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3200000002

第2章 妄动的心灵(1)

年轻人的心灵永远都是妄动的,唯有妄动,唯有不计划,才能出其不意,制造传奇。王阳明妄动的心灵使他的思想鱼龙混杂,非经一次天翻地覆的洗涤不可。年轻人最有故事,其实故事最没有价值,王阳明就是最好的证据。

(第一节)何谓第一等事

【1】

1483年,一个叫王守仁的小朋友在北京问他的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看着只有12岁的他,郑重其事的回答:“努力学习,考中进士,然后当官。”王守仁神色庄重的反驳道:“恐怕这个不是第一等事。我认为,学做圣贤才是第一等事。”

在老师瞠目结舌中,王守仁扬长而去。

这个王守仁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王阳明。但那时,他还不叫王阳明。再后退7年,他也不叫王守仁,而叫王云。

1472年,浙江余姚王华的老婆怀胎十四个月,仍未有临盆迹象。某日夜晚,王华的母亲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她看到一位红衣神仙踏彩云从天而降,把怀中的一个婴儿交到她手上,说,这是个好孩子,你们要好好教育,将来必成大器。王华的母亲猛然惊醒,发现怀中并没有婴儿,但却听到一声啼哭,从儿媳的房中传出。王阳明就这样传奇般的诞生了。

王阳明的爷爷王天叙在当地德高望重,在家里自然是一言九鼎,他说,我要给这娃娃起个惊天动地的名字。他老伴就告诉了那个梦,王天叙说,这真是老天明示,那我就给这娃娃起名为“云儿”吧,就叫王云。

王云直到五岁时,居然不会开口说话,民间称这种人为哑巴。王天叙愁肠百结,认为老天真是神秘莫测,明明是他暗示的云,按他的意思办了,他却不让孙子说话。

但有一天,有位和尚走进了王家的院子,听到王天叙在叫“云儿”,又看到王云在玩耍,就跑上去摸着孩子的头说,“好个孩子,可惜道破了。”

王天叙听到耳里,心灵福至,“啊呀”一声,说,老天的神秘岂是我们凡人戳破的,赶紧改名。

王云改名王守仁后的第二天,就滔滔不绝的说起话来,一个月时间里,他成了话痨,把四年来没有说的话统统补齐。

王天叙高兴的每天跳着脚走路,更让他惊喜的是,王守仁对儒家经典书籍,张口就来,有的书籍甚至能倒背如流。王天叙惊异的问孙子,你是如何学到的?

王守仁回答,平时您朗读,我在心里默记,居然就记住了。

王天叙大为惊异,认为是祖宗显灵了。

【2】

王阳明的祖宗最远可以追溯到东晋风流人物王羲之。王羲之的第一等事就是书法好清谈。但自王羲之后,王家就没有什么人可以名载史册了。直到元末明初,王阳明的六世祖王纲才进入我们的视野。当然这也是王阳明后来的影响力。王纲和刘伯温是好朋友,长期隐居深山老林。刘伯温认为他有超人的智慧,就请他出来为政府效力。

刘伯温这点做得很差劲,因为王纲被迫出来做官时,都已70高龄。在南京(当时明王朝首都是南京)还未享受几天,就被派到广东剿匪。广东山贼跟他在深山中打游击战,王纲一副老骨头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剿匪大功告成就辞职回老家,结果在路上一命呜呼了。

他的儿子王彦达要求政府给抚恤金。可政府认为,王纲已经辞职,政府没有义务给钱。王彦达经历千山万水把老爹的尸体背回家,给后代立了“第一等事”:就是饿死,也不给政府工作。

王家本来是读书世家,不是耕种世家,所以必须要考试做官,否则很可能没有饭吃。王彦达的儿子王世杰在实在受不了贫穷的形势下跑出去考试,但一看到进入考场要搜身,就拂袖而去。他后来对人说,搜身是对人尊严的变相侮辱,我王家都是道德高人,怎能受这样的侮辱,所以就是饿死,也不去考试。

王世杰的儿子就是王阳明的爷爷王天叙,从小受家教影响,一门心思修身养性。生了儿子、王阳明的老爹王华后,说,还是要读书中进士啊,不然书不是白读吗?修身养性,即使把自己修成圣人模样,没有平台给你施展,也不是真圣贤。

王华说,这话我记下了。

如上所知,王天叙的“第一等事”是,读书中进士,做官,为祖宗争光。至于为民造福,那就是第二等事了。

【3】

中国古代教育大都是家学,也就是家庭教育。读书人的家庭教育就是给孩子灌输科举考试的内容,顺便学点圣贤之道。铁匠的家庭教育是打铁的技能,顺便告诉后代,打铁要“童叟无欺”,要做个正直的打铁人。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里,品德教育看似是第二等事,可由于是上一辈人的以身作则,所以就是第一等事。在中国古人看来,道德和能力是一回事,道德无懈可击的人能力必然强大。一个人如果品德低下,那其他就一无是处。即使有超人的能力,也不被人认可。

王阳明在这方面是双手都硬。爷爷王天叙修身养性的功夫天下无二,老爹的个人品德有一件事就可以证明:王华六岁时,曾在一水塘边玩耍,一位醉汉呕吐完毕离开时把钱包丢在了水塘边,王华打开钱包,发现很多金子。然而,他没有私吞,而是等在那里,直到醉汉酒醒后慌慌张张来寻找钱包时,发现王华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他当即拿出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当做酬谢,王华拒绝,说,我真的是拾金不昧。如果昧,就不至于在这里等你。

在这种家庭教育的熏陶下,王阳明想要非道德,那比登天还难。再加上王阳明本人天纵聪慧,所以,无论是王天叙还是王华,都把王阳明当作是个人物来看。

而王阳明很快就用行为证明了他的确是个人物。

1481年,王华高中状元。第二年,他在北京谋得官职,于是邀请王天叙和王阳明到北京。从余姚到北京路过杭州时,王天叙和一群诗友游览金山寺。期间就有人说应该借景生情,也就是做诗。众人还在抓耳挠腮时,王阳明只是略加思索,就在爷爷的许可下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那些人简直就是惊骇,认为这是不世出的小孩,有人就说,那再来一首吧,就以景点“蔽月山房”为题吧。王阳明这次连思索都未思索,就摇头晃脑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圆。

众人鼓掌叫好,正要用言词来夸赞这位神童一番,想不到王阳明冷笑道:“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这是句并不讨人喜欢的话。当时的人都以文章诗歌为第一能事,谁若是在这方面高人一等,那是受人极大尊敬的。可王阳明却说,文章诗歌是小事,这无疑就让那些以此为傲的人自惭形秽。也就是说,王阳明给他们最得意的事上泼了盆冷水,浇得他们浑身颤栗,愤怒的看着王阳明。

幸好,他们转变心态,认为这是王阳明太年轻,不知什么是体统。等他年纪稍大后,就会明白,文章诗歌,那可真的不是小事!

【4】

从王华的眼里看去,王阳明是这样一个儿子:太聪明,过目不忘;太异端,圣贤之学里的文句,他总能问出别一个意思来;太贪玩,每天都跟邻居小朋友玩军事游戏,搞得灰头土脸。

从王天叙的眼里看去,王阳明是这样一个孙子:太聪明;太有独立思想;活泼得太可爱了。

王华对老爹说,这孩子要严加管教,否则将来必是个操心的孩子。王天叙说,我看,按他自己的个性发展就是最好的管教。

王华突然想到一件事,就在王阳明“三太”(太聪明,太异端,太贪玩)后又加了个太:这孩子太狂妄。

王华想到的事是这样的:

有一次,他把王阳明叫到书房,训斥儿子说:“我们王家世代都以读书为生计之源,你总搞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祖宗该做如何想?”

王阳明反问:“读书怎就是生计之源?”

王华说:“读书好就能中进士,就能做大官。你老爹我如果不读书,怎么能考上状元?”

王阳明问:“我老爹是状元,咱家世代都是状元吗?”

王华说:“当然不是,只你老爹是状元,你若想是状元,就要好好读书。”

王阳明装作遗憾的“哦”了一声说:“只是一代,状元看来也不过如此。”

王华对老爹说起这件事,还是气冲斗牛的状态。但王天叙听了却一乐,说:“这孩子他日官至极品,所立功勋当是旷古绝今的。”

就在王天叙说这句话不久后,王阳明与他的私塾老师有了开头的那段对话。他的私塾老师被王阳明的回答震骇当场,当王阳明离开很久,老师在自言自语道:圣贤?你个小孩子懂什么是圣贤!

王阳明懂得,他可能也懂得,老师的第一等事就是多招收几个学生,多赚点工资。

所谓“圣贤”必须要有二个条件,第一、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第二、内心强大,并且建立了盖世功勋。

据儒家说,自创世之初到明王朝王阳明时代,圣贤只有可怜兮兮的几个,尧舜、汤武、周公、孔子,董仲舒、韩愈、朱熹。这些人都是品德高尚而且内心强大,有着超人智慧的人,至于建立功勋这一问题,儒家说,功勋有文功武勋之说。尧舜汤武自不用说,文治武功大满贯。董仲舒、韩愈和朱熹那也是让儒家发扬光大的人物,所以,他们是圣贤。

请注意一点:王阳明此时说自己要做圣贤,和他后来创建心学所定义的圣贤有很大的区别,他现在所谓的圣贤是儒家定义的圣贤,也就是要道德与事功齐飞,要彪炳史册,永垂不朽。而创建心学后,他对圣贤的定义是这样的:圣贤就是凭良心去做事。

老实说,儒家对“圣贤”的标准其实并不高,孔子一生没有半点武功,还被人骂为丧家犬,可只是在教书育人上把儒家血脉传了下来,就被认定为圣人。韩愈只不过是搞了个儒家名人名片录(道统),就被尊为圣贤。

王阳明说要做圣贤,正如我们今天的小孩,看到电视里歌星光彩照人,说,我也要做歌星,其实是一个意思。你也就不能说王阳明不知天高地厚,所以有人,包括他老爹听到他这样的口气后,都嘲笑他狂妄自大,只有一个原因:那时候儒家所谓的“圣贤”的确太少了,几乎没有人做。大家是在读圣贤书,可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大官。做了大官后又为了保官位,这就是他们的“第一等事”。至于如“圣贤”的“品德高尚”,那是官场中人要绕道走的。谁品德高尚,不搞点丧失良知的行径,谁就难以在官场立足。而在官场上立足的人又因为能力有限不能建功立业,这就是圣贤难做处了。

其实难吗?

如王阳明后来所说,立下成圣作贤的志向,把这作为人生第一等事,然后致良知,人人都能成为圣贤!

根本就不难!

何谓第一等事?

有人说是成名,有人说是做官,有人说是发财,还有人说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功名利禄的奴隶。年仅12岁的王阳明的“第一等事”实在是惊世骇俗,也许正是惊世骇俗,所以才能在多年后创建更为惊世骇俗的心学。

(第二节)吾以动心为耻

【1】

多年以后,王阳明对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用了这样一句评语:幼少不知学,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他的好友湛甘泉把王阳明青少年时代的邪僻概括为五方面: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教。

王阳明的智力商数远高于普通人,再加上他求知若渴的精神动力,使他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大量知识。八岁时,他在道教知识层面已炉火纯青,尤其喜爱养生之术。

不过,正如人的精神结构所决定的那样,八岁时学东西容易,放弃更容易。自浙江到北京后,王阳明把长生之术扔到脑后,开始将“学做圣贤”当成人生第一等事。不过,该从哪里开始,王阳明并没有定见。大概是老天认为他放弃道家思想太干脆利落了,所以在王阳明13岁的1484年,把他的母亲带走了。王阳明在为母亲守孝的三年时间里,由于情绪过于泛滥,忽然想到生死的问题。

人生艰难唯一死,任何人对生死问题都不可能安然面对。王阳明从母亲的去世得出一个怪诞的感悟:人生苦短,辛苦来到人世,却只是短暂的几十年,如果倒霉,十几年甚至是几年就离开。这样看来,人生就是一场稍纵即逝的梦而已。对于这一梦,有人苦心孤诣的追逐外物,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有人与世无逐,随遇而安。王阳明肯定要取后者的心态,他有重新回到道教的长生之术中和佛家的空无境地。

据说,王阳明在母亲去世不久,就做了件使人震骇的事。他的老爹在北京娶了个小老婆,郑氏一死,小老婆自认神助我也,能顺利转正,于是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了从前所没有的狂妄,特别是对王阳明,俨然有无良知的后妈风范。王阳明不能容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到街上买了一只鸮鸟,传统语境中,这种鸟翅膀硬后就会吃掉老娘,是“忘恩负义”的标本。王阳明把这只鸟偷偷的藏在小妈的被子中,当小妈掀被子时,鸮鸟腾飞而起,凄厉的叫着飞出了房间。小妈被吓得魂不附体,几乎要发癫疯。王阳明早从暗处闪出,对小妈说,野鸟入室本不吉祥,应咨询下专业人士(巫师)。小妈被吓得神志不清,王阳明已经把“托”--巫师请了进来。巫师按照王阳明事先的嘱咐,进了房间,随便一看,就说,家有怪气。见到惊魂甫定的王阳明小妈,观察一番,做出定论:您脸色不好,但有灾难降临。王阳明小妈就把大鸟从被中腾飞的事说了,巫师说,我问问神仙。于是,焚香祷告,忽然一哆嗦,说是郑夫人上身了,并且对王阳明的小妈说,你不好好对待我儿子,我就来取你性命。王阳明小妈浑身发抖,连连道歉,并发誓以后对王阳明待之以礼。

这故事记载于冯梦龙先生的《王阳明靖乱录》中,冯梦龙在故事的最后点评说:王阳明还是个孩子,但权术已炉火纯青。这大概是他后来能在轻松谈笑间立下震动天地奇功的潜力的不友好的发挥。

【2】

人在青少年时期,有超人的精力,总想做许多事,但很少能做成一件事。这大概和我们的性情有关,我们太过于冲动,又喜欢冒险,却没有恒心,所以,当冒的“险”一露头,我们就跑掉了。

王阳明十七岁时,按父亲的意愿到江西南昌和一位诸女士结婚。可就在新婚之夜,他思虑繁杂、神情恍惚的走进了一座叫“铁柱宫”的道观。一进观里,王阳明就看到一个老道士正在静坐。王阳明很有礼貌的坐在他对面,许久,老道士才长吁一口气,睁开眼,看到王阳明,有些吃惊,说,何时来的?王阳明回答,一刹那。

道士点了点头,二人开始用机锋话语短兵相接。这一交手,使时间加快了步伐,当王阳明觉得即将到尾声时,鸡鸣四起。

王阳明叫了一声:糟糕,我娘子。

他也顾不得读书人的身份,一路小跑,跑回了岳父家。他的岳父正在中风狂走,见到王阳明,如见到神仙下凡一样,急忙就把王阳明推进了蜡烛成泪的洞房。

王阳明在岳父家呆了一年多,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唯一打发时间的工作不是读圣贤书,而是练字。我们今天看到王阳明的书法,至为惊叹,其基础可能就是在岳父家打下的。多年以后,他提到练字时说:“当初我在南昌城练字,开始写字时,只是仿着字帖,然后写字,我发现无论我写的多漂亮,只是学到了字的形,却没有学到字的神。后来,我提着笔,凝神静气,仔细地想,这个字该怎么写,然后再下笔,我突然发现这样写出来的字真的就是好字,他是我的字,而不是别人的字。”

这已经接近于他后来创建的心学宗旨: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炼自己的心。

一年半后,王阳明和妻子启程回浙江余姚,路过浙江广信时,听说当时的大儒娄谅正在这里讲学,王阳明大为振奋,去拜访了娄谅。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热门推荐
  • 两只大老虎

    两只大老虎

    在倒数第二位置上连滚带爬了整整五年的苏问,终于在高一那年逆转成了倒数第一,还没来得及泪流满面地“感激”老天,就迎来抢走自己倒数第二的同桌叶起的强势攻击——什么?我抢走了你保持六年的倒数第一?我还没有计较你抢了我的倒数第二!两个极品差生开始疯狂斗争:撕书本、扔衣服、烧试卷……什么?还不够?上课时候勾心斗角,下课之后互相掐架……明的不行来暗的,硬的不行来软的!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在看小说一只已太帅,真可爱、真可爱——”“叶起你他大爷的不要再唱了!”
  • 大帝道

    大帝道

    一门可盗取敌人功法的震世奇术,一门可吞噬天地的盖世天功,横行天上地下,缔造无上传说。
  • 新世界:从大海开始

    新世界:从大海开始

    那一天,太阳被巨大手掌缓缓遮掩;那一天,大海露出了灭世獠牙......被人们称之为新世界开始的第一天,一个异世重生到地球的少年,终于见到了大海,开始了他自己的旅途。
  • 寻灵者

    寻灵者

    今生因你而寻,因你红名。我之红名,以为杀道。为兄弟,大杀四方,为女人,雄霸天下。
  • 雁无归

    雁无归

    宏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一段繁华落尽的盛世余晖,一场兵戈扰攘的乱世风云,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争霸,终于走向了尾声。凉山一别,枭雄出世,冲冠一怒,血染山河,缠绵不尽的恩怨情仇,波谲云诡的权力之争,在这重重的迷雾背后,又会是怎样的惊世阴谋?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无数的热血男儿,用自己的鲜血,在古老的澜川大地上谱写出了一段黄金时代的英雄赞歌!
  • 灭世科技

    灭世科技

    科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签科技给人类带来方便同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平行的宇宙又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们望着蓝天,会不会有人在对面望着我们一维、二维、三维,被大家熟知四维又是什么真的可以通过虫洞而穿越流动的时间么不为人类熟知的未来,但又总会迎着人类走来未来有可能是这样的无限幻想之《灭世科技》I
  •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理通达的故事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理通达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 Master Humphrey S Clock

    Master Humphrey S Clo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魔天缘

    神魔天缘

    大道无情,心魔丛生,大道坎坷,我自独行!
  • 绝世武魂

    绝世武魂

    云霄殿上,楚家长子楚千云,被他的未婚妻沈君玉杀死,一代武道天才,从此陨落,天降机缘重生到五百年前。楚千云跪在楚氏家族先祖的牌位前,双眼充满仇恨,说:“楚千云,上天让你重生到五百年前,你要杀上一世杀你害你之人,要爱上一世爱你,你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