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0500000008

第8章 《经史动静字音》别义异读考辨(3)

[41]冰,平声,水凝也,《礼记·月令》“孟冬水始冰。”所以寒物曰冰,去声,《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床而冰焉。”

[42]复之速曰还,音旋,《诗·召南》“薄言还归。”缓之曰还,音圜,《诗·小雅》“曷云其还,岁聿云暮。”

[43]因而改之曰更,平声,《孟子·公孙丑》“更也,人皆仰之。”舍故而作曰更,去声,《左传·昭公三年》“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44]下视上曰苦,古沃切,《礼记·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上布下曰告,古报切,《书·汤诰》“至于亳,诞告万方。”

[45]取于人曰贷,他得切,《孟子·滕文公》“又称贷而益之。”与之曰贷,他代切,《左传·文公十六年》“宋饥,竭其粟而贷之。”

[46]坏他曰毁,上声,《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自坏曰毁,去声,《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47]视之曰见,古电切,《易·乾卦》“见龙在田。”示之曰见,胡切彦,《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

[48]餐谓之食,时力切,《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饷谓之食,祥志切,《论语·微子》“杀鸡为黍而食之。”

静字为动词类:例[34]由动作转指事件,[35]由动作到动作者,[36]由动作到对象,[37]由动作到结果,[38]由动作到内容,以上为“动~名”类;[39]由动作到动作的形态,为“动~形”类;[40]由一般动作到专指动作,[41]由专指动作到通指动作,[42]区分动作的快慢,[43]区分动作的强弱,[44]区分动作的等级,[45]区分施动与受动,[46]区分他动与自动,[47]区分主动与被动,[48]区分自动与使动,以上为“动~动”类。

[49]王,平声,君也,《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君有天下曰王,去声,《诗·大雅》“王此大邦。”

[50]首,平声,头也,《孟子·梁惠王》“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头所向曰首,去声,《礼记·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

[51]枕,上声,藉首木也,《诗·唐风》“角枕粲兮。”首在木曰枕,去声,《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

[52]名,平声,目也,《论语·阳货》“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目诸物曰名,去声,《左传·桓公二年》“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

[53]居卑定体曰下,胡雅切,《易·乾卦》“本乎地者亲下。”自上而降曰下,胡嫁切,《诗·邶风》“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54]旦日曰朝,陟遥切,《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旦见曰朝,直遥切,《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

[55]四方广大曰夏,胡雅切,中夏也,《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万物盛大曰夏,胡嫁切,冬夏也,《前汉·魏相传》“南方之神炎帝,秉礼执衡司夏。”

[56]经,平声,东西也,《孟子·滕文公》“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谓东西其纬曰经,去声,《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57]声和曰乐,五角切,《书·舜典》“夔命汝典乐。”志和日乐,卢各切,《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静字为名词类:例[49]由为事者转指为事,[50]由人体部位到其动作,[51]由物到物的度用,[52]由名物到其处置,[53]由方位到其动向,[54]由时间到时事,以上为“名~动”类;[55]由区域转季节,[56]由具体名到抽象名,以上为“名~名”类;[57]由物类到感受,“名~形”类。

[58]长,平声,永也,《诗·商颂》“溶哲维商,长发其祥。”揆长曰长,去声,《孟子·告子》“乡人长于伯兄一岁。”

[59]空,平声,虚也,《孟子·尽心》“不信仁贤,则国空虚。”虚之曰空,去声,《诗·小雅》“不宜空我师。”

[60]好,上声,善也,《诗·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向所善谓之好,去声,《论语·子路》“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61]难,平声,艰也,《论语·宪问》“其言不作,则为之也难。”动而有所艰曰难,去声,《礼记·曲礼》“临难毋苟免。”

[62]善功曰巧,上声,《孟子·离娄》“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功曰巧,去声,《诗·小雅》“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63]疆,平声,坚也,《孟子·梁惠王》“弱固不可以敌疆。”坚固曰疆,去声,《左传·成公九年》“坚疆以御之。”

[64]冥,平声,晦也,《汉书·扬雄传》上“穷冥极远者。”暗甚曰冥,去声,《诗·小雅》“维尘冥冥。”

静字为形容词类:例[58]由空间状态转指其事,[59]由性状转指形成性状的动作,[60]由感受状态到其动作,以上为“形~动”类;[61]由状态到其名称,为“形~名”类;[62]区分状态的一般与特指,[63]、[64]区分状态的强弱,以上为“形~形”类。

[65]相,平声,共也,《易·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助曰相,去声,《论语·卫灵公》“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66]焉,於乾切,何也,常居语初,《论语·子张》“焉能为有,焉能为无。”焉,于乾切,何也,常居语末,《易·坤卦》“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67]三,平声,奇数也,《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审用其数曰三,去声,《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静字为副词、数词类:例[65]由关系到相关动作,为“副~动”类;[66]由疑问到语气,为“副~语气”类;[67]由具体数到泛指,为“数~副”类。

3.3释语的简要、精确与条理性

商茝若笺证《序》谓刘鉴《经史动静字音》“文辞典雅,简而得要”,所评甚是。刘鉴辨析一字两音义时,所用释语简要、精当、准确,显示了他在文献学和语言学两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

基本训释形式只分两大类:(1)“×,×也”式160条,如:“冥,晦也”、“三,奇数也”、“冰,水凝也”、“封,授爵土也”、“载,舟车所致物也”等,被训词在前,训释语在后,训释语有词、词组、短语。(2)“××曰(谓之)×”式46条,如:“承曰奉”、“相合曰会”、“凡广曰大”、“除之曰去”、“上委下曰仰”、“居高定体曰上”、“扬谓之播”等,训释语在前,被训词在后,训释语也有词、词组、短语。

辨析词义用对应性释语来明其区别,主要是用“主训词”的词义对应来显示差异,也可分两大类:(1)主训词的延展,如:“解,释也;既释曰解”(解~既解,动作到动作完成)、“累,连也;牵连为败曰累”(连~牵连为败,动作到结果)、“为,造也;造而有所循曰为”(造~造有循,动作到动向)、“享,献也;神受其献曰享”(献~受献,施受转换)、“沈,没也;没之曰沈”(没~没之,普动到使动)、“施,行也;行惠曰施”(行~行惠,一般到具体)、“帅,总也;总人者曰帅”(总~总人者,动作到动作者)、“障,壅也;壅者曰障”(壅~壅者,动作到对象)、“争,鬬也;谓鬬曰争”(鬬~谓鬬,动作到其名称)、“爨,炊也;谓所炊处曰爨”(炊~所炊处,动作到处所)、“乘,登车也;谓其车曰乘”(登车~车,动作到载体)、“衣,身章也;施诸身曰衣”(身章~施诸身,物到其动作)、“膏,脂凝也;所以润物曰膏”(脂凝~所以润物,物到其功用)、“高,崇也;度高曰高”(崇~度高,状态到动作)、“恶,否也;心所否谓之恶”(否~所否,感觉到感受)、“如,似也;审似曰如”(似~审似,程度加深)、“应,当也;相当曰应”(当~相当,单向到双向)、“两,偶数也;物相偶曰两”(偶数~物相偶,数到倍数)。(2)主训词的相对(差别、相反),如:“聚之曰畜;养之曰畜”(聚~养,动词)、“目汁曰涕;鼻汁曰涕”(目~鼻,名词)、“复之速曰还;缓之曰还”(速~缓,形容词)、“凡广曰大;其极曰大”(广~极,形容词与副词)、“上赋下曰共;下奉上曰共”(上赋~下奉,主谓)、“坏他曰毁;自坏曰毁”(坏他~自坏,动宾与主谓)、“取于人曰乞;与之曰乞”(取于人~与之,动补与动宾)、“制师从己曰取;屈己事师曰取”(制师从己~屈己事师,连动)等。

四、小结

1.刘鉴《经史动静字音》附在其韵书《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之后,云“为斯文之一助”,即作为韵书正音读的辅助材料。在前人众多的别义异读材料中,刘鉴精选了206例来作系统的音义辨析,是为了“以便教幼学者”,典型、简明而又系统。该书明显具有“正音”的作用,主要是为阅读经书、史书时,对一字多音多义的“别义异读”进行正音读、辨义训,实际上也涉及其他典籍的阅读。考其音读性质,应是元代通行的读书音,通过标注“静、动”不同的读音,来区别多音字不同的词义,从而确定所读文本语境中所用的词义。以当时通用读书音的“如字”为本音本义的“静字”,以派生音义的“破读”为“动字”,有些刘鉴列于首的静字本是前代的“破读”,通行为常用词义之后反成为新的“如字”,体现了语言成分的历时性变化。

2.刘鉴时代的人读经典时遇到“别义异读”字,承用唐代以来的“圈点”之法,在需破读的“动字”(借音,派生音义)旁用朱笔加圈,本读的“静字”(正音,本音本义)则不加圈,区别明显。一般是在字的左下、左上、右上、右下画圈表示破读为平、上、去或入声,所谓“圈(点)发某声”,即主要是声调破读的变调构词,少数字有声母、韵母的破读。刘鉴在自己“圈点”的破读材料中,精选常用的典型的206例作系统辨析,创用“静字”、“动字”这对术语来作对应分析,按字头、注音、释义的顺序,先列静字,再列动字对比,简洁、明晰、系统,显示了他很好的语言学功力和系统观念。虽然刘鉴所辨的别义异读主要是承用汉魏六朝以来的汉语音变构词材料,但对比陆德明、贾昌朝等前人,他的辨析更集中、更简明、更系统,因而更具典型性,更有语言本体研究的自觉意识。

3.刘鉴用了标声调、反切、直音三种方法来注音。全书206条中,标声调的166条,占80%强,说明“四声别义”是主要的音变构词类型。注反切38条,其中21条是标示声母变换的变声构词,10条是标相邻韵变的变韵构词,因不是变调不能直接标声调而注反切;还有“上~去”变调构词的7条也注反切,或许刘鉴认为“上~去”不如“平~去”、“入~去”那样是典型的变调构词。纯注直音的仅2条,是因为“还~旋”、“父~甫”有字形上的瓜葛,注声调或反切不能明其特殊关系。直接标声调的166条中,除了“平~上”2条、“去~去”1条外,余163条都是平、入、上三声变读去声的,占变调构词的98%,加上反切中“上~去”变调7条,邻韵“入~去”变调9条,直音“平~去”变调1条,涉及去声音变的共180条,占总数206条的87%。《经典释文》去声变换占音变构词总量的65.4%,占变调构词总量的92.7%;《群经音辨》去声变换占变调构词总量的88%,唐、宋、元三代典型的音义书中,去声的变读都是音变构词的大宗,越典型越常用的去声变换的比例越高,直到现代汉语“分、藏、为、好、处”等仍然是典型的变读为去声的变调构词。声母变换21条中,“清~浊”变声15条,加直音“父~甫”1条,占68%。《经典释文》清浊声母变换占变声构词总量的82.2%,《群经音辨》清浊声母变换占变声构词总量的42%(上引数据参见万献初《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339页、《汉语构词论》123页),说明用清浊声母变换来别义一直是汉语音变构词仅次于去声变换的重要方法手段,到元代读书音中仍无多少改变。刘鉴在“载”字条中标明“浊音、清音”,显示了他自觉的语言学意识。

4.刘鉴在注音之后辨别“静、动”词义,主要以主训词的对应区别来显现,“文辞典雅,简而得要”,与陆德明、贾昌朝比,可谓后出转精。统观其辨析,凡例统一,条理清晰,定义精确,简明、整齐而又系统。他主要是以当时习惯中的本读本义(如字)为“静字”,以派生音义(破读)为“动字”,语义的辨析到位了,语法作用的区分也就在其中了。由于他释义的精当,参考商茝若笺证所引例证,我们基本上可以划出“静、动”二义的词类区别来,说明他至少是朦胧地感觉到了语法作用的区别的。他在“焉”字条辨析中,用“常居语初、常居语末”的不同分布来区分疑问词与语气词的不同,体现了很好的语言感悟力和语法感觉,这样专门的语法表述在元代出现,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同类推荐
  •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四年四班不相信眼泪

    四年四班不相信眼泪

    小木在班级里处处得到黄老师关照,是因为小木的妈妈和黄老师是老同学。但是小木的妈妈不愿意让儿子受优待。于是乎,小木的冰河时期降临了。因为上课玩包子剪子锤游戏,小木被黄老师罚读课文二十遍!一向温柔的燕儿也开始对小木横眉冷对、横加指责了。可怜的顽皮小男人,他该怎样度过“寒流”呢?小木把唐大盒的太空收音机元件摔坏了,为了赔偿,他不怕吃苦打工赚钱,最后找到一棵摇钱树,每天“财源滚滚”来。小木成了小财神,这让大桃和唐大盒垂涎三尺。
  • 新书包里的秘密

    新书包里的秘密

    《温暖的故事:新书包里的秘密》是作者(陈笑海)从近十年来在纸媒所公开发表的短篇故事中挑选出来的。虽说称不上篇篇精品,但篇篇都是温暖故事。内容主要反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历程,记录着他们与家庭、社会那些美好的亲情与友爱,饱含对未来生活的伟大憧憬与追求。
  • 自强不息(中华美德)

    自强不息(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
  • 魔法课

    魔法课

    《魔法课*慕容思炫侦探推理训练营之》是一本为中学生量身定做的推理小说谜题,书中收录了慕容思炫所经历的五宗奇案:悲情家族、电梯里的“活尸”、魔法奇迹之穿透、魔法奇迹之移位、魔法奇迹之消失。每个案件之前都有一堂“魔法课”。因为,在小说中,会出现数个大型“消失”魔术,每一个都精彩绝伦,只有具备超强实力的侦探才能逐一破解。在案件开始前,作者先把所有“消失”魔术的原理告诉大家,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记忆力,紧记这些原理,并且在破解魔术的过程中,高度集中,观察每一个细节,最后利用这些原理破解所有魔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和分析,破解一个又一个谜题。
热门推荐
  • 全营养大师

    全营养大师

    这是一本看了以后能滋阴能壮阳能美容能护肤能益智能健脑能减肥能强身能养生能延寿的书!!!这么屌的书,你看不看?
  • 凌云疏影

    凌云疏影

    四国的纷争,六派的角逐,东瀛的企图,情感的纠葛
  • 魔武圣帝

    魔武圣帝

    老子要逆袭,谁敢阻挡我前行?人兽退避,仙神让路,这个世界属于我。《魔武圣帝》,让你从头爽到底。――――――――――――――元脉大陆幅员辽阔,光怪陆离神秘物种层出不穷,脉兽和人类都修炼脉冲以提高实力。陈怒身上拥有一个能强制吸收贮存脉冲的灵器吊坠,导致他修炼脉冲不能进步,从而被所有人耻笑。倒霉之后就是逆袭之路,灵器吊坠居然把所存脉冲连本带利还给了他。接下来的一生踩对手,戏美女,挑战强者,勇斗魔兽,征战四方。不管是脉修校院,蛮荒大陆,沙漠极地,冰川险地,汪洋海底,神秘空间,无不留下陈怒征服的足迹。从平凡到威震天下,故事中有兄弟真情,有男女暧昧,有热血拼搏,有斗智斗勇……有一切你想看的情节。―――――――――――――――功法四等:大洪经、大荒经、大宇经、大宙经。等级洪、荒、宇、宙。技能四等:武技、法技、仙技、神技。武技定国狩魔,法技初窥乾坤,仙技逍遥天下,神技开天劈地。
  • 倔强女撞上天才校草

    倔强女撞上天才校草

    离家出走的她独自来到繁华的大城市,刚下飞机就遭遇生死之劫......
  • 重订广温热论

    重订广温热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都市神话

    超级都市神话

    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九国华梦:锦华十里待君归

    九国华梦:锦华十里待君归

    初次见他,他穷愁潦倒穷叫花。再见他,他红娘在怀灿桃花。“苏子墨,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样?”君凛看着那眉眼依然如画般的男子,一双眼睛清澈而深邃,只是脸上的笑意却让人冰冷地如同进了寒雪地狱。“凛儿,原谅我……”“好啊,我原谅你了苏子墨,我那么爱你……怎么可能不原谅你。”她悲凉的语气夹杂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哀,以一种傲然的姿态仰望着他。初时,她为他点燃一盏琉璃盏,照亮了他回家的路,终时,她在万丈城楼之上为他写下琉璃盏篇章。因为他大名琉璃,她从此对琉璃爱不释手。都说俗尘姻缘远,而她的姻缘在手边。轻轻一碰就碎的琉璃盏。一如那人名字:苏琉璃。字,子墨。国恨家仇,无从拾掇。
  • 家有坏宝宝妈咪快逃婚

    家有坏宝宝妈咪快逃婚

    我叫林泽瑶是姐姐,旁边这个很腹黑的臭小子叫林泽熙是我弟弟。我们七岁了,我们的妈妈叫林熙瑶。一个医学天才却是生活白痴的二十七岁老女人。我们没有爸爸,只因为妈咪说爹地死了,所以妈咪说她要开始为我们找一个新爹地。突然有一天,那个已经死了的死人爹地站在我和弟弟的面前,说:“爹地带你们回家。”司辰凯从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对已经七岁大的儿女。但是当他知道孩子的母亲是谁时,他沉寂了七年的心再次雀跃了起来。但是可气的那个死女人竟然跟他儿子和女儿说他死了,还要给找个野男人给自己戴绿帽子。等着,他一定要让那个女人主动回到自己的身边,自己再来好好的调教一番。
  • 中国艺术经典3

    中国艺术经典3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一枝红杏翻墙来

    一枝红杏翻墙来

    为了寻找天下奇珍,她进入诡异的将军古墓,与一个邪媚至极的盗墓贼不期而遇。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盗墓贼竟是南吴国太子尉迟季然,他的俊美之名冠三国,风流之名也冠三国。他费尽心机搜刮三国美女,却原来只是想要找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