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8100000015

第15章 孩子的家庭教育(14)

这一点,你可以从他们的哭泣以及他们在你发出命令后停止哭泣这件事上看得最清楚。否则,鞭打孩子就只不过是一种专横的暴行,那只是残忍,而不是惩罚,只能让他们的身体遭受痛苦,对他们的思想没有任何好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理由,说明孩子为什么应该少受惩罚,同时这样也就可以阻止孩子,让他们少被惩罚了。因为,如果我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冷静、有效地进行,不是在暴怒的时候打完就算了,而是慢慢地打,边打边说服,同时观察这样做的效果,一看到他们因此顺从、忏悔和屈服了就停下来,孩子们知道了要小心地避免那种会带来惩罚的过错,就很少再需要进行类似的惩罚了。而且,使用这种办法,惩罚就不会因为用得太少而白白浪费,没有效果。

如果我们发觉孩子的精神受到影响,有了改进就马上住手了,这种方法同样也不会用得太多。对孩子的打骂应该永远都是尽可能地以少为好,而人们在愤怒之时很少会遵守这个标准,通常都会做得过了头,尽管实际上还并不够。

113.第二,很多孩子特别容易哭,只要碰到任何一点小的痛苦就会哭,受到一点点小的伤害就要抱怨和放声大哭。很少有孩子不是这样的:因为孩子在会说话之前,最开始用来表达自己的痛苦或需要的自然方式就是哭泣。人们会对那种柔弱年纪的孩子给予同情,但这种同情却是在愚蠢地鼓励他们哭,使其一直继续到他们能够说话的很久以后。

我承认,每当孩子受到任何伤害时,他们周围的人有责任去同情他们,但不表示要用怜悯的方式。应该尽力帮助他们解除痛苦,但绝不要为他们哀叹,否则会让他们的内心变得脆弱,并屈服于发生在自身上的小伤害,这样,他们会更深地沉浸于受伤的部分,将所受的创伤放大,而感觉不到其他东西。

对他们来说,应该经受住一切痛苦,特别是来自身体方面的,除了从坦率的羞愧感和对荣誉方面的敏锐产生的东西外,不可具有柔弱的情感。在生活当中要遭受很多磨难,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对每个小小的伤害都过于敏感。不能让我们的精神屈服的东西,就只能产生轻微的印象,给我们带来很小的伤害。只有精神上的苦难,才能给我们带来持续的痛苦。精神上的这种顽强和毫无知觉,是我们对抗常见的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装甲。这种脾气秉性主要通过练习和习惯来获得,而不是其他任何方式,所以要及早开始实践。

一个人如果很早就受到了这种锻炼,那他就是幸福的。精神上的柔弱应该进行预防或医治,而据我所知,没有什么能比哭泣更能让孩子的精神变脆弱,所以从另一方面看,要对孩子进行约束,就要阻止他们去哭泣。

孩子由于磕打和跌倒受了一点小伤害,不应当为此受到怜悯,而应让他们重新再来。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他们停止哭泣,而且相对责骂或怜悯来说,是能够医治他们心不在焉的更好的方法,可以防止他们再一次摔跤。不过,不管他们受了什么伤害,都要让他们停止哭泣。这样做可以让他们在目前得到更多的平静和放松,同时也能让他们将来更能经受住考验。

114.前一种哭泣需要用严厉的对待来使它停止,如果一个眼神或一个明确的命令不能让它停住,那就一定要鞭打了:因为这种哭泣出自骄傲、顽固和欲望。如果错误是源于意志,那就必须让他屈服,必须用一种严厉的足以征服他的办法来使其顺从。但是,后一种哭泣通常是出于精神上的软弱,原因完全相反,所以应当用温和的办法去对待。最开始也许要用这样的合适的办法去劝说他们,或者是把他们的心思转移到其他方面,或者是去取笑他们的哀怨,但是这些做法都必须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和孩子的性情。没有什么必然的一成不变的规则可用,应该让父母或教师去谨慎处理。但是,我觉得我可以这样概括地说,这种哭泣应该永远受人反对,做父亲的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威,声色俱厉地来让哭泣停止,随着孩子的年龄越大,性情越刚强,就越严厉,不过要一直以他们停止啜泣,结束这种扰乱为止。

塑造孩子坚韧的品质

115.怯懦和勇气与前面提到的性情有着很紧密的关系,那么在这里提到它们或许是恰当的。恐惧是一种情感,如果能正确地进行支配,也有它的用处。

由于自爱,我们一般都会保持高度的警戒,但有时也可能会有过于大胆的一面,还有莽撞和对危险的麻木,就像碰到一点小灾祸就吓得浑身发抖,缩成一团,这都是不大合理的。恐惧是对我们的一种监督,让我们加快行动,让我们保持防备,以对抗灾祸的到来,所以,如果在当下对灾祸的危害不了解,没有对危险作出正确的估计,而是没头没脑地撞上去,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危险,也不考虑这样做会有什么用或导致什么后果,那可不是一个理性的人的果断,而是野兽般的狂暴。一个人要是有了这种性情的孩子,没什么别的可做,只能去唤醒他们的理智,那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很快会让他们听从理智的劝告,除非(这是很经常的事)有别的情感促使他们毫无理性、不加考虑地莽撞行事。

人类天生就是不喜欢灾祸的,所以我想没有什么人会不对灾祸产生恐惧,而恐惧不是别的,只是我们在遇到不喜欢的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所以,如果有谁面对危险迎头而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由于无知,或者是因为被某种飞扬跋扈的情感所控制,没有人会这样与自己为敌,乃至自愿去遭受灾祸,为了冒险而去冒险。因此,如果有什么骄傲、虚荣或愤怒压制了孩子的恐惧或者使他不听恐惧之心的忠告,那么就应该用合适的方法去消除这些情感,让他稍微考虑一下,这样可以降低他的火气,能够让他自己想想这样的冒险值不值得。不过这种错误孩子并不常犯,我就不再特意多说它的救治办法了。精神上的软弱才是更常见的缺陷,因此将需要更大的关怀。

坚韧是其他各种美德的保障和支柱,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气,那就几乎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也很难具备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所具有的品质。

勇气使我们能够坚持抵抗我们所恐惧的危险和所感受的灾难,它对于我们这种四面夹击的人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让孩子尽早地具备这种武装是十分明智的。我承认,天性在这里有很大的关系,但即便是身心有缺陷,内心软弱和胆怯,通过管理得当,还是能变得更为果敢的。关于应当怎样在孩子小时候不给他们反复灌输可怕的东西,不因为他们受了一点小的伤害就去怜悯他们,以免他们的精神受到损害,我已经提到过了。现在要进一步考虑的是,如果我们发现他们太容易恐惧,应该怎样锻炼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勇气。

我觉得,真正的坚韧就是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都能够镇静面对,能够泰然自若地尽到自己的职责。很少有人能达到这种境地,所以我们不期望孩子们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做到的:富有智慧的引导和循序渐进能够让他们达到的境地远超人们的想象。

当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忽略了给他们这种大的关怀,这可能就是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很少有人能完全具有这种美德的原因。我们民族天性勇敢,如果我认为真正的坚韧只需要在作战时,在面对敌人时有视死如归的勇气,那么我就不会在我们国家说这些话了。

我承认,对坚韧的德行来说,这种勇气并不是不重要的,也不能否认,成就与荣誉应当永远属于那些为了他们的国家冒着生命危险的勇士。但这不是全部。我们所面临的危险不仅来自战场,而且也来自其他各个地方。尽管死亡是恐怖之王,然而痛苦、耻辱和贫困也是可怕的,能够让大多数面临它们的人感到不安。那些人虽然对其中的某些东西不以为然,但却对其他一些东西心惊胆战。真正的坚韧要准备对付各种各样的危险,无论遇到什么灾祸的威胁,都要毫不动摇。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能有任何一点儿害怕。当危险到来时,恐惧是不能没有的,没有恐惧那是愚蠢;有危险就应当感觉到危险,要有足够的畏惧来让我们保持清醒,激发我们的注意力、勤劳和精力,但是不能让它扰乱我们镇静地运用理智,也不能让它妨碍我们去执行理智所发出的指令。

要达到具有稳定性的高贵的男子气概,第一步就是要按照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小心地避免他们受到各种惊吓。不要把任何可怕的恐惧的事情说给他们听,也不要让可怕的东西吓到他们。这常常会大大扰乱他们的精神,使他们的精神不安,再也恢复不了。在他们的整个一生中,只要一想到或者是看到任何可怕的东西就会惊慌失措,身体就会瘫软,精神就会紊乱,就会几乎不能控制自己,难以做出任何镇静的或理性的行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次的强烈印象导致了活力方面的一种习惯动作,还是因为某种更加不可解释的原因引起了体格方面的变化,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这种精神上的柔弱胆怯,由于小时候受了惊吓而在一生当中都受其影响的例子随处可见,所以要尽可能地进行预防。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逐渐地让孩子习惯于那些他们所过分害怕的东西。不过你在这里要特别留意,这种方法的使用不能太轻率了,也不能过早地进行尝试,否则恐怕不但不能治好毛病,反倒会加重其危害。

怀抱中的小孩子,很容易让他们远离可怕的事物,在他们学会说话并且能听懂别人的话之前,也不能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知道,我们打算让他们熟悉并且让他们渐渐接近那些可怕的东西。所以,在他们学会走路和说话之前,这种方法很少能用得着。但是,有些东西不让他们看见,这并不容易。如果婴儿不喜欢这些东西,只要一看到这些东西就表现出惊恐,那就一定要用点办法来减轻这种恐惧,例如转移他们的视线,给这些东西加上令人愉快的东西等,直到他们熟悉了,对这些东西不再讨厌了为止。

我想我们也许都会观察到,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所有东西,只要不伤害眼睛,对他们来说就都是无关紧要的。他们看到一个黑人或一头狮子,不会觉得比看到他们的奶妈或一只猫更害怕。那为什么之后他们看到某些形状与颜色的混合物就会感到害怕呢?没有别的,他们只是惧怕那些东西随之可能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换一个奶妈吃奶,那么我认为,对陌生的面孔,他在6个月的时候不会比60岁的时候更害怕。所以,孩子不愿意接近陌生人,原因在于他已经习惯了只从周围的一两个人那里得到食物和体贴,一旦到了陌生人的怀里,他就会感到自己离开了让他快乐、给他食物、可以随时满足他需要的东西,所以奶妈一离开他就会害怕。

我们天生害怕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痛苦或者失去快乐。由于它们并没有附加在任何可见物体的形状、颜色或是大小上面,因此我们对这些东西都是不怕的,除非我们从它们那里感受到了痛苦,或是认识到了它们将要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孩子们喜欢火焰的明亮和光泽,一开始他们就总想去拨弄它,但是当不断地受到剧烈的疼痛之后,经验便让他们懂得了火的残酷无情,于是他们就不敢再去碰它了,而是小心地避开它。这是恐惧的基础,由此不难发现恐惧是从哪里出现的,如果对不该害怕的东西害怕了又该怎么去医治。当精神上能够坚定地面对这些东西,在不那么恐怖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住自己通常的恐惧心,那么就为经历更多的真正的危险做了很好的准备。

如果你的孩子看到青蛙就尖叫着跑开,那就让另一个人抓住它,将其放在离孩子有一定距离的地方:首先让孩子习惯于看它,当看惯了之后,再让孩子靠近它,不带感情地看着它跳跃,然后再让别人把它抓住,让孩子轻轻地触摸,以此类推,直至孩子能够自信地触摸它,如同触摸一只蝴蝶或麻雀一样。采用同样的办法,任何其他不必要的恐惧就都可以被消除,只是你要小心行事,不要操之过急,在孩子还没有完全从前一种恐惧当中走出之前不要把他推向一种新的自信。

对这个年轻的战士就应该这样加以训练,以走向人生的战斗。要当心的是,除了真正的危险,不能把更多的事情说成是危险的,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注意到他对不该害怕的东西害怕了,你就一定要通过不知不觉的逐步引导,直到让他最后消除了恐惧,克服了困难,受到了夸奖。这种成功如果经常重复,就会让他发现,灾祸并不总是像我们所恐惧的那么可怕或那么严重。避免灾祸的方法不是跑开,也不是由于恐惧而不安、沮丧和不敢,我们的名誉和责任都要求我们向前行进。

不过,既然孩子恐惧的主要基础是痛苦,那么锻炼和鼓励孩子,使他们不恐惧、不害怕危险的方法就是使他们习惯于遭受痛苦。慈爱的父母很可能会认为,这件事对他们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自然的,在大多数人看来,为了让一个人不怕痛苦而竭力让他遭受痛苦,是不合理的。人们会说:“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讨厌使他遭受痛苦的人,却绝对不能让他愿意遭受痛苦。这是个奇怪的方法。你不愿意让孩子为他们的过失而受到鞭打和惩罚,但你却要让孩子把事情做得好而令他们饱受折磨,或者是为了折磨的缘故而使其大受折磨。”

我毫不怀疑,人们会为此提出反对,而且他们会认为,我提出这种想法是不合逻辑的,是空想的。我承认,这是一件需要慎重去做的事情,所以,只有那些凡事能仔细考虑,能深入地调查事情原因的人才会接受我的主张,欣赏它的好处,这没什么奇怪的。我不建议孩子们因为犯错而多挨打,因为我不愿意让他们把肉体上的痛苦看作是最大的惩罚。我主张当孩子行为良好的时候,可以时不时地让他们受点苦,理由也是一样的。这样可以让他们习惯于忍受痛苦,而不把痛苦看成是最大的灾难。

教育可以让年轻人习惯于忍耐多大的痛苦和磨难,斯巴达人的例子能够充分说明:任何人一旦不再把肉体上的痛苦看成最大的灾难,不把它看成是最恐惧的东西,就会在德行上取得不小的进步。但我并不是要愚蠢地在我们这个时代或宪法中提倡古斯巴达人的训练方法。我只是说,温和地训练孩子,让他们习惯于受到一定程度的痛苦而不畏缩,是一种让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并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奠定勇气和果敢的基础的方法。

第一步要做的是:不要每次看见孩子受了一点点痛苦就去怜悯他们,或是让他们自我怜悯。这一点,我已经在别的地方说过了。

同类推荐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花千骨改编

    花千骨改编

    她是世间最后一位神,出生时身怀异香,故取名为花千骨。他是守护天下苍生的长留上仙,心怀天下的白子画。如果花千骨当初没有爱上白子画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如果花千骨知道自己是白子画的生死劫还会爱上他吗?如果花千骨知道东方彧卿就是异朽阁阁主还会如此快乐吗?如果白子画没有遇上花千骨结局会怎么样?重生轮回的她,又会怎么选择?这些我们都不知道,但我们知道这些会在小说为大家一一解答!
  • 公主的清涩舞步

    公主的清涩舞步

    尚家是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家族,尚家老头有这四个儿子。大儿子尚子荣有自恋倾向,整天把一句话放在嘴边:想当年不知多少少女迷倒在我的怀中。二儿子尚子华喜欢被人夸奖,尤其是被自己那个难缠的女儿夸奖,那就晕了头,每到后来才发现女儿有阴谋。三儿子尚子富因长期叨叨那个不争气的女儿,性格现在变的像家庭主父。四儿子尚子贵家中有个嗜钱如命的女儿,女儿为了防止老爸老妈乱花钱,练就了听功,因此听觉是超人一等。他们分别有着四个女儿。正所谓一物降一物。她们四个性格不同的少女住在一起,会闹出怎么样的笑话。
  • Misalliance

    Misalliance

    Tarleton, an ordinary young business man of thirty or less, is taking his weekly Friday to Tuesday in the house of his father, John Tarleton, who has made a great deal of money out of Tarleton is Underwear.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本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2006-2007年度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课题优秀成果编辑而成。
  •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一杯清茶,三两知己。不妨坐下来读一读《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哲理,化解你所面临的人生难题。 本书共分为七篇:第一篇:心态是成功的关键;第二篇:性格是成功的主要因素;第三篇:选择是成功的前提;第四篇:态度是成功的原动力;第五篇:社交是成功的基础;第六篇:学习是成功的助推器;第七篇:口才是成功必备的能力。
  • 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全案(下)

    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全案(下)

    本书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与有效性。本丛书力求实用,从书目选择到具体的培训内容,紧扣中国企业管理工作实际,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十分注重培训效果,为管理者提供“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案,快速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竞争力。2.系统性与工具性。本丛书紧扣经理人日常管理工作的九大方面。内容广泛,体系全面,同时集知识、技能、案例、工具于一体,可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参考手册,更是职业经理人自我提升的实用培训教材。 3.资深实战专家编写。本丛书编委和作者不仅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还有理论水平卓著的国内管理学界知名专家教授。
  • 海外扶余

    海外扶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毛泽东游戏作战

    毛泽东游戏作战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最风流醉唐诗

    最风流醉唐诗

    三百年的诗歌派对,不专属于李杜,不专属于帝王将相,人人都喝得一壶好酒,涂得满纸风流。读唐诗,不是外科手术式的拆文解字,读的是一种愉悦感,用她来穿针引线,感喟那时迷离的幸福,缝合当下的心灵伤口。正所谓,那年江洋大盗,劫财劫色亦劫诗,如今诗卷泛黄,红颜添香亦添乱。
  • 江城谣

    江城谣

    好强、敏感又缺爱的任江城,在十四岁那年,在被痴心恋慕的美少年无情拒绝后,愤而投入冰凉的河水之中。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她性情改变了,眼界改变了,言行举止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