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5700000016

第16章 汉魏六朝精典诗文欣赏(10)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仓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厄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注释

①布衣:百姓。杜甫当时只是个小吏,颇不为意,故仍称布衣。转拙:反而迂拙。②许身:期望自己。窃:私下。稷:周代祖先。契:商代祖先。两人都是舜的贤臣。③居然:竟然。圠落:空廊,落空。甘契阔:甘愿辛勤到老。契阔,勤苦。④事、志:均指抱负、理想。觊豁:抱有信心。⑤穷年:终年。黎元:百姓。

⑥取笑:被讥笑。浩歌:高歌,指高歌明志。弥:更加。⑦江海志:放浪江湖去隐居。送日月:打发日子。⑧尧舜君:指玄宗。玄宗早年较英明,故有此说。⑨廊庙具:朝廷栋梁之才。具,才具。构厦:构造大厦。⑩葵:冬葵,一种蔬菜。藿:豆叶。倾太阳:向太阳。比喻自己对唐王朝一片忠心。性:本性。夺:改变。顾惟:反想。蝼蚁辈:蝼蛄、蚂蚁。喻目光短只求私利的小人。求:极力钻营。大鲸: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辄似:每每想象。偃:游息。溟:大海。悟生理:领悟了生活真理。干谒:向权贵们求见请托活动。兀兀:用心劳苦。忍:甘愿。没:埋没。巢、由:巢父和许由,都是尧时隐士。节:节操。沉饮:纵情饮酒。放:纵情。颇:一作破。绝:极。零:凋零。裂:冻裂。天衢:天空。一说天街,指长安街道。峥嵘:高峻,这里指阴云寒气浓重。客子:诗人自指。指直:手指冻僵。骊山:玄宗、杨贵妃每年冬到此避寒。嵽嵲:高山。指骊山。蚩尤:传说他能兴大雾,这里代指大雾。蹴:踏踩。瑶池:神话中西王母住地,喻指骊山温泉。郁律:暖气蒸腾。羽林:羽林军。摩戛:磨擦。形容军士之多,互相碰撞。殷:震动。胶葛:旷远,这里形容乐声响彻云霄。赐浴:华清宫内有两间浴池供玄宗、贵妃用。另设温泉池十六间,赐安禄山及将士、杨国忠兄弟姐妹们洗浴。长缨:长帽带,大臣所佩带。与宴:赐宴。短褐:指普通百姓。彤庭:朝廷。出:制作。聚敛:搜刮。城阙:京城长安。圣人:指皇帝。筐篚:方形、圆形竹器,用来盛放金银玉制赏赐大臣。活:使兴旺。至理:使邦国活的道理。多士:众多大臣。盈:满。仁者:关心国家安危的臣子。战栗:恐惧不安。内金盘:指内宫赏赐。卫、霍:卫青、霍玉病,都是汉武帝卫皇后的亲属,喻指杨氏兄妹。神仙:美女,指歌女,一说指杨氏姐妹。烟雾:喻柔软轻薄的罗纱,远望如一层薄雾。散:飘逸。玉质:洁白美丽的肌肤。悲管:用管乐吹奏的悲壮激昂乐曲。逐:伴奏。清瑟:用瑟弹奏的清雅悦耳乐曲。驼蹄羹:用骆驼蹄做的珍肴。霜:洁净明亮。橘、橙都产于南方,古代交通不便,因而珍贵。压:堆迭。朱门:红漆大门,权贵之家。荣枯:借指富豪和贫穷。咫尺:形容极短距离。惆怅:失意哀伤。北辕:车向北行。泾渭:两河在临潼西合流故合称。官渡:官设渡口。改辙:改道,指渡口他移了。极目:放眼望去。崒兀:高耸。指上游下来的冰块堆迭很高。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市西,属六盘山,南北走向,海拔2300-2400米,泾河源地。山顶终年积雪。天柱折:传说天由几根柱子支撑,这里形容将天崩地裂。梁:桥。坼:断裂。枝撑:桥的交叉支柱。窸窣:桥柱发出的声音。行旅:行人。攀援:互相搀扶。异县:寄居的奉先县。庶:表希望之词。号啕:放声大哭。宁:怎能。舍:止。里巷:邻人们。登:成熟。窭:贫穷。仓卒:匆忙,指意外事故。隶:属。征伐:应征入伍。唐制,官僚人家可免租税和应征。杜甫祖、父辈世代为官,故有此说。迹:指幼子饿死事。平人:平民。唐因避李世民讳作人。固:本来。骚屑:骚动不安。失业徒:失去土地的农民。业:家业、田地。齐终南:和终南山一样高。澒洞:弥漫天际。掇:收拾。

赏读

全诗500字,可分三部分。由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在这一段里,诗人先总述自己的志向,他虽然是一个布衣,却怀有像稷与契一样辅佐国王、成就业绩的远大志向。纵然年事已大,无所成就,但只要一息尚存,就矢志不改。这是饱经沧桑的杜甫一生的基本性格。接着诗人叙述了自己持此志向的原因和目的:一是牵挂百姓疾苦,立志为民造福;二是适逢明君,不应归隐;三是因为自己固有的忠君用世的本性。作者从这三个方面说明,自己愚拙之心的无私。这一段最后部分写作者的现实遭遇,十年来,生计无着,沉沦久埋,志向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从"岁暮百草寒"到"惆怅难再述"为第二段。在这一段,诗人先写登程,交待了归家的季节、时间,描写了岁暮时节极度的苦寒。然后交替使用描写和议论方法,写诗人在骊山道上的所思所想。诗人描绘了统治集团压榨人民、奢侈享乐、醉生梦死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对立,指出人民忍受苦难的社会根源,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

从"北辕就泾渭"至末尾为第三段。在这一段里诗人先叙写行程,渲染了一种冷寂不祥的气氛,然后写自己的家难。但他认识到苦难最深重的还不是自己,而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表现的不仅是个人的遭遇,而是整个社会的严重问题,加强了作品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可说是字字血,句句泪,感人极深。

这首诗以咏怀为本体,以纪行为线索,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意识为主旨,诗作篇幅宏大,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叙述、抒情、议论交互运用,感情深沉,格调悲壮,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整体风格。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读前须知

鹳雀楼:一作鹳鹊楼,唐代名胜之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故名。楼高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为登览胜地,唐人留诗者甚众,唯王之涣、李益、畅诸三篇能状其景。此楼后为河水冲没,因于城角楼留匾以存其迹。后人或以王之涣所咏鹳雀楼即蒲州城西南角楼,殊误。这首诗为诗人登楼而作。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

注释

①依:沿着。②穷:尽。

赏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而望见的景色。写的景象壮阔,气势磅礴,有尺幅万里之势,而此楼之高迥,已见于言外。首句写西望,以"依山"作"尽"的状语,表现出随时间推移的动景,时空叠合,情景交融,"依"有"依傍"义,也有"依恋"义。遥望白日依傍绵延起伏的群山西行,似乎依依不舍,不愿沉没,而终于半沉、"尽"沉,这就赋予白日以深厚情感,而诗人留恋美好光景的襟怀,也曲曲传出。次句写东望,以"入海"作"流"的状语,表明黄河此刻未"入海",但她奔流不息的目的是"入海",这就赋予黄河以崇高理想,从而也表现了诗人的宏伟抱负。看吧:晚霞映照,河面上飞溅起万点金光,这条黄色巨龙,咆哮着奔向遥远的大海,诗人的目光,也被带到遥远的地方。当然,大海还是望不见的,而诗人的心,却早已飞向大海了。如果能看见海,那该有多好!于是水到渠成,转出三四两句。

题目是登鹳雀楼,自应先叙登楼,如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之类。然而这是五绝,只二十字,必须字字挥发出最大效应,因而一开头便写楼头所见。所见之景已极阔大,但诗人犹不自满,因"欲穷千里目"而"更上一层楼",登楼之意亦顺便点出。构思何等精巧!此楼共三层,从结句看出,首联乃一二层所见景象。特留最高层继续攀登,读者的精神境界亦随之继续飞跃。至于"更上一层楼"之后视野如何,因二十字已用完,不能再写,也无须再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后两句既切鹳雀楼实境,又出于诗人的真实情感,兴象玲珑,非抽象说理,却蕴含深刻哲理:站得愈高,看得愈远;为了眼界更宽,所见更远,就得层层攀登,向最高处迈进。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四句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说它"骨高",当然不错。但四句皆对而不嫌其排的真正原因,乃在于两组对句各有特点。首联属正名对,以严整的对仗展现雄阔的景象,形式与内容高度谐合。然而次联如果仍用工对,便无流转之势,必流于板滞。作者改用流水对,"欲穷"、"更上"回环呼应,一气旋转,余味无穷。

凉州词--王之涣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王之涣在世时就已广为传唱的名篇,被喻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①。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②。

注释

①一片:一座。孤城:指玉门关。万仞:极言其高。②羌笛:古代羌族的管乐器。长尺余,有数孔。杨柳:指《折杨柳》,北朝乐府歌曲的名称。这里一语双关,一面说羌笛哀怨地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另一面又借杨柳来象征春意与春天的来临。春风:一作春光,也是一语双关,一指春日和暖的风,一指朝廷对边地军民的恩泽。

赏读

诗前两句仿佛一幅色彩厚重的油画。这是逆黄河向上看得来的。九曲黄河如一条丝带迤逦弯曲飞上云端;天上白云静止,"远"和"上"写出了长度和高度。如此优美凝重的造型,再加上黄白两种亮丽的颜色相谐,构成了这幅油画的背景。接下来诗人又点上"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比于"万仞山",立显山之高,城之矮。但城却存在于这大川高山之间,地形险要之外。此城定然是戍边堡垒,诗中又暗示:城中有征人存在。至此一幅油画便完成了,但感觉画面中少了点生命的颜色。于是诗人转而写春了。

第三句转而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唐时折柳赠别之风最盛,所以人们见柳会引起别愁,听到《折杨柳》笛曲也会有离恨产生。故此"怨"笛中所奏《折杨柳》勾起人们别愁。玉门关外,春风不愿光顾,杨柳不绿,折柳也没处去折。征人听笛曲而怨,更怨这春风,怨情强烈,却言"何须怨",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首诗诗先写玉门关外壮阔雄浑,但无生气,因此转而发征人之怨。怨什么?怨春风!古时"春风"象征着皇恩,怨春风实质是怨边塞士卒从来得不到朝廷的垂顾。全诗风格苍凉悲壮,蕴藉深刻。

晚次鄂州--卢纶

读前须知

安史之乱初起,诗人四处飘泊、居止不定。南行途中便写下这首抒写乡愁国恨的优秀作品。

原文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①。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②。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③。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④。

注释

①汉阳:地名,今湖北汉阳县。犹是:还需要。②估客:贩货的行商。③三湘:湘水总称。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称漓湘,下游合蒸水称蒸湘。又湘南湘潭、湘阴、湘乡为三湘地名。泛指湖南全省。④旧业:指家园旧业。更堪:哪堪。鼓鼙:军中用的大鼓入小鼓。此代指战乱未停。

赏读

首联写诗人望汉阳:浓云散开能远眺汉阳,这是诗人日思夜盼的第二故乡。因此诗人心头的乌云也散去了,这句既虚又实,又为下文设下伏笔,"犹"更显诗人感情骤落。次联写"晚次鄂州":看他人昼睡,听舟人夜语,看似多么平静,字里行间却显出诗人昼夜不宁的思绪。三联展开想象:身居离家"万里"之"三湘",白鬓逢秋,对一轮明月,诗人该是多么思念家乡,凄苦之情溢于言表。尾联诗人慨叹:诗人抛家舍业本来避乱,可这里也是战云密布。到此诗人便把思乡与忧国有机结合,全诗顿时意义不凡。

这首诗只是诗人飘泊中的一个片断,然而作者都以小见大,通过承转连续,暗抒思乡忧国的情绪,用词平易而不求华丽,虽语平而情炽热;抒情委婉含蓄,顺畅自如。

江雪①--柳宗元

读前须知

诗人被贬永州,精神上饱受打击,神情悒郁,于是便借描写山水景物,颂咏隐居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②。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永州。②蓑:蓑衣。以棕或莎草编成的雨具。独钓句:大雪纷飞中独自在江上垂钓。

赏读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绝妙的图画:白雪茫茫,千山万岭悄然无声,江中孤舟上,老翁顶笠披蓑独自垂杆钓鱼。然而细读此诗,仍有深层意味:江山万里,大雪飘飘,一片纯白,这不正是诗人皎洁的品行么,孤舟垂钓不正是在写诗人特立独行吗?以"千"和"万"之广博,比衬于"孤"与"独",更能显示诗人品行孤高。"千"引来的是"绝","万"引来的是"灭",使得广阔的背景更加沉寂,渔翁在这里孤独垂钓,"钓"字使景物产生动感,通过静景与动景的对比,喻示诗人绝不与世俗同流的高贵品行。

用具体细致的笔调描写背景,远距离的虚略处理主要形象,使人觉得诗人身处景外,又似在画中;精雕细琢和极度夸张概括并用,使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白色象征死亡,雪象征虚伪,也正是这样的白雪,使这世界"灭","绝",笼罩在一片死亡的白色里。面对这样的死亡世界,江上"钓"者犹如身处尸群而独自存活。处此境地能作什么呢?只能是"独钓寒江雪"。江雪有何可钓?也许是死亡的世界值得一"钓"吧。

这首诗运用夸张对比,突出主要形象,写景幽寂洁美而寄意深刻。

乌衣巷①--刘禹锡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感古怀今,慨叹人世苍桑、变换无穷的作品。作者借写乌衣巷的今昔变化,暗示当时的豪门贵族也必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

原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③。

注释

①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岸,三国时,吴国军队曾在此设防,士兵皆穿乌衣而得名。东晋时是豪门贵族聚居之地,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寻常百姓的住处。②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桥,离乌衣巷很近,面对朱雀门。野草花:桥边长满野草,说明早已衰败。③王谢: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两大士族。

赏读

前两句写乌衣巷景色。朱雀桥因谢安曾在桥上建两铜雀而得名,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市中心往乌衣巷必经之路,桥南岸即是乌衣巷。乌衣巷在东晋时为贵族居住,开国王导及淝水之战主将都曾在这里住。"桥""巷"其实指的是同一地点,只为能呼起对历史的联想,同时使句子对仗工整。"野草花"即点当时的季节为春天,暗示名桥的荒凉冷落;"夕阳斜"给乌衣巷再抹上惨淡一笔。

后二句诗人不接上两句写,而宕笔写空中燕子,虽未直写却比直写效果更有力度。"旧时"声名显赫的"王谢堂"和现在的"寻常百姓家"通过燕子的"飞入"穿越时空,并置在一起,虽然此燕非彼燕,但取得对比效果的目的却达到,一个"飞入"便也把诗人对发生如此变化的苍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带出来。

同类推荐
  • 空间·边缘·对话

    空间·边缘·对话

    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配套经费赞助项目。全书分为三部分:世界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汇集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从文本的角度深入解读有影响的世界文学作品,并结合中国文学研究的成果从比较文学的视野展开,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白山诗歌

    白山诗歌

    白山诗歌,多是我过去一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所作,在那里我学到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写诗的安静和感觉。
  • 唐宋八大家(第3册)

    唐宋八大家(第3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 带笑的匕首

    带笑的匕首

    本书收录了作者30多篇作品,内容包括:欧洲人晒骄傲、司马迁三回邮件、李真阎王殿争辩、局长的背影等。
热门推荐
  • 星辰高校美男魔法部

    星辰高校美男魔法部

    法界王子殿下来到星辰高校了!他那绝美的容颜怎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可碰见了她的王子,算倒霉还是幸运呢?那一次次的涉险,是甜蜜,还是负重的包袱?掩藏在他血统里的负面特质,又能否被她改变,成为更完美的魔法师呢?星辰高校,因绝美王子,掀起了一番新的浪潮与蜜爱!
  • 逆界逆命

    逆界逆命

    一片蛮荒之地,一个失忆的少年。为了追寻自己的来历与身世,不断找寻探索。与人斗,我无惧。与天斗,我无畏。一个奇异的少年即将开展一场奇幻的旅途。
  •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本是花锦年

    本是花锦年

    上天最喜欢开玩笑了命运真的早就注定了麽?我的一生,在这里,突然就觉得结束了前半辈子,那么痛苦,悲伤后半辈子,真的要这么成婚?突然就觉得,一切都结束了。上天给了我磨难,让我坚强到变态上天给了我挚爱,却又狠狠的夺去上天,又在一次,和我玩起了游戏我的自传,让我浅薄的人生,留下一丝痕迹吧若有一天我死了,那么会有人记得,我曾一直都在……
  • 附妖灵

    附妖灵

    万物皆有灵性,可成妖,妖有灵根,可为人之用,谓之附妖。
  • 神武战尊

    神武战尊

    龙魂霸体,武动乾坤。无双圣火,斗破苍穹。一代天君重生于圣火大陆,却成背负骂名的部落叛徒。脚下步步险阻,四处重重危机。少年不屈,提三尺青锋,狼烟西指,大荒沸腾。且看夜欢如何破迷局、除奸邪,执圣焰、屠妖魔,战云霄、斗天神。踏上至尊之路……
  • 孔雀王咒经一卷(妙辟印幢陀罗尼经)

    孔雀王咒经一卷(妙辟印幢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李嘉诚财富笔记

    李嘉诚财富笔记

    李嘉诚以自己雄厚的财力、庞大的商业帝国、卓越的经营智慧,以及多姿多彩的人生,赢得了“世纪超人”的盛誉,名扬天下。他的创业经历成为各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范例,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自己也已成为青年人奋斗的偶像。 那么,李嘉诚大成的“秘密”何在呢?到底应该向李嘉诚学什么呢? 晚年的李嘉诚开始总结自己的经商生涯,向世人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他在许多场合发表的有关经商做人的言论,常常令人如饮醇醪,茅塞顿开;使人如梦初醒,耳目一新。本书辑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精彩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析。其中汇聚了李嘉诚一生中最闪光的智慧精华,将给读者朋友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风云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经验给了后人无穷的力量和有益的启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司马迁著史,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翻开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一幕幕王朝兴衰的悲喜剧。
  • 修仙伏魔记

    修仙伏魔记

    诸天万界之中,群族林立;然而能让诸族都感到恐惧的则只有一个强大的存在------魔族!没人知道魔族从那里来,更不知道魔族为什么这般的强大,诸族皆是难以望其项背;每次魔族入侵一界,众多种族不得不放下恩怨,共同应对魔族;虽然几次都能最终击退魔族。但也都大伤元气,无数年难以恢复;一个人族的凡人少年,因复仇而意外走上了修仙之路,且看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最终走向抗衡魔族的前沿,最后他能走多远?能不能力压来犯之魔族?能不能最终解开魔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