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8700000003

第3章 李鸿章(1)

1.剿灭义军飞黄腾达

李鸿章(1823~1901年),字少荃,晚年自号仪臾。道光3年,生于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僚地主家庭,后人称之为“李合肥”即源于此。李鸿章排行第2,本名章铜,字渐甫。他从小聪慧好学,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熏陶,希望有朝一日通过科举的门径登上仕途,跻身高官显贵的行列。他先后受业于他父亲李文安、堂伯父李仿仙、徐明经和曾国藩4位理学大师,在义理、经济之学和治世技巧方面有很大的体会。道光27年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达到“少年科第”的高峰,开始了仕途上的第一步。

咸丰元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咸丰3年3月,李鸿章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到安徽办团练。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不久就进行西征和北伐,并夹击安徽。李鸿章以一介书生回安徽,协助吕贤基、李嘉端等人办团练,开始时当然并不那么顺利,多次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但李鸿章凭着他人地熟悉和对农民起义的仇视,拼命阻止和打击太平军在安徽的进攻,在咸丰6年以前立有3次大功,被赏加至按察使衔。此后2年左右的时间,太平军在陈玉成的指挥下,连战连捷,基本上控制了的重要城镇,而李鸿章在太平军和捻军的作战中连吃败仗,并且和同僚的关系也搞得相当紧张,似已穷途末路了。

咸丰9年1月。太平军攻入了李鸿章的家乡,李鸿章家破人亡,其父也死去。潦倒失意的李鸿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投奔正在江西南昌“围剿”太平军的恩师曾国藩,成为了曾国藩的亲信幕宾。同年11月,曾国藩推荐他为福建延津道道员,但无缺可补。咸丰10年8月又被曾国藩荐为两淮盐运使也未成,不得不继续留在曾国藩幕中。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曾国藩曾多次遭遇困境,很多次都是靠李鸿章出谋划策,才化险为夷。这样一来,李鸿章越来越受曾国藩的倚重,因为曾国藩有了节制4省军务与人事的权力,因而曾国藩命李鸿章四处招募人马,去上海作战,从此李鸿章终于可以独当一面,有了崭露头角之日。

受曾国藩之命,李鸿章并没有返回故里,而是坐镇安庆通过派人或通信等办法,召集原来在安徽的一些旧部下,如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张树声、吴长庆等部将。此时曾国藩又把太平天国安徽籍降将程学启等部拨给李鸿章。于是李鸿章共募得7500人,按湘军制度制订了营制。从此,中国近代继湘军,又有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组成了。

同治元年3月底,上海士绅雇了7艘英轮溯江而上到安庆迎接李鸿章。4月上旬至6月上旬,13营淮军全部到达上海。到上海不久,根据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提议,李鸿章由一个候补道员,破格授予署理江苏巡抚的职务,从此进入朝廷上层,终于成为了清王朝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带着战斗力很脆弱的7500名淮军到达上海后,地方上面临着吏治败坏、时局动荡的现实,在军事上有太平军大兵压境。当时淮军的武器简陋而且破败。从重视经世致用的科举进士,到经过10年军旅生涯磨炼的李鸿章,已经成为一个性格倔强而又刚愎自用的人物,面对这一切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大胆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有了曾国藩作为外援,他大刀阔斧进行工作。首先撤换了江苏省一些庸碌无能、贪污腐败的官吏,整顿了吏治;同时结好外国势力和新兴买办阶层,广筹财源,迅速扩编了淮军并更新其装备,很快淮军就全部用洋枪洋炮武装了起来,并请洋人进行训练。这样淮军得到了根本的改观,不仅没有在2年多与太平军的拉锯战中被消灭,反而在不长时间内发展成为牵制太平军东线战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

同治2年,太平军的形势已经危在旦夕了,南京已处在湘军的3面包围之中,江浙根据地也仅剩杭州、苏州以西据点。李鸿章的淮军厚禄诱降太平军将领的策略在顺利地进行着,太平军也由此而分化瓦解。太平军后期的支柱忠王李秀成穷于东西应付,忙于救援,弄得焦头烂额。为了巩固江浙根据地,同治2年9月,太平军与淮军在苏州附近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战。几经反复,太平军渐渐不支。淮军依仗武器的优良,把包围圈逐渐缩小,最后兵临城下。苏州是太平天国在天京之外的又一中心根据地,忠王府就设在城内。李鸿章丧心病狂孤注一掷,调来20多门巨大的洋炮,轰毁了苏州数段城墙。但李秀成、慕王谭绍光等指挥太平军却英勇顽强打退淮军多次进攻,把李鸿章牢牢地堵在城外。李鸿章在久攻不下时,又故伎重演,派人诱降城内纳王郜永宽以下八王。此时天京危急,李秀成奉命回援天京。12月4日,叛徒郜永宽等人合谋刺杀了谭绍光,卑躬屈膝地向李鸿章投降。但是第2天李鸿章把乞降的八王全部杀掉。同时还有2000余名太平军将士死于李鸿章的屠刀之下。李鸿章克苏州有“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赏穿黄马褂,从此李鸿章的名字在清廷响亮了起来。

同治2年底至同治3年初,李鸿章继克苏州之后,连连攻克了无锡、嘉兴、宜光、溧阳、金坛、常州,进逼天京外围。考虑到与曾国藩恩师的关系,李鸿章没有直接参与同治3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的战役,而是把这一能捞到大功的战役留给恩师的湘军,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经历了14年之后惨遭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遵王赖文光联合捻军还在北方继续战斗。山东曹州一战,他们以机智灵活的战术,杀死了前来镇压的钦差大臣、蒙古科尔沁亲王、咸丰帝表兄僧格林沁,顿时中外被压迫人民为之一振。清政府在震惊之余,急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率湘淮车主力北上,督办直、鲁、豫3省军务,负责镇压捻军,命令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负责后援军饷。捻军没有固定的根据地,以运动战为主,灵活机动、声东击西,统帅赖文光又对部队大加整顿,更加提高了战斗力。曾国藩围剿捻军1年多毫无建树,清廷对湘军的行为深感不满,因而在同治5年11月,改派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率淮军镇压捻军,而命曾国藩仍回两江总督原任。

当时的捻军为了战略上的需要,分为东西两支。因而西捻军由张宗禹率领,挺进西北;东捻军则由赖文光率领在中原活动。两支捻军成掎角之势,目的在开辟新战场,互相支援,分散清军兵力。老奸巨猾的李鸿章针对捻军的战略战术,制定了“划河圈地”、“以静制动”的战略以限制捻军的流动,同时采用各个击破的方针,先集中兵力向东捻军进攻。同治6年底,东捻军被追迫在山东运河以东狭窄周旋,后来虽突破了淮军包围,但不久又被困于黄河以南、运河以东、六塘河以北与大海之间,陷入李鸿章的四面包围。使“以走制敌”的战略战术无法施展,因此屡屡受挫。同治7年1月赖文光被俘,不久在扬州惨遭杀害,东捻军彻底失败。东捻军在遭到李鸿章包围的时候,西捻军为了解救东捻军之围,转战东来救援,在东捻军失败前夕,已到达直隶,谁知这却正中了李鸿章的圈套,不久西捻军又被李鸿章包围在黄河以南、运河以东、徒骇河以北之间的狭长地带。在重重的围困之中,张宗禹走投无路,跳了徒骇河自杀,下落不明,西捻军也被消灭了。

在不到2年的时间之内,李鸿章残酷剿杀了东西捻军,因“功”被清政府赐加太子太保衔,并实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同年秋,李鸿章奉召进京觐见皇帝和太后,被加赏上了紫禁城内骑马的荣誉。

李鸿章由一介儒生,靠镇压农民运动而青云直上。同治9年曾国藩从直隶总督调任两江总督,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11月又兼任北洋大臣。此时,李鸿章的淮军已发展到10万多人,驻防在京畿、辽东、山东、两江等地,几至半个中国,支撑着腐朽不堪的清王朝。李鸿章在其高位上,稳稳当当地蹲了25年,这在清王朝的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先例。李鸿章成为清末最有影响力的封疆大吏、中堂。

2.洋务首领功不可没

同治元年,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署理江苏巡抚兼通商大臣后,在上海与洋人展开了频繁的接触与联合。

同治2年,李鸿章曾在松江设立弹药厂,攻陷苏州后,把弹药厂迁到苏州,改为洋炮局。同治4年,署理两江总督时又搬到南京,成立金陵制造局,专门生产枪、炮、子弹、火药,供应淮军及本省各防营。李鸿章在此基础上,搞了30多年洋务。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成员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是最主动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的。在洋务派中,李鸿章办的军工企业最多,规模也最大,除金陵制造局外,还有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

同治4年,李鸿章购买了上海虹口的美商铁厂,很快又并入原属清政府的2个小炮厂,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若干年后经过发展成为洋务派最大的军工企业。这个兵工厂生产枪、炮、弹药、水雷等武器,其设备是从美国进口,并雇请英、美、德等国技师。同治5年,由于厂址狭小,又从虹口迁到高昌庙。及后不断扩充,先后建了汽炉、轮船、枪炮、弹药、水雷、炼钢等14个分厂和1个译书局,人员最多时达几万人。在几十年中,江南制造局制造了不少武器,译书局也翻译了一批国外科技图书。在总局工作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徐寿、华衡芳等人,在数学、化学、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李鸿章调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接手了天津机器局。他首先对原厂的人员进行调整,并做了扩充和整顿,换上了不少自己的亲信,又从香港请来很多技术工人。该厂主要生产枪、炮、水雷、子弹、开花弹等,设备购自英国,这个厂的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

由于军事工业筹措经费困难,洋务派就广开财源“求富”。他们办起了许多民用工业。在民用企业中,又以李鸿章经手兴办的为多,有许多企业是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在没有得到清廷允准的条件下,擅自兴办起来的。

同治11年,李鸿章在上海设轮船招商局,先后起用买办出身而又谙熟技术管理的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人主持局务。以后他还在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分局。招商局的开办,虽然目的在于扩大财源,但却突破了外国势力对中国航业的垄断。开业的3年,招商局挤掉了外国轮船公司1300万两白银的利润的市场份额,迫使美国旗昌洋行退出竞争。

同类推荐
  • 死战浴血

    死战浴血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参战国军部队浴血奋战本书讲述的是几个不同部队的散兵在战场上相遇然后发生的各种故事。故事情节纯属瞎编乱造,与同期历史事件也可能有出入,请勿介怀。如有雷同,我故意的!
  • 孤城守卫之破晓黎明

    孤城守卫之破晓黎明

    一声剧烈的枪响之后,太平军向着北城发动了攻击。一触即发的战争之中,北城的最高指挥者,赵克,临阵脱逃。苏安,作为守城的一个小兵,又将何去何从?
  • 朝伏

    朝伏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朝伏就来自于此,在间谍这一行当有一种叫做战略间谍,因为他们最高目标并不是在对手风潮中传出信息,而是在风潮形成中为我方最终利益影响或左右风潮的走向。地球离开了谁都要转,可历史发展是由走势中心中的人来定的,朝伏就是心怀信念在对方走势中心游走的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全中国危急!!”接着中华民族就开始了一场最耻辱最痛苦最为艰难的生存之战,只是到了立国之战后,我们才明白这场抗战原本不该有这样。然风起于青萍之末,当台湾没了,东三省没了的时候,还是有人感受到了这场风暴,他抱着为吾国做探子,为吾民做先锋的信念奔赴风暴的策源地,借助于机缘,积极努力拨动着风暴的枢纽……
  •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雷鸣”部队队员主要进行营救人质训练及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方式突击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该部队与波兰其他部队和部门进行密切协同。如进行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训练时,由第6空降突击师及第7海上突击师负责保障;反劫机训练则由波兰国家航空公司提供有关设施,进行实际机体模型的突击训练。
  • 代言人

    代言人

    天黑了,大雨还在下着。从教室出来的时候,走廊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Dingo那个混小子不是说要给我送雨伞的嘛,怎么还不来?我掏出手机,惨啊,没电了!算了,多等一会吧。我可不是什么统招生呦,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只能参加自考,混个文凭呗。唉,中国的教育体制害人非浅呀,教育部的那些蛀虫,每年钱贪得倒不少,投资却比不上邻国蒙古,真他妈的,实在不是小弟愚鲁,只怪这种教育方式提不起我对学习的一点兴趣。烟都抽三根了,这雨怎么还不见停,送伞的人也不见来。我又点上一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雨丝在灯光照射下一闪一闪的。老妈也是在这么一个下着雨的晚上因为我没考……
热门推荐
  • 不朽妖神

    不朽妖神

    苟延残喘者,以诅咒加诸我身,将古魔封印我体,夺我血脉,焚我真躯!杀一人是罪,屠万人称雄,举世为敌,万族向背,那我便把这诸天打碎!踏神殿,斩鲲鹏,镇天渊,刺苍龙,枪挑九天诸神,剑劈八荒鬼雄,叱咤天穹!逼我杀出帝王路,那就杀个天翻地覆,将这污浊之地重犁,将这昏暗之天血洗,踏灭一切敌!
  • MY WORLD

    MY WOR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恐怖手机游戏

    恐怖手机游戏

    当死神决定做一款世上最好玩的手游……你猜,那究竟会发生什么?
  • 温暖如初

    温暖如初

    她是谁?是草包孱弱的四小姐,还是昏睡寒冰玉床五年的现代人?同一张面孔,一个倾城佳人,一个陋颜遗世,真真假假,错乱了谁的眸?对情嗤之以鼻的她,为何偏偏对他情有独钟,陷得不可自拔?
  • 兴水英才

    兴水英才

    本书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系列丛书”第一辑“先进人物篇”的其中一部。本选录了水利系统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典型的事迹,通过他们的事迹,激励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做出更大贡献。
  • 上古世纪之基里奥斯

    上古世纪之基里奥斯

    基里奥斯是天生的战士,对他而言世上只有敌人和同伴。他将胜利献给自己信任的人,把失败的悲痛留给敌人,任其走向破灭。想要成为战士的人们相信基里奥斯。永不屈服的坚毅,永不失败的战斗力是属于基里奥斯的神之权能。有胜利就会有失败。对于失败者来说,他亦是破坏一切,毫无恻隐之心的神。相信基里奥斯的人们对冷血的基里奥斯感到十分害怕,而害怕是服从与信任的基础。
  • 一统三国霸业

    一统三国霸业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作,文笔不好,请大家多多关照!!!本书对三国进行了较大的颠覆,还请各位见谅!赵云,乃是三国的名将,一次意外却让赵云的后代赵凌穿越到了三国世界,成为赵云,紧接着又成为北平太守,平定了辽东,取了并州,夜袭冀州,趁势攻取青州,后因曹操与袁绍再次联合攻打赵云,赵云原本不打算攻打徐兖二州,被迫应战,获胜了,得到了徐兖二州,还杀了袁绍,成为当今世上最强的霸主,一步一步用智慧平定了三国,最后赵凌回到了现实世界,可是却因为他穿越到三国那几十年,彻底改变了三国的历史!
  • 医病简要

    医病简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汉晃晃

    武汉晃晃

    武汉胭脂路粮道街中学的“五虎”长大成人后分别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医药代表、混混、警察,记者和地下赛车手。小说以四个平面而又交叉的故事将他们的生活与武汉风貌原生态呈现出来,组成一组独特的城市平民立体画卷。然而,面对世俗的生活与社会深刻变革的考验,他们的追求、友谊和青春又将面对怎样的抉择?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