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0500000005

第5章 汉语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2)

一个新的词义从产生到稳定,在当时的条件下也需要几百年时间。如“字”的文字义,产生于战国中期。到西汉时期,现存古籍中,用于文字义的“字”,仅见于《史记》中的6例,见于《列女传》中的2例,见于《西京杂记》中的2例,也经历了二三百年。兹转录如下:

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又《孝武本纪》)

文字之上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又《三王世家》)

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又《仲尼弟子列传》)

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又《吕不韦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又《太史公自序》)

门人从之以为诔,莫能窜一字。(《列女传·柳下惠妻》)

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又《珠崖二义》)

听得铸钱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西京杂记》卷三)

作传百三十卷,五十万字。(又卷六)

西汉二百年间,这10个表示文字义的“字”,出自三个作者。主要见于《史记》。另两书《列女传》《西京杂记》的作者,是刘向父子。与系词“是”的产生地竟然是重合的。这些新的语义和语法形式如此集中于政治或文化中心区域,也说明了它们首先是在这些地区产生并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与《史记》相隔约一个半世纪的作品《论衡》,不仅有个别系词“是”,而且表示文字义的“字”,竟达28个之多。《论衡》作者王充为会稽上虞(今浙江境内)人。这说明表文字义的“字”,其使用的区域已经扩展到当时文化还不是很发达的浙江了。到稍后《说文解字》的问世,“字”的文字义的发展才完全成熟而稳定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新的语法形式或语义,从萌芽到成熟“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看来也是语言的交际功能本身所要求的,也带有普遍性。因为一个新的语义或语言形式,由量少逐渐增加而到多,由点逐渐扩散而到面,还有一个群体的缓慢认可的过程。即使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一个新的语言形式尽管可能很快得到流传,但最终能否为广大群体所接受,还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也很可能是漫长的时间考验。

二、语言发展的系统性

新的语言形式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不仅标志着在语言中单纯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而且还会引起系统内部相关成员的一系列变化。还是以系词“是”为例。

系词“是”的语法功能是联系主语和名词谓语,具有动词的性能,现代汉语已称之为系动词。它在产生初期,数量还很少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副词修饰。在《史记》的8个例句中,就有2例有表示确认的副词修饰。如:

此必是豫让也。(《刺客列传》)

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封禅书》)

这是副词“必”“果”第一次与新成员结合。此前,在汉语中虽然已有“必”“果”“是”等词,但它们之间不存在语法和语义上的联系,因此也不可能有“必是”“果是”这样的语言结构。随着系词“是”的功能日益成熟,不仅修饰“是”的副词越来越多,而且还有某些连词也参与进来和系词“是”连用。仅《世说新语》一书中,修饰“是”的副词竟有22个之多。副词如:

诸君皆是劲卒。(《简傲》)

此三人并是高才。(《品藻》)

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言语》)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忿狷》)

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赏誉》)

君实是乱世之英雄。(《识鉴》)

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文学》)

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同上)

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容止》)

仲堪此举,乃是国之亡征。(同上)

诚是才者。(《贤媛》)

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品藻》)

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雅量》)

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术解》)

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赏誉》)

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同上)

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简傲》)

中郎始是独有千载。(《轻诋》)

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家之秀。(《贤媛》)

太尉神姿高彻,……自然是风尘外物。(《赏誉》)

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同上)

连词如:

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品藻》)

虽是败物,犹曰理而用之。(《排调》)

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赏誉》)

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贤媛》)

刘尹顾谓:“此是瞋邪?非特是丑言声,拙视瞻。”(《轻诋》)

早期有系词“是”的判断句,有不少句尾还保留帮助判断的句末语气词“也”,在《世说新语》中则已全部脱落。与此同时,旧有的没有系词“是”的名词谓语句,虽然也还有所见,如:

亮曰:“此必辛佐治也。”(《方正》)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容止》)

但数量已大大减少,正处于消亡中。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系词“是”广泛接受副词修饰的时候,独独不接受最常用的否定副词“不”的修饰。究其原因,也应该是由于受系统所制约。因为与有系词“是”的判断句相对的,还有一个用“非”表示否定的判断句。如:

主非尧、舜,何能无过?(《方正》)

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同上)

卿非田横门人,何乃顿尔至致?(《任诞》)

子非吾友也。(《德行》)

这种带“非”的表否定的判断句的存在,势必限制系词“是”受“不”的修饰,尽管“不”也完全具有修饰系词“是”的功能。系词“是”受“不”的修饰,约始于隋唐时期或稍早。唐代时,才逐渐增多,在诗文中多有所见。如:

安知厂成子,不是老夫身?(王维《山中示弟》)

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乱天下者,何尝不是诸王!(唐马周《陈时政疏)))

又守文所遣男延祚入质,不是亲儿。(唐刘守光《上梁祖状》)

到了元明清时期,受“不”修饰表示否定的判断句,已成为主流。用“非”表示否定的判断句逐渐趋于消亡。

词义的发展也受语义系统的制约。如“是”产生新的用法成为系词后,它原有的指示代词义和形容词是非义,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反映六朝时期语言基本面貌的《世说新语》,“是”用于系词的已占极大多数,用于指示代词义的已基本消亡,多保存在一些介宾结构中;形容词是非义,使用频率也大为降低。经初步调查,《世说新语》中共有“是”字263个。其中,用于系词共183例;用于指示代词共75例,多用于介宾结构,如“于是”(59个)、“是以”(6个)、“以是”(1个)、“由是”(3个)、“从是”(1个)、“如是”(1个)、“是故”(1个)、“是时”(1个);用于形容词仅3例,如:

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德行》)

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赏誉》)

不审明公孰是孰非?(《品藻》)

词义发展的系统性,不仅表现在此长彼消上,而且还引起词义系统的内部调整。如某一词义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相关词义的连锁变化。这种连锁变化,我们能亲身感受到的莫过于现代汉语。如“爱人”一词,原是表示已经建立恋爱关系的异性朋友。1937年初版、1957年重印的《汉语词典》,“爱人”一词的第一义项“即情人”。解放后,“爱人”一词的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遍用于表示配偶中的一方,即丈夫或妻子。《现代汉语词典》“爱人”的第一义项就是“指丈夫或妻子”。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到“丈夫”或“妻子”两词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而且还引起其他相关词义的连锁变化。如“朋友”一词,《汉语词典》原来只有“友人之通称”一个义项,而《现代汉语词典》又增加了“恋爱的对象”一个义项。“对象”一词,《汉语词典》只收有“客体。谓用作目的的事物”两个义项,而《现代汉语词典》把《汉语词典》的两个义项合并为一个义项,又新添了“特指恋爱的对方”一个义项。这种因某一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而引起相关词义的调整,显然是在语义系统内部进行的。

余论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发展过程中,一般总是遵循经济的原则,以最合理的量,满足群体的最大的交际需要。语言新质的产生和旧质的消亡,是以不影响其交际功能为前提,始终处在平衡的状态,而且其最基本的部分,如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词汇,也一直保持其稳定性。语言在缓慢的发展中,每一个时期其总量一般都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认识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如果注意,有时会发现,新产生的语言形式不一定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很可能中途夭折。

约在魏晋时期,“为……所……”这种被动句,曾衍生出一种“为……所见……”的形式。“见”置于动词前表示被动要早于“为……所……”式。约在魏晋时期,一定的使用群体可能觉得,把这两种形式相结合的“为……所见……”式,更能显示被动的意义,而且曾一度盛行。例如:

金域郡昔为韩遂所见屠剥。(张既《答魏文帝问苏则》)

诸葛恪、滕胤、吕据,盖以无罪为峻、綝兄弟所见残害。(《三国志·吴书·孙綝传》)

这种表被动的“为……所见……”式,仅《三国志》(含裴松之的注所引的三国时作品)就有6例。可见曾流行一时,但没有生存多久,即告夭折。一种新产生的语言形式刚刚产生,还处在萌芽阶段,居然就这样被淘汰了。

语言的平稳发展,并不一定必须由新质的产生和旧质的淘汰来实现。有时也可以在系统内部进行调节。如表示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意义,先秦就有,用“苏”表示。《左传·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表示睡眠状态结束的意义,先秦也有,用“寤”表示。《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表示酒醉后恢复正常状态的意义,先秦也有,用“醒”表示。《国语·晋语四》:“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苏醒、睡醒、酒醒,这是三种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行为状态,先秦时期分别用三个词表示,这应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发展中,应该是语言交际功能的经济原则起作用,“苏”“寤”两词的意义竟然逐渐为“醒”所兼并。

约在西汉时期,因酒醉而“醒”和由“寐”而“寤”,意义相通,两词都能引申出醒悟义。如:

此之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者也。……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故先醒者,当时而霸;后醒者,三年而复;不醒者,枕土而死。(汉贾谊《新书·先醒》)

到魏晋时期,“醒寤”开始连用。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太子笺》:“醒寤之后,不识所言。”到了唐代,“醒”又开始取代“寤”的本义睡醒。唐杜甫《早发》诗:“烦促瘴气侵,颓倚睡未醒。”而“寤”的睡醒义在口语中可能已渐趋消亡。至此,“寤”这个词的词义,已完全被“醒”吞并。

约到了唐代,“醒”又开始用于苏醒义。《敦煌变文集·金刚丑女姻缘》:“夫主唬来身已倒,宫人侍婢一时扶,多少内人喷水救,须臾得活却醒稣。”“醒”单用于苏醒义比较晚,约在元明时期。元曲《争报恩三虎下山》第二折:“[张千云]相公,打死了也。[孤云]打死了也,将一碗水喷醒他。”在现代汉语里,“苏”从昏迷中醒来义,已不单用,而由复音词“苏醒”表示。“寤”的睡醒义已经消亡,只是在书面语言中偶有所见。《现代汉语词典》已把酒醒、苏醒、睡醒三义都收在“醒”的名下,原来由三个词表示的意义,现在只用一个词表示。当然,这个在系统内部自我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缓慢而渐变的过程。

同类推荐
  • 别让冬天跌得太疼

    别让冬天跌得太疼

    《别让冬天跌得太疼》是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何腾江从事儿童诗创作逾10年来的精选集,这些儿童诗主要刊载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少年》等少儿名刊上,得到了百万小读者的喜欢。《别让冬天跌得太疼》这本诗集里,既有适合幼儿阅读的《别让冬天跌得太疼》《我的猫咪没有回家》《穿开裆裤的童年》等章节,也有适合少年阅读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们这帮女生》《男孩女孩的故事》等章节,并安排了《佳作鉴赏》栏目,配发了名家点评,对喜欢写作儿童诗的孩子帮助很大。
  • 孩子,你在为谁学习

    孩子,你在为谁学习

    许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时候,孩子只是机械地为学习而学习,这样就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后果:父母老师逼孩子学习时,孩子对学习有逆反心理;在题山书海中处于麻木状态,孩子讨厌学习;没有任何动力时,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事情想让孩子未来有所成就,必须让孩子明白为谁学习,而不是被强制着学习!被动地学习。
  •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本书讲述的是艾比和她的第一匹小马——漂亮的帕洛米诺马“火花”共同经历的真实历险故事。艾比是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当她得到自己的第一匹小马时,她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了……“当我第一眼见到‘火花’,我就知道她是属于我的小马!她一跑进围场,我想我们都清楚,我们注定要在一起。但当时我对未来激动人心的冒险显然还没有心理准备。本书将带你们经历一场充满乐趣、友谊甚至近乎灾难的旅行。这是关于一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和一匹漂亮的帕洛米诺小马“火花”的真实故事,非常适合8-12岁的女孩们阅读。
  • 复活节岛的巨石阵

    复活节岛的巨石阵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小学生侦探推理游戏天天玩

    小学生侦探推理游戏天天玩

    本书精心编写的侦探推理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小学生面对扑朔迷离的案件,根据故事中提供的蛛丝马迹,通过逻辑推理,就会灵光一闪,智破奇案。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但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书中还设置了让小学生开动大脑的拓展小栏目,趣味十足,让小朋友调节疲劳的神经,同时不知不觉中提升思维能力。
热门推荐
  • 大汉

    大汉

    谁说古人淳朴?刘彻利用我,卫子夫利用我,卫青利用我!利用我也就罢了,古人总该不会为难古人吧?然而,霍去病、李广、董仲舒哪一个都活的不自在,就连戾太子刘据都得抱我的大粗腿,这一家就是大汉最让人操心的一家子。
  • 我与美美的网游生涯

    我与美美的网游生涯

    他,平凡,丢到人海里就再也找不到,她,她,她三个堪称绝世美女,来历不明。一款全新的虚拟网游,没有职业之分,没有技能之限,没有装备之别分,没有技能之限,没有装备之别,有的只有激情燃烧的岁月,金戈铁马,铁骨铮铮,嬉笑怒骂,柔情万千,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体验,一切尽在不言中!
  • 一幅梅花图(张宝瑞悬疑惊险小说系列)

    一幅梅花图(张宝瑞悬疑惊险小说系列)

    脚步声在他呆着的房门前停了下来……突然,门开了,他瞪大眼睛,还来不及举起砍刀,就被眼前的恐怖景象惊吓得倒在地板上……当他来到房门前时,朦胧中猛地发现一个披头散发满脸狰狞的女人贴在墙上瞪着他,可慢悠悠地又露出一丝奸笑,一动不动,样子越来越恐怖。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这恐怖形象却消失了。 民国年间,北平粮钱胡同13号居住着一户钱姓人家。一夜之间,全家老少皆身首异处,死相恐怖,从此这处宅院如中了魔咒,留下数桩悬案,荒废多年几十年后,几个神秘的陌生人先后来到了阴森的13号……
  • Roughing It

    Roughing I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没有莱克兄弟的飞翔之梦,人类怎能翱翔于天际?没有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怎会有新大陆的发现?没有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跨出的一小步,怎么会有人类在浩淼太空中需找生命的一大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创新进取的成果。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为了创新我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来教育读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散思维,勤于动脑,勇于创新。
  •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乱世女皇

    乱世女皇

    这是一个开国女皇的故事。陈梓坤的座右铭:“我不会为了任何人放弃自己的志向。放弃了他,我会遗憾一阵子,但放弃了梦想我会遗憾一辈子。陈梓坤的信条:世间婚姻美满的女子有很多,但女皇却只有我陈梓坤一个。我为什么要对自己亘古未有的荣耀视而不见,却去羡慕她们这种唾手可得的平凡幸福?
  • 九五至尊

    九五至尊

    一团烂泥,也可以直面浩瀚星空!天地亘古长存,人们只修炼天地演绎的法则,却未曾知道过天地,竟是真实存在于历史长河!上三天,下三天,九天颠覆四大纪元,洪荒白垩竟成笑谈!少年叶晨,逆天资质,得荒龙锻气劲,披荆斩棘,与天抗,与地抗,誓要毁灭天!铁血不屈,霸烈传奇!
  • 春风校雨

    春风校雨

    生活中,她是铮铮铁骨的假小子。爱情里,她是一个真正的弱女子。他一直的爱着她,保护她。尽管他们之间有很多的障碍,但是伟大的爱情给了他们在一起的勇气和力量。
  • 花妖涅槃:仙尊难驾驭

    花妖涅槃:仙尊难驾驭

    她,朝阳国公主,身份尊贵。怎奈月圆之夜却必须以鲜血为生……于是,她成了百姓口中的妖女,令整个皇室蒙羞。无尽的夜,她任由那嗜血的寒吞噬自己最后那一点残息。原以为,就这样结束这一切。却不曾想,他救了她……“我可渡你成仙,若误入魔道,必将赤雪断魂、血溅三尺。”他薄唇轻启,冰冷的双眸倒映在她赤红的眸中、也烙在了她的心口。然,人心的残酷却终将她化作灰烬。怨念让她在血色的夜来香中重生,一心只想回到他身边寻求一个答案,可浮云阁外的赤雪剑,神桩上的断魂酒告诉她:那个心心念念的男人不允许她留在这个世上!她,是否会为了那份惊天逆爱而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