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9300000003

第3章 是谁撑死了武大郎———从产品过剩说起(1)

我们像曼昆、萨缪尔森一样,从最简单的经济体开始,逐步地增加条件,让我们的模型一步步接近现实世界的经济,逐步论证这10大原理的成因与结论。

我们的起点是:①物价不变;②没有金融市场,即所有企业家依靠自有资本投资;③拥有无限的国外市场且贸易平衡;④充分就业;⑤没有政府;⑥产品同质;⑦劳动者同质;⑧经营者同质而且没有失业;⑨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不变;⑩技术水平不变;瑏瑡劳动人口不变。

比传统经济学的起点更为简化一步,我们从一个只生产消费品的简单经济体开始研究。

话说古时候,郓城镇有一个烧饼店老板武大郎,他拥有1万个炉子。聘用了西门庆家族1万人做烧饼。每个炉子能生产2万个烧饼,而每个工人能生产3万个烧饼。在宏观经济学里,

总产出等于劳动(工人)总产出与资本(炉子)总产出之和,所以该镇每年有5亿个烧饼的总产量。武大郎给每个工人发3万个烧饼做工资,剩下的烧饼他就以每10万个烧饼从西域换一个炉子来多做烧饼。武大郎共换来了2000个新炉子,除了补充10%的损耗与折旧,武大郎多了1000个炉子,炉子增加了,工人没减少,郓城镇的烧饼产量自然增加了。但到底增加了多少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好在宏观经济学是基于边际效益不变来研究经济总量的,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都是按每个炉子生产2万个烧饼来计算产能的(当然,在本章第五节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条件下本书的结论是有效的)。第二年,武大郎用11000个炉子生产了52亿个烧饼,除了补充折旧,又增加了1100个炉子。

……

到了第10年,武大郎已经拥有2万多个炉子,每年生产超过7亿个烧饼。

经济学家们拿起算盘一通狂打,GDP=消费+投资。

在过去的10年中,郓城GDP平均每年增速超过10%,提前2年翻了一番,成为全州第二大经济体,镇长宋江被提名为全州十大杰出公务员……

可武大郎却苦恼不已。他今年生产了7亿个烧饼,以前可以到西域换炉子,可现在那边闹金融危机,不要他的烧饼。而小城镇内部,所有工资收入加起来只够买3万个烧饼,他自己又吃不了几个,库存积压严重!

宋江见状,立刻打报告给上级政府,上级政府出台了4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买走了4亿个烧饼,果然化解了烧饼过剩问题,可武大郎的危机并没有解决,社会的购买力只有3亿个烧饼,而他现在拥有7亿个烧饼的产能无法释放,最终不得不关闭一些分店。很快,有媒体报道,浙水乡温村大队有烧饼店被关闭,店长逃走,大量农民工返乡云云……

武大郎遇到一个难题,他拥有每年7亿个烧饼的产能,但整个小镇只有3亿个烧饼的购买力,中央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只能缓解一时的过剩,解决不了7亿个烧饼的过剩产能。他可行的选择有四个:

(1) 自己全部吃掉,不用说,以武大郎这小小的身材,立马撑死。

(2)把所有烧饼都埋了(或者让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政策把多余的烧饼买走),但明年他还有7亿个过剩的烧饼,这方法治标不治本。

(3)把烧饼免费分给所有工人,但得到这些烧饼的工人不但今年不需要烧饼了,连以后2年都不再需要烧饼,他加重了自己的烧饼过剩。

(4)停产,解雇所有工人,工人没有了工资,更加没钱买烧饼,经济进入恶性的危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炉子一步步折旧报废,到了第8年他终于只剩下了大约1万个炉子,再进入下一个逐步走向过剩的循环。

尽管郓城镇一度出现过高达13%的GDP增长率,但算上长达7年的萧条休克期,他们的年平均产量只有34374.92万,

年均实际消费只有16666.67万。进一步地简单推算我们会知道,工资越低,短期资本积累越快,增长越快,但休克越严重,长期平均GDP越低。

在上一节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比较接近过去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案例来解读中国特色的产能过剩。这个案例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回到传统经济学关于产出与收益的最原始解释:

总产量Yp=αK+βL

总收入Yr=S+C

总支出Ye=I+C

其中K为资本总量,L为劳动总量,α为资本产出率,β为劳动产出率,S为储蓄,C为消费,I为投资。

在传统经济学里,S、C、I这三者是永远相等的,他们统一用Y来表示。在我们的案例中并没有破坏这三个等式。但是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却在不断增大,到第10年投资占

GDP的比例已经高达75%,爆发了产能过剩型的经济危机。产能过剩并不是说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屌丝们吃不完用不完了,而是屌丝们的购买力没有跟上产能的发展,企业还有足够的产能,但屌丝们的钱包空瘪而无力购买了。

事实证明,基于生产研究的经济模型不能解释产能过剩型的经济危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一下社会消费品的总购买力:

C=Co+Cw

其中C为社会消费品总购买力,C0为企业拥有者(owner) 的消费品购买力, Cw 为屌丝(worker) 的消费品购买力。

由于屌丝们把自己的大多数工资都用于消费,收入越高,屌丝们的消费越高,土豪们只把自己收入中极少的一部分用于消费,而且收入变化对他们只是一个数字,并不影响他们的消费。为了简化起来,我们假设屌丝们把所有收入都用于消费,而土豪们把所有收入都用于投资。由于屌丝总数取决于出生率可以认为是个常数,而我们目前又假设劳动边际产量不变。所以消费品的总购买力也是个常数。

C=Co+Cw=βL

而社会总产能Yp=αK+βL

第一年

Yp1=αK1+βL

第二年

Yp2=βL+α(1+α-δ)K2

……

第i年

Ypi=βL+α(1+α-δ)i-1Ki

其中δ为资本折旧率。

这时候我们看到,消费品的总购买力是个常数,而资本的积累却是个指数,最基本的数学常识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下有3种可能的结果:

(1)只要资本的收入高于资本的折旧率,即α-δ>0,产能相对于消费品购买的比例就将不断上升,最终引发过剩型的经济危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停产、萧条、大量企业

倒闭甚至战争引起资本的大量消耗,从而降低产能,进入下一个过剩循环,这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变的命运,将繁荣与萧条平均,我们发现年度平均产出小于αK1+βL。资本收益越大,其周期越短,繁荣期经济增长越快,而萧条越严重,由繁荣到萧条的转折点往往取决于土豪们将过剩产品卖掉的信心,这是不确定的。但繁荣期越长,萧条就越严重。我们回看一下美国近百年来的经济增长,无疑符合这个特性,而我们的传统经济学并不能解释这一现象。

(2)如果资本的收入低于资本的折旧率,即α-δ<0,社会总产能就将持续缩小,最终资本完全损耗掉。总产能等于劳动产出。如果考虑到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资本总量的下降,资本的边际产量α会不断上升,最终让α-美国历年GDP增长率(1910~2010年)δ=0,那么经济将在更少的资本存量和更高的资本边际产量上保持平衡,总产量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就像非洲很多国家那样。

(3)只有资本的收入等于资本的折旧率,社会总产能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αK1+βL,从长期而言,这是最佳值。

资本收益率与长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技术水平相同)

这里我们得出了屌丝经济学的第一个结论:每个国家的资本总收益与工资总收入有一个最佳比例:低于这个比例会导致经济增长下滑,高于这个比例短期经济增长加速,长期增速下滑,其转折点是经济危机。越高于这个比例,经济短期增速越快,长期增速越慢,经济周期越短,经济危机越严重。

为什么我们会得出与传统经济学如此不同的结论呢?这是因为我们研究了经济学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企业的利润主要由老板获得,是资本积累的主力军;而工资收入主要由工人获得,是消费品购买力的主力军。从整个社会来讲,劳动与资本共同创造产能,而工资创造了消费品的最终需求。一个稳定的经济必须实现资本收入与工资平衡,才能达到生产与需求平衡。

(1)如果投资者们没有足够的利润,不能支撑资本消耗,整个社会的产能将逐步下降,这时候经济处于短缺状态,决定社会总产出的是生产能力。

(2)而工人们如果没有足够的工资,则没有足够的消费品购买力,将导致产能过剩型的经济危机,同样会导致产能下降,这时候经济处于过剩状态,决定社会总产出的是购买力。

而由土豪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政策导致工资过低,企业利润过高,从而资本积累加快,产能上升,由于土豪的消费倾向很小,其消费基本不发生变化,工资在总收入中占比过小,所以工人的消费增加不大,总产能大于总消费,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

产能过剩将导致资本利润下滑,工资/利润回到均衡点,所以在长期,一个国家的工资在GDP中的比例应当是稳定的。所以美国员工收入(Compensationofemployees,paid)在GDP中所占比例过去40年中一直处于53% ~59%,相当稳定(见图2-9)。

经济学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但没有解释这个事实的成因,事实上他们是以工资收入在GDP中占比不变为基础,再去研究怎样通过提高资本收益促进经济发展,这个逻辑实在是

有趣得很。

传统经济学把经济的波动归因于政府税收与支出变化、货币供给变化以及其他供给或需求冲击。如果当真如此,经济波动应当是随机或者与政府任期同周期的,但美国的经济历史不能证明这一观点。

从美国的经济历史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

(1)经济繁荣期经济增长越快,之后的萧条期经济下滑就越严重。

(2)经济繁荣期经济增长越慢,之后的萧条期经济下滑就越轻微。

(3)经济繁荣期越长,之后的经济萧条期越长。

(4)经济繁荣期越短,之后的经济萧条期越短。

如此有规律的经济历史很难让人相信这些经济危机是由货币、税收这些偶然性的外部冲击造成的。如果我们把经济波动归因于供给(资本、劳动) 与需求这些市场内生因素,一切就容易解释多了。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危机与失业的关系是这样的:不利的供给或需求冲击→工BA资下降→工人就业意愿下降→à失业率上升……

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失业是由于工资太低造成的,因为工资太低,导致消费品购买力不足。因消费品需求不足导致资本品需求不足,最终导致总就业不足。所以我们的经济危机与失

业的关系是另一个样子:

工资过低→产能过剩→企业减产或倒闭→工人失业→产能下降→产能不足→企业增加→就业增加→新一轮增长……

又或者可以这样表述:

贫富分化加剧→产能过剩加剧→经济危机→企业倒闭→贫富分化变轻→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分化加剧……

如果经济中的贫富分化程度高于均衡点,短期经济发展更快,产能过剩发展也更快,最终引发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时期,土豪与屌丝都承受了损失,但土豪们的损失比屌丝们的损失要大得多,屌丝们虽然在经济危机时工资下降与失业,但毕竟不可能是负数工资,但土豪们的收益可能因企业亏损与倒闭变成负数,所以贫富分化减轻,经济从一个较低的起点进入下一个循环。

可以明显看出,美国历史上的企业利润与工资的比值和经济周期同向变化,经济危机正是土豪收入相对下降、屌丝收入相对上升,贫富分化减轻之时,在贫富分化减轻之后进入下一轮增长。而企业利润与工资的比值在过去的40年中一直呈上升趋势,之后却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人类的贫富均衡……

传统经济学认为是投资增长带来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周期的波动源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供给与需求的偶然性冲击。如果真的是这样,经济初始于资本边际效率等于资本折旧率的平衡点E,那么增加投资将导致资本总量高于平衡点从而边际资本产量低于折旧率从而导致总产量下降,所以投资上升的年份应该增长率下降或者因滞后效应而在数年之内经济下降,反之亦然。

但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历史数据都不是这样的,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在GDP中的占比高度正相关,投资在GDP中占比高的年份GDP增长也高,之后几年经济增长率也高。这个问题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这是因为传统经济学把资本折旧率δ当成是一个固定的常数,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资本的单位产出就会越来越小,小到等于折旧率δ之后,经济就趋向于稳定,因而严重的经济危机是由恶性的外部冲击带来的,但这与事实不符。那么我们如果反过来思考,如果资本折旧不是常数,投资高不是经济GDP高的原因而是GDP高的结果呢?一切或许都不再相同。

在我们企业界眼中,资本的折旧分为3种:

(1)自然磨损,即折旧δ。很明显,它与资本存量成正比,δ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

(2)技术更新。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原有的设备虽然没达到使用寿命,但也被更替掉,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不断引进国外的新技术,由这方面带来的资本消耗很大,这才是中国与发展时期的日本、德国的投资占GDP比重高过美国的根本原因,在国家进行技术引进的时候,技术更新型的折旧会比一般国家更大。如果一个国家处于技术稳步发展之中,这种折旧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常数。

(3)企业的停产、转产与倒闭所引起的资本损耗。会计学中,资本的价值与折旧中有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永续经营原则。一个工厂只有在持续运转,它的折旧才很小和接近一个

常数;一旦企业停产一两年,再想恢复工厂的产能,至少需要再次投入原值20%甚至50%的资金;一旦企业转产,原有的设备安装与办公室装修要重新来过,这才是资本损耗中的大头!即使是在正常的年景,现代企业的平均寿命只也有三五年,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倒闭的企业数量相对比较少,而且倒闭的一般都是小企业,由此带来的资本消耗量也就很小。在

经济危机时期,大量的企业倒闭与停产,而且很多都是大企业,由此带来的资本消耗大大上升。而由企业倒闭、停产所带来的资本消耗率的变化使资本消耗率成为一个随经济周期而变

化的变量。美国1976年以来历年私人企业资本消耗年度变化率与GDP年度变化率高度相关,而且滞后于GDP一两年。为什么资本消耗会滞后于GDP增长呢?因为企业在亏损

之后并不会立刻关闭,他们会熬上一段时间,直到撑不下去了才会倒下,也就是马云所谓的过冬: “明天很美好,但多数人死在明天早上”,而不是今天早上。

由于资本折旧率并不是一个常数,萨缪尔森等人关于经济会在资本的边际效益等于折旧率时实现平衡稳定的观点也只可能在长期有效。看一下美国历史就知道,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资本消耗率都不是一个常数。

根据我们贫富分化引发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让更多的企业倒闭,企业倒闭提高资本损耗率的逻辑,资本损耗率应当与贫富分化高度相关,对比一下美国资本消耗率与基尼系数(反

映贫富分化) 两个图形,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两条曲线长得有多像,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贫富分化与产能过剩及资本消耗率之间的因果关系,40年来美国基尼系数一直在增加,而相应的资本消耗率也在增加,每次基尼系数下降,资本消耗率也跟着下降。

同类推荐
  • 胡雪岩商道

    胡雪岩商道

    《胡雪岩商道》从心性、借势、用人、协作、冒险、胆识、处世等多角度,对胡雪岩成事之道的智慧做了详尽的总结和剖析。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奋斗,他对做事业的独特见解,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
  •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书内容包括: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规划研究、西部干旱贫困县教育移民调查报告等。
  •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本书以事实为据,以事件为轴,讲述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色彩斑驳,频繁交换的城头王旗下,涌动着无数次不动声色的挣钱与花钱行动。
  • 教室外的经济学

    教室外的经济学

    这本书,能帮你在需要决策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教你如何在经济上做一个精明聪慧的人。
  •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

    在金融业,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宣讲了很多年,但像包头市商业银行那样,真正能把客户服务做好的中小城商行却并不多。确实,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是对原有金融服务的发展,在某些环节甚至是彻底地颠覆。这确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我们中小城商行需要变革体制、调整人员、转变观念但是,中小城商行要生存就一定要改革服务模式。没有新的服务模式,中小城商行的广大客户就会流失,中小城商行最终就要死亡
热门推荐
  • 打造中小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打造中小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本书内容包括:城市商业银行的时代大背景;现代城市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特征;中小商业银行营销文化等。
  •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凰涅槃之豪门女神医

    凤凰涅槃之豪门女神医

    她,上官筱膤,不过只是个普通人家的独女。家庭分裂,父母离婚,导致她离家出走,一脚踏错,却是走进了神奇的神农世界!五年后的强势归来,继承神农,成为神医,却带着那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过是那被困于神农世界的魔界之主,一招错算,主仆契约已成,却是成了她的附属黑执事。从此唯她命是从,和她并肩在这个世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是不知是谁先动了心底的那根情弦;不知是谁先步步沦陷;不知是谁为她守候,为她浴血奋战,从而打开那颗冰封的心。
  • 健康饮食小百科

    健康饮食小百科

    本书内容丰富,从饮食保健到营养分析,从烹饪方法到健康饮品,从食物宜忌到食物搭配等生活细节上关注健康、了解健康。20种地方风味食品的制作及其营养分析,280组图片为您介绍如何科学的挑选食材,让您在健康饮食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日常生活必要的信息。
  • 《谁的青春谁的城》

    《谁的青春谁的城》

    有的人,你原以为可以忘记。其实没有。她一直在你心底的一个角落。直到你的生命尽头。在尽头你会怀念每一个角落里的黑暗之中的光,因为她组成你的记忆与感情。但是你已经不能拥抱她。只能在最后明白,路途是一个念念不忘的失去的过程
  • 倾世毒妃:风流古代

    倾世毒妃:风流古代

    她,是21世纪的最强测灵师,通知天文地理:是21世纪的最强佣兵,无所不能:狡猾如她,天真如她,妩媚如她。却一朝穿越,穿越到一个身份不低的人身上,且看她如何风流成性,且看她如何笑看江湖,且看她如何咸鱼大翻身!
  • 月怜轻风

    月怜轻风

    一身红袍,嫁入他国原本是无情缘分却将他们绑在一起,“我是奸细,你信吗”“说吧,你想要什么”明明是春宵一刻,却成了商谈时机,阴差阳错,他居然是她的笛子哥哥,让她等待的那个人。。。她的家族希望她成为皇后,然而她的心中已有了将军,她因为家族的野心和身份的特殊被抓走成为她的替代品,永别了光明!
  • 云念微风处

    云念微风处

    这是一个JQ四起的故事,当纯洁冷漠的小护士遇到热情似火的霸道总裁,会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呢?
  •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向以长沙为指挥中心的中国第九战区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三作战统称长沙会战,本书详细记录了1939~1941年的长沙会战,内容包括战前态势、战况总览、湘北狼烟和汨水悲歌。
  • 帝戮

    帝戮

    苍茫乱世,沉浮不定修罗出,诸圣寂,鬼神崩,众生渺神阵为牢,横封天道他来到了这个世间历经万千杀戮,诸般沉浮战修罗,踏血途,破天阵,渡苍生漫漫帝戮,谁主沉浮以我紫阙,告诸天道并非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成就了神!QQ书友群:47821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