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0500000017

第17章 从生活习俗论唐诗的“床”(1)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汪少华

古人有“郢书燕说”与“辽东白豕”的典故,意在讽戒穿凿附会与少见多怪。客观地说,由于时代的日新月异,今人与古代诗文愈来愈远,愈来愈隔膜,少见多怪是必然的;快节奏的消费时代缺乏精雕细琢的氛围,遭遇功利困扰的训诂实践,也不可避免郢书燕说。惟其如此,就训诂学这门古老的学科而言,运用传统而科学的训诂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训练和实践指导,关注并解决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与理论建设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许嘉璐先生在1980年代曾强调:

任何一种语言,特别是它的词汇,无不受使用该语言的人们在其中生活的环境的制约。文言几乎伴随着封建社会延续了两三千年,它所反映的生活,特别是各个时期的风俗习惯(包括某些制度),前后变化很大,有些已不为今人所熟悉了解。这就给我们的注释工作增加了困难。根据古今习俗的差异,对有关词语做出准确的注释,让读者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是古书注释者的责任。

语言为全社会所共有。语言的任何一个“零件”必须为整个社会所了解、所公用、所遵循,否则语言就完不成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任务。这一特性体现在语词上,就是它的每个含义与用法一定是“无独有偶”的,即不但“在这里”这样讲、这样用,在别的地方也应如此。古人不信孤证、重视前人有无成训,就是这个道理。

训诂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就是由于对古代生活习俗的不了解,由于对语言社会性的忽略。例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对于其中的“床”,二十多年来新解不断,竟然有五种之多:

第一种:“床”是榻,长0.84米,只能容一人独坐。《初学记》卷二十五引《通俗文》曰:“床,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释名·释床帐》曰:“人所坐卧曰床……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小姑娘“门前”摆上一张卧床,当然说不通,也只能是榻。东汉的一尺约合公制24厘米,三尺五为0.84米。

第二种:“床”是马扎,古称“胡床”:“李白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乡。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

第三种:“床”由“胡床”演变而来的“绳床”:“如果是睡眠之床,作者躺在床上,诗中所用‘举头’、‘低头’也是不好解释的。……唐明皇时期对胡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高度,并设置靠背,成为类似现今使用的折叠式躺椅,具有坐、倚、卧的功能。……诗人在庭园中,倚靠在绳床上假眠,于似睡非睡的朦胧之中,身感凉意,看到绳床之前洁白的月光,便‘疑是地上霜,了。”

第四种:“床”是井栏或辘轳架(汲取井水的起重装置)。理由是:1.果真是睡在床上,就只能说“开眼”望明月,“闭眼”思故乡;头靠着枕,怎么好一下子“举头”又一下子“低头”呢?2.普通老百姓的“床”都是靠墙放的(北方的炕更是固定于墙的),怎么能绕床骑竹马、弄青梅呢?3.解作“卧床”,“疑是地上霜”句无法索解,因为室内不可能结霜,在卧床上看不见地上霜。释“床”为井栏的专文节录如下:

“床”,古义又作“井栏”,《韵会》称“床”为“井干,井上栏也。其形四角或八角”。《淮南王篇》(见郭茂倩《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有“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之句,“床”也作“井栏”解。《淮南王篇》以后,诗人们写到井栏,多用“银床”或“玉床”。庾丹《夜梦还家诗》:“铜瓶素丝绠,绮井白银床”句,直接由《淮南王篇》脱出。又如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李商隐《富平少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纳兰性德《虞美人》:“银床淅沥秋梧老。”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王琦注云:“古乐府多有玉床金井之辞,盖言其木石美丽,价值金玉云耳。”

有人曾指出“床”字可解作“辘轳架”,并引浦起龙《读杜心解》载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句引《名义考》:“银床,辘轳架。”此义差近。如果我们把前引各诗句中的“床”字解作“辘轳架”,均可通。

第五种:《长干行》“绕床弄青梅”的“床”是几案:

“床”,尚有几案(今称桌)一义,为历来字书、词书所未列,下先举《太平广记》中数例:卷111王琦条:“又见床舁珍馔,可百床。”卷115张法义条:“录事署发文书,令送(法义)付判官,召主典,取法义前案(按即案卷),簿盈一床。”卷129彭先觉条:(彭博通力大)“尝与家君同饮,会瞑,独持两床降阶,就月于中庭,酒俎之类,略无倾泄矣。”以上三例,或置放珍馐、酒俎,或置放文簿,其“床”皆几案也。证之杜甫诗中之“书床”,则其义更明。如:摊书解满床(《又示宗武》)。床上书连屋(《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九)。风床展书卷(《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散乱床上书(《溪涨》)。身外满床书(《汉州王大录事宅作》)。这五例之“床”,皆置放书卷之几案也。又《驱竖子摘苍耳》诗云:“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登床,谓摆放于食桌上也。其他诗文中的例,如:庾信《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床书。”卢照邻《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王建《宫词》:“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钱起《幽居春暮书怀》:“仙箓满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张乔《题友人草堂》:“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北史·赤土国传》:(大业三年屯田主事常骏等请使赤土,其王请骏等入宴)“王前设两床,床上并设草叶盘,方一丈五尺,上有黄、白、紫、赤四色之饼,牛、羊、鱼、鳖、猪、蝳蝐之肉百馀品。延骏升床,从者于地席。”《唐书·李吉辅传》:“初,政事堂会食,有巨床,相传徙者宰相辄罢。”以上各例之“床”,或置放书卷,或置放笔砚,或置放食物,亦皆几案也。

沿袭而补充论述有:

唐代韩琬《御史台记》“彭先觉”:“唐彭先觉叔祖博通膂力绝伦,尝于长安与壮士魏弘哲、宋令文、冯师本角力,博通坚卧,命三人夺其枕,三人力极,床脚尽折,而枕不动。观者逾主人垣墙,屋宇尽坏,名动京师。尝与家君同饮,会瞑,独持两床降阶,就月于庭,酒俎之类,略无倾泄矣。”(《太平广记》卷一九二引)文中第一个“床”字,是我们常见的家具——睡床,但第二个“床”字如仍释为睡具,则扦格难通。此处的“床”出现在“会饮”的场合,而且是正在“会饮”中,因为天色晚了,于是彭博通便一只手各持一张“床”,独自把两张“床”平稳地拿到了月光下的庭院里,“床”上放置的是“酒俎之类”(谓樽酒俎肉,泛指酒菜),而酒菜却没有一点撒泼出来,表明彭氏确实“膂力绝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器具呢?据此情理推测,应当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几案一类的用具。或以为坐椅、睡床也可以放置酒菜,未必不别有新意。此言虽不无道理,但我们要注意,此处的环境是朋友相见欢饮,地点或在家中(可能性更大),或在酒店,酒菜自然应摆在日常餐饮的用具上,而不会放在作为临时之用的坐椅或睡床上。此“床”释为“几案”,当可信之。

唐人对“几案”一类的东西称之为“床”,文献中屡见之。如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云:“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诗中“登床”的是“半生熟”的苍耳,茶碗放在“床”上,此“床”若非几案又是何物?诗中所谓“登床”,正如今之所言“上桌”。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一一引赵次公注曰:“登床,登食床也。”食床,即饭桌。

又如唐杜光庭《虬髯客传》云:“行次灵石,旅舍即设床,炉中烹羊肉且熟,遂环坐食羊肉。”(《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此《传》中“床”上放置的是烹着羊肉的火炉,一行人环坐在“床”的周围吃着羊肉。此“床”若非如今之几案之类那又是何物呢?

“床”的“几案”义,在“饭床”、“食床”等复合词中表现得更为明确。如宋吕祖谦《东菜集·别集》卷二载:“宾客欲致奠于其家者,以饭床设茶与酒馔于其庭。”此“饭床”即指饭桌。《汉语大词典》已收录该词,释为“供吃饭用的几案”,甚确。现代潮州方言中,“饭桌”就仍称之为“饭床”。“饭床”又称“食床”,如唐薛渔思《河东记》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太平广记》卷二八六引)“食床”一词,《汉语大词典》收之,释曰:“食桌。”由此可见,“床”的确有“几案”、“桌子”的意思。

李白诗中“绕床弄青梅”之“床”字亦当作此解。“绕床”,即谓“围绕几案而行”。其用例,在古诗中并不少见,如:李白《猛虎行》:“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赵嘏《赠薛勋下第》:“一掷虽然未得卢,惊人不用绕床呼。”郑嵎《津阳门诗》:“绕床呼卢恣樗博,张灯达昼相谩欺。”“绕床弄青梅”之“绕床”,用意虽与此殊,而词义却并无差别。试想,男孩跨骑竹马而来,和女孩一起围绕着低矮的小平桌,边把玩着青梅边相互追逐嬉戏,这比围绕着井栏和坐具要更合情理,从意境上说要好很多。“床”字惟作此解,前述种种疑碍,始涣然冰释。

上述五说均不正确。究其症结所在,就是不明古今习俗的差异,违背了语言的社会性。

“床”和“榻”名称、形制不同,是两种家具。20世纪60年代河南郸城出土的西汉后期青色石灰岩雕刻而成的坐榻,平面呈长方形,四角有曲尺状足,长87.5厘米、宽72厘米、高19厘米。榻面刻有隶书一行:“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傅王君坐(榻)”。此榻之大小与《通俗文》所记榻之尺寸相当接近(左图)。榻“有坐榻,有卧榻”,卧榻可以睡觉,《太平广记》卷四○○《苏遏》:“至夕,乃自携一榻,当堂铺设而寝。”又《李员》:“一夕,员独处其室。方偃于榻,寐未熟,忽闻室之西隅有微声。”司空图《重阳日访元秀上人》:“且共高僧对榻眠。”“榻”主要是坐具,孟贯《宿故人江居》:“静榻悬灯坐。”《太平广记》卷四五八《李黄》:“李下马,俄见一使者将榻而出,云:‘且坐。’”“‘同榻”是优待礼遇,表示尊敬和亲热。《旧唐书·富嘉谟传》:“并州长史张仁亶待以殊礼,坐必同榻。”又《张光晟传》:“命同榻而坐,结为兄弟。”又《王琚传》:“玄宗命之同榻而坐。”又《张守珪传》:“时卢齐卿为幽州刺史,深礼遇之,常共榻而坐。”“汉、魏、晋时代独坐小榻的尺度大致是:长:75—130厘米;宽:60—100厘米;高:12—28厘米。”

20世纪50年代末河南信阳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实物床,长225厘米、宽136厘米、高42.5厘米,其形制与我们今天所用的木制床大体相同,尔后二千多年没有多少改变。打虎亭东汉墓壁画中的床,床前设曲栅足大长几,几上放食案和杯盘等食器,是一种宴享时专用的大床(左图)。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盛唐到五代时期的床、榻已普遍增高”。文物学者明确指出从隋唐开始“床”的变化:

同类推荐
  • 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

    这是关于一位美丽姑娘和一只野兽的故事。从前,一位富商有三个女儿,其中最小的那个最美丽、最善良。但是,载满他全部财产的船只失事后,商人破产了。后来,他听说有一只失事的船载着他的货物回来了,于是满怀希望赶到了港口,却发现他仅剩的最后一只船已经被海盗洗劫一空。在回家的路上,可怜的商人来到野兽的城堡。他摘下一枝玫瑰作为送给小女儿美美的礼物,却惹恼了野兽。最终,他承诺把美丽的小女儿送到野兽身边作为交换,才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家。为了履行承诺,美美来到了野兽的城堡,并因为野兽那美丽而善良的心爱上了他,而并不在意他丑陋的外表。最终,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你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素朴、简单的话而已。而在人生成长的阶段,又难免会遇见一些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刻。孩子们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教导,需要家庭里父母的细心呵护,但更需要一本经典的好书做指导。这是一本伟大的成长故事书。所汇集的经典故事都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最高境界。
  • 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军事科学

    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军事科学

    坦克如今已走过80多年的风雨历程,素来享有“陆战之王”的美称,也有人叫它“陆地巡洋舰”.它和装甲战车一起组成现代陆战战场上的钢铁洪流,置身硝烟滚滚的战场所向披靡,那气势真是咄咄逼人。风雨多舛,翻开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兵器,虽说战功卓著却难免遭陶汰的厄运,而坦克和装甲车,面对强大的反坦克武器家族的挑战,仍然雄踞陆战战场的霸主地位。
  • 学习永远不会晚

    学习永远不会晚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高尔基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 同桌高乐高(同桌好好玩)

    同桌高乐高(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热门推荐
  • 邪魅王爷家养冷妃

    邪魅王爷家养冷妃

    她,一个冷冷的杀手,被恋人亲手杀掉,穿到了一个孩子身上,遇到了他……
  • 臆想者联盟:鸳鸯谱

    臆想者联盟:鸳鸯谱

    《鸳鸯谱》是知名博客作者、网络段子高手东东枪及著名胡思乱想家地下天鹅绒写的同名情感专栏作品合集。天马行空风趣幽默的文笔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两性关系中的种种。《鸳鸯谱》创办之初,东东枪曾说:“我给这专栏取了个名字,叫《鸳鸯谱》——是的,垂杨柳是用来倒拔的,鸳鸯谱是用来乱点的,我没打算拿自己当《人间指南》,切磋切磋呗,就当咱是病人之间的交流病情儿了,是吧?”本书一半内容是情感问答(东东枪回复读者来信),一半是情感随笔(地下天鹅绒幽默解读两性),既有了理论支撑,又有实践经验,两者相得益彰。总有篇文章让你拍手称快!
  • 猪八戒是个好男人

    猪八戒是个好男人

    一段段诙谐的故事,让你走进猪八戒的内心世界。一部睿智的奇书,一个现代的演绎,让你读懂猪八戒的出色人生。猪八戒—— 男人中的精品。多少个男人剥开放大了看,不是“劣迹斑斑”? 为什么无数女性网友高呼:“八戒,八戒,我爱我!” “嫁人就嫁猪八式。” 读过这部令人捧腹又令人回味的书,自会得出你的结论。一段段的诙谐的故事,让你走进猪八戒的内心世界,一部睿智的奇书,让你看透猪八戒的真我本性。一个现代的演义,让你读懂猪八戒的出色人生。
  • 真婚假爱,总裁老公太危险

    真婚假爱,总裁老公太危险

    为挽救公司,她答应父母的请求替姐出嫁。明知道他心里只爱着自己的姐姐,她却仍然义无反顾……萧辰逸,萧氏集团唯一的继承人,T城女人都想攀上的男人。他高贵英俊,却性格冷漠,虽游戏人间,但却对向家长女向海珊情根深种。婚礼殿堂之上,他掀开她的头纱,沉静冷毅的脸上未现半点波澜。一片掌声中,她成为他的妻,从此她有了另一个身份——萧太太。新婚之夜,他流连在女明星的身边,第二天更是出双入对,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半个月后再见,他笑着问她:“宝贝,处心积虑成为萧太太的感觉可好?”
  • 九霄武祖

    九霄武祖

    他被人陷害致死,他因一道器灵魂不灭,他夺舍重生,重生之后,他将何去何从。面对至尊,他要如何将其踩脚下。雄霸大陆。他的天赋让人颤抖,他的好运让人惊叫,他的桃花运……聂龙仰天长叹:坑爹的,我哪有什么桃花运,我那是到了八辈子血霉了……
  • 邪帝追逃妃:天才大小姐

    邪帝追逃妃:天才大小姐

    当特工大姐大穿越到奇幻的古代,会发呆,会装傻,会卖萌,会打架,会整人,也会指点江山。身份是废弃太子妃,一转眼,却成了众星捧月的大美人。她的锋芒再也掩盖不住。江山,美男,江湖,战场,都是她的囊中之物。且看强大腹黑的女主,如何一步步收服美男的心,令众美男臣服。这年头,有实力不是主要。咱不拼实力,拼人品!真正的实力是,不花一点精力,勾勾小手,抛个媚眼,美男滚滚来!
  • 神奇炼丹师

    神奇炼丹师

    在地球修仙的李行凤因为一只戒指的缘故,穿越到九霄大陆。可没有令人想到的是,她竟然有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穿越到九霄大陆,到底是阴谋,还是无意之间。
  •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一个人的做人方式会在说话和办事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而说话和办事中的细节与态度也能折射出做人的风格。会说话、会办事,你的人格魅力将得到提升,不会说话、不会办事,可能麻烦重重惹人厌。所以说,做人就是办事,办事就是做人,当做人和办事相互交融时,做人中掺入了技巧,办事时透出了境界,再通过恰当的语言让对方感知,生命的意义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丰富,为人也会更加洒脱和自信。《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以为人做题,以做人、说话、办事做眼,内容古今鉴用,中外融通,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为人这个主题,阐述了现代人立足社会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
  • 学霸成长记

    学霸成长记

    学霸不是考满分的人,也不是一天只顾闷头学习的书呆子,学霸不会纠结于分数和名次,而是真正为梦想而坚持的人。姚小成打死也不会相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学霸,他从小调皮捣蛋,在老师的眼中无疑是学渣一枚。只是面对一个又一个奇遇,在各种挑战中一步步的成长,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并坚持到最后,成为了学界中的霸主!
  • 丛林之子:血滴

    丛林之子:血滴

    残酷的成人童话,讲述流浪儿血滴的奇幻之旅。他叫“血滴”。如同围坐在篝火旁的其他孩子一样,这并不是个真正的名字,这只是一个绰号。那个张着一对大招风耳,长着逗趣的兔牙的女孩叫“兔子”;那个整天沉默不语,你跟他说话也只是默默地回望着你的叫“画家”;那个体格像兽人一样粗壮,脑子也像兽人一样愚笨的叫“大熊”。这是一种全新的“五陵”风格,没有又长又拗口的名字来加强小说“西方化”感觉,然而大家都能轻易地从中读出属于中世纪——那样一个剑、魔法与骑士时代的风韵。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元素却能轻易地融入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