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3200000031

第31章 附录一:王阳明年谱

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

1476年:王阳明五岁始能说话。

1478年:做《象棋诗》。

1479年:开始关注神仙之术,并大量阅读道教典籍。

1482年:因老爹考中状元到北京做官,所以跟爷爷从浙江到北京,杭州金山寺中,以两首诗震慑全场。

1483年:在北京读书,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

1486年:独自出居庸关,学习骑射,深慕功绩和豪杰。

1488年:在江西结婚,洞房那天,走进一个道观,彻夜未归。

1489年:在回浙江的途中拜见大儒娄谅,得到“圣人可学而至”的妙语,从此苦心钻研儒家经典。

1492年:格竹子事件,从此对朱熹怀疑。

1494年:国考失败,回到老家组织了龙泉山诗社。

1497年:转到军事上来,点评《武经七书》。

1498年:又转回儒学,再转到道家那里,想要隐居。

1499年:国考成功。

1500年:在司法部(刑部)担任科员,冬天上了九华山。

1502年:在三年的文章辞赋之学后,又转回道教,想要入山修行。

1503年:又回到儒家这座大山面前来

1504年:在山东乡试担任主考官。

1505年:倡导身心之学,开门授徒。

1506年:下诏狱,贬谪贵州龙场驿站站长。

1508年:春天到达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要。心学诞生。

1509年:在贵阳讲学,开始讲知行合一。

1510年:从庐陵知县升为南京司法部干部,讲“静坐”。

1512年:在北京担任官职,根据《大学》古本立诚意为先之教。

1513年:回老家,教众多弟子静坐。

1514年:在南京教人存天理去人欲。

1516年:担任南赣巡抚。

1517年:平定漳南、南赣横水、桶岗等地土匪,行十家牌法。

1518年:平定大帽等地土匪,刻古本《大学》、《朱子晚年定论》,门人薛侃刻《传习录》,九月份修濂溪书院,四方学者云集于此。

1519年: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

1520年:提出“致良知”。

1521年:被封为新建伯。

1522年:在绍兴讲学。

1523年:在绍兴,从游者甚众。

1524年:弟子南大吉续刻《传习录》

1523年:立阳明书院。

1524年:唯一的儿子王正聪出生。

1527年:天泉证道确定四句教法。

1528年:平定思平之乱,平定八寨、断藤峡之乱。

1529年1月9日8时:王阳明去世,临走前留下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附录二:心学入门课《大学问》

问曰:“《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

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时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是故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

问曰:“然则何以在‘亲民’乎?”

答曰:“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下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悌之明德始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夫是之谓明明德于天下,是之谓家齐国治而天下平,是之谓尽性。”

问曰:“然则又乌在其为‘止至善’乎?”

答曰:“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至善之发见,是而是焉,非而非焉,轻重厚薄,随感随应,变动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是乃民彝物则之极,而不容少有议拟增损于其间也。少有拟议增损于其间,则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谓矣。自非慎独之至,惟精惟一者,其孰能与于此乎?后之人惟其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用其私智以揣摸测度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各有定理也,是以昧其是非之则,支离决裂,人欲肆而天理亡,明德亲民之学遂大乱于天下。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骛其私心于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则二氏之流是矣。固有欲亲其民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溺其私心于卑琐,是以失之权谋智术,而无有乎仁爱恻怛之诚,则五伯功利之徒是矣。是皆不知止于至善之过也。 故止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不止于规矩,爽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剂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

问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说何也?”

答曰:“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于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离决裂,错杂纷纭,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于外求,则志有定向,而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矣。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则心不妄动而能静矣。心不妄动而能静,则其日用之间,从容闲暇而能安矣。能安,则凡一念之发,一事之感,其为至善乎?其非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

问曰:“物有本末:先儒以明德为本,新民为末,两物而内外相对也。事有终始,先儒以知止为始,能得为终,一事而首尾相因也。如子之说,以新民为亲民,则本末之说亦有所未然欤?”

答曰:“终始之说,大略是矣。即以新民为亲民,而曰明德为本,亲民为末,其说亦未尝不可,但不当分本末为两物耳。夫木之干,谓之本,木之梢,谓之末。惟其一物也,是以谓之本末。若曰两物,则既为两物矣,又何可以言本末乎?新民之意,既与亲民不同,则明德之功,自与新民为二。若知明明德以亲其民,而亲民以明其明德,则明德亲民焉可析而为 两乎?先儒之说,是盖不知明德亲民之本为一事,而认以为两事,是以虽知本末之当为一物,而亦不得不分为两物也。”

问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以至于先修其身,以吾子明德亲民之说通之,亦既可得而知矣。敢问欲修其身,以至于致知在格物,其工夫次第又何如其用力欤?”

答曰:“此正详言明德、亲民、 止至善之功也。盖身、心、意、知、物者,是其工夫所用之条理,虽亦各有其所,而其实只是一物。格、致、诚、正、修者,是其条理所用之工夫,虽亦皆有其名, 而其实只是一事。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必其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其形体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其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然心之本体则性也,性无不善,则心之本体本无不正也。何从而用其正之之功乎? 盖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欲正其心者,必就其意念之所发而正之,凡其发一念而善也,好之真如好好色,发一念而恶也,恶之真如恶恶臭,则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然意之所发,有善有恶,不有以明其善恶之分,亦将真妄错杂,虽欲诚之,不可得而诚矣。故欲诚其意者,必在于致知焉。致者,至 也,如云丧致乎哀之致。易言‘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也。‘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凡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人者也。故虽小人之为不善,既已无所不至,然其见君子,则必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者,是亦可以见其良知之有不容于自昧者也。今欲别善恶以诚其意,惟在致其良知之所知焉尔。何则?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既知其为善矣,使其不能诚有以好之,而复背而去之,则是以善为恶,而自昧其知善之良知矣。意念之所发,吾之良知既知其为不善矣,使其不能诚有以恶之,而复蹈而为之,则是以恶为善,而自昧其知恶之良知矣。若是,则虽曰知之,犹不知也,意其可得而诚乎?今于良知之善恶者,无不诚好而诚恶之,则不自欺其良知而意可诚 也已。然欲致其良知,亦岂影响恍惚而悬空无实之谓乎?是必实有其事矣。故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书言‘格于上下’、‘格于文祖’、‘格其非心’,格物之格实兼其义也。良知所知之善,虽诚欲好之矣,苟不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有以为之,则是物有未格,而好之之意犹为未诚也。良知所知之恶,虽诚欲恶之矣,苟不即其意 之所在之物而实有以去之,则是物有未格,而恶之之意犹为未诚也。今焉于其良知所知之善者,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为之,无有乎不尽。于其良知所知之恶者,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去之,无有乎不尽。然后物无不格,吾良知之所知者,无有亏缺障蔽,而得以极其至矣。夫然后吾心快然无复余憾而自谦矣,夫然后意之所发者,始无自欺而可以谓之诚矣。故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盖其功夫条理虽有先后次序之可言,而其体之惟一,实无先后次序之可分。其条理功夫虽无先后次序之可分,而其用之惟精,固有纤毫不可得而缺焉者。此格致诚正之说,所以阐尧舜之正传而为孔氏之心印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一日一禅

    一日一禅

    本书由一个个耐人寻味,让人深思的精彩禅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巅峰召唤

    网游之巅峰召唤

    失业的王凯,花费最后的积蓄购买养生仓,获得神级技能补偿,进入公测的《天域》虚拟网游中,开启了一段神奇之旅。机缘巧合之下,他混迹美女工作室,获得神秘宠物,大量财富唾手可得。一个草根玩家,却将召唤师职业玩的风生水起,走向顶级职业玩家的巅峰之路。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绝世炼丹

    绝世炼丹

    一个普通的少年,获得意外的传承,成就这片大陆数一数二的炼丹师,结交了许多强大的朋友,努力的完成师傅的心愿,与天地争锋,踏破修为之路,转变一声的命运,让家族崛起。杀魔头,阻挡浩劫的来临,让这个世界,重新回归到了安宁。
  • 酒伴青春

    酒伴青春

    青春就是一场放肆的旅行,有的人在中途迷路,有的人却沉醉其中。可我偏要与它相悖而行。我有我爱的少年,清澈如水的少年。我有我爱的他们,伴我身旁的他们。我有我爱的青春,温暖如昨的青春。少女伤心地爱着少年,他默默的爱着少女。
  • 百变奇侠

    百变奇侠

    “神”究竟是什么?普通人真的可以成为神吗?这里将给你一个答案!这是一个普通少年另类封神的故事.这里有武术高手,这里有奇人异士,这里有上古奇术,这里有传奇少年!
  • 轻松的夜

    轻松的夜

    大学的生活,平淡中透着复杂,而你我还是不是在为当初的梦执着,每个人在这个阶段,心里面总住着一个得到了或许还没有得到更或许非常迷茫的人,他并不突出,可就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说不上是什么,就是深深的吸引着自己,有多少次想要说出这种爱慕的感觉,可又每每欲言又止,到最后,希望降到了最低,只是看到他就好,总之,是一种戒不掉的瘾,时长不见,实在是压抑折磨。不知道,此刻的你,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你可以为之抛出一切的人,如果有的话,就来这里吧,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探索,一起缅怀这份憋在心里久久说不出来的爱!
  • 窗口里的人生

    窗口里的人生

    当落魄失意的时候,主人公作为一个愤怒蚁族的自白。
  • 戴戒指的情书

    戴戒指的情书

    原本生活幸福,家境富裕的林密儿高中毕业回家途中遭遇车祸,醒来之后得知家中遭遇巨变。父亲失踪,昔日家中世交江文景为夺得公司,逼迫林母出让股权。不久,林母病逝。8年之后,一心复仇的林密凭借好友夏侯静岚的力量与江文景展开了一场艰难的较量,然而林密对江文景之子江溢还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同时宋晴阳的出现,夏侯静岚的羁绊,都使她时时处于艰难的选择当中,爱不得,恨不得……
  • EXO之我巧遇你

    EXO之我巧遇你

    自己初来乍到在机场巧遇见他们在自己的家人介绍有再次见面直到有一个女的出现羡慕自己自己被陷害被逼无奈不得不走在来机场的路上出了车祸失去记忆慢慢的苏醒最终真相露出而你对他们已经疏远了很多这件事的原因被他们中的忙内找到以后并没有给他们说只是自己承担着一切而他还和这些哥哥们大吵一架还说出了答案让他们很后悔当初没有相信她
  • 网游之三国杀传奇

    网游之三国杀传奇

    杀出个三国!历史唯一战略类网游。玩家在这个虚拟世界会成为【主公】,招募武将,建城,招兵买马,冲击关卡,地狱副本,尽在网游三国杀传奇。---------------------------------------------本书根据手游三国杀传奇改编(虚拟版)【阳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