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7000000036

第36章 人文大家(21)

黎东方先生继承了讲史说三分的民间传统,他所讲的是真实的历史,不是戏说或演义。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后方各大城市进行历史演讲,讲得最多的还是三国故事,他是真正的“说三分”专家。当时,上至教授、军人、商人,下至学生、市民,童叟老幼、官绅布衣,都喜欢听他讲史。邓广铭先生说:“他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桩事件,以增其传奇性质,藉以吸引听众。他既已把所要说的史事熟蕴于胸中,按需而取,左右逢源,通过逸趣横生的词锋加以表述,既踏踏实实,决不浮泛,又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巽昌认为,黎东方讲“三国”非常严谨,没有一点主观编造的色彩。“有些研究三国的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比《三国志》要多,黎先生这方面应该说没有问题。而易中天的《品三国》,则有很大随意性。”

黎先生把他讲三国的内容都写进了书里。虽然我们已经无法直接聆听他的演说了,但通过阅读他的《细说三国》,依然可以领略其学术魅力。在这本书的序文中,黎先生详细介绍了“说三分”的特点: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三国史只不过是短短的一段。但人物多、事件多,头绪纷繁,错综复杂,治这段历史的人或如治棼理丝,或如串置散钱,能够综而贯之,然后考其得失、论其精要,以为后世之鉴,殊非易事。偏偏这段历史又很热闹、又很有趣,吸引了后世众多的读者。这就形成一种现象:欲知根底,便深读历史;可是往往深读而仍不明究竟,甚至是愈读而问题愈多。陈寿的《三国志》,分写魏蜀吴,实是不得已的办法。正因为分而写之,每成割裂,人物与事件不能综贯;甚至同一事件,在不同的志传中亦说法不同,读者取舍难定。

读陈寿书,如辅以裴松之《注》或其他材料,往往使人糊涂。此本是史书常见之事,不独《三国志》为然。但于三国历史,尤增人困惑者,则在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之盛行。《三国演义》真真假假,大大影响了三国史,造成了读者印象中三国史的假假真真。小说紊乱了历史,以此为最。加上京戏舞台上搬演三国故事最多,亦复掺假。历史之有演义,非只《三国》一部,而《三国演义》最为深入人心,说明三国史之吸引人。三国史之吸引人,非从《三国演义》成书开始,应该追溯到讲史之“说三分”。

“细说体”泽被后人

20世纪60年代,黎东方应台湾媒体之邀,将当年在重庆、昆明、贵阳等地讲史的内容整理成文,陆续在报纸上连载,大受读者欢迎。接着,他又扩充内容,以讲史的形式,写成了《细说清朝》、《细说明朝》、《细说元朝》、《细说三国》、《细说民国》等书,创造了被称为“细说体”的写史新体裁。第一本“细说体”史著《细说清朝》出版后,得到许多学者、鸿儒的赞赏。钱穆先生认为:“此书外貌虽似通俗,而内容立论不苟,深合史法。”唐君毅先生赞其“史笔清丽,为当今所罕见”。

黎东方首创的“细说体”,既有别于“戏说”,又不同于“百家讲坛”的讲史方法。而是以“讲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职官、制度、文化、学术等分列为若干题目,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加以“细说”,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翔实、可信。国学大师胡适读过黎东方的书,赞赏有加,还劝他把中国历朝历代都“细说”一遍。

上个世纪60年代,黎东方的6种“细说”曾于宝岛台湾出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出版后,同样受到读者追捧,出版社多次印刷。

1995年,通过台湾版的《细说清朝》,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崔美明结识了时年89岁高龄的黎东方先生。崔美明看完全书后,立即与黎先生取得联系,签下了5本“细说”的简体字版。几本“细说”在上海出版后,颇受欢迎。黎东方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誓在有生之年,把所缺的朝代补写完毕。只可惜天不假年。1998年12月30日,黎先生夜睡不起,无疾而终,享年91岁。

之后,崔美明又多方物色作者,补上《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诸书,于2002年完成了“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大师小传】

黎东方(1907—1998),原名智廉,祖籍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其父黎淦,清季举人,仕于江南。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附“最荣誉记名”(为20世纪该校获得此项殊荣之第一人)。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北大、清华、中山、东北、复旦等大学。与傅斯年、李济等同为中国史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钱钟书:“围城”里的中国式才子

学者钱钟书生于诗书世家,聪慧过人,知识渊博,言语幽默,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书生意气,南返光大

1933年,钱钟书自清华毕业的时候,清华研究院刚成立不久,老师们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读研究生课程,为研究院争光。但他未置可否。四年级临近毕业时,陈福田、吴宓等教授想挽留他,都去做他的工作。他一概谢绝,系里的教授对此都十分惋惜。

有一次,陈福田教授对人说:“在清华,我们都希望钱钟书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我们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几分光彩,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他对人家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未免有点过分了。”

吴宓教授是个厚道、宽恕的人,对年轻的钱钟书颇为期许,对他的自负盛气也最能原谅。他对钱钟书拒绝进入清华研究院并没有什么不高兴,他说:“学问和学位的修取是两回事。以钱钟书的才华,他根本不需要硕士学位。当然,他还年轻,瞧不起清华大学的现有西洋文学教授也未尝不可。”这话也印证了钱钟书后来的话:“20岁不狂是没有前途的,30岁以后还狂是没有头脑的。”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来说,这最能体现出他的志向和锋芒。

清华大学留不住年轻的钱钟书,钱钟书另有选择。他父亲钱基博当时在上海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便召他赴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这大约是钱钟书南返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钱钟书已有足够的治学能力,他的知识大都源于自学,他不愿再听课了。也许还有一个未能对别人说明的原因,即他的目的是准备将来2年后出国留学。当时清华其他所有专业都可以派出国留学;但学外文的却不能。而且,全国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要有2年以上的服务年限,才能出国留学。

1931年“九—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悍然发动进攻。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陷,华北地区也岌岌可危。到了1933年,学生屡屡请愿、游行,清华大学的教学秩序几乎不能正常维持。此时的大学生忧心国是,已经没有心思再安坐于教室之中了。钱钟书这一届临毕业时,许多学生都纷纷离开学校,踏上新岗位,投入到了社会的洪流之中。

1933年9月,钱钟书来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光华大学是上海一所刚成立不久的私立大学,有幸聘到钱钟书这样—个优秀的清华毕业生,自然是非常欢迎的,当即破格聘他为外文系讲师,讲授西洋文学和文学批评两门课。在当时,一般大学毕业生要工作2年才能做助教,几年后才能提讲师,而这次对钱钟书却是破例。

钱钟书刚到光华大学时,住在学校的教师集体宿舍里。同舍另一位青年教师顾献梁,也是研究文学的。同室之初,他并不了解钱钟书。有一次,顾献梁正在埋头读一本深奥难懂的文学批评史的书籍。钱钟书看到了,便说:“这本书以前我念过,不知道现在还记不记得了,你抽出一段考考我看。”顾献梁听了半信半疑,特地找了几段难懂的内容来考问他。一段念个开头,钱钟书就能接下去,整段整段地背诵,十之八九都正确无误。如是者多次,使得顾献梁大惊失色,为之拜服不已。顾氏后来到了国外,他常常与人谈起此事,对钱钟书真是真是赞不绝口。“文革”期间,他还辗转与钱钟书通过几次信。

钱钟书与他的父亲,一在外文系,一在中文系。其父先为中文系主任,后来又兼文学院院长。像这样父子同执教一校的情况,在民国教育史上是少见的。虽然钱钟书刚刚大学毕业,却凭其良好的口才与渊博的学识,讲课的水平不在乃翁之下。他开的英美散文课,吸引不少学生慕名前来。他备课认真,喜欢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上课独特,有次考试的作文题是“Whatislove?”据光华大学一些校友回忆、谈话的记载,普遍反映钱钟书是光华大学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青年教师。

同类推荐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由商传编著。讲述了朱元璋可以说是成功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父母双亡,自己从社会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要饭的小和尚,不懈奋斗。
  • 东条英机传

    东条英机传

    本书全面讲述了“东方希特勒”东条英机在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教育下,从一个顽皮少年逐步成为一个疯狂的军国主义巨头的经历。他对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个十恶不赦、死有余辜的历史罪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自强自立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

    本书记录了这个时代一些领先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他们当中有地产界的风云人物黄怒波、任志强、潘石屹,互联网领域...
热门推荐
  • 一走一过全撂倒

    一走一过全撂倒

    重临都市!且看易江山如何游走花丛,凭借超凡身手笑傲京华!我们的口号是:极尽YY之能事,践踏节操!YD横扫诸天万界,萝莉御姐!【万里河山,都将臣服于我的跋扈气焰之下——易江山。】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守护甜心之怀恨在心

    守护甜心之怀恨在心

    转校生冰见雅美和雪雅陷害亚梦和璃茉,亚梦和璃茉退出守护者,并且准备复仇。
  • 名门宠婚:老婆别闹了

    名门宠婚:老婆别闹了

    结婚三年,她对老公下药99次,次次失败,连手都未被老公碰过!在妹妹的生日宴会上,却亲眼看着老公送给她妹妹钻戒订三生,她心死,决定离婚。离婚前一晚,神秘人将他打包送到她床上,她把他吃干抹净后,逃之夭夭,他怒火滔天!六年后,她回国,他才发现,当年她的出逃,竟然是因为和情夫私奔,还背着他偷偷生下孩子!!!竟然还偷偷在国外结婚!!该死的女人,以为六年音讯全无,改变身份、改变样貌,就认不出你了吗!!!禾洛,你生是我雷北川的人,死是我雷北川的鬼!
  • 追妻999:爹地,请排队!

    追妻999:爹地,请排队!

    一次偶遇她救了他,可是为什么把她压在床上?我喜欢你!邪魅的声音轻轻的说道!如果爱请深爱!不爱请不要伤害!当她的心沉沦了,她爱了,她付出了!他却狠心抛弃!她只是他的玩具,只是他打发寂寞的物品!他践踏了她的一切包括那颗溃不成军的心!她心冷了、她累了、她走了!他悔了,他疯狂的找她,却一无所获!心为什么这么痛?是病了吗?当她华丽归来,为什么他又要死缠烂打的喊她老婆!还跪下拿着卖身契约,求婚?抱歉她不需要!邪魅的声音诱惑的说道:“老婆,我需要你!”大宝二宝却嫌弃的说到:“大叔去排队!”
  • 红绳错:倾国公主

    红绳错:倾国公主

    第156和157是重复的,网页一时跳不开,点了两下,亲不要订阅了。向大家道歉……
  • 《相濡以沫:俏皮小王妃》

    《相濡以沫:俏皮小王妃》

    当时空的转轮开启.姐妹们在这一时空重聚首。她,倾城绝色。他风华绝代。她,天帝八女,冰莲传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武艺更是傲视天下。这只为他。他。夏朝七子封号宁王。是龙啸传人。弱水三千只取她一瓢。看他二人携手并,举案齐眉,肩共闯天下。。
  • 王者飞鱼

    王者飞鱼

    高中生飞羽是一位业余的探险家,他与他的青梅竹马上官竺,美国职业探险家唐纳德,美国物理学家托马斯等乘坐一艘“波塞冬”号探险船前往堪称“太平洋中的百慕大三角”恶名的日本“龙三角”地区。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他们意外进入了所谓的“时空隧道”,在异次元空间中他们遇到了充满冷兵器和魔法气息“五城之战”,五座城池的帝王都想吞并对方,统一古伽马大陆……
  • 涩涩女友:酷校草,别追了

    涩涩女友:酷校草,别追了

    初中填志愿的时候,我的分数段是可以上普高的,但相比之下职高的学费比普高便宜很多。
  • Vampire之死神

    Vampire之死神

    他喜欢爬到高高的天台上去看着这个城市错落的屋顶和悠闲的云朵一切,仿佛一场无声的电影,听不到喧嚣,只看到画面那一刻,记忆停顿多年的成长,多年的伪装,荡然无存.只保存了那一段叫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