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6600000040

第40章 附录(1)

1.素书(原文)

[秦]黄石公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足以使守约,廉足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瘅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弊,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谬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

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安在得人,危在失士;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辱。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民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民先弊。根枯枝朽,民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失者,慎将失;恶其迹者,须避之。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有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2.黄石公素书原序

[宋]张商英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

余窃尝评之:天人之道,未尝不相为用,古之圣贤皆尽心焉。尧钦若昊天,舜齐七政,禹叙九畴,傅说陈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设天地四时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阴阳。孔子欲无言,老聃建之以常无有。《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道至于此,则鬼神变化,皆不逃吾之术,而况于刑名度数之间者欤!”

黄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书简,其意深;虽尧、舜、禹、文、傅说、周公、孔、老,亦无以出此矣。

然则,黄石公知秦之将亡,汉之将兴,故以此书授子房。而子房者,岂能尽知其书哉!凡子房之所以为子房者,仅能用其一二耳。

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王韩信矣;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尝劝高帝侯雍齿矣;书曰:“决策于不仁者险。”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罢封六国矣;书曰:“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子房用之,尝致四皓而立惠帝矣;书曰:“吉莫吉于知足。”子房用之,尝择留自封矣;书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尝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矣。

嗟乎!遗粕弃滓,犹足以亡秦、项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自汉以来,章句文词之学炽,而知道之士极少。如诸葛亮、王猛、房乔、裴度等辈,虽号为一时贤相,至于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仿佛。此书所以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也。

离有离无之谓道,非有非无之谓神,有而无之之谓圣,无而有之之谓贤。非此四者,虽口诵此书,亦不能身行之矣。

3.黄石公素书考

[宋]张商英

按《黄石公三略》三卷、《兵书》三卷、《三奇法》一卷、《阴谋军秘》一卷、《五垒图》一卷、《内记敌法》一卷、《秘经》一卷、《张良经》一卷、《素书》六编。

《前汉列传》黄石公圮上所授《素书》,以《三略》为是,盖传闻之误也。

晋乱,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戒云。

4.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清]

《素书》一帙,盖秦隐士黄石公之所传,汉留侯子房之所受者。词简意深,未易测识,宋臣张商英叙之详矣,乃谓为不传之秘书。呜呼!凡一言之善,一行之长,尚可以垂范于人而不能秘,是《书》黄石公秘焉。得子房而后传之,子房独知而能用,宝而殉葬;然犹在人间,亦岂得而秘之耶!

予承乏常德府事政,暇取而披阅之。味其言率,明而不晦;切而不迂,淡而不僻;多中事机之会,有益人世。是又不可概以游说之学,纵横之术例之也。但旧板刊行已久,字多模糊,用是捐俸余翻刻,以广其传,与四方君子共之。

弘治戊午岁夏四月初吉蒲阴张官识

5.高士传·黄石公

[晋]皇甫谧

黄石公者,下邳①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初张良易姓为长,自匿下邳,步游沂水圯②上,与黄石公相遇。未谒,黄石公故坠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取履!”良素不知诈,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人也,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焉,公以足受,笑而去,良殊惊。公行里所还,谓良曰:“孺子可教也。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愈怪之,复跪曰:“诺!”五日平旦,良往,公怒曰:“与老人期,何后也?”后五日早会,良鸡鸣往,公又先在,复怒曰:“何后也!”后五日早会,良夜半往。有顷,公亦至,喜曰:“当如是。”乃出一编书与良,曰:“读是,则为王者师矣。后十三年,孺子见济北谷城山③下黄石,即我矣。”遂去不见。良旦视其书,乃是太公④兵法。良异之,因讲习以说,他人皆不能用。后与沛公⑤遇于陈留⑥,沛公用其言,辄有功。后十三年,从高祖退济北谷城山下,得黄石,良乃宝祠之。及良死,与石并葬焉。

【注释】:

①下邳:汉代地名,在今江苏邳县。

②圯:桥。

③谷城山:在山东东阿县东北五里,一名黄山。古代属济州、济北郡。

④太公:姜子牙。

⑤沛公:刘邦。

⑥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译文:

黄石公是下邳人,当秦末乱世时,隐姓埋名,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来历。当初张良也隐居在下邳,并改姓“长”。一天张良出门走到沂水桥上,正好碰到黄石公坐在桥上,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黄石公就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掉到了桥下,并且对张良说:“年轻人,把我的鞋捡上来!”语气非常生硬,张良当然不知道这是黄石公故意使诈,非常恼火,真想把这个老头揍一顿,但是转念一想,毕竟是个老人,只得忍气吞声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张良屈身把鞋子递给黄石公,准备让他自己穿,哪知道黄石公竟把脚伸过来让张良给他穿,张良更加恼火,但是心想好事做到底,就给他穿上了。黄石公穿上鞋,站起身来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张良非常吃惊。黄石公走了一里地又返了回来,他走到张良面前说:“你这个年轻人不错,过五天的清晨在这里等我,我有东西给你。”张良一听更觉得这个老头太稀奇古怪了,于是屈身答应:“好,我一定来。”到了第五天,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上,哪知黄石公早已坐在桥上了,他看到张良姗姗来迟就大发雷霆:“与老人相约,怎么能迟到呢?”又过了五天,张良鸡叫时就起身前往,哪知又被早已来到的黄石公大骂:“怎么又迟到了!”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起来,等到了桥上,幸好这次老头还没过来。不一会儿黄石公晃晃悠悠地走来了,他看见张良已经在那里等候,就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嘛。”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卷书递给张良,并郑重地交待道:“读了这卷书,就可以当帝王的老师。别问我是谁,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与张良分手而去。等到了天亮,张良急忙打开书卷,一看竟然是姜太公的兵法秘笈,张良如获至宝。自此张良仔细研读兵法,并向别人讲说兵法精要,但是没有人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更没有人能运用张良所学克敌制胜、治理天下。后来张良在陈留得遇沛公刘邦,刘邦以张良为军师,按照张良的兵法要旨,屡获奇功。到了黄石公说的十三年时,张良跟随汉高祖刘邦退到济北谷城山下,果然得到一块黄石,他知道这是老师的预言,于是他虔诚地把黄石供奉起来,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直到死的时候,也在墓中与黄石为伴。

6.搜神记·黄石公神祠

[晋]干宝

益州①之西,云南②之东,有神祠。克③山石为室,下有神奉祠之。自称黄公,因言此神,张良所受黄石公之灵也。清净不宰杀。诸祈祷者,持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置石室中,前请乞。先闻石室中有声,须臾,问来人何欲。既言,便具语吉凶,不见其形。至今如此。

【注释】:

①益州,州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四川大部,云南怒山以东,秦岭以南,湖北郧具、保康西北,贵州除东部以外地区。

②云南,州名。西汉置。治所在今云南祥云东南云南驿。

③克,通“刻”。

译文:

益州的西边,云南州的东边,有一座神祠。祠是开凿石山而形成的石室,祠中有神像,百姓供奉它。这个神自称是黄公,于是人们就说是当初指点张良的黄石公的神灵。神祠之内清正无垢,从不杀生。凡是祈祷的人,只用拿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放在石室里,就可以上前去祈求。先是听到石室里有响声,一会儿,神就开始说话,问来祈求的人有什么愿望。析求的人说了以后,神就一一说明吉凶,但看不见神的形象。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7.黄石公素书注释

[汉]黄石公著[宋]张商英注

[明]程天荣校[清]王氏笺

原始章第一

注曰:道不可以无始。

王氏曰: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的道理。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着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注曰: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之间)。大而八之表,小而芒(纤)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

王氏曰: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注曰: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求(至)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者)也。

王氏曰: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注曰: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惠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有心以)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注曰:理之所在,谓之义;顺理决断,所以行义。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

王氏曰:量宽容众,志广安人;弃金玉如粪土,爱贤善如思亲;常行谦下恭敬之心,是义者人之所宜道理。有功好人重赏,多人见之,也学行好;有罪歹人刑罚惩治,多人看见,不敢为非,便可以成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注曰:礼,履也。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

王氏曰: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可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注曰: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者,散也。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体,故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黄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无一焉。”

王氏曰: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合行好事;若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注曰: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同类推荐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本书综合了古人今人做人做事的精华,立足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事例,告诉读者做人、做事必备的生活哲学。
  • 男人魅力

    男人魅力

    美丽和梦想不只属于女人。男人的美丽和梦想,时常比女人的美丽与梦想更丰富、更精彩。男人的美丽多半在他的精神,在他的骨质,在他内心的力量和畅想之中。
  • 做事的抉择

    做事的抉择

    本书从世界文化背景考察中国三星堆文明,不免旁及现代人文科学领域中一些重大的尚在探讨中的课题,是一本用现代方法研究古代文化的学术书。
  • 品悟季羡林人生的真意

    品悟季羡林人生的真意

    “在季老的著作中,时刻透露着他清明睿智的人生智慧,季老无疑成了指引后人的一盏指路明灯,聆听季老的人生观,仿佛是季老本人站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处,疏导误入歧途的人们。也许对普罗大众来说,这就是名人的价值——用他们极富典型意义的经历与感悟点化众人。这也正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单身女人的24堂必修课

    单身女人的24堂必修课

    高品位女人正在成为潮流,高品位女人是永恒的经典。时代需要我们去塑造高品位女人,成就高品位女人,推动高品位女人,传播高品位女人,标榜高品位女人。本书通过全方位的解读,让你成为一个有高品位的女人。
热门推荐
  • 卜动三界

    卜动三界

    一卦乾坤,万世至尊,阴阳化极,三界无敌!且看一名占卜师如何运用种种神秘卜术应天改运,纵横三界!
  • 南北朝:跨古千年

    南北朝:跨古千年

    【代表公司去记录博物馆的物品,却碰到盗窃事件。而我却被慌乱逃窜的贼给撞倒在地,怀中便多了一张黄金面具。本就对古代一切热爱的我好奇的戴上了它,不料落入时空被带到了南北朝兰陵王府中。】“亦我千年相见,乃我为爱沉迷。”“曲终毒酒一杯,送我于君相离。”
  • 朱门春

    朱门春

    她是来自现代的一缕幽魂。挣扎于大宅院里的四方天空,上有脑残妈,吃货弟拖后腿,下有阴险姐妹使绊子,大宅门里纷纷扰扰,且看现代彪悍女如何斗垮恶势力,走向光明大道。纷纷乱世,江山,美人,何去何从。她只求能与他且行且珍惜。
  •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千年去救你

    穿越千年去救你

    一朝穿越,只为改变他的一生,却不知,丢了心,原以为可以永远守护这份幸福,可老天却和她开了个大玩笑…………
  • 万象圣典

    万象圣典

    高级文明的突然入侵,使生活不再美好,灾难降临,死里逃生。可地球依然逃不过毁灭的命运,主角被于神做交易,为了重建家园,毅然决然踏入未知的世界。在无数次磨难中,他渐渐淡忘了自己的使命。命运的反复无常使他落入了绝望与痛苦的无尽深渊。就在他忙无目的的徘徊时,她的出现给他带了了希望。
  • 刘蕺山集

    刘蕺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端午前后

    端午前后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恋爱元素之酸甜苦辣

    恋爱元素之酸甜苦辣

    一次偶然她遇见了他,又一次过失她失去了他;一次意外他遇见了她,又一次错认他失去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