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600000004

第4章 孤寂中花发一一中国禅的历史(1)

―、达摩

达摩来到中国是公元520年左右,而会昌法难则发生在公兀845年,这其中的二百多年,彳单宗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首先要知道,两点:第一,这三百多年中,尤其是四祖道信双峰山祖席大盛之削的一百年间,禅宗的影响非常小,一盖灯传得如明如暗:它只不过是若干宗派当中不起眼的一个;第二,这三百多年的禅宗,跟今天我们所说的禅宗,其基本的意思已然非常相似。尽管后来的禅宗极端的丰富,高僧层出不穷,相应地也出现了大批的僧传、灯录、语录、经释、公案等,在历史上留下的材料是最多的,一点也不是“不立文字”了,每位出色的大德总要在原有的教义上面加一点他自己的发挥,但禅宗最根本的思想,其实是在达摩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这三百年中的禅宗,尤其是六祖慧能之前的禅宗,基上都是单灯相续的,有时明时灭的危险,其实也就不过是几个人,来延续了后来对中国思想史影响何其巨大的一门学科,这几个人的禅宗就是后来的禅宗,它们在根本本义上,在根本思想上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想要让禅宗在中国站稳脚跟,仅推出始祖达摩还是不够的,中国人还是要让这个宗门跟释迦牟尼扯上点关系,以确立禅宗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于是有了灵山会的故事。释迦牟尼拈起一枝花,满座皆不解,只有迦叶尊者一人微笑,世尊知道迦叶尊者深会其意,于是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瞩咐摩诃迦叶。”这个故事在《五灯会元》里有详细的记载。

达摩来中国的机缘,一般的传说是这样的:摩河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再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第二代祖师。再由阿难传法给商那尊者,法灯续焰,一直传到第二十七代般若波罗尊者,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与菩提达摩大师,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当时并嘱咐达摩大师说:吾灭度以后六十年,希望你将此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去绍隆佛种,普渡众生。到了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达摩大师秉承了般若波罗的遗训,就乘一只做生意的商船,航海东渡。大家知道,梁武帝是一位非常虔诚拜佛的皇帝,他曾以皇帝之尊,几次舍身人寺为僧,再让臣下以高价将其赎出来。所谓的“三圣同源”说,也就是老子、孔子和周公,都是曾被释迦牟尼亲自教诲过的这一后来影响很大的说法,就是这位皇帝提出的。对于投机者来说,于此时来到中国宣传佛教显身扬名,乃是大好的机会。然而达摩只为佛法而来,并不把世俗的功业放在眼里,不仅不甚奉承武帝,而且跟他话不投机——诚然,梁武帝巳经是佛学修养极为精深的一位皇帝了,但是他对于几百年后才得流传开来的精微的禅宗思想,哪能有先知先觉呢?况且受当时传统佛教熏习越深,便越难以理解达摩话中的意思。

梁武帝: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写经、弘扬佛法,到底有没有功德?

达摩:没有功德,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梁武帝:如何是真实功德呢?

达摩: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到的。

梁武帝: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呢?

达摩:廓然浩荡,本无圣贤。

梁武帝:对朕者谁?

达摩:我不认识。

这故事始见于《坛经》,然而流传中产生有一定的衍文,如1“廓然无圣”一句,便是“洪州宗”托古附会的公案。达摩与梁武帝二人,一问一答,由于教大机小,所以梁武帝不领悟达摩大师的根本法要。达摩禅师认为既是机缘不合,就离开金陵到洛阳去。这真是情投意合千言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后来,梁武帝把上面问答情况,告知他的师父志公禅师,禅师听后就大吃一惊,即对陛下说:达摩大师这个开示实在太好了,他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的大权出现,乘愿再来。粱武帝听了志公禅师这么一说,

心里感到懊悔,自愧有眼不识泰山,当面错过,立刻就下了一道命令,派遣许多兵马,急急追赶,一定要把达摩大师请回来,承事供养。志公说:陛下千军万马,唤不回头。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一看,后面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大师正在危急时刻,随手就折了一支芦华,掷在江中,脚踏芦华渡江,扬长而去。到.了洛阳,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深入禅定。

禅宗不同的宗门有不同的达摩传说,比如“荷泽宗”传的“只履西归”:达摩六次被投毒,最终被毒死,然而有叫宋云的人在葱岭见到他,手里拿着一只鞋子;达摩的门人听说,打开达摩的棺材来看,看见里面只有一只鞋子。这些故事很多可以看出道教故事的影响。

像达摩这样一位连皇帝都不肯逢迎的禅者,到中国来弘法,却只是一个人在少林寺面壁而已,他是不可能大张旗鼓收徒弟的,只是等待有缘人自己来。来造访他的人其实也不少,达摩不管不顾,只是在那里面壁,使得一些不明道理的人,“乃生讥镑”,看到这个和尚不理他们,说这个和尚在这里做什么,他对于佛法哪里懂。另外一些渴望身心清静的人,看到达摩的那种寂寞,生出渴慕之心,真正地景仰他,但是达摩也并没有传法给他们,达摩的法是不轻易传的。

就这样,只有两个人得到了达摩的真传,即道育和慧可。在给他们二人传授的时候,有一位笔录者一位名叫晏林的小沙弥,可以被当做达摩的第三位学生,除此就再无人得其亲传了。而且这几人接近达摩的时间也不会久,因为达摩在公元530年就入灭了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他是被毒死的,他在中国弘法的时间,前后加起来不过九年;而这九年中,只收了这三个弟子,看起来成绩的确是普普通通。然而就是这三位沙门,后来把达摩的佛法传至天下。几人都以生命来护法,使得一盏法灯不灭,经三百年,终于使法门发扬先大。

说到这里有一句闲笔,别的宗派都称“教”,而禅宗却不称“教”,只称“宗”,因为它是“教外别传”;别的教门都有一系列的“判教”方式,也就是把很多佛教典籍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一套理论:佛的意思是什么,哪部经典的地位最高,是佛最核心的理论,佛的理论分为几个方面,哪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方面,等等。这些“判教”最终的结果,无一不是把自己的教门地位抬到最高,是佛说的最核心的法,而其他教门虽然也是“佛说”,也是“正法”,但比我的法还差一点。而禅宗就没有这样的“判教”。你想,要作出“判教”,岂不是要对彳艮多典籍做深入研究才可以吗?而在禅宗中,达摩留下的典籍只有一点点,只有四卷《榜伽经》而已,在这个《榜伽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广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既然如此,都以心为宗了,若有言语,就不是无门可人,因此达摩的禅法就已经是排斥言语的。他把这四卷经交给几个弟子,又说了一些话,让他们依照这个来修行,没有褒贬别的教门,甚至都没有提到别的教门,因此,在后来禅宗的发展中,大家就都不肯做“判教”这个工作。到了三祖僧璨那里,他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让大家不要在心里存在什么是非高下的妄念;到了六祖慧能,这位大德字都不认识一个,更不会去翻一堆经卷,去琢磨每句话的意思,造一套理论了。所以禅宗从那时候起就具有飘逸的气质,并不纠缠于是是非非;达摩在那里面壁,天下人都赞他,或者天下人都恨他,都愿他死,于他都是一样的,他并不会把这些事挂碍心头。

达摩对慧可等人所说的一些话,现在看来的确是智者的见识,足以让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晶盖观透,从而显露出人性中本有的真如佛性,令百事无碍。达摩对弟子所传,被记载下来的,不过五百多字;这五百多字,除了“二入四行”的达摩禅法外,其实核心只有四句话: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

如是安心者壁观。传说达摩把禅法交给慧可时,对他说的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安心是种修行的方法,“外缘”中间,什么尘世的烦劳物欲啊,爱恨憎念啊,都不是自己进人到我们心里来的,均是我们自己去招惹的,这用后来的话说叫做“起攀缘心”,天下本来无一事,庸人偏偏去自扰。贾宝玉的判词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句话其实用在人人身上都准确。我们与外缘产生关系’只是因为我们去寻愁觅恨而已,禅者入火不热,入水不湿,进人蛊毒之国,也能做到一滴都不沾惹。

倘若在相隔一里远的两面万丈悬崖中间放一块一米宽的板子,让人在上面走,从这边走到那边去,你会如何?一般的情况下,人都是还未走到跟前,就已经心生惧怕,到跟前低头一看,就已魂飞魄散,踏上那块板,两股栗栗,不要说走路,腿都软了,站都要站不住了。但其实板子是结实的,在上面走也很宽绰,一点问题也没有。悬崖在那里不过是悬崖而已,你来它也如此,你不来它也如此,百万年都这样;风不过是风,虚空也还是虚空,你也是你,跟前一刻钟走平地的你没什么不同,太阳朗照,一切太太平平,万事都好。只是你心里面不太平,因为你走在那上面,担心自己掉下悬崖,这种担心让你承受着无名的恐惧和痛苦。举这个简单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如是安心者壁观”实在是一种很伟大的境界,能做到心如墙壁的人,就可以简简单单地过这座桥了,看天下几人能做到?

如是发行者四行。四行指的是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报怨行”就是逢苦不忧,有人来害你也甘心忍受,是忍辱“随缘行”是得失随缘,不计较增减,中了彩票也没什么高兴,家里面着了火也漠然看待损失;“无所求行”是安心无为,因为三界都如火宅’只要在里面就是苦,乞丐苦富翁也苦,所以“有求皆苦,无求乃乐”;“称法行”是指除妄想,修行六度,舍身舍财,自利利他,成菩提道。

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这句是教人不违世俗,恒顺众生,从克己中利他。所以,达摩的作派不是咄咄逼人的那种,他单是自我修持和一味委厉而已。在人间要遵守人间的法则,拿我们生活中的事作比方,就是教我们:交通秩序要遵守,学生守则要遵守,公共道德也要遵守;这样做是为了树立僧众的威望,“息世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方便就是智慧,在运用智慧的时候不可以有执着。执着有两种,一种叫做我执,一种叫做法执,有我执,正如我们,把五蕴和合的自己的这个色身看得无比重要,做任何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而根本就顾不上“诸法实相”这个事实。“实相”就是缘起性空,虽有此人此身,此时此景,此欢此悲,怛都是一些条件凑和而成,去掉这些条件,则只剩茫茫虚空了。你是父母所生,若父母不生你,你又在哪里?在空气中?恐怕空气也没有你的份。这个“我”是不值得执着的。还有法执,就是相信“如来佛法”的这个“法”本身的实有,便陷到里面。这个意思比较难讲,但是用那句偈子就可以讲明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坐埃”。什么菩提树、明镜台,都是为了使人开悟,而从虚空之中生出的东西,开悟之后,便可知道这些也并非实相。所以,后来禅宗的和尚有把佛像看做泥塑木胎,见佛不拜的。

达摩把禅法传给慧可等人后,他的历史任务也就完成了。据说他在公元530年前后死时已经150多岁了,但是又通常认’为他并没有死,留下的是一具空棺材。

禅宗祖师当中,二祖慧可可谓是得道和弘法最苦的一位。传说中,他本名神光,因受达摩印可而改名;他曾于达摩门外立雪,几天几夜不动,雪深及膝又说他为得佛法自断一臂云云。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慧可是虎牢(在今河南成阜县一带)人,是一位博通世学及佛法的大学者,当他到嵩洛一带见到达摩并拜之为师的时候,已经是40岁上下的人了。而达摩从不谈学问是有名的,不懂的人,兄当他是一名面壁的泥塑和尚,所以,对于这样一位大学者去拜这样一个人为师,在时人看来,的确古怪,也引起了不少非议。慧可到了达摩门下,在他身边兢兢业业地学习,以慧根和诚意赢得了达摩的欣赏,六年下来,他的确能够透彻地掌握达摩禅法的要旨了。达摩人灭后,慧可就以他在达摩门下所学习到的一切来弘法。一位学者最终成为达摩禅的继承者,大概是因为,唯学者能知学问不能救心的短姓。

慧可弘法非常不顺利。公元534年,国家迁都邺城,慧可于是也到邺城去弘法,此时达摩禅法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慧可在那里做了很多工作来普及达摩禅’不料那里有一位道恒禅师,大概是继承佛陀耶舍或者勒那摩提衣钵者,在当时是非常有名望的和尚,门下的徒众上千人,他认力慧可所传的达摩禅法是“魔语”。道恒跟官府关系很好,便依仗官府的势力对慧可加以迫害,令他人狱,几乎致死。这件事后,历史上的记载是慧可“从容顺俗”,改变了前期弘法精进而激烈的态度,所写下的文字都变得非常隐讳,不是筒约之极,就是使用晦涩繁杂的语言来暗示自己的意思,有时还会以一种类似于诗歌的“吟谣”形式来表达禅境大概是后来禅诗的开端之作如是过了很多年,到了周武灭法的公元574年左右,此时慧可已经九十多岁了,这才绽露出他作为禅者勇猛精进的一面。他与县林法师一同护法,为护经卷和佛像,在被群殴中,他与昙林法师各被斩去一臂(后来被附会杜撰成为“神光断臂”的传说慧可大约活到了一百零七岁左右的年纪。

在这些年中,慧可最像达摩的一点,就是他在修行上,也是奉持最为清苦的“头陀行”。跟日后的禅者完全不同,他很少接触文字,也不怎么着述,平日生活只有一衣、一钵、一蒲团,到处乞食,居无定所。他门下有几个徒弟,生活和修行的方式也跟他完全一样,都是头陀僧。这也许是早期的“达摩禅”非常难以广泛传播的最主要的原因吧。印度佛教有无事比丘、聚落比丘两种,前者居住于“阿兰若无事处),应当都是一些临时的处所,这类比丘实际上都是无家可归的,在中国,他们常常被称为“云水僧”。

三、那、满二禅师

众所周知,禅宗三祖是僧璨,但是僧璨禅师在禅宗的历史上,实在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人物。我们不知道他生于何时,也不知他卒于何世,年寿几何,在关于这几位始祖最早的记载中,都提到了慧可,提到了道信,但无人提到僧璨。对僧璨有详细的记载的,始于《景德传灯录》。而《景德传灯录》中的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已经湮没无考了。至于僧璨是否确然是慧可的弟子,历来也有两种说法。慧可的弟子本不多,有过“七弟子”的说法,这七人的名单中并没有僧璨在道宣晚年为慧可列的十二弟子名单中,僧璨名列第一位,但此时已经是弘忍活动的年代了。在最早的记载中,慧可传法的弟子,唯一可以确认的,是那禅师。除此还有慧满禅师,有说他是慧可的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出自那禅师门下。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2

    圣经故事2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热门推荐
  • 一笑倾城:绝世仙尊

    一笑倾城:绝世仙尊

    九天长老婼漓因盗取九天镇天之宝,灭其九族。然念其守护九天造福苍生为之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废其神体仙根打下凡间经历百世轮回,钦此!流光羽若我不死必定将你挫骨扬灰。他是世人敬仰的天尊,为了他甘愿化身为魔。他是嗜血的魔君,只为他彻底沉沦。他是妖界第一美男,可惜确钟爱她一人。他是冷血无情的冥王,确甘愿在她身边做个逗比默默守护着她。
  • 那些浪费的时光和生动的爱

    那些浪费的时光和生动的爱

    本书是青年作者吴浩然首部短篇小说集。写了青春里的一些往事,记忆里不被关注的那些尴尬和疼痛,还写了普通人面对困境的反应和心理变动,描写入微,戳心戳肺。
  • 迷叠心声

    迷叠心声

    两个家世命运有着天壤之别的少女,性格不经相同,一个是外表看起来知书达理并有着美好家庭的班长“夏席清”,另一个却是普通平常的混世魔女“钟羽苏”,青春的记忆,两个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他们的心声有谁懂?他们的苦闷有谁知?对家庭的爱与恨,当代教育制度下的时代少年发展到底究竟会怎样?
  • 难解总裁心

    难解总裁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到了回首,却盼不到相守。她少年时无心的一句话,成了他心理疾病的导火索,再次相遇,他对她充满了矛盾她有妹妹,有喜欢的人,却没法将他从生活中摆脱出去,当习惯变成爱时,是否能还原最初的悸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AccelWorld

    网游之AccelWorld

    加速的记忆,时间不断地加速前进着,未来的痛苦在自己的眼前出现。心痛情动~~~
  • 重生之蜜桃甜心

    重生之蜜桃甜心

    “轰!”闪电之间,汽车碰撞的声音响彻了天际,强烈的光芒四射,李小紫被卷入其中。痛,无边无际的痛,锥心刺骨的痛!……丫的,脸上的是什么东西?纱布?怎么回事?丫的,腿上硬硬的是什么?石膏?神马情况?丫的,怎么感觉变小了呢?重生?尼玛事情?……
  • 倾世一梦:惊世情劫

    倾世一梦:惊世情劫

    她与他相遇,是命运轮回,还是天意使然,亦或是人为操纵?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向来意薄,奈何缠绵。动情便是劫,放手心难安。忆殇情,莫失莫忘。前世今生,为何总是寻不到彼此的身影,时空中阡陌交错,千年来,孤独终生。痴缠越深,坠得越狠;渴望越深,伤得越疼。那曾让她不顾一切的,终于在镜中狠狠破灭。是啊,执迷不悟,不过是灵魂的痴缠,她曾那样深切地追寻过,却终将如水中泡影般真切清醒。旧恩情不堪追念,自此情义两断。只是,当她对一切都心灰意冷之时,却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君有疾,必有我医

    君有疾,必有我医

    21世纪神偷穿越到架空王朝,万般武艺、医术高明的她在古代大放光彩。如此出彩的她,想要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难上加难,初识之日,她淡漠如雪,拒人于千里之外;医治他,她若有所思,若有其事地说道:“嗯,公子,你有隐疾。”男子邪魅一笑,道:“只有你治得好。”
  • 时光流逝:我与你相随

    时光流逝:我与你相随

    年幼的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友情。天真的我认为友情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能够伸出援手。但在一次一次残酷的事实前。我的信念已破碎。直到他的出现,给我灰暗的人生中,增添了一抹光彩。但我并不是一个好女孩,甚至因为我的敏感而害了他。多年之后,曾经又胖又丑的小女孩,俨然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我却没有一点喜悦。只以为那个曾经给她带来光亮的男生早已不在。我行尸走肉般活着,终于上天给了我一次救赎的机会。他的再次出现。
  • 豪门产业:千金家产之争

    豪门产业:千金家产之争

    父亲一夜之间去世,产业一夜之间被继母和继妹抢走,她的性格也随着一夜之间改变,在抢夺财产之中遇到一位‘好心’帝少帮她一起抢夺财产。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她仍然坚持争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经过了她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年之后她将爸爸的财产夺了回来。可是这个帮着她抢夺财产的帝少,却将她欺压在墙角,用着宠溺的语调说道:“我要把你夺走。”喵个咪呀!老娘是让你帮我抢财产,不是让你抢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