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2000000014

第14章 见性成佛,客观认识自我(1)

《华严经·夜摩宫中品》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禅宗的根本要义就是“见性成佛”,所谓“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见到自己的本来心性,觉悟到自己本来所具之佛性,见到法华所开示之实相。

人生中认识自我是重要的第一步。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认识自我,就是要客观地评价自己,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

老子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早在两千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如何认识自己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也可以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生活中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认识自己。既要充分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短处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把握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安心地做小草

有一位国王很喜欢花草树木,一天,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国王很生气,于是便到处了解情况,才明白桃树由于没有橡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橡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他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让国王感到意外的是——只有最细小、最脆弱的心安草依然茂盛地生长着,蓬蓬勃勃,生机盎然,争芳夺艳。

国王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心安草,欣慰地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

心安草微笑着答道:“国王啊,我一点儿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国王您如果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株牵牛花,您只要叫园丁把他们种上就行,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地做小小的心安草。”

国王无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满和失落,也仅仅是因为自己盲目地和别人攀比,觉得别人比自己幸运。所以我们要学学心安草,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相信自己,并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快乐也就不请自来。

你就是佛

人能做梦真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但是能在做梦中觉悟成佛的,更是奇上加奇。

晚唐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一觉悟道成佛的梦觉大师。

悟道之前,大师立志苦行修身,云游四海,到处拜师,但无论如何都参不透这成佛的禅机。一日,他愁思满面地走进一个破败的寺庙,躺在草瓦堆里冥思苦想。正想着的时候,忽听半空中霹雳一声,整个寺庙笼罩在一片祥光之中。大师慌忙爬起,定睛一看,居然发现自己苦求不得的大慈大悲的佛祖就端坐在云层之中。大师连忙翻身跪倒在地,连声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望佛祖点化弟子!”正拜着的时候,佛祖头上钻出一只老鼠,吱吱吱尖叫大笑道:“哈哈,愚蠢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大师气坏了,正寻思该怎么教训那只胆大妄为的老鼠,这时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把将老鼠抓住,张牙咧嘴就要吞吃。“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然后,把老鼠掰成了两半,扔给大师一半说:“和尚你也来吃!”

大师大吃一惊,就从梦里醒了过来,恍然大悟道:“我真是个笨蛋啊,竟然骑驴找驴!我自己就是一尊活佛,何必四处去拜那些假佛呢?”

大师大笑三声,扬长而去,从此以梦觉为号,一去就再无踪迹。

大千世界,众生芸芸,人们总是习惯于欣赏赞叹别的人和事,却很少有人去欣赏自己的。要学会欣赏自己!只要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走了自己该走的路,就会拥有别人所有的东西,就会活出自己的模样。

找到自己的位置

义玄法师是临济宗的创始人,他习惯通过师徒问答的方式,了解对方悟境深浅,然后根据悟境深浅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接引禅入①。常在接引学僧禅入时,对其所问不做正面回答,只以棒打加口喝来促使对方省悟,成语“当头棒喝”即源于此。

义玄禅师在圆寂之前开示弟子们说:“我死之后,你们不可以让我的正法眼藏也随我而去。”座中三圣之一的惠然禅师极力安慰老师说:“绝对不会的,老师。”义玄反问惠然:“那如果有人来向你们问道,你们该如何回答呢?”惠然禅师马上学着老师的口气高声大喝,听上去跟老师平时一模一样。义玄禅师叹了一口气,道:“谁能想象,我的正法眼藏,居然就在你们这些人高声大喝时候永远消失了。我真是伤心啊!”说完,老禅师就在法座上寂然而逝。

惠然大惑不解,对师弟们说:“老师平时不都是对来访者大喝一声吗?我学了好久了,神情、语气甚至声调都学得与老师一模一样,怎么还是不对呢?你们说说,怎么回事呢”正当众弟子迷惑不解的时候,临济禅师突然死而复生,大声问道:“我吃饭你们会饱吗?我死你们能代替吗?”弟子们大吃一惊,以为是佛祖显灵,连忙跪地请求道:“老师啊,请再给我们多多指教!”老禅师生平最后一次当头棒喝道:“我才不给你们模仿!”然后再也不吱声了。

你身为一个人,不必与别人比较高下,因为地球上没有人和你一样,也没有和你同一等级的人。你是一个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变得“像”某一个人,没有人“要”你去像某一个人,也没有人“要”某一个人来像你。在生活中要找准自己的特长,发挥自身的潜力。

摆脱自身的困境

一位修行僧来到施主家,见对方正用杨枝漱口,并把牛黄涂在前额,头顶戴着贝壳,手拿毗勒果高高举起,然后贴在额上,态度非常的恭敬。

修行僧看见他如此怪样,不解地询问:“你到底在干什么?”

施主得意地说:“我要扮吉相。”

“扮吉相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僧人追问。

“这样必能得到巨大的功德,譬如该死的,得以存活;被捆绑着的,得以解脱;挨打的,能被宽恕等,不胜枚举。”

听到施主如此无知的话,修行僧笑道:“倘若扮作吉相,就能获得这些福利,那真不错。可是这牛黄是从哪里来的?”

“牛黄是从牛的肚子里取出的。”施主说。

“如果涂上牛黄,就可以得到吉祥和福报,那么,牛为什么反而被人用绳子、链子穿透鼻孔,被迫去拖车,被人骑乘,而且还要忍受鞭策、饥渴和疲劳的煎熬呢?”

“牛的确是过这样的生活。”施主点头应允。

“牛自身拥有吉祥的牛黄,却不能解救自己所受的困苦,这又是为什么呢?”

修行僧见施主仍然迷惑,进一步开解说:“牛的肚子里有牛黄,尚且不能解救自己的苦痛,你只是在额上擦些牛黄,又怎能解救自身的困境呢?”

施主听完和尚的教训,觉得有道理,就默不作声了。

修行僧又问他:“这种雪白的硬物,又能吹出声音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从海里冲上岸的贝壳。”施主回答。

僧人解说道:“它显然是被海浪冲到陆地上,又被烈日炙晒,才窒息而死的。倘若如此,怎能说是吉相呢?贝壳肉体活着的时候,昼夜都藏在硬壳里。但当它死去的时候,坚硬的壳尚且救不了它,你现在只是暂时戴上了贝壳的硬壳,如何救得了你的不吉呢?”

施主一听,连连点头,沉默不语。

修行僧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打动对方的心坎,是该救他的时候了,便继续说:“世人把它看成欢喜丸,非常重视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是毗勒果啊!”施主说。

“毗勒果是树上的果实。人要得到它时,先用石头投掷,毗勒果和树枝就一块儿坠地。因为有果实存在,树枝和叶子才会被打落下来。”

“的确如此。”

“如此看来,你有了它,又有何吉相可言呢?果实虽然生长在树上,自身无法守住这棵树。有人投掷要取它时,树枝和树叶同时堕落,又被做成柴薪燃烧而不能自救,怎么又能保护得了人类呢?”

修行僧一番诚恳的话,解开了施主心头的迷惑,他终于明白,这世上根本没有一个外在的可以主宰吉凶的东西。

追求自强自立,才能保护自己;如果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最终难免会失望。

找到自己的佛性

有一次,沩山灵佑禅师在百丈禅师身旁,百丈禅师问道:“谁?”

沩山禅师答道:“灵佑!”

百丈禅师道:“你拨一拨火炉,看看还有火没有?”

沩山禅师在炉中拨了一拨,回答道:“无火。”

百丈禅师亲自站起来,走到炉边,用火钳在炉中深深一拨,拨出一点火星,取出来给沩山看,然后说道:“你说无,这个不是火吗?”

沩山禅师说道:“我知道是有,只是未能深深一拨!”

百丈禅师道:“这只是暂时的歧路,经典上说,要了悟佛性,当观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如迷忽悟,如忘忽忆,那时才知道自己本来一切俱足,不是从外面获得的。所以,祖师说:悟境同未悟,无心如有心。凡圣虚妄,本来心法,原自备足。你现在已经如此,好好保护并把握它吧!”

第二天,沩山禅师随同百丈禅师入山出坡(劳动服务),百丈禅师问沩山道:“火种带来了吗?”

沩山禅师答道:“带来了。”

百丈禅师追问道:“在什么地方?”

沩山禅师捡起一枝柴,吹了两下,然后交给百丈禅师。百丈禅师欢喜地说道:“如虫蛙木,偶尔成文。”

“火种”,代表了什么?暗示了什么?此即所谓佛性也。百丈禅师要沩山到炉中拨火,此即暗示他要找到自己的佛性。找到佛性本心,谈何容易?百丈禅师不得不亲自示范,要深深一拨,自性才能现前。甚至师徒在山坡时,都在策励生活中不要忘记自性,一句“火种带来了吗?”这里面多少慈悲、多少智能、多少生活禅也。

学会治本

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中,有一株枝叶苍翠、茂密的壮硕大树。它有着宽广的树荫,枝干摇曳生姿,来园中游憩的人们都喜欢在这棵大树下休息或乘凉。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凡是在这棵树下停留过的人们,不是头痛得厉害,就是腰痛难耐。起初,大家以为只是偶发的事件,直到有一次,一群人在树下欣赏美景的时候,竟然一个一个地倒地,看守园林的园丁不由得心生怀疑:“莫非这是棵有毒的树?”

园丁怕惊吓到附近的人,打算悄悄地砍掉此树。他用一根木棍绑上斧头,自己站得远远的砍伐。可是隔不了多久,这棵树又生出新枝绿叶,不但树叶比先前更为嫩绿,枝干也愈加的繁茂坚实,在园林之中,已没有一棵树比它更挺拔、壮丽的了。所以来园林的游客,有些人看到告示,会遥遥地欣赏树影摇曳生姿的美,但是,有些游客却经不起它雄伟壮丽与摇曳多姿的诱惑,完全不理会任何的警告,恣意地在毒树下乘凉、嬉戏,结果他们都像先前那些人一样,感到身体不适,乃至丧命!

看守园林的园丁更加确信,这是棵害人的毒树,他决心要除去这棵树。无奈他经年累月一段段地砍,不停地砍,树仍然不断地抽芽、生枝,不断地展现出各样的美妙树形。当然,也陆续有人因为贪乐树荫而遭逢危难。

园丁相当地焦急,心想:“怎么办?怎么办?怎么样才能除掉这棵害人的毒树啊?”他一筹莫展,只要一有空就不停地挥动斧头——砍!砍!砍!希望不要再有人受到毒害。

某一天,走来了一位智者,说道:“当尽其根。”智者的一句话,总算让园丁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在枝枝叶叶上努力,忙的都只是枝末之事,难怪会徒劳无功,应该从根本下手,去掉毒树的根,它就没办法再生枝长叶了!

当我们看到园丁要根除毒树,却始终只在枝末上忙碌,一看便知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就是这位园丁。每当遇到事情,总是在枝末上争对错;当面对种种的五欲①尘境时,总是以求到了为乐,而不知要从根源解决。这根源就是我们的攀缘心、分别心,若不知止息攀缘、分别的妄心,这苦只会不断地在我们身上轮回,无有歇息之时。唯有少欲知足、心量广大,妄心不起,才能安详自在。所以古德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在面对种种顺逆境界时,若能常作这样的思维,久而久之,自能不生苦恼,烦恼根源尽除。

知道自己的能力底线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

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底线,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时刻都能把握住前进的方向

小徒弟练习打坐了一段时间,感到了修行的艰难,他产生了畏难情绪,便对慧能大师说:“师父,我是不是没有修成正果的慧根?”慧能大师说:“心诚则灵。只要你有毅力,就不愁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接着,慧能大师给徒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了山洞里。在洞的深处,商人没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了一顿毒打,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抢去了。

同类推荐
  • 这样工作最给力

    这样工作最给力

    你想工作轻松省力吗?你想提高工作效率吗?你想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吗?你想提升工作业绩吗?你想成为职场红人吗?那么,请你打开此书吧,这里会给你答案。
  •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气是由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理它时,它就会消散。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生气呢?因此,做人以消气为上策。
  • 中国好声音:人生,比乐坛更需要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人生,比乐坛更需要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人生,比乐坛更需要好声音》通过精彩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当下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翘楚、创意精英、实业家、意见领袖,如白岩松、杨澜、李开复、马云、周国平、于丹等人发自肺腑的人生感言进行了解读,把他们对成功和幸福的感悟分享给读者,字字珠玑,从而帮助读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收获智慧,受益一生。
  • 感谢折磨你的人全集

    感谢折磨你的人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遭遇折磨:要守住好心态”、“忍字头上是把刀:有肚量才能有前途”、“在折磨中韬光养晦:知屈伸才能做大事”、“约束也是一种折磨:约束可化作福心根本”、“在困难中执著:在执著中寻找出路”等。
  • 男人最爱这样的女人:幸福女人必修的12堂课

    男人最爱这样的女人:幸福女人必修的12堂课

    女人是一种人间尤物,美丽的娇容是上天最初始的赠予,然而女人真正吸引男人的魅力却在于女人与众不同而又充满蛊惑的性情。相对而言,男人是一种感官多于直觉的动物,男人最爱的是有一点“坏坏”基因的伴侣。虽然大部分女人容貌无法改变,但由内而外的性情却可以培养。《男人最爱这样的女人》由谢德高编著,从男人的视角、女人的立场给你揭秘男人心中的女人世界,把你塑造成有质感、有思想、有涵养、有趣味、有磁场的完美女人。
热门推荐
  • 末世残喘

    末世残喘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一张奇怪的游戏传单,你是否会去尝试那款游戏?大机遇!绝对的大机遇!可获得机遇的人终究是少的,机遇的背后却是一场无法能够阻挡的灾难。如果说你获得了自己一生中梦寐以求的能力,你会用它来做一些什么?拯救世界?毁灭世界?被逐出南宫家族的南宫辰逸,靠着自己的拼搏,自己上学。可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张传单。身为半职业玩家的他举动如何?情义,爱恨,恩仇,全在本文。如果说,我无法拯救这个世界,那么我会亲手毁掉它。——————南宫辰逸。
  • 晨曦的守卫者

    晨曦的守卫者

    我明白史诗从不镌刻失败者的名姓,可我相信我们未曾失败。梅洛薇拉雪山下的长眠,三场战役的结局,却无法埋没真理的光辉。看到这个世界最高处,红衣的魔女亘古不变的荣光么?那象征着黄昏的子民,守卫晨曦的希望。
  • 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本书讲述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事,那些羞涩的、隐秘的、羞于启齿的、不想说给家长听的孩子的心事,家长不懂的,我懂,家长想知道却又无从知道的,我来告诉你。是一本指导青春期孩子家长与孩子正确沟通有效交流的亲子教育类书,是一本探寻青春期孩子真实心灵的探秘书,也是一本青春期孩子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心灵发现的书。
  • 二狗子的爱情

    二狗子的爱情

    二狗子,一个农村少年,一个贫困子弟,一个不知道明天将在何处的小伙子也做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梦…
  • 尘归羽化

    尘归羽化

    每一个修炼者最初都有一个绝世强者的梦在以绝世强者为目标的道路上,注定了有许许多多的人陨落亦或是停滞。养母死去,妹妹不知在何处?父母是否还存在这个世界?被家族遗忘在外的少年,是如何以普通人的身份解开自己一个一个的谜?最后的他,是像他父母一样成为普通人,还是走到最终的强者道路的尽头?
  • 维以不永伤

    维以不永伤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棵柔软的刺,那是青春的时候长出来,伴随一生。十年之前、十年之后,我们还在这里,但是爱情已经埋葬,青春已经消逝……
  • 魂魔

    魂魔

    是梦的结束,还是新的开始?命运被穿越强行改变,看一个普通都市少年如何度过新的人生。神秘组织的无尽追杀,死灵法师的疯狂实验,上古密卷的真正秘密,万恶魔狱的再次入侵……“是我将命运狠狠地踩在脚下,胜利者永远是操纵自己命运的人!”许义吼道。【传说中蜗牛速度,虽然慢,但保证质量!】
  • 撑天传说

    撑天传说

    盘古后裔,每日量天,不知何时起,天渐矮,欲与地相合,是为天塌。被“无心草人”封住心脉的盘天,必须先去咸阳十字路找到父亲盘战,然后再去不归海找到苍梧岭寻五粒苍梧种子,并将苍梧种子种在四极与中州,以此来撑住九天!
  • 慧林宗本禅师别录

    慧林宗本禅师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繁花锦绣

    繁花锦绣

    一朝穿越,变成了官宦人家的嫡长女;却是人见人不喜,花见花都厌,名门大宅里是非多,她又岂能做刀俎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之躯?开荒种田,且看她如何让自己的小日子过的如繁花般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