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7000000003

第3章 敢于在最妙的时刻拍板(2)

刘备,史书中的评价是:以仁厚得天下。世人评说他寡言少语,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正因为这一机警而圆滑的个性,他才得以平安地逃离许多危难之境。

身为汉宗室中山靖王之后,见汉室因势衰弱,皇权旁落,便立志要恢复汉室江山。无奈兵单势薄,加上时运又不佳,根本就无法与曹操等割据势力抗衡。兵败之后,一直委身曹操麾下,整日与酒相伴,或与关羽等人以种菜为乐,一副无所大图、安于现状之态,韬光养晦来消除曹操的疑忌。

一日,曹操突然派人请刘备到府上一叙。刘备不知何故,但又不得不去。进到丞相府,曹操一见刘备就笑曰:“你在家做了好大事!”刘备不明其意,吓得面如土色。曹操指着菜园道:“玄德种得一地好菜,真不容易呵!”刘备听后心才稍安。曹操又指着园中青梅说:“今日请玄德来此,只是赏梅饮酒,别无他事。”

喝得正酣,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将至。曹操借机探问刘备的底细,问道:“以玄德看来,世间谁是英雄?”刘备装出一副毫无见地的样子,故意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张鲁等割据一方的诸侯,曹操却一个也不认可。无奈便问道:“依丞相之见,当今天下何人才配以英雄冠之?”曹操大笑,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刘备,大声说:“天下英雄,非刘使君与我莫属!”

刘备万万没有想到曹操会说自己是英雄,乍听之下,大吃一惊,手中之筷不自觉地掉到地上。恰巧电光一闪。雷声大作。刘备赶紧拾起筷子,装作不好意思地说:“刚才这声惊雷,把我手中的筷子都震落了。”操见之后大笑:“大丈夫何惧打雷?”刘备趁机道:“夫子云:迅雷烈风必变。圣人如此,何况吾辈乃凡夫俗子,焉能不怕。”就这样,刘备以一言便巧妙地将自己的失态掩饰过去了。致使曹操错以为他不过是个普通人物,而不是自己的潜在对手。如此一来,曹操便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当刘备自告奋勇要求阻截袁术时,曹操还欣然答应,并拔数万精兵于他,刘备得此机会,终逃离险境。

刘备的韬晦之计可谓用得不露声色,出神入化,但其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更是信手拈来。倘若刘备稍有迟疑。或行事时呆板被动,无疑历史也将重新改写。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万事万物皆有变化。此处是正,彼处可能是反;此时是是,彼时可能是非,因而只有善观世势,随机应变,才能一叶扁舟永立潮头。

万不能感情用事

——刘备负气出师终致功败垂成

领导决断,切忌感情用事,因怒而发。《孙子兵法·失攻篇》云:“主不可怒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此安国全军之道。”领导者拍板决断,靠的是冷静、细致、周密的思考,靠的是对事物的内在矛盾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而感情用事却往往会妨碍领导者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领导者应该力戒感情用事,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古人说得好:“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是成熟的领导者所应具有的风范。

三国初期,吴、蜀两国曾联手以抗曹,可惜好景不长,因荆州的归属问题,吴、蜀纷争骤起,并且愈演愈烈。尤其在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两国关系更是形同陌路。

时隔不久,曹操病逝,曹丕乘机篡夺帝位,废除了汉献帝,自封国号魏。此举顿时激起天下有志之士的群起围攻。为了“嗣武二祖,躬行天罚”,刘备受群臣的拥戴,也在成都称帝。值此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机,倘若出兵伐魏,不但师出有名,且顺乎民意,争得战略上的主动,使吴、蜀两家破镜重圆,再度恢复战略同盟关系。可惜刘备念念不忘关羽之死,誓雪仇恨,刚一称帝,便决定起倾国之兵征讨孙权。

对于刘备的决定,蜀国文武大臣无不纷纷劝谏。赵云进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引起天下公怒。应该先兵伐魏国,再图东吴。”“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陛下以天下为重。”诸葛亮亦谏道:“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魏贼若除,则吴宾服,愿陛下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可惜刘备充耳不闻,坚持道:“朕意已决,无得再谏。”张飞听闻后,异常激动,即令部将范强、张达两人在三日内为三军将士打造好白盔白甲,准备挂孝讨伐东吴。范、张二人感到困难,请求宽限数日,张飞暴跳如雷,将两人重责40军棍,并责令二人如期赶制,否则军法处置。范、张二人怨恨在心,又恐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于是铤而走险,刺杀张飞,改投东吴。

刘备得知张飞遇害后,更是怒火中烧,仓促之间便领兵直奔东吴杀去。初始,凭借兵精地利之便,攻城夺池,屡战屡胜。孙权被迫提出议和,表示“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归还荆州,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是时,刘备若能借势收兵,与东吴罢战言和,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并恢复吴、蜀联盟的战略态势。可惜刘备完全被复仇的情感所笼罩,加上战争伊始的节节胜利,以致未能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仍旧坚持一举灭吴。结果战线太长,补给难续,渐成强弩之末,非但没能灭吴,反而被陆逊一把火烧了连营,铩羽而归。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被打破,蜀国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重感情者,必定轻理性。感情用事只会导致决断者一意孤行。负气行事,最终功败垂成。按理说,戎马一生的刘备,在主观修养上应该是比较成熟的。当初在他流亡天下时,有人曾评价他“喜怒不形于色”。重义气、重感情既是他的优点,却又是他的死穴。正是由于他过于从个人感情出发,使得他失去了理智,轻率鲁莽的作出了伐吴的决断,最后不得不带着“壮志未酬恨终天”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在这一点上,张飞则表现得更为突出,结果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惨剧。

可见,情感用事很容易形成偏颇、固执的心理定势,而这种心理定势的存在,使得人们从大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成为空谈,从而造成决断的失误。因此,作为一名聪明的领导者,应该时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情感而丧失理智,否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

——朱元璋高瞻远瞩三步方针夺天下

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者决断时,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害得失,更要从全局出发,大处着眼,从自己所处的大环境看趋势,从而制定出胜敌的谋略。

明太祖朱元璋从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参加起义军,到至正十六年率军攻克集庆(今南京),前后仅花四年的时间,就使起义队伍发展到五六十万人,并建立了以应天府(朱元璋占领集庆后,改名为应天府)为中心的稳固根据地,成为雄霸一方的军阀割据集团。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被大好形势冲昏头脑。他开始遍访天下有识之士,来帮助自己制定今后的战略发展方针。经人推荐得知,朱升很有才华,其隐居在石门山中的时候,位高权重的朱元璋屈尊亲自前往石门山拜访他,向他请教夺取天下的良策。朱元璋礼贤下士的诚意打动了朱升,他献上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三步争夺天下的开国谋略。他建议朱元璋继续巩固根据地,注重发展粮食生产,不要急于称王称帝,而应该韬光养晦以求缩小目标,待到时机成熟,那时再图大举,自然水到渠成,信手拈来。朱元璋非常赞赏和认同,便把它作为了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来实施。

在政治上,为了避免树大招风,朱元璋决定暂不称王,对北方的小明王保持君臣关系,仍使用宋政权的龙凤年号,战旗不易帜,甚至连战斗口号也未改变:“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与小明王的“直抵幽燕之地,重开大宋之义”的政治立场是一致的。

在军事上,朱元璋抓紧军队的正规化建设,经常命令部将带领士兵勤加操练,提高作战本领。做到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在经济上,他非常注重农业生产。设置营田司,任命康茂才为营田使,负责兴修水利;派遣儒生,到各地劝课农桑;命令军队在江阴、龙江等地屯田垦荒,边打仗边生产;推行民兵制度,组织农村丁壮,一面习武,一面耕种,兵农兼资,寓兵于民。

朱元璋还非常注重军民关系,强调要“惠爱加于民,法度行于军”,要求全体将士严守纪律,爱护百姓,如有违犯者严惩不贷。亲征婺州时,他告令全军:“不准乱杀无辜,不准掳掠妇女,不准抢夺民财,违令者斩!”随同出征的亲随因抢劫民财,即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

此外,朱元璋还注意广揽人才。攻下浙东后,又将刘基、叶琛、宋濂、章溢四大名士搜罗至帐下,并特地修建了“礼士馆”,请他们在里面居住,做自己的顾问。有了这些才华横溢的谋士的辅佐,朱元璋更是如虎添翼。

在实施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后,朱元璋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兵强马壮,民富粮足,深得人心。其在张士诚、陈友谅等人先后称王称帝时也不为所动,终于于1638年9月(距朱升提出九字方针已过了11个年头)攻下元朝京城大都,建立明朝,史称明太祖。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就是谋大局,就是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以宽广的眼界统观全局,以高屋建瓴的眼光权衡利弊,把握当下,透视未来,从而赢取最终的胜利。

《孙子兵法·计篇》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古人作战时,君王总要携文武大臣赴庙堂,一方面进行祈祷,愿祖宗保佑作战胜利;另一方面进行筹算,用“道、天、地、将、法”度量战争的得胜条件,并以此制定作战方案。现代意义上的“庙算”,实际上就是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前的缜密策划,其着眼点就放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谋划和设计上。

现代市场竞争,如同军事争夺。战略决断问题仍是竞争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因此,运筹帷幄,找准竞争中的难点也就成了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谋深才能计远,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当代企业经营者取之不尽的源泉,是企业参与竞争、驾驭市场、赢得主动的法宝。

看谁智商更高

——诸葛事前定妙计得了夫人又赢兵

预测是领导决断的前提和基础。

决断说白了就是决定下一步干什么以及如何去干,它的着眼点是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或空间段。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常会产生某些新的、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只有全面地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纳入思考的范围,领导者们才能真正决胜于千里之外。《诗经》中曾有:“适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之说,讲的就是凡事都应该有所准备。可见,倘若没有预测为其提供“未来信息”,决断是无从谈起的。

据《三国志》记载自刘备“借”得荆州后,并无退还之意。正当周瑜无计可施之时。忽闻刘备丧偶的消息,心生一计,告曰孙权:“主公之妹美丽刚强,何不以联姻抗曹之名,骗刘备前来东吴,将之软禁,挟迫孔明之辈以荆州来换。”孙权大喜,依计而行。

消息传到荆州,刘备听闻后,异常苦恼,忙向军师求教,诸葛亮却笑道:“主公只管前去,让赵云相伴,吾自有妙计,包您既得夫人又不失荆州。”刘备听后心稍安。诸葛亮私下召赵云,吩咐道:“吾这里有三个锦囊,内藏妙计,将军到了南徐后,以第一个锦囊上所言行事;到了年底,再打开第二个:危机关头再开第三个。此次成败全在将军身上,望将军依计而为。”

赵云领计,引五百卒相伴而行。到了南徐,打开锦囊,顿时心领神会,遂吩咐兵士大肆选购婚礼之物,并四处宣扬“招亲”一事,同时又催促刘备马上拜访乔国老。

乔国老听到如此大事,很是不解,于是去问吴国太,吴国太也未曾听闻。后方知是孙权自作主张,遂大怒:“男女婚嫁,乃人生大事,怎么我做母亲的都不知道。”孙权辩称:“此乃权宜之计。”“可现在此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唉,算了。听闻刘备也乃一方霸主,我倒想见识见识。”于是传令在甘露寺相亲。吴国太见刘备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很有帝王之气,又素闻刘备以仁义安天下,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将女儿许配于他。孝顺的孙权只得依了母亲,为妹妹办了婚事。孙权、周瑜两人弄假成真,心中苦不堪言。

周瑜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写信告之孙权:“刘备生于贫寒之家,极少享乐,如今可用声色犬马迷住他。离间他们内部的关系。到时候再出兵攻取荆州。”孙权依计而行。

果然,刘备沉迷于酒色,不想回荆州。赵云怎么劝说都不管用,心下十分着急。好不容易盼到年末,打开第二个锦囊,顿时明了,遂向刘备上报:“军师从荆州发来消息,曹操出兵55万,要雪赤壁之仇,荆州危机,请主公速速赶回!”刘备大惊,将军情马上告诉夫人。次日,夫妻商议停当,借口到江边祭祖。离城后,沿江一路往荆州飞奔。

孙权知晓时,刘备一行已经走远。孙权大怒,遂派两队人马追击。快到柴桑地界时,又杀出周瑜的一队人马。赵云见形势危急,忙开第三个锦囊给刘备看。刘备依计,向夫人细说孙权、周瑜以美人计诱杀自己的阴谋。夫人大怒,命推出座车,严辞斥骂追击之人,喝令赵云一行继续赶路。东吴将士哪敢得罪孙权之娇妹、吴国太之宠女,只得让开大路放行。

正当刘备等人快接近荆州时,周瑜率兵至,结果却被诸葛亮布下的伏兵杀得大败。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故事的叙述来看,诸葛亮对事态的发展是这样预断的:

首先,孙权、周瑜的“招亲”只不过是一面幌子,那么既然是一场骗局,东吴上下肯定不知其事,当然更包括极有威势的吴国太和乔国老。倘若此事败露,孙、周二人肯定难以下台。因此,诸葛亮在第一个锦囊中吩咐赵云一到东吴,便大张旗鼓地筹办婚礼,让南徐百姓众所周知,并让刘备立即拜访乔国老。这样一来,将计就计的好戏也就拉开了序幕。

当然,孙、刘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因为“招亲”成功而得到缓解,反而还会因此事使问题进一步激化。孙、周定会在“软”的一方面下功夫,即使刘备沉迷于“安乐窝”,离间上下之间的关系。于是,诸葛亮在第二个锦囊中定下了智激刘备回荆州的妙计。

在逃离南徐后,诸葛亮料定孙、周肯定会派兵追杀,而单凭赵云一己之力难以抵挡。这时就需要靠国太之宠女、孙权之娇妹的身份,镇住东吴追兵。以此为依据定下了第三条妙计。

此后的形势发展变化,果然与诸葛亮预断的丝毫不差,致使东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见,领导在预断时,只有对客观事物的矛盾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而只有对事态的发展变化看清楚了,作出的决断才愈高明。实际上,人们在决断过程中常有“事前诸葛”和“事后诸葛”的说法,虽然两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讨论,但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说明处事有先见之明,处处主动;后者则是亡羊补牢,悔之已晚。而所谓的“未卜先知”也并非像大家所想的那般玄乎,其实这也是对客观事态分析的结果罢了。

同类推荐
  • 砺炼完美人格

    砺炼完美人格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砺炼完美人格”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作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
  • 做最好的自己(向大人物看齐)

    做最好的自己(向大人物看齐)

    这是一份礼物,送给每一位拥有梦想、渴望杰出的孩子!本书选取了对青少年有重要影响的中外名人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里没有大道理式的说教,而是通过让人如沐春风般的循循叙述,折射出哲理光芒。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些“大人物”,他们或宽容善良,或自信坚忍,或执着守信,或淡定达观……他们用行动教我们怎样管理自我,怎样直面成长中的问题,怎样在尴尬中经受打击,绽放光芒。站在这些“大人物”的肩上,追随着他们前进的方向,你会在更新学习观念中获得更强的能力,会在拓展知识视野中拥有更多的财富,会在修炼个性品格中更健康地成长,会在成就美好人生的过程中拥有更多快乐……
  • 雄鹰精神

    雄鹰精神

    一部职场生存与发展的启示录;一部团队竞争力与执行力的提升宝典。充满传奇色彩的鸟中之神——雄鹰,天空当之无愧的霸主,智慧、雄健、坚韧、傲视群雄的象征。拥有雄鹰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精神面对社会,拥有雄鹰的良好心态和强健体魄搏击人生。
  • 有一种心境叫放下

    有一种心境叫放下

    本书着重阐述了“放下”这一种人生哲学,说明了“淡泊”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智慧,它将如何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坦然面对,成为更大的赢家。书中提倡一切随缘,莫强求,通过一个个简单而富有深意的故事说明了放下给人带来的幸福。
  •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选取了历史上经典的奇联妙对,并介绍了它们的背景故事,从中反应了人们的才能智慧,也体现了我们语言的魅力。
热门推荐
  • 病态宠爱:魔鬼的禁锢

    病态宠爱:魔鬼的禁锢

    病宠俗称:病态宠爱!简正阳很复杂,用医生的话来说:他身体没病,有病的是心理他有的不是一种病,而是几种病混合在一起从表面上看,他除了比旁人孤僻点,偏执点,没有什么不同他不容易动情,被他爱上的女人,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福的白小兔很苦恼,她明明那么爱简正阳,为什么他总是表现得没有安全感呢?直到有一天,她知道了简正阳的病…片断一:从警察局里出来,白小兔气愤的抱怨简正阳:“好端端的,你打别人干什么?”简正阳满脸阴霾:“谁让那个家伙摸你的手了。”白小兔无语:“那你也不用把人家打得半残啊。”虽然那个混蛋该打…片断二:他说:“白小兔,如果我告诉你我是个魔鬼,你还敢爱我吗?”白小兔说:“只要你不负我,我必不负你。”半响,他笑了,他说:“白小兔,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今生今世,就是死,你也要与我死在一起。”好姐妹的文,强烈推荐ing:http://read.xxsy.net/info/376132.html《第一百零八次相亲》http://read.xxsy.net/info/376132.html《结婚后恋爱》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狂性首席独宠妻》
  • 皇城恨:复仇小宫女

    皇城恨:复仇小宫女

    她,钟无燕,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拥有异能的麻痹儿童患者。在妈妈冤死以后,重生于西门皇家‘小姐’西门燕的身上。西门燕,那日,血腥味弥漫的雨下,七岁的她目睹亲人被杀。一命归西,死前起誓:如果她能再活,他日必复灭门之仇。当两者灵魂融合,那被屠杀的没落家族必将强势崛起,无人可挡!在皇城里再次掀起一场惊涛骇浪!在这波谲诡异的后宫,修身养性,笑对仇人,一个一个她都不会放过。这一场盛世浮华下的宫闱倾轧。谁迷了眼,谁倾了心,谁动了情?
  • 中华上下五千年6

    中华上下五千年6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对历代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详细、准确的介绍。在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中国历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的奇迹有如夏夜的繁星,数不胜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智慧的无穷魅力。丰厚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得以凝聚并且繁衍不息的源泉。
  • 落花雨的飘摇

    落花雨的飘摇

    顾落雪是个可爱充满灵气的女孩,安晨是个帅气又有些痞的男孩,两个性格鲜明的少男少女碰撞在一起是否会擦出火花呢?他们会不会从校服到婚纱的相守在一起呢?
  • 冷峻总裁:密爱天蝎女

    冷峻总裁:密爱天蝎女

    她不过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白领,而他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冷酷总裁。三年前,他们爱的死去活来,最后,她盗取了公司的机密,他打掉了他们的孩子。三年后,因为公司调动,她又回到了这里,和他再度相遇,揭露被掩埋的真相……
  • 留意天皇

    留意天皇

    混沌异境分,洪荒起风云。乱世群雄起,枭雄定乾坤。一
  • 废材公主:未来召唤师

    废材公主:未来召唤师

    她是21世纪召唤师家族最出色的继承人。只因一时大意被同胞妹妹设计所害……她是秦王朝最不受宠的草包3公主。却因天生废柴为此受尽世态炎凉,遭尽天下人耻笑……为保母妃安然她韬光隐晦、隐忍锋芒。皇子公主百般欺凌——她忍!可忍耐不代表会坐以待毙!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她要拾起老本行,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TMD白痴!
  • 蜀山剑侠传8

    蜀山剑侠传8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财政管理体制概述、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考评、分税制财政体制“缺陷性”分析、财政管理体制国际比较借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