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3400000025

第25章 心中雨·一家人的失散(3)

他把这个最后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结发六十多年的妻子──杨绛。这是他这辈子最放心的"朋友"了,有她在,他什么都放心。

杨绛按照他最后的要求,涉及丧事的一切从简。在医院,杨绛为钱钟书换上了他最喜欢的衣服行装,好几件都是她亲手做的。之前杨绛要把这些旧衣服捐出去,遭到了钱钟书的阻拦,他说这些衣服"慈母手中线",丢不得,因为舍不得。

钱钟书在医院的告别式,一些得知了消息的人在这里做了凭吊,人很少,房间里也没有布置鲜花和挽联,只是"穿戴整齐"的钱钟书安静地躺在那里。钱钟书穿着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深蓝色的贝雷帽,灰色的围巾,像之前他常常打扮的那样,安静得像睡着了,陪伴他的只有白的床单、青的松柏,还有杨绛亲手扎制的花篮,里面有紫色的勿忘我和代表纯爱的玫瑰……

最后送行的,也只有家人,还有闻讯赶来的至亲朋友,一切都按照他最后嘱咐的进行的,将他送到八宝山的火葬场。在火化之前,杨绛最后一次掀开那盖在脸上的白布,仔细看着他的脸,静静地取下眼镜,目送着他进入火化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分开,那句"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依然响在耳边!

大家怕她太伤心,劝她离开,休息一下,她不肯离开,就站在那里,最后的这一站,她也要守着他,像过去这六十三年经历的每一件大事一样,她都要守着他。

最后他的骨灰就近抛撒了,所有的事情跟他嘱托的一样。有人跟杨绛说,可以把葬礼办得隆重些,但是杨绛还是坚持这么做。她也婉拒了大家送的鲜花和挽联,以及其他的一些表示。

所有的事情办完之后,疲惫的杨绛回到住所,现在剩下钱钟书安排的最后一件事要做好:好好活!她与钱钟书相扶相守六十三载,用自己的一生讲述了什么叫作纯净的婚姻。

杨绛只求能比钱钟书多活一年就好,这样她便能很好地照顾他到最后,也应了那句话"夫在先,妻在后",她的愿望实现了,也别无所求了。杨绛说自己是钱钟书的尾巴,两个人互敬互爱一辈子,钱钟书对她是十分崇拜的,还说在翻译方面,杨绛要比自己做得好。

钱钟书住院之时,有人带着钱钟书的诗集《槐聚诗存》想请他俩签名,到了才知道钱钟书已经住院半年多了,康复的时间依然遥遥无期。不过杨绛代钱钟书签名盖章,还特意把钱钟书的名字写在她名字前面,她还一边盖章一边微笑着说:"夫在前,妻在后。"

在钱钟书离世的那段时间,一位朋友上门去探望杨绛。进门后还没说话,看到杨绛一个人坐在那里,孤孤单单,来的朋友止不住地哭了起来,泣不成声。杨绛忙拉过她的手,安抚她说:"你比钱瑗小四岁吧?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你不懂呀,如果我走在女儿和钟书前面,你想想,钱瑗、钟书受得了吗?所以,这并不是坏事,你往深处想想,让痛苦的担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一位八十八岁的老人,刚刚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还安慰替她伤心的人,她一辈子都是这样的坚强,让人不得不敬重她。她用她的大爱守护着爱人和女儿,守护着她心中的家。

之后的日子,杨绛就更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只在家安静地看书,很多人想上门拜访,也都被她一概拒绝了。她爱读书,赋其为一种精神的享受。

书中的世界,一直是她和钱钟书所向往的,之前每到一个地方,最爱的便是图书馆了。她爱读书,读书可以带她去"串门儿"。每一本书后面都有一扇门,只要你打开书,便可以轻松地了解这扇门后的故事。

杨绛写过一篇名为《隐身衣》的散文,文中提到她们夫妻俩最想要的一样法宝便是"隐身衣",这样就可以"大隐隐于市",躲开喧哗世界,专心看喜欢的书,她也很喜欢英国诗人兰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她喜欢"隐身"的生活,不被人打扰,自由地思考和读书,这是她跟钱钟书一生的愿望。低调、睿智、平静是她的关键词,她很欣慰自己"甘当一个零",从最低点出发,每一步都是进步。而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先学会含忍。

杨绛年事已高,身体也大不如前,但她依然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和继续工作。她想把钱钟书生前很多没有整理完的稿子和笔记整理出来出版,也算继续做他的助手了。

杨绛曾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她还有很多事需要处理,时间很紧张,她生怕做不完。

钱钟书有很多手稿,被放在抽屉里、柜子里、箱子里、麻袋里、书桌上,零零散散,跟着他们辗转多地。很多人来电话,想要出版钱钟书的东西,但是钱钟书坚持要自己审过才行。

现在钱钟书走了,这个工作杨绛就接了过来,她自称是"钱办主任"。这些稿子有些因为颠沛流离已经破碎,她就一点点地拼起来,粘好,然后装订起来,重新审一遍。

也多亏了"钱办主任",让钱钟书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够出版面世,否则会成为文学界的一大损失。虽然这些稿子出版前,没有经过钱钟书亲自确认,但是杨绛也舍不得就这样"放弃"它们,所以还是决定作为资料出版了。

很多手稿字迹已经模糊,杨绛就凭着自己对钱钟书的了解,一点点复原着,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一段时间杨绛常常失眠,怕来不及做完这些事,愧对了钱钟书。

数量庞大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手稿数量,经过杨绛后期的整理,共有外文笔记一百七十八册,总计三万四千页;中文笔记三万多页;"日札"二十三册,两千多页,加起来共有四十卷之多,这其中她倾注的精力可想而知。

外文笔记涵盖了英文、法文、德文、意文、西班牙文、拉丁文等多国文字,大部分都是手写的,记录读到一本书第几页第几行的所思所想。杨绛不太懂德文和意大利文,作为《围城》的德文翻译莫芝宜佳博士帮了她不少忙,她也是最早翻译《管锥编》的外国学者之一。钱钟书中文的笔记则是跟日记混在一起的,在记录每天发生什么事的时候,也记录当日读了什么书,有什么观点和看法,因为之前特殊时期的涤荡,很多稿子已经支离破碎了。

而"日札"就是单纯的读书心得了,大部分是中文书写,也穿插了外文,所读的书,古今中外,种类繁杂。有人说钱钟书记忆力超强,能够过目不忘,但是只有杨绛知道,钱钟书是好读书,且会读书。他很认真地做笔记,而且好的书他不止一遍地读,多的时候会读三四遍。

最后,《钱钟书手稿集》出版的时候,杨绛依照两人之前的约定,为该书亲自题写了书名,作为纪念。

出版社对此书也十分重视,希望最大限度地还原钱钟书先生的手稿,引进了最先进的扫描仪,也指派了专门的人来负责这件事。前后共耗时两年,工作人员将每一篇扫描下来,分成小区,然后每小区用技术手段去除污点,再调整清晰度,达到力所能及的效果。

出版这套手稿的项目在二〇〇〇年耗资三百万元,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人类历史保存了这份难得的资料,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让杨绛了却了心中一件最大的事。

《钱钟书集》收录了钱钟书全部著述,全书都为繁体横排,对《塞上》、《柳枝词》、《对雪》、《寒食》和《村行》等宋诗做了注释,杨绛也倾注了很多心血。

"钱钟书六十年前曾对我说:他志气不大,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六十年来,他就写了几本书。本集收集了他的主要作品。凭他自己说的"志气不大",《钱钟书集》只能是菲薄的贡献。我希望他毕生的虚心和努力,能得到尊重。"杨绛如是说。

人生最坦然的时刻,便是来到了生命的边缘,可以平静地回首一生的往事。很多事情在发生的时刻变成了巨大的怪兽,看似不可战胜,看似没有希望,回首之时,却只是一记笑谈,云淡风轻般寥寥几字便带过了;有些事情当时觉得是件莫大的幸事,到头看来,也只是个苦难的伏笔。这是只有历尽人世沧桑后,才能体会得尽的人生奥义。

作为家里留守世间的人,杨绛安静地完成每一件余下来的事,世间繁杂故事,皆已淡然。百年的沧桑此时只是额头的几条浅浅的纹路,头上丝丝的白发,还有从内而外散发的淡然,留下的文字只是证明她和他们,都来过!

同类推荐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本书是亚马逊CEO贝索斯的一本传记。IT界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贝索斯就是这个奇迹,无论是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贝索斯就是这个英雄,而如今这个IT时代便是时事。无论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尔伯格还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这位贝索斯,每位都英雄出少年,凭着一个想法、一个主意创造一个帝国。除去英雄和时事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创造力,二是对技术的执着力。曾经有一个教授说过:在知识领域,最关键的是创新速率和探研深度。他们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 明朝一哥王阳明

    明朝一哥王阳明

    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力图全景式地展现阳明先生荡气回肠的一生。作者不止步于写一本通俗历史人物传记,而是举重若轻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一个农民的手记

    一个农民的手记

    以往的个人自传多以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为时间线索叙事,难免有叙事拖沓之嫌,经过苦心思索,接受朋友指点,别开生面,以无论是贵族富豪,还是寻常百姓皆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病......来架构和记述故事,经纬分明,脉络清晰。窃以为,是本传记的一大特色。
热门推荐
  • 我的十八岁

    我的十八岁

    校园生活虽然过去了,但是留下的,不是悲伤,是一页页的记忆。我愿意用我笨拙的文字描绘我的校园生活。其中虽然乏善可陈,但是倘若大家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印记,这说明作者与大家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套用一句话:世上根本没有作家,其实每个人都是作家。
  •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

    明朝长达二百七十六年,其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历经多次变革,相关史料浩繁,作者认为,。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宜有学术上的分工。部分学者侧重史料校注的上游工作,部分学者侧重史料分析的下游工作,相辅相成,法史学才能进步成长,有利于中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
  • 御天纪

    御天纪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 魔机师

    魔机师

    星辰大陆,魔法师和战士被誉为神的宠儿,是天生的贵族,而80%炼金师却因为无法使用任何力量,被称为神的弃儿,终生生活在社会底层。林天在无意间得到一块上古流传的魔导晶片,继而成为失传的职业魔机师,林天用实力向世界证明,这才是真正站在巅峰的职业。
  • 灭世逆战

    灭世逆战

    玛雅预言下一颗陨石带来未知而神秘的病毒,使人类感染病毒而变异成行尸走肉!随着时间的流逝~僵尸越来越多,而僵尸也越变越强大,甚至还有进化出智力。人类已经受到僵尸的严重威胁~全民战争。这是一场空前的战争~到底鹿死谁手~敬请期待……
  • 我的身体有个关二爷

    我的身体有个关二爷

    一次扮演关公单刀赴会戏剧,脸上抹了朱砂充当胭脂,关二爷把我身体当成了关帝庙。想上就上,说斩就斩.......四处求寻高人请神离去,却不料需要找到刘备后人才会离开我的身体。人海茫茫,世界之大,而那后人,身在何处?
  • 跟着总裁去修仙

    跟着总裁去修仙

    一颗平淡无奇的珠子让方渺渺进入修仙界,遇上命中注定的boos大人。可谁来告诉她,修仙者是要上班的?累死累活不说,工作之余还要被boos大人拼命压榨时间,动不动就被威胁扣工资!方渺渺真想甩手不干了,可boos淡定地堵住她的后路:不好意思,你已经上了我的贼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仙传

    玄仙传

    为仙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既然要战,那便战吧......
  • 雪迷天下

    雪迷天下

    她是21世纪漂亮开朗的女孩,一道白光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穿越到唐朝。既来之则安之,但她全然不知,她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穿越唐朝她认了,有这么沉重的使命她也认了,现在她身边接二连三的出现帅哥骚扰这让她有些头疼,五个男人左右了她的心思,是上辈子他们欠她的,还是她上辈子欠他们几个的?使命,友情,爱情,艰难的成长道路,看一个穿越唐朝的女孩如何成为成熟,顾全大局的仙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修真

    逆天修真

    六转金仙意外陨落,灵魂融进纨绔子弟岳麓飞身上,从此,他的废柴人生变得耀眼起来!入宗门,超强悟性无人能比;炼丹药,极品神丹羡煞旁人!轻松修炼,痛快杀敌,任何困难在他面前都不足为道!他只待有一日重返仙界,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