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5900000008

第8章 民间乐事宽

酒的确是人可以倾心的挚友,甚至,是可以膜拜的神!或者说,有酒,就可以在自己的心灵大地和天空中创造出神灵!

捧读樟树,我忽然喜欢上了一位举人的诗。这位乾隆年间的举人,叫张志泰。我无从探问他的故事和结局,品味他的诗作《端午书感》,忍不住妄加揣测,想来他虽取得赴会试资格并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恐怕还是未曾发达吧?不信,有诗为证——

近况闲愁逐序过,且当佳节一高歌。蒲樽有意延端午,角黍何情吊汨罗。终日对书凝拙惯,老年被鬼戏揄多。畅怀好饮开聋酒,醉看当窗翠髻螺。

好个“蒲樽有意延端午”!诗里虽有几分委屈几分怨愤,然而,更多的却是释怀于心的洒脱,寄情于酒的快慰。酒可以让闲愁的日子变成佳节,酒也可以让佳节延宕为畅怀好饮的每一天。我乐见这首诗,并不在于诗人所表现的豁达心境、所传达的乐观态度,而在于,这位举人老爷在传统节日里端起端午酒,不经意间道出了一种民俗心理,即因“被鬼戏揄多”而祈望“蒲樽有意延端午”的心态。是的,此言一定蕴含着属于作者个人的具体人生内容,然而,酒的确是人在困厄、迷茫、烦愁、愤怒时可以倾心的挚友,甚至,是可以膜拜的神!或者说,有酒,就可以在自己的心灵大地和天空中创造出神灵!这是一位主宰欢乐、主宰平安吉祥的尊神。毋庸讳言,酒与节日,酒与信仰,酒与礼仪,的确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酒是迎神的微笑。酒是通神的语言。酒是酬神的心情。

不知道是否因为早在数千年前就受用了樟树佳酿,就领略了在当时堪称高贵典雅的酒具陶鬶和铜斝,诸神似乎格外青睐这祥云捧月的风水宝地,这里成了众神狂欢的地方。真个如清人王愈扩登就亭面向閣皂山、俯视袁河水所看到的情景:“官冷诗篇富,民间乐事宽。江云无定影,醉里几回看。”

众神欢聚在古人的诗词里。明嘉庆六年优贡黄观海《舟中即事》云:“篱边祝祝鸡欲栖,老牸呼儿渡碧溪。正是日斜春社散,邻翁归去醉如泥。”清邑廪生杨毓藻《社祠秋报》云:“仁里古道存,农解先畴服。百亩庆西成,社祠秋报肃。击鼓赛神忙,颂声杂丝竹。樽酒与豚蹄,童叟喁喁祝。仰谢雨流甘,丰稔年年卜。问俗到輶轩,豳风图一幅。”清举人黄云《社祠秋报》云:“朝闻社鼓集神祠,报赛逢时乐事滋。春雨稻苗资灌溉,秋风禾黍惬怀思。鸡豚宴罢人方散,桑拓阴浓树并垂。恰喜西成堪荐响,野花残月护灵旗。”这些诗句里,有春社、秋社,有社祠、社鼓,有报赛、赛神,字里行间,更有“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其乐融融。

“社”字的本意是“示土”,即祭祀土地,古人称:“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又说:“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以句龙生时,为后土官,有功于土,死配社而食。” 渊源于史前时期的土地和土地神崇拜,反映了先民们对大自然的朴素认识和对生长万物的土地的感恩和祈求,土地在感恩和祈求的心灵中获得了灵魂,神灵由此而生。于是,人们把传说中四五千年前的部落首领共工氏之子句龙当作社神供奉,享祀社神的社日成为古人相当重视的日子。社日,一般春秋各一,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别,即所谓春祈秋报。春社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

由原始社祭的形态发展至城隍神及土地神的信仰,是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信仰之一。从社祭到土地神崇拜的演变,在江西乡村仍留有鲜明的痕迹,不少地方仍把土地神称为社神。与樟树相邻的万载县乡间在农历岁首要洁身净斋三天,择吉日,请道士,齐聚于社令祠焚香点烛,列队虔诚祷祝:“社公社母,保佑今年全村人清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的地方则流行过“社火节”。

作为地方守护神,社神和土地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民间供奉最普遍、知名度最高的神邸之一。在江西乡间,社祠或土地庙几乎遍布每个村庄。也许正是因为社公或土地神在诸神中级别最低,它们的庙宇一般都是小巧玲珑的,高的一般也只有几尺,有的村庄干脆将瓦缸处理后倒覆于地上,将社公或土地神牌位供奉于内,或用三片石头作墙、一片作顶,我所见到的最甚者,是拿一棵古樟根蔸处耸起的几个疙瘩,权充神明的祠宇。看来,社公和土地神也是最没有架子、最亲切随和的一位神邸。

关于社日、社祠的那些诗作,分明就是一幅幅神人同宴乐的风俗画。春社日照例要置鼓以聚众,要备酒,祭毕饮中和酒、宜春酒,自古相传,社祭饮酒治聋。故而又称之为“治聋酒”。难怪张举人把端午酒也当作了“开聋酒”。所谓“报赛”,指古时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鲁迅有文章如是说:“农人耕稼,岁几无休时,递得余闲,则有报赛,举酒自劳,洁牲酬神,精神体质,两愉悦也。”

在端午节的樟树,牛也要开聋。节日早上,人们吃过粽子、包子和蛋,要拿一些粽子、米糕或糠拌饭喂牛,谓之给牛开聋。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两条活黄鳝,从牛的左右鼻孔灌入胃中。据说,如此这般,可使牛在投入夏收夏种紧张繁重的劳役时,不怕热,不怕累。随后,再给牛背脊和额头涂抹雄黄酒,使之在天热的晚上不怕蚊子叮咬。春插时节,有的地方作兴送开秧门饭。下田拔秧叫开秧门。这天早上,要备好干鱼、腊肉、盐水蛋和封缸酒。拔秧前,主人要在秧田上方烧纸钱,放爆竹,燃香,然后,朝南作揖。女主人提来一小碗饭,上面放着腊肉、干鱼、盐水蛋各一片,另倒一杯封缸酒。丈夫接过饭和酒高举过头,口中念道:“秧秧禾禾快快长,秧秧虫虫快快走。”念完倒入田角空处。这时,丈夫下田拔四把秧上岸,就算开了秧门,可以回家吃开秧门饭了。这天的饭是用饭甑蒸的,既多又香。丈夫请村里的好友来吃酒,女主人则用小碗盛上饭菜,叫子女送给左邻右舍,这叫送开秧门饭。

在樟树留下大量题咏的清代诗人、江西布政使参议施闰章在《临江杂咏》中,写道:“更无罗绮艳江边,高种茶园低种田。一岁繁华灯下尽,满城歌管送神船。”关于“送神船”,他更有《神船词》一诗对这一民俗事相作了细腻描写,难能可贵地为后人留下了古时地方风俗的记忆。他在题记里写道:“清江县旧俗,上元舁彩舟行地上,罗载百神,服饰甚盛,鼓吹三日夜,乃送而焚之江浒。”我想把他的诗作抄录于下是有必要的,因为,由此我们可窥见昔时“送神船”的原本全貌,而如今,这一民俗事相虽有遗存散落乡间,却是在衍变发展中变得面目全非或支离破碎。其诗云——

清江江水春未生,江城满耳棹歌声。惊雷驰电纷纵横,桂楫兰舟平地行。驾赤螭兮吹玉笛,驱风伯兮抗霓旌。船中恍惚天帝居,乃是上帝百神之所都。羽卫阴森彩仗集,帆樯蜿蜒蛟龙趋。别有天妃曳长珮,篙工柁师皆好姝。灵旗风起时晦冥,仙乐要眇还有无。疏星历历月皎皎,夜祀明灯接清晓。臇凫胹鳖陈酒浆, 瓦卜鸡占前致祷。黄冠陪坐恣盘飨,父老争言神醉饱。愿驱厉鬼屡丰年,使我百谷皆坚好。喧阗花月可怜春,送神还向清江滨。纵火烧船付江水,锦袍绛节成飞尘。尘飞处,水东去,梅花已落江皋路。年年赛社不愁贫,典衣又办芜田赋。

这首诗让我联想到江西乡间名为“喊船”的迎神、送神活动,其意在驱邪保平安。据说,凡是张天师足迹所到之处都有喊船,尤以赣江中游的吉安一带为盛,而樟树与之紧邻。各地一般都是正月初一接神,正月十六或二月初二送神。

关于它的来历,传说汉朝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在广信府享有特殊权力,令朝中大臣十分妒忌,他们经常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有一年春节,汉武帝故意安排大臣们藏在地下室里装神弄鬼,而把张天师召去,要当面考察他降妖的法术究竟如何。张天师无奈于皇上的威逼和嘲讽,只好将碗中水泼到地上,顷刻间,地下室里灌满了水,众大臣尽皆毙命。事后,张天师好不愧疚,便急匆匆驾起云头回到江西,遍访风水胜地,劝人建庙以安顿那些大臣的灵魂,让它们享受江西人的香火。张天师勘查完毕,默运神功,派了一些大神用船将那些冤死的鬼魂送往各地。各地百姓知道是朝廷官员的鬼魂到本地为神,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来迎接。敬奉之后,再把它们送回鬼都洛阳。

喊船,有水船与旱船之别。坐落在富水河边的青原区陂下村,喊的是旱船,特别讲究仪仗。喊船这天,周边村庄的百姓也赶来看热闹了,本来就有二千人口的陂下村熙熙攘攘。送神队伍浩浩荡荡,前面是神铳、彩旗、灯笼、香头、红灯笼、开江引水旗、清道旗、斧头牌,牌上书“得胜龙舟”四字;中间是龙头、龙尾、儿郎菩萨、大神画、彩绘纸船、相公菩萨欧阳修;接着,是全副銮驾、大锣大鼓、喊船队伍及乐队。喊船,名为喊,实则唱。有领喊者一人,和喊者四五人或更多。其唱腔抑扬顿挫,韵脚悠长。在喊船声中,送神的队伍穿行在村巷之间,一路上鞭炮不断,唢呐声声,铳响连连,其间穿插表演打拳、神舞,还要放河灯,待到人们在富水河边烧完祭品,就算把神送走了。邻近一些村庄也喊船,并有在河边烧掉纸船的,与樟树送神船时“纵火烧船付江水,锦袍绛节成飞尘”场景极其相似。从各村大同小异的仪式看,唱喊船词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所在。

喊船,让我联想到江西其他地方的喊船、类似喊船的请神、送神仪式,以及冠以别的名称、却不无喊船内容的其他民俗事相。比如,赣南于都县村民表演的“甑笊舞”,十七名男子手持甑笊环绕成圈,圈外有两人高举旗幡,圈中央一人持旱烟筒,一人艄公模样,众人以划船动作舞之蹈之,队列逐渐向圈中两人收拢,拥作一团,随着一阵吆喝,举过头顶的甑笊一起发出哗哗的响声。所谓甑笊,就是用竹筒剖成的刷把,在这时则是可以驱除邪祟的响器。伴随着舞蹈,人们有唱有和。殊不知,唱和的正是喊船词。内容和青原区的喊船词极其相似。关于喊船的缘起、动机,它这样唱道,“请动大神无别事,保佑坊村众信人……”,“且问黄龙归何处,直到洛阳大江头。船头点灯船尾光,照见船上康大王。村中但有邪妖魔,一齐拿他上船装……”

我之所以对这些歌词兴致勃勃,是因为其中既透露了一些可以呼应古时樟树送神船的信息,又反映出特定的民俗事相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各地种种民俗活动的深刻影响。凭着遗存在各地的线索,我们不难描摹出送神船曾经遍及江西乡间的景象。显然,在迎来新年的时刻,在土地苏醒前夕,人们是以本坊福主的名义,郑重地请来各路大神,为的是“村中但有邪妖魔,一齐拿他上船装”,然后,在“龙抬头”之际,再送走各方神圣。同样的民俗形式,被各个村庄打上了各自的印记,或者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变异了,或者是在传布的过程中被改造了。不管怎样,它们传承和传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条地缘的纽带,把一个地域众多的信仰着的心灵串联起来了,也把人们对世界、对自然的认识串联起来了。

樟树乡间显然也有送神船的遗存。听说,早些年,洲山村有周三庙,正殿坐着主神周三将军,还配祀不少菩萨。相传,周三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泰。每逢新年,村民要请菩萨出庙坐船巡游,坐在船上的菩萨叫作“船老爷”,故此活动称“船老爷出行”。

除夕前,由周三庙的值年首事派人去买菩萨头像。神的头像用粘土模压成,再施彩绘,有耳、目、口、鼻。小者如指头,大者如拳,共二十多个。每年买四个大神头像,两个白脸,红脸和黑脸各一个。其他为小神。年三十夜晚,值年首事召集村民二三十人,到庙里赶扎船老爷。用薄杉木板钉成木船,长约二丈一尺。船头尖而翘起,约二尺一寸。船梢亦尖而翘起,约六尺。船底尖如鸡腹,船舱宽约四尺五寸。木雕彩漆龙头龙尾,分装船头船尾。船体涂成红色,用白粉画满龙麟。中间船舱,搁上红木精雕花纹、彩漆贴金的方形船楼,高约三尺,底宽约四尺五寸。

神像用稻草扎成人形,船楼前后各站立两个大神像,高约四尺五寸,再装上买来的泥质头像。文神头戴铜乌纱帽,身穿缎绣蟒袍,腰围玉带,足登粉底朝靴,手捧朝笏;武神头戴铜盔,身披战甲,外罩缎绣蟒袍,露出一只披甲的臂膀,足登战靴,手执竹制的长刀、长枪。船头坐一小神,手举小旗,上书“招滩引水”。两边船舷上,各坐五个手执船桨的小神,船楼内坐着十来个小神,小神均高约九寸。高高翘起的船梢上,有一约二尺一寸高的小神,黑脸、黑盔、黑甲,双手高举武器耙头,这小神叫做太子。太子背上装着一个竹筒,竹筒套在船梢竖着的木棍上,太子的脚就悬在空中了,只要抬起船来走动,太子就在上面摇摆转动,腾云一般。船上插着令旗,船头挂着一串铃铛,船尾挂个吹足气的猪尿泡,也不知寓有何意。船须搁在抬架上。摆香案,点香烛,放鞭炮,由道士念经开光,值年首事领头跪拜。开光后,表示神灵已经附在神像身上。新年里,只要不下雨雪,船老爷就要出行。一旦出行,是相当热闹的。前有开路之锣,扛锣的木棍上穿挂一面镶红边的白旗,上写“清道”二字。开锣比船老爷先半小时出发,每逢村庄、寺庙,就敲打大锣广而告之,村民须把晾晒的衣被收起、放在路边的东西搬开,祠堂寺庙门前须摆好香案,并备好一盆洁净水,迎接船老爷到来。

船老爷起驾,由八个年轻后生抬着。前有四个铳手,接着是一队彩旗,长方旗、正方旗、三角旗、青龙旗、白虎旗、朱雀旗,只是没有玄武旗,因为船老爷是不喜欢乌龟的。彩旗后面是唢呐锣鼓,一路吹吹打打,引着船老爷游行。船后面是唱船歌的,叫作“号船”。由一人挑一面锣、一面鼓,挑的人敲锣,后面跟着的人打鼓,锣鼓同时敲打着拍子。跟的人领唱,挑的人唱衬词,唱的都是祷祝神灵庇佑的心愿。路过寺庙时,将船老爷放在香案前净水盆上,表示船是在水上停靠,船老爷要上岸进入当地寺庙,拜候寺庙里的神,叙叙友情。该庙的庙祝就在门外香案前焚香烛、放爆竹、烧纸钱。离开该庙时,必须把净水盆翻覆,泼掉净水,表示水载着船走了。每进一座村庄,同样要把船老爷停放在祠堂门外香案前的净水盆上,全村每家派出一位男丁到船老爷香案前点燃香纸爆竹,作揖下跪,求船老爷保佑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与此同时,男妇壮幼纷纷向船老爷作揖。出行直到夜边才回庙歇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最隆重的一日。早饭后,船老爷专到出钱出力为周三将军立庙的几个村庄去做客。一路上旌旗招展,鼓乐喧天。来到祠堂门口,将船老爷停放在净水盆上,周围的长案上摆放着各家各户敬献的三牲,三牲盛在红漆木盘里,鸡和鱼的口里插有红纸花,肉上则贴着红纸剪花。各户派男丁到香案前跪拜,焚香点烛,放千响爆竹,烧金纸锭,一面还酹酒请船老爷喝。此时,烛光辉煌,香烟缭绕,爆竹长鸣,鼓乐齐奏,铳声轰响,船歌高唱。每座祠堂门前,大约停留一个小时,方可前往下一座村庄。而到元宵节这天的半夜,人们要送神船了。他们吹吹打打,把船老爷抬到赣江边。脱下神像的帽子、衣服、带子,卸下船头船梢的龙头龙尾,取下中舱的红木船楼、船上挂的铃铛和旗子,抽出抬船的木架,留待明年再用。然后,道士念经谢神、送神。人们一起作揖下跪,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木板船、神的头像、稻草扎的神身,随火而去。而船老爷的魂灵依然回庙,依然坐守庙堂。

樟树芗溪张家的记忆里,也有旧时送神船之一斑。芗溪张家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日,有迎神会。至时,必燃放巨型爆仗。这些爆仗多为当地手艺人根据黑火药配方,用草纸捆扎制成。大者如水桶粗细,用成捆成捆草纸做成,名曰“桶子爆竹”;小者如量米升筒大小,曰“升子爆竹”。这些爆仗系由许愿者捐献,许愿哪种就燃放哪一种,许愿多,燃放的也就多。燃放爆仗,照例由值年“神头”跪地点放,以示恭敬。神会期间,四方乡民均赶来观看。关于缘起,有传说称,古代有仙人乘铁船浮游至此,人去而船留。村人遂将船请至村后供之。不久,有一村民生病,百治无效,就在船前叩头许愿:如能使病情好转,当燃放大爆竹祭谢。叩拜后,果然有求必应,病竟痊愈。于是,此人于翌年请人定做特大爆仗在船前燃放。消息传开后,前来拜祭许愿者愈来愈多,逐渐衍变成大规模的迎神会。直到解放前,芗溪张家村后还有一小石屋,四面墙和屋顶均以青石构成,此乃传说中的埋藏神船之地。石屋前有一幢神屋,专门存放全村迎神用具,但所迎之神为一纸船。迎神仪式结束之后,即由乡绅护送到溪边焚毁。

送神船发生在丘陵起伏而江河纵横、溪流密布的江西,真是再自然不过了。在农耕时代,江河是丰年的来路,也是天灾的来路;当工商兴起,江河是财富的来路,也是人祸的来路。也许正因为这样,在人们的意识里,江河便成为神明的重要来路,江西各地关于从水上漂来木制傩面具和神像的传说俯拾皆是。既然如此,江河理该是能让一切妖魔邪祟迅速远离、一去不复返的不归之路了。何况,押解它们的船,本来就是龙神的象征。

我说,有酒,就可以在自己的心灵大地和天空中创造出神灵。此言不虚。在这酒国醉乡,在昔时的临江府、今天的樟树地,真的出了两位声名显赫的尊神。除了从道教神坛走向民间的许真君,他俩大概可以算影响最大的江西籍民间俗神了。

他俩分别叫萧公、晏公,是江西的地方水神,明初因朝廷推崇而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水神,职司平定风浪,保障江海行船,因此南方诸省乡间纷纷立庙奉祀。萧、晏二神的事迹记载在《三教源流搜神大会》卷七中。

前者,“公姓萧,讳伯轩,龙眉蛟发,美髭髯,面如童。少年为人刚正自持,言笑不苟,善善恶恶,里閈咸为之质平。殁于宋咸淳间,遂为神,附童子,先事言祸福,中若发机。乡民相率为立庙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之太洋洲,保舡救民,有祷必应,福泽十方。大元时,以其子萧祥叔死而有灵,合祀于庙。皇明洪武初,尝遣官谕祀于此,诏封为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佑侯,大著威灵于九江八河五湖四海之上。”

萧公,其实指的是萧伯轩、萧祥叔、萧天任祖孙三人。民间把萧公传得神乎其神。比如,萧伯轩在世时,好行其德,济人泽物,晚有神识。其分身有术,明明见其伏案休息,却能去营救翻船落水的人。逢年过节乡人宴请,他竟能同时在几个地方出现;成为神后,他不仅能保佑航行安全,还能预言吉凶祸福。萧伯轩的儿子萧祥叔,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神道更甚于伯轩,有“木筏胶于沙,公咄叱,水溢,筏遂大浮;过洞庭,飓风四起,雄浪拍天,公出神半空,以衣压水面,少顷波恬”之灵迹。他死后与父亲合祀一庙;萧天任则是萧祥叔的次子,“壮年后,吉凶皆预知,每瞑目出救江湖舟楫之险”。萧天任殁后,其灵迹更为扩大。就连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也得到他率领的数万金甲神兵的帮助,所以漕运水军奉祀萧公尤为笃诚。四月初一是萧天任诞辰,许多地方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除了要唱大戏以酬神外,还要烧献纸马,以供其作战需要。萧天任还保佑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在途中不被巨浪颠覆,当明英宗北狩遇险时,他显灵为战前军民鼓舞士气,并帮助官军平定苗疆之乱。万历年间,“疫疹大作,里医袖手,远迩士女祷侯祠,挹江水,乞神方药,注水治疾,所完活甚多”。因此,在明成祖永乐年间,天任先被加封“英佑侯”,后又追赠“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佑侯”。萧公崇拜逐渐发展成为从官方到民间普遍祭祀的神祗,“凡通都巨镇,省会京师,仕宦商贾,舟车往来之区,莫不立庙以专祀侯”。

施闰章在《大洋洲萧公英佑侯庙碑文》中说,“故事官临江者,始至谒晏(即晏公庙),去则祠萧(即萧公庙)”,“而凡郡吏民有事于江淮河北四方之役者,必先斋戒趋大洋洲,卜吉以往”。他说自己经鄱阳湖北上曾得萧公的护佑方化险为夷,故作文铭以酬神。有位叫汪清的临江知府则写道“淦邑大洋洲萧侯庙,水府之最灵者也”,并认为萧公护人而不护己庙,实为无私之举,故号召百姓捐发钱文,“以新其庙堤”。邑人杨世锐认为自己能够两次在科场上取得成功,靠的是萧公庇佑,他重作《萧公英佑侯传》,在文中强调,不能将崇奉萧公与玉笥、阁皂两地供奉神仙混为一谈。因为神仙“不与人事”,而萧公则“福国佑民”。在乾隆年间,萧侯还曾“为民捍患御灾,不惜以身与庙当之”。是的,在群山连绵、江湖密布的江西大地上,当道教诸神、佛教众菩萨盘踞山林之后,山水怀抱中的平畴沃野、村舍田园,仿佛顺理成章地成了民间杂神的防区,或者说,人们有机会创造出一大批亲近烟火的神灵,并为之提供用武之地。而既造福于人们又潜藏着灾祸和凶险的江河湖泊,则被人们郑重地托付给了形形色色的水神。

所以,萧公崇拜理所当然地沿着赣江至鄱阳湖的水道,向其他地区扩散。各地祭祀萧公的祠庙,或称水府祠,或称萧公庙,或称英佑侯祠。于都县有个萧姓村庄叫寒信村,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为水府庙会日。这一天成了周边同宗萧氏团圆的节日,以祭神仪式为纽带,四乡八邻以及在外工作的萧氏族人齐聚寒信。把人心凝聚在一起的,是温公菩萨和金公菩萨。传说该村萧氏开基祖寿六公某日在寒信潭里捕鱼,见一黑脸大眼的木制菩萨漂浮水上,他屡次用竹篙拨开,却再三被水冲到船边,仿佛天意。于是,他捞起菩萨,在自己居住的房屋旁建了一座简陋的小庙供奉,并依菩萨身上的字迹称其为温公菩萨。不久后的农历七月二十四,寿六公又在捞得温公菩萨的地方,捞得一尊全身泛着金光、脸朝上的小菩萨,因它身上没有字迹,便取泛金之象命名为金公菩萨。寒信人将这两尊菩萨泛称为“水府老爷”,并定下庙会日,从此相沿成习。这温公、金公别是萧公、晏公吧?老百姓只管保佑自身,并不在意神灵的来路和出身,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等情形比比皆是。寒信的族姓、庙名及水神的神迹,都让我相信,此处应为萧公崇拜的变异。

另一位,“公姓晏,名戌仔,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也。浓眉虬髯,面如黑漆,平生疾恶如探汤。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无知乎?’其为人敬惮如此。大元初以人才应选入宫,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即奄然而逝。从人敛具一如礼。末抵家,里人先见其扬驺导于旷野之间,衣冠如故,咸重称之。月余以死至,且骇且愕,语见之日,即其死之日也。启棺视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河湖海,凡遇风波汹涌,商贾叩投所见,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风恬浪静,所谋顺遂也。皇明洪武初诏封显应平浪侯。”又因晏公曾变化为老渔翁,指点钓起了掏塌大堤的猪婆龙,明太祖加封其为“神霄玉府都督大元帅”。由于朝廷的推崇,晏公与萧公一道成为江西最为著名的两位水神,并逐渐走向江西以外的地方。至清前期,江西许多城镇和广大乡村开始建起为数众多的晏公庙,其中江西的东北部为晏公庙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饶州府鄱阳县共立有四座晏公庙。

坐落在鄱阳县城里的晏公庙,是鄱阳湖地区水神崇拜的集大成者。我在几次访问鄱阳后,偶然得知此庙,便兴冲冲穿过一个叫管驿前的渔村,带着浑身鱼腥味来到庙前。公布于门前的《县府批准开放晏公庙记》,是最简明的介绍文字,不妨抄录下来——

神灵信仰,虽为宗教现象,实则民间文化、风俗之组成。是故,有晏公庙立饶六百余年之久。其间,历经倾覆坍塌,又香火旺盛,乃文化渊源之继续也。公元1995年岁在乙亥八月,湮没四十有五年的神庙获波阳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列为本县开放庙宇。其神也欣,其人也欣。

晏公庙祀晏公戍仔,明太祖朱元璋敕封神霄玉府都督大元帅是也。址在县城高门外柳林津管驿前村西,始建于洪武年间。清初,饶州同知刘愈奇率众大兴土木,乾隆四十二年又修。《江西通志》有记曰:晏公“立庙饶州府”即指此。庙因在饶河,滨鄱湖,常遇连天巨浸,风涛震撼,坍塌在所难免。数百年间,百姓受庇,神恩浩荡,官民舟楫,出泊必祷,香火为之绵亘。纪元甲申年(公元1944年、民国33年),有江神中水府济远定江王,自鄱阳湖老爷庙而入。异附人言,广治病疾,善风鉴之求,谈医理,论卦象,灵显饶城,士大夫为之折服,善男信女无不顶礼膜拜,虔诚络绎于途。

由以上文字可知,晏公庙里除了祀晏公外,还有一时间“灵显饶城”的定江王,也就是都昌老爷庙里的鼋将军。然而,有着前后殿的晏公庙其实也是一座“信仰超市”。前殿左右的神龛中分别端坐着土地和社公,后殿上方神龛为晏公神位,左右两侧的神龛供奉杨泗将军神位和护国周王神位。而列位神像的前面,还有一群群的小神像。靠在墙上的一排已经陈旧的鱼形灯彩,分明在告诉人们,晏公庙也举行庙会活动,而且,这里的庙会充满湖区特色。那是鲤鱼、鳜鱼、鳊鱼们的狂欢,是船夫、渔民及各色人等的祈福聚会,想必,那时鱼虾鳖蟹们一定会簇拥着龙王和各路水神巡游。

就在我认识这座晏公庙不久,巧逢此庙举行两年一度的庙会。为期一周的庙会始于农历十月初三。这已是第十七届了。庙会由一班道士主持,道士们每天要做三场法事。我到达的那天,正赶上信众们在“度关”。鞭炮声中,守候在晏公庙院门前的人们忽然蜂拥而入,更有青壮汉子,从人潮中跳起来,伸臂去扯头上的红灯笼。男男女女挤挤挨挨,步履匆匆,在庙门前绕行一圈。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要么牵着、抱着孩子,要么紧紧搂着襁褓似的衣物。可见,度关的意义在于保佑子孙平安,人丁兴旺。至于为何叫度关,据说,典出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公元前491年的某一天,函谷关令尹喜清早出门,忽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断定紫气东来必有异人过,立即安排人打扫街道,盛情迎接。后来,果然迎来了一位气宇轩昂、银须飘飘、骑着青牛的老翁。这就是西渡隐居的老子。尹喜诚邀老子在函谷关小住,老子在那儿写下了《道德经》。既然如此,悬挂在晏公庙院门上的红灯笼就是祥瑞的象征了,难怪,两只灯笼被撕扯得七零八落。

与平时相比,盛装的晏公庙里除了更热闹外,还显得更为森严。后殿上空架起了罗汉宝座,层层叠叠地挂满了神像,它们是二十八星宿、三十六雷神,仿佛天廷一般,故有匾额称“咫尺天颜”。女性是不许进入后殿的,她们只能在前殿敬香叩拜,拜了众神,又拜那纸扎的太平龙船、顺利凤船。到了送神日,这龙船、凤船将在道士们的引领下,随晏公等水神巡游于管驿前窄窄的街巷,领受人们虔诚的香火和祈愿,然后,去参加送神仪式,在饶河河滩上被付之一炬,化作缕缕青烟随神明而去。

威震赣江的萧公、晏公,其影响随着南来北往的船只泊港上岸,他们自然而然一定会拥有四面八方的“粉丝”。有些地方索性将萧、晏二公同祀一庙。新余与二神家乡邻近,因而立庙较早,仙女湖钟山峡东口北岸的萧公庙,便是将萧公和晏公一并供奉。据说二神灵气惊人,来往船家经过此处都要敬香祈福,否则难保平安。当地百姓传说,严嵩衣锦还乡时,船到钟山,自认为是当朝一品宰相,竟不愿去庙中烧香。神灵勃然动怒,当即呼风唤雨,大施法术,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飙大起,暴雨倾盆,船只受阻。严嵩恼羞成怒,指使随从捣毁了神殿。不承想,厄运随之降临到他头上,没几年严嵩就被革职抄家,落得个孤愤而死的下场——这样的传说,坚定了人们的信仰。

相比起来,许真君才是在江西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水神,其神迹不仅遍及全省各地,在南方多省也有传说。许真君是个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其俗名许逊,在四川旌阳县县令任上,近贤远奸,居官清廉,实行了不少利国济民的措施。辞官回到故里,正值洪水肆虐江西。许逊便组织百姓治水救灾,兴修水利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人们认为洪水是蛟龙作祟,所以,许逊被人们想象成为仗剑布阵、擒斩孽蛟、法力无边的神奇人物,当许逊在一百三十六岁上去世时,又被附会为举家升天。对许逊事迹的颂扬,之所以能逐渐发展为许真君崇拜,就因为其能御大灾,能捍大患。

苏辙也认为民众崇祀许真君是敬重他的功德,元丰年间,苏辙“以罪”谪居与樟树紧邻的高安,与筠、袁二州人士有很多交往,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他的《筠州圣寿院法堂记》说:“昔东晋太宁之间,道士许逊与其徒十有二人散据山中,能以术救民疾苦,民尊而化之,至今道士比他州多,至于妇人孺子亦喜为道士服。”

如此赣江、袁水相汇之处,自然少不了许真君的神迹。传说,他弃官远游,经过此地,凿井得泉,饮而甜。遂于其地建观修道炼丹。相传,当地有妖蛇作怪,经常夜晚吞吃人畜。每年春汛季节,都得选童男童女祭祀,请和尚设坛超度。许逊闻知,决心为民除害。当深夜狂风大作时,许逊披甲持剑与妖蛇战于赣水之滨。妖蛇败走,逃至临江镇南边的溪中。许逊追到溪边,张弓搭箭,应声射中妖蛇两眼,紧接着,手起剑落,砍掉了蛇头。从此,全境平安。百姓为纪念许逊灭妖之功,在溪旁建大元观祀许真君,如今封溪巷、蛇溪脑之地名,皆出自此传说。

我造访临江镇,当然得去看看为数不多古迹之万寿宫。位于南昌西山的万寿宫,历来香火极盛。由于传说八月初一为许逊全家四十二人升天之日,南昌民俗定此日西山庙会日。庙会前后两个月,方圆百里各县前往万寿宫敬香朝拜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称整个庙会期间信徒可达百万之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临江万寿宫却是门庭冷落,其宫深五进,面积一千四百多平方米。就着晦暗的光线粗略看去,似多菩萨而少神仙,其柱联也多佛寺意味。想来,它也成了“信仰超市”。不过,这座万寿宫大门侧边的宫墙上,倒是赫赫然标榜着——“临江府万寿宫”!

遥想当年,这里当如西山万寿宫,也是个熙熙攘攘的所在。说到庙会,我不禁探问,得知樟树过去圩镇上多有庙会,如今尚存的大约有:农历六月初二的刘公庙庙会,七月廿三的昌傅太平庙会,五月十八的店下天王庙会,七月廿八的义成黎圩庙会,八月初九的中洲庙会。刘公庙、太平庙的庙会均为纪念元末刘公庙人刘天祐战死而设。庙会时间一般为三天。旧时,樟树庙会朝敬的菩萨大致是,农历正月敬天花娘娘,二、六、九三个月的十九日朝观音娘娘,三月十八朝天王庙给阎王做生日,五月十八朝田相公,七月二十七朝丽城菩萨,九月二十八朝华公菩萨。信众带上香烛、纸钱,虔诚地跪求菩萨保佑。

庙会自古以来便是集群性的人神交流场所,是人们表达自己意愿的公开化场合,更是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依托。庙会作为人神集体对话的特殊形式,需要施展各种手段以愉悦神明,需要开展丰富的活动以营造浓郁的氛围。仿佛,只有让神明们大饱了口福、眼福、耳福之后,它们才会兴致勃勃地倾听或允诺。所以,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庙会具有了多种社会功能,它为四方百姓探亲访友、聚会交往、了解世事和娱乐创造了重大机会,樟树旧时的庙会即是如此。要开台唱大戏,要举办打拳、舞狮等娱乐活动。庙会还通过逐渐形成的庙市,为民间的商品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尤其解放以后,庙会逐渐演变为纯粹的物资交易活动。不过,樟树庙会日的牛市颇有特色。如,每逢店下天王庙会、昌傅太平庙会、义成黎圩庙会,本地和周边农民、牛贩子纷纷牵牛到交易市场,由当地牛行老板接待。参加牛市交易的,或为了换牛,或卖自家多余的牛,也有贩买贩卖的。负责相牛和从中商议牛价的人叫“牛牙人”,牛行老板也叫“贴主”,是当地相牛能手或者是为人处世吃得开的。清代和民国时期,樟树牛市相当热闹,好牛价每头达一百块银元。贴主收交易费以银元计,每成交一头牛要收半块银元左右。牛牙人报酬是向贴主要,贴主根据牛交易额来定报酬标准。参加牛市交易的牛,有时多达千余头,少的也有一二百头。赣州、吉安以及周边诸县纷至沓来。牛市还有在各乡镇当圩日举办的,交易方式相同,规模小于庙会牛市。可见,庙会以信仰为纽带,在村落之间、地方之间架设了交流融汇的桥梁,让人们共同拓展出一片蕴藏丰富的乡村文化空间,并贴上了鲜明的地方标识。

民间信仰是民间艺术生长的一片沃土。乡村异彩纷呈的民俗事相,其缘起无不以祭祖禳神为目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逐步从娱神向娱人化演变。我以为,这片能够造神的土地,一定收藏着绚丽多彩的民间记忆。果不其然,樟树有“滚龙”,龙头用彩纸扎成,龙身罩有黄色绸布。舞龙时,一人举着球形龙珠,原地呈“8”字舞动引导,龙头向着龙珠左右转动,扛举龙节的人随之不停地滚动。有站在地上滚、站在条凳上滚、跪在地上滚、边滚动边前进等多种表演形式;樟树还有经楼“节龙”。节龙龙头用彩纸扎成,龙身由许多一米长圆桶的龙节联结而成,龙节外面贴有半透明的白色薄纸,装饰着吉祥的剪纸图案,每节装有两支灯烛。元宵期间,圩镇乡村均有龙灯游乡的传统习俗,经楼圩节龙尤为壮观,圩场四邻有危、黄、简、郭、严、方六姓七村,各村有一条龙,七个村子轮流当头,负责筹划。元宵前三天,每晚出动游乡,走遍各村和街巷。游乡时,黄昏点燃灯烛,先到当头的村上集合,每到一村,户户鸣爆迎接,男女老少出户观看。七条龙长达数里。龙灯回村时,先到当年新婚青年门口,送龙珠上门,表示送子,户主则放鞭炮接送;散见于江西多地的“抬搁”,樟树也有,又称“扮故事”。由少年男女化妆成剧目中的角色,站在一只大方柜上,由四个彪形大汉抬着游街。扮演者不能行动,只表演一个固定的动作,旁有锣鼓乐器伴奏。一般有四至八台,伴随的还有采莲船、花灯、鱼灯和蚌舞等。

樟树的观上蛤蟆舞和程家老虎舞较为独特。据说,蛤蟆舞至少有二百余年历史。是为双人舞,扮演蛤蟆者穿蛤蟆衣,捕蛙人为渔翁打扮,腰吊篾篓,肩扛蛙钩。通过蛤蟆与捕蛙人的巧妙周旋,表现蛤蟆的灵巧、机智、无畏。舞蹈动作活泼多变,诙谐有趣。表演“双脚挂颈”、“旋空转体”、“盘膝卧行”、“抱脚滚团”等动作,以脚见功力,要有相当的柔性和韧劲。概括其基本动作是:“支撑晃体身摇手稳,翻滚蹦跳尤显机灵;两腿盘坐端端正正,居高下蹦不乱其型;双脚挂颈腿显柔劲,滚团、扫堂节奏分明;盘膝爬行步履敏捷,活柔刚劲四字记清。”南上程家老虎舞,为三人舞,两人扮虎,虎头用樟木雕成,竹竿做成长长的虎尾,黄栀子染布做虎皮;一人扮社公,头戴木雕面具,身穿长袍大褂,脚着草履。舞虎时,社公手摇折扇大摇大摆地在前面引路,虎在社公的指挥下,进行各种舞姿表演,显得庄重逼真。更为有趣的是,舞虎时,老虎要挨家挨户地串房,尤其是新娘和当年生子女的人家,串房时还要将石子、泥沙撮撒在床上,以示赐给吉祥如意。该舞形式别致,风格独特,深受人们欢迎,影响颇大。程氏祖先于宋末从河南嵩县迁移过来的,其故里在佛教圣地嵩山少林寺腹地,程氏祖先原先就是舞虎的。据称,南上程家的老虎舞始兴于清嘉庆年间并流传下来,可能跟该村位于道教名山閤皂山脚下,与这块道教“福地”有关。而我以为,在处处傩乡的江西,或许,它更有可能是傩舞的变异。

神明们在这里作为偶像受用着虔诚香火的同时,大饱了口福、眼福、耳福,它们带着几分微醺在倾听或允诺。酒是通神的语言。千奇百怪的神灵,因为人们的祷祝,其实也成了寄托着美好的生活理想、可以给人莫大心灵慰藉的吉祥物。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民居的功能开始只是为人类遮风避雨而已,继而发展到居住、会客交往、家族活动、祀祖等等,除此之外,还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热门推荐
  • 星际球星

    星际球星

    主角:龙宇!职业:宇航员!业余爱好:足球!在一次意外航天事故中,龙宇脱离了地球轨道,飘向了遥远的星河。濒死前,意外被路过的科玛星人所救。让科玛星人没想到的是,无意中所救的这个小东西,竟然将一项运动带进了星河,成为了众星系间最热门的一项娱乐!看主角如何将足球踢遍宇宙,看主角如何成为星际间最耀眼的球星!跟着我来吧。。。
  • 从小爱吃的家常菜

    从小爱吃的家常菜

    从小爱吃的馋嘴肉食,妈妈常做的合口蔬菜,全家爱喝的醇美汤羹,充满回忆的喷香主食,让舌尖上的美味鲜活呈现!《美食天下(第1辑):从小爱吃的家常菜》分享最熟悉的美味佳肴,全书共分四部分,图文并茂。
  • 重生之珐玛传奇

    重生之珐玛传奇

    待我拿下沙城之时,就是我迎娶你之日。我要全天下的传奇玩家都知道,你就是我的。可是,这一切都变成了回忆。既然你走了,我的世界也就塌了。我知道你怕黑,放心,我说过,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的。现在我永远不会再放开你的手了。
  • 都市狂神。。

    都市狂神。。

    2713年,一项代号名为“刀锋”的时空粒子与第五维空间的穿梭实验的失败,导致一块“灵魂晶石”正在以每秒150万千米的速度向过去飞去。黑暗中的BOOS正在寻找丢失的“灵魂晶石”。2013年,一名天天宅的少年林峰正在家里玩着《地下城与勇士》,突如其来的不明晶体,能改变林峰怎样的命运?。。
  • 史上第一修仙掌门

    史上第一修仙掌门

    陆风在看西游记的时候穿越了,整部西游记化成了超级随身系统,附带在陆风的身上。西游记里面的法宝仙物可以兑换出来用,里面的人物可以兑换出来战斗。“金刚琢,紫金葫芦,金箍棒,紫金铃,羊脂玉净瓶,芭蕉扇,狼牙棒,三藏权杖,悟空金箍棒,猪悟能九尺钉耙,沙悟净的降妖权杖。。。”“人参果树呀,人生果树,你啥时候开花结果呀?”“悟空啊,你又调皮了,下手要有个轻重呀!”“八戒,你又去祸害了哪家女妖精了?”“佛祖,你老人家能歇会不,怎杀气那么重呢?”“老君,能不能再开炉哇,我这一大堆弟子等着升级呢?”
  • 天才导师

    天才导师

    导师行工作的实习生庄飞,在一次受伤中意外获得天才导师系统。你不是天才?没关系,我是天才导师。没有商业头脑?不用怕,我是巨鳄教父。没有王者风范?也没有关系,因为我是王者的引路人。“庄导师,人家空有惊世姿色,愿以最‘美好’的东西向你换取天才的智慧……”“庄教父,本国王诚心邀请你,任职王国国师之位!”……新人新书求点推收,求土豪包养!
  • 爱妻成瘾

    爱妻成瘾

    叶筱这辈子最不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和他在一起。有压迫就会有反抗,莫先生,请放手……。
  • 惑神之狂傲模界

    惑神之狂傲模界

    异世崛起,终成惑神。狂傲模界,谁敢与共?
  • 碧海青龙传系列四

    碧海青龙传系列四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挺起精神脊梁(人生高起点)

    挺起精神脊梁(人生高起点)

    天地万物均有脊梁,大地以高山为脊梁,所以壮丽不已;苍穹以日月为脊梁,所以光普宇内;国家以士人为脊梁,所以立于世界之林,而士人以精神为脊梁,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书介绍了信仰、志向、信念、自信、斗志、追求、自立这些精神脊梁。信仰是生命的崇高亮色、志向是人生蓝图的绘制者、信念是强者的人生法则、自信是成就卓越的阳光、斗志是永不褪色的生命彩虹、追求是滋润生命的雨露,而自立是成功者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