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4100000013

第13章 苏联作家(1)

绥拉菲莫维奇

绥拉菲莫维奇,1863年1月7日生于顿河州下库尔莫雅尔斯克镇一个哥萨克军人家庭。他早在彼得堡大学数理系学习时,就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887年因起草反对沙皇的宣言被开除学籍,并遭逮捕和流放。1890年刑满获释,在顿河地区从事新闻工作。1902年迁居莫斯科,同年与高尔基相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绥拉菲莫维奇在流放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01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早期作品如短篇小说《在冰块上》、《扳道工》和《冰雪荒漠》等,用简朴生动的语言,反映北方劳苦大众的生活,因期题材新颖,引起文坛注意。

1902年,在莫斯科参加“星期三”文学社,不久成了高尔基主持的“知识”丛刊的经常撰稿人。1905年,写了《送葬曲》、《街上的尸体》、《炸弹》等许多特写和短篇小说,及时生动地反映了革命工人的英勇斗争和普通劳动者的觉醒,控诉沙皇政府对人民群众的血腥镇压。

在革命失败后的反动年代里,他创作了长篇小说《草原上的城市》(1912)和中篇小说《耗子王国》(1912)等。前者描写偏僻荒原上一个城市的诞生和发展,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的过程,揭示资产阶级的贪婪、残暴及其灭亡的必然性,批判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背叛和堕落,同时表现了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后者以20世纪初俄国外省城市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被压迫者的凄惨境遇、小市民的狭隘自私和沙皇警察统治的凶恶,同时指出“生活的火光”就在前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任《俄国公使报》记者,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沙文主义狂热以及它们对人民的大屠杀进行猛烈抨击。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绥拉菲莫维奇坚定地站到无产阶级一边。

1918年加入共产党。国内战争期间,一直担任《真理报》和《消息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写了大量的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歌颂工农红军的英雄主义,揭露反革命白军的凶恶残暴。

20和30年代,绥拉菲莫维奇曾先后主持莫斯科市苏维埃的宣传鼓动部和苏联人民教育部的文学处,领导《创作》和《十月》等大型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在创作方面,先后发表长篇小说《铁流》(1924)、《集体农庄的土地》(1933~1938)以及短篇小说《加尔卡》(1928)等。其中《铁流》描写国内战争时期一支散乱的旧哥萨克部队突破敌人重围,历尽艰险,终于找到红军主力的感人故事。这部长篇以浪漫主义笔触和诗一般的语言,表现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一个铁一般坚强的革命集体的形成过程,被公认为早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1943年他获得斯大林奖金。

绥拉菲莫维奇于1949年1月19日在莫斯科逝世。他是中国读者最喜爱的苏联作家之一。他的名著《铁流》早在1931年就由曹靖华译成中文出版,鲁迅在译本的序言中曾称赞它是“鲜艳的铁一般的鲜花”。

高尔基

高尔基早期的创作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他的笔名。1868年3月28日,他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罗德城。

高尔基一生写了几百篇短篇小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浪漫主义作品,另一类是现实主义作品。

他的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以及《少女与死神》、《小仙女与青年牧人》是最早的几部浪漫主义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自由和爱情的主题来反映社会中的问题。

在《马卡尔·楚德拉》中,高尔基通过老茨冈马卡尔讲故事的方法,以浓郁、豪放的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了两个坚强不屈的性格。青年左巴尔和少女拉达彼此相爱,对于他们来说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自由。在爱情、生命、自由三者中选择,他们选择了自由,抛弃了爱情甚至生命。

1892年,高尔基写了另一篇美丽的爱情诗《少女与死神》。他以轻快、鲜明、优美的文笔刻画了3个形象:沙皇代表社会的黑暗势力,死神代表自然界的恶势力,而少女则是爱情的象征,是人的力量的象征。沙皇败了回来,路过一个村庄,听见一个正在恋爱的少女欢乐的笑声,他非常气愤,命令士兵把少女交给死神。但这个少女既不害怕沙皇,也不理睬死神,在爱情的力量下,死神终于让了步,允许少女继续留在人间。《少女与死神》歌颂了爱情战胜死亡,善良战胜邪恶。这首诗实际上歌颂了人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捍卫了人间的不可剥夺的幸福权利。

《小仙女与青年牧人》写的是林中小仙女被放牧人的歌声所吸引,不顾母亲和姐姐的劝说,终于来到草原的故事。最初,由于草原生活的新奇和与牧人的爱情,小仙女感到很开心,也很满足,后来暴风雨突然来临,草原上雷鸣闪电,大雨倾盆,小仙女的幸福感顿时一扫而光。她虽然仍然爱着青年牧人,但更向往在母亲身边的生活,于是她来到森林,却发现母亲已经不幸死去,自己遭到姐姐们的责备与冷遇。后来,在青年牧人的歌声的召唤下,小仙女又回到了草原。欢乐的春天和夏天很快过去,阴晦可怖的秋天即将来临,她感到在草原上孤独、恐惧,牧人也为失去自由而闷闷不乐。最后,小仙女终于在忧虑和惊惶中死去。作品赞美了对理想的不倦追求和对战斗生活的向往,谴责了对舒适、恬静、消极的生活的眷恋。

90年代中期,随着俄国工人运动的开展和现实生活对作家的启发,高尔基浪漫主义作品中的社会主题和正面形象越来越具体化。1895年发表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标志着高尔基的革命浪漫主义作品进一步发展。在这两篇中,作者转向对生活意义的具体探讨。这两篇作品可称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伊则吉尔老婆子》是由两个民间传说和一个生活故事共同组成的。第1个是关于腊拉的神话传说。腊拉是雄鹰和少女生的儿子,长期离群索居,形成孤傲、自私的性格,他杀死了一个拒绝他爱情的女子,人们惩罚他永远过孤独的生活,最后他变成了一个空虚、黑暗的影子。高尔基通过这个神话传说谴责了极端个人主义。

第2个故事描写的是伊则吉尔的一生。她年轻时美丽健壮,向往自由。本来可有所发展的,但她没有正确的生活目的,只追求个人享乐,虚度青春年华,老来成了“一副赤裸裸的骷髅”,也几乎是个影子。作者通过她的一生指出了个人主义的害处。

第3个是关于丹柯的传说。古时候有一族人住在茂密的树林里。后来,一些异族人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并且想把他们赶走。丹柯是一个勇敢的青年,他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领着大家走出森林。当大雨来临时,林子一片漆黑,恐怖异常。在这最危急的时刻,丹柯忽然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了他的心,把它高高地举过头顶。他的心燃烧得比太阳还要亮,整个森林被照亮了。人们走出了森林,而丹柯却死了,丹柯是高尔基理想的英雄,是他早期浪漫主义作品中最光辉的形象。作者通过丹柯歌颂了为集体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鹰之歌》是老牧人拉吉姆在海边讲的一个故事。高尔基在作品中描写了美丽的,似乎正在深思的自然景色,造成了神话般的意境。第1章写了鹰和蛇的对话,第2章写出了蛇的独白,最后以波涛合唱热情赞许了鹰的奋不顾身的精神。

《鹰之歌》中有两个不同的形象,即在奔腾的山泉上飞翔着的鹰,在潮湿的峡谷里俯卧着的蛇。鹰受了重伤,但仍爱辽阔的天空,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战斗、拼搏,它是追求光明,视死如一的革命战士的象征性的形象。

而蛇与鹰截然不同,它对峡谷里那种“又暖和、又潮湿”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它认为,“无论飞也好,爬也好,结局只有一个:大家都要躺在地里,变成泥土。”这象征着安于现状,害怕斗争,缺乏理想的小市民形象。

热情的歌颂和无情的讽刺结合是这篇作品的又一独特风格。高尔基谴责了安于现状的蛇,热情地赞扬了英勇顽强的鹰。

高尔基虽写了一些浪漫主义的作品,但现实主义的作品所占的比重还是最大的。他的现实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失业工人、流浪汉、苦力、乞丐、小偷、妓女等。他怀着同情描写他们的不幸生活,有时还表达他们的反抗精神。同时,他又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恶。

高尔基也关注和同情妇女的命运。他把自己对妇女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妇女问题的思索写进了许多短篇小说。《有一次,在秋天》写的是作者在一个寒冷的秋夜同一个妓女的不期而遇。女主人公虽然饥寒交迫,无处栖身,却有着一颗淳朴善良的心。《醒悟》、《游街》、《鲍列司》描写了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因为烦闷无聊》的女主人公是车站的厨娘——阿琳娜,她快40岁了,从未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她对扳道员戈莫佐夫产生了感情。可是站长等人由于无聊,寻找开心,残忍地嘲弄了她的爱情。阿琳娜感到悲愤交加、无地自容,最后上吊自杀。高尔基对她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站长等人的市侩习气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高尔基的现实主义作品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童话》是以童话的形式描写了一位少女的身世。魔法师为报答少女的好意,同意她提出任何要求,于是她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一生。她婚后勤劳肯干,为丈夫和孩子献出了青春、美貌,所有的一切,最后孑然一身,死后很快被孩子们所遗忘。高尔基在这个短篇中第一次提出了“母爱”的主题,后来成为他创作中的重要一部分。

高尔基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还怀着强烈的愤慨和同情,塑造了贫苦儿童的形象。不仅真实地反映帝俄时代儿童备受欺凌的苦难生活,并揭示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没有冻死的男孩和女孩》是一篇十分具有儿童特色的文学作品。作品描述了圣诞夜两个乞讨的孩子冒着严寒沿街乞讨的情形。他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圣诞节故事”的传统格式,不限于只写孩子们忍饥挨冻,却看重描写他们积极同贫困作斗争的勇敢精神。男主人公米沙丝毫不屈服于困难的环境,反而鼓励他的小女伴同严寒以及欺压他们的人作斗争。高尔基热情歌颂贫苦儿童那种英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科柳沙》和《孤儿》两篇作品可以说是高尔基早期以儿童为主题的、最具悲剧性的作品。《科柳沙》的主人公是12岁的男孩科柳沙,他因家境贫困,故意撞马车,他以为这样可以得到过路人的同情和施舍,帮助家里渡过难关,没想到却白白地送了自己的命。作品很短,但科柳沙母子的形象却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孤儿》描写的是阴雨天在墓地的情景。一群神父在安葬了一位太太之后,为了几个戈比同马车夫没完没了地讨价还价,把死者临终前托付给他们的孩子忘在脑后。此时,哭肿了眼的孤儿独自站在墓地的十字架下,默默地望着这新坟,不时地叹着气。这篇作品写得较为深沉含蓄。

90年代后期,高尔基的创作中对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批判更加深刻了。这由于他参观了1896年在下诺夫戈德罗举行的全俄工业展览会,有了更多的机会观察商人的生活。他写了《钟》、《闲逸的生活》、《苦恼》等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和资本家精神空虚的作品。《钟》的主人公是个暴发户,是垄断全城政治经济命脉的头,他用剥削来的钱向教堂捐献了一口大钟。5年来,钟声震响四方,显示着“主人”的威严。但在复活节那天,钟不知为什么破裂了。商人深受震动,以为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高尔基是为了表明资本家事业的不巩固。

《闲逸的生活》虽然只写一对开杂货铺的老夫妻日常生活中的一幕——晚上商店关门后他们算账时的情景,却给我们展现了两个贪婪、刻薄的资本家的丑恶面目。

《苦恼》描写了一个终日感到痛苦无聊的磨坊主的生活。他从一个普通的劳动工人爬上了“主人”的地位后,对生活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对幸福的生活感到失望,他为了摆脱这种情形,整天酗酒放荡,寻欢作乐,逃避现实,结果使他更加苦恼,这是高尔基笔下的第一个对资产阶级事业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和怀疑的人物形象。这是他最早描写资本家内心空虚的作品之一。

流浪汉题材的短篇,在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中最为常见。《叶美良·皮里雅依》是高尔基最早描写流浪汉的作品之一。流浪汉叶美良已经40多岁了,不仅没有一个窝,连面包也没有一块。他长期没有工作,也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他只能饿着肚子,到处流浪。

叶美良由于环境所迫,也因为对富人的仇恨,曾经企图杀死一个商人,而当他手持铁棒在桥头等候的时候,来了一个悲痛至极,想投河自尽的少女。叶美良忘了自己原来的打算,怀着同情劝说这位失恋的少女,使她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在那黑暗、丑恶的社会背景下,这个不幸的流浪汉的心灵被刻画得纯洁而高尚。

《我的旅伴》和《草原上》是两篇受到契诃夫和托尔斯泰赞誉的小说。《我的旅伴》中的夏洛克公爵是一个地主的独生子,他偶然参加到流浪汉的行列中,作者通过旅途中许多故事的描写和夏洛克对待这些事件的态度,提示了他这个地主少爷贪生怕死、庸俗下流、懒惰无能等剥削阶级的本质。

《草原上》,作者以辛辣的笔调鞭挞了一个自称为“大学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同几个伙伴在草原上过夜,趁别人睡熟之时勒死了生病的细木匠,抢走了他的钱财,逃跑的时候却把细木匠的手枪塞到一个同伴的怀里企图嫁祸于人。在这两篇作品中,高尔基描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寻求自由生活的流浪汉,他们心胸开阔,犷悍不羁,品质善良;另一种却是自私自利的人。

《切尔卡什》应该是高尔基写流浪汉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开篇序曲中,作者以死气沉沉的大海、沉重的船只和刺耳的嘈杂声为背景,在以这海港为背景下,作者描写了两个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一场冲突。切尔卡什是一个饱经沧桑、独立不羁的流浪汉,他雇用破产的农民加弗里拉深夜泛舟,盗卖码头上的货物。在紧张的走私活动中,切尔卡什表现出沉着大胆机智的样子,而加弗里拉却显得胆小迷信。但第二天分钱时,加弗里拉却起了贪心,想杀死切尔卡什,独吞巨款,切尔卡什轻蔑地把钱全部抛给了加弗里拉,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英雄”,觉得自己“尽管是一个贼,一个和一切亲属断绝了关系的流浪汉,却永远不会这样贪婪、这样下贱、这样忘乎所以。永远不会这样!”

同类推荐
  •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我们将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汇集成篇,希冀青少年朋友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已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就让我们写下一笔笔感恩的寄语,给父母送去一丝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希望这些美文带给你感动的同时,也将教子的智慧一并赠予你:用爱培育孩子!爱是远胜于金钱千百倍的馈赠。
  • 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本书第一辑“学科理论建设”,主要探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学科理论问题;第二辑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主张及其方法论体系;第三辑“变异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拓展和加深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第四辑“跨文明研究”,紧扣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基本特征,从跨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相关问题。本书由曹顺庆著。
  • 云水诗余

    云水诗余

    莲池者,活波青春,游宦少年?从医市井卅余载,技艺精湛,品德鸿境,闳梵各林春雨,乐清贫悬壶济世,暇余磨砺翰香。陶操文学兴致,孜孜不倦,乐业有成。其诗词歌赋,茸荩翠薇蒸芳卉:其功墨,字晗暗香墨点宣,映放丹青。
  •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让你感动的218篇经典故事

    让你感动的218篇经典故事

    那是在1970年,我6岁的时候,因爸走“五七”道路,举家下放农村,回到了故乡哈达窑沟。此前,大姐作为68届知青已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落叶归根。就这样,我们全家又在故乡“会师”了。
热门推荐
  • 冰城,燃起不灭的激情

    冰城,燃起不灭的激情

    冰城男女口头上对爱的忠贞纯洁而坚定他们之间相互吸引的情欲魅惑缥缈而肆意当激情点燃注定难以熄灭是坚守对爱忠贞的天长地久还是选择情欲吸引的激情迷人的女记者任菲菲:“爱就是和想爱的人在一起。”玩世不恭的诚然:“爱就是情与欲的结合,与婚姻无关,婚姻不过是一张废纸。”美丽的电台女主播:“爱情不过是骗人的小玩意。”为情所因的研究生宸爔:“对爱坚持,终究会得到爱情。”相信真爱的武瑞:“爱他妈的什么都不是……爱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有啥了得

    有啥了得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话形容顾言之简直太贴切了!他那么有钱的一个主儿,居然因为自己的车被刮了针鼻大的一道痕,就兴师动众,派贴身助理来王安安家下律师函!这是什么世道?可是……等等……等等……为什么刚刚下了律师函的顾言之,这天又换了一副全新的面孔——乖乖地、羞涩地、讨好地要跟王安安约会?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重人格”?难道……王安安长这么大第一次被人追,就要玩一把“三个人”的恋爱……Oh,MyGod,安安崩溃重启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厚黑关系学

    厚黑关系学

    本书融领导驾驭人际关系“厚”、“黑”于一炉,剖析了厚黑的理论与实践。
  • 清尘绝唱

    清尘绝唱

    为他倾尽所有,沦为玩物,不过是为了心中那经年累月的情愫,一梦醒来,父母惨死,家道中落,容颜不再,真真是物是人非,上一世我不知人心险恶,错付真心,这一世,我定让所有背叛我的人受到惩罚。
  • 网游之国战天下

    网游之国战天下

    战旗旖旎,战鼓铿锵,大风将千千万万华夏帝国热血男儿滔天杀声带向世界每一个角落,面对18国结盟来犯,他以华夏第一大帮派‘新月会’总舵主的身份,合纵连横,将华夏大大小小帮派,联合千千万万热血男儿凝聚一起,将中华上千年军事文化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一场世纪末之战后,终将18国打成华夏帝国附属国,向世人告知了为何真正的‘犯我中华神威者,虽远必诛’!伫立在新世纪顶峰,他早已热泪盈眶!他颓废过、他哭泣过、他坚韧过,一路无人能体会的艰辛,支撑他走来的是什么,情亲,爱情,友情!他是你,他是我,他是每一个人!
  • 空轩诗话

    空轩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泊万骨

    血泊万骨

    血泊万骨,名扬八方,鲜血浇铸的争霸之路!这是一个充满战斗的故事,铸满悲戚与无奈的故事!故事由人书写,我的命不由天,周毅坚信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且看他如何逆天……
  • 三日情劫:不嫁已婚总裁

    三日情劫:不嫁已婚总裁

    “把衣服脱掉,原地转个圈。”一间雍容奢华的房间里,她寸缕未着,接受一项特殊职业的挑选。只是她不曾知道,还有另一双阴鸷、冷漠的双眼,正在房间隐蔽的地方窥视着她。十七岁的年纪,应该如花儿般天真烂漫,可她一纸契约,被送上陌生人的床。那一晚,她蒙着黑布条,被神秘男人压在身下……十个月后,她生下孩子,还来不及见上一面就被残忍的夺走……六年后,她华丽转身,带着如天使般的女儿回国……群1已满,群3:211161089可加,群2:211161586(只限高级VIP)————————————————————————推荐子涵的完结文:《邪恶宝宝:挑个总裁当爹地》暖虐,亲情与爱情的纠葛。http://www.xs8.cn/book/55491/index.html《恶魔总裁的出逃恋人》一段在复仇中因恨生爱的感情。http://www.xs8.cn/book/38670/index.html
  • 乡间漫步

    乡间漫步

    《乡间漫步》详细描述了作者威廉·霍顿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一起漫步在大自然中,教他们辨别动植物,给他们讲故事的经过。威廉·霍顿作为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牧师,淡水鱼专家,大学校长,他特别喜爱大自然,在书中,他向他的孩子们详细讲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