的男婴双脚不翼而飞,这是被谁下了婴咒?为了能死后为子孙造福,有的人居然择日而死,结果却偏偏死在大凶之时;身上长满绿毛的上尉,臭气熏天,不入棺材就无法入眠!
  • 笑傲虚游

    笑傲虚游

    所有的一切都将逝去,只剩下—你尽管输得一无所有,甚至没了赌下去的本钱,尽管生活困苦,经历过多少颠沛流离,我能做到的这些就是胜利绽笑颜。
  • 长生大帝纵横都市

    长生大帝纵横都市

    想我长生大帝在仙界是如何逍遥,只是因为撞破玉帝老儿的丑事,竟然被诬个罪名,夺了我的仙位,禁锢我的元神,将我打落凡尘!这还不够,将我逼入凡间之后,那玉帝老儿竟然还布下法阵,要用无数美人投怀送抱,来耗尽我的法力!叔可忍婶也不可忍!如何在能在红尘中历尽九千九百九十九劫,重登仙班,将那玉帝老儿的头发拔个精光?不着急,我先去找个人间的漂亮姑娘谈场恋爱,毕竟天庭枯坐数千年,神仙也寂寞。但这笔账不会轻易了结,总有一天我要拿回属于我的一切,你们施加在我身上的罪恶,我要千百倍地奉还!——摘自《南极长生大帝自传卷一》,又名《寿星爷红尘都市打滚实录》。
  • 错恋再难逃:总裁,你站住!

    错恋再难逃:总裁,你站住!

    时过境迁,待到五年后归来,于露还是摆脱不了他们的纠缠。选择霸道的肖?当初自己带着他的种匆匆跑路,这回被抓个现形,否认也难,熟悉的气息里,是否要再一次沦陷?选择温柔的沈?这么多年,他默默奉献,慢慢渗透的感情,几乎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是不是就要从此一生?凡尘都市里,又一次揪心的刺痛,明明知道爱情很伤神,但是却还是一脚高一脚低地踩了进去,进而越陷越深。
  • 岐道

    岐道

    纸马店伙计程宝儿误入岐山邪道,正道传说他曾炼萝莉为器,扎白纸为兽,驱百鬼为兵,且自称曰:既然不能被世道所容纳那我就把这世道践踏!是耶非耶?且看一个正气且有点痞气的有爱少年放浪不羁之寻道之旅。
  • 苍生之上

    苍生之上

    苍穹之下万物存,苍生之上有鬼神!什么?你说主角是俗人?没错!他是俗!但他能通过“借鉴”(抄袭)写出一本赚金币赚到不要不要的小说出来;你说主角他不够成熟?放心!会有激励磨练他的虐心情节;你说主角不够强大?没事!我保证他奇遇连连!什么?你说这本书不够强大?放心!打怪升级,奇遇夺宝,扮猪吃虎,萝莉御姐,爱的,不爱的,统统都有!本人够卖力了吧!嗯,那就安心看书吧,啊,顺带收藏推荐下,哈哈。
  • 镜缘

    镜缘

    “啊!这是哪?”林雪柔睁开眼的瞬间,一个美的如希腊神般话的男人,只裹着条浴巾站在眼前,活色生香,又冰若修罗。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哪里?我林雪柔不是前一刻还好端端的在林氏府宅做着大小姐吗?“穿越?还宋朝来的?你以为你在拍狗血剧吗?”达尼氏财团总裁特莱斯眯着如鹰般桀骜的双眸,注视着眼前这个,莫名出现在自己床上的娇弱小女人。“玉面修罗”从不信命数邪说,做修罗的女人,自有别样的精彩……
  • Alcibiades II

    Alcibiades II

    The two dialogues which are translated in the second appendix are not mentioned by Aristotle, or by any early authority, and have no claim to be ascribed to Plato. They are examples of Platonic dialogues to be assigned probably to the second or third generation after Plato.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穷校草的梦想公主

    穷校草的梦想公主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看的网友不要骂我,多给我点建议,为以后写的更好,小城不会忘了你们的。
  • 妖邪教主的田园妻

    妖邪教主的田园妻

    现代社会一直霉运缠身的人,连雷劈这种小概率事件都碰上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劈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成了,嗯,据说跟男人乱搞昏在了路上的农家女。从此,她就成了花家村的耻辱,要不是这里没有河沟,她早就被浸猪笼去了。此处不留姐,自有留姐处!于是,某女踏上了那全村子人都惧怕的怨鬼林,找上了那个看似很厉害的妖孽“男鬼”。只是,当某只踏进某“鬼”一步步设下的温柔陷阱之后,悲催地抱着怀中的娃儿,欲哭无泪。儿啊,这尼玛居然是你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