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2000000013

第13章 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4)

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负担沉重,尤其需要父母来帮助他调节情绪。休息时,父母可以用乐观的态度,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一定要从态度中体现,父母真心希望孩子快乐。只要每天能有很少一点温暖和快乐,就足以支撑孩子走过艰难的书山学海。

虽说体育锻炼对孩子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很有益,但有一些孩子却不爱锻炼身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孩子的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

许多孩子自小就被宠爱,做事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锻炼身体实际上是很艰苦的,它不仅要劳其筋骨,而且要苦其心志。因此,孩子总是会为自己寻找客观的理由,躲避身体锻炼之苦、之累。

2.家长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成人没有余暇锻炼身体。资料表明,25—3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例最小,在此年龄段,45.5%的男性和39.6%的女性借口工作太忙不参加体育锻炼。孩子的家长大多数处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很容易把父母的生活习惯当成自己效仿的对象。

3.孩子们的锻炼兴趣不能实现

有一些孩子,实际上是有锻炼身体的兴趣和想法的,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踢足球,有的孩子喜欢游泳,有的孩子喜欢武术。一些家长却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孩子,孩子锻炼身体的良好愿望一旦被压制,他明明喜欢锻炼身体,也会故意不锻炼。

4.锻炼的空间和外部环境不具备

许多学校学生人数众多,操场总是人满为患,有限的锻炼空间使一些孩子望操场而兴叹。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不爱锻炼身体的习惯呢?父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在对待那些有浓厚的锻炼兴趣,但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孩子时,父母应多鼓励,制定锻炼计划,并适当地创造奖励条件,以巩固强化孩子的兴趣。有的时候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惩罚的措施,从而纠正孩子不爱锻炼的坏习惯。

2.要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

兴趣是人从事任何事情的基本动力。作为家长,不妨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有较为感兴趣,然后不动声色地提供一些条件及时加以引导。有了条件和父母的支持,孩子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

3.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教给孩子锻炼身体的正确方法

人的智力发展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身体素质同样也有一个“敏感教育期”。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素质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个黄金时期不容错过,否则将贻误终身。父母一定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体育常识和生理常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体质状况,合理分配锻炼时间,掌握锻炼技巧,切不可因噎废食或锻炼过度。

§§§第8节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父母箴言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要多了解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设计,可以帮助他们完善,但不要包办他们的理想。

家长对孩子的未来,一般都怀有预期,并且大多数家长的预期都还很高,期望高的,希望孩子成龙成风,期望低的,至少也希望孩子学好,不能成才也要成人。可以说,对孩子寄予希望,怀有预期,这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本能,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家长对孩子的预期或希望在孩子尚在母腹,还未出生时就已经萌生了,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父母们通常怀有美好的希望,有的父母希望生的是个男孩,如果是男孩,又希望这个男孩聪明、健壮,如果是女孩,就希望她美丽而聪慧。等到孩子出生了,父母又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从理论上说,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有无限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前途。有的家长看着当红的明星、著名的作家、杰出的科学家、成功的企业家等社会精英,眼红心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能一夜成名。

但是,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家长如果对孩子总是抱有期望,这对家长和孩子两方面都会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尤其当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预期时,其不利影响更大。家长有了“超常”的期望,自然就会给孩子超常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就有可能变成超常的“投入”,外加超常的要求。从小就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为孩子提供一流的家庭学习条件,频繁参加各种辅导班、课外培训班,还有时髦的衣服,源源不断的零花钱……就家长这一方来说,孩子如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辜负了自己的希望,家长的投入不能获得预期回报,会因此而失望、甚至产生绝望情绪,“恨铁不成钢”,家长很可能对孩子由爱生恨。就孩子一方来说,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预期,其中携带有家长的意志,而孩子则必须接受这种意志。这实际上对孩子构成了一种压力,孩子要实现家长寄托在自己身上的希望,就需要按大人的想法、意思、要求去做。一般来说,孩子都不愿意看到家长失望,当孩子令家长失望以后,家长就算不责备、不打骂孩子,仅仅只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伤心、忧愁、失望的情绪,也等于是变相地惩罚孩子,孩子会因此背上不小的精神负担。现在有不少“问题孩子”,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担心考不上名牌大学,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家长,因而采取自杀、离家出走等极端方式以求彻底摆脱压力。实际上“问题孩子”的真正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自身,因为总是先有“问题家长”,然后才会有“问题孩子”。

不少中学生,每天除了正常的上课外,一周中有三到五个晚上请家教补习功课,每个周末还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的学习。这些孩子的学习压力相当大,但正如他们所说的:“为了父母的希望,我们只能这样拼命学习。”然而,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他们也背负着难以摆脱的精神负担:脑子里的弦随时都是绷紧的,生怕哪一次考试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形的压力让这些孩子倍感焦虑。

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预期往往都是他们单方面的想法,有些甚至完全是出于家长的补偿心理。比如父母早年渴望上大学却没能读上大学,就希望自己孩子能考上大学,父母以前渴望做官最终却没能做上官,于是就把做官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入仕为官,等等。一般说来,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预期、希望来培养孩子,要把孩子培养、塑造成“自己想让他成为的那个人”,这是家长的一种本能,而孩子的本能却是“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孩子都有自己的打算,对未来有着自己的向往和憧憬,他不愿意被动地接受家长的“打造”,不愿像木偶一样受家长的操纵。这注定了两者要发生冲突,冲突可能使家长伤心失望,也可能让孩子受到伤害,并且使亲子关系遭到扭曲和破坏。家长希望孩子天资聪明,学习拔尖,但孩子却显得不那么聪明,成绩平平,家长会失望;家长希望孩子考上某某名牌大学,结果孩子却只能上一般大学,家长也失望;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社会的精英,结果孩子长大后什么也不是,家长更会失望。孩子可能令家长失望的地方太多了。只要家长总是对孩子抱有过高、过多的期望,孩子就几乎总可以令家长失望、甚至绝望。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最好的办法是家长不要对孩子怀有预期、不要对孩子抱有任何希望,但这显然不尽人情,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对孩子怀有希望是家长的一种本能,如果家长对孩子已经不抱任何希望,说明家长已经不再爱孩子了,亲子关系也可以说是彻底结束了。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家长仍然对孩子怀有预期,但不是怀有一种刚性的、固定的预期,而是怀有一种变动的、弹性的预期。既然是弹性预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当然既可以高,也可以低,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对孩子的期望。比如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有预期,期望他的成绩在班上能排名前十,但孩子的成绩长期只能徘徊在三四十名,家长如果还固守以前的期望,不仅会加深自己的失望感,还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家长此时就需要调整其预期,比如可以由以前的前十名调整为前三十名,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小一些。当然,孩子的学习进步了,排名已经上升至前三十名了,家长又可以再重新调整预期,比如期望孩子下次能进前二十名。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小一些,反而有利于孩子成绩的稳步上升,期望太大则压力太大,反而可能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

家长对孩子保持弹性预期,还表明家长更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问题,更多地照顾到了孩子的意愿、想法。孩子的自我预期、对未来的自我设计是主要的,而家长对孩子的预期一般都是边缘性的、支持性的,家长根据孩子的自我预期来调整自己的预期,而不是把自己的预期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为实现这一预期而努力。家长本来希望孩子能进医科院校学医,毕业后做医生,结果却发现孩子对学医毫无兴趣,对从事新闻工作倒是情有独钟,家长此时就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预期,以新的希望来取代旧的希望,自己对孩子的这一希望表示支持,并且重新对之寄予希望,希望孩子能进入大学新闻系就读,毕业后能在新闻领域做出成绩。家长这样做,既可使自己对孩子始终怀有希望,又不致与孩子发生冲突,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对融洽亲子关系也有利。

同类推荐
  • 成长有痕

    成长有痕

    本书收录了《意林》少年班杂志上最受小读者欢迎的近百篇与成长有关的文章,为小读者解开成长的密码,书中不仅有好看的故事,还有那蕴藏其中的人生哲理。
  •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爸爸及早认识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前提。孩子可以从父亲身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许多好的品质,有些品质还会使其终身难忘,并终生受益,从这点上说,爸爸作为一个榜样的作用的作用,比金钱财富更为珍贵。
  • 把幸福还给孩子

    把幸福还给孩子

    《把幸福还给孩子》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姊妹篇,是教育专家李跃儿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独家分享三十年教育经典案例,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
  •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本书从很多方面向读者阐述了新生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读者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会经历哪些关键的阶段,让父母充分地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照顾得当。
  •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的行为出发,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孩子心理,并为家长提供了孩子不良行为和培养孩子好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内容包括:孩子的行为折射成长轨迹等。
热门推荐
  • 我记得我爱过:三更鼓

    我记得我爱过:三更鼓

    看康复医生寇景文(Vincent)如何从未婚妻罗芷歆(Katherine)的现男友(麦世希)手里夺回真爱!崭露头角的香港演艺新星罗芷歆四年前因为一场电梯坠落事故几乎失去所有记忆。三年后的记忆,会走向何方,罗芷歆不知道。当神秘男子寇景文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平衡开始出现裂缝。那个不断出现在她梦中的背影是谁?那个深藏在麦世希记忆中的女子又是谁?她没有料到,寻找记忆,或许需要太多的勇气……三更鼓,梦里诉衷情。只叹梦里不知身是客。
  • 破劫

    破劫

    神州大地,源远流长。上古神话,绚丽多彩。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恢弘惨烈的涿鹿之战,壮丽秀美的海外仙山……这一切究竟是只存在于传说之中,还是发生在那遥远过去的真实历史?少年季云奉师命下山游历天下,寻找即将出世的宝物,却不料传说中的上古魔神纷纷出现在他的面前。整个神州大地似乎也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之中。而这一切究竟是宿命的安排,还是命运的偶然?当他站在真相的面前,才知道一切只不过是回到了起点……
  • 末世之强势崛起

    末世之强势崛起

    本书有点问题,暂停,请关注新书《九霄魂动》,不错的,末世携法宝重生,比别人更多的求生经验,如何逍遥快活呢?本书以轻松为主不注重打杀过程
  • 小楼一夜听风雨

    小楼一夜听风雨

    玉玄仙山有三宝,玉泉玲珑楼仙长。楼仙长做为众人眼里的唐僧肉活的很是不愉快,若非暴力镇压,这几百来年的安宁简直就是她的奢望。世人都道玲珑好,楼烟一身苦楚从来不敢跟任何人说上一说。掌门飞升,长老被困,做为唐僧肉的楼烟赤裸裸的被遗弃在众人眼前。楼烟曾经听山下一说书人笑谈,楼仙长要真是有那么灵啊,他拼了命也要上玉玄山上抢口汤喝。现在可不就应验了吗?幽魂附于山野村姑身上,难得享一世太平。只是已逝大伯家的小女儿怎么那么可怜?罢了罢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算是为自己积点德吧。就当,就当祈求老天让她这辈子安乐死好了。
  • 尸雄再现

    尸雄再现

    平静的早晨,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往上学的路上,但是没想到危机却突然来袭,面对海量僵尸!杀,与被杀,由你选择!
  • 索勒尼娜的死亡领主

    索勒尼娜的死亡领主

    将灵魂出卖给死神的悲剧男,被带入了奇幻的纳文达尔大陆,成为了一名统领亡灵军队的死亡领主,他喜欢杀人放火,喜欢在女人面前装英雄,喜欢在寂静的黑夜里对月高歌,喜欢在荆棘丛中对着骷髅们吟诗高亢,在他的熏陶下,它的部下们也都成了一群古怪的亡灵。
  • 超痞强兵闯花都

    超痞强兵闯花都

    兵王赵逸回归花都,受上级指派,给启亚集团的美女总裁林晓纯当保镖。偶然获得十八佛珠,开启了风云涌起的新生活。
  •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公主难惹

    公主难惹

    大周朝最刁蛮的十四公主,不仅逼婚未果,反倒把青梅竹马吓得请命自守边疆。七年后,本以为碗里的肉在劫难逃,孰料迎来的一道和亲圣旨,打乱了她的全部计划。神秘且睿智的突厥商人忽然降临,用蛊惑人心的声音说道:“不就是男人嘛,我帮你追!”到底最后,谁才是碗里的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能你的生活

    智能你的生活

    交通灯对交通流量的调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却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在管理不善的路口经常出现交通瘫痪,驾驶员们相互指责谩骂,互不相让。走走停停的驾驶过程依旧令驾驶员感到沮丧,而且与畅通无阻的行驶相比,还会耗费更多的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