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1913.1.9-1994.4.22),美国第37位总统。1972年2月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成为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因1972年6月17日发生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尼克松是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共43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并于1968年和1972年两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他是共和党人,爱尔兰人后裔。从小自谋生活,当过清洁工、看门人等。先后在惠特尔学院和杜克大学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1974年后任众议员、参议员,以反共著称。1951年-1963年任副总统,1969年当选总统,1973年连任,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任内积极推行"尼克松主义",强调以实力为后盾,建立"现实威慑力量",推行"均势外交"。他结束了侵越战争,并于1972年2月访华,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总理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我们十分尊贵的客人们:我们能有机会在贵国做客期间欢迎你和今晚在座的诸位中国客人,感到十分荣幸。
我要代表我的夫人和同行的全体正式成员,对你们给予我们的无限盛情的款待,表示深切的感谢。
大家知道,按照我国的习惯,我们的新闻界人士有权代表他们自己讲话,而政府中的人谁也不能代表他们讲话。但是我相信,今晚在座的全体美国新闻界人士都会授予我这一少有的特权来代表他们感谢您和贵国政府给予他们的种种礼遇。
你们已使全世界空前之多的人们得以读到、看到、听到这一历史性访问的情景。
昨天,我们同几亿电视观众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迹之一--中国的长城。当我在城墙上漫步时,我想到了为建筑这座城墙而付出的牺牲;我想到它显示的在悠久的历史上始终保持独立的中国人民的决心;我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长城告诉我们,中国有伟大的历史,建造这个世界奇迹的人民也有伟大的未来。
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它使人们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在几乎一代的岁月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
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我们开始会谈时就承认我们之间有巨大的分歧,但是我们决心不让这些分歧阻碍我们和平相处。
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让历史而不是让战场对他们的不同思想做出判断。
总理先生,您已注意到送我们到这里来的飞机名为"76年精神号"。就在这个星期,我们美国庆祝了我们的国父乔治·华盛顿的生日,是他领导美国在我们的革命中取得了独立,并担任了我们的第一届总统。在他任期届满时,他用下面的话向他的同胞告别:"对一切国家恪守信用和正义。同所有的人和平与和睦相处。"
就是本着这种精神--76年精神,我请大家站起来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我们两国人民,为我们的孩子们的希望,即我们这一代能给他们留下和平与和睦的遗产,干杯!
赵会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