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1600000014

第14章 李三娘的故事(2)

婚姻情况《宋史·李洪信传》记载,洪信卒于宋太祖开宝八年,享年七十四岁。开宝八年即975年,以此推算洪信之生年,应该是唐昭宗之天复二年,亦即902年。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即895年,较洪信年长七岁。李洪信既是昭圣太后之长弟,姊弟二人的年龄应该不会相差太多,比较合理的推测是相差两岁至三岁,甚至也很可能只差一岁。如以相差两岁估算,则刘知远与妻子的年龄,大约只差五岁。古代的女子及笄而嫁,二十未嫁,已为失时。而所谓"及笄",通常只有十五岁。以此而言,古代女子的一般结婚年龄大概是十五岁到十八岁,很少超过二十岁。李三娘刚刚到了结婚年龄,还来不及遣嫁,就被刘知远以抢婚的方式劫去成婚,当时她的年龄当然决不会超过二十岁。在梁末帝龙德元年(921)唐梁德胜之战时,刘知远已为李嗣源部下之小校,时年二十七岁。以他当时的小校身份,已远较当初之军卒身份为高,抢人之女为妻,当然也不会发生在此时;推算李三娘此时的年龄,亦已二十二岁。以这种种条件综合起来看,刘知远抢婚的可能发生时间,应该在他自己只有二十出头,而李三娘也不过只有十六岁的时候。说得更具体一点,在朝代纪元上应该是梁末帝之贞明元年(915)或二年(916),亦即河东李氏称为唐昭宗天纪年之十二年或十三年。在那个战争不息的动乱时代里,李存勖已经在据有山西之外,攻占了河北境内的燕、赵、魏诸镇之地,建尚书令行台,然有灭梁之势了。李嗣源此时,正为李存勖部下之大将,转战各地,屡建大功。刘知远在这风云际会之时参与后唐的开国战争,自不难因战功而得获擢升。这大概就是他在抢婚之后仍需要从军远戍,不但妻子不能得到妥善照顾,即是怀孕待产,亦必须仍旧在磨房辛苦做工的原因所在了。这其间有没有兄嫂凌虐的情形,无从知道。但因李三娘之诸弟后来都由军人出身,不像是富厚人家的子弟,其家境显然不裕,其兄嫂似无加以凌虐的足够理由。至于刘知远的长子承训,也显然不是李三娘产于磨房之中的那一个儿子。因为当承训出生之时,刘知远的职务已升至军校,其收入已稍为充裕,不至于有磨房产子的苦况了。凡此种种,俱可由刘知远的生平事迹中推测而知,并非全无事实根据的想象之辞。

后唐明宗即位于926年,石敬瑭就在这一年受任为北京留守,并以刘知远为牙门都校;这一年,刘知远三十二岁,其长子承训五岁。后唐建国,以洛阳为国都,而以太原为西京,真定为北京。石敬瑭为北京留守而刘知远为牙门都校,他们的驻节之处,自然就在河北之真定。真定距太原不远,搬眷并不困难。何况当时战事已告终止,刘知远也没有理由不把妻子儿女从太原搬到真定去团聚。所以,对于他们夫妻之间此时何以并无儿女出生的疑问,实在也很难得出合理的答案。刘知远的次子承,出生于刘知远受任北京留守衙门都校之职后的第六年,据《五代史·汉隐帝本纪》所记,这个后来成为汉隐帝的刘知远次子承,即是皇后李氏所生。然则刘知远此时似乎并无其他妻妾。以此而言,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此后就很正常了。不过,李三娘在做皇后以前的命运虽然一直都不错,一等到她被尊为皇太后之后,情势就显然转为不利。其原因是刘知远长子承训早死,承年少愚黯,一旦做了皇帝,便因信任群小而致朝政紊乱,后汉皇朝的国运开始走上逆境,李三娘此后的遭遇正复?逆颠连,虽贵为皇太后而实无可乐之处。这种情形,在《五代史汉隐帝本纪》中记述甚明。

承训不寿刘知远的长子承训不寿,只活到二十六岁就死了。次子承继立为帝,只过了三年,就因郭威称兵犯阙之故而在混乱中被弑,死时只有二十岁。三子承勋幼有羸疾,在承遇弑不久之后即死,后汉皇朝亦旋告覆灭,总计自刘知远称帝以至汉亡,前后只有四年。自古以来,朝代历年之短,无过于此。所以然之故,显然与承训之死有关。《旧五代史》卷一百五《魏王承训传》记云:承训,字德辉,高祖之长子也。少温厚,美姿仪,高祖尤钟爱。在晋,累官至检校司空。国初授左卫上将军。高祖将赴洛,命承训北京大内巡检。未几,诏赴阙,授开封尹,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以天福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府署,年二十六岁。高祖发哀于太平宫,哭之大恸,以至于不豫。是月,追封魏王,归葬于太原。

天福,是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实际只有八年,以后就是晋出帝石重贵的"开运"纪年,自一年至四年。后晋亡于开运四年(947)之正月,这年二月,出帝北狩,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废开运年号不用,仍用石敬瑭的天福年号,开运四年就又变成了天福十二年,所以天福十二年实际上是刘知远的年号。刘知远在天福十二年二月称帝,六月间由太原至开封接收后晋政权,国基甫立,长子承训便告死亡,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刘知远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事实非常明显,刘知远虽有三子,次子纨绔不学,三子羸疾难起,只有长子承训是堪以继承事业之人。如今帝业甫成而继承之人已死,一生辛苦,托付何人?思念及此,怎不令他悲从中来,伤心欲绝?《旧五代史·魏王承训传》说,承训死而刘知远"哭之大恸",卒致因此一病不起,正可看出承训之死对刘知远的打击之重。刘知远之死,在承训死后之第四十七天。父子相继正命,皇位归于次子承继承,后汉皇朝的命运便出现了重大的危机。

次子不肖承是李三娘所生之子,而继承皇位者又恰恰是不肖之子,国运焉得不蹇,朝代焉得不亡?承之不肖,是由于他在即位之后,昵狎小人,日与其左右近习李业、郭允明、后赞、聂文进等嬉游无度;又欲收回将相权,而与李业等密谋诛戮顾命大臣史弘肇、杨、郭威等人,终于因此而引起政变,导致后汉皇朝之灭亡。关于这方面的情形,散见于《新五代史》中《汉高祖皇后李氏传》,及《李业传》中,摘录有关部分于后,以见其一斑。《新五代史·汉高祖皇后李氏传》:高祖崩,隐帝册尊为皇太后。帝年少,数与小人郭允明、后赞、李业等游戏宫中,后数切责之。帝曰:"国家之事,外有朝廷,非太后所宜言也。"太常卿张昭闻之,上疏谏帝,请亲近师傅,延问正人,以开聪明。帝益不省。其后,帝卒与允明等谋议,遂至于亡。

又,同书《李业传》:隐帝即位,业以皇太后故,益用事,无顾惮。时天下旱、蝗,黄河决溢,京师大风拔木,坏城门,宫中数见怪物投瓦石、撼门扉。隐帝召司天赵延硋问禳除之法,延硋对曰:"臣职天象日时,……禳除之事非臣所知也。……"太后乃召尼诵佛书以禳之,……而帝方与业及聂文进、后赞、郭允明等狎昵,多为蝆语相诮戏,放纸鸢于宫中。太后数以灾异戒帝,不听。时宣徽使阙,业欲得之,太后亦遣人讽大臣。大臣杨、史弘肇等皆以为不可。业由此怨望,谋杀等。等已死,又遣供奉官孟业以诏书杀郭威于魏州。威举兵反。……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知道,承之不肖,最初还不过是在即位之后狎近嬖幸小人,日日从事于无益的嬉游,又不好接近朝中的正人。其后便因宠信近幸之故,开始与他们商议国事,打算杀尽专权用事的顾命大臣杨、史弘肇、郭威之后,集大权于皇帝之一身,以便赏罚予夺悉出己意,不致受制于掌权的朝中大臣。以国家大政谋及嬖幸,又不曾预先想到画虎不成以后的对策如何,便贸贸然付诸实施,自然会有引起政治风暴之可能。皇太后多历世变,知道决不可轻举妄动,并以此告诫皇帝。然而承对李业等人十分倚信,对皇太后的警告置之不理。《新五代史·汉高祖皇后李氏传》中,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说:议已定,入白太后。太后曰:"此大事也,当与宰相议之。"李业从旁对曰:"先皇帝平生言,朝廷大事,勿问书生。"太后深以为不可。帝拂衣而去,曰:"何必谋于闺门?"等死,周太祖起兵向京师,慕容彦超败于刘子陂,帝欲出自临兵。太后止之,曰:"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无动,以诏谕威,威必有说。则君臣之际,庶几尚全。"帝不从以出,遂及于难。

由这一段话更可知道,汉隐帝之死,及后汉之亡国,与隐帝承之冒昧鲁莽、操切从事,实有直接关系。假如承不是如此鲁莽灭裂,又能够接受李太后规劝的话,承不致被弑,后汉亦不致迅速亡国。由此一事,更可知道承训之生死,对于后汉的国运隆替具有何等密切的关系。李太后对于承训之死亡固然无可奈何,但如她的第二个儿子能够像承训那样明理知义,恪尽职责,后汉的国势又何致至此?情势发展到此地步,后汉的存亡,已完全系于郭威的态度。事实究竟如何?且看有关史籍中的记载。

定策立嗣隐帝承在战乱中遇弑之后,后汉皇朝对于郭威的抵抗已经瓦解。郭威振旅入京,朝中文武百官谒见如仪。此时的郭威如有自立之意,尽可示意朝臣推戴。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所以然之故,注《资治通鉴》的胡三省有其独到之见,云:《五代史阙文》:"周祖入京师,百官谒之。周祖见道,犹设拜,意道便行推戴。道受拜如平时,徐曰:侍中此行不易!周祖气沮,故禅代之谋稍缓。"按,周祖举兵,既克京城,所以不即为帝者,盖以汉之宗室崇在河东,信在许州,?在徐州,若遽代汉,虑三镇举兵,以兴复为辞,则中外必有响应者,故阳称辅立宗子。信素庸愚,不足畏忌,赘乃崇子,故迎?而立之,使两镇息谋。俟其离徐已远,去京稍近,然后并信除之,则三镇去其二矣,然后自立,则所与敌者,唯崇而已。此其谋也,岂冯道受拜所能沮乎?道之所以受拜如平时者,正欲示器宇凝重耳!

胡三省的这一段话,由当时的政治情势分析郭威的行为动机,虽然是事后的论断,却能正确地指出郭威此时的心理状态。证之后来的事实发展若合符节,更可相信他的说法大有道理。

刘崇,是刘知远的堂弟。刘知远由太原入汴京,做了现成的中国皇帝,太原方面的根据地,就交给了刘崇。此正是他的狡兔三窟之计,设想十分周到。此外在许州的忠武节度使刘信,亦知远之堂弟,在徐州的武宁节度使刘",则是刘崇之子,刘知远之侄,与河东节度使刘崇互为犄角,有事足以彼此响应,所谓"三镇",即是指三人而言。刘知远在河东方面的势力极为深厚,立刘崇为帝,就可能弄假成真,所以只能选择刘信与刘"。而刘信愚弱易制,如果除掉刘",刘崇就比较容易对付,刘信不足为患也。《资治通鉴》记当时之情形如此:丁亥,郭威帅百官诣明德门起居太后,且奏称:"军国事殷,请早立嗣君。"太后诰称:"郭允明弑逆,神器不可无主。河东节度使崇、忠武节度使信,皆高祖之弟;武宁节度使赘、开封尹勋,高祖之子,其令百官议择所宜。"?,崇之子也,高祖爱之,养视如子。郭威、王峻入见太后于万岁宫,请以勋为嗣。太后曰:"勋久羸疾,不能起。"威出谕诸将,诸将请见之。太后令左右以卧榻举之示诸将,诸将乃信之。于是郭威与峻议立?。己丑,郭威帅百官表请以?承大统。太后诰所司择日,备法驾迎?即皇帝位。郭威奏遣太师冯道及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诣徐州奉迎。……

郭威定议迎立刘"为帝,这一着对在太原的刘崇有极大的安抚作用。

《资治通鉴》中就如此说:初,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崇闻隐帝遇害,欲举兵南向,闻迎立湘阴公(按即刘?),乃止,曰:"吾儿为帝,吾又何求?"太原少尹李骧阴说崇曰:"观郭公之心,终欲自取,公不如疾引兵逾太行,据孟津,俟徐州相公即位,然后还镇,则郭公不敢动矣;不然,且为所卖。"崇怒曰:"腐儒,欲离间吾父子!"命左右曳出斩之。

刘崇为郭威所愚,刘"在行至河南归德府时,被郭威派去的侍卫亲军所杀,胡三省"三镇去其二"的话即指此事。郭威就在无所顾忌的情况下取得了后汉皇朝的政权。由于他的这一番周折分明是出于假意的做作,所以欧阳修的《新五代史》直接以汉隐帝遇弑之日为汉亡之时,并不需要等到以后的百官拥戴郭威为帝之后。徐无党注《新五代史》论其事云:自隐帝崩后四十二日,周太祖始即位,而断自帝崩书"汉亡"者,见帝崩而汉亡矣。其太后临朝,湘阴公嗣立,皆周所假托,非诚实,所以破其奸,故书曰"汉亡",见周之立迟也。迟而难于自立,则犹有自愧之心焉。

徐无党以为郭威之篡汉自立为"有愧于心",事实诚然不错,这只要看他在取得帝位前后对待李太后的态度,便不难看出其中端倪。

两朝太后《旧五代史》卷一百四,《汉高祖皇后李氏传》云:周太祖入京,凡军国大事,皆请后发教令以行之。是岁,议立徐州节度使?为帝,以迎奉未至,周太祖乃率群臣拜章,请后权临朝称制,后于是称诰焉。及周太祖为六军推戴,上章具述其事,且言愿事后为慈母。后下诰答曰:"侍中功烈崇高,德声昭著,翦除祸乱,安定乾坤,讴歌有归,历数攸属,所以军民拥戴,亿兆同欢。老身未终残年,属兹多难,唯以衰朽,托于始终。载省来笺,如母见待,感念深意,涕泗横流"云。仍出戎衣、玉带以赐周太祖。周太祖即位,上尊号曰德圣皇太后,居于太平宫。周显德元年春,薨。

郭威在乾三年(950)十二月奉命率大军北御契丹,行至澶州,六军呼噪,推郭威为天子。于是班师南还,徐州节度使刘"被害,许州节度使刘信自杀,郭威安然无事地做了新朝的皇帝。但即使一切事情都如此顺利,郭威仍然十分明白,他是以后汉朝的顾命大臣身份而成为新朝的皇帝,其得位的方式与曹丕、司马炎并无二致,所谓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并不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行径。所以他才会在不知不觉间流露出内心的歉疚。如即位后为后汉隐帝发丧,举哀七日,一切依故君之礼,又在上表皇太后之时表示愿以太后为慈母,其动机都在弥补咎戾,以求得内心之平安。以这一点来说,郭威的表现还算不错。不过,李太后虽然仍旧被这位新朝皇帝尊为慈母,她的内心一定还是充满了哀伤,并不能因为这种过分优崇的礼遇而得到慰藉。其原因十分明显,新朝皇帝的优礼不过只是一种形式,情感上的创伤来自夫死子丧、国破家亡的滔天巨变,这种空前祸难所造成的感情创伤,足以使任何人在伤心绝望之余,失去对人生的乐趣,皇太后的名号虽尊,又何补于事?所以我们很可以这样猜想,在后汉隐帝被弑,后汉皇朝灭亡之后,逊居于太平宫中的"昭圣皇太后"李三娘,已经心如槁木死灰,了无人生之乐趣了。夫死子丧,国破家亡,无儿无女,孑然一身,昔日的荣华富贵都已如梦幻,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趣?

由乾三年(950)十二月郭威篡汉,到显德元年(954)三月李太后病死,中间相隔三年有余,这位历经忧患而备极荣华富贵的两朝太后李三娘,终于在无声无息之中寂寞而死。如果她的出生比较其大弟洪信约早二年的话,则其生年约为900年,亦即唐昭宗之光化三年,下距周世宗之显德元年,凡五十四年。故而其可能的年寿,约为五十四岁。

历史上的两朝太后李三娘,事迹彰著,而且也颇有影响力量。但是,她之所以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却是由于戏剧故事的流传。由此可知,正史所发生的传播力量比之通俗性的戏剧故事之类逊色多了。

同类推荐
  • 名人还有光环吗

    名人还有光环吗

    本书收入的多是对当今文艺界顶尖人物,以及曾经引领中国文艺风向的老派艺人深度访谈文章,因而文化含量更大,社会关注度更高,可读性更强。
  • 会做人 会处世(MBook随身读)

    会做人 会处世(MBook随身读)

    《会做人 会处世》,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以上这些是很难的。基于此,《会做人会处世》从以上四个方面加以细分,细化到每一细节,并结合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论证,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熟练掌握做人的分寸和处世的技巧。
  • 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自己的房间》沿袭了《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温暖治愈的文风,从生活的微小处,生命的细节处找到感动的力量,重新审视我们所有的,拾回那些渺小却重要的爱好、乐趣,让一颗身处浮世的心不再彷徨、焦躁、不安。《一个自己的房间》采访了9位散落在不同行业,拥有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的男女。欣赏他们房间的细节,继而得以窥探他们关于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的哲学。
  • 品格的力量(经典励志文丛)

    品格的力量(经典励志文丛)

    《品格的力量》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做人处世书。全书围绕着“品格”这个话题,阐述了塑造高尚人格的最要性。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拥有高尚品格的人,必将是一个受到广泛欢迎的人,而他的未来,包括人生发展、事业发展,也必将因为他的品格优异,而步入坦途。书中作者极力刻画描写杰出的人物,将他们优秀、高贵的品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且还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地传授他的经验,力求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塑造高贵的品格,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
  •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

    本书分上下篇,共十章,内容丰富,文字灵动,事例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会如何在遭遇挫折和不幸时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进行正向思考,改变处境,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如湖水般波澜不惊,胸怀如大海般广阔无垠,人生如春天般绚丽光彩!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里

    我的世界里

    写女主角的一生,终于到的种种问题,和她的思想。
  • 残梦破晓

    残梦破晓

    青春当头照,岁月催人老,往事乘风去,残梦已破晓,情感的天空,等不到岁月的荡涤,在那茫然的天地间,不知道是梦的飘渺还是现实的残酷,男男女女,说不清,道不明,回首间不再是过去的尘烟。
  • 末世之白夜

    末世之白夜

    身居异能行走在炮火与硝烟中的c国籍雇佣兵,完成一次爆破任务之后,回国度假。本以为可以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却没想到病毒爆发,电影里才有的场景出现在现实世界里,男主角到底怎么才能在末日里活下来。。。
  • 异界狂修

    异界狂修

    女友牛奶与他约会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沈浪受不了打击最终选择跳崖自杀,而后却被千愁所救带他穿越异世。千愁告诉他修仙可以穿越轮回生死,为了找到女朋友,沈浪踏上了异世修仙之路,哪曾想竟会艳遇不断,遭遇各色艳丽妖娆、清丽脱俗、童颜巨波......被美人们的包围,沈浪还会坚持寻找自己的女友吗?
  • 变种崛起

    变种崛起

    变种人的战斗,各种能力的碰撞,当时代终结的丧钟响起时,唯有铁和血才能铸造新的时代。
  • 狂逆天骄

    狂逆天骄

    再世为人,她重生于五行大陆。血脉、天资、机遇堪称变态;传奇圣器傍身,更有七大星君美男守护。叹,天下谁人不识她沈行风!可偏偏有个另类男,外温内黑、卖萌扮酷软磨硬泡,莫非皮痒欠收拾?
  • 心的二分之一

    心的二分之一

    《心的二分之一》依然延续《我为歌狂》等前两本书的青春校园主题,但在创作手法上更为现代。曾炜在小说中精心创意了一个完美的电脑游戏,这个游戏接近一个演绎着凄美爱情的魔幻神话。小说真正的男女主人公本是现代社会同一间大学的学生,但在另一个场景里,他们其实就是魔幻游戏中的生死恋人。这不禁让人想起国际大导演基耶基洛夫斯基的感人巨作《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同时亦正合目前国际影坛上一批新锐导演充满着时空转换的双线结构电影。由于本书的独特结构和强大的号召力,《心的二分之一》已被国内某知名影视制作机构看中,目前该小说的影视合作版权已进入谈判中。
  • 星际烟雨

    星际烟雨

    公元2116年,一艘庞大的宇宙战舰出现在地球天空,揭开了地球接触外星世界的帷幕。随之,一个有着高超科技、修真、机甲、妖兽、丧尸等等只存在于小说电影的世界真实出现在地球面前。地球,将何去何从?
  • 无限噩梦

    无限噩梦

    噩梦世界是连接无数神奇位面的中转站,在这里,不仅有来自地球的人类被选为噩梦者,前往各个位面执行任务,数量更多的,是来自其他位面的超强噩梦者们。血脉,斗气,魔法,记算,神魂,真元,机甲,光武,改造人。九大发展体系,与噩梦空间数之不尽的兑换物品相辅相成。无数的噩梦者穿梭于位面之间,入侵与被入侵,这里是弱者的噩梦,强者的天堂。现如今,一名饭店服务员被选为新人,来到噩梦世界参加恐怖的试炼,之后,无休止的噩梦开始上演。无限噩梦,新书求收藏推荐。
  • 因果之牧道修罗

    因果之牧道修罗

    亘古以来,天地间便蕴育着一种玄妙之气,世人不知其名。数十万年以前,大陆道祖李耳一朝悟道,为度化蒙昧众生,讲玄妙之气强名为道气,开启悟道之路。有人一梦悟道,有人一梦道毁。有人天命所弃,行一步错一步,乾坤戏之。有人天命所归,思一道悟一道,乾坤护之。天道,究竟如何?大道又究竟是什么?不过我已经不在意了,你们去守护天道,做天道之下的朝圣者吧。而我,以天道为畜牧,自为,牧道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