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3600000013

第13章 英国作家(6)

理查逊在学生时代和当印刷工的时候,就常替不识字的熟人朋友代写家信,还为不识字的女孩子代写情书。他以后擅写书信体小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他在出版印刷事业中出名后,有个朋友建议他编一本备人模仿、谈论劝善修身之道的书。他从朋友的建议中,形成了他第一部小说的构思,立即埋头于这本书的编写工作之中。1740年,这本书信体小说以《帕美拉》的题名出版,小说的副标题是《美德有报》。作品以穷苦少女帕美拉给父母写信的形式,描写了她在富人家当女仆所经历的事情。她的男主人B先生用各种办法引诱她,她坚决抵御他的无礼企图,终于以贞洁赢得了B先生真正的爱情,正式娶她为妻。此书出版后大受欢迎。此后理查逊又写了一本续集,描写帕美拉婚后的经历和生活。

《帕美拉》的成功,给了作者以莫大鼓舞,他又创作了第二部书信体小说《克拉瑞萨·哈娄》(1747~1748年)。这部小说有8个分册,是理查逊最优秀的作品,写少女克拉瑞萨的父母为了金钱,想尽办法强迫她嫁给一个她所厌恶的富人。在这危急关头,花花公子勒夫列斯出现在她面前,答应帮她逃出家庭,摆脱父母逼迫。当她完全落于他的掌握之中时,他就将她奸污了。克拉瑞萨因长期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终于含恨而死。她的一个亲属闻讯后,杀死了勒夫列斯。小说揭露了当时妇女婚姻不能自主的现象,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宣扬了清教徒式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这部小说比第一本更受读者欢迎,它在社会生活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活动的揭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理查逊第三部书信体小说《格兰狄生》(1754年)的主人公格兰狄生是个男性道德的典范,他的美貌和品质引起大群女子的爱慕。但他虽受无数引诱,却始终坚守清白之身,最后他娶了一个理想的小姐为妻,使其品质获得了善报。这部作品枯燥乏味,充满了乏味的道德说教。

理查逊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对18世纪中叶英国的家庭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绘,并首次把它介绍到文学中来。他打破了小说的传统写法,不以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和各种见闻为主要线索,而是以一件事的始末为中心来描写。他很会塑造善良女子的艺术形象,善于描写她们凄惨的境遇和悲伤的情绪,并特别善于分析揭示她们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但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说教味过浓。

菲尔丁

亨利·菲尔丁(1707~1754),英国18世纪的戏剧家和最杰出小说家。他继承阿里斯托芬、塞万提斯及斯威夫特等人的传统,以文学为武器,揭露现实,讽刺当时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虚伪和道德败坏,表现了急进的民主主义倾向。菲尔丁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实践,不只对英国而且对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1707年4月22日,菲尔丁出生于英格兰索木赛特州一个破落贵族的家庭。最初在贵族的伊顿学校受教育,1728年进入荷兰的莱顿大学学习语言,1730年因经济困难辍学回国。此后以职业戏剧家的身份为剧院编写剧本,并一度主持过小剧场。他写了25部剧本均遭禁演。主要有《堂·吉诃德在英国》(1734年)、《巴斯昆》(1736年)、《历史纪事》(1737年)等。

《堂·吉诃德在英国》通过堂·吉诃德偶然来到了英国的虚构情节,揭露了英国竞选活动中的投机、勾结、收买、贿赂等黑幕,矛头指向执政党。《巴斯昆》同样是讽刺竞选中贿赂与收买等幕后活动的,政府党与在野党双方都进行贿赂,区别只在于直接还是间接,尖锐地讽刺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腐败与虚伪。《历史纪事》采用戏中戏的手法,通过剧中的剧作家对舞台上所发生的事件的评论,深刻地讽刺了英国的政治,影射了英国当时首相、大政客瓦尔浦。《历史纪事》激起了当局的猛烈攻击,并向作家发出了恫吓。1737年6月,议会颁布了“戏剧审查法”,规定剧本必须经王室礼部官长的批准才得上演。菲尔丁被迫结束了自己的戏剧创作。

此后,菲尔丁进法学院学习,3年后取得律师资格,在故乡一带做律师。在这期间,他写过杂文,创办过刊物。法律工作使菲尔丁认识了首都及外省司法界的内幕,扩大了视野,为日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从1742年起,菲尔丁开始了小说创作,共写了4部作品。

18世纪的中期,随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形成,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容,较之笛福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以理查逊为代表的描写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家庭小说。而菲尔丁在继承理查逊传统的基础上,又将小说创作的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小说突破了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狭小范围,反映了英国社会生活中许多重要现象。而且敢于反抗时代风气,对传统的道德、宗教、法律提出尖锐的批评。在艺术形式上,他大多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通过主人公的历险,将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摄入作品,大大地扩充了小说表现社会生活的能量。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心理描述深刻,为长篇小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一些小说的序文及绪论中,菲尔丁根据前辈作家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关于小说创作的理论。他把自己的小说称之为“散文滑稽史诗”,意思是用散文来写普通人的喜剧性故事。在人物塑造方面,他说自己不是描写人,而只是描写他们的性格,不是写个别的人而是描写人的类型。他认为无论写人写事都要“严格模仿自然”,因此一个作家应广泛地直接地熟悉生活,应和各种身份各种地位的人交往。菲尔丁还十分注意小说的结构理论。他认为故事情节应变化多端,滑稽的和严肃的、平凡的和奇妙的可相互结合,但应具有内部的统一性,共同阐明主题及作者的思想。

《约瑟·安德鲁传》(1742年)是菲尔丁的第一部小说。它是模仿塞万提斯的风格而写成的。主人公是地主布比家的青年仆人约瑟·安德鲁,因为拒绝女主人的诱惑而被驱逐。他离开伦敦到乡间与牧师亚当·斯密相逢,不久又与前去伦敦寻找他的芳妮相遇。经历了许多奇事险情,几经波折回到乡间,又克服了重重阻碍,与芳妮结婚。

通过这3个人的冒险奇遇,作者描写了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物:地主、强盗、小客栈老板、乡绅、牧师、小贩、管家、侍仆等人的所作所为,从而勾勒出一幅18世纪英国社会风俗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到上层社会的虚伪、自私、欺诈、荒淫;下层社会的纯洁、舍己为人和阶级友爱。

亚当·斯密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一个典型。这位乡间教区的穷牧师是位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天真淳朴,心地善良,有正义感,但不谙世态人情,不时闹出笑话,惹出许多麻烦。但他竭尽全力帮助安德鲁和芳妮这一对穷仆人结成眷属;面对社会上的邪恶绝不屈服,保持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1743年)写于《约瑟·安德鲁传》之前,因而内容与风格和他的剧作有更多的联系,而不是“滑稽史诗”。小说取材于真人真事。1725年,强盗头子魏尔德在伦敦被判处绞刑,轰动了整个英国。菲尔丁根据魏尔德的事迹,创作了这部极富战斗性的政治讽刺小说,抨击了政府首相瓦尔浦型的资产阶级政客和英国资产阶级政治。

魏尔德是盗贼首领,他手下一伙歹徒抢劫拐骗,作恶多端,魏尔德却装成正人君子出入于官府法院。他从不参与抢劫,却分得大部分赃物、赃款。他一方面指挥党羽作案,一方面又把不听命于他的人向官府告发。但事情败露,魏尔德被送进了牢狱。在狱中,他又和另一个强盗头子争夺控制其他犯人的权力。魏尔德的形象体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财富的一种时代特征。菲尔丁还通过魏尔德手下匪徒的党派之争,讽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治。他们所戴的帽子虽有宽沿与窄沿之分,而且为此争吵不休,但本质上,都是欺骗、抢劫、剥削与掠夺人民的强盗,都在干着“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就是掠夺大众”。

菲尔丁模仿当时传记作家歌功颂德的笔调,自始至终几乎都是反笔,将这个卑鄙无耻的盗贼称为“伟人”,将他的诈骗的恶德劣迹称为“高贵”。这样的手法更能显示魏尔德的恶德、无耻与卑污,更能引起读者对他的厌恶,以增强讽刺的效果。

1749年,菲尔丁发表了代表作——长篇小说作品《汤姆·琼斯》。

《阿米莉亚》(1751年)是菲尔丁最后一部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小说。阿米莉亚出身于富贵人家,却自愿嫁给了一个穷军官布斯上尉。他们婚后苦难的遭遇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故事不是按事件的时间顺序叙述,而是从中间即从他们婚后6、7年,布斯在街上排解殴斗反而被诬下狱写起。一方面写监狱里触目惊心的黑幕,同时倒叙了布斯入狱前的生活:结婚、远征、负伤、退伍、阿米莉亚被夺去遗产、种庄稼失败而漂泊到伦敦……倒叙几乎占了全书的1/4,布斯入狱期间,阿米莉亚孤苦无依。贵族浪子们垂涎她的美色使之受尽欺凌。布斯出狱后,另一贵族对阿米莉亚怀有野心,雇用流氓引布斯在赌场大输,因无力还债又被拘捕。阿米莉亚四处奔走,营救丈夫,好不容易凑到了钱,又被一位流氓绅士骗走。正当走投无路之时,阿米莉亚突然得到了遗产,于是偕丈夫孩子离开伦敦回到乡间。那些欺凌他们的恶人也一一受到了惩罚。美德终于战胜了邪恶。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菲尔丁控诉了法律对穷人的压榨与迫害。伴随着主人公一步深似一步的苦难,作家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黑幕重重的法院、凄凉的公寓、腐化的上流社会,淫荡的化装舞会、污浊的拘留所等,刻画了一大群各色各样的代表人物:荒淫无耻的贵族、贪赃枉法的狱吏、警卒以及与其狼狈为奸的律师们、浪子们、鸨母们……通过这些场景与人物,菲尔丁抨击了英国的法律与司法界,提出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部小说不同于他以前的作品,情调灰暗沉重,充满悲剧气氛。这种艺术风格的变化,说明菲尔丁对社会黑暗与矛盾的了解更加深刻了。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上更接近于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但前后两个部分不够匀称;结尾缺乏现实生活的依据,又无艺术上出现的理由。

菲尔丁44岁时,被任命为韦斯敏斯脱的代理司法官。由于工作忙碌和写作的艰辛,他的健康状况日下。1754年到葡萄牙休养,但已无法康复。1754年10月8日在里斯本逝世,年仅47岁。

伯克

伯克(1729~1797),英国散文家。出生于爱尔兰一位著名律师的家庭。他1748年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荣获学士学位。1750年去伦敦学习法律,并对文学发生兴趣。1757年发表美学论文《关于崇高美和秀丽美概念来源的哲学探讨》,该论文根据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思想所写,赢得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称赞。

伯克根据《论崇高美》的文艺理论,用弥尔顿的诗歌来说明崇高美的性质,引导了浪漫主义美学的潮流。176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不久就以其政治演说而著名。他对美洲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抱同情和支持态度;主张采取措施缓和英国对爱尔兰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反对英国政府利用东印度公司对印度人民施行专制暴虐的统治。但是他反对法国人民的革命,认为这场革命是富于传染性的祸患。

1790年2月2日,伯克在议会辩论中发表演说攻击法国革命。同年11月1日发表他的重要著作《关于法国革命的感想》,对法国革命作了锐利的分析和愤怒的谴责,激起很大的反响,导致一场激烈的争论。

托马斯·派恩写了《人权》(1791年)来回应伯克对法国革命的攻击。伯克主张改良,反对革命。派恩赞成法国社会进行改革,但反对毁掉教会和贵族,因为这两者是文明社会的“文雅的点缀”。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它的发展应该是进化,而不应用革命的手段施以残忍的外科手术,然后人为地、机械地对它加以重建。伯克虽对法国革命持否定态度,但总的来看,他是主持公道和正义的。他拥护议会制度和自由选举,写了《关于目前不满情绪根源的感想》(1770年)。他替美洲革命人民辩护,写了论《美洲的赋税》(1774年)和《论与殖民地的和解》(1775年)。他同情爱尔兰人民,写了《关于刑法写给爱尔兰一位贵族的信》(1782年)。他反对压迫、掠夺印度人民,写了《论在印度发了财的欧洲人的私人债务》(1778年)等。

1764年,伯克和塞缪尔·约翰逊、画家乔舒亚·雷诺兹爵士等人成立“文学俱乐部”,讨论文学问题,因此伯克可以被看成是约翰逊文人集团的一个成员。

伯克的散文热情奔放,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他的句型富于变化,节奏均匀;语言生动、形象;表达方式富于幻想和戏剧效果,因而成为英文散文的典范。

彭斯

彭斯(1759~1796),苏格兰诗人。生于艾尔郡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里干活,辛劳终生,但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各国文学无不涉猎,也喜爱苏格兰民歌和民间故事。

1783年开始写诗。1786年出版《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集中收有《两只狗》、《致小鼠》、《致山中雏菊》、《致虱子》等优秀的苏格兰比兴诗,辛辣的讽刺诗《圣节集市》,歌颂农民及优美大自然的《农民的星期六夜晚》等诗篇。诗集引起轰动。他被邀请到爱丁堡,成为名公贵妇的座上客,并结识了苏格兰歌谣收集者约翰逊,不久回到故乡。

1789年谋得一个小税务官的职位。后半生主要收集苏格兰民间歌曲和词作,为约翰逊编辑了6卷本的《苏格兰音乐总汇》,为汤姆森编辑了8册《原始的苏格兰歌曲选集》,使许多将要失传的民歌得以保存。为不少名曲填写的歌词使他蜚声世界。

后期主要诗作就是以民间的传说为基础的叙事诗《汤姆·奥桑特》,写一个酒徒夜行遇鬼的故事。另一首长诗《快活的乞丐》写一群男女流浪者寻欢作乐。他的作品淳朴、活泼,表现出自由、平等的思想追求。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派诗人。生于英格兰北部湖区科克蒂斯。父母早逝,由舅父抚养,后妹妹多萝西终身与他做伴。1790年曾徒步旅游欧洲大陆。1791年剑桥大学毕业后再去法国。次年回伦敦,并出版第一部诗集,收有《黄昏信步》和《写景诗》。

他原来同情法国革命,英法战争爆发后认为法国人“自己转而成为压迫者”,于是改变了态度。在经济困顿时得到亡友赠予的一笔遗产,遂于1795年与妹妹迁居乡间。

同类推荐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

    本书是最新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温亚军的作品集,共收入作家的近三年来己发表的作品10余篇。
  •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星星与月亮终于守不住阵地败退了,楼道里的那盏长明灯也在眨着渴睡的眼。我依旧伏在桌上捧读着那本《庄子》,一缕晨曦悄悄地拾起一片飘落于地的稿笺:“命运,只能支配你的昨天,而明天的命运却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 细雨轻飞

    细雨轻飞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主要内容为对景物、人物、思想感情的描述,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
  • 让身体不再荒凉

    让身体不再荒凉

    妈生下我的时候,我很丑,头发黄黄,又瘦又小。妈说:“这么丑的妮子,又这么小,能养活吗?给人家吧。”娘说“说什么傻话,恁不要俺要。”从此,我便有了娘。都说傻有傻福,丑有丑福,有了娘或许就是我福气的开始……
热门推荐
  • 世界历史掌故发现

    世界历史掌故发现

    本书从文学性、情节性、趣味性出发,挖掘历史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感人至深,把枯燥乏味的历史,化为有血有肉的生动故事,让读者在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之余,透过这些历史事件的潜移默化,开阔读者胸襟、扩展眼界、增长知识!这些彼此不同的故事,有可能使读者重构过去的历史,而这是一些单调乏味的历史教科书无法办到的。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妃翻天,与魔共武

    废妃翻天,与魔共武

    穿越成因爱而死的废物三小姐。不娶她?谁稀罕!那一指血书刺了那渣男未婚夫的眼,让他看清楚,是谁嫌弃谁,是谁在毁婚。前世的杀手,黑暗的女王,又岂会平凡一生?看她负手天下,笑看苍穹也罢。她是那七个同样被人遗弃的废物的光,带领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云峰,那最神秘的的罗刹七鬼摘掉面具,天下为之震撼!七个强者经她手调教而出,命运?她命由己不由天!她是被封印的容器,他说,“你是为我而降生!”“笑话!”她笑,却与他共武,问鼎苍穹,要颠覆了这片大陆,魔将再次降临天下!
  • 我的校花俏女友

    我的校花俏女友

    大学毕业一个月的林天由于胳膊受伤,一直待在家里,在无聊至极的情况下,来到乡下上坟,却在偶然间得到了几千年后的智能海蓝和一个空间,看得到奇遇的林天如何纵横都市。
  • 三笙

    三笙

    你心中执拗的信念是什么?想知道你心中执拗的信念是什么?对每个人来说,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信念。信念更是作为而后一生的精神支柱,不管别人怎么否定,之于自己都仍旧会坚持到底。即便不说,但心中总存在着那么一份执念,是有所追求也好,是执迷.--三笙三世
  • 至尊神偷:重生千金不好惹

    至尊神偷:重生千金不好惹

    【人类霸主怎么够?天界人界畜生界,某女全部收入囊中。】前世,她天真她孝顺她可爱,但却为了一个男人拋去全部,那是的她眼中全是他的身影,到头来却被挚爱亲手了解了生命,傻傻的她才发觉,自己的倾心倾力却抵不过姐姐的一笑。意外重生,她睁眼却发现世界已经颠倒:灵魂穿越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上,异能还是跟随着灵魂来了,而且这个身子的主人却是个体弱多病的?!那又怎样?乖乖女一夜变魔女,千金归来,势不可挡!吃了我的,麻烦给我吐出来!!披荆斩棘,浴火重生,桃花朵朵开……某女一叉腰,霸气十足:“别急,一个一个来,姐姐我要开后宫!”有心机长得美,我任性!!
  • 高冷男神:丫头嫁我

    高冷男神:丫头嫁我

    “呜呜呜,星辰,我被扣留了。”站在某商城的伍瑗泪如雨下的对电话那头的明骞皓说道。“别怕,傻二,等我!”那一年,他十二岁!她十岁!“嘿嘿,星辰,背我。”站在大街上的伍瑗对一旁的明骞皓说道。“傻二,上来。”那一年,他十三岁!她十一岁!她唤他星辰,只为在黑暗的夜里有人伴她度过,让她不再孤单!他唤她傻二,只为那第一眼的心动,一生的守候!
  • 渣夫的百惠媳

    渣夫的百惠媳

    男主各种渣,阿谀献媚、逢迎拍马、小肚鸡肠、睚眦必报,阴险、狡诈,不憨厚、不老实、不斯文、不可救药。古代最底层小人物的苦苦挣扎,为了生存各种不入流的手段。但是这样的男主,却有一位百般好的妻子。古代小人物的恋爱故事。
  • 武道至尊

    武道至尊

    身怀神武血脉的王辰,肩负重担,带着家族的仇恨,带着梦想踏上武道。杀仇人,寻武道,名动天下,带领着家族,带领着没落的宗派,他开始了他的征程,开始了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问鼎之路,何其困难,无边杀戮,蔓延而来。且看,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神武血脉,君临天下!金刚之身,问鼎苍穹!
  • 十年青春易相逢

    十年青春易相逢

    简介:十年前,他们是童年的依靠,她,是他们童年的指示灯,如果,人生有那么多的如果,他们不再错过。同样的出身,却不同的命运。有些人也许并不是你短暂的过往,可能在下一站等着跟你相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