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7800000010

第10章 1991年(1)

1991年的世界,是个复杂多变、动荡不安、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海湾战火刚停。南斯拉夫内战又起。东欧在演变后局势未定,苏联又在剧变中解体。非洲在灾荒和动乱中备受煎熬,南北差距在失衡中进一步拉大。不少国家陷人经济困境,国际间贸易摩擦升级。人们满怀着忧虑和不安注视着这个变动的世界。

与动荡的国际局势相比,国内形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一年,尽管我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国人民表现出坚定的信念,我们的民族显示出极强的凝聚力,我们的国家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仍达到6%以上:我国人民在战胜了特大洪灾的基础上,夺取了农业丰收,赢得历史上第二个农业高产年:工业生产全面回升,特别是乡镇企业突破了一万亿元产值大关;国内市场商品丰裕,购销两旺。物价稳定:外商来华投资企业超过一万家,协议投资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对外贸易有较大增长,外汇储备增加。

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本着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原则,在集中力量把国内事情办好的同时,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西方国家首脑相继来华访问。说明西方对中国的制裁已经基本打破。积极巩固睦邻友好,周边关系明显改善。

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到1991年底,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总供求恢复基本平衡。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基础产业得到加强:经济保持适度增长,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有新的发展。治理整顿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如期结束。但是,经济领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主要是: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经济结构还不完全合理;经济效益仍然不高;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一些基本的经济关系没有理顺。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做大量的工作。

北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

中国京剧史上前所未有的名家汇集、好戏荟萃的盛会——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暨振兴京剧观摩演出与学术研讨等活动,1990年12月21日至1991年1月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历时24天盛况空前的纪念活动,不仅是纪念"徽班进京"这一历史事件,更主要的是借此提高人们对京剧的认识,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并带动其他戏曲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这次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历时一年多。一年多来,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甘肃、湖北以及大连、烟台等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在这以前,中国京剧艺术团又与香港名票、台湾名角在香港举行了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演出活动。在各地举办纪念活动的基础上,又在首都北京举办了这次汇集各路英才的全国性纪念活动。在1990年12月20日的开幕式上,京、津、沪京剧艺术家联合演出了象征喜庆吉祥的传统名剧《龙风呈祥》,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袁世海、王金潞等登场献艺,把会场的情绪推向高潮。

在为期24天的纪念活动中,中央及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港台50个京剧院(团)近4000名演员,轮流上演了50台共166场京剧(包括徽剧、汉剧、秦腔、昆曲等)。来自美国、香港、台湾等地的艺术家也与内地演员同台献艺。同时,还开展了京剧学术研讨会,举办了振兴京剧艺术展览、戏曲讲习班,出版了《中国京剧史》等有价值的京剧史料与论著。首都17万以上人次的观众(其中海外观众达1700余人次)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数以千万计的观众通过电视转播,也欣赏到京剧"百年盛会"的风采。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古老的戏剧文化。在当代世界剧坛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丰富了人类艺术宝库。京剧是在一些古老戏曲剧种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丰富、提高而形成的。形成迄今,虽不过100多年,但它集中继承了中国戏曲鲜明的艺术特色,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并流布全国,成为中国的"国剧"。

京剧的直接前身是徽戏(徽调)和汉戏(楚调),并受到昆曲、秦腔、京腔以及民间俗曲的影响,清代乾隆中叶以后,除了原来活跃于京都舞台的昆曲、京腔以外,来自山西、陕西的梆子腔(秦腔),来自安徽的徽调皮黄和来自湖北的楚调皮黄渐次集中于北京。在距今200年的乾隆55年(1790年),来自杭州的安徽戏班为乾隆皇帝祝寿,这一多声腔表演团体"三庆班"在京演出得到赞赏,嗣后又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晋京,与"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他们的演出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得以在民间迅速扎根。徽班在西皮、二黄两种腔调进一步融合、剧目进一步汇流的基础上,又借鉴、吸收了较雅的昆曲艺术的表现手法,提高了皮黄戏的艺术水平,形成了所谓"花雅竞艳"的艺术特色,逐渐孕育了浑然一体、独树一帜的京剧。徽班的进京并誉满京华,终于孕育了京剧的诞生。

京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它根据剧情需要,将歌唱、话白、舞蹈、音乐、美术、武功、杂技,甚至魔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京剧来自民间,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文人的参与,"票友"的出现以至在京剧改革工作中新文艺工作者与艺人的密切配合,都对京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发表了有关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论著,提出了"推陈出新"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开展了以京剧改革为中心的全国规模的戏曲改革工作。京剧率先进行了大规模的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工作,淘汰了一些不健康的剧目和舞台形象,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现代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新剧目。并且通过北京及全国京剧院、团及戏曲学校,培植了大批优秀的京剧人才,因而使京剧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但是,十年动乱时期,优秀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等被横加禁绝。70年代末开始的拨乱反正,正确的指导思想的恢复,使得京剧艺术再度复苏。尽管在此后并未再度出现颠峰时期,但它仍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和旺盛的生命力。

京剧向海外的传播也是相当广泛的。自梅兰芳剧团于1919年访日演出后,1930年、1935年又先后访问了美国与苏联。新中国成立后的40余年里,京剧团出国访问演出异常频繁,足迹遍及全球,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它不仅为众多国外观众所欣赏,也赢得了许多外国戏剧家深人研究的兴趣。京剧作为代表中国戏曲的剧种之一,超越国界,为不同民族的人们所欣赏、所叹服,表明它无愧为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民族艺术。

京剧艺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许多京剧院团演出不卖座,经济效益低,事业难发展,队伍不稳定,形成了一种难以为继的局面,京剧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某种形式的危机。对于这种情况,文化界特别是京剧界的同志渐感危机,决心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加以改变。他们认为应正确对待当前的困难,既要看到问题,又要看到成绩,既看到机遇,又看到挑战,团结一致,勤奋工作,使京剧艺术在新的形势下得到繁荣和发展。在京剧正处于如何继承、发展的重要关头,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活动,具有深刻意义。

纪念微班进京200周年活动的宗旨是希望通过这次盛会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现当今京剧艺术的最高水平,展现京剧艺术"四世同堂"、后继有人的希望之光,展现京剧界团结合作的新风尚。同时探讨振兴京剧的策略和途径,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普及京剧艺术。通过纪念活动,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台湾和海外京剧界热心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京剧艺术的繁荣。海峡两岸、海内外同胞联手献艺、同台演出,使人们进一步感到京剧在加深民族感情方面起着特殊的精神纽带作用。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毒品犯罪更是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曾经组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禁毒斗争,使长期遗留下来的贩毒吸毒这一丑恶社会现象在中国大陆基本绝迹。、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在世界范围毒品泛滥的影响下,我国毒品问题重新出现和蔓延,毒品犯罪死灰复燃,贩毒犯罪日益加剧,非法种植罂粟增多,吸毒人数迅速增加,触目惊心。我国的禁毒工作在时隔30年后,重整旗鼓,开始向毒品开战。据统计,1985年到199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查获贩毒案件近3万起,仅1989、1990两年就缴获海洛因2120公斤,海关也查获了一批走私贩毒案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90年破获的一起跨国贩毒大案。1989年11月,公安部根据直接掌握的情报,了解到一起跨国贩毒集团的活动线索,于是,他们统一部署,组织指挥四川、云南、甘肃和广东4省公安机关,经过4个月的侦察,弄清了境外毒品的来源和去处,破获一起建国以来最大的跨国贩毒案,打掉了这个跨国贩毒并已在境内连线成网,盘根错节的庞大贩毒集团,共捕获境内外贩毒分子51名(其中,缅甸毒犯3名,香港6名,澳门1名),缴获海洛因2213公斤,毒资人民币160万元。美元2万元,港币4万多元,黄金800多克。同时,缴获手枪3支、运动枪4支、子弹353发,电击催泪弹、催泪枪等其他武器,以及汽车4辆、摩托车、拖拉机6辆,移动式点化台等用于贩运毒品的交通、通讯工具。这个贩毒集团,由缅甸毒品加工厂老板和毒犯向中国运人大批量毒品海洛因,再由内地毒犯马永华等人购买或联系销往广东,最终由香港毒犯人境购买,运往香港。在侦破这起跨国贩毒案件过程中,根据所掌握的线索,在四川、云南、甘肃和广东还连带破获了一批贩毒案件,捕获了一批长期流窜在上述各地的贩毒分子。在过去6年时间里,全国共逮捕毒品人犯20800人,判处刑罚的16000人。可以说,打击毒品犯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尽管有关部门近几年一直未放松禁毒工作,但由于过境贩毒带来的毒品犯罪问题仍然屡禁不止,继续蔓延发展,出现了50年代禁毒运动之后从未有过的严峻形势。在我国西南边境毗邻的"金三角"地区,1990年鸦片产量已由几年前的700吨猛增到2500吨,国际贩毒集团和贩毒分子竭力开辟"中国通道",境外毒源侵入日益严重。但是,这只是外部原因,毒品问题趋于严重也有主观上思想认识跟不上、打击不力、装备条件差等内部因素。

禁毒斗争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的好坏。针对国内外毒品犯罪的严重情况,党和政府坚定了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决心。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同日,国家主席杨尚昆签署并公布实施。作出这项决定,是为了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决定》修改了刑法的有关条文,加重了对毒品犯罪的处罚力度。这项决定共16款,规定了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和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财物,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引诱、教唆、欺骗其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出售毒品等的处刑和处罚;规定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毒品、精神毒品的单位和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从重处罚;还对强制戒毒作了具体规定,等等。本决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前款罪进人中国领域的,中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除依照中国参加、缔结的国际公约或者双边条约实行引渡的以外,也适用本规定。这个决定的颁布实施,为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年,党和政府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禁毒措施。1月10日,国家禁毒委员会举行了首次会议,决定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禁毒斗争。

月24日到26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总结近几年来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斗争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毒品犯罪的趋势,商讨防止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对策。全国公安、卫生、海关等有关部门的禁毒专家和部分重点省、自治区的有关负责同志200人参加了会议。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王芳出席会议并讲话。王芳在讲话中强调,对80年代我国重新出现的毒品蔓延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涉及各族人民和子孙后代祸福的大事。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王芳指出,禁毒工作,关键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和发动群众。因为群众对毒品泛滥是深恶痛绝的,禁毒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群众是积极拥护和坚决支持的。因此,禁毒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在依靠和发动群众上,他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广泛深人地开展群众性的禁毒宣传教育。要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与毒品犯罪作斗争,使毒品犯罪分子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他还要求各有关部门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禁毒工作的指示,努力实现从根本上消除毒品祸害的要求,力争在两三年内把毒品泛滥的势头压下去,进而逐步做到堵住境外毒源,清除掉国内毒品消费。坚持实行禁贩、禁种、禁吸"三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击、防治、宣传、教育多管齐下,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

同类推荐
  • 革命烈士书信

    革命烈士书信

    本书中收录了大量革命烈士的书信。其中有这样一段,1921年高君宇与石评梅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从相知到相恋,感情甚笃。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鸿雁传书,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此信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一封回信。作者以改造世界的志向和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勉励女友和青年们勇敢地追求光明。书中除了这篇《给石评梅的信》,还收录了《给佩卿贤甥婿爱弟的信》、《给鸣时的信(一九二七年)》、《就义前给熊竹生的信》等共计七十三封信。
  • 夏后纪之沉浮

    夏后纪之沉浮

    华夏历,太康五年。天门关一桩诡异血案,使得承平日久的华夏王朝内忧跌至,外患丛生,渐有大厦将倾之势。祁天予,九黎部族一不羁少年,却因无意中遇到的一位老者,而招致灭族,是巧合?亦或是阴谋?在那迷雾重重的表象之下,又暗藏着怎样的诡谲真相?
  • 明雪

    明雪

    皇太极窃天河之水下凡筑满清,点燃了女真气运;袁崇焕引南冥离火入世护朱明,延长了汉家国祚;毛文龙脚踩蛟龙俯瞰乘势而起,东江建镇;九千岁立身紫禁之巅啸月当空,宇内第一;江湖之中,有一剑破千骑的白露剑仙,有一刀断海潮的北地刀王,有会飞的剑客,有会转世的和尚……庙堂之上,有一字退敌的大儒学士,有一计篡国的纵横大家,有会沟通鬼神的钦天监,有会画出前世的老童生……这一年,大明江山下起了雪,有一卢姓少年,缓缓走来,他能否在这雪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 抗清根据地

    抗清根据地

    崇祯九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立清朝,于同年十二月二日南下征伐朝鲜。次年正月,清朝灭朝鲜于南汉山城,迫其投降。回师途中,顺道攻克皮岛,斩杀明朝军民五万人,东江镇泯灭。朝鲜,东江镇,这两颗明朝用来拖住清朝的钉子被扫除,是明朝关外局势彻底恶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崇祯八年,陈玉麟意外穿越至辽东。抗清前线,因为有我所以不同。
  • 帝国如风

    帝国如风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
热门推荐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时年少4:青是受伤,春是成长

    那时年少4:青是受伤,春是成长

    本书讲述的正是关于“受伤和成长的残酷青春故事”。许一静是那种最普通的女生,内心虽有浪漫美丽的激情和梦想,只是无人关注,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孟亦柔,一个万众瞩目的女神,激起了她对友情所有美好的向往。她开始用心追逐这份友情,却在一次次的付出中屡屡受伤,更是惊愕发现,原来女神的成长更是伤痕累累。
  • 兵王在妖都

    兵王在妖都

    潘云“潘多拉”雇佣兵团的创始人之一,代号云影。多年的血腥生活让其烦倦。登上回故乡华夏的飞机,去寻找失散十四年的家。机上遇险,落入R国,老家伙,银狐,妖界,机械天使···
  • 盘古遗灵之绝世女帝

    盘古遗灵之绝世女帝

    她是一代杀手少女,因星辰而穿越世界,又为生存而努力变强。她是一方威武女帝,因爱情而放弃苍生,又为爱情而拯救苍生。她是一界星辰神女,因真相而憧憬成神,又因真相而嗜血杀神。她是一位无忧少女,因命运而错落异界,又因命运而创建七界。
  • 断更勿进:废材逆袭紫妖娆

    断更勿进:废材逆袭紫妖娆

    她,现代的腹黑神偷,穿越到黎明大陆,变为废物。萌萌哒的紫玉,高冷冰魄,霸道兽类之王亡翼,她全要了!没有召唤神?管他呢!身边不就有一个安然无恙的优雅神族公主和一个为她而被破坏了身体,寄住在她身体里不知道要比一般神族强多少倍的冰冷公主?他,变态?不!若不是他隐藏了实力,会显得这么“弱”么?腹黑?不不不!这怎么能说是腹黑呢?这叫腹黑到变态啊!学院中,某男笑得如沐春风,温柔地说:“怜儿,还记得我对你的承诺吗?”某女伪装的冰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当然!买一百篮子鸡蛋送我吃嘛!”
  • 第一神偷:纨绔逆天九小姐

    第一神偷:纨绔逆天九小姐

    她是21世纪的神偷,一朝穿越成天之骄女。天赋绝佳,惊才绝艳。本以为今生一帆风顺,谁知遇见了他。
  • 门的能力者

    门的能力者

    连接空间的门,随时随地的出现在我面前算是怎么回事儿?我会成为超能力者?这个世界有点不对劲,不不,应该是我不对劲。白刃脑子里乱七百糟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唯一清楚的听到是,如果不完成目标的话,就会永远困在被连接的空间里。这是赌上性命的游戏,参加者已经不是人类。“门的能力者”会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是故意制造的,还是说是偶然?
  •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本卷收入作者电视文学剧本《苍凉后土》和中、短篇小说17部(篇)。电视文学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96年拍摄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播出。
  • 蔷薇之夜

    蔷薇之夜

    在古老的克鲁雅国,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学院。这个学院,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蔷薇。蔷薇带刺,正如同这所学院一样,一切力量都无法侵犯这座古老的学院。优雅的而神秘吸血鬼、强悍而粗犷的狼人、多情而奇特的幽灵,三个神奇的种族在此和平相处。当然,还有一群卫士……美丽而圣洁的白蔷薇,静静的守护着这里的和平。然而,蔷薇花的蓓蕾中,却依然暗潮涌动。白蔷薇:学院的守护者,严守着人类与吸血鬼、狼人、幽灵的契约,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天堂。蓝蔷薇:一无所知而平凡可爱的人类,在白蔷薇的守护下,幸福而平凡。绿蔷薇:魁梧、健美、却暴躁的狼人,与吸血鬼是天生的仇敌,每当月夜来临之时,将会变为嗜血凶猛的狼人形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家教:与孩子同行

    家教:与孩子同行

    本书内容包括“只有您能欣赏我”、“信任危机”、“种花的邮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