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3400000014

第14章 哀江南·罹难的家乡(2)

心里矛盾时,杨绛来请教父亲,这事该如何是好。杨荫杭之前是振华学校的校董事会成员,更了解振华女校的历史,对季玉先生的人品也是非常肯定,他的建议是:此事可做。

经过思考,杨绛决定去做这个校长,便开始了准备工作。学校建校是个很烦琐的事情,杨绛过来任职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工资都没有。她开始忙着选择合适的地方租来当学校,需要去选择学校的老师,需要学习如何做预算,做薪水,需要学习如何去统筹各个老师,约束他们,这些季玉先生都一点一点交给她,最后,老校长将振华女校的美元存折和钤记印章亲自交到杨绛的手里,说:"归你全权处理,我走了。"

她觉得,杨绛像是学习飞翔的小鸟,如果不放手,它永远不敢自己飞。自己走了,杨绛一切都会做起来,她相信杨绛会做得很好。当时的杨绛也是暗自下决心,就算是"狗耕田",也要耕好。

一九三九年,筹备了一年时间的振华女校分校开始招生开学了,杨绛的父亲推荐了几个老师,杨绛也推荐了几个人过来,分别任各个学科的老师,而自己也没闲着,她教高三班的英语课。学校的老师班底基本完成,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之前的,还有一部分是来上海逃难的家庭里的孩子,振华分校由此开始走向了正轨。

杨绛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尤其是对于她认为有意义的事。她做校长以来,一直兢兢业业,连陪女儿的时间都少了很多,女儿生病出疹子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时间去陪,心中不免亏欠。但是看着学校的学生重新坐在课堂里,她又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她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去经营学校,管理教学,有了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方法。

半年下来,振华女校在杨绛手里经营得有声有色,聪明能干的杨绛没有辜负季玉先生的期望。但是她是真的很累,不但要做校长,还要继续给富商的孩子补习,还要教学校高三班的英语,忙得不可开交。

因为不能时刻陪伴女儿,她只是难得地抽一会儿工夫,给阿圆唱个童谣,哄哄她笑,好在表姐家女儿跟阿圆岁数相仿,两个孩子时常一块玩,不吵架,小表姐读书,她就坐在对面听。

有一次,杨绛看到阿圆看着小表姐手中的书出神,她看了一下是套《看图识字》,便也给阿圆买了一套,当时两岁半的阿圆居然认识每一个字,但是阿圆拿书却是倒着的。杨绛后来想明白,是因为阿圆在看小表姐读书的时候是坐在对面的,她用心地记住了每个字,但是看到的却是倒着的字。

知道真相的大家赶忙教阿圆认字,小小的她完全继承了父母的智商,学字学得又快又好,学过就不会忘。

阿圆从小就讨大家的喜欢,大家都爱哄着她,说她是个可爱的娃娃。杨绛觉得,阿圆讨大家喜欢是因为她很懂事,大人讲道理她就能听进去,而且能很明白,还很乖巧,很有自控能力,管得住自己。有一年阿圆得了场病,肠胃弱,吃什么不小心了便会坏肚子,小孩子都嘴馋,这个想吃那个想吃,但是如果哪个是妈妈说了不能吃的,她就乖乖地不再要,不哭不闹。

有个学生给杨绛送来了一大篓的枇杷,阿圆从来没吃过,杨绛不敢让阿圆吃,怕她又闹肚子,阿圆就在旁边扯着杨绛的衣角,眼角还挂着小泪珠,眼巴巴地看着妈妈,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让人不疼爱!

阿圆三岁的时候,看见一个"朋"字,便喊妈妈说:"这两个"月"在亲热呢!"杨绛十分惊喜女儿的"两月相昵"的妙思。钱钟书得知后高兴极了,诗兴大发,遂作诗一首:"颖悟如娘创似翁,正来朋字竟能通。方知左氏夸娇女,不数刘家有丑童。"诗意为女儿聪慧有创意像父母,既有左思之女的貌,又有神童刘宴的才。

杨荫杭对这个外孙女特别宠爱,像对小时候的杨绛一样。那么多年,这么多兄弟姐妹,没有人跟杨荫杭在一张床上睡过,之前没有战乱的时候,杨荫杭的床很大,现在逃难出来,床只比单人床大那么一点点,但是他也要阿圆与他睡一起,不愿分开。

床上还有杨荫杭的一个宝贝,是一个台湾席子包的小耳枕,那是之前杨绛母亲还活着的时候给他特意做的,中间留了个窟窿,可以放耳朵,母亲去世后,父亲对这个更视为宝贝,他却只给阿圆睡,看着阿圆的时候也总是笑着的,怎么看都看不够。

杨绛的弟弟留学维也纳医科大学要回来了,杨绛觉得家中太挤,便主动提出出去住,搬出去之前,外公和挨在身边的阿圆说:"搬出去,没有外公疼了。"阿圆一下子就懂了,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像是珠子连在一起,大眼睛被眼泪遮住了一半,把外公的膝盖都浸湿了,很少落泪的外公也跟着哭了,好不伤心。

小阿圆那时候已经会走了,闲不住,总是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姿势像极了钱钟书,连平时看书时翻书都是一个样儿的,杨绛都奇怪,钱钟书不总在,她是什么时候学的呢?

阿圆在大姨的指导下,学会了好多字,跟父母一个样儿,特别爱看书,还爱挑长的故事看,杨绛就给她挑带着画的故事书买。一次,她买了一套《苦儿流浪记》,阿圆在旁边开始翻看,哪知刚看了个开头就大哭起来,很伤心的样子。杨绛忙安慰,告诉她这只是个故事,而且只是个开头,读下去结局是好的,但是阿圆还是很伤心,看到这本书就哭,杨绛只好把书藏了起来,不让它来惹女儿伤心。

多年以后,阿圆已经是大学教授了,有一天她告诉杨绛,她找到了《苦儿流浪记》的原作者是谁,译者又是谁,结局是怎样,原来那份牵挂并没有被妈妈藏起来,而是偷偷地留在她的心底,一直到成年。

虽然有人陪伴,但阿圆还是喜欢和妈妈玩,杨绛因为工作很少有时间陪阿圆,阿圆看到妈妈走进家门,她就紧紧地跟在后面,像个小尾巴,但是当妈妈坐下打开本子的时候,她就会走开,小脸蛋上写满了落寞。她知道妈妈要工作了,没时间陪自己,她觉得是那些本子抢走了自己的妈妈,用自己小小的拳头打那些试卷,眼里还有泪珠儿,杨绛看了心疼得不得了。

被冷落了的,不只是在身边的人。当时的钱钟书只身在外教书,相对清闲些。之前的三年两个人事事都在一起,回到国内就这样分开了,他很不习惯杨绛不在自己身边,之前的他就有个习惯,如果不在杨绛身边,他就会每天认真地写日记,把一天发生的事都记下来,留给杨绛看。

他常常给杨绛写信,但是收到的回信却少之又少,杨绛实在是太忙了,他写下"万念如虫竞蚀心,一身如影欲依形"。一九三八年九月下旬,他有一次机会回上海看望家人和亲属,但是时间很短暂,当时杨绛正为筹备建校四处奔走,他心疼她太辛苦,但也十分支持她这么做,毕竟杨绛的一身才华,留在家里太可惜了。

吵架的约定

夫妻一辈子,没有不吵架的,有的架吵了就是吵了,过去也就过去了,有的架会成为生活的调味剂,让人从中吸取经验,以防后患。前者让夫妻矛盾像井中之石,越积越多,后者让夫妻矛盾像深井之水,越沉越清。

钱钟书回来的时候,钱家没有他住的位置,因为辣斐德路的那几个房间已经被亲戚们挤得满满的,杨荫杭得知女婿回来,便叫两个女儿跟他挤一挤,然后把房间让出来给钱钟书。这个安排让钱钟书很开心,因为有了跟杨绛单独相处的时间,两个人结婚之后哪有过这般长时间的分开,巴不得有这么一个小屋子让他倾诉衷肠。

钱钟书自小爱看字典,这个倒是和杨绛一样,杨荫杭发现了这件事,对杨绛说:"哼哼!阿季,还有个人也在读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呢!"杨荫杭很欣赏钱钟书,两个人十分投机,相谈甚欢,观点也很多都相同,平时两个人都很缺乏聊天的对象,所以两个人凑到一起难免聊很久。

但是钱钟书是个很孝敬的人,每天早上都会从杨父家回钱家给家中长辈请安问好,杨绛因为筹建学校的事焦头烂额,便只能他自己来,自己回。有一天,他回来的时候,杨绛发现他的神情有些不太对,知道肯定是有什么事发生了,问了才知道,是父亲来消息,想让他到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做外文系的主任。

这件事情也不是钱父的一时兴起,在此之前,钱父就到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帮助一位故友廖世承去建校,钱父想让儿子来自己身边,这样方便照顾自己,也有了个伴儿。

钱钟书并不想去,因为在清华大学的这份工作他是真心喜欢,而且机会实在难得。但是钱家上上下下都希望他能听父亲的安排,他也动摇了,便问杨绛的意见是什么。

这时杨绛告诉他,他应该尊重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想去还是不想去,把道理都讲给家里人听,让他们知道钱钟书自己的希望是怎么样的。

无论是长幼之间,还是夫妻之间,总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解决分歧的方法很重要,并不是一味妥协或者一味坚持就是对的。

之前在刚出国的轮船上,杨绛和钱钟书发生过一次争吵,吵架的原因后来想起来有些可笑,是为了一个法文"bon"的读音问题,钱钟书的读音被杨绛称为乡村口音,钱钟书不服,觉得杨绛读得不对,两个人便争吵起来,钱钟书还说了些过激的话,杨绛也没让着他,两个人唇枪舌剑,谁也不服谁。吵了半天,没有结果,杨绛找了一个会说英语的法国太太给评断,到底钱钟书的读音有没有问题。

法国太太仔细地听了钱钟书和杨绛的读音,下结论说杨绛是对的,钱钟书的口音确实有些问题,争吵告一段落。但是说了那么多伤人的话,两个人无论输赢,都很伤心,后来两个人对这种分歧商量出来一个对策,那就是各持己见,对方不干预,允许有第二种答案存在。

虽然对于分歧的出现,两个人通过"实战"总结出了方法,但是从那以后,两个人都很少吵架,大多数事情都是商量着处理,好在两个人的观念大部分都是一致的。这次钱父要求钱钟书换工作的事情,杨绛也想让钱钟书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来,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选择的权利。

后来杨绛也问了下父亲,想听听父亲的建议,但是她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却只有沉默和沉思,父亲的沉思让她陷入久久的思考,这毕竟是一件大事,钱钟书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不能强硬地反抗家中的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表达立场。

钱钟书决定听杨绛的建议,跟家中交代自己的想法,杨绛那天也陪他回了钱家,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所有人的"群起而攻之"。钱钟书在家中的施压下妥协了,看着丈夫脸上细微的变化,杨绛心疼不已,但也束手无策。

后来钱钟书给清华大学外语系主任叶公超写信,把要辞去工作的事情说了一下,但并没等到回信,后来他就去了蓝田国立师范学院。

在他刚出发后没几天,杨绛接到了清华大学的电报,内容就是问钱钟书为什么不回复梅贻琦校长的电报,杨绛想了一下,他们夫妇并未收到过梅校长的电报呀!因为钱钟书还在路上,那个时代无法及时联系上,她只能把收到的清华大学电报转寄给了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钱钟书的新工作地点。

这趟路程,前后花费了钱钟书三十四天的时间,这之后他才看到杨绛转过来的电报,心中十分愧疚,觉得对不起之前母校对自己的重视和期望,无奈他也有自己的苦衷,造化弄人吧!

这件事情让叶公超先生十分生气,以至于一次他见到袁同礼说:"钱钟书这么个骄傲的人,肯在你手下做事啊?"钱钟书能理解叶先生的生气,毕竟自己干了还不满一年,母校又很重视他,还对他"特殊"安排,而他就这样辞职转校了。叶先生可能会以为是钱钟书骄傲了,已经不屑于在他手下工作了。但是事实上,钱钟书对母校老师的尊敬,对叶先生的崇拜,连杨绛都深受感染,他怎么会是那种骄傲的人呢!

待了短短几天,又是要分开的时候了,那天只有杨绛一个人送他走,依依不舍却万般无奈,依依惜别却终会分开,情深至此,夫复何求。那天送行的情景,两个人牢牢记了几十年……

之前与季玉先生说的半年时间很快就到了,杨绛便认真地写了辞职信邮寄给在东山的老校长,季玉先生得知消息后很快赶到上海,问杨绛为何要辞职?杨绛只道是之前约定的半年期限已到,她也算如约完成了"任务",现在要交成绩了。季玉先生不同意,劝她再继续干半年,杨绛答应了,也说好了暑假就辞职。

半年过去了,期末考试也结束了,杨绛又提起这件事,季玉先生还是不想让她走。千辛万苦挖来的人才,学校也管理得十分顺畅,怎么能轻易放走?可是面前的杨绛去意已决,两个人都很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杨绛想了个办法,推荐沈淑来做这个校长,并征得了沈淑的同意。沈淑是杨绛的同学,也十分优秀。

暑假时,杨绛召开了董事会,要在会上宣布自己辞职的事情。季玉校长感到奇怪,到场的人只有几位核心人物,董事长没有来,便问:"沈淑怎么还没来?"

杨绛答:"她等杨永清先生用汽车接她和Dr.Nance一起来。"

杨永清先生是东吴大学第四任华人校长,Dr.Nance是文学史博士,东吴大学第三任洋校长,两个人都是校董事会成员,他们平时是很少参会的,季玉先生这才明白杨绛的用意是什么,马上叫几个核心人物闭门商量对策。

随后,杨绛被三位老前辈叫来谈话,结果就是,辞职,可以!辞了大家还会留她,她就不可以再坚持了。

杨绛虽然不想这么做,但是老前辈的话不容反驳,只好低着头不说话。这时沈淑一行人也到了,那天沈淑已经做好上任校长的准备,还精心地打扮过了。但是会议的进程果然就如老前辈们所言,辞了,被挽留了,不能反驳。

杨绛并没有放弃,陆续地找大家说辞职的事情,最后季玉先生实在是拗不过她,只好任命其他人了。杨绛终于辞职了,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她对振华女校的关心是从来没有间断过的,对季玉先生的愧疚之情也一直都在,还以老校长为原型创作了短篇小说《事业》,来纪念这位让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这位"孑然一身,以校为家"的老校长,成为杨绛一辈子的牵挂,而且季玉先生终身未婚,像季玉先生自己说的:我已经嫁给了振华!

杨绛这段校长经历告一段落,名义上她做了两年,事实上只做了一年,还是半年又半年地坚持下来的。这段经历,让她收益颇丰,不是物质上的,是精神上的,她知道了为人处世之道,也增加了人生的经验,之前以为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也做得顺风顺水,不过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那个想法一直存在于她的心底,丝毫没有因为时光的远去而淡化。梦想最闪亮的不是因为成功的喜悦,而是一直存在的坚持。

振华中学上海分校校长,是杨绛一辈子当的最大的"官",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谦虚地认为"我做小小一个校长,得到一个重要经验,影响我一生。我自知年轻无识,留心在同事间没半分架子,大家相处得很融洽。但是他们和我之间,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我无法融入群众之中。我懂了做"领导"的与群众的"间隔",下决心:我一辈子在群众中,一辈子是老百姓之一"。

同类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1)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风云变幻的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名声显赫的,宋家王朝的变迁在民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三皇五帝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浅偌梨花落

    浅偌梨花落

    牵了三世烟缘,终究敌不过情感一路坎坷?初遇,她是鸾凤公主,转眼物是人非。她放下一切他也放下仇恨正此执子之手,与此偕老。一梦醒来,两相忘,一次分离。让他不顾一切绝然将她打下悬崖,望着她残蝶般的身影,如水悲伤的双眸。与她对视的不是一对深情内疚的双眸,眸中充满仇恨,轻蔑,冷傲。那双金色瞳眸让她陌生,闭上琉璃色的双眼,这一世,终究死在了他的手上.....
  • 开心生活有妙招

    开心生活有妙招

    本书分类聚合了医疗、养生、家电、交通、装修、理财,以及法律维权等各方面的前卫理念和最新途径与方法,同时,体例上的分列式使本书便捷和使用特点尤为突出,即时即查、即查即用、即用即效。
  • 碥石集(第四集)

    碥石集(第四集)

    本书汇集了诸多老中医药学家的研究心得,共计二十余篇文章。即《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真心痛救治》、《燥痹的辨证论治》、《中风的诊治和预防》等。
  • 等你,余生为期

    等你,余生为期

    作为一个独立,勇敢,却又不失温婉和智慧的芊芊女子,清风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在有失望也有憧憬的爱情生活里,越是憧憬,越要风雨兼程。冷静深沉、一手栽培她的上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邓云生对她说,你知道,这些年,假装不喜欢一个人,有多难。热情炽烈,执着耐心的吕悦对她说,像你这样的姑娘,我不想总是拿不到号。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铭心刻骨,就要一意孤行。等你,静待花开,等你,余生为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送徐大夫赴南海

    送徐大夫赴南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斗神

    夜斗神

    700年前的萨格拉斯再度复活虚空大军和燃烧军团再度降临傀儡帝国的叛变阿瑞斯大陆再度陷入混战
  • 星月公主

    星月公主

    本故事处于一虚构空间,所有历史人文纯属虚构。推星拦月,横跨长空。星月帝国史上第一位星月公主,与双生子弟弟共同降临世上。血脉赋予了她天赋神通与自古而来的责任。然而,只是一介女子的她如何笑傲星月大陆呢?远在神秘空间的母亲又是何人?强大桀骜的她又能否俘获那温润如水却又满身是刺的男子呢?借用了修仙元素,但主要是言情啦!
  • 萝莉太嚣张

    萝莉太嚣张

    一次意外,让她获得仙品;一次意外,让她误食东西;一次意外,让她处处被追杀,一次意外,让他们相遇。他是妖,他被捉弄,被嘲笑,一次意外让他对她从不离弃。他是魔,他好强,爱强大,为了力量他追杀她,却意外被她所救,从此对她誓死守护。
  • 矿炼天地

    矿炼天地

    前世学金属勘测,今世万矿筑身。ps:每天一更,时间不定。
  • 明伦汇编皇极典治道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治道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