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7000000026

第26章 人文大家(11)

当时哲学系只有金岳霖一个教师,也只招来沈有鼎一个学生,一师一生,号称一系,成为美谈。尔后的30多年里,金岳霖不但一手办起了清华哲学系,而且培养了许多逻辑学方面的大家,可谓桃李满天下。用汪子嵩先生的话说:“一直到1952年,清华哲学系的学生都是金先生的学生,或是学生的学生。”

金岳霖的大半辈子都是在清华园里度过的。30年代,在清华校园里,学生从很远地方就能认出他。他走路的样子很有派头,也很特别。金岳霖的学生是这样描述金先生的:“他身材高大,仪表端庄。有时西服革履,执手杖,戴墨镜,一副英国绅士派头;有时着运动衫,穿短裤,球鞋,举手投足俨然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有时在西装外面套个中式长袍,戴个老八路的棉军帽……”

遮阳帽是金岳霖的标志。他眼睛不好,而且怕光,所以在室内他也戴个遮阳帽,眼镜镜片一个黑,一个白。每当新学年开始,给新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遮阳帽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仰着。

20世纪之初的清华,是个群英荟萃的地方,胡适、梅贻琦、梁思成、闻一多、吴宓、叶企孙、金岳霖等一大批后来的大师,都是在那时就读于清华。当时的清华,被称作“赔款大学”。1901年,清政府支付美国战败赔款,相当于现在的2亿美元。而后,美国人又把这笔“庚子赔款”退还清政府,要求办一所留美培训学校,这就是清华的前身。这批后来的大师,都是拿着这笔钱先后留学美国,心中的屈辱可想而知。金岳霖也不例外,虽然在美国留学多年,生活习惯和穿着上已很西化,但内心深处依然具有深深的国耻情结。以至于到1948年,为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金岳霖竟带头拒领美国救济面粉。

回国执教后,金岳霖先后住在清华园的新林院和胜因院。和他相邻的,有闻一多家、张奚若家、梁思成及林徽因家、叶企孙家、周培源家等。他们都是昔日的清华同窗,现又共同执教,彼此且是邻居,有很好的私交,也有很多趣事。

金岳霖先后把冯友兰等一批学者请到清华哲学系,哲学系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金岳霖上课与其他教授明显不同。据他的学生回忆,他讲课有个特点,眼睛基本闭着,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有时候课上到一半,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手伸到后脖领里,捉出一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颇为得意。

在一般人眼里,哲学是很枯燥乏味的东西,可金岳霖却觉得它很有趣。冯友兰先生说,金岳霖有魏晋风度,很像大玄学家嵇康。他可以把枯燥的哲学课和逻辑课讲得很生动,让学生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金岳霖的学术态度和人生态度不仅影响到学生,甚至还影响到学生的学生。许纪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冯契是金岳霖的学生,隔了几十年,他依然记着金岳霖对自己说过的一段话:

“金岳霖很缓缓地说,真正的真理并不是一时一间能够所谓掀动社会大潮的那种,而是通过长久思考的,像休谟、康德。经过长久思考留下的东西,这才是真理。金岳霖早年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些东西,这一点影响很大。他后来那些学生,包括像沈有鼎、冯契,他们之所以后来成为大家,就是不管社会发生多么大的动荡变化,他们内心就像金岳霖教导他们的那样,在追求长久思考的那些问题。”

此外,金岳霖还经常资助自己的学生。抗战期间,不少学生家乡沦陷,经济很困难,他一直资助学生念书。学生荣晶星家境贫寒,穷得连冬天穿的棉袄都没有。金先生就亲自把自己身上穿的中式棉袍送给他。

在清华园,金岳霖是有名的“光棍”。他独身了一辈子,在人前也不避讳,自己独身是因为喜欢才女林徽因。林徽因与建筑学家梁思成结婚后,三人同是清华大学教授。他们几十年相互情同手足,毗邻相居,被传为美谈。林徽因去世较早。1956年6月,金岳霖叫了些清华的老朋友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接到通知后都纳闷,不知老金为什么请客。人到齐后,金岳霖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没有家庭的拖累,金岳霖活得轻松潇洒。他的喜好也很特别,每天上午上课或做学问,下午就和朋友们在一起,打网球、打桥牌、谈古论今。金岳霖的学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羊涤生回忆说:“家里就他一个人。还有个老王,专门给他做饭的。然后养了一群大公鸡,全是公的,没有母的。他喜欢蟋蟀,斗蛐蛐,家里的蛐蛐罐一大箩。老王给他一个人做饭,也没那么多事,有时候叫他去抓蛐蛐。”

西南联大讲授“逻辑学”

任教西南联大时,金岳霖讲授的逻辑学是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大一的学生在中学时没有听说过有逻辑这门学问,都对金的课很有兴趣,所以一个大教室经常坐得很满。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文中写道:

金上课要提问,学生太多,又没有点名册,因而他经常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既紧张又兴奋。学生回答问题时,金就很注意地听着,完了,便说:“Yes!请坐!”

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却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历史系学生陈蕴珍(即萧珊,后来与巴金结婚)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其中有个叫王浩的学生,颇能懂得个中奥妙。金岳霖经常会在讲授过程中停下来,问道:“王浩,你以为如何?”于是,接下来的这堂课,便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

冯友兰和金岳霖都讲形式逻辑,张松年讲的逻辑则有点罗素的味道,可是最叫座的还是金岳霖的课。一到他的课,好几百人,几乎满堂。季羡林虽然在高中学过逻辑,不过金岳霖讲的逻辑跟他学的不一样,所以考不好。后来他才知道,金岳霖讲的形式逻辑,跟自己学过的不是一个体系。金岳霖有一次讲到“我吃饭”一句话,说重读“我”,就表示:“我”吃饭,不是“你”吃饭。重读“吃”,就表示:我“吃”饭,不是我“拉”饭。重读“饭”,就表示:我吃“饭”,不是我吃“菜”。

金岳霖授课时,常把学生也看作学者,以学者对学者的态度研究问题。他讲课,不带书本,不带讲稿,走进课堂只带一支粉笔;这支粉笔并不使用,经常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写。

在汪子嵩的印象中,金岳霖高高的身材,披一件风衣;进教室后,总是搬一把学生坐的课椅摆在讲台边上一坐;虽然面对学生,却总是低着头,有时甚至闭上眼睛,自己一面思索,一面讲他的哲学问题,坐而论道。金岳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喜欢学生有独立的观点,并和他们一起讨论。

汪子嵩在《漫忆西南联大哲学系的教授》的文章中回忆:“金先生有时讲到得意兴奋时,会突然站起来,在黑板上写几个字,或者向我们提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起来。清华重视哲学问题和逻辑,所以讨论和辩论盛行,一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全国各大学哲学系都并入北大哲学系后,那时的逻辑组是学术辩论最热烈的地方。”

金岳霖曾说:“我培养了只做概念游戏、不关心政治、甚至于反动的人。例如殷福生(殷海光),就是我所培养的一个反动分子,他现在在台湾为蒋匪帮服务。”“我宣传逻辑上的纯技术观点、天才教育观点,在这一方面我特别捧王浩,他现在仍然留在美国大学里,为美帝国主义服务。”

1938年9月28日,日本敌机轰炸昆明西南联大。金岳霖在宿舍里竟浑然不觉,直到被炸弹的响声从沉思中惊醒,出楼见到周围被炸的惨像,木然不知所措,手中还拿着他一直没放下的笔。

在联大,金岳霖还为哲学系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了两门课程——“知识论”和“形而上学”。金岳霖讲授的“知识论”,有的学校称为“认识论”。但他认为,这门课只能叫“知识论”,而不能叫“认识论”。任继愈听了这堂课,并记录下了金岳霖讲课的内容、神态和表情。

金先生说,对于桌、椅、木、石等死的东西,哲学家可以通过分析,论证其不真是,认为不过是众多感觉的复合体,好像言之成理。如果认识的对象不是呆板的死物(桌、椅、木、石等),而是一个大活人,哲学家做出上述的分析和判断就会遇到麻烦。讲到这里,金先生指着坐在他对面听课的同学陈龙章,并代替陈龙章回答:“你不承认我的存在,我就坐在你的面前,你把我怎么办“”讲到“你把我怎么办”这句话时,金先生把头一摆,胸一挺,脖子一梗,做出不服气的样子,听课的同学都会心地笑了。

1942年秋至1943年夏,金岳霖给哲学系高年级学生讲“知识论”。周礼全当时是大二学生。一天,他碰到哲学系一位毕业生胡庸逵。胡庸逵被同学称为“康德专家”,他对周礼全说:“金先生讲‘知识论’,深刻极了!精彩极了!你应当去旁听几堂。”周礼全曾读过罗素的《哲学问题》,他旁听了金先生的课两次,第二次下课后,在教师门口拦住金先生,很唐突地说:“您刚才对罗素的归纳原则的解释,我以为不完全符合罗素的愿意。”金岳霖建议周礼全,再好好地读几遍《哲学问题》。

1944年,周礼全正式选修了金岳霖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每堂课都专心地听了,觉得“金先生的讲课引人入胜”。他认为金岳霖的讲课进程,有些像柏拉图的“对话”,也许更像休谟的那种剥蕉抽茧地讨论哲学问题的风格。

晚年竟笃信马列

晚年的金岳霖认为,3本书就能概括他的一生:“我要谈谈我的书,我只写了3本书。比较满意的是《论道》,花功夫最多的是《知识论》,写得最糟的是大学《逻辑》。”这3本著作,奠定了金岳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逻辑》是中国第一本逻辑学教材;《论道》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而《知识论》则是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构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金岳霖一生中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知识论》的出版。在他的回忆录里,没有涉及连年战火对自己的影响,除了《知识论》这本书:“这本书我在昆明就已经写成。那时候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我只好把稿子带着跑警报。到了北边山上,我就坐在稿子上。那一次轰炸的时间长,天也快黑了,我站起来就走,稿子就摆在山上了。等我记起回去时,已经不见了,只好再写。一本六七十万字的书不是可以记住的,所谓再写,只能是从头到尾写新的。”结果重写花了8年,直到1948年12月终于完成,寄给商务印书馆。这时书局却把书稿搁下了,因为北京已经快解放了。金岳霖没有去迎接解放军进城,他依然沉醉于他的《知识论》中。

可是,金岳霖马上就变了,变得让人更看不懂了。像他这样一个深受西方哲学思想影响、连日常思维都用英语的人,在解放前是看不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在解放后,金岳霖不仅带头学习马列,而且对自己完整的金氏哲学架构作了全盘否定,再也不谈《知识论》这本书了。

他在清华园里带头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课。他把自己比做一年级的学生,信心十足地说:“明年是二年级,十年八年总有进步。”1952年2月,金岳霖先后3次在全院师生大会上作沉痛检查,承认自己“从前对不住人民,是有罪过的人”。他接连写了两篇忏悔录,痛责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自此以后,金岳霖的名字与他的大批判文章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成为50年代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成功典范。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他们说我应该坐办公室办公。我不知‘公’是如何办的,可是办公室我总可以坐。我恭而敬之地坐在办公室里,坐了整个上午,而‘公’不来,根本没有人找我。我只是浪费了一个早晨而已。如果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话,我这个知识分子确实不能办事。”

1982年,87岁的金岳霖身体每况愈下。可他每天还按规定的时间听新闻广播、看报纸。他埋怨保姆说:“我今天不高兴。你为什么不按时叫我,我跟不上时间了。”他还自慰地说:“这几天我能从沙发走到屋门了,又进了一步。看来短时间死不了,我要看到‘四化’。”

这一年,重病期间的金岳霖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哲学所党组负责同志:我可能很快结束。我要借此机会表示我感谢党,感谢毛泽东同志,感谢全国劳动人民,把中国救了。瓜分问题完全解决了。四个现代化问题也一定会解决。我死之后,请在我的存折中提出3000元献给党。请不要开追悼会,骨灰请让清风吹走。”

1983年,就在金岳霖去世前一年,商务印书馆终于出版了《知识论》。金岳霖在序中说:“它今天能够正式出版,我非常非常之高兴。”这本纯粹的哲学专著,在今天研究并称颂它的人却越来越多。

【大师小传】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生于湖南长沙。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学习。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6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创办清华哲学系。此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郁达夫:作家是怎样讲经济学课的?

受经济所困,决定北上授课

1923年8月的一天,郁达夫突然接到北京大学的一封信函。其时,他正在上海一家简陋的寓所里,跟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努力编辑着《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和《创造日》等文学刊物。他的烟瘾越来越大,酒瘾时不时发作,可软囊越来越羞涩,捉襟见肘的艰难越来越多。物价的飞涨、时局的动荡,对一个文人而言,靠经营文学或靠写作来维持生活,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

北大的这封来信,是陈豹隐先生写来的。对郁达夫来说,它仿佛是雨后的一缕阳光。因为在信中,陈豹隐盛情邀请郁达夫去北大任教。

陈豹隐跟郁达夫有过什么样的交情?他怎么会推荐郁达夫去北大任教呢?

原来,陈豹隐曾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受北大派遣,到欧洲视察和到苏联讲学。出国之前,按照学校的规定,他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胜任该门课程的老师作替代。因此,陈豹隐想到了郁达夫,觉得他是比较合适的人物。

早在1919年11月,郁达夫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时,陈豹隐就是他的师兄。不巧的是,郁达夫进校没过不久,陈豹隐就接到蔡元培的聘书,去北大法商学院任教授了,主讲财政学和统计学。回国前的那段日子,他才与初来乍到的郁达夫相识。

同类推荐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龙应台、董桥等服膺的文学大家余光中亲自审定的自述文集,全面解读余光中的人生历史和心灵史,展现余光中对故土、对亲人、对诗文、对文化的赤子丹心。这是右手写诗、左手为文的文学多面手用散文写就的一阕“乡愁”。本书系余光中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对了解余光中先生的生平、文学创作有重要价值。
  • 大明名相徐阶传

    大明名相徐阶传

    他历仕嘉靖隆庆两朝,死后毁誉参半;他是张居正的恩师,张居正却对他诸多不满;他对海瑞有大恩,却几被海瑞家毁人亡;他是严嵩的对头,却手下留情严嵩终老;他砍了严世蕃,却引来世人无数诟病;他知人善任,却被高拱逼出内阁;他情深意笃,青丝白发一生相随;他生于斯葬于斯,充满宿命轮回。他就是大明名相徐阶。历史的尘埃湮没不了他的光辉,一生的是非功过任凭他人评说。本书是第一部翔实记录徐阶生平的人物传记,第一部全景展示大明历史的扛鼎之作!
  •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是卢梭继《忏悔录》之后另一本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卢梭的一些思想片段。由于这本书是在卢梭遭受长期迫害,身体虚弱不堪,又居无定所时完成的。书中的卢梭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别人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无论它多么没有意义,都可能对卢梭造成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因为过多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变得不得不被动接受时,他感到自己失去了自由。面对这样的情况,卢梭不会像加缪一样以“抗争”与以回击,天主教背景和懦弱的个性使他最终选择了逃避。
热门推荐
  • 证道九天

    证道九天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只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切都从一个将饿死的书生开始……
  • 九劫天修

    九劫天修

    以血为媒,不死不朽。以血封神,血染苍穹。斗尊者,斩伪徒,踏破九天。九劫天难,且看主角如何突破,最终成就天修!
  • 战二十一队

    战二十一队

    浩荡的主神空间,充满了无数的机遇和死亡!二十一支轮回小队,在各自历经了堪称绝境的轮回世界后,还要彼此厮杀!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在这无尽的恐怖轮回中脱离出来!一次次的团战,双团队之战,四团队混战,七团队乱战。。。。一次比一次凶险,一次比一次艰难!难道。。。。。这真的是轮回世界的宿命么?丁宇所率领的战二十一队对此的回答是:不!轮回世界的宿命在一个年轻男子的手中将会变成怎样?且看《战二十一队》!一个看似一样,却又不太一样的无限流小说!
  • 万界相亲群

    万界相亲群

    我的手机叫我去相亲,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要古董扫一扫,要武功扫一扫,要美女扫一扫,扁鹊、虚竹、王羲之都我兄弟,西施美女,手到擒来,凌波微步,让我上天入地,什么,还有嫦娥仙子追着要嫁给我,别问哥为什么这么叼,因为哥这一生全靠浪。
  • 捉鬼大师

    捉鬼大师

    周朝时的千年恶鬼,断手的神秘干尸,乡村里的阴兵借道,路上无缘无故的疯女人,这一切的一切,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是机缘巧合?而被卷入这其中的,是我和另一位绝代美女,王姣姣。我们两个,就是传闻中的捉鬼大师!请耐心听我讲完这个故事。为你揭开这重重疑团……
  • 回到秦朝当皇子

    回到秦朝当皇子

    将要被阴险的胡亥干掉,怒吼的扶苏不甘历史的重复大吼一声:小爷的地盘还没抢完,三千佳丽还没到手,万千猛将还没收服。我要逆天改命,与天下英雄一搏,玩死胡亥,痛扁刘邦,搞残西楚霸王。永享万世皇朝!
  • 傲世狂人

    傲世狂人

    我本狂人,傲视群雄.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YY版简介:绝对强大无敌的主角,绝对肆无忌惮的生存方式,美女永远会爱他,豪杰永远追随他,神挡杀神,魔挡屠魔.故作玄虚版简介:上古时代,光暗征战.幽冥无敌,劫焰狂袭,灭世不出,谁与争锋?曾经的上古迷团,到底是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上古七神器最终的传说又将落于何方?且等主角揭开那骇世听闻的迷底.直接了当版简介:楚狂徒杀了养父,来到异世.天生狷狂的性格,与众不同的处世方式,很快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震撼.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楚狂徒渐渐发现,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原来与世人的认知截然不同.诗情画意版简介:我自横刀向天笑,哪顾人间乐与悲.情爱本无对错,何比拘泥,当爱则爱,当恨则恨.视万千冷眼如过眼云烟,纵横三万里,浮宵青云上.你有天大神威,我有一身傲气!我为狂徒,天下慑服!浮世沧海一舟过,孤帆远影在人间!!!
  • 千面毒医:阎王不好惹

    千面毒医:阎王不好惹

    他的家仇迷离,她身世未解。当她成为了他的替嫁王妃后,得到蛇王草离去,他霸道的宣誓:“本王的女人,谁敢伤她!本王就算是倾覆天下,也必将她夺回!”而她,却不是凡人,而是拥有半仙之体,拥有出色的毒术与医术,更有精湛…
  • 今朝何昔

    今朝何昔

    在那个不知名的洪荒古时代里,苍茫的大地盘伏着巨龙,蓝天白云间翱翔着凰鸟,月光丛林间穿梭着麒麟古兽。追星逐月,焚天煮海,昔日的荣耀转眼已成云烟,野心勃勃的光芒也早已不在,沧海桑田的瞬间却不知经历了多少轮回过往,古老的歌谣奏响着人族的崛起与繁荣,还有洪荒野兽的最后悲啼。一声轻叹悠悠万载不计数,今昔...何昔?
  • 子弹之血色荣光

    子弹之血色荣光

    精湛的格斗技术,华丽的魔术技巧,洞悉一切的最强瞳力,神奇的印记之力。主人公一次次的在战斗中累计这些力量。面对爱人香消玉殒,挚友长眠地下,最信任的人的背叛,我们的英雄又该何去何从。